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企业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利润的调节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5
1新企业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利润的调节新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是指2024年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一号,整体修订》及修改后其他准则。
新准则的施行对于上市公司利润的调节有很大影响。
本文将从新准则的主要内容以及对上市公司利润的调节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首先,新准则与上市公司利润的调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收入确认时间的变化新准则对于收入确认的条件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强调了确认收入时必须满足收入已实现或者能够明确计量,相关的风险和收益已转移,相关的费用可以可靠地计量等要素。
对于一些具有现金流出的交易或者从履约开始即存在交易伙伴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交易,新准则强调了时间点的临界条件,要求在确认收入时满足相应的条件。
这对于一些实物贸易或者服务行业的上市公司来说,可能会导致在确认收入的时间点上发生一定的调整。
例如,在以前的准则下,其中一交易在下订单时就可以确认收入,而在新准则下,可能需要等到交付完成或者服务完成时才能确认收入。
因此,对于一些周期较长、跨年度进行的项目来说,收入的确认可能会发生延迟,从而对上市公司的当期利润产生影响。
二、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方式变化新准则对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方式进行了一些调整,特别是对于金融资产的分类和计量方法进行了明确规定。
例如,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归类为金融工具,而将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归类为应计费用或债务工具。
这种分类方法的变化可能会导致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计量方法发生变化,从而对利润产生影响。
此外,新准则还对于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条件和计量方法进行了一些调整,强调了以信息公开数据为依据的坏账准备金计提要求。
这可能会对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产生影响,进而对当期利润产生影响。
三、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变化新准则对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进行了一些调整和细化,进一步明确了现金流量分类和编制要求。
特别是在现金流量的分类方法上,新准则从以往的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方法中选择间接法为首选方法,并对于减列和减免的处理方式进行了规定。
新会计准则中利润表的变化解析曹群从利润表的发展历程谈起,对利润表的结构、计量属性及要素的变化等方面逐一进行解读、分析、并围绕用“全面收益”代替“净利润”作为利润表的基础,提出部分改进建议。
【关键词】利润表、公允价值、利润要素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
与原准则相比,新准则有很大的变化,对上市公司财务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利润表的变化是一个亮点。
拟就新准则利润表之变化谈谈笔者的认识。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利润表之变化(一)利润表结构的变化新准则中“利润表”仍采取多步式的列报结构,但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1.从营业收入到营业利润,由原来的三步减少到一步原准则明确规定:利润表格式中,单独陈列“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新准则不再要求区分,只提到“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并将“营业利润”分解为“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
这样,从利润表的格式来看,“营业利润”的得出更为直观清晰、一目了然;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所涵盖的内容也更为直观,仅包含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三个部分。
2.对直接计入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单独列示《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利润表中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项目要单独列示,这种变化使利润表确认的原则突破了以往的“历史成本原则”“收入实现原则”,使“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等未实现资产的利得和损失直接纳入了利润表的“营业利润”部分,使“净利润”中包含了部分“其他全面收益”(未实现资产持有利得)的内容。
3.在“净利润”之后,增加了每股收益的计算每股收益是指“普通股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亏损”。
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摘要:自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至今已三年有余,此次是对旧准则做出最大幅度的一次调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中国会计准则已经初步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大融合。
新准则对旧准则的调整和修改有很多,对存货管理、资产减值、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企业合并等方面的会计处理做了重大调整, 对企业利润产生了极大影响: 一方面, 降低了企业利润操纵空间; 另一方面, 也使企业可能采取新的操纵手段调整企业会计利润。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利润影响一、新会计准则出台的背景<一>旧会计准则的缺陷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的日趋普及,催生了许多新经济事物,如:金融衍生工具、国际结算、生物资产计量等。
旧会计准则的制度漏缺,无法有效规范这些新事物。
另一方面,近年来频繁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幕后交易、股市波动等问题,部分暴露出旧准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广泛适用性问题。
因此,人们呼吁一个能反映经济发展现状,能对会计领域改革完善起到积极作用的新会计制度出台。
<二>寻求企业发展新活力企业的发展依靠多维系统的改进。
内部与外部、硬件与软件、制度与思维,只有多方位条件准备充分时,企业才能真正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制度和政策可以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大背景,其宏观效益不可忽视。
新会计准则较旧准则很多条款的改变都能带给企业新的机遇和活力。
例如,新准则改变了现行的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的做法,引入研发费用资本化制度,对于符合确认条件的开发活动支出允许资本化。
对于新兴高科技企业,可以减轻企业在研发阶段的利润指标压力,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的热情,加快企业的发展。
<三>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需要会计国际趋同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要求,任何一个不想游离于国际经济体系之外的国家和地区都必须尽快实现会计趋同。
拥有新兴市场并处于转型经济期的中国,更应该主动与国际标准靠拢,用国际化准则指导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少走弯路,尽快与全球接轨。
浅谈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及其防范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证券市场的不断成熟,利润操纵问题也随之而来。
本文列举了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主要表现,分析了上市公司利用新准则出现的漏洞进行利润操纵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具体措施。
本文旨在防范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现象,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从而更好地引导上市公司健康发展。
