植物生态学
- 格式:doc
- 大小:276.81 KB
- 文档页数:17
植物生态学重点植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植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在受到物理和生物环境梯度的影响下的变化规律。
以下是植物生态学的重点内容:1、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植物种群的分布、数量、动态和遗传特征。
了解种群生态学有助于理解植物如何适应环境变化,以及如何应对人口增长、气候变化等全球变化。
2、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
理解群落生态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如何与其环境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预测和管理不同环境中的植物群落。
3、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态系统生态学有助于我们理解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以及如何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
4、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生态学有深远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家正在努力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植物生长、繁殖和分布,以及如何采取措施减轻其影响。
5、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是植物生态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专注于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保护生物学有助于我们了解如何保护濒危物种、生态系统,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6、环境修复:环境修复是植物生态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包括土壤修复、水体修复和大气修复等。
通过使用植物和微生物修复技术,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7、入侵生物学:入侵生物学研究入侵物种的生态学和进化过程,以及如何预防和控制入侵物种的扩散。
入侵生物学有助于我们了解如何管理和控制外来物种的入侵,以保护本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8、土壤生态学:土壤生态学研究土壤中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功能和变化规律,包括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土壤和水的关系等。
了解土壤生态学有助于我们了解土壤的健康和生产力,以及如何保护和维护土壤生态系统。
9、水体生态学:水体生态学研究水生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功能和变化规律,包括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水体污染等。
了解水体生态学有助于我们了解水体的健康和生产力,以及如何保护和维护水生生态系统。
植物生态学1、主导因子: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中,常常会有一个因子为主导作用,2、限制因子:指在众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植物的耐受极限,而阻止植物的生长,繁殖和扩散的因子。
3、生态幅:各种植物对每一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而耐受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为4、生境:某一植物或群落生长具体地段的综合环境因子称为5、生态系统:一定时间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组成具有一定结构功能的有机整体。
6、上行效应:较低营养级生物密度、生物量决定了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规模和发展,由较低营养级对较高营养级生物在资源上的控制现象,称为下行效应:高对低在捕食上的制约现象。
8、生态平衡:一定时间范围空间尺度单元内,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对外来的干扰具一定缓冲能力。
9、多度:指某一植物种在群落中的数目。
10、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植物株数。
D=N/S.11、盖度:植物枝叶所覆盖的地面积叫12、显著度:某一树种的胸高断面积与样地内全部树木总断面积之比。
13、频度:植物种在群落中的分布状况。
14、优势度:表示某些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15、优势种:优势度大的种即为群落的优势种,它们在于其居住地环境及与其它种类的关系中达到了生态上的高度成功。
16、确限度:表示一个种局限于某一植物群从的程度。
17、建群种:主要层中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18、重要值:即根据密度、频度和显著度来确定森林群落中每一树种相对重要值。
19、负反馈: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导致的变化。
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20、群落的周期性和季相:随气候季节变化,群落中各种植物生长发育也相应地有规律地进行,即为群落的周期性。
其中,主要层植物季节性变化,使得群落表现为的季节性外貌,称为群落的季相。
21、群落的演替:指在同一地段上,一个群落替换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22、初级生产力:指单位面积和时间内生态系统中植物固定能量、生产有机质的数量。
植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种间关系和它们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
它是一门综合课程,包括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农学以及土木工程等多学科知识。
