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1991-2009年年降水量数据
- 格式:pdf
- 大小:109.12 KB
- 文档页数:2
2009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发布日期】2010.03.29【实施日期】2010.03.2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09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 2010年3月29日)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和冲击,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寻求对策措施,紧紧围绕中央“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全省“三促进一保持”的中心任务,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综合经济经济总量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112.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1.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55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394.65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5545.56亿元,增长13.6%。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9∶37.2∶60.9。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6%、29.3%和70.1%。
财政收支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全年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56亿元,增长7.2%。
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1607亿元,增长7.5%;地税部门组织收入754亿元,增长3.7%。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702.58亿元,增长13.0%。
其中,营业税151.60亿元,增长18.5%;增值税137.51亿元,增长6.8%;企业所得税73.23亿元,下降3.2%;个人所得税38.98亿元,增长10.3%;房产税34.96亿元,增长12.6%。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支出790.26亿元,增长10.8%。
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2.05亿元,增长14.3%;环境保护支出8.57亿元,增长15.8%;教育支出109.91亿元,增长14.8%。
目录摘要 (1)名词解释 (1)一、基本气候概况 (2)1.气温偏高 (2)2.降水偏少 (3)3.日照正常 (4)4.风速略小 (4)二、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4)1.热带气旋多、影响大 (4)2.开汛早、雨量少、“龙舟水”略强 (6)3.秋冬连旱 (9)4.年初霜(冰)冻灾害严重,年尾遭遇强霜降风 (9)5.高温日数创历史新高 (10)6.雾、霾日数大幅减少 (11)7.强酸雨发生频率增加 (12)8.雷电灾害与去年相当 (13)9.龙卷风袭击南沙和番禺 (13)【摘要】“台风多、开汛早,高温多、降水少,酸雨增、灰霾降”是2009年广州市主要气候特点。
全市年平均气温22.5℃,较常年平均值偏高0.6℃;年降水量1549毫米,较常年平均值偏少15%;寒害偏重,1月霜(冰)冻灾害严重,11月霜降风突出;2月气温异常偏高;入汛前降水严重偏少,秋冬旱情明显;汛期开汛早、雨量少、“龙舟水”略强;热带气旋多、影响大;高温日数多创历史纪录;灰霾日数则显著减少;强酸雨出现频率增加。
总体气候属一般年景。
名词解释:1、常年――――1971~2000年的统计值。
2、历史――――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
3、站日或站次――全省86个站出现某天气现象总日(次)数。
4、暴雨――――日雨量50毫米~99.9毫米之间。
(若无特别说明,则指日雨量≥50毫米的降水)5、大暴雨—―—日雨量100毫米~249.9毫米之间。
6、特大暴雨――日雨量≥250毫米。
7、高温――――日最高气温≥35℃。
8、大风――――阵风风速≥17.2米/秒。
9、灰霾――――日平均能见度<10公里且日平均相对湿度≤90%。
10、落雷――――雷击触及地面或物体的现象。
11、雷电日―――该日在全市范围内任一地方落雷1次或以上。
12、落雷总数――全市各地区落雷次数的累积值。
13、落雷密度――每平方公里面积上的落雷次数。
1图3 2009年广州市逐月平均气温变化图11.920.517.921.925.427.529.229.528.925.317.514.913.414.517.822.125.427.428.528.32723.919.215101520253035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月份平均气温(℃)2009年常年平均一、 基本气候概况1、 气温偏高2009年,广州全市平均气温22.5℃,各区(市)平均气温21.2~23.1℃,由东北向西南递增(图1)。
小区域的暴雨过程预报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对形成小区域暴雨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和热力、动力特征在各种格点场资料中容易被平滑掉[1-4],因此在分析资料时,有必要对高空图资料作离散点与剖面图分析。
笔者使用“钦州市气象资料处理与分析系统”来分析资料并截图。
一般情况下,在有利于发生强降水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最强的降水通常发生在上干下湿、上冷下暖、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高层低能轴叠加在低层高能舌的能量最不稳定区域[5-6]。
1天气过程概况2009年5月6—7日广州市及其附近区域发生大暴雨天气过程,过程主要降水发生在6日20:00至7日8:00的12h 内,由于该次过程降雨区域集中、强度大,导致了严重的城市内涝和部分地区洪涝灾害,造成了人员伤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
2天气形势6日8:00—20:00,副高呈加强的趋势。
6日20:00,广东境内的500hPa 短波槽东移到广东西部,广州市上空受偏西北气流控制;850、925hPa 低层切线到达广东北部,低空西南急流减弱,广州一带仍为较强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从形势上看,20:00广东上空的形势是前倾槽的形势,高层有干冷平流,低层有暖湿平流,高层为辐散,低层为辐合的形势,比较有利于强对流的发生。
