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如何避免中式英语
- 格式:docx
- 大小:15.91 KB
- 文档页数:4
翻译中的中式英语思维一、引言中式英语指带有中文词汇、语法、表达习惯的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一种洋泾浜语言。
“中式英语”这个词语在英语里面被称为“Chinglish”,意思是汉语及英语组合而成的语言。
是指在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具有中国特征的英语。
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是必然的一种语言现象。
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在英语的运用中经常会受到中式思维模式的影响和干扰,尤其在翻译中这样的毛病比较普遍,比如“When you leave car,please turn off door and window,take your valuable things.(离开车时,锁好门窗,拿走贵重物品。
)”,“Today’s weather is not very good.(今天天气不是很好。
)”,“The classroom is quite hot.(教室里面很热。
)”等等。
从这些例子不难看出中式英语思维的造成往往是学习者在翻译中把汉语一句句机械地转换成英语,带有明显的汉语痕迹,因而不易被以英语为母语者所接受。
二、中英思维对比分析其实,所谓地道的英语,就是所表达的语言符合英语思维方式与习惯。
想要正确运用英语的思维模式,唯一且最好的方式就是模仿。
下面试比较中英思维的差异:1.思维方式:中式思维善于把握事物的整体特性。
主体意识善于从主体的需要和实用性出发,以人的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为标准,以主体介于客体,客体融入主体的形式,有强烈的主体参与意识。
语言上多以“人”为主语,语态上多用主动语态。
而西方人多以客体为认知对象,把自然作为探索和征服的对象,因而主客对分,天人对立,对自然持尊重客观的态度,导致客体意识为主,以科学认知为基础,由事实判断统摄价值判断。
所以严格区分主客观,语态上多用被动语态。
2.西式思维喜外露,中式思维喜含蓄。
英语经常开门见山先论述观点态度,再开始叙事表达;而汉语则往往相反。
汉英翻译中的CHINGLISH(上)汉英翻译中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一味追求译文流畅、文辞优美,忽略乃至偏离了原意;另一种是过于拘泥原文字句,机械地从字面上"对号入座",译文不顺而且难懂。
这两种倾向都不符合"信、达、雅"标准。
提高译文质量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对于母语是汉语的译者,最需要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克服"中式英文",即"Chinglish"问题。
"Chinglish"往往导致某些译文生硬晦涩,使讲英语的读者敬而远之。
由于中国与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价值观等不同,汉译英容易产生中式英文,就像英译汉容易出现欧式中文一样。
因此,要求译者不仅精通汉语和英语,而且熟悉英语国家人们的生活背景、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时刻关注英语发展动态,多听外电,多读英文原著和原文,逐渐克服"Chinglish",使英译文读起来比较地道。
现就有关"Chinglish"几个问题与同学们探讨一下。
I、产生Chinglish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形式一、带有中国特色的词汇不断出现。
改革开放以来,产生了不少新词汇、新提法,它们都是中国特有的,在英文里没有或一时找不到相应的译法,即使译出来也需要一定的磨合的过程。
译文往往是解释性的,解释不了,就字对字译出,因而容易出现Chinglish。
例如:(1)"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初译:emphasize the need to study, to have political awareness and to be honest and upright改译:emphasis on three things: study, politics and integrity初译是解释性的,显然没有原文简洁。
如何在英语口语中避免中式英语?在英语口语中避免中式英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因为中式英语不仅令人难以理解,还会令人产生误解,甚至让人显得不专业。
因此,如何避免中式英语已经成为许多人关注的话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是指使用中文思维方式来表达英文的语言,通常是受中文语法、用词和表达方式的影响,导致表达不准确、语气过度、措辞不当、容易产生歧义等问题。
那么,如何避免中式英语呢?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技巧:1. 接受英语文化的熏陶英语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在学习英语口语时,我们也需要了解英语文化背景。
要去听一些地道的英语音频、观看英语节目、阅读英语资讯,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习惯和价值观,从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英语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2. 少用中式惯用语和谚语中式惯用语和谚语是中式英语的一个显著标志。
在英语口语中,不要直接翻译中式惯用语和谚语,而是要用英语表达相应的意思。
例如,不要用“一见钟情”(love at first sight)这个中式惯用语,而要用“喜欢上某人”(fall in love with someone)这个英语表达。
3. 注意语气和措辞中式英语的一个常见问题是语气和措辞的过度使用。
在英语中,语气和措辞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过度使用会显得不自然。
