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世界地理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12
高三地理一轮知识点一、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与运动是地理学的基础,高三学生需要掌握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特点。
自转导致昼夜更替,公转引起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学生应了解地图的比例尺、地图投影、地图符号等基本概念,并能通过地图解读地理现象。
二、自然地理自然地理部分包括大气、水文、地貌、生物等要素。
在大气部分,学生需要理解气候类型、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水文部分要掌握水循环的过程、河流的特征和湖泊的分类。
地貌部分则涉及地壳运动、岩石分类、地形的形成等。
生物地理则关注生物群落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三、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人类社会的地理现象。
城市化、人口分布、文化扩散、经济全球化等都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农业地域类型以及工业布局因素等。
四、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遥感、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学生应掌握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技术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
五、区域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关注的重点之一。
学生需要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策略,掌握不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和实践案例。
此外,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修复等也是该部分的重要内容。
六、地理实践活动地理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通过实地考察、地图制作、模拟实验等活动,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种地理实践活动中,培养其地理实践能力。
七、地理试题分析高考地理试题涵盖了上述所有知识点,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学生应通过分析历年高考试题,了解考试趋势和命题特点,掌握答题技巧和策略。
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和备考,提高考试成绩。
第二十章世界地理第一节认识地区一、选择题(2024·广州模拟)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太平洋岛国,风景优美,经济落后。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巴布亚新几内亚与中国开展多方面合作。
2023年8月20日,某快递企业开通了深圳—莫尔兹比港国际货运航线,首航航班由深圳飞往莫尔兹比港。
下图为巴布亚新几内亚局部区域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中国居民去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旅游,最佳时间是()A.1月B.3月C.7月D.12月2.巴布亚新几内亚成为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热门目的地。
到该国旅游,游客有机会()①潜水与珊瑚亲密接触②穿梭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③登高观赏连绵的积雪冰川④步行在广袤的沙漠上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约4千年前,乍得湖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水深160多米,是现今的几十倍,属于外流区域。
如今,乍得湖几乎没有地表水流出,却是淡水湖。
有学者认为其东北部的博德莱洼地是湖泊盐分的“排泄场”。
下图为目前乍得湖流域水系图。
据此完成3~4题。
3.乍得湖流域南部水系较北部发达,其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B.地形地势C.地壳运动D.洋流性质4.该学者认为博德莱洼地是湖泊盐分“排泄场”的依据有()①东北部洼地地势最低②东北部季节性河流多③历史时期湖泊面积大④湖面水位季节变化大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鄂霍次克海为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边缘海,季风环流显著。
鄂霍次克海港口较多,夏季港区海雾弥漫,能见度差,不利于航运。
下图为鄂霍次克海范围与主要港口分布图。
据此完成5~7题。
5.与夏季风相比,鄂霍次克海的冬季风()A.风向稳定,风力较弱B.风力较大,势力较强C.低温湿润,带来暴雪D.饱含水汽,湿度较大6.鄂霍次克海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A.夏季风带来空气对流运动B.鄂霍次克海为面积广的陆间海C.夏季鄂霍次克海水温较高D.夏季风经过鄂霍次克海冷洋面7.冬季风给鄂霍次克海航运业带来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①在冬季风影响下,海上风急浪高②寒潮频发,暴雪连绵③寒暖流交汇,影响航向④受冬季风影响,海面结冰时间长,冰层厚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秦岭站是我国在南极建造的第五个科考站,位于罗斯海海域的恩克斯堡岛。
