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编辑视频素材 七年级上信息技术新版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3
第 9 课《编辑视频素材》教学设计【课标内容要求】1.根据学习、生活中的任务情境,使用恰当的在线平台获取文字、图片、音频与视频等资源,设计、创作简单作品。
2.通过采集数据并对其进行计算,可以转换其形式,并以文字、图片、音频或视频等方式进行呈现。
3.人们在信息分享与交流时需注意安全防范、隐私保护和道德规范,并养成信息安全观。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信息科技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创作数字作品》第9 课《编辑视频素材》,属于在线学习与生活模块。
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对音频的剪辑,初步掌握了素材剪辑的基本操作。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已有音频剪辑操作的基础上,本课编排了视频剪辑的内容,以适应自媒体时代的需要。
本课按认识视频处理工具、了解视频属性、处理视频这一学生认知规律组织教材内容,在内容上以总结规律、操作示范为主,简化了具体的操作过程,让学生从学软件操作转向提升基本信息素养。
【教学目标】1.通过查看视频文件,知道视频文件的常见属性。
2.通过观察并尝试使用视频处理工具,初步掌握用数字工具处理视频的方法。
3.通过创作视频作品,感受多媒体作品创作的艰辛,进一步增强版权保护意识。
重点:初步学握用数字工具编辑视频的方法。
难点:初步学握用数字工具编辑视频的方法。
【核心素养指向】信息意识:学会选用合适的数字工具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素材集成为数字作品。
体验数字作品的广泛应用对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和意义。
计算思维:能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数字设备解决问题,并简单地说明理由。
在简单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有意识地把问题划分为多个可解决的小问题,通过解决各个小问题,实现整体问题解决。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借助信息科技进行简单的多媒体作品创作、展示、交流,尝试开展数字化创新活动,感受应用信息科技表达观点、创作作品、合作创新、分享传播的优势。
信息社会责任:知道网络分享在数字作品发布途径中的应用。
第四课编辑视频素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从网上获取视频2. 会声会影中插入视频、音频,并输出视频二、过程与方法1. 第一知识点,先讲后练2. 第二知识点,先探后讲再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以上网目的调查入手,进行学生上网目的的教育,让学生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2. 用自己配音的音频给视频进行配音,提高自身的DIY成就感。
2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下册第四课,七下的第一单元都是媒体处理的方方面面。
但各课的联系又都没有多少,特别是软件方面,是一课一个软件。
本课是视频编辑,主根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获取视频,一个是编辑视频(视频+音频=成果)。
3学情分析上一节刚学习了音频编辑,刚见识了音频的复制、裁剪的简易操作,对于视频编辑大多会有一个基本的猜想,是否与音频一样的简单?但对于视频的编辑,学生应该是初次接触的。
上一节的内容建议让学生针对本课的视频,进行某一位角色的再配音,用于本课的视频配音。
4重点难点重点:会声会影的操作难点:视频的配音5教学策略1.创建情境,以网络社会的常见问题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任务驱动、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自己思考,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作用,创建自我探究的学习平台。
3.任务点评,让学生了解自己任务的正确性。
6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课前导引(老师)播放“许愿墙” 问:你新学期许的是什么愿望?问:想听听老师们的愿望吗?播放“老师的愿望” 问:想不想像老师一样把愿望录制起来呢?(学生)说出自己的愿望聆听老师们的愿望。
猜一猜是哪位老师的愿望。
答:想。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的愿望和老师们的愿望的对比激发学生录制愿望的兴趣。
活动2【讲授】新授课问:要想把愿望录制起来需要什么设备或工具呢?预设:如果音频录制软件没有回答出来,则再设置问题:你把声音录到哪里去呢?问:你知道电脑中录制声音的软件是什么,在哪里吗?提出任务:动动手,将你的愿望通过“录音机”录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