我们要学会用适当的语气和措辞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不是过度修饰,从而避免表达不清晰的情况。
4. 掌握英语语法英语语法是英语口语的基础,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语法规则,才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学习英语口语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法水平,以避免使用中式英语的语法结构。
5. 大量练习口语最后,要想在英语口语中避免中式英语,就需要大量的练习口语,并不断取得进步。
我们可以多与英语母语者交流,多进行英语口语练习,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提高自己的语感,逐渐摆脱中式英语的影响。
总之,中式英语的使用容易令人产生误解,我们需要通过学习掌握英语语法、了解英语文化、少用中式惯用语和谚语、注意语气和措辞等方法,来避免在英语口语中使用中式英语。
论文翻译想要告别中式英语?我一直都在用这八大技巧...导读所谓中式英语,指的是中文中是正确的表达,但在英文中却是无法理解的。
而这种情况,也是SCI编辑最为厌弃的。
很多SCI编辑会将语言表达不合格的论文直接拒稿,所以,科研工作者要想顺利发表论文,就要提高论文的翻译水平。
翻译技巧其实有迹可循,今天分享八大翻译技巧,帮助大家提升翻译水平。
一、增译法(Amplification)二、减译法(Omission)三、词类转换法(Conversion)四、词序调整法(Inversion)五、倒置法(Insertion)六、正反译法(Negation)七、化断为整(Integration)八、英语中的特殊性一、增译法(Amplification)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
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
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
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
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
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
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
另外,在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
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
具体案例1、翻译实验步骤需补充主语或宾语,使句子完整。
2、SCI翻译中第一次出现,需要添加注释性解释。
SCI论文翻译如何避免中式英语?在拒稿的SCI论文中,语言表达问题是其中一个拒稿原因。
Wei xin hao:xm4514由于中文语言表达习惯,科研工作者在SCI论文翻译中常常无意识地出现中式英语,导致论文语言不合格。
那么,SCI论文翻译究竟该如何避免中式英语呢?一、中式英语中国式英语指在中文中是正确的表达,但在英文中却是无法理解的。
例如:许多生硬翻译的类型(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汉语直译的类型(“情人眼里出西施”不是“Xishi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而是“Beauty is in the eye the beholder”)Chinglish(中国式英语)指的则是由中国特有的东西,是允许存在的。
例如,20世纪30年代逐字翻译的“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见)已经进入英语的标准词组。
在变成英语新词的中式英语中很多是中国独有的词汇或概念。
如儒家思想(Confucianism)、四书(Four Books)、五经(Five Classics)、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和平崛起(peace fulrising)等。
因为海外对中国关注的持续升温,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不断出现在海外各种媒体上,成为固定表达。
二、翻译技巧为了让SCI论文顺利发表,科研工作者在翻译SCI论文时,一定要注意避免中式英语。
那么,如何避免呢?可以从以下5点出发。
1、写作时态英语谓语动词时态共有16种,在英文科技论文中用得较为频繁的主要有三种:即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将来时。
正确地使用动词时态是科研写作的基本功,我们在撰写英文论文时,如不能正确选用时态,常常会改变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从而影响评审专家与读者的理解。
在科技论文中如何正确使用时态,首先应该把握以下三个基本要点:1)一般现在时:主要用于不受时间限制的客观存在事实的描述,或发生或存在于写论文之时的感觉、状态、关系等的描述或致谢的表述等。
中式英语的规避策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越来越受到重视。
尤其是在中国,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外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往往会出现一些中式英语的现象,这些现象往往会影响到英语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规避策略。
一、学习英语的基础知识要想避免中式英语的现象,首先需要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
这包括词汇、语法、发音等方面。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
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二、尽量使用英语习惯用法英语有很多习惯用法,这些习惯用法是英语的特色之一。
