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年人口数量统计
- 格式:xls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历年人口统计数
(年底数)
注:①1982年以前数据为户籍统计数;1982—1989年数据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有所调整;1990—2000年数据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调整;2001—2003年数据为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数。
②1982年以前的城镇人口是指辖区内全部人口;乡村人口是指县人口,但不包括镇人口。
1982—1999年的城镇人口是指设区的市所辖区人口和不设区的市所辖街道人口以及不设区的市所辖镇的居民委员会人口和县辖镇的居民委员会人口;乡村人口是指除城镇人口以外的人口。
2000年以后的城乡人口是按国家统计局1999年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计算的。
历年来总人口数对就业率走势作者名:王亚玲学号:201310420124摘要:本篇资料反映我国2012年及历年人口方面的基本情况,包括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人口统计数据,就业人口数量统计。
关键词:人口就业人口年份引言:《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的调查范围为城镇地区全部法人单位;《劳动力调查制度》的调查范围为全国16岁及以上人口;《农林牧渔业统计调查制度》的调查范围为全国乡镇以下农村地区;《培训就业统计报表制度》的填报范围为全国就业服务和职业介绍机构;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业统计范围为全社会。
1990-2000年的全国经济活动人口、就业人员、城镇和乡村就业人员的总计资料,是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及历年劳动力调查资料推算的;2001年及以后的全国经济活动人口、就业人员、城镇和乡村就业人员的总计资料,是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及历年劳动力调查资料推算的,因此分地区、分类型、分行业的资料相加不等于总计。
1998年及以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平均工资等指标中不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及其生活费。
年份总人口(年末) 就业人员(万人) X' y' X'*Y' X'*X'1990 114333 64749 -12198.73913 -11 134186.1304 148809236.4 1991 115823 64750 -10708.73913 -10 107087.3913 114677093.8 1992 117171 64751 -9360.73913 -9 84246.65217 87623437.07 1993 118517 64752 -8014.73913 -8 64117.91304 64236043.33 1994 119850 64753 -6681.73913 -7 46772.17391 44645637.81 1995 121121 64754 -5410.73913 -6 32464.43478 29276097.94 1996 122389 64755 -4142.73913 -5 20713.69565 17162287.5 1997 123626 64756 -2905.73913 -4 11622.95652 8443319.894 1998 124761 64757 -1770.73913 -3 5312.217391 3135517.068 1999 125786 64758 -745.7391304 -2 1491.478261 556126.8507 2000 126743 64759 211.2608696 -1 -211.2608696 44631.15501 2001 127627 64760 1095.26087 0 0 1199596.372 2002 128453 64761 1921.26087 1 1921.26087 3691243.329 2003 129227 64762 2695.26087 2 5390.521739 7264431.155 2004 129988 64763 3456.26087 3 10368.78261 11945739.2 2005 130756 64764 4224.26087 4 16897.04348 17844379.89 2006 131448 64765 4916.26087 5 24581.30435 24169620.94 2007 132129 64766 5597.26087 6 33583.56522 31329329.24 2008 132802 64767 6270.26087 7 43891.82609 39316171.37 2009 133450 64768 6918.26087 8 55346.08696 47862333.46 2010 134091 64769 7559.26087 9 68033.34783 57142424.89 2011 134735 64770 8203.26087 10 82032.6087 67293488.89 2012 135404 64771 8872.26087 11 97594.86957 78717012.94 126531.7391 647602、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假设人人口数量兑就业人口与时间之间存在线性统计关系,为此构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它们的关系进行分析,另人口数量兑美元的汇率的汇率为Y作为模型中的响应量,时间为X作为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回归模型如下Y i = a + bX i + εi其中Y i 表示因变量Y第i次试验下的观测值;a与b均为参数,称为回归系数;X i 为常数,表示因变量X第i次试验下的观测值;εi 为i次试验的随机误差项,满足Gauss-Markov假设,及均值为0,互不相关且方差相等。
[现在中国有多少人口数]现在中国有多少人口统计数据最权威的要算国家统计局了,2022年9月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底中国总人口已达到13.07亿人,比2022年底时增加了4050万人。
这是经过2022年底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后,汇总出的最新数据。
但是,在2022年8月底出席2022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总结表彰暨技术业务总结研讨会时,国家统计局局长指出:“目前人口调查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全国人口数大于各地汇总数。
多年来这个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而且还有逐年扩大的趋势。
”2022年时统计局经过自己调查测算的全国总人口数为12.92亿人,而各地汇总数只有12.60亿人,两者差距3200多万人;2022年这一差距竟然进一步扩大到4600多万人[2]。
就是说2022年底的13.07亿人口有超过4600万的水分,实际各地汇总人口只有12.6亿。
与笔者在《从统计数字看调整人口政策的急迫性》一文的推测完全一致[3]。
4000多万中国人哪儿去了国家统计局认为主要是流动人口问题,各地都从本地的角度考虑,不希望人口数高于户籍人口和规划指标,以致影响人均指标和政绩。
但是国家统计局2022年的调查发现2022年底流动人口数只有1.47亿人,这1.47亿人口能够误差4600万其实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水分开始于2022年之前。
2022年人口普查显示总人口只有12.426亿。
这个数据比1999年国家统计局公告的1999年年底总人口少1648万,比1998年年底少549万。