它也关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种群的结构和变化,以及基于生物的调控机制对群落的影响。
它是一个极具活力的学科,既涉及理论又涉及实践,在实际环境问题处理中有着很大的作用。
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植物种类的分类、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
植物分类学研究植物的多样性、系统发育和演变,其目的是理解植物的多样性以及让人们对植物的归类有全面的了解。
生态学研究个体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它通过重点研究个体植物的行为、生长特征和种群特征,探究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策略。
群落生态学研究群落中植物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特征。
它探索不同植物种类形成群落的原因,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动态变化,以及个体植物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并研究群落如何响应环境改变。
植物生态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以及植物在这些系统中扮演的角色,这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也非常重要。
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可以为构建生态系统的蓝图和可持续利用的规划提供有用信息。
同时,它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和动物群落在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变化,以及人为活动如采伐和梯级种植对群落的影响,进而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利用提出相应的措施。
此外,植物生态学方法还可以用于实际的应用,比如,监测植物种类的消失和出现,研究物种受到威胁的机制,开展土壤植物生态调查,评估植物的营养特性和土壤质量,以及开发和改进抑制病害病毒的防护技术等。
通过植物生态学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植物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多学科知识,研究内容包括植物分类学、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
它能帮助我们理解生态系统以及植物在这些系统中的作用,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有用信息,并且可以用于实际的应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植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是与植物的生态学有关的科学的研究领域。
植物生态学主要研究植物的互动,植物周围环境特征,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植物的生态学原理和模式。
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包括植物的生态学分配、植物的种类、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的系统发育和进化过程以及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植物生态学不仅研究一般野外植物,还可以涉及森林、农田以及其它人造植被和植物群落。
植物生态学有助于理解植物群落的发生,维持和消亡以及植物群落如何受环境影响以及如何介入环境变化。
植物生态学是全球生态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了解全球变化的潜在影响至关重要。
研究植物的生态学有助于理解群落功能、生态过程以及响应环境变化的潜力。
植物生态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其研究有助于研究不同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以及植物社会如何和受改变的环境相适应。
因此,植物生态学主要利用生态学的理论,如种群和种群间的竞争、生态位理论等,来研究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其种群结构。
它还涉及研究植物的物候、生理生态学、生物地理学等方面。
在植物生态学的研究中,生态学家和生态学家会采用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大量计算机模型来评估植物在环境中的行为。
例如,他们可以使用数据库技术来测量各种参数,如植物的枝条数、嫩叶面积、生长率和植物群落结构等。
此外,生态学家也会采用计算机模型来研究群落结构和植物与其他生物物种之间的互动。
计算机模型可以模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从而评估环境变化的潜在影响。
此外,生态学家还会研究和分析植物的迁移、植物的种群演化以及植物的种群数量的变化。
迁移是植物能够在不同环境中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迁移又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同样,植物的种群演化是研究植物的生态学原理的重要部分,植物的种群数量则反映了环境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以及植物与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植物生态学是一门极其复杂且受环境变化影响较大的科学,它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植物的生态学机制,从而为环境管理提供重要性知识支持。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通过探究植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分布、生长和适应能力。
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作用体现了植物对环境的响应和适应特征。
本文将介绍植物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包括植物的适应策略、生态位和群落生态学。
一、植物的适应策略植物适应策略是指植物通过形态、生理和生态学特征,以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和资源利用的方式。
