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世界地理概况
- 格式:ppt
- 大小:63.91 MB
- 文档页数:255
第37讲世界地理概况【最新考纲】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3.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知识体系导引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材料,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
考点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世界海陆分布(1)填图:在方框中填写大洲、大洋的名称。
(2)填表:对照上图,完成大洲界线对比表(3)分布规律①从全球来看,地球表面积的71%为海洋,29%为陆地,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②从半球来看,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_和东半球,海洋相反。
2.陆地地形类型与特征3.海底地形类型与特点(1)填图:在下图中填写海底地形类型。
(2)填表:对照上图,填写海底各地形的特点。
(1)人口分布不均①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图中的a______东部,b______南部,c欧洲,d北美洲东部。
②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________地区;终年严寒的________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2)人种分布(3)世界三大宗教5.世界的国家和地区(1)面积居于前六位的国家(2)人口数量: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________。
(3)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1.七大洲地形特征及对气候、河流的影响(1)亚洲(2)非洲(3)欧洲(4)北美洲(5)南美洲(6)大洋洲(7)南极洲2.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1)绝对定位法(经纬网定位)经纬网成为区域地理试题中重要的背景要素。
应该在脑中用重要的经纬线编织一个“数字化”的立体地球。
如选择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等经纬线,识记这些经纬线穿越的主要大洲、国家、地形区、河流、气候类型等,然后进行组合叠加,形成“脑图”。
要牢记各大洲东、西、南、北四个边缘大致经纬度。
(2)相对定位法在区域地理学习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记住所有地理事物的经纬度。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讲义地理高三一轮复习1第一讲地球与地图一、地球与地图1、赤道上经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其他纬线上经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 千米。
经线上纬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
2、东半球的范围从200W向东到1600E。
3、球面两点的最短距离为两点之间的“大圆劣弧”,常见大圆为赤道、经线圈和晨昏圈。
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北偏,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南偏。
4、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就是该地的纬度。
5、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根据劣弧进行判断。
(劣弧即两点经度差小于1800)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读数值范围,判断地貌类型:海拔在200m以下,等高线稀疏的是平原; 海拔在200m~500m,等高线较稀疏的是丘陵; 海拔大于500m,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 海拔在1000m以上,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的是高原; 四周等高线密集且数值大,中间等高线稀疏且数值小的是盆地。
(2)读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高密低疏,为凹坡,可通视;高疏低密,为凸坡,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3)读弯曲状况:等高线凸向高处的是山谷,凸向低处的是山脊(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4)读局部闭合等高线:等高线闭合,中高周低的地形类型是山峰;中低周高的地形类型为盆地;特殊情况,规律判读为“大于大的”为山坡上的小山丘或“小于小的”为山坡上的小洼地。
(5)基本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相邻两条等高线数值可以相等,如河谷两侧相邻的等高线,也可以递变;任意两条等高线一般不会相交,若相交或重叠则为陡崖。
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有关计算:(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先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范围,再进行相减或(n-1)-d<△H<(n+1)-d(2)进行陡崖高度的计算:其相对高度(n-1)-d≤△H<(n+1)-d(n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