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机体系结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2
西安交通大学科技成果——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团队简介西安交通大学自1993年开始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研究,是国内最早开展增材制造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西安交通大学形成了多种增材制造工艺和装备,建立了以快速制造系统为特色工程应用的研究队伍,产生了以卢秉恒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增材制造”教育部创新团队。
研究团队依托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开展基础研究,在高分子材料、金属、陶瓷、复合材料、智能材料的增材制造等方面取得进展,多项技术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为推动3D打印技术的产业化,在2000年成立“教育部快速成形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市场经营主体为陕西恒通智能机器有限公司),2007年成立“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市场经营主体为西安瑞特快速制造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建立了一套支撑产品快速开发的快速制造系统,研制、生产和销售16个型号的激光快速成型设备、快速模具设备及三维检测设备。
同时开展快速原型制作、快速模具制造以及逆向工程服务。
产品在全国各院校、汽车、电器等企业销售应用十多年,客户近万家。
近年协助政府和企业在多个地区成功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推广基地、快速成形制造服务制造中心。
通过企业化运作,目前在全国已建立创新服务平台20多家,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近10家,为2000多家企业提供新产品创新创意设计及快速制造服务。
通过近二十年的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设备用户遍布医疗、航空航天、汽车、军工、模具、电子电器、造船等行业。
此外,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相关设备销售到印度、俄罗斯、肯尼亚等国家,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快速成形设备制造单位。
2016年工业与信息化部批准在西安成立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中心联合国内主要科研与产业化优势单位开展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孵化作用。
西安交通大学在增材制造方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在增材制造领域获得发明专利400余项。
前沿技术探索:3D打印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3D打印技术的发展已经在各个领域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包括建筑行业。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方式,也被广泛应用于房屋、办公楼和公共设施等建筑项目中。
本文将探讨3D打印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 3D打印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优势1.1 实现设计灵活性和创新性传统建筑需要通过繁琐的模具制造来实现形状和结构上的变化。
而采用3D打印技术可以直接将设计图纸转化为物理模型,极大地提高了设计灵活性和创新性。
设计师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调整结构并实时查看效果,无需受制于传统方法所带来的限制。
1.2 提高施工效率传统建造过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投入,而3D打印则可以节省这些资源并提高施工效率。
通过预先编程好机器后,3D打印机器人可以按照精确的命令进行工作,并能够进行连续不断的建造。
这种自动化的施工方式极大地减少了人力成本,同时还能够降低材料浪费。
1.3 减少环境影响3D打印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当中将直接各构件制造在工厂内,并将其一次性搬运到现场进行组装。
相比传统建筑施工过程中破坏和污染环境的情况,3D打印技术可以减少这些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由于采用了预制构件的方式,还可以循环利用材料,进一步降低对资源的消耗。
二、 3D打印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挑战2.1 技术限制尽管3D打印技术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目前在建筑领域仍存在一些技术限制。
首先是大规模打印设备的缺乏。
大型装配式建筑需要更为庞大而复杂的3D打印机器来实现连续施工,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设备数量有限。
其次是材料选择。
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混凝土等常见材料进行打印,但是对于特殊结构和形状的建筑需要更为先进的材料选择。
2.2 标准化和法规装配式建筑以其高效率和环保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在大规模应用该技术之前,标准化和法规等方面仍存在挑战。
制定相关的安全和可靠性标准,并确保这些技术满足建筑行业的要求,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一种低成本台式电化学金属3D打印机增材制造(增材制造)或3D打印,就像它更为人所知的一样,就是根据数字模型通过一层一层顺序地沉积材料制造3D物体的过程。
电化学3D 打印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形式增材制造技术,其通过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电化学还原到导电基材上而产生金属结构。
