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考研复试机试题(含代码)资料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考研复试机试题(含代码)资料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考研复试机试题(含代码)资料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考研复试机试题(含代码)资料

华科历年复试机试题汇总

上机考试。一般网站上公布上机环境要求是TC2.0,但实际上是可以使用VC的。这里有一点特别要大家注意:TC2.0只支持纯C代码,不支持C++风格代码。华科的计算机学生称,不管你是用VC还是TC,老师都要在TC2.0上进行验收程序,以确认你的代码是纯C。比如:p = new Node ; 的代码写法在TC2.0下是通不过的,只能写p = (Node *)malloc (sizeof (Node)) ; 。另外TC2.0不支持引用,如:Pop (Stack &s , ElemType &e)中含有“&”的引用,在TC2.0下无法通过。

华科的上机题目每年都差不多,经常考的就是排序、链表和树的操作等。建议在去复试前一定要进行专门练习上机。

Note:

上机时间为1个半小时,题目一般为三道题,前两道一般代码不会超过70行,最后一道会达到150~200行。上机时做题速度一定要快,不要总抓着一个不放,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的是很快的。

2010年的机试题:

a、输入一个字符串,然后对每个字符进行奇校

验,最后输出校验后的二进制数!(如‘3’,输出:10110011);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 1000

int pd(char c)

{

int i=0;

int num=0;

for(i=0;i<7;i++)

{

if(c&(1<

num++;

}

if(num%2==0)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void main()

{

char a[max];

scanf("%s",a);

int i,j;

int len=strlen(a);

for(i=0;i

{

if (pd(a[i]))

{

a[i]=a[i]|(1<<7);

}

for(j=7;j>=0;j--)

if(a[i]&(1<

printf("1");

else

printf("0");

printf("\n");

}

}

b、设计8个任务函数task0()-task7()只输出一句话:如task0()输出“task0 is called!”;设计一个调度函数schedule ()输入一个字符串如"012345"然后返回一个函数指针数组和字符串的长度作为执行函数execute()的参数进行调度任务函数。主函数只有调度函数。(这个题难道很多同学因为很多同学不知道函数指针数组怎么用啊!)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void (*ptask)();

//8个任务函数;

void task0(){

printf("task0 is called!\n");

}

void task1(){

printf("task1 is called!\n");

}

void task2(){

printf("task2 is called!\n");

}

void task3(){

printf("task3 is called!\n");

}

void task4(){

printf("task4 is called!\n");

}

void task5(){

printf("task5 is called!\n");

}

void task6(){

printf("task6 is called!\n");

}

void task7(){

printf("task7 is called!\n");

}

ptask fun[9]={task0,task1,task2,task3,task4,task5,task6,task7,};

void execute(ptask* fun,int len){//执行函数

for(int i=0;i

ptask pfun=fun[i];

pfun();

}

}

void schedule(){//调度函数;

ptask fun[100];//定义函数指针数组;

int len;//字符串长度;

char s[1000];

printf("请输入字符串:\n");

scanf("%s",s);

len=strlen(s);

for(int i=0;i

int temp;

temp=s[i]-'0';

if(temp==0)fun[i]=task0;

else if(temp==1)fun[i]=task1;

else if(temp==2)fun[i]=task2;

else if(temp==3)fun[i]=task3;

else if(temp==4)fun[i]=task4;

else if(temp==5)fun[i]=task5;

else if(temp==6)fun[i]=task6;

else if(temp==7)fun[i]=task7;

}

execute(fun,len);

}

int main(){

schedule();

system("pause");

}

c、实现一个加法器,保证两个加数是任意长的整数。(这个题的加数由于是任意长所以把它声明成什么类型(long、int)的都是不对的,要用到结构体)。(所以这应该是个串行加法器)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 1000

void add(char buff1[max],char buff2[max],int len1,int len2)

{

int num[max];

int s1,s2,flag=0,i;

for(i=0;i

num[i]=0;

int n1=len1-1,n2=len2-1;

int k=max-1;

while((n1>=0)&&(n2>=0))

{

s1=buff1[n1]-'0';

s2=buff2[n2]-'0';

if(s1+s2+flag>9)

{

num[k]=(s1+s2+flag)%10;

flag=1;

}

else

{

num[k]=(s1+s2+flag)%10;

flag=0;

}

n1--;

n2--;

k--;

}

if(n1>=0)

{

while(n1>=0)

{

s1=buff1[n1]-'0';

if(s1+flag>9)

{

num[k]=(s1+flag)%10;

flag=1;

}

else

{

num[k]=(s1+flag)%10;

flag=0;

}

n1--;

k--;

}

}

if(n2>=0)

{

while(n2>=0)

{

s1=buff2[n1]-'0';

if(s1+flag>9)

{

num[k]=(s1+flag)%10;

flag=1;

}

else

{

num[k]=(s1+flag)%10;

flag=0;

}

n2--;

k--;

}

}

if(flag)

{

num[k]=1;

k--;

}

for(i=k+1;i<=max-1;i++)

printf("%d",num[i]);

printf("\n");

}

void main()

{

char buff1[max];

char buff2[max];

int len1,len2;

scanf("%s",buff1);

scanf("%s",buff2);

len1=strlen(buff1);

len2=strlen(buff2);

add(buff1,buff2,len1,len2);

}

==》08年的华科招收研究生上机试题:

(1)输入一个十进制数,将其先转化为八进制数,然后再输出

#include

main()

{

int a = 0 ;

printf ("Please enter a decimal number:") ;

scanf ("%d",&a) ;

printf ("%d's octal number is %o\n",a,a) ;

}

(2)用户输入一个文本名,编程实现输出文本中最长的一行和最短的一行。如果最长和最短的不止一行,请全部输出。#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BUFFSIZE 1000

int main(){

FILE *fp;

char filename[255];

printf("Please input the name of the file:\n");

scanf("%s",filename);

if((fp=fopen(filename,"r"))==NULL){

printf("File open error!");

}

char Line[BUFFSIZE][BUFFSIZE];

int i,cnt;

i=0;

cnt=0;

while((fgets(Line[i],BUFFSIZE,fp))&&i

{

i++;

cnt++;

}

char tempMax[BUFFSIZE];

char tempMin[BUFFSIZE];

strcpy(tempMax,Line[0]);

strcpy(tempMin,Line[0]);

for(i=1;i

if(strlen(Line[i])>strlen(tempMax))

strcpy(tempMax,Line[i]);

if(strlen(Line[i])

strcpy(tempMin,Line[i]);

