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乐器介绍王诗哲全解
- 格式:ppt
- 大小:742.00 KB
- 文档页数:11
我国的民族乐器有哪些我国的民族乐器有哪些民族乐器即中国的独特乐器。
现一般流行的有琴、筝、箫、笛、二胡、琵琶、丝竹、鼓等,是代表着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乐器。
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我国的民族乐器按照其性能的不同,可分为吹、拉、弹、打四类。
(l)吹管乐器有:萧、笛、笙、唢呐等。
吹管乐器大部分是木管乐器的性质。
它们绝大多数都能演奏流畅的'旋律,而且一般的声音都比较响亮,色彩比较鲜明,在许多合奏形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各种吹管乐乐器,依其构造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无簧哨的吹管乐器如笛、排萧等。
带哨的吹管乐器如管和唢呐;簧管乐器如笙。
(2)拉弦乐器有:京胡、板胡、二胡、革胡等。
拉弦乐器大都擅长演奏歌唱性的旋律,音色一般地也较为柔和优美,而且适应性较强,比较常用的拉弦乐器有京胡、二胡等。
(3)弹拨乐器有:三弦、琵琶、扬琴、月琴、阮、柳琴、筝、古琴等。
弹拨乐器大都比较擅长于演奏活泼跳跃的旋律,有比较强的节奏表现力。
各种弹拨乐器,按照演奏姿势与形式,大体可分为;抱弹的弹弦乐器如琵琶、阮、月琴、三弦、冬不拉等;平置弹奏的弹弦乐器如古琴、筝等;打弦乐器如扬琴。
(4)打击乐器有:鼓、锣、钹、木鱼、板鼓、铃鼓等。
民族乐器中打击乐器的种类很多,因其形制与质料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色彩。
打击乐器主要都是节奏乐器。
体鸣乐器(1)敲击体鸣乐器:叮咚、木棍琴、韵板、基诺竹筒、竹筒琴、锣、铛铛、单打、铓、铜鼓,等等。
(2)互击体鸣乐器:棒棒、铜镜、竹梆、竹杠、钹、布哉、乳钹、头钹、二钹、小钹、铙、大铙、司涅、镲、小镲、碰盅、碰铃、腰铃、阔朔克、板凳、它石、它石、骨板子,等等。
(3)落击体鸣乐器:乐杵、竹捣筒、竹筒、瑶族竹筒、阿嘎、,等等。
(4)摇击体鸣乐器:连厢棍、萨巴依、热巴铃、盘铃、金刚铃、瑶铃、萨满铃、晃铃、串铃、铜铃、八宝铜铃、师刀,等等。
(5)综合奏体鸣乐器:竹簧、蹈到、铁簧、锡伯族铁簧,等等。
膜鸣乐器(1)棰击膜鸣乐器:大鼓、壮族的种劳、瑶族大鼓、水族大鼓、塞吐、略斗、光拢、赠疆、瑶族猴鼓、苗族猴鼓、腰鼓、板鼓、猪嘴鼓、姜鼓、战鼓、扁鼓、八音鼓、书鼓、火者、如咚、小鼓、太平鼓、日木、环鼓、抬鼓、达玛、纳格拉、达玛如、建鼓、神鼓、那额、达布尔、竹鼓,等等。
艺术常识之中国乐器(讲义)艺术常识——音乐部分一、中国乐器(一)吹奏乐器——汉族箫埙(一)吹奏乐器——汉族管子唢呐笙(一)吹奏乐器——少数民族葫芦丝巴乌(一)吹奏乐器——少数民族芦笙(二)弹拨乐器——汉族三弦(二)弹拨乐器——汉族琵琶(二)弹拨乐器——汉族柳琴阮月琴(二)弹拨乐器——汉族古筝古琴(二)弹拨乐器——少数民族热瓦普弹布尔(二)弹拨乐器——少数民族冬不拉(三)打击乐器——汉族编钟编磬(三)打击乐器——汉族大鼓小鼓(三)打击乐器——汉族堂鼓排鼓(三)打击乐器——汉族缸鼓铜鼓(三)打击乐器——汉族大锣小锣大钹碰铃(三)打击乐器——少数民族朝鲜族·长鼓(四)拉弦乐器——汉族(四)拉弦乐器——少数民族马头琴艾捷克八音分类法1.时间——2.依据——3.分类随堂练习1.下列乐器中,不属于中国传统乐器的是()。
A.横笛B.风笛C.箫D.埙知识拓展——风笛艺术常识之中国乐器(笔记)【说在课前】今天要讲的是中国乐器。
平时大家了解音乐可能是听歌,对于乐器了解的少之又少,今天会用深入浅出的方式给大家讲,看演奏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音色。
虽然不考查旋律,但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也会给大家放一放这里出现的乐器的音色。
艺术常识——音乐部分【解析】今天要讲的是音乐的第二节,中国乐器。
单选题考查的时候会给乐器,然后问属于哪个组别。
今天会着重按照分类去讲解。
一、中国乐器【解析】中国乐器:考查的时候会给乐器,然后问属于哪个组别,所以要知道中国乐器的分组。
中国乐器的分组为吹(吹管乐器)、拉(拉弦乐器)、弹(弹拨乐器)、打(打击乐器)。
汉族和少数民族在这些组别里面都有乐器的归属。
首先来看吹管乐器。
(一)吹奏乐器——汉族箫埙【解析】吹奏乐器:1.上图中的第一幅是笛子,第二幅是箫,记忆“横吹笛子竖吹箫”。
2.大家可以先听一下笛子曲,感受一下欢快的氛围。
这个作品叫《扬鞭吹马运粮忙》。
箫的声音更古朴一些。
3.埙:拿在手里圆圆胖胖的,像一个小石头。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瑰宝。
它蕴含着祖先智慧与生命力,反映着民族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
中国音乐起源于女娲补天的传说,经过五千年的历史演变,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传统音乐系统。
它包括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涵盖了广阔的地理区域和民族文化,有着独特的曲式、旋律和表达方式。
中国民族音乐可以分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大类。