于是按照人口普查办公告的1.81%漏报率(却不考虑重报)进行校正,将这个数据修正为12.658亿。
就是说2022年人口水分就已经有2322万。
对于1990年代以来的超低生育率,人口学界也认为是2022年人口普查漏报。
将生育率修正成1.8,成为“坚持计划生育不动摇”的依据。
2022年人口普查的1.81%漏报率到底准确不准确呢漏报是否严重我们比较一下2022年第五次人口普查[4]、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5]、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6]。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其数据分析(总9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其分析摘要:本文收集了中国统计年鉴的一些数据,对中国2010年和之前的数据做了一下整理,主要是从全国人口、男女比例、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做的个人评析。
关键词:全国人口、男女比例、城市化概念及中国城市化正文:2001~2010年人口数据及构成本表各年人口未包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人口数据。
单位:万人数据分析:一、全国人口从全国人口角度考虑(不包含港澳台),2001-2010年间,中国总人口持续上升,其中:2001-2002年,人口增长826万,2002-2003年,人口增长774万,2003-2004年,人口增长761万,2004-2005年,人口增长768万,2005-2006年,人口增长692万,2006-2007年,人口增长681万,2007-2008年,人口增长673万,2008-2009年,人口增长672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2001-2010年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但增长的人口数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 3972 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出现这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制度有关,它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计划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国家严重的老龄化,未富先老的格局。
如今,我国对计划生育政策做了一些修改,有一定程度的放松。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还与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升有莫大的关系。
如今我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像以前那样“养儿防老”的现象愈来愈少,许多年轻夫妇都只生一胎甚至不愿生孩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摘要:我国人口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实证分析选取了1998至2009年的中国人口数据,运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分析我国98至09年人口增长情况,分别计算了历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比增长率,并进行分组。
接着计算了人均人口总量及增长速度,进行了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分析。
分析得出,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一直呈递增趋势,可观的是,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国策,控制了人口的增长,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呈现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数仍然较大。
所以,总体来说,人口增长问题仍不可忽视,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人口增长。
关键词:中国,人口,增长率,实证分析目录引言 (3)一、资料分组 (4)二、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8)1、1998至2009年间我国人口总量的平均数计算 (8)2、1998至2009年人口总量的平均增长率计算 (8)三、有关增长量和速度指标的计算 (9)1.增长量的计算 (9)计算公式为: (9)2.速度指标的计算 (10)计算公式为: (10)四、有关趋势分析 (10)1998-2009年我国人口总量的有关标志变异指标及趋势分析 (10)五、我国人口总量的趋势分析 (13)参考文献: (14)引言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多,增长快,人口素质低;由于人口众多,不仅造成人均资源的数量很少,而且造成住房、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很大压力。
每年新增加的国民生产总值有相当一部分被新增加的人口所抵消,从而造成社会再生产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认真分析研究我国目前的人口发展现状和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控制人口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80年代以来,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国策,控制了人口的增长,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本实证分析分析了几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情况,并研究了未来增长趋势,对我国掌握人口增长情况,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最新中国⼈⼝数量统计!2020全国总⼈⼝14005万⼈!各省⼈⼝排名,为什么河南仅排第三?中国最新⼈⼝数据:2019年末中国⼤陆总⼈⼝140005万⼈,⽐上年末增加467万⼈。
全年出⽣⼈⼝1465万⼈,⼈⼝出⽣率为10.48‰;死亡⼈⼝998万⼈,⼈⼝死亡率为7.14‰;⼈⼝⾃然增长率为3.34‰。
历年⼈⼝数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1⽉21⽇公布2018年中国出⽣⼈⼝数据,去年我国⼈⼝总量平稳增长,城镇化率持续提⾼。
2018年末中国⼤陆总⼈⼝(包括31个省、⾃治区、直辖市和中国⼈民解放军现役军⼈,不包括⾹港、澳门特别⾏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数)139538万⼈,⽐上年末增加530万⼈。
去年全年出⽣⼈⼝1523万⼈,⼈⼝出⽣率为10.94‰;死亡⼈⼝993万⼈,⼈⼝死亡率为7.13‰;⼈⼝⾃然增长率为3.81‰。
另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从性别结构看,我国男性⼈⼝为71351万⼈,⼥性⼈⼝为68187万⼈,总⼈⼝性别⽐为104.64(以⼥性为100)。
从年龄构成看,16⾄59周岁的劳动年龄⼈⼝89729万⼈,占总⼈⼝的⽐重为64.3%;60周岁及以上⼈⼝24949万⼈,占总⼈⼝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16658万⼈,占总⼈⼝的11.9%。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83137万⼈,⽐上年末增加1790万⼈;乡村常住⼈⼝56401万⼈,减少1260万⼈;城镇⼈⼝占总⼈⼝⽐重(城镇化率)为59.58%,⽐上年末提⾼1.06个百分点。