}

printf("The longest string :\n");

for(i=0;i

if(strlen(Line[i])==strlen(tempMax))

printf("%s\n",Line[i]);

}

printf("The shortest string :\n");

for(i=0;i

if(strlen(Line[i])==strlen(tempMin))

printf("%s\n",Line[i]);

}

//system("pause");

}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doczj.com/doc/289260654.html,/xiajun07061225/archive/2011/03/18/6259774.aspx

(3)输入学生信息:学号,三门课程的成绩,学号为0时结束,将其存储在链表A中,从中找出分数大于平均分的学生,并将该学生信息按平均分降序排列存入到链表B中,最后输出链表B。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node

{char xuehao[20];

int chengji[3];

float av;

struct node *next;

}stud,*UerInfo;

int main()

{

UerInfo ui;

ui=(UerInfo)malloc(sizeof(stud));

UerInfo p=ui;

UerInfo q=ui;

UerInfo tempB=ui;

printf("input students' information:\n");

int cnt=0;

while (1)

{

printf("input 学号:");

scanf("%s",ui->xuehao);

if(strcmp(ui->xuehao,"0")==0)

break;

printf("input 成绩:");

scanf("%d",&ui->chengji[0]);

printf("input 成绩:");

scanf("%d",&ui->chengji[1]);

printf("input 成绩:");

scanf("%d",&ui->chengji[2]);

ui->av=((ui->chengji[0]+ui->chengji[1]+ui->chengji[2])/3);

ui->next=(UerInfo)malloc(sizeof(stud));

ui=ui->next;

cnt++;

}

int chengji1=0;

int chengji2=0;

int chengji3=0;

while (p&&strcmp(p->xuehao,"0")!=0)

{

chengji1+=p->chengji[0];

chengji2+=p->chengji[1];

chengji3+=p->chengji[2];

p=p->next;

}

float chengji1av=0.0;

float chengji2av=0.0;

float chengji3av=0.0;

float avfinal=0.0;

if(cnt)

{

chengji1av=(float)chengji1/(float)cnt;

chengji2av=(float)chengji2/(float)cnt;

chengji3av=(float)chengji3/(float)cnt;

avfinal=(chengji1av+chengji2av+chengji3av)/3;

}

printf("高于平均分的有:\n");

while (q&&strcmp(q->xuehao,"0")!=0)

{

if(q->av>avfinal)

{

printf("%s\n",q->xuehao);

printf("%f\n",q->av);

}

q=q->next;

}

printf("\n降序排列如下:\n");

UerInfo s;

s=(UerInfo)malloc(cnt*sizeof(stud));

int k=0;

UerInfo temp=tempB;

while (tempB&&strcmp(tempB->xuehao,"0")!=0)

{

s[k].av=tempB->av;

s[k].chengji[0]=tempB->chengji[0];

s[k].chengji[1]=tempB->chengji[1];

s[k].chengji[2]=tempB->chengji[2];

strcpy(s[k].xuehao,tempB->xuehao);

tempB=tempB->next;

k++;

}

int l,m;

stud temps;

for (l=0;l

{

for (m=l+1;m

{

if(s[l].av

{

temps.chengji[0]=s[l].chengji[0];

temps.chengji[1]=s[l].chengji[1];

temps.chengji[2]=s[l].chengji[2];

strcpy(temps.xuehao,s[l].xuehao);

s[l].chengji[0]=s[m].chengji[0];

s[l].chengji[1]=s[m].chengji[1];

s[l].chengji[2]=s[m].chengji[2];

strcpy(s[l].xuehao,s[m].xuehao);

s[m].chengji[0]=temps.chengji[0];

s[m].chengji[1]=temps.chengji[1];

s[m].chengji[2]=temps.chengji[2];

strcpy(s[m].xuehao,temps.xuehao);

}

}

}

for (int i=0;i

{

printf("学号:%s\n",s[i].xuehao);

printf("成绩:%f\n",s[i].chengji[0]);

printf("成绩:%f\n",s[i].chengji[1]);

printf("成绩:%f\n",s[i].chengji[2]);

}

return 0;

}

==》07年的华科招收研究生上机试题

一、编写一个程序输入一个5X6的矩阵存储并输出,并且求出每行的最大值和每行的总和要求把每行总和放入每行最大值的位置,

最后把结果矩阵,每行最大值及其原下标及其总和输出。

我的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t getMat(int a[5][6],int n,int m){

int i,j;

for(i=0;i

for(j=0;j

scanf("%d",&a[i][j]);

}

int getMax(int a[5][6],int n,int m,int b[5],int c[5],int d[5],int sum[5]){

int i,j;

for(i=0;i

b[i]=0;

c[i]=0;

d[0]=0;

sum[i]=0;

}

for(i=0;i

int r,col;

int max=a[i][0];

sum[i]=a[i][0];

for(j=1;j

if(max

r=i;

col=j;

sum[i]+=a[i][j];

}

b[i]=max;

c[i]=r;

d[i]=col;

}

for(i=0;i

a[c[i]][d[i]]=sum[i];

}

}

void display(int a[5][6]){

int i,j;

for(i=0;i<5;i++){

printf("\n");

for(j=0;j<6;j++){

printf("%d ",a[i][j]);

}

}

printf("\n");

}

int main(){

int a[5][6];

getMat(a,5,6);

int b[5],c[5],d[5],sum[5];

getMax(a,5,6,b,c,d,sum);

display(a);

printf("每一行最大值为:\n");

int i;

for(i=0;i<5;i++){

printf("第%d行:%d,其下标:(%d,%d)\n",i,b[i],c[i],d[i]);

}

printf("每一行的总和为:\n");

for(i=0;i<5;i++){

printf("第%d行:%d\n",i,sum[i]);

}

system("pause");

}

二、编写程序判断输入的任意字符,任意长度的字符串是否回文(顺读,逆读均相同),最后输出原字符串和判断结果。#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int i;

int bIsSame = 1;//是否相同的标志

int a=0,b;

char f [255];

scanf("%s",f); //读入字符串

b = strlen(f)-1; //获得最后一个字符的序号(字符串总长度减)

for(i=0;i

{

if(f[a++]!=f[b--]) //首尾比较是否相同字符

{

bIsSame = 0; //有不同的就把标志置,并跳出循环

break;

