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刀取样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回填土环刀取样方法一、回填土环刀的定义和用途回填土环刀,也称为土壤环刀、环土刀,是一种用于获取深部土壤样品的工具。
它由一个环形刀片组成,可以垂直地切割土壤,并将土壤样品保持在刀片内部。
土壤环刀主要用于土壤剖面的取样,以了解土壤的垂直分布特征,为土壤利用和工程勘察提供参考。
二、回填土环刀的操作步骤1.确定取样点: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回填土环刀取样的位置和深度。
一般情况下,选择平均分布、代表性的点位进行取样。
2.准备工具:除了回填土环刀外,还需要携带必要的取样容器、铁锹、锤子等工具。
同时,要注意带好安全帽、手套等防护用品。
3.清理取样点:到达取样点后,首先要清理掉上方尽可能多的杂物和植被,以免影响取样质量。
4.安装土壤环刀:将土壤环刀的刀片插入土壤中,一般要插入到预定的深度,然后用锤子轻轻敲击,使刀片彻底插入土壤中。
5.取样:在安装完成的土壤环刀上方,用铁锹和锤子小心割切土壤环刀下部土壤。
为了获得更好的取样效果,可以先向四周扩展一些切口,再将土壤环刀下部的土壤切割并取下。
6.取出土样:使用合适的工具,将环刀内的土壤样品小心地取出,并放入相应的取样容器中。
为了避免土壤的混杂,每次取完一个样品后要清理干净刀片。
7.封存样品:取样完成后,及时封存土样,并进行标记,记录相关的采样信息,包括取样点编号、深度、时间等。
8.处理现场:离开取样点前,要对现场进行清理,将杂物和取样点周边的土壤平整,恢复原貌。
三、回填土环刀取样的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在进行取样操作时,要注意安全,佩戴好安全帽、手套等防护用品,并防止回填土环刀刀片伤人。
2.取样点选择:选择代表性的取样点进行取样,避免特殊地质情况(如构筑物、植被)对取样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3.刀片清洁:每次取样完一个样品后,要注意清洁刀片,避免样品的交叉污染。
4.样品封存:取样完成后,要及时封存样品,并进行标记、记录相关信息,以免样品混淆或失去参考价值。
5.环境保护:进行取样操作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及时清理现场,避免回填土和其他杂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回填土(环刀)取样方法一、取样数量土样取样数量,应依据现行及所属行业或地区现行标准执行。
(一)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和《》(GB50007-2002)取样在压实填土的过程中,应分层取样检验土的和含水量。
每50-100m2面积内应有一个检验点,根据检验结果求得。
()(二)依据《》(JGJ79-2002)取样当样检验垫层的质量时,对大每50-100m2应不少于1个检验点;对基槽每10-20m应不少于1个点;每单独应不少于1个点。
(环刀法)1、整片垫层(1)面积≤300m2时;环刀法为30-50m2布置一个;贯入法为10-15m2布置一个。
(2)面积>300m2时;环刀法为50-100m2布置一个;贯入法为20-30m2布置一个。
2、下垫层(1)参照整片垫层要求。
(2)环刀法每20m至少布置一个;贯入法每5m至少布置一个。
3、单独基础下垫层(1)参照整片垫层要求。
(2)每个单独基础下垫层不少于两个。
(四)依据《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5-1997)取样土、垫层检测频率:每层1000m2测一组,每组3点。
(环刀法)路基、土路肩检测频率:每100m测2点。
(环刀法)、碎石垫层、三渣基层检测频率:每层1000m2测1点。
()二灰土检测频率:每层1000m2测1点(环刀法)进出口斜坡土基检测频率:每个测1点。
(环刀法)(五)依据《市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0-1996)取样沟槽覆土、沟槽回填填砂胸腔部分和管顶以上500内检测频率:两井之间每层测一组,每组3点。
(环刀法)(六)依据《市政施工及验收规范》(DBJ08-228-1997)取样基坑填土的检测频率:每座墩、台或每仓、防汛墙,每层测一组,每组3点。
二、取样须知1、采取的土样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取样量应能满足试验的需要。
2、鉴于基础回填材料基本上是土,在按设计要求及所定的测点处,每层应按要求,采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现场取样必须是在监督下,由取样人员按要求在测点处取样,而取样、见证人员,必须通过资格考核。