在使用英语时,我们应该尽量使用这些习惯用法,这样可以使我们的英语更加地地道和自然。
例如,英语中有很多固定搭配,如“take a shower”、“have a good time”等,这些搭配在表达意思时很方便,也很准确。
三、避免中式思维中式英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式思维的存在。
中式思维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为基础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与英语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差异,容易导致中式英语的出现。
因此,在使用英语时,我们要尽量避免中式思维,要学会用英语的思维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四、多读多听多练学习英语最重要的就是多读多听多练。
只有通过不断地读、听、练习,才能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读、听、练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要注意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
五、注重语言环境的营造语言环境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语言环境的营造,尽量创造一个英语语言环境。
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加自然地使用英语,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
六、多与外国人交流与外国人交流是学习英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与外国人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英语的使用和语言表达方式,可以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
高考英语避免使用“中式英语”
近年来,中国高考英语考试对于中式英语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学生在写作中仍然使用中式英语,这不仅影响作文的质量,更会导致成绩的下降。
而如何避免使用中式英语,写出高水平的英语作文成为学生们所面临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指的
是误用英语单词、场合语言不当或语法错误的现象。
比如,直译中文俚语或谚语、裸用中文把词语翻译成英文、错误使用介词等等。
那么,如何避免使用中式英语呢?首先,要注意文法和拼写。
多利用语言类书籍和语法书籍,了解和熟悉不同的语法规则和词汇。
在写作时要提醒自己多检查拼写、语法及标点符号,可以避免因为这些错误而导致作文分数的扣除。
其次,要避免使用谚语和俚语。
这些习惯于中文文化的表达方式很难在英语写作中妥善运用,因此,在写作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这些表达方式。
在写作中要注意使用正确的场合语言。
例如,商务英语使用的语言是正式语言,而生活中的对话使用的是日常口语。
因此,在写作中,我们要仔细考虑使用合适的场合语言,避免使用不当的语言,否则就会使观众感到不知所措。
还有一些容易被学生们忽略的问题,如使用复数、正确使用时态等。
可以在做题时,多理解语境,避免单纯的死记,也可以勇于提问和请教老师,帮自己找到错误,并及时纠正。
总之,高考英语避免使用中式英语,需要不断地增加我们对英语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和理解,也需要我们的语言能力贯穿学习的始终。
在写作中,我们要逐渐培养语感,多多积累语言素材,不断练习和改进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期在高考中写出优秀的英语作文。
避免中国式英语的方法因为英语是我们的第二门语言,我们难免会把母语的思维方式代入进去,那么怎么避免中国式英语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如何避免中国式英语,供大家参阅!如何避免说出中国式英语现实生活中,不少英语学习者发现在交际过程中有时不能很好表达自己的思想或理解别人的情感,会说出闹不少笑话的Chinglish (中国式英语),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以下几点供你参考。
一、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并强调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才能使交际有效如:Jack is a green hand at doing this work. (杰克做这种工作没有经验)这里“green hand”意思是“生手”、“没有经验”,而不是“绿色的手”之意。
England是个岛国,船是重要交通工具,为保养船只,常用与海水一样的绿色油漆来漆船。
一个不熟练的油漆工,工作时常会双手粘满油漆。
了解了这一背景,“green hand”之意就不一言自明。
二、学会在适当的环境中使用适当的语言语言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用词。
要注意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用适合上下文的词,使思想连贯、内容完整。
如:Of course! 这一常用词组,“同学,今年过年你回家不?”“of course!%26quot;也许你这样回答似乎看来并没有问题,但老外会理解成“你这不是废话吗?我不回家干什么?”因为of course本来就有对方已经知道的意思。
三、学会判断交际时哪些语言形式可接受,哪些不可接受我们常会给对方提建议,提建议的目的是让别人接受我们的建议。
当然,对方是否接受取决于与对方的关系和建议的可行性,但是要避免使用带有命令口气的词语和方式。
如:“You must/should…”等,而用婉转语气,恰当的语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方接受建议与否。