标签: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利润操纵防范一、上市公司在新准则下操纵利润的表现上市公司在新准则下操纵利润的主要表现有:其一,新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均采用了公允价值,但在现有的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环境下,人为操纵股票价格的行为仍然存在,“公允价值”极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
比如: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在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为维持公司业绩或者配股的需要,通过债务重组确认重组收益,或者通过上市公司以优质资产换劣质资产的非货币性交易,来改变其当期损益;其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无形资产研发业务复杂、风险大,很难明确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因此,上市公司借以操纵业绩,同时上市公司还通过调整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或方法来进行盈余管理;其三,上市公司为提升业绩,采用一定的手段使专项借款之外的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符合计入资产的要求,从而扩大利息资本化范围,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其四,上市公司通过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来调节利润,满足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
二、上市公司在新准则下进行利润操纵的原因分析1.公允价值不公允,便于上市公司操纵利润为更好地体现会计相关性原则,我国新会计准则正在逐渐扩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但目前在市场体系尚未健全、完善和规范的我国,由于资产交换的活跃二级市场还没有形成,市场价格也不成熟,资本市场的规模和容量很小,资产评估存在较大随意性,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导致市场尚未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扮演其应有的重要角色,有关信息数据也没有在相应全国性行业价格平台上进行披露,这样就无法给公允价值一个统一的标准或者评价。
2007级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 ××公司的应收账款分析
2. 试论企业亏损的内因分析与治理对策
3.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4.成本—销售量—利润相关分析
5.小企业代理记帐探讨
6.虚假财务报告成因的分析
7.会计电算化的舞弊与对策
8.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9.企业所得税核算探讨
10.试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11.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原则研究
12. 浅谈会计诚信问题
13.会计电算化的舞弊与对策
14. 普及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15. 企业偷漏税手段及其防范
16.谈谈税收筹划在企业中的运用
17. 关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症结与对策问题的探讨
18.试论会计的监督职能
19. 关于企业成本核算的探讨
20. 对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探讨
21. 原始凭证失真及解决办法
22. 谈谈加速折旧的原理及其方法
23. 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24.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25.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26.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27. 关于绿色会计理论的探讨
28. 网络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29.环境会计问题探讨
30.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问题与对策
31.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研究
32. 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3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4. 企业利润操纵探索
35.关于标准成本与定额成本的探讨
36. 浅谈会计造假的常用伎俩及其审计方法
37.浅谈2007新会计准则
38. 浅谈2007新审计准则
39.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
40. 或有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41.企业破产的财务问题探索
42.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构想
43. 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研究
44.试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与应用
45. 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浅析
46.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及治理
47.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数据的影响
48.普及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49.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50.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改革问题探讨
51. 企业设计会计制度探索
52. 关于会计准则的思考
53.企业存货计价方法比较
54.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研究
55.关于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探析
56. 试论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57. 关于会计披露问题的探讨
58.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59. 试论现阶段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
60.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探索
61.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62.由会计信息舞弊引起的思考
63. 固定资产核算的探讨64.浅析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65.关于企业内部会计审计制度的研究
66. 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67.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理性思考
68.现金流量表分析探索
69.企业会计报表的粉饰究源
70. 剔除“后进先出法”的思考
71.论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
72.论加强企业现金流量管理
73.对企业现金流量质量的分析
74. 企业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异分析及其协调
75.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再认识
76.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舞弊及其对策
77.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思考
78. 中小企业利润操纵之原因分析
79. 会计信息的经济分析
80.现金流量表的粉饰与识别
81.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与思考
82.浅析企业所得税核算的资产负债表负债法
83. 浅析财务会计报告应披露的信息
84. 论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85. 浅议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失真
86.谈谈企业的存货管理
87. 论会计电算化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