例如,沙漠植物适应水分稀缺的环境,常通过具有深根系和厚表皮等特征来降低蒸腾速率和减少水分损失。
同时,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也会受到光照、气温和土壤养分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不同的生境中,植物会发展出适应性策略,以保证其生存和繁衍的能力。
二、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特定环境中的生态地位和功能。
在同一生境中,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同,彼此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
植物通过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形成了复杂的群落结构。
例如,阳光充足的地区,高大树木占据着光位置,而低矮植物则占据着阴暗处,形成了植物的分层生长。
不同植物种类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至关重要。
三、群落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是研究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科学,重点探讨植物种类、数量和相互关系对群落生态过程的影响。
植物群落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系统,植物之间通过竞争、共生和互惠关系等多种方式相互影响。
研究群落生态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力。
总结: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丰富多样,围绕着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
植物的适应策略、生态位和群落生态学是植物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领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和适应机制,从而保护和有效利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植物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通过对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揭示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植物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植物生态学的基本概念1. 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和气候等,它们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繁殖和存活能力。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日光能量,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从而影响大气中的气候。
植物根系也能对土壤进行保护、修复和改良,维持土壤的稳定性和肥力。
2. 植物群落生态学植物群落是由多种植物物种组成的生态系统,研究植物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相互关系和演替等是植物生态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群落中各种植物种群数量、分布和相互作用的研究,可以了解植物在特定地区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竞争能力。
3. 植物生理生态学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和适应策略。
植物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和形态变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例如,在干旱条件下,植物的气孔会关闭以减少水分蒸腾;在寒冷条件下,植物会产生抗寒蛋白以增强耐寒性。
通过研究植物的生理反应,可以揭示植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机制。
二、植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 样地调查样地调查是植物生态学研究的基础。
研究者选择一定大小的地点,记录并统计该地点中的植物物种组成、数量和分布情况。
通过样地调查可以了解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揭示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植物生态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控制和改变特定环境因素,观察和测量植物的生长、生理和形态指标,可以揭示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
例如,研究者可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比较植物的生长速度,以了解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数量模型数量模型是植物生态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工具。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对植物种群数量、分布和演替等进行定量预测和分析。
植物生态学了解植物的生活史和适应策略植物生态学:了解植物的生活史和适应策略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通过揭示植物的生活史和适应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
本文将介绍植物的生活史和适应策略,并探讨其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
一、生活史植物的生活史指的是植物从种子发芽到成熟再到死亡的整个生命周期。
植物的生活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发芽、生长、繁殖和衰老。
1. 发芽:植物的生命起源于种子。
当种子受到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等环境条件刺激时,种子便会发芽。
在发芽过程中,种子逐渐吸收充足的水分和养分,破土而出,萌发成为幼苗。
