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资源
- 格式:docx
- 大小:13.53 KB
- 文档页数:6
文旅资源利用方案1. 引言文化旅游资源是一座城市的独特财富和发展优势,合理利用和开发这些资源对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文旅资源利用方案,其中包括资源的挖掘和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的打造、市场推广和发展战略等内容。
2. 文旅资源的挖掘和开发2.1 挖掘地域特色资源通过对本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等方面的调研和分析,挖掘地域特色资源。
例如,对于历史悠久的古镇,可以挖掘其历史文化遗迹、传统手工艺等;对于风景秀丽的山区,可以挖掘其自然景观、民俗风情等。
2.2 整合资源优势整合地域内文旅资源,通过构建资源网络,提升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例如,将历史文化景点和自然风景区相连,形成旅游线路;将传统手工艺作品与文化展览相结合,丰富文化旅游产品。
2.3 引进外部资源在挖掘本地资源的基础上,引进其他地区或国际上的优质文旅资源,通过互联互通,丰富本地文化旅游产品的内涵。
例如,引进国外文化艺术表演团队,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引进其他地区的旅游业成功经验,进行合作交流。
3. 文化旅游产品的打造3.1 定位目标群体根据所处地域的特点和资源优势,明确目标群体。
例如,如果所处地域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将目标群体定位为文化艺术爱好者;如果所处地域景色优美,可以将目标群体定位为自然风光爱好者。
3.2 设计旅游线路根据目标群体的需求和资源的特点,设计各类旅游线路,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线路设计要充分考虑交通便利性、景点连贯性以及文化体验的深度和广度。
3.3 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根据资源和目标群体的特点,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
例如,可以开发主题文化展览、传统手工艺体验、民俗文化表演等。
4. 市场推广和发展战略4.1 建设品牌形象通过宣传和推广,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
可以通过策划各类文化活动、举办文化旅游节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4.2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各类媒体渠道、社交媒体平台等途径,加强对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广。
太原文化旅游资源分类
旅游资源有:自然美景、历史文明、革命史迹。
1、自然旅游资源
山西复杂多变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条件,造就了许多雄伟壮观、引人入胜的名山大川、溶洞怪石、清泉湖泊、激流瀑布、神奇天象、珍贵生物等自然景观,其自然旅游资源之丰富位列全国前列,山西除了海洋、沙漠以外,几乎拥有所有的自然景观,而盐池、万年冰洞、火山群却是绝大部分省份所没有的。
2、名山大川:山西多名山,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五岳、五镇和四大佛教名山的省份。
最著名的有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道教名山北武当山、绵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全国十佳自然保护区之一的芦芽山、五镇之一的中镇霍山、保存有华北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的历山、太行山脉中奇绝险峻的太行大峡谷、王莽岭、黄崖洞,另有灵空山、石膏山、仙堂山、管涔山、庞泉沟等,山色不同,神态各异,分别以险峻、幽雅、秀美而出奇制胜。
洞石雄关:山西境内太行、吕梁、中条山中有多处石灰岩溶洞,如沁水白云洞、壶关紫团洞、盂县万花洞、玉华洞、太原天龙山溶洞、忻州禹王洞等,大都保存完好,洞体广阔,钟乳石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有的已对外开放,供人游览。
3、人文旅游资源
山西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众多的古代建筑——宫观寺院、历代古塔、石窟造像、彩塑壁画、古城关隘、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传
世珍宝及风情民俗、风味名食、烹饪技艺等文化遗产。
“山西——中国古代艺术的博物馆”之称,已被国内外各界人士所认同。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工作总结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文化旅游产业逐渐成为热门领域。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致力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
以下是对这段工作的详细总结。
一、工作背景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自然风光的欣赏,更多地开始关注文化内涵的体验。
我们所在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但在过去,这些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旅游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积极投入到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中。
二、开发目标1、提升本地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2、充分挖掘和保护本地的文化遗产,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有机结合。