}

}

if(bIsSame) //相同就输出Y

printf ("Y");

else //不同就输出N

printf ("N");

getchar();//按任意键退出

}

三、输入一个6X6的矩阵并存储,把该矩阵逆置并输出。要求:不得使用任何数组(就地逆置)。我的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int a[6][6];

printf("请输入矩阵各元素的值【行序优先】:\n");

int i,j,temp;

for(i=0;i<6;i++)

for(j=0;j<6;j++)

scanf("%d",&a[i][j]);

printf("输入的矩阵:\n");

for(i=0;i<6;i++){

for(j=0;j<6;j++){

printf("%3d ",a[i][j]);

}

printf("\n");

}

for(i=1;i<6;i++){

for(j=0;j<=i;j++){

temp=a[j][i];

a[j][i]=a[i][j];

a[i][j]=temp;

}

}

printf("逆置的矩阵:\n");

for(i=0;i<6;i++){

for(j=0;j<6;j++){

printf("%3d ",a[i][j]);

}

printf("\n");

}

system("pause");

}

数据测试:

==》06年的华科研究生复试上机试题:

(1)采用命令行方式复制任意多个文件内容到一个文件中,如下所示:命令行形式:mycopy 1.txt 2.txt 3.txt 4.txt ...

功能:复制2.txt 3.txt 4.txt …的内容到1.txt中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BUFFERSIZE 1000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f (argc<3)

{

printf("参数不足\n");

return 0;

}

//int cnt=argc-1;

int i;

FILE *fp;

if(NULL==(fp=fopen(argv[1],"a")))

{

printf("目标文件打开失败!");

return 0;

}

fprintf(fp,"%s","\n");

FILE *fpSRC;

for (i=2;i

{

if(NULL==(fpSRC=fopen(argv[i],"r")))

{

printf("源文件打开失败!");

return 0;

}

char temp[BUFFERSIZE+1];

while (fgets(temp,BUFFERSIZE,fpSRC))

{

fprintf(fp,"%s\n",temp);

}

fclose(fpSRC);

}

printf("内容复制成功!\n");

fclose(fp);

return 0;

}

(2)判定一个C语言变量的命名是否正确

(3)建立一种数据结构,可以存储任意个、任意长度的整数,利用这个数据结构,输入一串数,排序,求累加和。【程序有问题】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i;

struct node *next;

struct node *pre;

}bigIntNode,*bigInt;

bigInt getBigInt(char *s)

{

bigInt bi;

bi=(bigInt)malloc(sizeof(bigIntNode));

bi->pre=NULL;

bigInt temp=bi;

char *p=s;

while(*p!='\0')

{

bi->i=*p-48;

bi->next=(bigInt)malloc(sizeof(bigIntNode));

bigInt t=bi;

bi=bi->next;

bi->pre=t;

p++;

}

bi->next=NULL;

return temp;

}

int display(bigInt bi)

{

bigInt p=bi;

if(p->i)

{

printf("%d",p->i);

}

p=p->next;

while(p->next)

{

printf("%d",p->i);

p=p->next;

}

printf("\n");

return 1;

}

bigInt add(bigInt bi1,bigInt bi2)

{

bigInt p=bi1;

bigInt q=bi2;

while (p->next)

{

p=p->next;

}

while (q->next)

{

q=q->next;

}

bigInt ret=(bigInt)malloc(sizeof(bigIntNode));

ret->next=NULL;

ret->i=0;

int finali=0;

int add=0;

while (p&&q)

{

int i=p->i+q->i;

int t=0;

int j=0;

if(i>9)

{

j=i/10;

t=i%10;

}

else

{

j=0;

t=i;

}

ret->i=t;

bigInt tb=(bigInt)malloc(sizeof(bigIntNode));

tb->i=0;

tb->i+=j;

ret->pre=tb;

tb->next=ret;

ret=tb;

p=p->pre;

q=q->pre;

finali=j;

}

if(p)

{

int f=0;

while(p)

{

f=p->i+ret->i;

int t=0;

int j=0;

if(f>9)

{

j=f/10;

t=f%10;

}

else

{

j=0;

t=f;

}

ret->i=t;

bigInt tb=(bigInt)malloc(sizeof(bigIntNode));

tb->i=0;

tb->i+=j;

ret->pre=tb;

tb->next=ret;

ret=tb;

p=p->pre;

}

}

if(q)

{

int f=0;

while(q)

{

f=q->i+ret->i;

int t=0;

int j=0;

if(f>9)

{

j=f/10;

t=f%10;

}

else

{

j=0;

t=f;

}

ret->i=t;

bigInt tb=(bigInt)malloc(sizeof(bigIntNode));

tb->i=0;

tb->i+=j;

ret->pre=tb;

tb->next=ret;

ret=tb;

q=q->pre;

}

}

ret->pre=NULL;

return ret;

}

int getlength(bigInt bi)

{

bigInt p=bi;

int i=0;

while(p)

{

p=p->next;

i++;

}

return i;

}

int compare(bigInt bi1,bigInt bi2)

{

bigInt p=bi1;

bigInt q=bi2;

if (getlength(p)>getlength(q))

{

return 1;

}

else if (getlength(p)

{

return -1;

}

else

{

for(;p&&q;p=p->next,q=q->next)

{

if (p->i>q->i)

{

return 1;

}

else if (p->ii)

{

return -1;

}

}

return 0;

}

}

int sort(bigInt *bi,int n)

{

int i;

int j;

for (i=0;i

{

bigInt temp;

for (j=i+1;j

{

if (compare(bi[i],bi[j]))

{

memcpy(temp,bi[i],sizeof(bigInt));

memcpy(bi[i],bi[j],sizeof(bigInt));

memcpy(bi[j],bi[i],sizeof(bigInt));

}

}

}

return 0;

}

int main()

{

bigInt *bia;

bia=(bigInt*)malloc(1000*sizeof(bigInt));

int cnt=0;

char str[1000];

printf("输入大数\n");

for (int i=0;i<1000;i++)

{

scanf("%s",str);

if(strcmp(str,"0")==0)

break;

bia[i]=getBigInt(str);

cnt++;

}

bigInt sum=bia[0];

for(int i=1;i

{

sum=add(sum,bia[i]);

}

printf("原来大数:\n");

for(int i=0;i

{

display(bia[i]);

}

sort(bia,cnt);

printf("排序后大数:\n");

for(int i=0;i

{

display(bia[i]);

}

printf("和:\n");

display(sum);

return 0;

}

==》05-03年华科招收研究生复试上机试题汇总:

(1)输入一个数列以0为结束标志,建立链式线性表,查找其中最大的数并输出删除释放节点,然后对剩余的进行排序,并输出释放节点。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LinkNode{//链表结点结构体定义;

int data;

struct LinkNode *next;