这种工艺的优点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沉积各种材料和合金,而不会造成热损伤,并且更重要的是成本低,因为这不需要昂贵的激光器或惰性气体环境。
其他优点包括这样的事实,即该过程可以涉与到通过电化学溶解再循环组成成分来实现增减材制造。
然而,这项技术的一个主要局限是速度。
在这里,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电化学3D打印机设计方案,使用弯液面约束方法,由于通过机械电解质夹带机制改进质量传输特性,证明了沉积速率比等效系统高三个数量级。
印刷铜结构表现出多晶特性,随着电势增加导致晶粒尺寸减小,导致维氏硬度和电子电阻率更高。
增材制造(增材制造)(3D打印)是通过材料的层层固化创建复杂的3D几何形状的过程,与传统的减法制造方法相反。
金属增材制造提供的设计空间已经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应用等领域得到了工业应用。
在金属增材制造工艺中,直接金属激光烧结(DMLS)是最常见的,通过金属粉末层的选择性激光烧结来工作。
金属增材制造目前受到高成本,结构缺陷以与无法使用多种材料的限制而不能被广泛的商业应用。
因此,需要开发用于沉积多种金属的新型非基于激光的3D打印技术,其为了降低开发功能性结构的成本。
电化学增材制造(ECAM)(电化学3D打印)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增材制造方法,它通过还原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将薄且高度粘附的金属层沉积到导电基材表面。
已经采用了许多不同的方法来创建电化学3D打印机。
Suryavanshi和Yu通过用纳米管进行电化学沉积来制造单独的铜纳米线,并获得了直径200nm线和10μm长的铜线。
从透射电子显微镜衍射图中可以看出,沉积是多晶的,尽管有人提出通过调整沉积条件可以形成结晶铜,如果初始核生长比形成新原子核的形成快。
3D打印机的技术现在市面上已经有十几种不同的3D打印机的技术,其中比较成熟的有UV、SLA、SLS、LOM 和FDM等方法。
我们将在下面介绍4种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技术:SLA技术3D打印机的原理SLA是"Stereo lithography Appearance"的缩写,即立体光固化成型法。
用特定波长与强度的激光聚焦到光固化材料表面,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顺序凝固,完成一个层面的绘图作业,然后升降台在垂直方向移动一个层片的高度,再固化另一个层面。
这样层层叠加构成一个三维实体。
SLA是最早实用化的快速成形技术,采用液态光敏树脂原料,工艺原理如图所示。
其工艺过程是,首先通过CAD设计出三维实体模型,利用离散程序将模型进行切片处理,设计扫描路径,产生的数据将精确控制激光扫描器和升降台的运动;激光光束通过数控装置控制的扫描器,按设计的扫描路径照射到液态光敏树脂表面,使表面特定区域内的一层树脂固化后,当一层加工完毕后,就生成零件的一个截面;然后升降台下降一定距离,固化层上覆盖另一层液态树脂,再进行第二层扫描,第二固化层牢固地粘结在前一固化层上,这样一层层叠加而成三维工件原型。
将原型从树脂中取出后,进行最终固化,再经打光、电镀、喷漆或着色处理即得到要求的产品。
SLA技术主要用于制造多种模具、模型等;还可以在原料中通过加入其它成分,用SLA原型模代替熔模精密铸造中的蜡模。
SLA技术成形速度较快,精度较高,但由于树脂固化过程中产生收缩,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应力或引起形变。
因此开发收缩小、固化快、强度高的光敏材料是其发展趋势。
SLA技术的优势1.光固化成型法是最早出现的快速原型制造工艺,成熟度高,经过时间的检验。
2.由CAD数字模型直接制成原型,加工速度快,产品生产周期短,无需切削工具与模具。
3.可以加工结构外形复杂或使用传统手段难于成型的原型和模具。
4.使CAD数字模型直观化,降低错误修复的成本。
3D打印机的机械结构设计摘要:近年来,制造业为了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水平,大量应用3D打印机设备进行产品制造,这种设备的应用,使得一些结构复杂的零件加工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工艺的局限性。
在3D打印机中,基于FDM工艺的3D打印机是一个重要的品类,但这类设备中,进口比例仍然较高,这就需要加强对其机械结构设计进行研究,推动其国产化进程,以解决技术依赖问题。
关键词:3D打印机;机械结构;设计引言自2008年起,桌面式3D打印机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这主要是因为reprap的开源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应用,从而产生了多个制造桌面3D打印机的知名企业。
经过不断改进,在开源3D打印机的基础上逐渐出现了SLS、SLA、DLP、3DP等多种打印技术,对制造业的进步发展产生了重大意义。
而3D打印机的结构也出现了门架体系结构、双光轴结构、并联式结构等多种形式。
1基本结构的设计结合实际需要,本次设计中设计人员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基于直角坐标系的x轴和y轴,组成平面扫描运动框架;其次,在机构选用方面,x轴和y轴的导轨均采用丝杠机构,z轴光杆则采用丝杆机构;最后,整体工作台选择三回旋轴机构,该机构主要由伺服电机和转轴组成,作为3D打印机设备的驱动。
基于此设计可知,x、y、z3个方向的移动均通过丝杆加以控制,电机则为其各方向的移动提供动力。
其在实际加工部件的过程中,与普通打印机类似,均由系统控制工作台的3个自由度旋转相应角度,以实现预期的3D打印环节。
2工作原理3D打印机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电脑的切片软件将三维模型按照设置的层厚切成一层一层,再根据切片算法,把面化成线的填充,再转化为G代码。
3D打印机控制软件通过串口通信的方式,把数据传送到3D打印机的主控板,主控板上的固件主要由G代码解释器组成,G代码解释器把数据流解释为3个驱动喷头运动的步进电机和1个挤料电机的运动,通过A4988驱动步进电机的运动。
3D打印技术学习心得体会总结范文3D打印技术又称三维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分享几篇3D打印技术学习心得体会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3D打印技术学习心得体会篇一3D打印是一种通过材料逐层添加制造三维物体的变革性、数字化增材制造技术,它将信息、材料、生物、控制等技术融合渗透,将对未来制造业生产模式与人类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3D打印这种智能制造的逻辑轨迹是控制物质的形状、控制物质的构成和控制行为,也就是实现物体在结构、材料和活性上的有机统一。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3D打印技术已经从实验室和工厂逐渐走出来了,并且走进学校和家庭,与我们每个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样会极大地冲击我们的工作方式,或者增强很多行业的生命力。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3D打印技术也会催生大量前所未有的行业和巨大机遇,我们必须牢牢的抓住机遇,因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序幕已经拉开。