环刀取样规范环刀取样规范是指在地质勘探工作中,对地下岩石、土壤等进行取样的一种规范,旨在保证取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刀取样是一种常用的取样方法,具有取样速度快、操作简单等优点,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面将介绍环刀取样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取样前准备1. 准备环刀、环刀柄、锤子、量尺等工具,确保工具完好无损;2. 确认取样点位,并进行标记,以免取样混乱;3. 清理取样点周围的泥土、杂物等,保持取样点的整洁。
二、取样方法1. 环刀取样应在垂直或近似垂直方向进行,避免使用倾斜或水平的力量;2. 确保环刀柄与环刀垂直对齐,并使得环刀柄与地面成约90度的角度;3. 用力将环刀插入地下,一般每次插入约5厘米左右;4. 环刀插入到一定深度后,用锤子敲打环刀柄,助力环刀进一步插入地下;5. 当环刀插入到预定深度后,用力抬起环刀,将样品埋存在容器中,避免对样品的二次损伤;6. 每次取样后,应检查环刀的刃口是否磨损,如有磨损应及时更换。
三、取样注意事项1. 在取样过程中,应当避免碰撞岩石等硬质物体,以免损坏环刀;2. 在取样时,应注意环刀是否被卡住,如被卡住,应小心取出,并避免使用过大的力量;3. 在取样前,应清除孔眼中的杂物,以免影响取样的准确性;4. 在取样时,应注意周围的环境,避免人员伤害;5. 在取样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工具,保持环境整洁。
四、质量控制1. 在取样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取样的准确性;2. 取样点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标记,以免产生混淆;3. 取样后,应及时对样品进行标识,确保样品的可追溯性;4. 对于特殊情况下的取样,如有需求,应当做好记录。
环刀取样规范的制定,对于地质勘探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才能获得准确的取样结果,为后续的地质研究和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环刀取样规范,并注重对工具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取样工作的顺利进行。
回填土(环刀)取样方法一、取样数量土样取样数量,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及所属行业或地区现行标准执行。
(一)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取样在压实填土的过程中,应分层取样检验土的干密度和含水量。
每50-100m2面积内应有一个检验点,根据检验结果求得压实系数。
(环刀法)(二)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取样当取土样检验垫层的质量时,对大基坑每50-100m2应不少于1个检验点;对基槽每10-20m应不少于1个点;每单独柱基应不少于1个点。
(环刀法)1、整片垫层(1)面积≤300m2时;环刀法为30-50m2布置一个;贯入法为10-15m2布置一个。
(2)面积>300m2时;环刀法为50-100m2布置一个;贯入法为20-30m2布置一个。
2、条形基础下垫层(1)参照整片垫层要求.(2)环刀法每20m至少布置一个;贯入法每5m至少布置一个。
3、单独基础下垫层(1)参照整片垫层要求。
(2)每个单独基础下垫层不少于两个测点。
(四)依据《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5-1997)取样土路基、石灰土垫层检测频率:每层1000m2测一组,每组3点。
(环刀法)人行道路基、土路肩检测频率:每100m测2点。
(环刀法)砂砾、碎石垫层、三渣基层检测频率:每层1000m2测1点。
(灌砂法) 二灰土底基层检测频率:每层1000m2测1点(环刀法)进出口斜坡土基检测频率:每个测1点。
(环刀法)(五)依据《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0-1996)取样沟槽覆土、沟槽回填填砂胸腔部分和管顶以上500内检测频率:两井之间每层测一组,每组3点。
(环刀法)(六)依据《市政桥梁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J08-228-1997)取样基坑填土的检测频率:每座墩、台或每仓驳岸、防汛墙,每层测一组,每组3点.二、取样须知1、采取的土样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取样量应能满足试验的需要。
.实用文档.