最全面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精华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篇一: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一、宇宙的天体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人造天体——宇宙飞船、人造卫星?⒉天体系统地球地月太阳月球银河系八大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⒊恒星、星云高速运动炽热气体a.恒星自身发光体积大密度小b.星云——云雾状的天体体积更大、密度更小⒋太阳外部结构光球——黑子色球——耀斑太阳活动11 年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a.光热——生命b.自然现象c.短波d.指南针e.极光⒍太阳系a.中心——太阳()共向—自西向东b.九大行星:水金地火| 木土| 天海冥巨行星共面远日行星近圆c.小行星:火、木之间d.卫星:土卫(最多)彗核——冰e 彗发——气体彗尾f .流星体——陨星陨石陨铁g.行星际物质⒎地球是唯一有生命..的行星a.远近适中→温度适中→液态水(0~100℃)b.质量体积大小适中→大气→O2→生命第二章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一、地球仪⒈赤道——周长:2πr ≈4 万㎞⒉地轴⒊两极⒋赤道半径——6378 ㎞平均半径6371 ㎞⒌极半径——6356 ㎞⒍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不规则球体⒎表面积——亿㎞2南北方向⒏经线等长不能自成圆圈0°本初子午线 E东西半球:20°W→160 东西方向不等长能自成圆圈(0°~30°低纬,30°~60°中纬,60°~90°高纬)°⒑经纬网——定位、定向例:A(50°N,116°E),B(70°S,160°W)自转二、地球转动公转物质运动㈠地球的自转中心——地轴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自西向东周期——24 小时南极上空看——顺时针⒉地理意义⑴昼夜交替..不发光不透明调节地球“体温”自转⑵时差a.时间刻段1°——4′b.地方时15 °——1 小时360°——24 小时c.时区24 个22. 5W 7. 5W 7. 5E 22. 5E东西区相差一个时区,相差一小时东早西晚,“东+西-”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24 小时(一天)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差一天日界线180°经线“之”字形“北京时间”——东8 区的区时,120°E 的地方时“乌鲁木齐时”——东 6 区⒊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气流;水流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㈡地球的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近日点远日点月初7 月初a .地轴与公转轨道平1面成°交角(赤道面与公转轨道平面成 b .地轴的指向不变春分直射点——→赤道夏至——→北回归线秋分——→赤道冬至——→南回归线⒊地理意义a.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3.21春分9.23秋分由赤道向两极递减6.22夏至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12.23冬至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b .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平分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长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短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短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c .四季的变化天文四季:夏季:太阳高度最大,昼最长——热秋季:太阳高度渐小,昼渐短——凉冬季:太阳高度最小,昼最短——冷春季:太阳高度渐大,昼渐长——温民间四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积温四季:春:3、4、5 月夏:6、7、8、月秋:9、10、11 月冬:12、1、2月d .五带的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第三章地图一、地图三要素⒈方向S经纬线、经纬度在两极上空看:N——逆;S——顺实地距离 a .线段式1∶10000000一比一千万b.数字式 1 千万分之一c.文字式:图上 1 厘米代表是第100 ㎞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⒊图例(符号),注记(文字,数字)二、地图上的高度由直射点纬度向两侧递减°N 以北,极昼°S 以南,极夜°N以北,极夜°S 以南,极昼⒈绝对高度——(海拔)⒉相对高度——(H-h)⒊等高线a.等高线密集——陡b.等高线稀疏——缓c.陡崖:d.山峰:ef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凸出——山谷g.等高线向低处弯曲凸出——山脊⒋地形剖面图⒌分层.设色.