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成分的测量与评价演示文稿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47
实验18 体成分的测量与评价一、皮褶厚度法(一)目的熟练掌握用皮褶钳测量皮褶厚度的技术,以及推算体脂%、体脂重和瘦体重的方法,分析评价体成分与健康的关系。
(二)原理人体脂肪分布有一定的规律,通常2/3存在于皮下,1/3存在于身体内部、脏器周围,皮下脂肪厚度与体脂总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皮褶厚度的测量不仅可以反映体脂分布情况,也可以从不同部位的皮褶厚度推算出体脂总量。
但反映全身体脂含量的程度受年龄、性别、总脂肪量及测量部位和技术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同年龄女性皮下脂肪要多于男性;同性别年轻人皮下脂肪要多与老年人。
(三)器材与药品皮褶钳,标尺。
(四)实验步骤1.皮褶厚度卡钳的校验。
测量前应先校验卡钳,将砝码挂于钳口,调整指针至红色标记刻度的15~25mm范围内。
每次测试前将指标调至零点,卡钳压强应保持在10g/mm2,面积为20~40mm2。
2.受试者自然站立,暴露身体的右侧测量部位。
躯干测量部位:肩胛下角、胸部、腹部和髂前上脊等;四肢测量部位:肱三头肌和大腿等部位(如图1所示)。
女性常测部位:肱三头肌、髂前上脊和大腿部位的皮褶厚度;男性:胸部、腹部和大腿部位的皮褶厚度。
各测量部位定位如下:①胸部:位于男性腋前线和乳头的斜向联机中点处(如图1-A)。
②上臂部:上肢自然下垂,于肩峰与尺骨鹰嘴突联机中点处,垂直捏起皮褶。
③腹部:脐旁1厘米处,垂直捏起皮(如图1-D)。
④髋部:髋脊上方其水平线与腋中线交界处,垂直捏起皮褶。
(如图1-C)⑤大腿部:腹股沟中点与髌骨上缘中点联机的中点,皮褶方向与大腿纵轴平行(如图1-E)。
3.测量时,测试者选准测量点,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皮脂捏起,右手持皮脂厚度计,将卡钳张开,卡在捏起部位下方约lcm处,待指标停稳,立即读数并作记录,测量3次取中间值或取其均值,任两次测量误差不得超过5%。
以mm为单位,取小数点后一位记录[1]。
图1 皮褶厚度测定法(依William D. McAdle 2001 Figure 28.11)[1]确切的位置如下:4.将褶厚度(mm) 测量数据带入相应身体密度公式,计算身体密度值,再将身体密度值带入Siri或Brozek预测公式,计算体脂%。
体成分的测量与评价一、实验目的掌握用皮褶钳测量皮褶厚度的技术;熟悉或了解生物电阻抗检测法。
掌握体脂、体脂重和瘦体重的推算方法,分析评价体成分与健康的关系。
二、皮褶厚度法实验原理人体脂肪分布有一定的规律,通常2/3存在于皮下,1/3存在于身体内部、脏器周围,皮下脂肪厚度与体脂总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皮褶厚度的测量不仅可以反映体脂分布情况,也可以从不同部位的皮褶厚度推算出体脂总量。
但反映全身体脂含量的程度受年龄、性别、总脂肪量及测量部位和技术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同年龄女性皮下脂肪要多于男性;同性别年轻人皮下脂肪要多于老年人。
三、实验器材皮褶厚度计、酒精棉球等。
四、实验步骤(一)皮褶厚度法1.皮褶厚度计的校正(1)皮褶厚度计指针刻度的校正:合上钳口,观察指针是否停在“0”位,如果不在“0”位,可转动刻度盘,使指针对准“0”位。
(2)皮褶厚度计压强的校验:指针校正“0”位后,再检查钳口压强是否合乎要求。
将砝码挂于钳口,调整指针至红色标记刻度的15~20mm范围内,此时皮褶厚度计压强保持在10g/mm2,若指针超过25mm,表明压力不足,须转动压力调节旋钮增加压力至15~20mm。
反之,若指针不到15mm,表明压力过高,须转动压力调节旋钮至正常范围内。
2.测量方法(1)受试者自然站立,暴露身体的右侧测量部位。
(2)测量时,检测者选准测量点,右手持皮褶厚度计,并将卡钳张开,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受试者测量部位的皮脂捏起,两指间相距3 cm左右。
将张开的卡钳钳在捏起部位下方约1c m处,待指针停稳,立即读数并作记录,测量3次取中间值或取其均值,两次测量误差不得超过5%,以mm为单位。
取小数点后一位记录。
(3)测量部位①上臂部:上肢自然下垂,在右上臂肩峰顶与尺骨鹰嘴突连线中点,肱三头肌的肌腹处,顺直捏起皮褶。
人体成分测试数据一、引言人体成分测试是通过测量人体各组织和物质的含量来评估身体健康状况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提供关于脂肪、肌肉、骨骼和其他组织的详细信息,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身体构成和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人体成分测试的方法、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
