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教案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510.23 KB
- 文档页数:8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自学导引】一、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说明最基本元素 C 动植物体中C都是(相对)最丰富的元素,且是构成有机物的重要元素,地球上的生命是在C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基本元素C、H、O、N 这四种元素在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含量最多主要元素C、H、O、N、P、S 组成原生质的重要元素,占原生质总量的97%大量元素C、H、O、N、P、S、K、Ca、Mg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必需元素微量元素Fe、Mn、B、Zn、Cu、Mo 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必需元素矿质元素大量元素N、P、S、K、Ca、Mg 除C、H、O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表中列出的是必需矿质元素) 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必需元素C、H、O、N、P、S、K、Ca、Mg、Fe、Mn、B、Zn、Cu、Mo、Cl动植物生命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大量或微量的各种元素,由此我们能理解,生物体内的有些元素未必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
例如植物的必需元素可通过“溶液培养法”来确定三、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四、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思考导学】1.不同物种化学元素大体相同,但各种元素的含量却差别很大,由这些化学元素所构成的各种化合物的结构、数量可能存在差异,因而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生理活动存在明显的差别。
2.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虽然很少,但却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旦缺乏某一种化学元素,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病症。
如人体缺铁会造成贫血,缺碘会造成地方性甲状腺肿。
3.几十年前,新西兰有一个牧场的大片牧草长势很弱,有的甚至发生枯萎,即使施用了大量氮、磷、钾肥也无济于事。
后来人们偶然发现牧场内的一小片牧草长势茂盛。
原来,这一小片“绿洲”的附近有一座钼矿,矿工上下班总是抄近路走,他们的鞋子上粘有钼矿粉,正是矿工鞋子踩过的地方牧草长得绿油油的。
经过科学家的化验和分析,一公顷牧草只需150克钼就足够了。
高一生物教学工作计划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
生物课是高中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
通过学习高中生物,使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必要的基础。
高中生物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为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
与初中的生物教材相比较,高中生物教材的知识涉及更广泛,内容更丰富,知识的层次更深,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更高。
而必修一的《分子与细胞》模块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构建内容体系。
鉴于以上的因素,因此对于高中生物的教与学都有一定的要求和计划,以下是本人09-10学年第一学期的生物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的要求(一)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二)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以及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要求学生了解高倍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能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物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四)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自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并且能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
二、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一)从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和进入社会的需要出发,认真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选取生物的结构和生理的知识。
结构知识是理解生理知识的基础。
生理知识是阐明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的基础知识。
因此,必须重视选取形态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并且处理好两者之间的侧重点。
(二)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必须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1.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要密切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
生物学是农业、畜牧业和医学等方面实践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要使学生知道生物与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应该利用和改造有益的生物,防除有害的生物。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教学及反思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由各种化合元素组成的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核酸等各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特点,在细胞和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和各自具有的生理功能;初步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是体内各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和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合作、共同作用的结果。
重点分析1.组成生物体的六大类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该六大类物质在生物体内和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组成生物体的六大类化合物虽然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但组成的各类化学元素的种类、数量、组成的方式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了解各种化合物的组成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其功能;另一方面该部分的知识又是学习以后知识,如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的重要基础。
所以必须作为重点指导学生学好、学扎实。
2.四类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四类有机物是生物体特有的化合物,了解这四种化合物的结构和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功能,特别是四种化合物在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功能的侧重点,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糖类物质主要作为生命活动的供能物质,脂类物质主要作为生命活动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而核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核酸对生命活动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来实现的。
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对四种化合物的功能进行区分。
难点分析1.组成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氨基酸的化学结构特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其与功能特点的相互关系。
蛋白质的结构单位以及蛋白质的化学结构特点及空间结构特点等,是有机化学的知识,由于学生还没有开始学习有机化学,因此是学习上的难点。
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化学知识进行讲解,讲清楚氨基酸的结构通式,通过氨基酸的缩合反应引出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并直观演示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的相互关系。
2.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的结构特点,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和主要功能。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和元素的概念。
2. 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2. 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3. 元素在物质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元素在物质中的具体作用。
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2. 讲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介绍物质的宏观和微观特征,讲解不同类型的物质。
3. 讲解元素的概念和特点:介绍元素的基本性质,讲解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
4. 分析元素在物质中的作用: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功能和作用。
章节二: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2.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的常见元素及其性质。