地图蓝——水(乳白色——大陆架>-200 米)绿——平原<200 米浅绿浅黄——丘陵黄——高原褐——山地、高原第四章地壳和地壳运动一、地球内部圈层⒈地壳11山地高原50~70 ㎞海沟6 ㎞平均厚度17 ㎞陆地33 ㎞⒉地幔——2900 ㎞,铁、镁、软流层——岩浆源地⒊地核——2900~6371 ㎞,铁、镍二、陆地地形⒈山地⒉丘陵⒊高原⒋平原⒌盆地三、海底地形⒈大陆架⒉大陆坡⒊大洋底四、地形变化与地质作用篇二:20XX年高考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20XX 年高考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最新)一、宇宙的天体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人造天体——宇宙飞船、人造卫星?⒉天体系统球月系阳系球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⒊恒星、星云炽热气体a 自身发光体积大度小b.星云——云雾状的天体体积更大、密度更小⒋太阳外部结构光球——黑子色球——耀斑太阳活动年11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a.光热——生命b.自然现象c.短波d.指南针e.极光⒍太阳系a.中心——太阳()向东b.九大行星:水金地火| 木土| 天海冥巨行远日行星近c.小行星:火、木之间d.卫星:土卫(最多)彗核——冰e 彗发——气体彗尾f .流星体——陨星陨石陨铁共向—自西共面圆g.行星际物质⒎地球是唯一有生命的行星..a .远近适中→温度适中→液态水(0~100℃) b .质量体积大小适中→大气→O2→生命第二章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一、地球仪⒈赤道——周长:2πr ≈4 万㎞⒉地轴⒊两极⒋赤道半径——6378 ㎞平均半径6371 ㎞⒌极半径——6356 ㎞⒍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不规则球体2 ⒎表面积——亿㎞南北方向⒏经线等长不能自成圆圈0°本初子午线180 °W 0 °180 °E东西半球:20°W→160°东西方向不等长能自成圆圈(0°~30°低纬,30°~60°中纬,60°~90°高纬)°⒑经纬网——定位、定向例:A(50°N,116°E),B(70°S,160°W)自转二、地球转动公转物质运动㈠地球的自转中心——地轴北极上空看——逆时针⒈概况方向——自西向东周期——24 小时南极上空看——顺时针⒉地理意义⑴昼夜交替..不发光篇三:20XX年高考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20XX 年高考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最新)一、宇宙的天体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⒈天体人造天体——宇宙飞船、人造卫星⒉天体系统地球地月系月球太阳系银河系八大行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⒊恒星、星云高速运动炽热气体a.恒星自身发光体积大密度小b .星云——云雾状的天体体积更大、密度更小⒋太阳外部结构光球——黑子色球——耀斑太阳活动年日冕11 ——“太阳风”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a.光热——生命b.自然现象c.短波d.指南针e.极光⒍太阳系a.中心——太阳()向东b.九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 天海冥远.小行星:| c火、木之间d.卫星:土卫(最多)彗核——冰e.彗星彗发——气体彗尾f .流星体——陨星陨石陨铁g.行星际物质巨行星日行星近共向—自西共面圆。
高三地理一轮知识点(集锦6篇)高三地理一轮知识点(1)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东经度数增大或西经度数减小的方向就是地球的自转方向)。
2、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除两极外,其余都相等,约为150/小时。
②影响线速度大小的因素:纬度和海拔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赤道线速度为1670km/h,南北纬300为1447km/h,南北纬600是赤道的一半,为837 km/h,由此可判断高、中、低纬。
二、区时的计算1、地方时:(1)同经度同地方时,不同经度不同地方时。
经度每隔150地方时差1小时,10差4分钟。
(2)光照图中已知地方时的确定: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
2、区时的计算(1)时区计算:某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15°(余数若小于,则直接舍去;余数若大于,则在结果上加一个时区)。
(2)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
(3)世界时:即0(中)时区的区时,也是00经线的地方时,又叫国际标准时。
3、地球上日期的变更找1800经线和0时经线,从0时经线向东到1800经线为新的一天,其余为旧的一天。
三、晨昏线的判读与应用1、晨昏线的判读:顺着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的是昏线,由夜进入昼的是晨线。
2、晨昏线的主要特征:(1)晨昏线平分地球,是一个过地心的大圆。
(2)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0;(3)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4)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为春分(3月21日)或秋分(9月23日);与极圈相切,为夏至或冬至。
夏至(6月22日)的判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冬至(12月22日)的判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
