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成员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5
太阳家族
恒星是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体。
太阳是一颗恒星。
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转的行星、矮行星、小天体(彗星、小行星、流星体、星际物质)及围绕行星运转的卫星组成。
行星定义
2006年8月在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上通过了《行星定义》决议。
根据《行星定义》,在太阳系中凡满足下列三个判断的定义为“行星”:1、饶日运行;2、进球形状;3、轨道清空。
在太阳系传统的“九大行星”中,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符合这些条件。
由于冥王星不符合行的行星定义中的第三条轨道清空,因此被降级为“矮行星”。
太阳系中的行星
水星离太阳最近,常和太阳同时出没,有非常稀薄的大气。
水星白天的温度可达450摄氏度,夜间的温度能降至-170摄氏度。
金星:又称启明星,是天空中最亮、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金星有厚厚的大气层,温度达到400摄氏度以上。
人们经常可以在黎明或黄昏时看到它。
地球是我们美丽而富饶的家园。
火星远离太阳,空气稀薄,表面温度较低。
火星上是否有水,一直是各国天文学家关注的焦点。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也是太阳系行星中仅次于金星的第二大亮星,大红斑是它的重要标志。
土星不仅有许多卫星,太还有非常美丽的光环。
天王星和海王星距离太阳较远,温度较低,被称为远日行星。
你了解太阳系这个大家庭成员?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的一个大家庭。
太阳位于中心,占总质量的99.86%,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
其他天体则是它的儿女子孙。
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大行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围绕太阳运转,卫星围绕大小行星运转。
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从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1930年发现了冥王星,也被列入大行星行列。
但它的身份一直看法不一。
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把它开除了,降为矮行星或称为冥王体,和它大小差不多的还有一些,不管叫什么,如何定位,反正都在太阳系之中。
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有数十万至数百万颗小行星,它们距离太阳3亿~5亿千米,这个环状区域称为小行星带。
也有一些“不守规矩”的脱离了群体,有的跑到木星轨道以外,有的窜进火星轨道之内,甚至闯到地球附近,给我们带来些麻烦。
卫星是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
除了水星和金星外,其他大行星都有卫星。
月球是地球唯一天然卫星。
其他行星有多少,现在谁也说不清。
随着人们观察技术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卫星被发现。
21世纪初,木星有63颗,土星有50颗,现在一定又发现了不少。
而且许多小行星也有卫星,围绕它们的“主体”运行。
彗星是块“脏雪球”,含有较多冰、气体、尘埃成分。
质量和个头很小,轨道呈椭圆形、抛物线形、双曲线形。
当它们走近近日点时,往往拖着长长的尾巴。
因相貌奇特而格外引人注目。
究竟有多少,也是说不清。
流星体也属小天体,比小行星更小,遍布于整个太阳系。
它们是“天空的流浪者”,一旦闯入地球大气层,就是我们常说的流星。
未燃尽而逗留在地上的,我们叫它陨石。
星系际空间弥漫着气体、尘埃,气体主要来源于太阳风;尘埃主要来源于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的碰撞、碎裂与瓦解的产物。
人们曾经错误地认为,冥王星的轨道就是太阳系的边界。
进入21世纪以后,陆续发现了一些更遥远的天体。
其中有的远日点1000天文单位,即1500亿千米。
太阳系儿童科普
太阳系是指由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各种天体组成的系统。
太阳系中的主要天体包括: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等。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太阳系的各个成员。
1. 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其直径约为139万公里,质量为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太阳不仅提供了光和热,还影响了地球的气候和生命。