20:00后因东北冷涡东移,副高加强,低层切变线逐渐原地减弱,地面冷空气则缓慢减弱南下,至7日8:00,500hPa 副高588线在高空槽东移后,迅速北抬在香港以北,850hPa 切变线东段明显减弱,而西段已经变为暖式切变,925hPa 切变线南侧已经由西南风转东南风,地面冷空气在5:00缓慢南下到广东沿海后,8:00也已经减弱北抬。
3水汽条件从5月6日8:00相对湿度树形图(图1)可以看出,广州上空925、850、700hPa 有西南暖湿低空急流经过,其周围站点在这几层上的风速都在12m/s 以上,广州处在急流轴中心处;850hPa 以下各层的相对湿度都在90%以上,达到饱和状态,700hPa 香港和阳江相对湿度都为74%左右,周围站点都在85%以上,从阳江—清远—赣州500~200hPa 的相对湿度可见,叠加在西南暖湿急流上的是一干区。
http://www.renminzhujiang.cnDOI:10 3969/j issn 1001 9235 2023 11 003第44卷第11期人民珠江 2023年11月 PEARLRIVER收稿日期:2023-03-20作者简介:徐承毅(1996—),男,硕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水文水资源及海绵城市等方向的研究。
E-mail:xuchengyi2021@163.com徐承毅.广东省近60年降水量时空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J].人民珠江,2023,44(11):21-30.广东省近60年降水量时空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徐承毅(广东建科源胜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广东 东莞 523000)摘要:基于Mann Kendall检验法、线性回归法、滑动t检验法,对广东省32个气象站1960—2019年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除珠三角地区的广州与增城年降水量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外,广东省其他地区的年降水量在总体上呈现不显著增加趋势;多年平均降水量在空间上的变化特征以珠三角及邻近地区为降水量高值中心,向四周区域递减;在年降水量突变分析中发现有8个气象站点在不同年份存在不同个数的突变点,按地区来看,仅有珠三角地区的年降水量在1972年发生增多突变。
该研究结果可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广东省水资源管理及防洪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候变化;降水时空变化;M K检验;滑动t检验;突变分析中图分类号:TV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9235(2023)11 0021 10TemporalandSpatialTrendsofPrecipitationandMutationinGuangdongProvinceoverthePast60YearsXUChengyi牗GuangdongJiankeYuanshengEngineeringTestingCo.牞Ltd牞Dongguan523000牞China牘Abstract牶BasedontheMann Kendalltest牞linearregressionanalysis牞andslidingt test牞thisstudyanalyzesthedailyprecipitationdatafrom32meteorologicalstationsinGuangdongProvincefrom1960to2019.TheresultsshowthatexceptforGuangzhouandZengchenginthePearlRiverDeltaregion牞whichexhibitasignificantincreasingtrendinannualprecipitation牞thereisnosignificantincreasingtrendinannualprecipitationinotherregionsofGuangdongProvince.ThespatialdistributionofaverageannualprecipitationshowsthatthePearlRiverDeltaanditsadjacentareasaretheareaswiththehighestprecipitation牞whichdecreasesgraduallytowardsthesurroundingareas.Intheanalysisofannualprecipitationmutations牞eightmeteorologicalstationsarefoundtohavedifferentnumbersofmutationpointsindifferentyears.Amongthese牞onlythePearlRiverDeltaregionshowsanincreasingmutationinannualprecipitationin1972.TheresearchresultscanprovideareferenceforthemanagementofwaterresourcesandfloodpreventionstrategiesinGuangdongProvincetocopewithclimatechange.Keywords牶climatechange牷temporalandspatialchangesofprecipitation牷M Ktest牷slidingt test牷mutationanalysis自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的气温上升[1]以及人类活动的加剧,全球气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第40卷第4期2018年8月广东气象Guangdong MeteorologyVol . 40 No . 4August 2018郝全成,杜尧东,李芷丼.广东省181 — 2010年气候平均值的变化及其影响分析[J].广东气象,2018,40(4):1 -5.广东省1981_2010年气候平均值的变化及其影响分析郝全成,杜尧东,李芷卉(广东省气候中心,广东广州510080)摘要:基于1951 —2017年广东86个站点的常规日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 1981 —2010年与 1971—2000年全省年、季、月等时间尺度上气温、降水、日照气候平均值的差异,结果表明:(1)广东年、 季、月平均气温均呈上升的特征,空间分布均有所差异。
(2)广东年平均降水量减少11.6 mm ,夏季増 多,其余季度减少,月平均降水量变化较为明显的是4、5、6、9和10月,前汛期降水量减少10.6 mm ,后 汛期全省平均降水量増加了 14.8 mm ,龙舟水期间,全省平均降水量増多15. 5 mm 。
年、季、月及前、后 汛期、龙舟水变化均呈现空间分布不均的特征。
()年平均日照时数减少,4季中除春季略増加外,其 余3个季度均为减少,月平均日照时数除5月増多3. 9 h 外,其余月份均为减少,年、季、月日照时数变 化的空间分布同样呈现出不均的特征。
(4)新气候平均值的启用对广东省的气候预测、气候评价及年 公报等基本业务均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气候学;气候要素;气候平均值;广东省中图分类号:P 46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 . issn . 1007 -6190.2018.04.001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 )的有关规定,取 某气象要素的最近3个整年代(即30年)的平均 值或统计值作为该要素的气候平均值,并每10 年更新一次气候平均值。