其中宫廷音乐被誉为“天籁之音”,在中国古代宫廷社会中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音乐,其曲式高雅、气氛庄严,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最高境界。
而民间音乐则更具有民间的性质,代表了中国百姓心中深刻的情感和生活经验。
它可以分为山歌、赣剧、邓州派、梆子、秧歌等多种。
中国民族音乐最有代表性的形式是器乐。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古琴,也被称为“琴中之王”。
古琴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其古朴幽雅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而闻名。
它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和其他乐器合奏。
此外,还有二胡、笛子、琵琶、锣鼓等类型的民族器乐,每种乐器都有独特的演奏风格和音乐特点。
这些器乐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中国国内受到热烈欢迎,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民间歌曲也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各个地区,都有着独特的民间歌曲。
例如著名的晋阳调、渔舟唱晚、腰鼓、小苹果等,都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和地方特色。
这些歌曲反映了中国各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具有很高的文化和社会的价值。
除了歌曲和器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还有各种舞蹈和乐曲。
民间舞蹈具有很高的生命力和表现力,就像中国古代的舞狮、舞龙、太极拳、广场舞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
而乐曲则有着不同的曲风和格调,有悠扬的民族乐曲、酣畅的豫剧、热烈的越剧、欢快的二人转、沉稳的京剧等等,它们代表了中国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总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文化的一项重要遗产和瑰宝,它不仅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众多价值观念和艺术风格。
中方乐器知识点总结中方乐器的种类和历史中方乐器在中国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在中国古代,乐器被分为“八音”,即弦、竹、膜、石、金、土、木、匏。
这八音代表了乐器的主要分类,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明了更多的乐器,使得中方乐器种类更加丰富。
弦乐器中国的古代弦乐器包括琵琶、古筝、二胡、中阮等。
其中,琵琶被誉为“中国国粹”,它具有悠远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
古筝是中国古代传统乐器之一,历史悠久,具有优美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方式。
二胡是中国传统拉弦乐器,通常用来演奏民族音乐和曲艺。
中阮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音色柔和,常用于演奏古典音乐和戏曲。
这些弦乐器在中国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丰富了中国音乐的表现形式,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竹乐器竹乐器是中国古代乐器中最为重要的一类,如笛子、箫、埙等。
笛子是一种竖吹气鸣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
箫是中国古代传统竖吹乐器,它曲线优美,音色清亮,被广泛应用于音乐演奏和文艺表演。
埙是中国古代传统簧片乐器,常常用于伴奏和独奏。
这些竹乐器以其特有的音色和演奏方式,成为了中国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深受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膜乐器中国古代的膜乐器包括锣鼓、大鼓、小鼓等。
锣鼓是中国传统民间乐器,其形制丰富多样,常用于舞蹈、舞狮、舞龙等表演中。
大鼓是一种庄重而雄壮的民间音乐乐器,常用于民间宗教礼仪、庆典和婚丧嫁娶等场合。
小鼓是一种音色清脆、韵律感强烈的民间打击乐器,常用于伴奏和舞蹈表演。
这些膜乐器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能够奏响激昂的节奏,也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听觉享受。
石、金、土、木、匏乐器石乐器是中国古代的一类乐器,如磬、钟鼓等。
磬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悬挂式打击乐器,其音色清脆悦耳,常用于古代宗教、宫廷音乐和宴会等场合。
钟鼓是中国传统的打击乐器,形制独特、音色洪亮,常用于伴奏和庆典等场合。
金乐器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重要的乐器种类,如编钟、缶、铙、镲等。