}LinkNode,*SqList;

void createList(SqList &L){//创建单链表的函数;

SqList p=L,q,s;

int value;

scanf("%d",&value);

if(value==0)return;

L->data=value;

s=NULL;

while(1){

int v;

scanf("%d",&v);

if(v==0)

return;

q=(SqList)malloc(sizeof(LinkNode));

q->data=v;

q->next=s;

p->next=q;

p=q;

}

L=L->next;

}

void display(SqList L){//输出单链表;

SqList p=L;

while(p->next!=NULL){

printf("%d->",p->data);

SqList q=p->next;

free(p);//释放结点;

p=q;

}

printf("%d",p->data);

free(p);//释放结点;

printf("\n");

}

int getMax(SqList L){//获取最大结点值;

int MaxNum=0;

SqList p=L;

while(p!=NULL){

if(p->data>MaxNum)MaxNum=p->data;

p=p->next;

}

return MaxNum;

}

void freeMax(SqList &L){//释放此链表中值最大的结点;

if(L!=NULL){

SqList p,q;

p=L;

最新计算机网络考研笔记

一、概述 1. 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 连通性:计算机网络使上网用户之间都可以交换信息 共享性: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软件共享,硬件共享) 2. 因特网概述 网络: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 互联网:网络的网络 网络把很多计算机连在一起,因特网把很多网络连在一起 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第二阶段: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第三阶段: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因特网的标准化 因特网草案 建议标准 草案标准 因特网标准 3. 因特网的组成 边缘部分: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 端系统(主机)进程之间通信的方式 客户/服务器(C/S)方式 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对等连接(P2P)方式 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转发收到的分组 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线路的传输效率低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报文:要发送的整块数据 首部(包头):报文划分成更小的数据块,数据块前面加上的必要的控制信息 分组(包):首部 + 数据段 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问题:一定的时延,必须携带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一定的开销主机: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 4.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一些相互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不同作用范围: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个人区域网(Personal Area Network) 不同使用者:

华科计算机考研复试数据库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掌握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等四个概念2.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 3.数据模型(理解、掌握) 概念、三要素,理解教材关于“三个世界”的描述; 有关“信息世界”的几个概念;(实体、属性、码、域、实体型、实体集、联系) 概念模型及其表示方法;(E-R图) 三大经典数据模型的基本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优缺点。4.数据库系统结构(理解、掌握) 数据库系统的三层模式和两级映象结构,基本机构特征、作用; 数据库系统的主从式、分布式、C/S方式等结构及其特征;(了解)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DBMS的功能和组成; 5.数据库系统访问过程(了解) 6.数据库系统特点(理解、掌握) 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于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理解,实践) 1.关系基本概念(掌握) 2.关系模型(熟练掌握) 数据结构;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3.关系数据操纵语言(熟练掌握,实践) 关系代数,8种运算符(并、交、差、笛卡尔积、投影、选择、连接、除),其中5种基本运算符(并、差、笛卡尔积、投影、选择)。 第三章SQL语言(理解,实践) 1.SQL语言概述(理解) SQL体系结构和三级模式两层影射结构;SQL特点 SQL语言的基本功能 SQL语言中的几个动词 2.数据定义功能 数据库、表、索引的创建、修改和删除 3.数据查询功能 一般格式(与关系代数的等价性,理解) 简单查询 连接查询 嵌套查询(各种谓词的使用,相关和不相关嵌套查询) 4.数据更新功能 插入、删除、更新 5.视图 概念、定义、删除、视图更新的限制、作用 6.数据控制功能 授权和回收权限

2017年 华中科技大学 755药学综合(一)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药学综合(一)》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755) 一、考试性质 药学综合是报考我校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综合基础课程,由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药理学三门课程组成。旨在考察学生对药学基础课程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各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进一步学习药学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题时间:180分钟 3、题型比例:单选题 50% 简答题 30% 论述题 20% 三、考查要点 有机化学部分 本课程理论部分着重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结构理论、各类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性质和合成等方面的知识,强调学生灵活运用有机基本理论来解释、分析实验现象、结果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碳链、位置及官能团异构、构象、顺反及对映异构);(2)应用价键理论和共振论的基本概念,理解典型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3)掌握立体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4)能运用电子效应(诱导与共轭)理论,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某些有机反应的问题;(5)初步掌握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游离基、碳烯等活性中间体及其在有机反应中的作用;(6)掌握重要亲核取代、亲电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加成和游离基反应的历程,并能初步运用以解释相应的化学反应。(7)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与重要有机化学反应:取代、加成、消除、氧化、酯化、酰化、脱羧、偶联等反应,以及它们在有机合成上的初步运用。 第一章绪论 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构造式的表达;

2、有机酸碱的概念。 重点内容:有机酸碱理论。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1、烷烃和环烷烃的分类、命名、构造异构; 2、烷烃的结构与构象分析; 3、烷烃的化学反应:氧化、热裂解和卤代反应;卤代反应机理、反应进程与能量关系、过渡态理论对理解有机反应机理的促进; 4、环烷烃的结构与化学性质:活泼性(开环及开环方向)与环大小的关系; 5、环己烷及取代环己烷的构象(船式和椅式、a键和e键)。 重点内容:自由基取代反应、构象分析、小环化合物的化学特性。 第三章烯烃 1、烯烃的异构:碳链异构、位置异构、顺反异构(含两个或更多个双键的异构)。 2、烯烃的命名:(系统命名) 3、烯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加氢、卤化氢、硫酸、水、次卤酸、硼氢化反应)。氧化反应(高锰酸钾氧化、臭氧氧化)。聚合反应,α-H的卤代反应。 4、烯烃加成反应历程:(正碳离子、翁离子),马氏定则的理论解释(用诱导效应和正碳离子的稳定性进行解释)。 5、碳正离子的结构、相对稳定性和重排; 6、烯烃制备:炔烃的还原;醇的失水;卤烷脱卤化氢。 重点内容:亲电加成反应及其历程。 第四章炔烃和二烯烃 1、炔烃和二烯烃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炔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加氢、卤素、卤化氢、水、醇),氧化反应,炔烃的活泼氢反应。 3、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1.2加成与1.4加成、烯丙基碳正离子的稳定性、速度控制与平衡控制),1、4——加成反应(用共振论解释),Diels-Alder反应电环化反应。 4、共轭效应。 重点内容: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二烯烃的共轭加成、共轭效应。 第五章立体化学基础 1、平面偏振光及比旋光度;