.
压实度计算方法(环刀法)
一、环刀法适用于细粒土,所需仪器、设备为:
1、环刀:内径6~8cm 高2~3cm
2、天平:称量500g 感量0.1g ;称量200g 感量0.01g
3、其它:切土刀、钢丝锯、凡士林、小铁锤
二、操作步骤:
1、测出环刀的容积V,在天平上称出环刀质量。
2、按工程需要取原状土或人工制备所需要求的扰动土样,其直径和高度应
大于环刀的尺寸,整平两端放在玻璃板上。
3、将环刀的刀口向下放在土样上面,然后用手或小铁锤将环刀垂直下压,
边压边削使之土样上端伸满环刀为止,削去两端余土修平,两端盖上平
滑的园玻璃片,以免水分蒸发。
4、擦净环刀外壁,拿去玻璃片,称取环刀加土的质量,准确至0.1g
三、注意事项:
1、密度试验应进行2次平行测定,两次测定的差值不得大于0.03g/cm3,
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2、密度计算准确至0.01 g/cm3。
四、计算公式:
1、符号表示
ρ湿:湿密度(g/cm3)ρ干:干密度(g/cm3)W:土的含水率(%)ρ:最大干密度(试验室给的击实报告中最大干密度)a:压实系数
m湿:湿土的质量m干:干土的质量m水:水的质量V:环刀体积
2、计算公式
ρ湿= m湿/V(计算至0.01 g/cm3) ρ干= m干/V(计算至0.01 g/cm3) m水= m湿- m干a=ρ干/ρW= m水/ m干
3、推导公式ρ干=ρ湿/1+ W
五、资料填写注意要点
最小干密度=ρ×最小压实系数压实系数:图纸设计说明或规范中有最有含水率:击实报告中。
土方回填环刀取样计算1.取样点布设取样点布设应符合采样规程和工程设计要求,在工程平面布置图上标明取样点的位置和编号。
取样点的间距应满足取样分析的要求,一般为50米至200米。
2.环刀规格选择环刀的规格选择应根据土质条件和回填土的特点来确定。
一般来说,粘性土、砾石土和黏土等需要使用大口径的环刀,而砂土和砂质黏土等可以使用小口径的环刀。
3.环刀取样步骤(1)清理取样点:首先清理取样点周围杂物和积水,确保取样点的清洁;(2)铺设防护措施:在取样点周围搭建好防护措施,防止土方坍塌和坍方事故的发生;(3)环刀取样:使用环刀从取样点开始向下刺入土体,然后旋转一周,将样品带上来;(4)样品处理:将环刀取得的土样放入采样袋中,并做好样品标识,以便后续分析和测试。
环刀取样量的计算主要涉及到土的体积和环刀的几何形状。
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1)计算环刀的挖掘容积:环刀的挖掘容积可以通过环刀的几何形状和尺寸来计算,通常可以近似看作一个截面积为A、高度为H的圆柱体。
环刀的挖掘容积V可通过公式V=πr^2H来计算,其中r为环刀的半径,H为环刀的高度。
(2)计算土的体积:土的体积可以通过土的质量和容重来计算,通常可用公式V=m/γ来计算,其中m为土的质量,γ为土的容重。
(3)计算环刀的得到土体积:环刀所得到的土体积可以通过环刀的取样量和土的容重来计算,可用公式V=Q/γ来计算,其中Q为环刀取样量,γ为土的容重。
5.取样误差的控制为了保证回填土质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控制取样误差。
常用的控制方法包括重复取样、分层取样和取样量的增加等。
在进行取样时,应根据土质条件和工程要求进行合理的取样设计和取样方案。
总结起来,土方回填环刀取样计算主要涉及到取样点布设、环刀规格选择、环刀取样步骤、环刀取样计算和取样误差控制等方面。
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取样设计和取样方案,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操作,以保证土方回填的质量和适用性。
回填土(环刀)取样方法一、取样数量土样取样数量,应依据现行及所属行业或地区现行标准执行。
(一)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 2002)和《》(GB50007-2002)取样在压实填土的过程中,应分层取样检验土的和含水量。
每50—100m2面积内应有一个检验点,根据检验结果求得。
()(二)依据《》(JGJ7—2002)取样当样检验垫层的质量时,对大每50—100m2应不少于1个检验点;对基槽每10 —20m应不少于1个点;每单独应不少于1个点。
(环刀法)1、整片垫层(1)面积w 300m2时;环刀法为30 —50m2布置一个;贯入法为10—15m2 布置一个。
(2)面积〉300m2时;环刀法为50 —100m2布置一个;贯入法为20 —30m2 布置一个。
2、下垫层(1)参照整片垫层要求。