如:“Why don't you…?”,“Why not…?”,“You'd better…。
”“Do you think…?”等。
翻译如何避免中式英语一、避免过多重复信息对于汉语中的重复信息,译者在汉译英时可尝试采用如下方式:其一,对重复出现的信息加以省略,比如在结构相同的、平行的汉语简单句中,重复的谓语动词在汉译英时可以省略不译;其二,用英语代词或其他词来替代汉语中重复出现的信息,比如可以用the former、the latter、one、it等词替代上文提过的信息;其三,采取类似“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即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将汉语中重复的词语或信息提取出来,合并为“一项”来翻译,这“一项”可加在全部有关词语或信息的前面或后面,统管兼顾。
例1 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是新年,最热闹的节日也是新年。
参考译文: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is Spring Festival, which is also the most exciting.注解:“新年”在原文中重复出现两次,汉译英时可以采取替代的方式,用关系代词which替代第二个“新年”,同时引出一个定语从句。
“节日”在原文中也重复出现,第二个“节日”可以省略不译。
例2 中国文化认为有些颜色吉利,有些颜色不吉利。
参考译文:In Chinese culture, some colors are considered lucky and some unlucky.注解:“颜色”一词出现两次,汉译英时可省略第二个分句中的“颜色”。
例3 竹子象征清逸,松柏象征长寿,莲花象征纯洁,兰花象征归隐。
参考译文:Bamboo represents elegance, pine longevity, lotus purity andorchid reclusion.注解:原文为四个平行分句,结构相同,谓语动词也相同,汉译英时可以省略后三个分句中重复使用的谓语动词“象征”。
例4 和尚的僧袍是黄色的,佛教寺院也是黄色的。
参考译文:Monks’garments are yellow and so are Buddhist temples.注解:原文两个分句的重复信息为“黄色的”,汉译英时可以用so或as替代这一重复信息。
英语翻译技巧之如何避免“中式英语”翻译家Peter Newmark指出:“He (one who writes or speaks in a foreign language) will be caught out every time, not by grammar, which is probably suspiciously better than an educated natives, not by his vocabulary, which may well be wider, but by his unacceptable or improbable collocations.”(讲或写外语的人,很容易被讲本族语的人识别出来,他们不是通过语法,因为其语法可能比一个受过教育的本族语人还要好;也不是通过单词,因为其词汇量可能很大;而是通过他所用的词汇搭配难以或者根本不可能为讲本族语的人所接受这一点而判断出来的)。
Newmark这里所说的,也就是汉译英译者最应该努力克服的中式英语。
曾在外专局工作多年的美国专家Joan Pinkham曾对中式英语下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 “Chingli sh, of course, is that misshapen, hybrid language that is neither English nor Chinese but that might be described as 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所谓中式英语就是那种畸形的、混合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也可称其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Pinkham 2000:1-4)。
将“经济发达国家”译成”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countries”,“一小撮捣乱分子” 译成“a tiny handful of troublemakers”都是我们常见的典型的中式英语。
英语学习中,如何避免中式英语?中式英语?别闹了!教你几招,让你摆脱“中国特色”英语说真的,中式英语这个词,听到就头疼!不是说不好,只是... 怎么说呢?就像你吃了一盘香喷喷的红烧肉,结果突然咬到了一块肥得油腻腻的五花肉,那感觉简直是...崩溃!前两天,我和几个朋友约着去“探险”一家新开的咖啡店,老板是个外国人,英语贼溜,我嘛...只能说还算可以,哈哈!就想秀一秀自己的英语水平,结果一开口,就暴露了我的“中国特色”!我当时想点一杯“iced latte”,心想用“iced”准没错,结果我竟然脱口而出“ice latte”?当时就感觉一阵尴尬,还好老板是个热心肠,还帮我纠正了“ice latte”这种奇怪的表达,解释说应该用“iced latte”。
哎呦,真是丢人呀!这“ice latte”不就是典型的中式英语嘛!“冰” 和“冰冷” 这两个词,翻译成英文明明就是 ice 和 iced,为什么我要把“iced” 硬生生变成“ice” 呢?这明显就是“汉语思维” 在作怪啊!其实,中式英语的“罪魁祸首” 很多时候就是我们自己,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用汉语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表达英语,这就会导致很多错误。
比如,我们在表达“我正在看书” 时,会下意识地说“I am reading book”。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汉语的思维,会把“书” 这个词直接放在“读” 这个动词后面。
但英语的语法规则,在动词后面要用一个宾语,所以正确的表达应该是“I am reading a book”。
所以说,想要摆脱中式英语,关键在于打破汉语思维的局限,多多练习,不断积累,才能让自己的英语表达更地道更自然。