计算机网络考研按章节题库

第1 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没有采用存储转发技术的交换方式是()。 A.电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 D.信元交换 2.分组交换方式是将长的报文分成若干较短的、有固定最大长度的分组。与报文的交换方式不同的是,分组交换方式有()。 A.报文头B.报文尾C.路由D.分组编号 3.在网络中计算机接收的信号是()。 A.数字信号 B.模拟信号C.广播信号 D.脉冲信号 4.下面()拓扑结构可以使用集线器作为连接器。 A.双环状 B.单环状 C.总线状 D.星状 5.根据报文交换的基本原理,可以将其交换系统的功能概括为()。 A.存储系统 B.转发系统C.存储-转发系统 D.传输控制系统 6.各种网络在物理层互联时要求()。 A.数据传输率和链路层协议相同 B.数据传输率相同,链路层协议可不同 C.数据传输率可不同,链路层协议相同 D.数据传输率和链路层协议都可不同 7.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是10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线路的带宽是10kbps,现在发送一个3KB 的数据包,那么需要()时间使得接收方收到数据。 A.0.35S B.0.45S C.0.85S D.1.35S 8.下列交换方式中,()一次连接沿着一条路由路径发送所有的数据。 A.分组交换 B.报文交换 C.电路交换 D.以上都不是 9.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PDU 分别是()。 A.报文、帧、比特 B.报文、分组、比特 C.比特、分组、帧 D.比特、帧、分组 10.为了使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延迟最小,首选的交换方式是()。

11.对计算机网络按照信号频带占用方式来划分,可以划分的网络是()。A.双绞线网和光纤网 B.局域网和广域网 C.基带网和宽带网D.环形网和总线形网 12.通信子网中的最高层是()。 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网络层 D.应用层 13.计算机网络中的0SI 参考模型的三个主要概念是()。 A.服务、接口、协议 B.子网、层次、端口 C.结构、模型、交换 D.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14.TCP/IP 模型由以下层次构成:()。 A.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B.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应用层 C.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D.局域网层、广域网层、互联网层 15.在OSI 参考模型中,服务的定义为()。 A.各层向下层提供的一组原语操作 B.各层间对等实体间通信的功能实现 C.各层通过其SAP 向上层提供的一组功能 D.和协议的含义是一样的 16.在开放系统互连环境中,两个N 层实体进行通信,可能用到的服务是()。A.N-1 层提供的服务 B.N 层提供的服务 C.N+1 层提供的服务 D.以上都不对 17.网络协议主要由3 个基本要素组成,即()。 A.层次、语义和时序 B.语法、原语和时序 C.语法、语义和时序 D.语法、语义和功能 18.以下有关协议和服务说法错误的是() A.协议是对等实体之间进行逻辑通信而定义的规则或规约的集合。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技术基础考纲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电子技术基础》 考试大纲 一、考试说明 1. 考试性质 该入学考试是为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电子技术理论基础。 考试对象为参加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 3. 评价目标 本课程考试的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利用其解决电子技术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4.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题时间:180分钟。 (3)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满分150分。 模拟电子技术40% 数字电子技术60% (4)题型:以分析、计算题为主。 5. 参考书目 康华光,陈大钦. 《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考察要点 1.基本半导体器件 PN结的形成,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和半导体场效应管工作原理,晶体管的开关作用,TTL门电路,MOS门电路 2.基本放大电路 微变等效电路,反馈的基本概念及类型判断,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频率特性,多级放大电路及其级间耦合,差动放大电路,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3.集成运算放大器

比例运算、加法运算、减法运算、积分运算、微分运算、有源滤波、采样保持、电压比较 4.稳压电源和功率放大电路 整流滤波与反馈式稳压电源,开关稳压电源,乙类互补与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 5.数字逻辑与组合逻辑电路 逻辑代数及逻辑运算,逻辑函数的简化,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值比较器,加法器 6.时序逻辑电路与集成器件 RS触发器,D触发器,JK触发器,T触发器,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及设计,计数器、移位寄存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逻辑器件 7.信号发生与转换 正弦波振荡器,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555集成定时器,D/A转换器,A/D转换器。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试题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课程考试试卷(A卷)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课程类别:专业课考试形式:闭卷 学生班级考试日期 2012.05 学生所在院系控制系 学号姓名任课教师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计算机网络的混合模型分为层,其中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 2、居民区网络用户接入计算机网络的方式有多种,请给出至少2中接入方式、 。 3、物理层协议的四个重要特性分别是、、和。 4、TI标准可以同时传输路音频信号,传输的数据速率为Mb/s。 5、物理层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有多种,常用的四种分别为、、 和。 6、数据链路层成帧(帧同步)的主要方法有四种,分别是、、 和。 7、若待发送的数据比特序列为“110111011”,采用CRC编码技术对其进行抗干扰编码,生成多项式为1011,则抗干扰编码为。 8、一个电话话路的频带范围为900Hz-4000Hz,信道的信噪比为30分贝,根据香农公式,该信道上的最大传输速度为bps。 9、在TCP/IP环境下,ICMP协议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提供差错或异常情况的报告,ICMP报文的类型可以分报文和报文。 10、某单位分配到一个IP地址,其网络号(Net-ID)为:213.15.74.0,根据该单位的具体情况,需要划分六个子网,则其子网掩码应为。 11、IEEE802标准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一个子层和一个子层。 12、互联网上自治系统内部常用的路由协议有和。 13、在HDLC协议中,数据比特串011111011111010装帧后实际发出去的比特串为。 14、IPV6的地址是位,其地址类型有三类,分别是、和。 15、滑动窗口协议中发送窗口中的编号代表。

2020年计算机专业考研复习笔记整理

计算机专业考研复习笔记整理 面对计算机专业的考研复习,考生们一定要把自己的笔记清楚。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计算机考研复习笔记指南,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计算机考研专业课复习特点 计算机专业课由于考试时是4门课程,而且每门课程内容都很多,知识点很杂,这就决定了考试会以广度为主,不会深,所以复习必须要抓住基础知识点,做好书上的例题课后题,而且要广做其他练习题来保证知识面要广,不用深挖难题。掌握了基础考上120分就不会有问题。 ?计算机考研学习方法解读 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2.学习笔记的方法 (1)通过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2)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内容成为一个个小问题,按照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 3.真题的使用方法 真题一定要好好利用,首先可以通过历年真题结合大纲使用,分析和把握出题的重点,有针对性的复习;其次,可以在第三轮复习