相关:中国各省⼈⼝排名2017 全国总⼈⼝数量139008万⼈(表)相关资料:2013年末全国⼤陆总⼈⼝为136072万⼈,⽐上年末增加668万⼈,其中城镇常住⼈⼝为73111万⼈,占总⼈⼝⽐重为53.73%,⽐上年末提⾼1.16个百分点。
全年出⽣⼈⼝1640万⼈,出⽣率为 12.08‰;死亡⼈⼝972万⼈,死亡率为7.16‰;⾃然增长率为4.92‰。
全国⼈户分离的⼈⼝为2.89亿⼈,2014年中国⼈⼝数量为13亿6072万,其中流动⼈⼝为 2.45亿⼈。
中国历朝历代人口统计人口数量代表综合国力人口的波峰都在什么时代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我国总人口为14.1亿。
古往今来,这一数字绝无仅有,人口的增长是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国家稳定的表现。
人口大量增长是在近半个世纪完成的,我国如今的发展,有目共睹。
对比一下,历史上的历朝历代,人口又有一个怎么的变化,本篇盘点以上历史上各个朝代的人口数量。
1、秦朝:2500万-3000万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嬴政称帝,秦朝开国。
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加上秦国统一战争,战乱使人口减少。
秦国统一后,疆域没有如今辽阔,相当于今天的华北、华中、华南地区。
人口不到3000万人,而如今这些地区的人口估计在10亿左右。
秦朝疆域2、西汉:6300万西汉很多制度是继承了秦朝,但西汉初年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加上汉武帝时期又开疆拓土,人口大量增加。
西汉汉平帝刘衎时期,人口达到顶峰,约为6300万,对比秦朝,增加了一倍多。
此时的西汉国力强盛,霸气十足。
西汉3、东汉:6500万公元25年,刘秀称帝于鄗城,后定都于洛阳,延续“汉”的国号,史称东汉。
汉明帝、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
汉和帝继位以后,扫灭外戚,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并且在文化、科技、军事、佛教等方面成就突出,在经历西汉末年连年战乱之后,人口不降反升,达到了历史新高的6500万人。
4、三国:2361万(220年)-3000万(280年)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三个政权的相互攻伐,加上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人口锐减近4000万,总人口不到东汉的一半,可见战争之残酷。
三国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人口稀少的时代。
三国5 、西晋:3500万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权,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
(精华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期末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22)(精华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期末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22)考试说明:本人汇总了历年来该科所有的试题及答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标准考试题库,对考生的复习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内容包含: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机考及教学考一体化试题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项选择题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B.总体单位2.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下述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B.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3.企业对某种出口商品质量进行检查,适于采用的调查方式是()。
C.抽样调查4.学生按考试成绩分组,有一名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则这名学生应归人()。
B.70-80分这一组5.总量指标是用()表示的。
A.绝对数形式6.反映所研究现象内部各个局部、各个分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的指标是()。
B.比例相对指标7.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
B.权数相等8.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
C.定基发展速度9.下列属于负相关的现象是()。
A.商品销售量随商品价格变动的趋势10.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
B.负相关11.要了解某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C.该地区全部国有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12.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13.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14.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C.总量指标15.2022年某地区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是()。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呈现总量扩张、增量提速的发展态势,人口抚养负担正逐步加强。
其次,老年人口分布不均,老龄化呈现转移趋势。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
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相对严峻,西部地区的人口压力相对较小。
从时间走势来看,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正逐渐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
此外,未富先老迹象显现,经济发展压力增强。
2014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3755万人,占全国比重10.1%。
2003-2013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来看,大部分国家都是在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相应地这些国家有足够的财力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而本世纪初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物质财富积累则相对不足。