目前3D印刷技术已深入到了各行各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3D印刷术被看作是信息时代印刷术的一次惊人的飞跃,有人将它与开启工业革命的蒸汽机相提并论。
3D打印机能做:艺术品、精密零件制造业、家庭装饰、建筑、食品和服装、人偶玩具、珠宝、医学、产品原型等。
关于3D打印技术的几点思考,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校的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例如在我们动漫专业的设计当中引入3D打印技术,电子创新班的产品设计中引入3D打印技术,在通信维修综合布线中引入3D印刷技术,机器人设计中引入3D打印技术等等,将对我们的学生更加有学习的成就感。
3D打印技术学习心得体会篇二通过为期两周的3D打印技术的培训与学习,对3D打印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现将两周(12月4号-13号)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一、陈焕文院长关于此次3D打印技术省本级培训班的培训方案的解读,使我明确了此次学习的三个目的,课程设计的四个步骤。
对以后工作中的教学方案的设计、课程的规划等都将会有很好的帮助。
3d生物打印3D打印技术是一种将数字设计转换为物理模型的方法,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
其中,3D生物打印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它的应用正在逐渐扩展到医疗、生物学和其他相关领域。
1. 3D生物打印技术的定义3D生物打印技术是一种利用特定的生物材料和3D打印技术,通过可控制的层层堆叠方法,制造人类组织、器官、器件或辅助医疗器械(例如假肢、义齿等)的技术。
相比之下,传统的生物制造只能在2D平面上完成,而3D打印技术可以打破这一限制,为生物医学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好的方式。
2. 3D生物打印技术的原理3D生物打印技术的原理与常规的3D打印类似,但需要使用特定的生物材料和生物打印机。
与3D打印不同的是,3D 生物打印涉及到细胞和其多种复杂的组分,并且需要更高精度和更精细的控制。
因此,在开展3D生物打印之前,需要使用仿生技术等技术先设计好原型,将所需体积、形状、材料等方面确定好,并通过计算机模拟等方法进行预测,以确保最终结果能够符合预期。
3. 3D生物打印技术的应用领域(1)医疗:3D生物打印技术有望解决大量缺损和器官移植方面面临的挑战,通过生物材料、原材料和细胞的堆叠和组装等方式,制造出高度定制的人体组织、器官,用于修补丧失的组织或器官。
(2)药物研发:3D生物打印技术可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在体外研究中可以快速、有效地定制合适的模型,以便检测新药分子对人体组织的影响。
(3)生物学研究:在生物学研究中,3D生物打印技术可以用于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器官,以探究其生理和病理等方面,激发医药学领域的新突破。
4. 3D生物打印技术的优势(1)个性化定制:3D生物打印技术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制造,如肝脏或心脏,以适应患者独特的身体特征,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2)节省时间和成本:与传统生物制造相比,3D生物打印技术的制造效率更高,能够节省时间和成本,特别是在高昂的器官移植和修复方面。
3d打印技术论文引言3D打印机的应用,缩短产品制作周期,同时也能够提高产品材料利用率。
店铺整理了3d打印技术论文引言,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3d打印技术论文引言篇一3D打印机及其工作原理【摘要】3D打印机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利用粉末状的塑料及金属等可粘合材料,采取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
3D打印机依托多种尖端技术,提供了广阔的打印空间。
本文对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进行简单分析,探讨3D打印机的发展。
【关键词】3D打印;打印技术;工作原理;3D打印机;发展引言3D打印机是意大利发明家恩里科.迪尼发明的新型打印机。
恩里科.迪恩用3D打印机打印了一栋完美的建筑。
不仅如此,3D打印机甚至可以在航天器中为宇航员提供需要的任何形状物品。
3D打印机属于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是科技发展及技术进步的重要表现形式。
1 3D打印技术概述3D打印技术是通过连续的物理层叠加,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三维实体的技术,与传统的去除材料加工技术不同,因此又称为添加制造。
作为一种综合性应用技术,3D打印技术综合了数字建模技术、机电控制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与化学等诸多方面的前沿技术知识,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
3D打印机是3D打印的核心装备。
它是集机械、控制及计算机技术等为一体的复杂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由高精度机械系统、数控系统、喷射系统和成型环境等子系统组成。
此外,新型打印材料、打印工艺、设计与控制软件等也是3D打印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3D打印技术主要应用于产品原型、模具制造,以及艺术创作、珠宝制作等领域,替代这些领域传统依赖的精细加工工艺。
3D打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制作的效率和精密程度。