3、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工作内容1、资源普查与评估对本地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普查,包括历史遗迹、民俗文化、传统技艺、自然风光等。
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查阅、民间走访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源的价值、特色、开发潜力等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2、规划与设计根据资源普查的结果,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规划充分考虑了资源的分布、市场需求、环境保护等因素,明确了开发的重点区域和项目,并设计了相应的旅游线路和产品。
3、项目开发与建设(1)历史文化街区的修复与改造对本地的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修复和改造,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貌和街道格局,同时完善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引入了文化创意产业和特色商业,使其成为一个集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街区。
(2)民俗文化村的建设在具有浓郁民俗文化特色的村庄,建设了民俗文化村。
通过展示民俗风情、举办民俗活动、提供民俗体验等方式,让游客深入了解本地的民俗文化。
(3)自然景观的开发与保护对本地的自然景观进行了适度的开发,建设了观景平台、游步道、休息亭等设施,同时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文化旅游资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资源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文化旅游资源的发挥,使全球的旅游业迅速发展,成为促进以人为本的旅游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
文化旅游资源涵盖了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第一,历史遗址。
历史遗址是指相关地区历史上有某种文化活动发生的场所,这一类资源具有重要历史渊源和深刻文化内涵,是文化旅游资源中不可多得的一类。
通过对历史遗址的研究,可以将其历史文化知识传递给游客,令其更加深刻地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第二,名胜古迹。
名胜古迹是指当地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的旅游景点,它们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是文化旅游资源中最具价值的一类。
通过参观这些景点,游客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当地的文化景观,进一步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第三,民俗风情。
民俗风情是指当地的文化传统,它丰富多彩,充满乡土气息。
民俗活动包括各种民族文化表演、体育项目、传统美食等,能让游客深入接触到当地的特有文化、习俗和风俗。
第四,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是一类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它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习惯。
文学艺术包括各种文学作品、动漫作品、电影作品等,通过阅读与观看,游客可以全面体会到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
- 1 -。
旅游资源8大类一、自然景观类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是指大自然中独特、壮丽的自然景色,包括山川河流、湖泊海洋、森林草原等。
我国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多样,有壮美的黄山、秀丽的长白山、神奇的张家界等。
这些景观以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和自然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二、人文古迹类人文古迹类旅游资源是指历史悠久、具有文化价值的遗址、建筑物、遗迹等。
我国拥有丰富的人文古迹资源,如万里长城、故宫、兵马俑等。
这些人文古迹见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是人们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三、民俗文化类民俗文化类旅游资源是指各地传统的节日、民俗习俗、民间艺术等。
我国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如广东的龙舟赛、四川的川剧变脸、云南的泼水节等。
这些民俗文化体现了不同地方的历史、风土人情和民族传统,具有很高的观赏和体验价值。
四、现代文化类现代文化类旅游资源是指与现代社会相关的文化产业、时尚生活、艺术表演等。
我国的现代文化资源日益丰富,如上海的外滩、广州的珠江夜游、北京的798艺术区等。
这些现代文化景点和活动体现了现代社会的繁荣和创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五、温泉景区类温泉景区类旅游资源是指地下热水通过地壳裂缝或断层等方式上升形成的温泉,具有疗养和休闲的功能。
我国温泉资源丰富,如九寨沟的色达温泉、四川的乐山大佛温泉等。
这些温泉景区以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和温泉水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享受温泉疗养和放松身心。
六、特色美食类特色美食类旅游资源是指各地特色的传统菜肴、小吃、特色饮品等。
我国拥有丰富的特色美食资源,如四川的火锅、广东的粤菜、江苏的苏菜等。
这些特色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工艺,吸引了许多美食爱好者前来品尝和体验当地的风味。
七、购物休闲类购物休闲类旅游资源是指各地的商业街区、购物中心、特色商品等。