阳关三叠主奏乐器阳关三叠主奏乐器,是一种传统的中国乐器。
它由三个独立的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音响特点和演奏技巧。
阳关三叠主奏乐器,是中国古代传颂的宫廷音乐遗产之一,在经历了千余年的历史沉淀后,至今仍然被广泛演奏和传承。
阳关三叠主奏乐器的结构和演奏技巧都十分特殊。
它由三个层次相叠的部分构成,上层是“阳”,中层是“关”,下层是“三叠”。
每一层都有自己的音域和乐音发声方式。
在演奏中,演奏者需要通过合理运用指法和气息控制,发挥出层层叠加的音响效果。
阳关三叠主奏乐器的音响特点独特而丰富。
阳层音色高亢明亮,富有穿透力;关层音色柔和温暖,具有丝丝入扣的效果;三叠层音色厚实强劲,营造出浑厚的音场。
这三个部分的音色特点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多变的音乐画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阳关三叠主奏乐器的演奏技巧要求极高。
演奏者需要具备熟练的指法技巧和准确的气息控制能力。
指法需要准确地击打或滑动乐器上的音键,以发出准确的音调。
气息控制则需要演奏者通过吹气的力度和节奏,控制演奏音调的长短和强弱,以及打击乐器的音色变化。
阳关三叠主奏乐器在演奏中,常常用于合奏和独奏。
在合奏中,它可以与其他乐器相互呼应,创造出和谐的音乐效果。
在独奏中,演奏者可以通过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和技巧,展现出乐器的潜力和魅力。
阳关三叠主奏乐器作为一种多功能的乐器,广泛应用于戏曲、民乐和交响乐等各种音乐形式。
阳关三叠主奏乐器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一些挑战。
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演奏技巧,需要专门的学习和掌握。
然而,随着现代音乐形式的变化和传统文化的演变,阳关三叠主奏乐器的使用和传承逐渐减少。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音乐遗产,我们需要重视培养新一代音乐人,加强对阳关三叠主奏乐器的宣传和推广,推动其在现代音乐中的创新和发展。
总之,阳关三叠主奏乐器是一种独特而精妙的传统中国乐器。
它以其独特的结构和音响特点,为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体验。
通过加强传承和发展,阳关三叠主奏乐器将继续在现代音乐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我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文化传承。
中国埙的哲学解读——以七孔雅埙为例崔 涛(崔涛音乐工作室,广东 珠海 519000)【摘要】埙,是我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历经八千年经久不息;它取材自然,天人合一,列古代八音之一的土类。
埙是一件可以承载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乐器,在呼吸中传递着阴阳五行的能量。
本文以笔者研制的七孔雅埙为例,结合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阐述中国埙的哲学意义。
【关键词】埙;阴阳;五行;呼吸;和谐;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中图分类号】J632.19 【文献标识码】A一、埙是音乐起源说的“活化石”关于埙的起源,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同“劳动起源说”,即原始人类狩猎时投掷的“石流星”。
[1]笔者认为,埙音孔的增加极有可能是原始人类为了吸引或者取悦异性而创造发明的。
所谓“温饱思淫欲”,在原始社会时期,原始人类首要任务是生存,其次就是繁衍后代。
孔的增加让单一的声音有了音级的变化,更加吸引异性。
此学说为“爱情说”;而同性之间,可以理解为“游戏说”,即游戏过程中衍生出来的。
埙的社会属性中有连接天地和神明的功能,祈福减灾求风调雨顺,这种行为慢慢发展为“宗教”。
此种情况下,埙的角色是“法器”。
“宗教说”(或“巫术说”)可以非常合理地成为埙的启源学说之一。
从以上的逻辑我们不难看出,埙的起源与音乐的起源是高度一致的,如同音乐起源的“活化石”。
更重要的是,埙的社会属性随着不同时代的变迁也在不停地转化。
由最初无意识的普通“器物”成为充满宗教神权色彩的“法器”,进而发展为君王专制礼乐制度之下的“礼器”,最后成为大众可及的“乐器”,这不仅是意识形态的进步,更是文化形态,哲学体系的优化和升级。
二、埙之“大道至简”与其他乐器相比,埙的构成和制作相对“简单”。
它取材天然,制作简单。
无需刻意的装饰和改进。
近8000年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这证明埙的设计和制作已经相当“科学”与“完善”。
1.材料:在西周之前,埙的制作材料有石头、骨头等天然材料。
自西周八音分类法之后,材料皆为“土”。
中国民族乐器介绍中国民族乐器介绍中国古代名族乐器大概有500多种,按照发音原理和演奏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
即: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拔乐器、打击乐器。
今天店铺就简单地介绍中国古代民族乐器中拉弦乐器和弹拨乐器。
