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能够认识水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流动性、易变化等;2.能够理解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3.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水的属性。
1.2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2.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1.3 情感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培养幼儿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 教学准备2.1 教具准备1.多个小杯子;2.一些小小的水果、干果等;3.一杯普通自来水;4.一张纸巾。
2.2 环境准备1.幼儿园教室内;2.保证教室清洁卫生。
3. 教学过程3.1 导入1.老师问:“同学们,我们来到幼儿园每天做哪些事情?”;2.学生回答:“吃饭、睡觉、学习、玩耍等”;3.老师再问:“有哪些东西是每天都需要用到的?”;4.学生回答:“水、纸巾等”。
3.2 操作过程1.老师拿出一杯水,让学生观察它的颜色、形状等;2.老师让同学尝一尝这杯水的味道,指出水是无色无味的;3.老师拿出一些干果、小水果等,让同学们吃到一半把它们放到水杯里,观察变化;4.老师让一位同学去拿一杯自来水,放到另外一个杯子里,观察变化;5.老师在每个小杯子里都放了一点不同的东西,例如:盐、糖等让同学们尝一尝水的味道变化。
3.3 课堂小结1.老师指出水的重要性,让同学们明白水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都有很大的影响;2.老师提醒大家要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3.老师鼓励同学们要多尝试、多实验,发现新知识。
4. 总结反思通过这次有趣的水课程教学,幼儿们通过观察、实验、尝试等方式发现水的基本属性和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这次课程的学习,幼儿们加深了对水资源的认识,并且也更加热爱环境,爱护水资源。
总的来说,这次课程教学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五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围绕“有趣的水”展开,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知水的特性,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用途,了解水的基本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 通过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水的特性,培养其节约用水的意识。
2.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用途,学会观察和描述水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玻璃杯、色素、滴管、小石子、树叶、小鱼、水泵模型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小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小熊找水喝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水,讨论水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1)展示水泵模型,让幼儿观察并了解水泵的工作原理。
(2)出示一杯水,让幼儿观察水的颜色、状态,并闻一闻、尝一尝水的味道。
(3)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流动、溶解等现象。
3. 例题讲解:(1)出示一杯清水,加入一滴色素,让幼儿观察水的变化,引导幼儿说出水是无色的。
(2)将小石子、树叶、小鱼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哪些物体可以沉入水底,哪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记录下来。
(2)让幼儿用彩泥制作小船,放在水中观察其浮力。
(2)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水》2. 板书内容:(1)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2)水的用途:饮用、洗涤、灌溉等(3)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或幼儿园的水龙头,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2. 答案:可以关闭水龙头时尽量关闭,洗澡时不要一直开水龙头,用完水后及时关闭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中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中班科学活动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自然现象探索》中的第一节《水的奥秘》。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特性、水的用途、水的循环、保护水资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基本特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具有流动性和溶解性。
2.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循环过程、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水的特性、水的用途、节约用水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色素、杯子、搅拌棒、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笔、画纸、水彩、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水的水杯,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外观,让幼儿说说水是什么颜色的,有没有味道。
(2)教师向水中加入色素,让幼儿观察水的变化,引发幼儿对水特性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水的特性:教师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流动性和溶解性。
(2)水的用途:教师展示图片,让幼儿知道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水的循环:教师播放视频,让幼儿了解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3. 随堂练习(1)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2)幼儿分组讨论,每组提出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4. 作业布置(1)画出自己喜欢的水的用途。
(2)记录一周内家庭节约用水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性、溶解性。
2. 水的用途:生活、农业、工业等。
3. 水的循环:蒸发、降水、地下水流等。
4. 节约用水方法:洗澡缩短时间、关紧水龙头、一水多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喜欢的水的用途。
答案:幼儿自由发挥,画出水的用途,例如:喝水、洗澡、浇花等。
2. 作业题目:记录一周内家庭节约用水的方法。