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和族的定义及排列规律。
2. 常见元素的性质: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元素的性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介绍常见元素的性质。
2. 图形演示法: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
2.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介绍周期的概念,讲解元素的排列规律。
3. 介绍常见元素的性质:讲解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元素的特点和用途。
4.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应用: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章节三:元素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
2. 掌握元素的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的形成。
教学内容:1. 元素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
2. 元素的化学反应:原子的电子排布和化学键的形成。
3. 化合物的形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特点和区别。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元素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介绍元素的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的形成。
初中生物物质的构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2. 能够区分生物物质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3. 掌握生物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教学重点:1. 生物物质的基本组成。
2. 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分。
3. 生物物质中的主要成分。
教学难点:1. 了解生物物质的多样性。
2. 理解生物物质的化学元素和结构。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生物》第五单元相关内容。
2. 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试管、试剂等。
3. 课件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生物物质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生物物质构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讲解(15分钟)1. 生物物质的基本组成:有机物和无机物。
2. 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分及特点。
3. 生物物质中的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核酸等。
三、实验(20分钟)1. 利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生物组织的结构和成分。
2. 进行化学实验,测试不同生物物质中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四、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生物物质对生物体的重要性,以及生物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五、总结(5分钟)总结生物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特点,强调生物物质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生物物质的构成的小结或思考题。
教学反思: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生物物质的构成和特点,增强对生物物质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物质对生物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
人教版必修一 2.1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应该重点渗透以下几点:①从元素水平就可以看出生物的物质性,以及组成生物体物质的特殊性。
②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的作用,只有在生活的机体中,在生物体特定的结构基础上,在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体现出来。
③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依据含量划分的,不可轻视微量元素的作用。
另外,生物体中不仅仅都是必需元素,环境中的有些非必需元素也会进入到生物体中。
本节课既有授课内容,又要做实验,因此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要求,善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在课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尽量将可能出现的情况都估计到,并找到相应的对策,学生也应该做好课前准备,预习实验,初步了解实验的原理及实验步骤,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知道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2)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碳元素的说明,分析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组成细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实验,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探究实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和实践与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2)通过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探究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学难点: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高中生物教学教案生物课是当代的重大科学课题,然而却又是至今照旧了解甚少的最基本的生物学问题。
为扶植大家学习便利,我收集整理了中学生物教学教案5篇,盼望可以扶植您,欢迎借鉴学习!中学生物教学教案1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特别在什么地方,通过探讨原生质来探讨。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问题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哪些?案例1:经过科学家的探讨,生物体内含有各种不同的化学元素。
请依据“玉米和人体内化学元素含量对比表(见扩展资料)”来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哪些。
说明: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依据案例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哪些?与非生物界是否相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含量是否相同?哪些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高?哪些很低?最终归纳总结如下:1、基本元素:C、H、O、NC为最基本元素2、大量元素:万分之一以上C、H、O、N、P、S、K、Ca、Mg等3、微量元素:必需、很少、Mn、B、Zn、Cu、Mo、Cl等二、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问题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是什么?说明:老师提出问题后,可以通过介绍详细事例来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元素的生理作用,或者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
总结归纳如下:1、组成化合物和原生质,作为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C、H、O、N、P占97%2、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如: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Mo作为牧草生长的必需微量元素(新西兰草场与钼矿)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案例2:请比较生物与岩石圈所含元素,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原生质平均含量人体内含量岩石圈含量C、H、O三种元素93%74%少于1%说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统一性:生命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
2、差异性:生命元素在生物体和非生物体的含量不同板书提纲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1.基本元素:C、H、O、N2.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3.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等二、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1.组成化合物和原生质,作为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生物《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体中常见的化学元素及其作用。
2. 使学生理解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存在形式和循环过程。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元素知识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物体中常见的化学元素及其作用。
2. 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存在形式和循环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体中常见的化学元素及其作用,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存在形式和循环过程。