2. 行星:太阳系中有8颗行星,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它们按照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排列,共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两组。
3. 卫星:行星围绕着太阳运动的同时,它们自己也会有卫星绕它们运动。
例如,地球有一个月球,木星有四大卫星(伽利略卫星),土星有62颗卫星等等。
4. 矮行星:矮行星是指太阳系中不是行星又不是小行星的天体。
目前已知的矮行星有5颗,分别为冥王星、赛德娜、麦克斯韦、哈米特和埃里斯。
5. 小行星:小行星是指太阳系中直径不超过1000公里的天体,它们通常围绕太阳飞行,有些小行星也会被彗星引力捕获形成卫星。
6. 彗星:彗星是太阳系中一种冰质天体,它们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通常是椭圆形的。
彗星靠近太阳时会释放出尘埃和气体,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
7. 流星:流星是太阳系中的小天体,也称为陨石。
当这些小天
体进入大气层时,由于速度过快,会产生高温高压,从而燃烧成流星。
以上就是太阳系的主要成员,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而神秘的系统。
让我们一起探索太阳系的奥秘吧!。
太阳系中五大行星(水金火木土)概述摘要:本文从银河系的介绍入手,对太阳系进行了简要概述,并主要对太阳系中的五大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叙述。
关键字:宇宙银河系太阳系五大行星1引言当代科学家认为宇宙起源为137亿年前之间的一次难以置信的大爆炸。
这是一次不可想像的能量大爆炸,宇宙边缘的光到达地球要花120亿年到150亿年的时间。
大爆炸散发的物质在太空中漂游,由许多恒星组成的巨大的星系就是由这些物质构成的,如银河系、仙女星系、大小麦哲伦星云等。
银河系是地球和太阳所属的星系。
因其主体部分投影在天球上的亮带被我国称为银河而得名。
银河系呈旋涡状,有4条螺旋状的旋臂从银河系中心均匀对称地延伸出来。
银河系中心和4条旋臂都是恒星密集的地方。
从远处看,银河系像一个体育锻炼用的大铁饼,大铁饼的直径有10万光年,相当于亿公里。
中间最厚的部分约3000~12000光年。
银河系整体作较差自转,太阳位于一条叫做猎户臂的旋臂上,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5万光年。
在银河系里大多数的恒星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范围内,扁球的形状好像铁饼。
扁球体中间突出的部分叫“核球”,半径约为7千光年。
核球的中部叫“银核”,四周叫“银盘”。
在银盘外面有一个更大的球形,那里星少,密度小,称为“银晕”,直径为7万光年。
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具有旋涡结构,即有一个银心和两个旋臂,旋臂相距4500光年。
其各部分的旋转速度和周期,因距银心的远近而不同。
2太阳系概述太阳系存在于银河系中,太阳和以太阳为中心并受其引力的支配而环绕它运动的天体系统叫太阳系。
太阳系的成员包括太阳和环绕太阳的行星(如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000多颗轨道已确定的小行星,数量不少的卫星以及为数很多的彗星与流星体等。
太阳和它的行星是同时诞生的。
他们是46亿年前一团巨大的气体和尘埃形成的。
在内部,重力逐渐结束了物质的紊乱状态,在气团中心,温度逐渐上升,到达一定高温时,就形成了太阳。
关于太阳系的神话故事太阳系是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一部分,它包含着太阳、地球和其他多个行星。
然而,在太阳系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在古代文化中流传了数千年。
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关于太阳系的神话故事。
1. 太阳之神-阿波罗在古希腊神话中,太阳之神被称为阿波罗。
阿波罗是光明和音乐之神,他经常被描绘为拿着一把金弓和箭的年轻男子。
据说他每天驾驶太阳的马车穿越天空,给人间带来温暖和光明。
2. 月亮女神-塞勒涅在古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被称为塞勒涅。
她是一位美丽而神秘的女神,经常被描绘为拿着一轮银色的月亮。
据说她每晚驾驶月亮的马车在夜空中航行,给夜晚带来柔和的光芒。
3. 火星之神-马尔斯在古罗马神话中,火星之神被称为马尔斯。
马尔斯是战争和勇气之神,他经常被描绘为一个穿着战斗装甲的强壮男子。
传说中,马尔斯的战车被火星的红色光芒所点燃,每当他出现在夜空中,人们相信战争的力量将会增强。
4. 爱神-维纳斯在罗马神话中,爱神被称为维纳斯。
维纳斯是美与爱之神,她被描绘为一个迷人的女神,经常手持箭和爱神之箭。
传说中,维纳斯笼罩在金色的光芒中,她的出现会带来爱与美的能量。
5. 冥王-冥王星冥王是古罗马神话中的神祇,统治冥界。
而我们的太阳系中也有一颗行星以他命名,那就是冥王星。
尽管冥王星在200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取消了行星地位,但它的名字却永远地留在了太阳系的历史和神话中。
冥王星被认为是神秘和神奇的地方,人们相信它是失去的灵魂的归宿。
