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师说 、赤壁赋、阿房宫赋等
- 格式:docx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6
初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有哪些初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有哪些初中五十篇1.《论语》(共十则)、2.《孟子.鱼我所欲也》、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左传.曹刿论战》、5.《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6.《前出师表》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渊明、8.《三峡》郦道元;9.《马说》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7.《诗经.关睢》、18.《诗经.蒹葭》;19.《观沧海》曹操、20.《饮酒》陶渊明;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22.《次北固山下》王湾、23.《使至塞上》王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5.《行路难》李白、26.《望岳》杜甫、27.《春望》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32.《观刈麦》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李贺、35.《赤壁》杜牧36.《泊秦淮》杜牧、37.《夜雨寄北》李商隐、38.《无题》李商隐;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42.《登飞来峰》王安石、4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45.《游山西村》陆游、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47.《过零丁洋》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50.《己亥杂诗》龚自珍。
高中十四篇51.《荀子.劝学》、52.《庄子.逍遥游》;53.《师说》韩愈、54.《阿房宫赋》杜牧、55.《前赤壁赋》苏轼;56.《诗经.氓》、57.《离骚》屈原;58.《蜀道难》李白、59.《登高》杜甫、60.《琵琶行》白居易、61.《锦瑟》李商隐;6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6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6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2024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文言文背诵篇目
2024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文言文背诵篇目有:
一、古文
1.《论语》十二章
2.劝学
3.屈原列传
4.谏太宗十思疏
5.师说
6.阿房宫赋
7.六国论
8.答司马谏议书
9.赤壁赋
10.项脊轩志
11.侍坐《论语》
12.过秦论(上篇)
13.陈情表
14.归去来兮辞
15.种树郭橐驼传
16.五代史伶官传序
17.石钟山记
18.登泰山记
二、古诗词
1.静女
2.无衣
3.离骚
4.涉江采芙蓉
5.短歌行
6.归园田居(其一)
7.拟行路难
8.春江花月夜
9.蜀道难
10.梦游天姥吟留别
11.将进酒
12.燕歌行
13.蜀相
14.客至
15.登高
16.登岳阳楼
17.琵琶行(并序)
18.李凭箜篌引
19.锦瑟
20.虞美人
21.望海潮
22.桂枝香·金陵怀古
23.江城子
24.念奴娇·赤壁怀古
25.登快阁
26.鹊桥仙
27.声声慢
28.书愤
29.临安春雨初霁
30.念奴娇·过洞庭
3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2.扬州慢。
天津语文高考必背篇目1、劝学(节选)2、逍遥游(节选)3、师说4、阿房宫赋5、赤壁赋6、氓7、离骚(节选)8、蜀道难9、登高10、琵琶行11、锦瑟12、虞美人13、念奴娇·赤壁怀古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5、关雎16、蒹葭1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8、观沧海19、饮酒20、木兰诗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22、登幽州台歌23、次北固山下24、使至塞上2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6、行路难27、观刈麦28、望岳29、春望3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1、白雪歌迭武判官归京3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3、卖炭翁34、钱塘湖春行35、雁门太守行36、赤壁37、泊秦淮38、夜雨寄北39、无题40、相见欢41、渔家傲·秋思42、浣溪沙43、登飞来峰44、江城子·密州出猎45、水调歌头46、游山西村4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4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9、过零丁洋50、天净沙·秋思51、山坡羊·潼关怀古52、己亥杂诗53、满江红54、《论语》十二则55、曹刿论战56、鱼我所欲也57、河中石兽5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0、《列子》一则61、邹忌讽齐王纳谏62、出师表63、桃花源记64、答谢中书书65、三峡66、马说67、陋室铭68、小石潭记69、岳阳楼记70、醉翁亭记71、爱莲说72、记承天寺夜游73、送东阳马生序(节选)74、湖心亭看雪75、富贵不能淫。
高中必背72篇古诗文目录高考古诗文必背72篇完整目录新增的背诵篇目是初中的。
如下:1.《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列子·伯牙善鼓琴》3.《答谢中书书》陶弘景4.《湖心亭看雪》张岱5.《河中石兽》纪昀6.《乐府诗集.木兰诗》7.《登幽州台歌》陈子昂8.《卖炭翁》白居易9.《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10.《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这72首必背的古诗词全文出版,用于今年初一学生的教材编写。
今年高考不按这个考,2020年高考时才按这个修订版进行。
高中语文古诗文必背72篇都有哪些请采纳高中生必背的72篇古文有哪些劝学师说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六国论阿房宫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离骚(节选)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察今(节选)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黄花冈烈士事略》序蜀道难登高琵琶行锦瑟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滕王阁序秋声赋陈情表项脊轩志长亭送别报任安书渔父逍遥游兰亭集序我所知道的就是这些文章,现在都给你了。
)古诗文背诵推荐科目72高中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增至72篇新华社北京电(记者胡浩)近日,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成为课标修订的重点,古诗背诵推荐篇增加到72篇。
在1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展介绍,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优化了课程结构,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选修必修课和选修课,既保证了基础性,又兼顾了选择性。
在课程标准方面,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
在语文课标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
“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
一、《劝学》1、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的观点。
2、孔子日: “学而时习之”,又说: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_学不可以已_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而唐人韩愈在《师说》中干脆否定了孔子“生而知之”的观点,他说“_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___ ”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_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 ”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5、“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
7、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8、“_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_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__,无以至千里”。
11、“蚓无爪牙之利,_筋骨之强_ ”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_用心躁也_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一、名句默写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踮起脚极目远望,却“”。