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于2011年发文,要求各省(区、市)气象局、 国家气候中心从212年1月1日起,气候监测、 预测和影响评估等气候业务使用181—2010年 的气候平均值代替1971—2000年的旧气候平均 值,一些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气候平均值 变化对相关业务带来的影响[1_6]。
2009年广东省气候公报广东省气候中心2010年1月20日『摘要』2009年“温高雨少台风多,局部异常旱涝重”,气候属一般年景。
全省年平均气温22.2℃,较常年偏高0.7℃,是1951年以来第7暖年。
全省平均年降水量1530毫米,较常年偏少15%,是1951年以来第13个少雨年。
年内气温变化起伏大,季节转换急剧,2、9月全省平均气温创有记录以来新高;夏季和秋季高温突出,全省平均年高温日数27.6天,较常年偏多14.3天,仅比建国以来最多的2003年略少;1月出现霜(冰)冻灾害,11月遭遇重度霜降风。
3月5日全省开汛,较常年偏早40天,仅比最早的1983年晚5天,“龙舟水”期间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频发。
2008年11月中旬至3月初的大范围秋冬连旱以及8月至11月上旬的夏秋连旱,影响严重。
年内共5个热带气旋登陆,较常年偏多;“莫拉菲”是史上7月登陆珠三角最强的台风,“天鹅”创下有记录以来热带气旋停留我省陆地最长时间记录,“巨爵”带来强降水、重创粤西和珠三角。
全省平均灰霾日数2003年以来最少。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我省各种气象灾害造成全省直接经济损失47亿元,62人死亡。
1.气温偏高2009年全省平均年平均气温22.2℃,北部地区20~21.5℃,中南部地区21.5~24℃(图1)。
全省平均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是1951年以来第7暖年(图2),阳山年平均气温创新高。
西南部沿海、西北部偏西、中部偏东和东部偏东部分地区较常年正常略高0~0.5℃,其余地区偏高0.5℃~1.5℃以上,偏高中心在珠江口以西地区(图2)。
年内气温变化起伏大,季节转换急剧。
2月和8~10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0℃以上,1月和11月较常年偏低1.0℃以上,其余月份正常(图3)。
由于影响我省北方冷空气偏弱、南方暖平流输送偏强,2月全省平均气温高达20.0℃,较常年同期偏高5.9℃,创历史新高,85个县(市)破当地历史同期最高记录(表1);受偏强副高和热带气旋下沉气流共同影响,9月高温突出,9月全省平均气温高达28.4℃,创历史新高,56个县(市)月平均气温创当地历史同期新高。
近30年广东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摘要:本文选用广东1991~2020年逐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选择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近30年广东气候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近30年广东气温和降水量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只是降水量增加趋势不太显著;日照时数呈现出下降趋势,只是变化趋势不明显。
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引起当地职能部门的高度关注,多举措来应对气候变化,将不利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优质高产农作物的形成。
关键词:广东气候特征农业生产影响引言近年来,气候变化成为人类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气温和降水是诸多气候要素中的主要因子,二者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气候变化。
在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中指出了:2001~2020年这20年间全球地表温度相较于1850~1900年升高了0.99℃左右,而2011~2020年这段时间的全球地表温度则上升了1.09℃。
从1850年之后,也就是最近40年内,各个年代的全球地表温度都要比之前的任意年代温度要高。
农业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行业,气候始终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决定因子,且这种影响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多尺度特征,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存。
广东位于中国华南地区,地跨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北热带,是热带、亚热带作物、果品及南菜北运的主要生产基地,再加上处于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的南海季风区和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南北位相反的交界带,境内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充足,因降水强度大且时空分布不均,对其的利用率不高,经常会出现区域性、季节性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
因此,对近30年广东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于人们熟练掌握中国华南气候变化特点和规律,对当地气候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应用,趋利避害,确保粮食和特色作物生产安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研究资料和方法本文选用广东1991~2020年逐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选择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近30年广东气候变化特征。
2009年广州市气候公报广州市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 2010年1月20日【摘要】“台风多、开汛早,高温多、降水少,酸雨增、灰霾降”是2009年广州市主要气候特点。
全市年平均气温22.5℃,较常年平均值偏高0.6℃;年降水量1549毫米,较常年平均值偏少15%;寒害偏重,1月霜(冰)冻灾害严重,11月霜降风突出;2月气温异常偏高;入汛前降水严重偏少,秋冬旱情明显;汛期开汛早、雨量少、“龙舟水”略强;热带气旋多、影响大;高温日数多创历史纪录;灰霾日数则显著减少;强酸雨出现频率增加。