这些太阳系的神话故事展现了古代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并且对人类对宇宙的理解和认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论是希腊神话中的光明与音乐,还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战争,这些故事都给我们带来了对太阳系的独特诠释。
然而,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对太阳系的认识变得更加准确和详尽。
我们了解到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我们知道了行星之间的距离、规模和特点。
我们通过探测器和望远镜,更深入地了解了太阳系的各个成员。
太阳系的组成及恒星的演变太阳系(Solar System)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恒星系统。
它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的集合体:8颗行星冥王星已被开除、至少165颗已知的卫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
这些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柯伊伯带的天体、彗星和星际尘埃。
广义上,太阳系的领域包括太阳、4颗像地球的内行星、由许多小岩石组成的小行星带、4颗充满气体的巨大外行星、充满冰冻小岩石、被称为柯伊伯带的第二个小天体区。
在柯伊伯带之外还有黄道离散盘面、太阳圈和依然属于假设的奥尔特云。
依照至太阳的距离,行星依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8颗中的6颗有天然的卫星环绕着。
在英文天文术语中,因为地球的卫星被称为月球,这些卫星在英语中习惯上亦被称为“月球”(moon),在中文里面用卫星更为常见。
太阳系内最大的卫星(超过3000公里)包括地球的卫星月球、木星的伽利略卫星木卫一(埃欧)、木卫二(欧罗巴)、木卫三(盖尼米德)、木卫四(卡利斯多)和土星的卫星土卫六(泰坦),以及海王星捕获的卫星海卫一(特里同)。
更小的卫星参见各个相关行星条目。
这里是以各个直径划分的一个太阳系卫星分类表,其中一列也包括了部分显著的小行星,行星及柯伊伯带天体。
太阳系的主角是位居中心的太阳,它是一颗光谱分类为G2V的主序星,拥有太阳系内已知质量的99.86%,并以引力主宰着太阳系。
木星和土星,是太阳系内最大的两颗行星,又占了剩余质量的90%以上,目前仍属于假说的奥尔特云,还不知道会占有多少百分比的质量。
太阳系内主要天体的轨道,都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黄道)的附近。
行星都非常靠近黄道,而彗星和柯伊伯带天体,通常都有比较明显的倾斜角度。
轨道环绕太阳的天体被分为三类: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
一、太阳系的结构和组成太阳系的结构可以大概地分为五部分。
太阳是太阳系的母星,太阳也是太阳系里唯一会发光的恒星,也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成员。
太阳系简介1太阳系是由受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组成的系统它的最大太阳系简介1太阳系是由受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组成的系统,它的最大范围约可延伸到1光年以外。
太阳系的主要成员有:太阳(恒星)、九大行星(包括地球)、无数小行星、众多卫星(包括月亮),还有彗星、流星体以及大量尘埃物质和稀薄的气态物质。
在太阳系中,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其他天体的质量总和不到太阳系的0.2%。
太阳是中心天体,它的引力控制着整个太阳系,使其他天体绕太阳公转,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都在接近同一平面的近圆轨道上,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
在这九大行星中,一般把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称为类地行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主要由石质和铁质构成,半径和质量较小,但密度较高;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称为类木行星,它们的质量和半径均远大于地球,但密度却较低。
冥王星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自转周期为12小时到一天左右,但水星、金星、冥王星自转周期很长,分别为58.65天、243天和6.387 天,多数行星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相同,但金星则相反。
除了水星和金星,其他行星都有卫星绕转,构成卫星系(如:地月系)。
在太阳系中,现已发现1600 多颗彗星,大多数是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但也有逆向公转的。
彗星绕太阳运行中呈现奇特形状变化。
太阳系中还有数量众多的大小流星体,有些流星体是成群的,这些流星群是彗星瓦解的产物。
大流星体降落到地面成为陨石。
太阳系是银河系的极微小部分。
它只是银河系中上千亿个恒星中的一个,它离银河系中心不到3 万光年。
太阳带着整个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转动。