(2)环刀法每20m至少布置一个;贯入法每5m至少布置一个。
3、单独基础下垫层(1)参照整片垫层要求。
(2)每个单独基础下垫层不少于两个。
(四)依据《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DBJ08- 225—1997)取样土、垫层检测频率:每层1000m2测一组,每组3点。
(环刀法)路基、土路肩检测频率:每100m测2点。
(环刀法)、碎石垫层、三渣基层检测频率:每层1000m2测1点。
()二灰土检测频率:每层1000m2测1点(环刀法)进出口斜坡土基检测频率:每个测1点。
(环刀法)(五)依据《市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DBJ08- 220—1996)取样沟槽覆土、沟槽回填填砂胸腔部分和管顶以上500内检测频率:两井之间每层测一组,每组3点。
(环刀法)(六)依据《市政施工及验收规范》(DBJ08- 228—1997)取样基坑填土的检测频率:每座墩、台或每仓、防汛墙,每层测一组,每组3点。
二、取样须知1、采取的土样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取样量应能满足试验的需要。
2、鉴于基础回填材料基本上是土,在按设计要求及所定的测点处,每层应按要求,采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现场取样必须是在监督下,由取样人员按要求在测点处取样,而取样、见证人员,必须通过资格考核。
环刀取样规范环刀取样是一种常用的采样方法,用于获取管道或容器中的液体样品。
环刀取样的目的是获取一个代表性的样品,以便进行分析和检测。
环刀取样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工作:检查环刀的状态,确保刀片锋利并无损坏。
清洗环刀,并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
准备好采样容器和其他必要的工具。
2. 威尼斯城所有登入网址进入现场,仔细观察所要采样的管道或容器,确定采样点。
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位置,避免局部区域的偏差。
3. 进行预冲:打开出样阀门,将一定量的液体排出,以排除管道或容器内积存的杂质和异物。
预冲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4. 放置环刀:将环刀插入预冲口,确保刀片完全进入液体中,并将刀片与管道或容器壁相切。
5. 采集样品:缓慢地将环刀移动一定距离,使刀片切割液体,形成一个环形的切口。
然后,将环刀逐渐移出,将环形切口的液体收集到采样容器中。
6. 样品保存:将采集到的液体样品转移到干净的容器中,并封闭好。
在必要时,可以在样品中添加一些防腐剂,以防止样品的变质和污染。
7. 清洗环刀:在采样完成后,将环刀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确保环刀的卫生状态,以备下次使用。
这是环刀取样的一般操作步骤,但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些调整和改进。
此外,环刀取样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避免污染:在取样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手部和环刀的污染。
必要时,可以佩戴手套,以防止手部的沾染。
2. 取样量控制: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取样量的大小。
取样量过少可能无法准确反映液体的性质,而取样量过多则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
3. 采样频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采样的频率。
有些液体性质可能随时间变化,因此需要适时进行采样,以获取准确的数据。
4. 合理记录:在采样过程中,应及时记录采样点、采样时间等关键信息。
这些记录将有助于数据的分析和评估。
总之,环刀取样是一种常用的采样方法,通过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可以获得代表性的样品。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环刀的清洁和消毒,避免污染,合理控制取样量和采样频率,并及时记录关键信息。