第21章世界地理第3讲世界主要国家一、选择题读“南亚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南亚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地区,热带面积仅占10%左右B.大陆主体位于北纬30°~40°之间的中纬度地区C.大体在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洋之间D.东临阿拉伯海,西临孟加拉湾,北与亚洲大陆相连2.下列有关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绝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B.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稻谷、棉花等C.绝大部分居民信奉伊斯兰教D.首都为全国最大城市3.下列关于南亚和南亚次大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南亚次大陆是指喜马拉雅山以南至印度洋的南亚大陆部分B.南亚是指印度半岛以南的亚洲地区C.南亚次大陆是指南亚地区除大陆以外的全部岛屿D.南亚与南亚次大陆说法不同,但其含义相同[解析]第1题,北回归线穿过南亚北部地区,热带面积占比大,A错误;大陆主体位于北纬30°以南的低纬度地区,B错误;南亚大体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洋之间,C正确;南亚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D错误。
故选C。
第2题,印度绝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A错误;印度水热条件好,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稻谷、棉花等,B正确;印度绝大部分居民信仰印度教,C错误;印度首都为新德里,印度最大的城市是孟买,D错误;故选B。
第3题,南亚次大陆,是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一大片半岛形的陆地,亚洲大陆的南延部分,南亚次大陆是指南亚的大陆部分,A正确,C错误;南亚是指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包括南亚次大陆以及周围岛屿,范围较南亚次大陆大,B、D错误。
故选A。
(2024·河北承德模拟)我国某高校地理系研学小组来到俄罗斯远东的马加丹地区开展地貌考察。
从马加丹机场进城的路途中,研学小组观察到郊外沼泽泥泞。
研学小组观摩了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科学中心下属的东北综合科学研究所,学习当地的地貌知识。
研学结束前夕,小组成员在马加丹街头品尝了大板蟹(帝王蟹的一种),国内售价高达千元的品种在当地仅需约100元人民币。
高三一轮复习世界地理知识梳理自主梳理归纳】一、世界的海陆分布1.七大洲的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大洲分界线:图中的a 山,b 运河,c 海峡,d 海峡,e 运河,f 海峡。
3.四大洋:面积最大的是 ,面积最小的是 。
二、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陆地地形2.海底地形三、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1.世界人口分布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图中的a ,b ,c ,d 。
2.世界人种及分布人种 分布黄色人种区域a: 、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 白色人种区域b: 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南美洲东部和南部黑色人种 区域c :__________________和 。
四、亚洲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象A 海,b半岛,c 群岛,d 高原,e 高原,f ,g 气候。
2.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位置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大的大洲地形以为主,中部高,四周低气候复杂多样, 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流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3.亚洲的人文环境特征(1)人口稠密: 、东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有6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2)多样的地域文化: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创造了各自的文化,如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文化(3)经济发展差异:大部分属于国家。
其中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经济发展较快;西亚一些国家,因大量出口 ,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注意提示】亚洲地域辽阔,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要从自然、社会、历史等方面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五、东南亚1.范围:包括两部分。
地处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2.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为气候,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为气候。