可见,太阳系不在宇宙中心,也不在银河系中心。
太阳是50亿年前由星际云瓦解后的一小团云塌缩而形成的,它的寿命约为100亿年。
太阳系九大行星基本情况距离 (AU)* 与地球的相对半径与地球的相对质量轨道倾角(度) 轨道偏心率倾斜度(度) 密度(g/cm^3)太阳 0 109 332.800 - - - 1.41水星 0.39 0.38 0.05 7 0.2056 1 5.43 金星 0.72 0.95 0.89 3.394 0.0068 177.4 5.25 地球 1.0 1.00 1.00 0.000 0,0167 23.45 5.52 火星 1.5 0.53 0.11 1.850 0.934 25.19 3.95 木星 5.2 11.0 318 1.308 0.0483 3.12 1.33 土星 9.5 9.5 95 2.488 0.0560 26.73 0.69 天王星 19.2 4.0 17 0.774 0.0461 97.861.29 海王星 30.1 3.9 17 1,774 0.0097 29.56 1.64 冥王星 39.5 0.18 0.002 17.15 0.2482 119.62.03*此处为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其中AU为天文单位,即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
太阳系中共有8颗行星,按照由太阳向外的顺序,它们分别是:1. 水星(Mercury)2. 金星(Venus)3. 地球(Earth)4. 火星(Mars)5. 木星(Jupiter)6. 土星(Saturn)7. 天王星(Uranus)8. 海王星(Neptune)这8颗行星都绕着太阳公转,其中四颗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被称为“岩石行星”,因其表面主要由岩石和金属组成;另外四颗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则被称为“气态行星”,因其主要由氢、氦等气体组成,并且拥有较厚的大气层和环系统。
除了这8颗行星外,太阳系中还有许多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它们组成了这个宏大的行星系统。
1.水星(Mercury)介绍:水星(Mercury)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之一。
它的直径只有地球的约38%。
水星的表面被撞击坑和裂缝覆盖着,由于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水星表面温差巨大,白天的温度高达约427℃,夜晚则降至约-173℃。
水星的自转非常缓慢,它的自转周期为公转周期的两倍,因此在水星表面,一天的长度相当于88个地球日。
由于这个特殊的自转状态,水星的极地区域可能会有一些“冻洋”,这些是由水和其他物质的混合物组成的。
水星表面的撞击坑表明它曾经经历过非常剧烈的撞击事件,这些撞击事件释放出的能量可以让一些物质蒸发掉并形成了水星周围的极细的大气层,主要由氧、钠和氢组成。
水星还有一些山脉,其中最长的是一条被命名为“卡利-瑞加斯峰”的山脉,它的长度超过1,000公里,高度达到4公里以上。
尽管水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但人类对它的了解还非常有限。
NASA的“水星计划”(Mercury program)于1960年代初进行了一系列的探测任务,其中包括“水星计划1号”和“水星计划2号”,但直到2011年,NASA的“水星探测器”(MESSENGER)才首次将探测器送入水星轨道进行全面的科学探测。
太阳系的主要成员除太阳外,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九大行星。
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这些行星的大小和质量相差很大,但都比太阳小得多。
行星的分类方法有多种:(1)以小行星带为界,以内的叫内行星,以外的叫外行星;(2)根据行星的各种性质,可分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和“类木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冥王星属于例外。
(3)还有人将行星分为三类,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仍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为“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属于“远日行星”。
类地行星离太阳较近,质量小,体积小,平均密度大,卫星数目少,为固体星球。
类木行星体积大,质量大,平均密度小,卫星数目多,各自组成自己的小天体系统,而且都有行星环,为气体星球。
远日行星离太阳最远,表面温度低,主要由金属矿物和冰等物质组成。
九大行星的主要参数见下表。
表1-1:九大行星的主要参数(⊕表示地球)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余七个大行星均有卫星。
截至2003年,发现确认的太阳系卫星共91颗,其中,半径大于1000千米的有八颗。
最大的是木卫三,半径达2631千米,其它依次是土卫六、木卫四、木卫一、月球、木卫二、海卫一和冥卫一。
水星离太阳最近的大行星,在我国古代称之为“辰星”。
由于距离太阳很近,经常淹没在太阳的光辉中。
水星的化学组成与内部结构与地球类似,由于引力不够,大气含量极少。