答案:幼儿记录,如:洗澡缩短时间、关紧水龙头、用淘米水浇花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幼儿了解了水的特性、用途和循环,培养了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水》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3.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水的特性和用途。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发现水的特性。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透明杯子、水、食用色素、盐、糖、冰块、滴管、搅拌棒等。
2.教学课件:水的图片、实验动画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拿出一个透明杯子,倒入清水,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引导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形状和味道,让幼儿说出水的特性。
(二)探究水的特性1.实验一:水的颜色a.老师拿出一个透明杯子,倒入清水,问:水是什么颜色的?b.邀请幼儿上台尝试,将水倒入另一个透明杯子,观察水的颜色。
c.引导幼儿得出结论:水是无色的。
2.实验二:水的味道a.老师拿出一个透明杯子,倒入清水,问:水是什么味道的?b.邀请幼儿上台尝试,品尝水的味道。
c.引导幼儿得出结论:水是无味的。
3.实验三:水的形状a.老师拿出一个透明杯子,倒入清水,问:水是什么形状的?b.邀请幼儿上台尝试,将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观察水的形状。
c.引导幼儿得出结论: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4.实验四:水的冰冻a.老师拿出一个透明杯子,倒入清水,放入冰箱冷冻层。
b.过一段时间后,拿出杯子,观察水的状态。
c.引导幼儿得出结论:水在低温下会结冰。
(三)水的用途1.老师通过课件展示水的用途,如:饮用水、洗衣服、洗澡、浇花等。
2.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水的用途。
2.老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如:喜欢哪个实验、觉得哪个实验最有意思等。
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互动性强。
2.实验材料准备充分,实验现象明显,有助于幼儿观察和思考。
3.教学课件的使用,使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幼儿的注意力。
4.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引导幼儿思考,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探索》中的第三节《有趣的水》。
主要内容包括:水的特性、水的用途、节约用水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2. 培养幼儿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学会节约用水。
3. 提高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水的特性,以及如何节约用水。
重点:培养幼儿对水的认识,提高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水杯、颜色瓶、沙子、石子、海绵、图片等。
学具:水彩笔、画纸、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观察自然角中的水,让幼儿说出水的特征。
2. 讲解水的特性(1)教师出示一杯水,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水的颜色、味道、状态。
(2)教师通过举例,让幼儿了解水具有溶解、流动、湿润等特性。
3. 节约用水(1)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让幼儿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
(2)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个装满水的水杯,提问:“怎样让水杯里的水变少?”引导幼儿思考并说出答案。
5. 随堂练习(1)让幼儿动手操作,用不同材料(沙子、石子、海绵)使水杯里的水变少。
(2)让幼儿用画笔和调色盘,尝试用水作画。
六、板书设计1. 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2. 水的用途:饮用、洗涤、灌溉等3. 节约用水:关闭水龙头、用洗脸水冲厕所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水的画,并写下你节约用水的方法。
答案示例:我画的是水龙头,节约用水的方法是及时关闭水龙头。
2. 课后与家长一起讨论: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怎样节约用水?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对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情况,并进行指导。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节约用水”的主题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水》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知道水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用途,了解水的基本特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知道水的重要性。
难点: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杯子、色素、搅拌棒、图片等。
学具:画纸、水彩笔、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杯水,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讲解水的用途,如:喝水、洗衣、洗澡、灌溉等。
(2)教师演示水的基本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
(3)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水有哪些特点?为什么我们要节约用水?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水彩笔、调色盘等材料,让幼儿画出水的基本特性。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水》2. 板书内容:(1)水的用途:喝水、洗衣、洗澡、灌溉等。
(2)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水,并描述水的特性。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水的特性和重要性,培养了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2. 拓展延伸:(1)开展“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
(2)组织幼儿参观水源地,了解水资源的珍贵。
(3)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如何节约用水,共同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入和生动;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参与性;5. 板书设计的简洁与清晰;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启发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中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水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中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水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水教案1一、教学背景教师注意创设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是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二、过程实录(一)教学目标:1.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的特性。