3.主要农产品及分布:国家农产品分布泰国、越南、缅甸世界重要的出口国泰国世界最大的生产国菲律宾世界最大的生产国,出口国马来西亚世界最大的生产国印度尼西亚世界最大的生产国4.城市:中南半岛的城市多分布于。
1.重要的地理位置:之地。
图中a为,b 为。
2.气候类型:图中c为气候,d为气候,e为气候。
3.河流:图中f为;g为河。
4.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地区。
1.地形区:图中a为山脉;b为。
2.气候类型:图中c为气候;d为气候;e为气候;f为气候。
3.经济: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以为主的工业;传统的畜牧业;繁荣的旅游业。
【注意提示】欧洲气候深受大气环流、洋流、地形因素的影响,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欧洲西部分布面积广、延伸纬度高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八、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主要地形区:图中a 为,b 为。
2.主要河流:图中c为河,d为河,e为河。
3.气候类型:f为气候,g为热带沙漠气候,h为气候。
4.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注意提示】形成非洲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特点的原因,可从纬度位置、地形、海陆轮廓三方面分析。
九、极地地区1.南极地区(1)海陆位置①大洲:图中的A南美洲,B非洲,C大洋洲。
②大洋:图中的D大西洋,E印度洋,F太平洋。
(2)自然环境①地形:以高原为主,冰雪覆盖,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有“冰雪高原”之称。
②气候:酷寒、烈风、干燥。
我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G是站,H是站。
2.北极地区(1)A是白令海峡,B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C是波罗的海,D是大西洋。
(2)国家:①俄罗斯,②美国,③加拿大。
(3)E处建有我国的黄河科考站。
(4)特征: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降水量普遍比南极地区丰富。
十、日本1.范围:由图中的四个大岛a、 b 、c 、d 以及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2.地形:以山地为主,多火山、地震。
位于交界处,地壳活跃。
3.气候:图中a岛和b岛属于气候,c岛和d岛属于气候。
【注意提示】日本四面环海,再加上日本暖流的影响,日本和中国东部相比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
4.主要工业区: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主要工业区有图中的e工业区、f工业区、g工业区、h 工业区以及濑户内工业区。
十一、印度1.主要地形区:图中a ,b 、c 。
2.气候:以气候为主, 灾害频繁。
6~9月为雨季,盛行季风,10月~次年5月为旱季,盛行季风。
3.农业:图中b地附近的粮食作物主要是,c地附近的经济作物主要是。
4.城市:首都 ,d 是工业中心,e是工业中心,f 是电子工业中心。
十二、俄罗斯1.地形区:图中 a ,b ,c ,d。
2.河流:伏尔加河,e 河,叶尼塞河,f河,发源于我国的是河。
3.资源:、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4.工业区:图中g 工业区,h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5.农业:和顿河流域是主要的农业带。
6.交通:被称为亚欧大陆桥的是。
7.港口:图中I ,j (海参崴)。
十三、澳大利亚1.范围: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附近的一些岛屿。
2.气候:图中 a 气候,b 气候,c 气候,d 气候,e气候,f 气候。
3.出口产品:澳大利亚的出口农产品主要有,出口的矿石主要有,目前其主导产业是。
4.城市:人口和城市多分布于地区,如图中的g 。
十四、美国1.地形区:图中 a ,b ,c 。
2.气候:图中 d 气候,e 气候,f气候,g 气候。
3.农业生产专业化图中农业带:a玉米带,b小麦区,c棉花带,d乳畜带。
4.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位于旧金山东南的,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5.城市:上图中e ,f圣弗朗西斯科,g 。
十五、巴西1.地形区:图中a,b ,c 。
2.气候:图中d气候,e气候,f气候。
3.工农业:热带经济作物中的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发展迅速。
4.人口:当地土著居民是,最早来到拉丁美洲的是人,特别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
5.城市:城市多分布在地区,大城市十分集中,图中g ,h 。