如,2001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7.1%,按照联合国标准正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而当年人均GDP仅为1041.6美元,不及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的1/20,仅为美国和日本的3%左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2012年,我国人均GDP虽然大幅增长至6188.2美元,但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多数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发展压力依然较强。
我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根本原因:相关报告: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全景及未来趋势报告》从表面看,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比较简单,即出生率下降、人口寿命提高。
但是,受社会发展的客观因素影响,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形成背景有一定区别。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既受到人口转变的一般因素影响,也受到计划生育的特殊因素影响。
一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一般因素。
从理论上来讲,人口转变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人口的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逐渐向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转变的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比较不同水平的总体的标志变动度,需要计算标准差系数 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产品合格率指标属于结构相对数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选取单位方式不同 当成数等于(0.5 )时,成数的方差最大。
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的关系是各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的连乘积再减1 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每隔一小时抽10分钟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抽查方式是整群抽样对某种流水线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每隔2小时抽取3分钟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抽查方式是整群抽样 反映不同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比较相对指标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是总量指标 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工业企业的机床台数、产品产值是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 )。
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ffxx 中权数是假设一个拥有1亿人口的大国和一个只有100万人口的小国,他们的居民年龄变异程度相同,现在各自用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本国的1%人口计算平均年龄,则平均年龄的抽样平均误差前者比后者小 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首末折半法 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连续调查与不连续调查的划分依据是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了解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情况,下面(该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工资总额)是统计指标。
六位学生的身高分别是1.75米、1.80米、1.68米、1.72米、1.77米、1.69米,“学生身高”是数量标志 某厂13年的产量比12年增长了13.6%,总成本增长了12.9%,则该厂13年产品单位成本减少0.62% 某厂2014年完成产值2000万元,2015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 5% 某厂2014年完成产值2000万元,2015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 5% )。
我国人口问题分析论文一、我国人口的主要特征(一)人口众多国家统计局1982年公布的我国总人口,包括台湾省和港澳地区人口,全国10.32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93%。
1993年末,我国大陆人口已达11.85亿,比1992年净增1346万人。
1949年末到1993年末的44年间,我国大陆总人口翻了一番多,目前已超过12亿人。
(二)绝对增长量大我国人口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1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如1930年出生率为38‰,死亡率为33‰,自然增长率仅5‰;2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如1965年出生率为37.88‰,死亡率为9.50‰,自然增长率为28.38‰;3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由于70年代末我国政府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人们生育意识的变化和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这一阶段中,1985年出生率为21.04‰,死亡率为6.78‰,自然增长率为14.26‰。
1993年出生率为18.09‰,死亡率为6.64‰,自然增长率为11.45‰。
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发达国家为6‰,发展中国家为20‰。
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育龄人口和将要进入育龄的人口比重大,我国人口的绝对增长量仍然是相当大的。
(三)地区分布不均胡焕庸1935年根据当时创制的1933年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密度图清楚地表现出东半部人口十分稠密,西半部人口十分稀疏,两者之间明显地看出有一条人口分界线。
这条线的东北端起于当时黑龙江省的瑷珲(现称黑河),以此向西南划一条直线直达云南省的腾冲。
当时把这条线称作瑷珲—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
当时计算,这条线以东的中国东半部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6%,而人口却占全国的96%;而这条线以西的西半部,面积约占全国的64%,人口仅占全国的4%。
到80年代,胡焕庸利用1982年的人口普查资料,重新计算了这条线东西两侧的人口分布。
结果是:东半部面积占全国的42.9%,人口占全国的94.4%;西半部面积占全国的57.1%,而人口仅占全国的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