最后,送给大家一个“金句” :学英语,别怕丢人!哈哈!别再怕说错,大胆地开口说,用错就用错!反正还有 Google 翻译在后面撑腰!哈哈哈,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下次咱们再来聊聊“如何用英语点菜” 吧!。
第六章如何避免翻译中的Chinglish定义:翻译时过分拘泥于原文字句,机械地从字面上“对号入座”,译文不顺而且难懂。
原因:由于中国与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价值观看不同,汉译英容易产生中式英语。
Ⅰ. 产生中式英语的主要原因及表现形式一、带有中国特有的词汇不断出现,这些词在英语中没有或一时没有相应的译法,译文多半是解释性的,而解释不了的,就容易出现字对字的直译。
如:①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原译:emphasize the need to study, to have political awareness and to be honest and upright 译文是解释性的改译:emphasis on three things: study, politics and integrity改译简单明了,而且较附合英语多用名词的特点。
②经济全球化原译:international economy / global economy改译:economic globalization二、搭配不当。
由于受汉语字面的影响翻译时不是犯语法错误,而是更深层次的搭配问题。
如:来信写道— the letter writes应改为:the letter reads取得成就—make achievements应改为:score / attain achievements革命接班人—successors to the revolution应改为:revolutionary successors有的词尽管搭配不当,但因长期使用而被英语国家所接受,可谓约定俗成。
如:“把中国建设成为”—to build China into应为:to turn China into但在克林顿欢迎江主席的讲话中就用了build San Francisco into a thriving cosmopolitan city可见英语也在不断吸收外来语,也在不断变化。
如何避免张口就来的“中式英语”?答案就在这里!展开全文❂你还在说中式英语吗中式英语,顾名思义就是:具有显著中式特色的英语。
百度百科中给的解释是: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出现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英语。
说白了,就是把英语单词用中国的语法连接成句子而形成的不伦不类的语言。
中式英语,说是中国话吧,可明显组成元素是英语单词和短语等,要归位英语吧,可明明是披着英语元素下的中国思维和语法。
所以,才会有外国人听得不是很懂的中式英语。
❂外国人眼中的中式英语大盘点1.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呢?误:What's your job?正:Are you working at the moment?What kind of work are you?提示:what's your job这种说法难道也有毛病吗?是的。
因为如果您的谈话对象刚刚失业,如此直接的问法会让对方有失面子,所以您要问:目前您是在上班吗?Are you working at the moment?接下来您才问:目前您在哪儿工作呢?Where are you working these days?或者您从事哪个行业呢?What line of work are you in?2. 这个价格对我挺合适的。
误:The price is very suitable for me.正:The price is right.提示:suitable(合适的、相配的)最常见的用法是以否定的形式出现在告示或通知上,如:下列节目儿童不宜。
The following programme is not suitable for children. 这句话用后面的说法会更合适。
3. 明天我有事情要做。
误:I have something to do tomorrow.正:I am tied up all day tomorrow.提示:用I have something to do来表示您很忙,这也完全是中国式的说法。
中学生中译英技巧
中学生想要提高中译英的技巧,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 培养英语思维:在进行中译英的过程中,尽量以英语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要过于依赖中文表达方式。
这样有助于培养流畅的英语思维方式,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自然度。
2. 熟悉双语表达习惯:了解中文和英文之间的表达习惯和语法结构的差异。
中文和英文在表达方式和句子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要注意理解和掌握这些差异,避免中式英语的产生。
3. 增加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丰富的英语词汇是进行中译英的基础,多阅读、多听力练习以及进行语言交流,积极拓展词汇量和学习常用的表达方式。
4. 注意语境和语义的转换:在进行翻译时,要注重上下文和语义的理解,避免单纯地进行单词替换。
理解原文的意思、情境和语气是进行准确翻译的关键,要根据语境进行适当的语义转换。
5. 练习翻译技巧:进行大量的翻译练习,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文章、句子或者电影对话,进行逐句翻译。
通过练习,提高翻译速度和准确度,培养对不同场景和文体的适应能力。
6. 多使用工具和资源:在进行中译英时,可以使用各种翻译工具和资源,如在线词典、翻译软件、语料库等。
但要注意审慎使用,理解和判断它们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总之,提高中译英的技巧需要坚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多积累词汇、理解语言差异和语境,培养英语思维方式,练习翻译技巧,并结合工具和资源进行辅助,逐渐提高翻译能力和准确度。