回填土(环刀)取样方法一、取样数量土样取样数量,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及所属行业或地区现行标准执行。
(一)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取样在压实填土的过程中,应分层取样检验土的干密度和含水量。
每50-100m2面积内应有一个检验点,根据检验结果求得压实系数。
(环刀法)(二)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取样当取土样检验垫层的质量时,对大基坑每50-100m2应不少于1个检验点;对基槽每10-20m应不少于1个点;每单独柱基应不少于1个点。
(环刀法)1、整片垫层(1)面积≤300m2时;环刀法为30-50m2布置一个;贯入法为10-15m2布置一个。
(2)面积>300m2时;环刀法为50-100m2布置一个;贯入法为20-30m2布置一个。
2、条形基础下垫层(1)参照整片垫层要求。
(2)环刀法每20m至少布置一个;贯入法每5m至少布置一个。
3、单独基础下垫层(1)参照整片垫层要求。
(2)每个单独基础下垫层不少于两个测点。
(四)依据《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5-1997)取样土路基、石灰土垫层检测频率:每层1000m2测一组,每组3点。
(环刀法)人行道路基、土路肩检测频率:每100m测2点。
(环刀法)砂砾、碎石垫层、三渣基层检测频率:每层1000m2测1点。
(灌砂法)二灰土底基层检测频率:每层1000m2测1点(环刀法)进出口斜坡土基检测频率:每个测1点。
(环刀法)(五)依据《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0-1996)取样沟槽覆土、沟槽回填填砂胸腔部分和管顶以上500内检测频率:两井之间每层测一组,每组3点。
(环刀法)(六)依据《市政桥梁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J08-228-1997)取样基坑填土的检测频率:每座墩、台或每仓驳岸、防汛墙,每层测一组,每组3点。
第一章回填土
一、依据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二、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一般依据施工图纸要求,包括密度指标和含水率指标。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图纸上如果规定有密度指标,则回填后委托密度试验;施工现场的实测干密度ρd应不小于工程图纸要求的最小干密度ρdmin的控制指标。
如果规定有压实系数指标,则先委托击实试验(击实试验提供给施工单位该土最佳含水率ωop状态下的最大干密度ρdmax及控制干密度);然后现场按击实试验报告中的最佳含水率和控制干密度回填后再委托密度试验,实测干密度应不小于击实试验报告中的控制干密度。
三、取样要求
1.取样方法
密度试验常用取样方法有:环刀法、灌砂法、灌水法、蜡封法。
其中环刀法与灌砂法应用较为广泛。
用环刀法取样,取样部位应在每层压实后的下半部。
取样时应事先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直至土样高出环刀。
将环刀整个挖出,用切土刀将环刀外侧土样削掉,用钢丝锯整平环刀两端土样。
取出环刀内土,编号,装入密封袋内。
2.取样数量
2.1 压实回填土的过程中,应分层取样检验土的干密度和含水率.
2.1.1 基坑每50~100m2应不少于1个检验点;
2.1.2 基槽每10~20m应不少于1个检验点;
2.1.3 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有1个检验点;
2.1.4 对灰土、砂和砂石、土工合成材料、粉煤灰等地基,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1000m2以上的工程每100m2至少有1点,3000m2以上的工程,每300m2至少有1点。
2.2 场地平整
2.2.1 每100~400m2取1点,但不应少于10点;
2.2.2 长度、宽度、边坡为每20m取1点,每边不应少于1点。
2.3 击实试验取样时,用四分法取代表性土样20kg(重型为50kg)。
若为灰土,白灰的取样数量按比例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