2. 生长:幼苗通过光合作用和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逐渐生长。
植物的生长速度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例如光照、水分、养分和温度等。
3. 繁殖: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通过花粉传递的方式进行,包括传粉和授粉过程。
而无性繁殖主要通过植物体的各种繁殖结构进行,例如分株、克隆和块茎等。
4. 衰老:植物在逐渐成熟后,会经历衰老过程。
衰老使植物的生理功能逐渐减弱,导致生存能力下降。
最终,植物会死亡。
二、适应策略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采取了各种适应策略,以应对不同的生存挑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适应策略:1. 耐旱适应:一些植物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它们通过调节气孔开闭、生长浅根系和减少叶片蒸腾等策略来减少水分的损失,以适应干旱环境。
2. 耐寒适应:在寒冷的环境中,植物通过改变细胞膜的组成、增加抗寒蛋白的合成以及积累耐寒物质等策略,提高自身对寒冷的抵抗能力。
3. 耐盐适应:一些植物栖息在盐碱土壤中,它们通过调节根系结构、积累有机溶质和激活细胞内离子调节系统等策略,以适应高盐度环境。
4. 光合适应: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采取了多种调节策略。
例如,一些植物的叶子会改变颜色,以适应强光环境;而一些生长在阴暗环境中的植物则具有更高的光合效率。
以上仅是植物适应策略的一部分,实际上,植物根据所处的环境和生活史阶段采取的适应策略是多种多样的。
植物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
它们的研究方法经过描述——实验——物质定量三个过程。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进了生态学理论的发展。
环境:人类生存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称为环境。
生态因子:指对生物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
常直接作用于个体和群体,主要影响个体生存和繁殖、种群分布和数量、群落结构和功能等。
各个生态因子不仅本身起作用,而且相互发生作用,既受周围其它因子的影响,反过来又影响其它因子。
作用形式大体有3类:①构成维持生物代谢和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和理化条件。
这些理化条件也都表现为能量或物质,如日照、温度、pH值、渗透压等。
②构成种种破坏力量。
例如天敌、自然灾害(超限的理化条件)及某些人类活动(滥垦滥牧、工业污染等)。
③仅仅作为信息,诱发生物的节律性反应。
例如日照和温度的昼夜或季节变化,能引起植物的萌发、生长、开花等阶段变化和动物的冬眠、迁徙等周期活动。
生态因子作用的直接对象是生物个体,但通过生物间的交互作用会影响到群体。
同种动物的集群活动可以增加取食和避敌能力。
群落食物中某环节的增减,常导致连锁反应,例如天气变化造成蝗群增长及其相变,继而导致迁飞,破坏迁入地的大片植被。
生态因子的作用与生物的适应性密切相关。
对于温度,各物种反应不同,有些物种能适应的温度却可能使另一些物种死亡。
一般说,生物在不同发育阶段的适应性也不大相同。
环境在变,生物的适应性也随之改变。
一个物种可能通过生理过程适应一个新环境,当新旧环境差别太显著时,可能需要较长时期的适应过程,引种驯化便属此类。
在生物发展史中,生态因子作为选择因素淘汰掉不适应的物种。
生态因子还可能直接诱发基因突变或重组,促进生物进化的进程。
(1)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1840年农业化学家J. Liebig在研究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时发现,植物生长并非经常受到大量需要的自然界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如水和CO2的限制,而是受到一些需要量小的微量元素如硼的影响。
因此他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因素的营养元素”,(2)耐受定理生态学家V. E. Shelford于1913年研究指出,生物的生存需要依赖环境中的多种条件,而且生物有机体对环境因子的耐受性有一个上限和下限,任何因子不足或过多,接近或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该种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甚至灭绝。
这就是耐受定律。
后来的研究对耐受定律也进行了补充:每种生物对每个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耐受范围有宽有窄;对所有因子耐受范围都很宽的生物,一般分布很广;生物在整个发育过程中,耐受性不同,繁殖期通常是一个敏感期;在一个因子处在不适状态时,对另一个因子的耐受能力可能下降;生物实际上并不在某一特定环境因子最适的范围内生活,可能是因为有其他更重要的因子在起作用。
最小因子定律和耐受性定律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首先,最小因子定律只考虑了因子量的过少,而耐受性定律既考虑了因子量的过少,也考虑了因子量的过多;其次,耐受性定律不仅估计了限制因子量的变化,而且估计了生物本身的耐受性问题。
生物耐受性不仅随种类不同,且在同一种内,耐受性也因年龄、季节、栖息地的不同而有差异;同时,耐受性定律允许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因子替换作用和因子补偿作用。
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太阳系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太阳就像一台发动机,源源不断给太阳系提供能量。
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
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其中碳循环与全球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其中生产者为主要成分。
不同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分为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等)、农田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其中,无机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基础,其条件的好坏直接决定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和其中生物群落的丰富度;生物群落反作用于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既在适应环境,也在改变着周边环境的面貌,各种基础物质将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而生物群落的初生演替甚至可以把一片荒凉的裸地变为水草丰美的绿洲。