2. 教学难点: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存在形式和循环过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作用和存在形式。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循环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物体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体由哪些基本物质组成。
2. 讲解:介绍生物体中常见的化学元素及其作用,讲解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存在形式和循环过程。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生物实例,让学生理解元素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生物体中元素循环的实例,并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重要性和存在形式。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生物体中化学元素及其作用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作业,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清晰,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3. 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反馈和作业情况,评估教学效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八、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体中微量元素的研究,了解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组成物质的元素的教案组成物质的元素的教案「篇一」一、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二、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养闺女贴给哪家美)三、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的表示1. 元素的表示方法----元素符号a. 国际上,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当几种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
如:H,He; C ,Clb. 元素符号的书写: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如果有的话)。
如:c.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1、该表共有种元素?2、元素的原子序号与该元素原子的___________数相同。
3、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位置4、非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位置2. 元素是如何分类的a. 金属元素:“钅”字旁b. 非金属元素固态非金属元素(“石”字旁)液态非金属元素(“氵”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气”字头)四、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① 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② 当元素符号前有系数时,此时的符号不再具有宏观意义,只代表该元素的原子个数2H 表示2个氢原子【随堂练习】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铁 B.铝 C.硅 D.氧2.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河水属于A.化合物 B.氧化物 C.单质 D.混合物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相对原子量 B.电子数 C.中子数 D.核电荷数4.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A.糖水B.液态氧C.稀硫酸D.生石灰5.运用20xx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可依据生物发光现象检测超微量钙的存在。
这里的“钙”是A. 分子B. 原子C. 元素D. 单质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A.氧元素 B.碳元素 C.氮元素 D.硅元素7.下列四幅元素含量示意图中,能表示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的是A B C D8.下列微粒符号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A.2O B. 2O2 C. O2 D. O2-9.下列各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A.空气 B.双氧水 C.水 D.二氧化碳10.下列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有一种与其它三种本质不同,它是()A.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C.氯酸钾制氧气 D.高锰酸钾制氧气1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对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硬水经过过滤可以转化为软水C.水是由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农业上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水污染12. 根据以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们表示的是同一种元素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C.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D.它们依次表示原子、离子、离子13.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C.物质不可能由离子构成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14. 选用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填写下列空白(用序号)(1)煤气燃烧;(2)水沸腾变成水蒸气;(3)酒精易挥发;(4)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一、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不同生物所含元素种类..,但含量不同......基本相同大量元素:C、O、H、N、S、P、Ca、Mg、K等;微量元素:Fe、Mn、B、Zn、Cu、Mo;补充说明:①最基本元素(干重最多):C②鲜重最多:O③含量最多4种元素:C、O、H、N④主要元素;C、O、H、N、P、S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差异性....明显不同..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1)无机物①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鲜重,85%-90%)②无机盐(2)有机物①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干重,7%-10%)元素C、H、O、N (有的含P、S)②脂质:元素C、H、O (有的含N、P)③糖类:元素C、H、O④核酸:元素C、H、O、N、P二、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1、组成元素:C、H、O、N(P、S)2、基本单位:氨基酸3、氨基酸的种类组成生物体中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1)必需氨基酸:人体细胞不能直接合成,必须从外界直接获取。
共8种(2)非必需氨基酸12种:人体细胞能够合成。
有12种4、氨基酸的结构特点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5、蛋白质的结构及多样性相关计算:①肽键个数(脱水数)=氨基酸个数(N)─肽链条数(M)②几条肽链至少几个氨基和几个羧基(至少..两头有)③蛋白质分子量=N×a -18×(N─M)6、蛋白质的功能(1)细胞核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结构蛋白(羽毛、头发、肌肉) (2)调节生命活动:胰岛素 (3)具有催化作用:酶 (4)运输载体功能:血红蛋白 (5)免疫功能:抗体三、核酸(遗传信息的携带者)1、组成元素:C 、H 、O 、N 、P一分子磷酸(1种)2、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一分子五碳糖(2种)(8种) 一分子含氮碱基(5种)3、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 )和核糖核酸(RNA )4、核酸功能: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章第一节:一、1.D 2. C 3.D二、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同一性。
第二节:一、③,①,④,②二、1.A 2A 3D三、1.因为这两种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即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排列次序不同,空间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功能也不相同。
2.细胞内的各种化合物必须按照一定方式组成特定的结构,才能在生命活动中发挥作用第二章第一节: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一、1。
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2。
选择透过性二、1.D 2.D 三。
略二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一、1.线粒体内质网染色质高尔基体中心体2.[4 ] 高尔基体 3. [ 2 ] 内质网 4.[ 5 ] 中心体5[1 ] 线粒体二.1.C 2.B 3.C 4. B 5.A 6.B三、在叶绿体的3、4部分三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二、1.C 2.D 3.D 4.C三、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1。
细菌的体积较小;2。
细菌的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成分是肽聚糖3。
细菌的细胞质内只有分散的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第二节细胞增殖一、1.D 2.C 3.D 4.D二、1.染色体、核仁、核膜、中心体等结构发生了明显得变化。
具体的变化是:染色质变成了染色体;核膜、核仁消失;纺锤体形成2.间期时间长3.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主要特点是:全部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4.全部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是在有丝分裂后期。