2.能仔细观察,乐于尝试,懂得保护水。
(二)教学准备:1.两个金鱼缸(一缸水内有一条金鱼,一缸米内有塑料彩球),一玻璃杯清水,每组一份菊花精、白糖、盐、沙、石子、红豆。
2.人手一只塑料小篮、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半玻璃杯清水、一条毛巾。
(三)教学过程:1、教师导入课题(1)出示一杯清水师:瞧,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好朋友――水。
它的秘密可多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
(2)幼儿猜猜水里、米里有什么。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金鱼缸,一个缸内装水,一个缸内装米,你们知道水里、米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吗?幼:有的说水里有条金鱼;有的说水里有条金鱼在游来游去。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幼:有的说一看就知道;有的说透过水看到的。
师:看看米里有什么?幼:有的说只有米;有的说什么也没有;有的说看不出。
教师从米里拿出塑料彩球。
小结:水是无色透明的,能看见水里的物体;米不透明,看不见里面的。
(评:以探索秘密引出课题,萌发幼儿的好奇心,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以具体形象的猜一猜活动,让幼儿自己感受水是透明的。
)2、幼儿进行尝试操作。
(1)盛水活动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有洞的小容器、塑料袋、小篮、请你们选一样来盛水,看看会怎样?幼A:小容器里的水跑到了盆里。
幼B:篮子放到盆里时篮子里有水,拎起篮子水没了。
幼C:塑料袋里的水流到盆里了,盛不住。
小结:水会流动。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水一、活动目标:1. 能够观察、探索和描述水的一些基本特性;2. 培养孩子对自然界中普遍物质的感知和理解;3. 通过参与感官体验,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4. 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水杯、水源;2. 毛巾、透明杯、塑料薄膜;3. 氢氧化钠、硫酸、碳酸氢钠等一些常见化学药品;4. 笔、纸。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用简单的问题导入活动,例如:“大家都喝过水吗?水是什么味道的?水能干什么?”2. 感官体验:为了让孩子对水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首先给孩子们提供水杯并让他们感受水的凉爽和喝下去水的感觉。
3. 水的性质:通过观察孩子喝水的过程,让他们发现水是无色、透明的,并且能流动。
4. 水的三态:给孩子展示一些冰块,并问他们冰是什么做的,冰是什么样子的。
然后让孩子们用手触摸冰块,感受冰的寒冷。
接着,教师用温水将冰块融化,孩子们能够观察到冰融化后变成了水。
最后,教师将水倒入容器中,放入冰箱冷冻室,孩子们能够观察到水在低温下会变成冰。
5. 水的溶解性:给孩子们展示一些溶解于水中的物质,如:糖、盐等。
先给孩子们品尝一口甜的水,然后将糖倒入水中搅拌,孩子们能够观察到糖溶解于水中,水变甜了。
然后,再给孩子们品尝一口咸的水,让他们揣测一下加了盐的水是如何变咸的。
6. 水的凝固点:给孩子展示一些水在低温下变成冰的现象,并引导孩子们发现水在0摄氏度以下会凝固。
7. 水的蒸发:让孩子们用毛巾擦干手上的水分,然后问他们为什么手上的水会慢慢消失。
引导孩子们认识到水在蒸发的过程中会变成水蒸气。
8. 水的浸透性:用一个透明杯装满水,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住杯口,用笔在薄膜上戳一些小孔,让孩子们观察到水会通过小孔渗出。
9. 活动总结:让孩子们用纸和笔记录自己在活动中的观察和发现,然后与其他同学分享。
四、活动延伸:1. 可以让孩子们通过在水中放入其他物体的实验,观察和探索水的浮力和承载力。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围绕“有趣的水”展开。
主要涉及水的性质、用途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等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性质,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并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2. 培养幼儿对水的兴趣,提高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应用。
重点:水的性质、用途和节约用水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冰块、玻璃杯、热水、色素、滴管、小船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调色盘、小碗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观察冰块,讨论冰块与水的联系,引导幼儿思考冰块如何变成水。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水的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展示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三态变化,如冰块加热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观察冰块融化过程,记录变化。
(2)组织幼儿动手操作,将水滴在不同温度下观察变化。
4. 色水游戏(5分钟)将色素滴入不同温度的水中,观察颜色变化,让幼儿了解水具有溶解作用。
5. 节约用水讨论(5分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如洗澡时关闭水龙头、用洗菜水浇花等。
6. 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2. 水的三态变化: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3. 节约用水方法:洗澡时关闭水龙头、用洗菜水浇花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用水情况,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答案:(1)洗澡时关闭水龙头。
(2)用洗菜水浇花。
(3)刷牙时用杯子接水。
2. 画一幅关于水的画,展现水的三态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水的性质、用途和节约用水的方法。
课后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关于水的主题活动,如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水,了解水的来源和去向,提高幼儿对水的认识和环保意识。
中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活动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有趣的水》。