已经做过几套模拟题的基础之上,卡着时间做真题,来检验自己前一段的学习成果,树立考试的信心。 ?心理准备 一定要有吃苦的勇气和准备,要几个月如一日地看书是一件十 分辛苦的事,很容易迷茫、懈怠和没有信心,这时候一定要坚持,要和别人做做交流,千万别钻牛角尖,一定要学会坚持,成就竹子的也就那么几节,成就一个人的也就那么几件事。.即便最后失败,也要 学会对自己说!!“吾尽其志而力不达,无悔矣!”对自己要有以下三 点要求: 1、坚决果断,早做决定,决定了就全身心投入。 2、一定要有计划,一定尊重你自己定的计划。 3、跟时间赛跑。多一点快的意识,少一点拖拉和完美主义。考研说到底就是应试,总共就几个月时间,不要心存打好基础、厚积薄发的幻想,直接抓住要害,就可能成功。 1.阶段复习目标 了解最新考试大纲对四门课程分别规定的范围及要求,对考试 情况有初步认识;系统梳理教材当中的考查知识点,对四门课程进行 深入理解,对各章节的知识体系产生较为清晰、条理分明的认知。 2.复习教材推荐 数据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数据结构(第二版)》(严蔚敏主编) 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版)》(唐朔飞主编)

2019年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复试经验分享

1、复试名单人数和最终录取人数 两者比例每年有所变化,就材料加工、数字化成形和电子封装来说(这三个本科专业统一招生,对应硕士专业是材料加工工程),2018年参加复试的同学很多,最后淘汰近一半;而2019年参加复试的只有30个,招收了25个。但是这两年最终招收的人数基本一致,也就是25个左右。从这个角度上看,进复试也不一定能稳稳录取,所以越是初试不占优势的同学,就越要重视复试。 2、复试占比 去年复试各项内容以及分数、最终成绩的计算方法:复试成绩包括笔试、英语面试以及专业面试,分别占复试成绩的40%、20%和40%。 总成绩=(初试分数/5) ×60%+复试分数×40% 由此可见复试占比不低。材料学院复试分数占比高,个人觉得难度不高(比起初试可简单太多!),不过要拿到高分还是需要好好准备。 2019年复试内容、形式和时间安排 (温馨提示:直到距离复试一周的时间,官网才发布具体的复试内容文件,2019年材料加工的复试内容与前年不同。因此提前准备复试,虽然可能会复习到一些无用的知识,但对你多少会有好处。)

1、材料学、纳米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 1)笔试(总分40 分):含金属学及热处理、陶瓷材料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三组试题任选一组试题作答; 2)英语测试(总分20 分):包括简短的英文对话、听录音回答问题、阅读专业文献并回答问题; 3)专业面试(总分40 分):考生从若干题中抽取一题解答,并回答老师提问。 2、材料加工工程、数字化材料成形专业、电子封装专业 1)笔试(总分40 分):含材料成形工艺、材料成形装备及自动化、微连接原理三组试题,考生可任选其中一组题作答; 2)英语测试(总分20 分):包括简短的英文对话;听录音回答问题;阅读专业文献回答问题; 3)专业面试(总分40 分):考生从若干题中抽取一题解答,并回答老师提问。 3、全日制材料工程专业、非全日制材料工程专业 1)笔试(总分40 分):含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形工艺两组试题,考生可任选其中一组作答; 2)英语测试(总分20 分):包括简短的英文对话;听录音回答问题;阅读专业文献回答问题;

2018华中科技大学851 运筹学一考试大纲

2018华中科技大学851 运筹学一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运筹学是为管理科学各专业考生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考试科目,属招生学校自行命题性质。其评分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坚实的运筹学与管理科学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招生学校在专业上择优录取。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应考范围包括: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整数与网络规划。具体考查要点详见本纲第二部分。 三、评价目标 运筹学考试的目标在于考查学生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建立必要的数学模型和求解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正确理解运筹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正确分析实际问题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3.掌握求解运筹学中常见问题的方法。 4.能正确的解释所求问题的计算结果。 四、考试形式与考卷结构 答卷形式:闭卷、笔试;试卷中的所有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答题时间:180分钟。 试卷分数:满分为150分。 试卷结构及考查比例:试卷主要分为三部分,即:问题建模40%,基本理论和方法40%,分析题20%。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1 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问题及其数学模型。线性规划问题:图解法、解的基本性质、单纯形法的基本原理、线性规划、对偶理论及对偶单纯形法、灵敏度分析、运输问题。 2动态规划 多阶段决策问题、动态规划基本方程、动态规划的递推方法、解析法和数值法。 3整数规划

整数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分枝定界法与割平面法的基本原理;0-1规划问题与隐枚举法;分配问题。 4图与网络规划 图与网络的基本概念,树与最小树问题,最短路问题,网络最大流问题,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 5存贮论 确定型存贮模型,随机型存贮模型

(考研复试)计算机网络笔记

1:三网: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 2:网络的功能:连通性,共享 3:网络发展3阶段:arpanet,三级结构因特网(围绕六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的计算机网络,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多层次ISP因特网。 4:因特网从工作方式上:边缘部分(用户直接使用),核心部分(联通和交换作用)。边缘部分的的各个主机的程序直接运行的通信方式主要有C/S客户服务器和P2P对等方式。客户:主动向服务器发起通信,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服务器一直运行等待客户程序。P2P就是两个主机不分服务器和客户机,只要建立连接就可以通信。核心部分向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 5:电路交换:电话机用,主叫和被叫之间建立一个连接,一直占用端到端的资源,建立连接,通话,释放链接,传输效率低,适合传送大量的数据以淡化连接时间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划分为等长的数据段,加上首部,首部中包含源地址,目的地址,序号等,各个分组通过不同的物理链路到达目的地,不先建立连接就可以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缺点:控制信息造成开销,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为单位,存储转发。 6: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局域网

7:性能指标:速率带宽(两点之间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吞吐量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 利用率 8:协议三要素:语法(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格式)语义(需要发出何种信息,何种响应,完成何种动作)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说明) 9:分层的好处: (1)各层之间独立,某层不需要下层的实现,只需要知道借口。 (2)灵活性好,某一层发生变化,只要接口不变,其他层不改变 (3)结构上分开,各层采用最合适的技术实现。 (4)易于实现和维护 通常各层要完成的功能: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分段和重装,复用分用,连接建立和释放。 10;OSI七层,TCP/IP 4层 11: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表示层:为不同的进程的通信提供一种公共语言,并定义交换数据的表示形式。 会话层:维护两个会话实体之间的连接。 运输层:负责向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服务。有传输控制协议TCP 用户数据报UDP,一个主机有多个进程,所以有复

