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的表示》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16
《化学反应的表示》省级优课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化学反应的表示》这一节内容是鲁教版教材初三化学第五单元第二节的课题。
在《课程标准的5个一级主题中,该节内容属于《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一一级主题,属于《质量守恒定律》这一二级主题。
本节教学内容从教材体系上看,是第三单元所学的元素符号,化学式等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并与元素符号、化学式构成了初中化学三个重要的化学用语。
它在本单元中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进行化学计算的“中介”,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也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对于帮助学生形成“变化观”这一化学学科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化学方程式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用语,以符号的形式科学、简明地表达物质间的变化规律,成为联结宏观与微观的桥梁,与化学原理概念、化合物特点、计算类问题的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被认为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学科研究交流、化学语言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价值。
二、教材分析《化学反应的表示》是鲁教版化学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化学方程式不仅是本节的核心内容,也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基本内容有三:一是化学上用什么来表示化学反应(定义),二是为什么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意义),三是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怎样书写)。
针对本节内容,我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有如下一些思考:1、衣兰教授说过:教学的本质是活动,课堂是一个个富有情趣、挑战、生活化的大大小小的活动创建起来的。
学习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情境中进行。
本节课教师设置了看视频、微观粒子模型模拟反应实质、丰富的图片事实、趣味实验、尝试书写、合作探究、观察对比等多种活动情景,让学生在和谐有趣而又环环相扣的活动中初步认识方程式承载的强大功能。
2、化学方程式是非常重要的化学用语,它的学习要伴随其化学学习的整个过程。
其种类之多,配平方法之异,不可能在一节课里达到一个至高的境界,要随着后续学习不断提高书写技能。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一、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1.概念:用_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____________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____________。
(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微观粒子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之比。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磷的燃烧为例)4P + 5O2=== 2P2O5124 160 284(1)宏观读法: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
注:“+”读作“和、与、跟”;“===”(2)微观读法: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3)质量读法: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4.特殊符号:在化学方程式中,通常用“△”表示反应需要加热,用“↑”注明生成物是气体,用“↓”注明生成物是沉淀。
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需要标注“↑”。
同样,对于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无需注明“↓”。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书写原则:(1)必须以____________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2)必须遵循____________即(配平),要使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标→查(1)写:正确书写反应物、生成物的____________,中间用短线相连。
反应物和生成物不止一种时,在其间用“+”相连。
(2)配:做到质量守恒,即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
配平即在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并将短线改成等号。
(3)注:注明反应发生所需的_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就能发生的反应可不必注明)(4)标:标明生成物的____________,气体用“↑”,沉淀用“↓”。
《化学反应的表示》测试题(45分钟)参考原子量: H -1、C -12、O -16、Mg -24、S —32、Fe -56、Zn -6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1.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有单质生成的是 ( ) A .化合 B .分解 C .置换 D .复分解2.按照一定的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途径。
姜宇同学在家中建立了小小化学实验室,他收集了许多物质,其中有:①纯碱;②生石灰;③醋酸;④熟石灰;⑤酒精;⑥铜;⑦石墨;⑧氧化铁;⑨蔗糖;⑩尿素。
对上述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有机物的有③⑤⑨⑩ B .属于单质的有⑥⑦ C .属于碱的有①④ D .属于氧化物的有②⑧3.以下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 .2C 2H 4+O 2=====2C 2H 4OB .实验室制取氢气C .2M+N====2P+2Q 2P+M===Q (M 、N 、Q 均为物质)D .用锌、氧化铜、稀硫酸制取铜(Zn+H 2SO 4===ZnSO 4+H 2↑,H 2+CuO==Cu+H 2O )4.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分子个数⑥各种原子的总数。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A .①②③⑤B .①⑥C .②③⑤D .①③⑥5.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 .24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克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质量为16克C .一切化学反应都遵从质量守恒定律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6、在一密闭容器内有X 、Y 、Z 、Q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A .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7.碳在高温下可以和氧化铁反应,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Fe 2O 3+3C 高温3CO 2+4Fe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 .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C .碳是还原剂 D .氧化铁是还原剂8.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比是11:9,则此可燃物的化学式为:( )A .C 2H 2B .CH 4C .CH 3OHD .C 2H 5OH9.将0.1g 红磷放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收集起来的生成物质量是( )A .大于0.1gB .小于0.1gC .等于0.1gD .无法确定10.在反应A +B =2C 中,将4gA 参加反应时,可生成12gC ,则参加反应的B 的质量是( ) A .20g B .8g C .10g D .6g11.在2A+B==2C 反应中,已知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16 gB .32 gC .16D .32 12.下列说法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mg 水受热变为mg 的水蒸气B .20g 硫和20g 的氧气反应生成40g 二氧化硫C .20g 食盐溶于80g 水得到100g 的食盐水D .拧开盛酒精的瓶盖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 13.在 反应中,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 A .元素种类 B .各种原子的数目 C .各元素的化合价 D .物质的质量总和14.某纯净物X 在密闭容器中稍加热就分解为NH 3、H 2O 和CO 2,根据这一事实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 .X 由四种元素组成 B .X 是化合物C .X 中有水D .X 不稳定1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3克碳和9克氧气直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A .12克B .11克 C.44克 D .22克16.某二价金属11.2g 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生成0.4 g 氢气,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 .13 B .56 C .11.2 D .6517 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这一事实说明了( ) A.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D.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8.17世纪人们认为水能变成土,1768年科学家拉瓦锡对此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