除此之外,在生物工程与医学、建筑、服装等领域,3D打印技术的引入也为创新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2 3D打印机及其工作原理2.1 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通俗地说,首先在电脑上设计一个完整的三维立体模型(也成为计算机辅助性设计),然后把胶体或粉末等“打印材料”装入打印机,再将打印机与电脑相连接,就可以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和三维立体模型一层层地叠加,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
中职学校3D打印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框架构建摘要:将有关3D打印技术的课程纳入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技能,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分析了3D打印技术与中职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与3D打印技术相关的课程设计,探究中职教师应当采用的3D技术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校;3D打印技术;课程开发研究中职学校想要将3D打印技术有机融入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运用3D打印的技术和能力,深入了解3D技术的原理,熟练使用3D模型创造社会价值。
这就要求中职教师不断创新3D打印技术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课程的特点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设计能力。
一、3D打印技术与中职教育的关系相比其他普通高中的学生,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具有更为专业的知识层面和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尤其是机电专业的学生,经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他们已经能够熟练的掌握数控机床的知识和操作方式,并且3D打印技术与数控温床的结构和代码相似,因此在中职学校开展3D打印技术会更加容易。
此外,操作方式和内容相对枯燥的机床学习相比,3D技术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促进学生操作能力的提升。
教师在3D打印技术课程中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软件,教学重点在于学生能够使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完成相关的设计任务。
学生在3D打印课程中,需要学习三维设计软件,并深入研究不同的设计,让三维模型变成实体。
由于中职教育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在开展3D技术课程时,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3D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式,并且能够解决3D打印机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突发情况和较为复杂的问题。
中职教师也应当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3D技术的发展情况,不断完善技术校本课程,在课堂上展开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3D打印技术,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培养高水平、高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3D打印技术原理、应用与实训》阅读随笔目录一、内容概述 (2)二、关于《3D打印技术原理、应用与实训》 (2)三、3D打印技术原理 (4)1. 3D打印技术概述 (5)2. 3D打印技术基本原理 (6)3. 3D打印技术主要类型 (7)四、3D打印技术应用 (8)1. 制造业应用 (10)2. 医疗健康领域应用 (11)3. 建筑行业应用 (12)4. 教育领域应用 (13)五、实训部分 (14)1. 实训一 (15)2. 实训二 (16)3. 实训三 (17)4. 实训四 (18)六、随笔与思考 (20)1. 对3D打印技术的理解与感悟 (21)2. 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3)3. 对未来3D打印技术的展望 (24)七、结语 (26)一、内容概述《3D打印技术原理、应用与实训》是一本全面介绍3D打印技术的书籍,旨在帮助读者了解3D打印技术的原理、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实际操作技能。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第1章为引言,简要介绍了3D打印技术的背景、意义和发展趋势;第2章详细介绍了3D打印技术的原理,包括光固化成型、熔融沉积成型、粉状材料成型等多种成型技术;第3章重点讲述了3D打印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疗健康等;第4章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运用3D打印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原型制作和批量生产;第5章为实训篇,提供了丰富的实践项目和操作步骤,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本书适合广大科技爱好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对3D打印技术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二、关于《3D打印技术原理、应用与实训》在我阅读《3D打印技术原理、应用与实训》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三维打印技术的独特魅力和广泛应用前景。
这本书不仅全面介绍了3D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而且详细阐述了这一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同时还提供了丰富的实训内容,使读者能够实际操作,深入理解这一技术的实际操作和应用。