2007年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组成原理)真题试卷

2007年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组成原理) 真题试卷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总题数:13,分数:2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110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11111) 3.磁盘的平均存取时间是指______,该时间由______时间和平均等待时间组成,对于7200转的磁盘而言,其平均等待时间约为______ms(取整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CPU发出读写命令后,磁头从某一起始位置移动到新的位置,以及从盘片上读写信息所需的平均时间、平均找道、4ms) 4.在微指令格式设计过程中,有8个互斥型的微命令被分配到一组,当该组采用编码方法表示时,微指令格式的相关字段至少需要______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4) 5.CPU中保存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寄存器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指令寄存器LR) 6.CPU的功能包括指令的序列控制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操作控制、时间控制、数据加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100) 8.设计一个64位全并行的ALU需要______片74181和______片______部件7418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6、5、先行进位) 9.响应中断必须具备下列几个条件,它们分别是中断源有中断请求、允许接受中断请求和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现行指令执行结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数据线双向传输”这句话描述了总线的______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复试真有那么难吗

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复试 真有那么难吗 复试中的面试还是有些难度的,不过难度并不是太大,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会取得成功。本文系统介绍华中科技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复试分数线,华中科技大全日制教育硕士就业方向,华中科技大全日制教育硕士学费介绍,华中科技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华中科技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初试经验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华中科技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教育硕士考研机构! 一、华中科技大全日制教育硕士复试分数线是多少? 2015年华中科技大教育管理专业复试分数总成绩不低于340分,且政治英语成绩不低于55分,专业课不低于90分。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复试分数总成绩不低于320分,且政治英语成绩不低于45分,专业课不低于90分。复试内容与方式:①外语听力、口语面试(占复试成绩20%)②专业笔试(占复试成绩的40%) 考研复试面试不用担心,凯程考研有系统的专业课内容培训,日常问题培训,还要进行三次以上的模拟面试,还有对应的复试面试题库,你提前准备好里面的问题答案,确保你能够在面试上游刃有余,很多老师问题都是我们在模拟面试准备过的。 二、华中科技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辅导班有哪些? 对于华中科技大教育硕士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教育硕士,您直接问一句,华中科技大教育硕士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华中科技大教育硕士考研,更谈不上有华中科技大教育硕士考研的考研辅导资料,有考上华中科技大教育硕士的学生了。在业内,凯程的华中科技大教育硕士考研非常权威,基本上考华中科技大教育硕士的同学们都了解凯程,2015年共有166人考取目标院校。凯程有系统的《333教育综合讲义》《333教育综合应试题库》《333教育综合应试解析》《333教育综合掌中宝》,也有系统的考研辅导班,及对华中科技大教育硕士深入的理解和及时的考研信息。不妨同学们实地考察一下。并且,在凯程网站有成功学员的经验视频,其他机构一个都没有。 三、华中科技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总体来说,华中科技大的教育硕士考研难度不大,院校招生量较大,2015年华中科技大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招生人数30人,考试题目难度不高。据统计,录取的人基本都是跨专业的学生,其专业课认真复习后,及格很容易。 据凯程从华中科技大内部统计数据得知,每年教育硕士考研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教育硕士考研考试科目里,333教育综合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师范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考试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机械设计基础》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是讲授机械产品设计中共性问题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为适应现代自动化机械设计在机构与结构创新设计与强度计算方面的要求,本课程着重考核常用机构和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简单的设计方法,机构选型与零部件强度计算与结构设计的原则,创新设计的思维方法等。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卷时间:180分钟 3.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 常用机构的特点分析计算与设计,机构平衡与动力学设计45% 常用零部件的类型、受力分析、强度计算与结构设计 45% 综合应用 10% 4.题型比例 概念题 10%计算题 40% 设计题 40% 综合题 10% 5.参考书目 (1)《机械原理》,杨家军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机械设计(第二版)》,钟毅芳、吴昌林、唐增宝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3)《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考研指南》彭文生,杨家军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1.机械系统与机械组成的基本概念 2.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3.平面四杆机构设计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 4.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盘形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 5.渐开线的特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机构和斜齿圆柱齿轮机构的基本参数及尺寸计算,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机构的啮合传动、直齿锥齿轮机构的特点,变位齿轮传动 6.周转齿轮系及复合齿轮系传动比计算 7.间歇运动机构的基本概念,其他机构的特点与应用 8.机构平衡的基本方法与机构的动力学设计 9. 机构的创新设计原理与方法 10. 机械设计中的强度问题,载荷及应力的分类 11.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计算载荷,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12. 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13. 挠性传动的特点及设计方法 14. 轴的结构设计及强度计算方法 15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及液体摩擦滑动轴承设计中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概念 16. 滚动轴承类型、选择、受力分析、寿命计算及支承部件的组合设计 17. 联轴器、离合器、键联接、弹簧的基本特点 18. 螺纹联接的类型及特点,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螺栓组联接的受力分析

华科计算机学院博士毕业条件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2008级博士论文规定 根据《华中科技大学申请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我院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前,须按以下要求之一发表学术论文: 1、A类、B类或学院规定的国际顶尖学术会议论文一篇; 2、SCI期刊论文一篇,C类一篇,国内权威刊物一篇; 3、SCI期刊论文一篇,国内权威刊物二篇; 4、SCI期刊论文一篇,C类二篇。 A、B、C类期刊参照《华中科技大学期刊分类办法》中规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期刊执行,其中C类含被EI检索的国际会议论文。 学院规定的国内权威刊物指中国科学、科学通报、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Fronties of computer Science in China、电子学报、自动化学报、通信学报、数学学报、应用数学学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及其它相关学科的一级学会学报。 学位申请人发表或接收发表的学术论文中,至少有一篇是以外文全文在C类及以上刊物上发表。 学位申请人发表或被接收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是其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位申请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以华中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以申请人为第一作者(与导师共同发表的论文,导师为第一作者,申请人可以第二作者)。对于“同等贡献作者”排名的认定,参照《华中科技大学期刊分类办法》(校人[2008]28号文)执行。 本规定自2008年入学博士生起执行。本规定的解释和修改权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位审议委员会。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位审议委员会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考研复试机试题