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因此,全部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的行为,可以使亲子代之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对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第三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1.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裂仅仅是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细胞数量增多的过程。
2.目前认为,癌细胞形成的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化学和病毒致癌因子。
此外,科学证明:由于体内致癌基因地激活,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
高中生物:《生命的物质基础》教案〔旧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生命的物质基础〔一〕本周学习生命的物质基础〔一〕,包括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水、无机盐、糖类、脂类等。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水、无机盐、糖类、脂类的作用,并且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也能够进行较深层次的学习。
二. 重点、难点:〔一〕学习重点:1.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2. 原生质。
3.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水、无机盐、糖类、脂类的作用。
〔二〕学习难点:1.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3.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水、无机盐、糖类、脂类的作用。
三. 学习内容及疑难解析: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一〕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地球上的生物,的大约有二百万种,动物界现存动物约150万种,植物界约有50万种,微生物界十万余种。
不同的生物体,在个体大小、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都不同,但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1. 种类: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二十多种比较书上的表可以看出:〔1〕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大体相同。
〔2〕不同的生物体各元素含量相差很大。
2. 分类:根据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分〔速记〕〔1〕大量元素:①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②C、H、O、N、P、S、K、Ca、Mg。
③碳、氧、氢、氮、磷、硫占元素总量95%。
〔2〕微量元素:①植物生活必需的,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但需要量很少。
②Fe、Mn、Mo、B、Cu、Z。
3. 重要作用:〔1〕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C是最基本元素,N是生命元素,O占原生质总量的65%。
蛋白质〔C.H.O.N〕核酸〔C.H.O.N.P〕糖、脂肪〔C.H.O〕〔2〕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B元素能够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
B足量:有利于受精。
B缺少:花粉发育不良,雄蕊萎缩。
生物《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教案设计
The teaching plan design of the biological chemical elements
生物《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教案设计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知识目标
了解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
理解原生质的概念及其实质和含义;了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其重要作用;通过生物体组成元素与非生物的对比,理解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能力目标
通过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分析,
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认识生物界与非生物
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使学生初步学会抓住知识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用抓住事物之间的
内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重点分析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是生物体的物质基础,组成生物
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很多,至少有62种,常见的有29种。
这些元素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及其各自具有的生理作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和方法,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不同的名称——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基本元素和主要元素等。
难点分析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内在联系、根本区别,以及表现出
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在以前的生物学学习中,学生主要是从生物的主要特征
了解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区别,现在从元素水平上认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是教学的难点。
因此抓住两点来分析,一是“生物界中没有自己特有的化学元素”——表现出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统一性;二是“各种元素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中的含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表现出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差异性。
教法建议
可采用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以及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可采用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讲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教师列举、展示、讲解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教学设计方案
引言:在绪论中我们知道了生物的基本特征,第一个特征是“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共同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大体是相同的,他们共同构成了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特殊在什么地方,通过研究原生质来研究。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问题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哪些?
案例1:经过科学家的研究,生物体内含有各种不同的化学元素。
请根据“玉米和人体内化学元素含量对比表(见扩展资料)”来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哪些。
说明: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根据案例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哪些?与非生物界是否相同?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含量是否相同?
哪些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高?哪些很低?
最后归纳总结如下:
1、基本元素:C、H、O、N
C为最基本元素
2、大量元素:万分之一以上
C、H、O、N、P、S、K、Ca、Mg等
3、微量元素:必需、很少
e、Mn、B、Zn、Cu、Mo、Cl等
二、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问题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后,可以通过介绍具体事例来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元素的生理作用,或者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
总结归纳如下:
1、组成化合物和原生质,作为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C、H、O、N、P占97%
2、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如: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
Mo作为牧草生长的必需微量元素(新西兰草场与钼矿)
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案例2:请比较生物与岩石圈所含元素,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原生质平均含量
人体内含量
岩石圈含量
C、H、O三种元素
93%
74%
少于1%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统一性:生命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
2、差异性:生命元素在生物体和非生物体的含量不同
板书提纲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1.基本元素:C、H、O、N
2.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3.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等
二、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1.组成化合物和原生质,作为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统一性:生命元素不特殊
2.差异性:含量不同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