总体气候属一般年景。
一、基本气候概况1.气温偏高2009年,广州全市平均气温22.5℃,各区(市)平均气温21.2~23.1℃,由东北向西南递增(图1)。
与常年同期相比,全市平均气温偏高0.6℃,各地除从化略偏低0.3℃外,其余均偏高(图2),花都、广州、番禺显著偏高0.9℃以上。
全市平均逐月气温变化(图3):1月份出现严重低温霜(冰)冻天气,全市平均气温显著偏低1.5℃,各区(市)平均气温除花都偏低0.7℃外,其余地区显著偏低1.0℃以上,从化偏低达2.4℃;2月份广州气温异常偏高,全市平均气温达到20.5℃,相当于常年4月上旬的气温水平,较常年同期显著偏高6.0℃,各区(市)平均气温一致偏高,其中从化、增城偏高5.4~5.8℃,番禺、广州、花都偏高6.1~6.7℃,各区(市)均创当地历史2月平均气温最高记录,气候异常偏暖导致农作物物候提前或出现发育期紊乱;7~9月高温天气突出,10月冷空气活动偏弱,气温持续显著偏高;11月冷空气活跃,气温明显偏低;其余月份气温正常。
2009年广州市年极端最高气温37.4~38.8℃,除增城出现在8月2日外,其余均出现在7月18日。
年极端最低气温-2.9~3.9℃,均出现在1月11日。
2.降水偏少2009年广州地区平均年降水量为1549毫米,各区(市)年降水量1411~1942毫米,呈东多西少分布格局(图4)。
/ShowArticle2008.asp?ArticleID=1986372009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广东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科学谋划、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危中求进,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为主轴,大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全力以赴保增长,抓住时机扩大内需,着眼未来促转型,扎扎实实惠民生,既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长下滑态势,又为下一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宏伟进程中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
一、综合初步核算,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39081.59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06.02亿元,增长4.9%,对GDP贡献率为2.5%;第二产业增加值19270.48亿元,增长8.7%,对GDP贡献率为48.4%;第三产业增加值17805.09亿元,增长11.0%,对GDP 贡献率为49.1%。
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13.4%,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5.5%,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2.7%,房地产业增长19.6%。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7.2%,民营经济增加值16707.89亿元,增长12.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40748元,增长8.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2.3%,其中食品类下降1.5%。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4.2%,其中轻工业下降2.7%,重工业下降6.8%;生产资料下降5.4%,生活资料下降1.8%。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6.2%,其中燃料动力类下降6.9%,黑色金属材料类下降9.0%,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下降14.6%,化工原料类下降10.0%。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3.3%。
2009年广州市环境状况通报广州市环境保护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广州市环境保护条例》规定,现通报2009年广州市环境状况:一、2009年广州市环境质量情况2009年,广州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环境空气质量在2008年持续改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水环境有所好转,声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水平。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酸雨情况有所减轻。
城市空气质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降尘量符合广东省推荐标准。
与2008年相比,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5.2%和1.4%,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与2008年持平,月均降尘量下降6.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上升0.81个百分点。
2009年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降水:2009年广州市降水pH值为4.74,比2008年上升0.27pH个单位,降水酸度降低;酸雨频率为60.5%,比2008年下降17.3个百分点。
——地表水水质保持稳定,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有所好转。
饮用水水源:全市9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单因子评价法)为82.23%,比2008年提高1.27个百分点,其中东部西洲水厂、新塘水厂,南部南洲水厂、沙湾水厂,北部巴江水厂、秀全水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西部江村水厂、石门水厂和西村水厂水质达标率为61.67%,比2008年上升2.22个百分点,主要影响指标为氨氮、粪大肠菌群等生活有机污染指标。
珠江广州河段:2009年珠江广州河段水质属Ⅳ类,丰水期水质符合Ⅲ类,与2008年相同。
参与评价的23项水质指标中高锰酸盐指数、汞等19项指标平均浓度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氨氮、溶解氧、石油类、粪大肠菌群平均浓度达到Ⅳ类标准,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
其它江河:流溪河从化温泉以上上游段和南沙凫洲水道水质达到Ⅱ类,水质优良。
流溪河从化温泉至太平段、增江、西福河、东江北干流水质达到Ⅲ类,水质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