拉弦乐器拉弦乐器是利用琴弓与琴弦的磨擦产生振动为发音源,再通过琴筒共鸣与琴弦产生偶合振动而发出音响的乐器。
常用的拉弦乐器有:二胡、高胡-、中胡、板胡、京胡、坠胡、革胡、四胡、马头琴等。
现分述如下:(1)二胡又称“胡琴”或“南胡”。
胡琴的前身是唐代的“奚琴”。
到宋代称“奚琴”为“嵇琴”。
到了明代,所使用的胡琴已经有了千斤。
二胡从唐代到现在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发展的过程,特别是近代“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卓越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和杰出的民族音乐家、革新家刘天华对二胡的演奏艺术,二胡曲创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对二胡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出现了扁圆筒、扁六方筒、扁八方筒、六方二等边筒和椭圆筒等二胡。
二胡的主要结构主要由琴杆、琴轴、琴筒、琴弦、千斤、琴码、琴弓等组成。
二胡可用于独奏、协奏、重奏、伴奏与合奏,是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主奏乐器,一般采用五度定弦。
二胡的音色优美动听、刚柔多变,表现力非常丰富,既能演奏柔美、流畅的旋律,又能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
特别擅长于演奏抒情和伤感的作品。
如:《病中吟》、《良宵》、《二泉映月》、《空山鸟语》、《赛马》、《豫北叙事曲》、《战马奔腾》等。
(2)高胡高胡是“高音二胡”的简称。
它是广东音乐中必不可少的特色乐器。
高胡的音色清脆、明亮,适宜演奏抒情、欢快、华丽的旋律。
如:《雨打芭蕉》、《步步高》等。
(3)中胡中胡是“中音二胡”的简称。
它是在二胡的基础上改革制成的,是民族乐队中的中音乐器,它的构造与二胡相同,只是各个部件比二胡要大,发音比二胡要低。
中胡主要用于伴奏与合奏,也可以独奏。
定弦比二胡低一个纯四度或纯五度。
中胡的音色浑厚、刚劲,在乐队中主要起调整音色和充实声部空隙的作用。
古筝曲《幻想曲》赏析·王中山讲解作曲家王建民创作的筝曲<幻想曲>,以一个核心音调为基础,并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散-慢-中-快-散"渐变原则,以加强作品的结构性成为该作获得成功的关键.同时作曲家将其尊重传统又充满着现代意识的音乐思维引入筝乐创作.既考虑到了筝乐演奏的实用性,还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求得平衡,在探索性与可听性之间寻求一种折衷,从而以其独特的创作观念反映了当代中国作曲家的审美追求。
这首乐曲以“幻想”标题,为演奏者提供了更加自由的想象空间。
例如“如歌的慢板”段,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在静谧的清晨,山寨中飘来少女的歌声,它是那么的悠扬柔美、富有韵味,使人禁不住驻足聆听;伴随着歌声的仿佛是西南少数民族特有的铜锣声,它低沉而富有律动的音响,衬托了优美动听的旋律。
此处右手的摇指宜采用距岳山稍远的位置,发出较柔和的音色,似有朦胧感;左手不宜用假甲触弦,建议用手指直接触弦弹出浑厚的、近似铜锣的音响效果,与右手飘逸的旋律形成对比。
这一段中接下去的几个部分在音乐进行上是递进式的。
歌声由远及近,由柔和转为明朗,力度变化由弱渐强,左手的伴奏音型由简单变得繁复,情绪由平静逐渐高涨。
演奏这几个部分时,右手各种技法的触弦位置宜*近岳山,奏出较明亮的音色,与前面的柔和音色有对比。
还要注意大量的摇指与其他指法频繁交替使用时,容易出现转换中在力度、音色的连接上不自然、生硬,影响音乐的流畅性。
乐曲的第二大段是“活泼的快板”,它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少数民族群众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从中我们可以听到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小三弦铿锵有力的音响、芦笙委婉动听的旋律以及各种击奏乐器的组合节奏;也能感受到三五成群的舞蹈场景和一人领众人和的宏大场面。
这就要求演奏者在表现此段音乐时,要运用不同的演奏技法,使用多种触弦方法,模拟音乐中出现的不同乐器的音响效果,把它的特点之一--音色的多样和节奏的鲜明充分展示开来。
作者: 刘诗哲[1]
作者机构: [1]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
出版物刊名: 戏剧之家
页码: 54-54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35期
主题词: 古筝;走出去;市场化
摘要:近几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软实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宏大时代背景下,中国音乐文化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便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对于推动世界特别是西方正确认识中国音乐和中国文化,塑造新时期的"中国形象",也是具有重要影响的。
在面对当前国乐走出去的困境,本文以古筝为例,探讨困境的产生及相应的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