……………………. ………………. …………………山东农业大学毕业论文题目:3D打印机设计装订线……………….……. …………. …………. ………学院机电学院专业班级电气五班届次2014届学生姓名姜云飞学号指导教师宋洪军二O一四年五月十二日目录摘要..............................................................................................................................ⅠAbstract................................................................................................................. .. (Ⅱ)引言 (2)1绪论 (2)1.1 国内外3D打印机的研究现状 (2)1.1.1 国外3D打印机的研究现状 (2)1.1.2 国内3D打印机的研究现状 (3)1.2 3D打印机的发展趋势 (3)1.2.1 3D打印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3)1.2.2 3D打印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4)1.3 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4)1.4 发展创新与突破 (6)2 总体方案及结构设计 (7)2.1 引言 (7)2.2 总体框架的设计 (8)2.3 温度控制回路的设计 (8)2.4 XYZ三方向控制电机的设计 (9)2.5 喷头移动及喷出量调节的设计 (9)3 机械结构 (10)3.1 传动方式的选择 (10)3.2 转动惯量的计算 (11)3.3 喷头的选择 (12)4 电机的选择 (13)4.1 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的对比 (13)4.2 直流交流伺服电机对比 (15)4.3 负载转矩的计算 (15)4.4 打印速度的初步估计 (16)5 传感器 (16)5.1 温度传感器对比 (16)5.2 机械位置传感器 (18)5.3 压力传感器 (19)6 3D打印机的优点及面临问题 (21)6.1 3D打印机的优点 (21)6.2 3D打印技术面临的问题 (21)参考文献 (22)致谢 (23)ContentsSummary ....................................................... (Ⅰ)Abstract ................................................. .... . (Ⅱ)1Introduction .................................................. (2)1.1 Research Status 3D printer at 3D printer (2)1.1.2 Research Status of domestic 3D printers (3)1.2 Trends of 3Dprinter (3)1.2.1 Future prospects of 3D printing industry (3)1.2.2 3D printing technology for future development (4)1.3 3D printer works and features (4)1.4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and breakthrough (6)1.5 Chapter Summary (7)2 Overall program and structural design (7)2.1 Introduction (7)2.2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framework (8)2.3 Temperature control loop design (8)2.4 XYZ three directional control motor design (9)2.5 Mobile and spray nozzle design volume adjustment (9)3 Mechanicalstructure (10)3.1 Select Transmission (10)3.2 Calculation of moment of inertia..............................11 3.3 Select nozzle. (12)4 Select motor (13)4.1 Comparison of servo motors and stepper motors (13)4.2 Comparison of DC servo motor (15)4.3 The calculated of load torque (15)4.4 Preliminary estimates Print Speed (16)5 Sensor......................................................... ..165.1 Comparison Temperature Sensor (16)5.2 Mechanical position sensor (18)5.3Pressuresensor (19)6 Advantages of 3D printers and the problems faced..................216.1 Advantages 3D printer (21)6.2 3D printing technology issues facing the (21)References .................................................... . (22)Acknowledgements .............................................. (23)3D打印机毕业设计作者:姜云飞指导教师:宋洪军【摘要】3D打印是最近两年开始流行的一种快速成形技术, 它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 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打印机能打印一些平面纸张材料, 而3D打印机打印出的是立体塑品产品.文章对3D打印的技术体系和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发展态势作了综合介绍,综述3D打印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简史、打印过程原理、应用领域、广泛影响以及面临的问题等.