【考点归纳总结1】1.大洲区域定位及地形特征大洲区域定位地形特征亚洲地形复杂,起伏大、山地、高原面积广;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于北部和南部;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大陆”;东部有世界著名的“东非裂谷带”北美洲地形分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山区、中部平原区、东部山地区南美洲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东部高原,中部平原大洋洲分三大地形区:西部低矮的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和缓的山地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冰川广布洲名气候主要特征亚洲①气候复杂多样(南北所跨纬度和东西所跨经度,各大洲中最广,因此地面受热状况和干湿程度,各地差异很大)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巨大的面积和完整的大陆轮廓,一方面使亚洲具有广大的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促成了大陆性和干燥性气候范围的广大;另一方面,冬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非洲①干燥(a南北回归线横穿大陆的南部和北部;b海岸线平直,缺少深入内陆的港湾,减少了海洋的影响;c东北部紧邻亚洲大陆干燥区,从那吹来的东北信风性质干燥)②暖热(a纬度位置决定了太阳高度角大,地面接受太阳辐射量多;b干燥地区广,空气透明度高;c相当大地区处于背风位置,加强了高温的程度)③气候南北对应欧洲①有常住人口各洲中唯一没有热带气候的大洲②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a纬度位置决定36°N-71°N;b大陆轮廓,以南欧为底边略呈三角形,缩小了寒冷北冰洋影响的范围)③海洋性显著(a西风带;b大陆轮廓破碎,各地距海近;c山脉东西走向;d北大西洋暖流+三角形的大陆轮廓,使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广,西北欧沿海地区成为同纬度冬季最温和的地区)北美洲①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大陆形状北宽南窄,其中50°N-70°N最宽,所以温带气候占优势,热带气候缩减)②气候类型多样(北美大陆南北延伸很广,地面受热状况有很大差异,几乎穿越了北半球除热带以外的所有气候带)南美洲①温暖湿润,以夏雨为主(由于多雨面积广,干旱沙漠区面积相应狭小,它在南美大陆所占的比率在具有沙漠的各洲之中是最小的)②热带气候为主(大陆北宽南窄,略呈三角形,5°S附近最宽广,使得热带气候占优势。
同时南回归线以南大陆紧缩,52°S已近尾闾,使亚热带、温带气候大大局限,且缺乏水平地带的亚寒带、寒带气候)③气候类型结构的独特性(大陆东西两侧同纬度地区气候类型截然相反)大洋洲①干旱区面积大(山地偏居大陆东岸,阻碍太平洋暖湿气流西进,广大内陆地区因此干燥)②降水分布呈半环状(地形单调,无气候障碍,使中西部气候类型渐变)③普遍暖热(大陆轮廓东西宽、南北窄,增加了副高控制的面积且南北各地受热状况差异小)南极洲烈风、暴雪和酷寒的极地气候3.气候与地形、海陆分布的关系【考点归纳总结2】亚洲主要分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亚洲面积广大,区域差异明显,下面分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等六个分区对其主要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进行分析。
(西亚放下节中东讲解)区域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居民经济东亚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东部: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黄色人种沿海经济发达,西部畜牧业发达东南亚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高温多雨;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黄色人种;多信奉佛教水稻种植业和热带种植园农业洲名主要气候特征气候与地形、海陆分布的关系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①地形起伏大——气候复杂多样;②地域广大和完整——大陆性气候范围广;③最大的大陆与最大的海洋相临——季风气候显著非洲干燥、、暖热、气候南北对称分布①海岸线平直,内海与海湾少一受海洋影响小;②东北紧邻亚洲大陆——东北信风使其干燥程度增大;③背风地区广——高温程度加大;④大陆地跨赤道南北,地面起伏小一气候南欧洲无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海洋性气候显著①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破碎,各地距海近——海洋性气候显著;②大陆南宽北窄呈三角形——寒冷气候区小;③山脉东西走向——便于水汽输送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气候类型多样①大陆北宽南窄——温带气候占优势,热带气候区小;②西部高山南北纵列紧逼海岸——西部气候南北延伸、南北更替;③中部平原南北贯通——冬夏气流南北运行无阻,冬冷夏热显南美洲温暖湿润,以夏雨为主;热带气候为主;气候类型结构独特①大陆北宽南窄,中部突出——热带气候为主;②南回归线以南大陆紧缩——亚热带、温带气候范围小;③安第斯山南北纵列紧逼海岸一西部气候南北延伸;40°S以南的大陆东西两侧的同纬度地区气候类型差异大大洋洲干旱区面积大;降水分布呈半环状;普遍暖热①东部高山——西进气流受阻,内陆地区干燥;②地形单调——无气候障碍,使中西部气候类型渐变;③大陆跨南回归线且东西宽、南北窄——副高控制面积广,南北受热状况差异小南极洲烈风、暴雪和酷寒的极地气候①大陆集中于南极圈内——终年被极地高压与极地东风带控制;②地势高——气温低【考点归纳总结3】欧洲西部和东南亚中亚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冬冷夏热,降水少,温带大陆性气候白色人种,多信仰伊斯兰教荒漠畜牧业,灌溉农业;矿产资源丰富北亚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温带大陆性气候白色人种新西伯利亚工业区;河谷农业欧洲西部东南亚区域定位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深受冰川作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