其表面像月球一样布满了环形山,还有盆地、裂谷、悬崖等地形,与地球不同的是其表面未经风化。
由于离太阳很近,水星围绕太阳运转一周只需88天,但其自转却极其缓慢,它的“一日”要比“一年”长两倍。
因此,水星表面背对着太阳处于夜晚的一侧冰冷至极,而面向太阳处于白昼的一侧却酷热难耐,温度差高达600摄氏度左右!金星在我国古代称之为“太白星”,当它在黎明出现时称“启明星”,当它在傍晚出现时又叫“长庚星”。
太阳在浩瀚的宇宙中谈不上有什么特殊性。
组成银河系的有大约两千亿颗恒星,而太阳只是其中中等大小的一颗。
太阳已的年龄有五十亿岁,正处在它一生中的中年时期。
作为太阳系的中心,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都直接或间接地需要它所提供的光和热。
太阳内核的温度高达摄氏一千五百万度,在那儿发生着氢-氦核聚变反应。
核聚变反应每秒钟要消耗掉约五百万吨的物质,并转换成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
这些光子从太阳中心到达太阳表面要花一百多万年。
光子从太阳中心出发后先要经过辐射带,沿途在与原子微粒的碰撞丢失能量。
10
150000000 365.256 23.9345
12756
108000
2437
25
12
-2.4
1990161979
5.2050.048
0.5
1871
199023
0.0559.57614
1
1781
5.71986
124
0.05 6.81
84.01
1781
184********
7.85
30.130.006
5.43164.8
193039.87
0.25629.8
4.74
2486917
世界古代历史上面积最大的十个超级帝国
来源:互联网作者:本站整理时间:2010-03-26
在世界5000年历史中,出现了无数国家,但震撼世界的大帝国却寥寥无几,以时间顺序的十个版图最大的帝国:
1 波斯帝国: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此时中国还在春秋战乱时期,波斯帝国如日中天,版图差不多包括了整个西亚,再加上埃及和色雷斯,开创了大帝国的先河
2 亚历山大帝国:昙花一现的短命帝国,时间虽短,但是第一次把西方文明带到了东方,基本上继承了波斯帝国的版图
3 中国汉帝国:罗马帝国称雄之时唯一能与之对抗的帝国,两汉四百多年见证了罗马帝国的兴起与强盛
4 罗马帝国:西方最为强盛的帝国,地中海为其内湖的版图神话,称雄世界五个世纪之久,对世界的影响可谓深远
5 中国唐帝国:当时世界的东方第一强国,大唐文明远播海内,威名震慑四方,也只有后来崛起的阿拉伯帝国敢于和大唐分庭抗礼
6 阿拉伯帝国:全盛时版图远远超过雄踞一时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在欧洲掀起穆斯林狂潮,扩张的烈焰只有东方的大唐可以熄灭,和东方的唐帝国并称为当时世界的两强
7 中国元帝国:大元帝国是世界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帝国,是当时世界无可争议的唯一霸主,是当时世界的太阳,无人可以比肩的超级强国,帝国的前身曾掀起令欧洲为之发抖的“黄祸”,把俄罗斯彻底击败,并统治东欧长达两百年之久,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次被打败与征服
8 中国明帝国:15,16世纪的东方巨人,七下西洋的航海壮举在世界航海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舰队的规模令后来西方引以自豪的麦哲伦与哥伦布望尘莫及
9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后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封建帝国的最后辉煌,16世纪中叶版图达到顶峰,一度令欧洲为之头疼的封建军事帝国,近代沦为任欧洲殖民帝国宰割的病
夫
10中国清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同为最后的封建帝国:可谓封建帝国的最后疯狂,在中国历史上大清帝国最为鼎盛时期的版图曾一度仅次于称霸全球的大元帝国,但是近代受尽了西方殖民帝国的欺凌,清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最后灭亡宣告了封建帝国时代的结束,曾经震撼世界的封建帝国在世界历史上消亡了,世界属于新的帝国
以上十个帝国虽然版图巨大,但是版图大小不是固定的,帝国存在之时面积有过变动,以上全部按版图最大之时入选。
如果按版图大小排列的话,由于古代地图边界不是很明确,只有一个大约的边界线,所以下面按面积大小的排列会有一些出入,仅供参考(以下为全盛时期的版图大小)
1.中国元帝国:包括四大汗国在内超过3000万平方公里,本土超过 2000万平方公里,本土基本包括西伯利亚全部和现今中国全部领土
2.阿拉伯帝国:公元751年全盛时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
3.中国清帝国:全盛时约为1300万平方公里
4.唐帝国:全盛时超过1100万平方公里左右
5.中国明帝国:900万平方公里左右
6.波斯帝国:接近700万平方公里
7.亚历山大帝国:比波斯帝国略小,略超600万平方公里
8.中国汉帝国:600万平方公里左右
9.罗马帝国:500多万平方公里
10.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不到500万平方公里
以上都为估计数字,不准之处请大家谅解,仅供参考
以上排出的帝国不包括殖民帝国,只包括奴隶制帝国和封建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