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课《边城(节选)》优秀课件(共28张PPT)
- 格式:pptx
- 大小:2.83 MB
- 文档页数:28
09课《边城节选》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解读教材中的《边城节选》。
具体内容为小说的第一至三章,包括:边城小镇的描绘、主人公翠翠的成长背景,以及她与傩送、天宝之间的感情纠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边城》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特色,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感受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赞美。
3. 掌握小说的情节结构,领会作者独特的叙事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感情纠葛,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重点:分析人物性格,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括小说背景、人物关系图、重点句子解析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边城小镇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地域背景。
2. 情境引入:播放一段关于小说《边城》的简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文本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
4.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探讨翠翠、傩送、天宝之间的感情纠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绘制人物关系图。
6. 课堂讨论:分析小说中的重点句子,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六、板书设计1. 《边城节选》2. 主要人物:翠翠、傩送、天宝3. 情节结构:起承转合4. 重点句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并谈谈你对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从小说的情节、人物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小说的情节结构和人物性格特点?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边城》全本,进一步了解沈从文的其他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的小说章节和详细内容;2. 教学目标中的人物性格分析、情节结构掌握和创作意图理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人物关系和感情纠葛;4. 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人物性格和创作意图。
09课《边城节选》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第09章,《边城节选》。
详细内容包括:小说开篇对边城风土人情的描绘,主人公翠翠与天保、傩送两兄弟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小说中所反映的民俗风情和道德伦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边城》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沈从文的创作特点;2.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并感悟作品所表达的人性美;3. 掌握小说的情节结构,领会其独特的叙事手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及情感纠葛,理解作品所反映的民俗风情和道德伦理。
重点: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学习作者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绘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边城》课件、小说原文、相关背景资料;2. 学生准备:小说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边城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通读小说节选,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品氛围。
3. 内容解析: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a. 人物分析:讲解翠翠、天保、傩送等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b. 情节解析: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学习作者的叙事手法;c.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感悟作品所表达的人性美和道德伦理。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巩固所学。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绘技巧,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边城节选》2. 人物关系图:翠翠、天保、傩送3. 情节结构:起、承、转、合4. 叙事手法:顺叙、插叙、倒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小说中其他人物形象,谈谈你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如《长河》、《湘行散记》等,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