生态系统各个成分的紧密联系,这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功能是生态系统所体现的各种功效或作用。
主要表现在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方面,它们是通过生态系统的核心——生物群落来实现的。
生物生产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
生物生产就是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生产有机物,经过动物的生命活动转化为动物能的过程。
生物生产经历了两个过程:植物性生产和动物性生产。
两种生产彼此联系,进行着能量和物质交换,同时,两者又各自独立进行。
植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环境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地球上的植物约有55万种,其中有花植物为23.5万种;西班牙植物园主任戴维布拉姆韦尔(2002)估计地球的有花植物应为419 682种。
植物种类多样性是植物有机体与环境长期的相互作用下,通过遗传和变异,适应和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植物进化仍在继续,新的植物种类还会出现。
生境多样性平原,高山,沙漠,戈壁滩,盐碱地,赤道,极地,江河湖海及大气,无一处无植物生长。
一滴水、生物体内外,都有可能是某些植物生活的场所。
植物和动物、微生物与环境相结合,构成一个自我维持、自我更新、综合协调的生物系统。
营养方式多样性绝大多数植物都具有叶绿素及类似的色素,能够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自行制造养料,他们被称为自养植物或绿色植物。
另外有一部分植物,其体内无叶绿素,不能自行制造养料,他们寄生在其他植物体上,从寄主身上吸取现成的养料而生活,如菟丝子,被称为寄生植物。
还有些植物是从动植物尸体上摄取养料,称为腐生植物。
寄生植物和腐生植物也称为异养植物。
异养植物不含叶绿素,通常称为非绿色植物。
非绿色植物中也有少数种类,如硫细菌、铁细菌,以氧化无机物获得能量自行制造养分,他们属于化学自养植物。
生命周期多样性有的细菌仅生活20—30min,即可分裂产生新个体。
种子植物有木本和草本两种类型。
木本植物都是多年生的,有的木本植物的树龄可长达数百年至上千年,如松、柏。
龙血树等。
草本植物根据植株生存年限长短,可分为一年生、两年生和多年生三类。
在一个生长季完成全部发育周期,也就是说,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实直至枯萎死亡都在一个生长季完成的植物,称为一年生植物,如水稻、玉米、高粱、黄瓜、大豆、烟草和向日葵等。
有些草本植物,需要经过两个生长季才能完成他们的发育周期。
第一年只有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把养分贮积起来,越冬后第二年才开花结实直至死亡,这些植物称为二年生植物,如白菜、萝卜、胡萝卜、菠菜和洋葱等。
还有些草本植物,每年开花结实,果实成熟后,地上部分虽然枯死,地下部分却仍然活着,来年又出芽,产生地上枝这样可生活两年以上的植物,称为多年生植物,如菊、大丽花、薄荷、百合、马铃薯、棉花和莎草等。
遗传多样性每一种植物都具有其独特的基因库和遗传组成。
植物生长发育中基因表达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调节控制的复杂性,是植物遗传多样性成多层次的表现,即表现在植物体的外部形态上,生理代谢和染色体的DNA分子水平上。
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他们都具有各自独立的遗传系统。
生态平衡(ecological equilibrium)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
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平衡或稳态,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
负反馈的特点可以从“负”字上得到很好的理解,它主要是通过输入、输出之间的差值作用于控制系统的其他部分。
这个差值就反映了我们要求的输出和实际的输出之间的差别。
控制器的控制策略是不停减小这个差值,以使差值变小。
负反馈形成的系统,控制精度高,系统运行稳定。
我们通过介绍自动化原理时用到的例子来说明负反馈的工作过程。
当人打算要拿桌子上的水杯时,人首先要看到自己的手与杯子之间的距离,然后确定自己手的移动方向,手始向水杯移动。
同时人的眼睛不停观察手与杯子的距离(该距离就是输入与输出的差值),而人脑(控制器)的作用就是不停控制手移动,以消除这个差值。
直到手拿到杯子为止,整个过程也就结束了。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由负反馈形成的偏差是人准确完成拿杯子动作的关键。
如果这个差值不能得到的话,整个动作也就没有办法完成了。
这就是眼睛失明的人不能拿到杯子的缘故。
负反馈一般是由测量元件测得输出值后,送入比较元件与输入值进行比较而得到的。
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是研究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群落生态学不是以一种生物作为对象,而是把群落作为研究对象。
[植物群落(plant community)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所有植物的集合, 它是每个植物个体通过互惠、竞争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巧妙组合, 是适应其共同生存环境的结果。
例如一片森林、一个生有水草或藻类的水塘等。
每一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都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和结构。
外貌特征植物群落的外貌(physiognomy)指群落的外表形态或相貌。
它是群落与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主要取决于植物种类的形态习性、生活型组成、周期性等。
层片是植物群落结构的一种基本单位,由相同生活型或相似生态要求的种组成的机能群落层片的特点: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每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