我国各地都有繁华的购物休闲区,如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深圳的东门等。
这些购物休闲区集聚了各类商品和文化特色,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购物和娱乐选择。
人文旅游资源类型一、概述人文旅游资源是指以人类文化、历史、艺术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资源。
它不仅包括具体的建筑、景点、遗址等,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民俗文化等。
人文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魅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几种常见的人文旅游资源类型。
二、古建筑1. 宫殿•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宏伟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
•故宫:位于台湾台北市,是台湾清代的皇宫,保存完好,展示了清代皇家文化的瑰宝。
2. 寺庙•法门寺:位于陕西西安市,是中国古代佛教圣地之一,规模宏大,佛像雕刻精美。
•塔尔寺:位于西藏拉萨市,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寺庙,融合了藏族建筑和佛教文化。
3. 园林•苏州园林:位于江苏苏州市,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以精巧的设计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是清代皇家园林,曾经是世界上最宏伟的皇家园林之一,如今只存有残迹。
三、民族文化1. 民俗节日•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和庆祝活动。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赛龙舟和吃粽子等活动而闻名。
2. 传统工艺•京剧脸谱: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特色之一,不同颜色和图案的脸谱代表着不同的角色性格。
•刺绣: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以细腻精美的线条和丰富多彩的图案而著称。
3. 民族音乐舞蹈•藏族舞蹈:西藏地区的传统舞蹈,舞姿优美,充满了神秘的宗教色彩。
•茶马古道:云南地区的传统音乐,以独特的节奏和乐器演奏方式而闻名。
四、历史遗址1. 长城•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是中国古代防御工程的杰作,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万里长城:横跨中国北方,是世界上最长的人造建筑,也是中国的象征之一。
2. 秦始皇兵马俑•兵马俑坑:位于陕西西安市,是秦始皇陵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众多,规模宏大,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3. 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市,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收藏了大量的中国文物和艺术品。
文旅资源策划书3篇篇一《文旅资源策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文化旅游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丰富的文旅资源,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文旅产品,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特制定本策划书。
二、目标定位1. 打造一个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旅目的地。
2. 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3. 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
三、文旅资源分析1. 历史文化资源:本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古遗址、传统手工艺等。
2. 自然风光资源:优美的山水风光、独特的地质地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等。
3. 民俗文化资源:独特的民俗风情、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四、项目规划1. 文化体验区建设历史文化博物馆,展示本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
打造民俗文化村,让游客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和传统节日。
设立艺术创作基地,吸引艺术家前来创作和交流。
2. 休闲娱乐区建设主题公园,提供各种游乐设施和娱乐项目。
打造特色商业街,销售本地的特色商品和美食。
设立电影院、剧院等文化娱乐场所。
3. 生态观光区开发自然景观游览线路,让游客欣赏山水风光和地质地貌。
建设生态农庄,开展农事体验和农产品采摘活动。
设立野生动物观赏区,保护和展示本地的珍稀动植物。
五、营销策略1. 品牌营销制定统一的品牌形象和宣传口号,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举办各类文化旅游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2. 网络营销建设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及时发布文旅信息和活动预告。
与在线旅游平台合作,开展网络营销和推广。
3. 合作营销与旅行社、酒店等旅游相关企业合作,共同推广文旅产品。
与周边地区的文旅景区合作,开展联合营销和互动活动。
六、项目实施计划1. 前期准备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1])完成项目规划和设计。
开展项目招商和合作洽谈。