在介绍3D技术的发展历程、3D打印技术的工作原理流程及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3D打印技术的创新点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3D打印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关键词:3D打印机;快速成型;结构设计;社会制造3D printer GraduationAuthor: Jiang Yunfei Instructor: Song Hongjun 【Abstract】:3D printing is one of the last two years became popular 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 which is based digital model files, through over the printed layer by layer approach to construct objects. Our daily lives printer can print some flat sheet material, and 3D printer to print out the three-dimensional plastic goods products. Article on 3D printing technology system status and domestic industrial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made a comprehensive presentation situation, review the basic concepts of 3D print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introduction of 3D technology, working princip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cess of 3D printing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3D print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s and problems, looked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3D printing technology.Key words:3D printers; rapid prototyping; structural design; social manufacture引言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升,同时,人口也在急剧的增长,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物品来满足物质生活条件。
3D打印技术的体系结构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硬件部分:包括3D打印机、打印材料和打印床等。
3D打印机是整个体系结构的核心,负责将打印材料逐层堆积,构建出三维实体。
打印材料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常见的有塑料、金属、陶瓷等。
2. 软件部分:包括3D建模软件和切片软件等。
3D建模软件用于创建需要打印的三维模型,切片软件则将三维模型转换成打印机可识别的二维切片,控制打印机的打印过程。
3. 支撑部分:包括打印后处理、支撑去除和表面处理等。
打印后处理主要是对打印完成的三维实体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清洗、烘干、固化等;支撑去除是在打印过程中,根据需要添加一些支撑结构,以便更好地打印出复杂的模型,打印完成后需要将支撑结构去除;表面处理是对表面质量要求高的三维实体进行抛光、打磨等处理,以提高其表面质量。
总的来说,3D打印技术的体系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硬件、软件和支撑部分的协同工作,才能实现高质量的3D打印。
产教融合环境下3D打印专业课程体系构建1. 引言1.1 产教融合环境下3D打印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产教融合环境下3D打印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学校开始关注如何构建和完善相关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产教融合环境下,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变得越来越密切,企业需要有针对性的人才来应对市场的挑战和需求,而学校则需要了解行业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3D打印专业课程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构建一个完整而系统的课程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3D打印技术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实践能力。
也能够促进产业界和教育界的紧密合作,促进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环境下的3D打印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不仅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更是为了促进产业的发展和推动教育的进步。
2. 正文2.1 产教融合的背景和意义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与教育界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产教融合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在3D打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产教融合也对3D打印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产教融合为3D打印专业课程的设计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和实践机会。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更实用的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
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培养更符合自身需求的人才,实现双赢局面。
产教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与企业长期合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行业内部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提前适应工作环境,增强就业能力。
企业也更愿意招聘具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产教融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2.2 3D打印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3D打印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也被称为增材制造技术,它通过逐层堆积材料的方式来创建物体。