翻译技巧:如何避免中式英语泛瑞翻译一、避免过多重复信息对于汉语中的重复信息,译者在汉译英时可尝试采用如下方式:其一,对重复出现的信息加以省略,比如在结构相同的、平行的汉语简单句中,重复的谓语动词在汉译英时可以省略不译;其二,用英语代词或其他词来替代汉语中重复出现的信息,比如可以用the former、the latter、one、it等词替代上文提过的信息;其三,采取类似“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即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将汉语中重复的词语或信息提取出来,合并为“一项”来翻译,这“一项”可加在全部有关词语或信息的前面或后面,统管兼顾。
例1 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是新年,最热闹的节日也是新年。
参考译文: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is Spring Festival, which is also the most exciting.注解:“新年”在原文中重复出现两次,汉译英时可以采取替代的方式,用关系代词which替代第二个“新年”,同时引出一个定语从句。
“节日”在原文中也重复出现,第二个“节日”可以省略不译。
例2 中国文化认为有些颜色吉利,有些颜色不吉利。
参考译文:In Chinese culture, some colors are considered lucky and some unlucky.注解:“颜色”一词出现两次,汉译英时可省略第二个分句中的“颜色”。
例3 竹子象征清逸,松柏象征长寿,莲花象征纯洁,兰花象征归隐。
参考译文:Bamboo represents elegance, pine longevity, lotus purity and orchid reclusion.注解:原文为四个平行分句,结构相同,谓语动词也相同,汉译英时可以省略后三个分句中重复使用的谓语动词“象征”。
例4 和尚的僧袍是黄色的,佛教寺院也是黄色的。
参考译文:Monks’garments are yellow and so are Buddhist temples.注解:原文两个分句的重复信息为“黄色的”,汉译英时可以用so或as替代这一重复信息。
如何在口语中避免中式如何有效避免中式口语表达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以及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英语口语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用中式口语表达、翻译英语的母语化引起的口语习惯,例如翻译成“我们自己人的问题”。
这种习惯性的中式口语表达不仅容易偏离英语习惯表达,而且也会影响我们交际的效果。
那么,如何有效避免中式口语表达呢?1. 英式发音英语口音听起来非常玄妙。
我们需要升级自己的口音。
不完全是为了“正规化”,而是因为当我们的口语习惯变成母语化和习惯性表达时,我们可能会用不同的口音比较难听。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学会英式发音。
2. 用英语思考当我们开始学习中式口语和中式思考时,我们通常使用的是母语思维模式。
由于这种思维模式和文化习惯的影响,我们的表达方式容易被限制。
因此,要避免使用有母语化背景的表达方式,关键是要用英语思考、表达和交流。
3. 避免直译或者书面英语当我们用中式口语表达时,我们通常翻译为“letter of thank”而不是“thank-you letter”。
这是因为我们习惯了直译和书面英语的表达方式。
然而,如果我们要更好地表达自己并更加有效地交流,就应该尽量避免这种习惯。
相反,我们应该寻找适合的表达方式,例如“thank-you note”。
4. 学习英语惯用语和习惯表达方式英语惯用语和习惯表达方式是非常关键的。
当我们翻译惯用语时,往往会发现难以翻译过来。
因此,学习这些表达方式非常重要,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5. 保持实践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实践。
我们需要多看英语电影、读英语小说、进行英语口语训练,不断的练习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口语表达习惯。
总之,如何有效避免中式口语表达呢?其实很简单:用英语思考、学习英式发音、避免直译和书面英语、学习英语惯用语和自然表达方式,并保持实践。
只要我们坚持练习、不断探索,相信我们的口语能力会越来越好。
一、避免过多重复信息
对于汉语中的重复信息,译者在汉译英时可尝试采用如下方式:
其一,对重复出现的信息加以省略,比如在结构相同的、平行的汉语简单句中,重复
的谓语动词在汉译英时可以省略不译;
其二,用英语代词或其他词来替代汉语中重复出现的信息,比如可以用the former、the latter、one、it等词替代上文提过的信息;
其三,采取类似“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即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将汉语
中重复的词语或信息提取出来,合并为“一项”来翻译,这“一项”可加在全部有关
词语或信息的前面或后面,统管兼顾。
例1 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是新年,最热闹的节日也是新年。
参考译文: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is Spring Festival, which is also the most exciting.
注解:“新年”在原文中重复出现两次,汉译英时可以采取替代的方式,用关系代词which替代第二个“新年”,同时引出一个定语从句。
“节日”在原文中也重复出现,第二个“节日”可以省略不译。
例2 中国文化认为有些颜色吉利,有些颜色不吉利。
参考译文:In Chinese culture, some colors are considered lucky and some unlucky. 注解:“颜色”一词出现两次,汉译英时可省略第二个分句中的“颜色”。
例3 竹子象征清逸,松柏象征长寿,莲花象征纯洁,兰花象征归隐。
参考译文:Bamboo represents elegance, pine longevity, lotus purity and orchid reclusion.