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3、荀子在《劝学》中指出:“;”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4、“,”,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5、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的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6、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7、“”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8、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答案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学不可以已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5、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参醒乎己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二、句子翻译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答案1、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
2、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3、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
4、君子的天性资质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河南单招语文必考知识点一、古诗词1. 必背古诗词篇目:《关雎》《蒹葭》《氓》《离骚》(部分)、《观沧海》《饮酒》《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次北固山下》《使至塞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行路难》《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观刈麦》《钱塘湖春行》《雁门太守行》《赤壁》《泊秦淮》《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渔家傲·秋思》、《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登飞来峰》《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游山西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过零丁洋》《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己亥杂诗》。
2. 古诗词赏析要点:-理解诗词的意境:通过意象分析、景物描写等,体会诗词所营造的氛围和情感基调。
-把握诗词的主题:明确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如爱国情怀、思乡之情、人生感慨等。
-分析诗词的表现手法:如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二、文言文1. 重点文言文篇目:《劝学》《师说》《赤壁赋》《阿房宫赋》《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爱莲说》《陋室铭》等。
2. 文言文知识点:-文言实词: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的含义,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
-文言虚词: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如“之”“而”“以”“于”“其”等。
-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特点和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
三、现代文阅读1. 记叙文阅读:-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分析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掌握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劝学》翻译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译:木材笔直得合乎墨线,用火烘烤木材使它弯曲成车轮,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画出的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烘烤使它成为这样的。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见识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善于奔走,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就会得到非凡的智慧,具备圣人的心怀。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心思专一啊。
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容身,这是因为它内心浮躁啊。
《师说》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我学习的是道,哪管他出生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译: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给他们理,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的人。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不通晓断句的方法,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①高中14篇: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风·氓》、《离骚》、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②初中46篇:《孔子语录》、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左传·曹刿论战》、《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出师表》、陶潜《桃花源记》、郦道元《三峡》、韩愈《杂说(四)》、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诗经·关雎》、《诗经·蒹葭》、曹操《观沧海》、陶潜《饮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湾《次北固山下》、王维《使至塞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杜甫《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观刈麦》、《钱塘湖春行》、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无题》、李煜《相见欢》、范仲淹《渔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飞来峰》、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水调歌头》、陆游《游山西村》、辛弃疾《破阵子》、文天祥《过零丁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龚自珍《己亥杂诗》㈠默写高中14篇的重点句子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
2、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
3、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4、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5、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6、,?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7、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高中语文新课标必背古诗文14篇背诵篇目14篇:《劝学》、《逍遥游》《师说》、《阿房宫赋》、《赤壁赋》、《氓》(全篇)、《离骚》(开头到“来吾道夫先路也”)、《蜀道难》、《登高》、《琵琶行》(全文)、《锦瑟》、《虞美人》、《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01.《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02.《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一、重点实词:1、蜀山兀.,阿房出(山秃)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随着,适合)4、盘盘焉,囷囷..焉(萦绕曲折的样子)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雨或雪停止,此处是雨停止)6、杳.不知其所之也(见不到踪影)7、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即全部)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9、摽.掠其人(通“剽”,piāo,掠夺、夺取)9、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10、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表假设的连词)二、文言现象[古今异义词]:1、隔离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2、直走直走咸阳古义:趋向今义:行走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古义:所、座;今义:下降、衰落。