电场驱动喷射沉积3D打印当我们谈论3D打印时,我们通常会想到激光束、粉末或塑料丝等原材料,通过逐层堆叠的方式构建出预设的三维模型。
然而,电场驱动喷射沉积3D打印却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这项技术结合了电场控制、喷射技术和沉积原理,具有巨大的潜力,必将在未来制造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电场、喷射和沉积是电场驱动喷射沉积3D打印的三个关键要素。
电场在这里扮演着“指挥家”的角色,对喷射过程进行精确调控;喷射技术则像“乐师”,将材料以微滴的形式精确地喷射到指定位置;沉积过程就像“建筑师”,将微滴堆积成具有特定形状和功能的实体。
电场驱动喷射沉积3D打印的工作原理相对复杂。
电场作用下的材料被加热并形成熔融状态,然后通过喷射系统以微滴形式释放。
在这个过程中,电场对微滴的形状、大小和运动轨迹产生影响,从而确保了沉积位置的准确性和结构的一致性。
微滴在沉积基板上冷凝并固化,形成预设的三维形状。
这项技术的出现为各领域的创新提供了可能。
在工业生产方面,电场驱动喷射沉积3D打印有助于生产具有复杂内部结构和高质量的产品,如发动机零部件、医疗器械等。
在医学领域,这项技术也有望实现个性化医疗和细胞打印,为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电场驱动喷射沉积3D打印是一种充满潜力的新型制造技术。
它通过精确调控电场、喷射和沉积过程,实现了对3D打印质量和效率的显著提升。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制造业中,电场驱动喷射沉积3D打印将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的强大引擎。
它不仅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可能性,更是为祖国的未来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电场驱动喷射沉积3D打印技术具有巨大的精确性优势。
通过电场的精确调控,可以确保材料微滴的形状、大小和运动轨迹的精确无误。
这种高精度制造能力将使我们能够生产出更加精密、复杂的零件和产品,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这项技术还具有高效性。
在电场驱动喷射沉积过程中,微滴可以迅速冷却并固化,大大缩短了制造时间。
这使得3D打印能够实现快速、大规模的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3d打印技术调研报告3d打印技术调研报告(精选5篇)3d打印技术调研报告篇1一、"3D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进展前景(一)基本原理。
"3D打印'是通俗的叫法,学术名称为"快速原型制造'(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美国开发兴起的一项高新制造技术。
"3D打印'技术是在现代CAD/CAM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数控技术、精密伺服驱动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的基础上集成进展起来的,采纳材料累加的新成型原理,直接由CAD 数据打印制成三维实体模型。
快速成型系统就像是一台"立体打印机',不需要传统的刀具、机床、夹具,便可快速而精密地制造出任意复杂形状的新产品样件、模具或模型。
3D打印机原理很简单,每一层的打印过程分为两步,先在需要成型的区域喷洒一层特殊胶水,胶水液滴本身很小,且不易扩散,然后再喷洒一层均匀的粉末,粉末遇到胶水会迅速固化黏结,而没有胶水的区域仍保持松散状态。
这样在一层胶水一层粉末的交替下,实体模型将会被打印成型。
完成后,要处理掉物品周围沾满的粉末,这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再涂上增强硬度的胶水。
"3D打印机'与传统打印机最大的区别在于耗材不同后者使用墨粉,前者使用的则是一些可以发生固化反应的材料,如树脂、塑料、陶瓷、石膏、金属等等。
例如:助听器生产部门利用3D打印机扫描患者的耳朵轮廓后复制出合适的助听器。
汽车定制公司利用3D 打印机为汽车爱好者提供专门的汽车部件。
消费电子产品厂商用3D打印机来完成对产品功能的设计,以避开在大规模生产后修改设计。
医生用3D打印机来制造实习模型。
博物馆用3D打印机复制真品,以避开参观者损毁真品,等等。
(二)进展前景及意义工业化最大的成就是通过机械化实现了规模化大生产。
而我们今天的"3D打印'技术则将规模化大生产可能演变为若干个体,打破集约化生产的传统模式。
打印机体系结构
PC机,三维设计软件,切片软件,控制程序都运行在上位机上面。
底层控制主要负责打印的执行,控制器主板连接3D打印机所需要的所有不同的硬件到微控制器。
主板需要特别的能承受大负载的转换硬件,以便转换到打印平台和挤出器加热端的高电流环境。
主板要能读入温度传感器的输入信号,也要能从大电流电源生成整个系统的能源集线器。
主板与每个轴的限位开关进行交互,并把打印头在打印前精准定位。
微控制器可以和主板集成在一起也可以分离开来,它可以读取并解析温度传感器、限位开关等传感器,也可以通过电机驱动器控制电机,并转换到高负载通过晶体管电路。
微控制器用分离的步进电机驱动器来控制电机。
微控制器用Arduino开源硬件作为基础
电源等进行供电应,电压在
以上,整个打印机的最大消耗电源部件
打印工作流程及各部件关系
所示的控制结构下,3D打印机的工作流程如
模型的构建及模型的检查与修改器由三维设计软件来实现,模型的切片及计算刀具路径由切片软件来
图2 3D打印工作流程及各部件关系
[1]胡迪·利普森(美).3D打印:从想象到现实[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2]詹姆斯·凯利(美).3D打印就这么简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3]中国机械工程学会.3D打印:打印未来[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崔万瑞(1973.02-),男,吉林德惠人,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数字化制造。
2)真空存在漏气,造成进气压力信号高于正常值,
使电脑发出增加喷油量的指令,进而造成氧传感器指示混
合气浓。
图3
首先仔细检查进气系统。
当用水滴在1、2缸进气歧
管接口垫处时,水被很快吸入进气歧管,遂更换了进气歧
管接口垫。
试车怠速正常,但发现加速时回火放炮。
重复
检查进气系统,已不存在泄露。
重新检测数据流,发现在
急加速时,氧传感器电压突然降到0.4V以下,指示混合气
稀,符合故障现象。
故又做燃油压力测试无异常。
经过以
上检查,此时考虑到喷油器急加速时喷油量不够,便更换
一个新的喷油器,故障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