本节课将围绕水的特性、用途以及水的重要性展开详细教学。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基本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幼儿观察、思考、表达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节约用水。
重点:掌握水的特性,了解水的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盆、毛巾、水杯、滴管、多媒体课件。
学具:画纸、水彩笔、调色盘、小水杯。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盆,盆里装满水,让幼儿观察水的外观、颜色、气味等,引发幼儿对水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水的各种用途,如饮用、洗衣、做饭等。
(2)教师讲解水的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浮力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观察水在不同容器中的形态变化。
(2)让幼儿动手操作,用滴管、水杯等工具进行水的转移。
4. 小组讨论(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2)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节水方法。
(2)幼儿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水》2. 板书内容:(1)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浮力(2)水的用途:饮用、洗衣、做饭等(3)节约用水:洗手时关水、洗澡时控制用水量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你心中的水。
(2)写一写你的节水方法。
2. 答案:(1)幼儿自由发挥,画出心中的水。
(2)例:洗手时关水,洗澡时控制用水量,用洗菜水浇花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水的特性和用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节约用水的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自来水厂,了解水的净化过程。
(2)开展家庭节水活动,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发现水的性质和用途。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水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色素、冰块、热水、实验器材等。
学具:小碗、小勺、杯子、画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杯水,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味道、状态。
(2)教师提出问题:“水有哪些用途?”,引导幼儿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实验,展示水的三态变化,让幼儿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
(2)教师讲解水的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给出一些生活场景,让幼儿判断哪些地方需要用水。
(2)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2)教师提出问题:“除了我们学到的,水还有哪些有趣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水的三态变化图,标注各态的温度。
2. 写出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
3. 列出水的用途,如:饮用、洗涤、灌溉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水,记录下水的用途和有趣的现象。
2. 答案:根据观察,写出水的用途和有趣的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
在拓展延伸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更多关于水的实验和观察,如水的浮力、水的渗透等,进一步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互动性;3. 例题讲解的清晰度和易懂性;4. 随堂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直观性;6.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和启发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有趣的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科学课的主题为:《有趣的水》。
我们将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水的特性和性质,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动手能力。
1. 学习目标•认识水的多样性和重要性;•掌握水的物理特性,如质量、体积和形态变化;•了解水的来源和用途,并形成正确的使用水资源的意识。
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孩子们真正了解水的特性和性质,从实际生活出发,理解水的重要性和用途。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掌握水的形态变化,如液体、气体和固体等状态以及转换。
3. 教学过程(1)引入“水是什么?在哪里可以找到水?”老师问道,引导孩子们思考。
孩子们有的说:“水是喝的”,有的说:“水在河里,池塘里,也可以从井里取到”。
于是老师继续问道:“那么水还有什么其他的作用呢?”(2)探究实验接下来,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一项实验:利用吸管、水杯和水,观察水的形态变化,让孩子们感受水的重量和体积的变化。
实验过程如下:1.先让孩子们分别拿起水杯和吸管,老师示范将吸管插入水中,并用手指捏住吸管的一端抽起几口水,让孩子们观察水的变化。
2.接着,老师让孩子们提出问题:水的质量和体积变了吗?为什么?3.老师引导孩子们思考和探究,帮助他们得出结论:水的质量和体积都没有变化,因为水的形态变化了。
4.最后,老师示范将水倒入盆子中,让孩子们观察水的流动和形态变化。
(3)巩固练习接下来,老师将通过游戏和练习来巩固孩子们的学习成果。
1.游戏:老师带领孩子们玩“变变水”的游戏,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将水变成不同的形状、颜色、温度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提高动手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练习:老师将发放练习册,让孩子们根据学习内容填写简答题、选择题和绘图题等,检查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4)归纳总结在课程最后,老师将让孩子们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点和方法。
同时,老师也会强调正确使用水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中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来源和积温功能;
2.认识水的三种状态;
3.实验探究水会流动的原因;
4.掌握用简单工具测量物体是否浮于水面。
二、教学准备
1.实验用水、浅盘、木块、塑料球、小漏斗、小镊子、小喷壶等工具;
2.PPT
或黑板、彩色粉笔、标志笔等。
三、教学流程
1.导入环节
(1)以图片、视频、实物等形式呈现多种水的形态,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
热情。
(2)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水源,并介绍水的来源和重要性。
2.知识点探究
(1)水的三种状态