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在当今社会,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旅游文化资源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开发和保护备受关注。
旅游文化资源涵盖了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等多个方面,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然而,在开发旅游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能够带来诸多好处。
首先,它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通过吸引游客,带动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相关产业的繁荣,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例如,一些原本贫困的乡村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使当地居民脱贫致富。
其次,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够亲身感受和了解当地的文化,从而增强对不同文化的认知和尊重,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再者,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可以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形象。
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成为了城市或地区的名片,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地方的综合发展。
然而,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过度开发可能导致资源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
一些景区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过度建设旅游设施,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原始风貌;大量游客的涌入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如垃圾增多、水资源短缺等。
此外,不合理的开发还可能导致文化的失真和异化。
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一些地方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过度商业化的包装和改造,失去了其原有的内涵和特色。
为了实现旅游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保护工作。
保护旅游文化资源,首先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资源保护的责任主体、范围和措施,加大对破坏资源行为的处罚力度,为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其次,要加强规划和管理。
在开发之前,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划,避免盲目开发和无序竞争。
同时,加强对景区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游客流量控制、环境保护等制度。
此外,还需要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让当地居民和游客认识到旅游文化资源的重要性,自觉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第四章中国人文旅游资源一、历史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的特点1、历史性和时代性2、广泛性和集中性3、民族性和地域性4、人为性和不可再生性5、多样性和动态性6、历史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的特点二、历史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一)古人类文化遗址的旅游功能古文化遗址的神秘感和稀有性激发人们探奇的好奇心和开展可靠的热情古人类化石和遗物展览是游人考察和观览的重要旅游资源(二)古建筑的旅游功能古建筑与历史进程密切相关,可满足游客的仿古心理,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古建筑具有突出的造型艺术,可满足游客的求美心理古建筑是古代科学技术的凝聚,可满足游客的求奇心理和科考要求古建筑是一种社会现象,可满足游客仿古探幽、欣赏艺术、考察研究、了解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需求古建筑类型多样,蕴含内容丰富,可满足游客的求异心理(三)古民居的旅游功能多样的古民居建筑形式和奇异的民居建筑结构是开展民俗风情旅游活动的一项重要观赏内容具有地方和历史特色的古代民居系列,使古民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功能(四)宗教文化的旅游功能宗教活动的神秘感和新奇感对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宗教文化特殊的文化形态,能满足游客求知、求美、求奇的旅游动机和深层次的情感需求第二节历史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的类型一、人类历史文1、古人类历史文化遗址古人类文化遗址是指从人类形成到有文字记载历史以前的人类活动遗址,内容涉及古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反映了人类发展早期的生存环境、生产和生活状况。
如古人类化石、原始聚落遗址、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原始艺术及劳动产品等。