二、方法1. 测量仪器:我们使用了先进的生物电阻抗分析仪(BIA)进行人体成分测试。
该仪器通过测量人体对电流的导电性来估算身体组织的含量。
2. 测试过程:被测试者需要脱掉鞋袜,将手握住测试仪器的手柄,并站立在测试仪器上。
仪器会通过身体传导电流,进行测量。
整个过程非常简单,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不适。
3. 测试数据:测试仪器会提供以下数据:- 体重:被测试者的总体重,以千克(kg)为单位。
- 脂肪含量:被测试者身体中脂肪的百分比。
- 肌肉含量:被测试者身体中肌肉的百分比。
- 骨骼含量:被测试者身体中骨骼的百分比。
- 水含量:被测试者身体中水分的百分比。
- 基础代谢率(BMR):被测试者静息状态下每天消耗的能量。
- 身体年龄:根据身体成分数据计算得出的身体年龄。
- 身体质量指数(BMI):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得出的身体质量指数。
三、数据分析1. 脂肪含量:根据测试结果,脂肪含量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被测试者存在肥胖问题,过低则可能存在健康风险。
2. 肌肉含量:肌肉含量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被测试者拥有较强的肌肉力量和代谢能力,过低则可能存在肌肉萎缩等问题。
3. 骨骼含量:骨骼含量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被测试者骨骼健康,过低则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问题。
4. 水含量:水含量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被测试者身体水分充足,过低则可能存在脱水等问题。
5. 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被测试者的新陈代谢较快,过低则可能存在新陈代谢缓慢等问题。
6. 身体年龄:身体年龄高于实际年龄可能表明被测试者的身体状况较差,过低则可能表明身体状况较好。
7. 身体质量指数:身体质量指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被测试者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过低则可能存在体重不足问题。
实验四人体成分分析及评价实验四人体成分分析及评价第六章营养与食品安全检测与评价实验四人体成分分析及评价人体组成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准确、快速、廉价和无损伤地测定活体内的各种组分。
针对不同层次的人体组成模型,所采用的测量方法不同。
本实验介绍基于整体层次的形态学测量。
人体的形态学测量指体表测量,包含体重、体重、身体各部位周长、身体各部位长度,以及这些测量排序而来的一些指数。
最常用的指数就是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为身体质量/体重平方(kg/m2)。
形态学测量与人体其他共同组成测量方法较之,简单易行,除了直观的体表测量工具外,不须要任何设备,相同中心、相同地区的测量通常就是可以比较的。
形态学方法并无创出无毒,适宜在儿童中应用领域。
(一)实验目的1、介绍形态学测量法的特点2、熟悉形态学测量法的内容和bodpod的操作3、掌控形态学测量法中各项指标的测量方法和指数的排序(二)实验原理整体层次上的人体组成模型可以表达为:人体质量等于头、颈、躯干、上肢与下肢质量之和,直立是人类在整体层次上的显著特征。
其他层次身体组成的改变必定会在整体层次上体现出来,反映在相关形态学指标的改变。
全身脂肪含量的两组分模型方法基于两个同列的分子层次模型,即为身体质量(bodymass,bm)模型与身体体积(bodyvolume,bv)模型:bm?fm?ffm……(6-4-1)bv?fmff m……(6-4-2)?0.90071.100式(6-4-1)bm模型表示身体质量等同于全身脂肪质量(fm)与回去脂肪身体质量(ffm)之和;式(6-4-2)bv模型表示身体体积等同于全身脂肪占有的体积与去脂肪身体质量占据的体积之和。
bm模型不包含任何假设;而bv模型基于两个假设。
其一,体内脂肪的密度是一个恒定值(0.9007g/cm3,36℃);其二,去脂肪身体质量的密度也是一个恒定值(1.100g/cm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