通过讲解、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并介绍每一种状态的特点和应用。
(2)水会流动的原理
将水倒入浅盘中,用木块、小漏斗等工具观察水的流动,并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流动原理,即重力和水分子间的吸引力。
3.实验探究环节
(1)浮力实验
将塑料球、小漏斗等不同重量和大小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是否浮于水面,引导学生探究浮力的原理。
(2)测量实验
将不同大小、重量的物体放入水中,让学生用小喷壶、小镊子等工具测量物体是否浮于水面。
4.总结环节
通过问答、讲解等形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加深对水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图片、视频等形式,使学生了解水的来源和重要性,认识水的三种状态,探究水会流动的原理,掌握用简单工具测量物体是否浮于水面等知识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的探究兴趣和好奇心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和提升,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们对水的认识和理解。
幼儿园中班《有趣的水》教案幼儿园中班《有趣的水》教案(精选1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有趣的水》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中班《有趣的水》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的特性。
感知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会流动的特性。
了解糖、盐等物质的融化现象。
2.能仔细观察,乐于尝试,懂得保护水。
(二)活动准备:1.两个金鱼缸(一缸水内有一条金鱼,一缸米内有塑料彩球),一玻璃杯清水,每组一份菊花精、白糖、盐、沙、石子、红豆。
2.一次性透明的杯子、小勺子,白糖、盐、铁、塑料品、毛巾等人手一份。
每组一只塑料小篮、有洞小容器、2盆清水、一条毛巾。
洒水壶、篮子、有洞的塑料袋若干一玻璃杯水、一玻璃杯牛奶、雪花片。
(三)活动过程:1、教师导入课题(1)出示一杯清水师:瞧,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好朋友——水。
你们喜欢水宝宝吗?水宝宝它呀有很多的秘密,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吧。
2、探索活动(一)1、闻一闻,尝一尝教师出示一玻璃杯水,一玻璃杯牛奶,幼儿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感知水的特性(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牛奶是有颜色,有味道的)(2)幼儿猜猜水里、米里有什么。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金鱼缸,一个缸内装水,一个缸内装米,你们知道水里、米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吗?幼:有的说水里有条金鱼;有的说水里有条金鱼在游来游去。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幼:有的说一看就知道;有的说通过水看到的。
师:看看米里有什么?幼:有的说只有米;有的说什么也没有;有的说看不出。
教师从米里拿出塑料彩球。
小结:水是无色透明的,能看见水里的物体;米不透明,看不见里面的。
教师:刚才我们发现了水的一个秘密,原来它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现在我们再来玩一玩水,看看你还会发现什么?(二)幼儿进行尝试操作。
中班科学优质课《有趣的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水”,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水的存在形态与性质2.水的来源与用途3.喜欢与不喜欢接触水的情感体验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存在形态与性质,并能通过观察、模拟等方式了解水的一些性质。
2.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水的来源与用途,了解水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3.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喜欢与不喜欢接触水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准备1.实验用水2.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容器3.不同材质的物品(棉花、泥、砂子等)4.大幅海报、图片等资料5.教学录音机、小喇叭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首先,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一张大海的图片,跟同学们聊聊大海中都是些什么。
然后,引导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水,那么我们该怎么办?这一环节旨在让同学们明白水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的。
2. 实验(40分钟)在这一环节,老师向同学们展示实验用水,并让同学们通过观察、模拟等方式,了解水的一些性质。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步骤一:水的存在形态与性质(15分钟)1.老师向同学们展示水的存在形态,如水蒸气、水液态和水冰态,并让同学们通过观察和模拟等方式感受水的三种状态。
2.探究水性质(颜色、透明度、不流动等),让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水的性质。
3.老师引导同学们思考:水的颜色是白色还是透明的?在白色的水里看东西和在透明的水里看东西有什么不同吗?步骤二:水的来源与用途(15分钟)1.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水的来源和用途,让同学们知道人类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水。
2.引导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使用水的场景,并让同学们自己发现更多水的用途。
3.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制作水循环模型,让同学们具体了解水的循环和水的重要性。
步骤三:情感体验(10分钟)1.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容器,并让同学们自由地挑选。
2.老师放置不同材质的物品,如棉花、泥、砂子等,让同学们按自己的喜好把水倒入不同的容器中,然后再加入自己喜欢的物品,感受水与不同材质物品的化学反应。
中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有趣的水》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内容主要包括水的特性、水的用途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具有流动性和溶解性。
2. 培养幼儿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教育幼儿节约用水,爱护环境。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水的特性和用途,以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并实践节约用水,培养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透明容器、色素、小石子、汤匙、滴管、水龙头模型等。