华科历年复试机试题汇总 上机考试。一般网站上公布上机环境要求是,但实际上是可以使用VC的。这里有一点特别要大家注意:只支持纯C代码,不支持C++风格代码。华科的计算机学生称,不管你是用VC还是TC,老师都要在上进行验收程序,以确认你的代码是纯C。比如:p = new Node ; 的代码写法在下是通不过的,只能写p = (Node *)malloc (sizeof (Node)) ; 。另外不支持引用,如:Pop (Stack &s , ElemType &e)中含有“&”的引用,在下无法通过。 华科的上机题目每年都差不多,经常考的就是排序、链表和树的操作等。建议在去复试前一定要进行专门练习上机。 Note: 上机时间为1个半小时,题目一般为三道题,前两道一般代码不会超过70行,最后一道会达到150~200行。上机时做题速度一定要快,不要总抓着一个不放,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的是很快的。 2010年的机试题: a、输入一个字符串,然后对每个字符进行奇校 验,最后输出校验后的二进制数!(如‘3’,输出:); #include <> #include <> #define max 1000 int pd(char c) { int i=0; int num=0; for(i=0;i<7;i++) { if(c&(1<=0;j--) if(a[i]&(1<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

华中科技大学参考书目 小贴士:鼠标滑动到书籍名称处,可直接链接到中华传媒书店购买。 新闻学 《中国新闻传播史稿》吴廷俊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现代新闻传播学》程世涛刘洁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当代传播学》戚海龙申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当代新闻采访学》申凡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新闻报道写作通论》孙发友人民出版社2005 《现代新闻评论》赵振宇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当代电视实务教程》石长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网络新闻传播导论》屠忠俊吴廷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广告策划创意学》第二版余明阳陈先红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传播学 《中国新闻传播史稿》吴廷俊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现代新闻传播学》程世涛刘洁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当代传播学》戚海龙申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当代新闻采访学》申凡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新闻报道写作通论》孙发友人民出版社2005 《现代新闻评论》赵振宇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当代电视实务教程》石长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网络新闻传播导论》屠忠俊吴廷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广告策划创意学》第二版余明阳陈先红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广告学 《中国新闻传播史稿》吴廷俊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现代新闻传播学》程世涛刘洁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当代传播学》戚海龙申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当代新闻采访学》申凡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新闻报道写作通论》孙发友人民出版社2005 《现代新闻评论》赵振宇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当代电视实务教程》石长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网络新闻传播导论》屠忠俊吴廷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广告策划创意学》第二版余明阳陈先红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广播电视艺术学 《中国新闻传播史稿》吴廷俊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现代新闻传播学》程世涛刘洁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当代传播学》戚海龙申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当代新闻采访学》申凡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新闻报道写作通论》孙发友人民出版社2005 《现代新闻评论》赵振宇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当代电视实务教程》石长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网络新闻传播导论》屠忠俊吴廷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广告策划创意学》第二版余明阳陈先红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完整word版)计算机网络考研常见复试题总结

计算机网络考研常见复试题总结 1. OSI,TCP/IP,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OSI分层(7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TCP/IP分层(4层):网络接口层、网际层、运输层、应用层。 五层协议(5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每一层的作用如下: 物理层: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此外,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 传输层: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会话层:会话层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会话层还利用在数据中插入校验点来实现数据的同步。 表示层:表示层对上层数据或信息进行变换以保证一个主机应用层信息可以被另一个主机的应用程序理解。表示层的数据转换包括数据的加密、压缩、格式转换等。 应用层: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2. IP地址的分类 A类地址:以0开头,第一个字节范围:0~127; B类地址:以10开头,第一个字节范围:128~191; C类地址:以110开头,第一个字节范围:192~223;

D类地址:以1110开头,第一个字节范围为224~239; 3. ARP协议的工作原理 首先,每台主机都会在自己的ARP缓冲区中建立一个ARP列表,以表示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当源主机需要将一个数据包要发送到目的主机时,会首先检查自己ARP列表中是否存在该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如果有,就直接将数据包发送到这个MAC地址;如果没有,就向本地网段发起一个ARP请求的广播包,查询此目的主机对应的MAC地址。此ARP请求数据包里包括源主机的IP地址、硬件地址、以及目的主机的IP地址。网络中所有的主机收到这个ARP请求后,会检查数据包中的目的IP是否和自己的IP地址一致。如果不相同就忽略此数据包;如果相同,该主机首先将发送端的MAC地址和IP地址添加到自己的ARP列表中,如果ARP表中已经存在该IP的信息,则将其覆盖,然后给源主机发送一个ARP响应数据包,告诉对方自己是它需要查找的MAC地址;源主机收到这个ARP响应数据包后,将得到的目的主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添加到自己的ARP列表中,并利用此信息开始数据的传输。如果源主机一直没有收到ARP响应数据包,表示ARP查询失败。 4. 路由设备与相关层 物理层:中继器(Repeater,也叫放大器),集线器。 数据链路层:网桥,交换机。 网络层:路由器。 网关:网络层以上的设备。 5. 常见的路由选择协议,以及它们的区别 常见的路由选择协议有:RIP协议、OSPF协议。 RIP协议:底层是贝尔曼福特算法,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metric)是跳数,最大跳数是15跳,如果大于15跳,它就会丢弃数据包。 OSPF协议:底层是迪杰斯特拉算法,是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是带宽,延迟。 6. TCP与UDP的区别

华中科技大学2020考研《建筑学基础》考试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2020考研《建筑学基础》考试大纲 2015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学基础》考试大 纲 考试科目名称:建筑学基础 代码:355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建筑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包括建筑历史、建筑理论、建筑构造、建筑技术、规划原理、景园、遗产保护 等方面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及其应用范围,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建筑历史 ·中国古代和近代各历史时期的建筑特点和技术成就 ·中国古代各主要建筑类型(或案例)的概念、分析 ·西方古代主要的建筑风格、技术演进、案例分析 2)建筑理论 ·中外建筑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建筑理论和思潮 ·现代建筑大师的主要作品及思想 ·当代西方建筑的主要流派、理论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 ·对于建筑设计创新概念、意义及方法的思考 3)建筑材料与构造 ·建筑的基本结构形式与构造组成

·房屋建筑的主要节点构造 4)建筑技术 ·建筑热工环境最基本的概念 ·建筑光学基本的概念及运用 ·暖通空调等基本知识(非建筑学专业选做) ·计算机技术等(非建筑学专业选做) 5)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 ·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各规划指标体系的构成内容 ·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6)景园、遗产保护等 ·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方法 ·主要重要景园建筑的概念与形式 ·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概念、方法及主要宪章文书的精神 三、试卷结构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150分。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6-8题,每题5分,其中2-3题为特定报考方向的选做题目) ·简答题(6-8题,每题10分,其中2-3题为特定报考方向的选做题目) ·绘图分析题(3-4题,每题10分,其中2-3题为特定报考方向的选做题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