2、社会历史文化遗址古战场遗址:阪泉之战、荥阳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马陵之战遗址等古城遗址:西周都城丰镐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汉三宫遗址、秦国都城咸阳、楚国都城荆州、唐大明宫遗址和明钟楼、楼兰古城遗址等古道路遗迹:丝绸之路、北魏时期为修筑栈道穿越秦岭沟通南北、连接川陕的褒斜栈道、子午栈道、金牛栈道遗迹等3、历史名人遗迹--部分古代名人胜迹名人朝代故居纪念地其他纪念地墓地孔子春秋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北京孔庙等山东曲阜孔林屈原战国湖北武昌屈原纪念馆湖北秭归屈原纪念馆秭归屈原衣冠冢南汩罗屈原墓,屈原祠司马迁西汉陕西韩城司马迁祠韩城司马迁墓诸葛亮三国湖北襄阳古隆中河南南阳卧龙,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成都,湖北浦圻赤壁,陕西岐山五丈原,甘肃礼县祁山武侯祠陕西勉县定军山下武侯墓,武侯祠陶渊明东晋江西九江陶渊明纪念馆湖南桃源“桃花源” 江西星文陶渊明墓李白唐朝四川江油李白纪念馆安徽马鞍山,山东济宁太白楼,马鞍山李白纪念馆,四川绵阳李白祠安徽当涂青山李白墓杜甫唐朝河南巩县杜甫故里纪念馆成都、西安杜甫纪念馆,夔州杜甫草堂河南巩县杜甫墓苏轼北宋四川峨眉山三苏祠湖北黄岗赤壁苏东坡纪念馆、杭州西湖李清照南宋济南李清照纪念馆岳飞南宋河南汤阴岳飞庙,岳飞纪念馆杭州岳坟,岳王庙文天祥南宋江西吉安故里北京文丞相祠吉安文天祥墓吴承恩明朝江苏淮安吴承恩故居淮安吴承恩墓。
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同,它可以凸显一个城市、景区和度假区的个性,提升其品位和内涵,丰富游客体验,促进游客消费。
但是,知易行难。
如何挖掘和利用文化做好旅游?很多地方还是十分困惑、成效不大。
在此,本人做一些总结。
一、文化旅游开发的基本路径
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自己的文化,摸清家底。
这一工作,文化部门责无旁贷。
要分门别类,以图片、录音、录影、书籍、杂志等多种形式对于各种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进行整理和挖掘,建立完整的文化资源库。
其次,必须对于文化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进行评估。
文化资源不等于旅游资源。
中国是文化大国,各地都有很多地方文化素材。
地方官员往往引以为自豪,号称自己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璀璨。
但是,它们有的是遗迹(如古田会议会址),有的是遗址(如赤壁之战),有的是传说(如“黄粱美梦”),有的是风情(如开渔、民歌)。
他们往往具有“小、散、虚”的弱点。
一个凄凉的墓、一个残缺的碑,一个空中漂浮的传说。
1000年历史的,往往只能看到近10年重修的新建筑,有的什么都没有,只是废墟;有的已经无处可寻,只有传说。
哪些文化资源可以做旅游,哪些不可以做,要以旅游吸引力为标准。
一般而言,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重点素材是:
1.地方建筑。
民居、桥梁、城池、寺庙等,展现地方民居的风格、材料特点,让游客体验其功能;
2.地方曲艺。
如山歌、地方剧。
对于外地的旅游者,由于存在语言差异,宜以技术手段加上内容解说以能理解和欣赏。
3.地方饮食。
包括地方菜、茶、咖啡、水果等等,应尽量向游客展现其魅力。
4.民俗节庆。
例如元宵举行的客家梅州埔寨烧龙灯,还有客家山歌节、擂茶文化节、客家艺术节等。
5.历史渊源。
重大历史事件(如战争战役)、名人事迹。
6、民间工艺,如刺绣、年画、剪纸等等。
工艺品的用材,宜尽量使用当地的独特材料,例如韩国济州岛用火山灰石头雕刻的民间宗教人像。
第三,选择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
文化旅游的开发方式目前主要有以下5种:
1、博物馆。
这是最传统的一种方式,如各地的名人故居博物馆、历史博物馆、一些专题博物馆(如雷州石狗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
2、主题园、风情村(镇)和街区。
如凤凰、周庄、阳朔西街(从开发手段上属于“原生自然式”)、西安大唐芙蓉园和不夜城(“复古再现式”)、台湾九族文化村和云南民族文化村(“集锦荟萃式”)、张家界土家风情园(“原地浓缩式”)。
3、表演。
如丽江《纳西古乐》、郑州《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各地《印象》系列。
4、嫁接。
主题化——主题酒店、主题餐厅、主题度假村。
如苏州网师园的“古典夜园”、北京“傣家村”餐厅、台湾的大唐温泉物语(唐文化)、广东河源的御临门温泉度假村(巴厘岛民俗文化)、北海的海景桃源酒店(木雕文化)。
巴厘岛的威斯汀度假酒店,就是一个充分融合了当地文化的旅游度假村。
5、节庆。
如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回族的“古尔邦节”、白族和彝族的“火把节”等,其本意并非为了发展旅游业,不会长年存在,但在节庆期间会吸引大量的旅游者。
一些地方的文化载体分布比较分散,如典型民居、展览馆、表演场地、名牌小吃餐馆等各在一处,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短期内不能集中到一个旅游景点内,只能采取“串点连线式”开发方式,组合包装为一个精品线路产品,供游客整体购买。
在形式上它与“北京一日游”、“广州一日游”是一类的,只不过后者内容不一定是文化旅游。
它对于散客主要通过旅行社和散客接待中心组织,需要更大的宣传力度。
自驾车的游客需要得到更多的信息指导才能够成行。
第四,巧妙营销、强力营销。
要有文化营销意识。
例如制造媒体热点事件,努力争取国家和世界有关荣誉,争取进入课本教材,争取列入影视场景。
宝鸡法门寺通过佛指舍利巡展港澳台大型活动以及中央电视台系列片的演播成功地扩大了影响力。
对于经费有限的文化旅游景区,低成本的网络手段要积极运用。
德庆龙母庙采用了短信营销策略,对于宗教文化旅游景点是一个创新。
要细分市场,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四大原则:
1、存真。
尊重历史,不戏说。
可以再现,但是不一定全盘恢复。
例如柏林墙,保留一段即可。
要修旧如旧,尽量用传统材料和工艺。
2、做深。
挖掘其内涵,丰富其内容。
文化旅游要象讲课一样让游客通过游览完全了解那段历史——前因后果、大小人物、喜怒哀乐。
要注意用细节打动游客。
3、活化。
不但要把虚的文化做“实”,让游客能够直接看到,而且要做“活”。
我们不能够高估游客对于文化的欣赏水平。
不能够简单地放几个雕塑、摆几个玻璃柜子和凳子椅子。
中国的博物馆之所以不受游客欢迎,原因主要就是没有活化文化。
要通过演出、互动、声音、影像等让人感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