2. 学具:画纸、水彩笔、调色盘、小水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装满水的小水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它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幼儿回答,进而引入课题。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幼儿观察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具有流动性和溶解性。
(2)教师讲解水的用途,如饮用、洗涤、灌溉等。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流动和溶解的现象。
(2)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水》2. 内容:(1)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具有流动性和溶解性。
(2)水的用途:饮用、洗涤、灌溉等。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水世界,并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2. 答案:无标准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对水的认识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发现幼儿对水的特性和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节约用水方面还需加强教育。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水源地,让他们了解水资源的珍贵。
(2)开展家庭节水活动,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在于让幼儿掌握水的特性和用途,以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水》教案(精选15篇)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水》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水》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水》教案篇1活动目标:1、感受水的流动性。
2、知道珍惜水,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一盆水、沙漏、拧紧盖子的空瓶子、吸管、扎有小孔的小提桶、海绵。
活动过程:一、引发兴趣、发现问题1、游戏:水站搬家,引发幼儿玩水的兴趣。
2、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水搬到另一个桶里?二、猜想、探索提问:你准备用什么工具来运?三、提出问题、进行解决1、提问:猜一猜这里的那些工具可以让你成功?2、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四、通过操作、进行验证1、利用工具自己新手体验运水的乐趣与水是流动的这一特性。
试验后一同总结哪个工具成功了为什么?2、提问:有孔的工具水在里面怎么样了?3、进行游戏二:漂流瓶把空的瓶子放到水盆中,让瓶子飘到对岸。
进一步感受水流动的特性。
活动延伸:水对我们有那些用处?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水》教案篇2活动目标:1、通过游戏,观察、比较水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的特性。
2、在游戏中体验玩水的乐趣。
活动准备:1、一盆清水,一盆有色水。
2、各种运水工具:有孔的塑料袋、小水壶、瓶子、杯子等;每组一个大盆一个水桶。
3、盛满水、盖上有孔的饮料瓶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水的特点。
1、教师出示水盆,提问。
这是什么?(幼儿回答)2、感知水是无色、透明的。
这里有一个玩具,如果我把它丢到水里,我们能看见它吗?请一个幼儿轻轻地将玩具放进水里,其他幼儿观察。
提问:你们能看见玩具吗?为什么我们能看见?(教师启发幼儿说说水的颜色和透明性。
)3、教师出示一盆有颜色的水,轻轻地将玩具放进去,请幼儿观察。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
执教者:李春梅
一、活动背景
水是幼儿每天都能接触到的、熟悉的、喜欢的东西,我就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注意创设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是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感知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会流动的特性。
2、了解糖、盐等物质的融化现象。
3、能仔细观察,乐于尝试,懂得保护水。
三、活动准备
1、一玻璃杯清水,每组一份白糖、盐、沙、石子、红豆。
2、一次性透明的杯子、小勺子,白糖、盐、铁、塑料品、毛巾等人手一份。
3、每组一只塑料小篮、有洞小容器、2盆清水、一条毛巾。
一玻璃杯水、一玻璃杯牛奶、雪花片。
四、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课题
(1)出示一杯清水
师:瞧,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好朋友——水。
你们喜欢水宝宝吗?水宝宝它呀有很多的秘密,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水
的秘密吧。
(2)幼儿猜猜水里、米里有什么。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金鱼缸,一个缸内装水,一个缸内装米,你们知道水里、米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吗?
幼:有的说只有米;有的说什么也没有;有的说看不出。
教师从米里拿出塑料彩球。
小结:水是无色透明的,能看见水里的物体;米不透明,看不见里面的。
教师:刚才我们发现了水的一个秘密,原来它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现在我们再来玩一玩水,看看你还会发现什么?
2、幼儿进行尝试操作。
(1)盛水活动
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水的东西,有浇花用的洒水壶、篮子、有洞的塑料袋,现在请你们用它们来盛水,看能不能把水盛起来,为什么?(引导幼儿讲出结果,水是会流动的)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有洞的小容器、塑料袋、小篮、请你们选一样来盛水,看看会怎样?
幼A:小容器里的水跑到了盆里。
幼B:篮子放到盆里时篮子里有水,拎起篮子水没了。
教师小结:原来水真的会流动。
小朋友真棒,那么水还有没有秘密呢?
(2)溶解实验
师:请小朋友从桌上的白糖、盐、……中取几样东西放入你的清水中,用小勺在杯子里搅一搅,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水的颜色及实物在水中的变化。
教师小结:白糖和盐真的被水溶解了。
小结:糖、盐放入水中不见了,这几样东西被水溶解了。
师: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东西能被水溶解。
幼:有的说果珍,有的说味精,有的说感冒冲剂。
今天我们发现了水的很多秘密,它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会流动的,有些东西还会被水溶解。
3、引导幼儿保护水
师:水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也是小金鱼的家,看小金鱼在清水中游得多欢呀。
可我们经常在电视看到一些河水发黑、发臭,鱼儿都死了,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所以我们怎样保护水呢?
幼A:不把脏东西丢进河里。
幼B:看到河里有垃圾把它捞上来。
师:小朋友的办法可真多,好了,现在我们把刚才水杯里的水倒到水桶里,可千万不能乱倒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