5、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6、明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8、精英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9、可怜可怜焦土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词类活用]:(一)名词用作状语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从骊山;向北,向西)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3、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5、朝.歌夜.弦(在早上,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龙,出现虹)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当做,把玉当做,把金当做,把珠当做)5、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死一族的人)(三)数词用作动词:六王毕,四海一.(统一)(四)动词作名词:燕赵之收藏..(指金玉珠宝之物)..,韩魏之经营(五)动词意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一词多义]: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2、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④陶渊明独爱.菊(喜欢)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③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4、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动词)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类,名词)5、缦:①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②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6、尽: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尽.善尽.美(副词,达到顶点)②奈何取之尽.锱铢(尽量)③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竭尽,全部用出)④触草木,尽.死(全,全部)7、使: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8、为: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文言虚词:1.焉(1)盘盘焉.,囷囷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句末语气词,无实义)2.而(1)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连词,表目的)(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连词,表承接)(3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连词,表转折)3.其(1) 代词。
劝学高中课文(1) [劝学高中课文]高考语文必背哪些古诗文高考语文古诗文只要熟练地背诵并默写,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失分。
那么,下面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们来看一下吧!高考语文必背哪些古诗文一、背诵总篇目由64篇增加到75篇(段)。
二、高中14篇背诵课文不变。
高中14篇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风·氓》、《离骚》、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三、初中45篇背诵课文不变,删1篇换2篇增13篇删、换.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换:《论语十则》换成《论语》12章,《孟子二章》换成《孟子三章》初中语文必背《孔子》12章、《孟子》3章、《左传·曹刿论战》、《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出师表》、陶潜《桃花源记》、郦道元《三峡》、韩愈《杂说(四)》、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诗经·关雎》、《诗经·蒹葭》、曹操《观沧海》、陶潜《饮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湾《次北固山下》、王维《使至塞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观刈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无题》、李煜《相见欢》、范仲淹《渔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飞来峰》、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水调歌头》、陆游《游山西村》、辛弃疾《破阵子》、文天祥《过零丁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龚自珍《己亥杂诗》《庄子》一则《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答谢中书书》《湖心亭看雪》《河中石兽》《十五从军征》《登幽州台歌》《木兰辞》《黄鹤楼》(崔颢)《卖炭翁》《满江红》(秋瑾)《南乡子》(神州)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论语》十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第三次月考课内外名篇检测
2017-12-13
范围:《劝学》《师说》《赤壁赋》《阿房宫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桃花源记》《观沧海》《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使至塞上》
一、《劝学》
1、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2、,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3、木受绳则直,金就则
4、,则明而行无过矣
5、吾尝终日而思矣,
6、,不知登高之博见也。
7、顺风而呼,,而闻者彰
8、假马者,非利足也,而千里
9、,善假于物也
10、假舟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1、积水成渊,
12、积善成德,,圣心备焉
13、不积跬步,无以千里
14、,不能十步
15、,功在不舍
16、而不舍,金石可
17、蚓无爪牙之利,骨之强,上食埃土,,用心一也
18、蟹六跪而,非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师说》
19、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20、,孰能无惑
21、惑而不从师,
2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3、吾师道也,
24、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之所存也
25、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26、今之众人,,而耻学于师
27、是故圣圣,愚愚
28、彼童子之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29、句读不知,不解,师焉,焉
30、小学而大,。
3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则群聚而笑之
3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
3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
,其可怪也欤
34.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孔子曰:“三人行,。
”
36、弟子不必不如师,
37、闻道有先后,,如是而
38、余嘉其能行古道,作《说》以之
四、《阿房宫赋》
57、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
58、骊山北构而西,。
二川,流入宫墙。
59、,十步一阁;腰回,牙高;
60、各抱地势,心斗角。
盘盘焉,焉,蜂房水涡,不知乎几千万落。
61、长桥卧波,?复道行空,不何虹?
62、高低迷,不知东西。
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
63、妃嫔,王子皇孙,辞楼下殿,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64、明星,开镜也。
绿云,梳晓也。
65、渭流涨,弃脂水也。
,焚椒兰也。
75、使天下之人,。
76、独夫之心,。
,函谷举。
五、《念奴娇·赤壁怀古》
81、大江东去,浪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西边,。
82、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83、遥想公当年,,雄姿英发。
羽扇巾,谈笑间、灰飞烟灭。
84、故国神游,,早生发。
人间如梦,一还江月。
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5、千古江山,,。
舞歌台,,。
86、,,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87、元嘉草草,,赢得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火州路。
88、可堪回首,下,。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七、《桃花源记》
97、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往,未果,寻病终。
八、《观沧海》《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使至塞上》
98、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
99、树木生,百草茂。
秋风,洪波涌起。
100、,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101、海内存知,。
无为在路,儿女共沾巾。
102、单车欲问边,。
103、,归雁入胡天。
,长河落日圆。
104、关逢骑,都护在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