注解:原文为四个平行分句,结构相同,谓语动词也相同,汉译英时可以省略后三个
分句中重复使用的谓语动词“象征”。
例4 和尚的僧袍是黄色的,佛教寺院也是黄色的。
参考译文:Monks’garments are yellow and so are Buddhist temples.
注解:原文两个分句的重复信息为“黄色的”,汉译英时可以用so或as替代这一重
复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当so置于句首时,句子需引起部分倒装,因此参考译文中的系动词are应提至主语Buddhist temples之前。
二、避免动词使用过多
汉语中往往分句密集,动词的出现频率较高。
汉语中还有“连动式”和“兼语式”结构,句子中集结了大量的动词。
英语往往只使用一个动词来表达最主要的动作含义,
其他动作则通常借助动词不定式、分词、名词、介词、形容词等来表达。
英语的这种
借用方式削弱了动词所传递的意义,使其呈现出一种静态的特征。
鉴于汉语和英语的
这一表达差异,译者在汉译英时可多采用名词、介词、形容词等来翻译汉语中过多的
动词,以使译文更地道。
例1 各地开办了很多老年大学,让老人学写书法,学画国画,学跳舞。
参考译文:Around the country, many colleges for the elderly have been set up for them to learn calligraphy, Chinese painting and dancing.
注解:原文分句较多,且每个分句中都有动词。
参考译文保留了主要谓语动词“开办”(set up),并借用动词不定式to learn来对应原文后三个分句都重复使用的动词“学”,采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将后三个分句转化为“让老人学书法、国画、跳舞”来
翻译,从而只保留了“学”一个动作含义。
例2 圆月象征着全家团圆。
参考译文:The full moon is a symbol for family reunion .
注解:原文中的“象征”是动词,汉译英时可以转译为名词symbol,使译文更符合英语静态的特征。
三、正确翻译“使”字句和“让”字句
在翻译“使”字句和“让”字句时,译者容易受原文影响,一味地用make、let、enable等去对应原文的“使”字和“让”字,从而产生一些生硬、晦涩的中式英语。
译者在翻译这两种句型时,需仔细分析原文,若原文不适合用make、let、enable等
词去翻译,可尝试用如下方式:其一,省略“使”字或“让”字,在译文中添加表示
逻辑关系的词(组),来体现“使”字或“让”字的前后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二,将“使”字或“让”字与其后面的动词结合起来译为英语及物动词(或词组)。
例1 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上海变得繁华热闹。
参考译文:With reform and opening-up over the past decades, Shanghai has now thrived and bustled with excitement.
注解:译者可将“使”字前后视为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名词短语“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一部分是“上海变得繁华热闹”,汉译英时可在名词短语前添加介词with,将
其处理为状语,同时省略“使”字,将“使”字后面的内容处理为主句,体现出“使”字前后清晰的因果关系。
例2 中国人为菜肴赋予色、香、味,使饮食提升为一种享受。
参考译文:Chinese people cook dishes with good color, aroma and flavor, thus enhancing the enjoyment of the dining experience. 注解:原文的“使……提升”可以译为英语及物动词enhance。
此外,汉译英时可将原文后一
个分句译为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从而将原文两个分句合并译为一个英语长句。
例3 两岸美丽的景色一个接一个地展现在眼前,让你觉得就像是穿行在天然画廊之中。
参考译文:The beautiful scenes on both sides of the river are unfolded one by one before your eyes, and you feel as if you were wandering along a natural art gallery.
注解:汉译英时可以省略原文中的“让”字,将“你觉得就像是穿行在天然画廊之中”译成独立的句子,并为其添加连词and,使其与前一句译文形成并列关系。
例4 中国古典园林对空间进行分隔,让空间不会无边无际,也不会阻碍视野。
参考译文: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space is separated so that it is neither boundless nor obstructive to the view.
注解:汉译英时可以省略原文中的“让”字。
“空间不会无边无际,也不会阻碍视野”是“中国古典园林对空间进行分隔”的目的,因此汉译英时可添加so that来连接两部分内容,清晰体现出两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更多英语学习方法:企业英语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