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角色转变过程中的常见心理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72
第2期[总第87期]2008年6月教育与现代化Educa t ion and Modern izat ionNo.2J un.,2008 文章编号:100723051(2008)022*******高校青年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心理困惑及对策张凤霞(天津商业大学法政学院,天津 300134)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张凤霞(6—)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天津商业大学法政学院教授摘 要:高校的青年教师由于角色转变过快,容易产生一些心理困惑:如因和学生年龄差异小,无法尽快树立自己的威信;难以适应新的人际关系;职业负担过重;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等。
为此建议青年教师做好上岗前的心理培训;创造各种机会释放心理压力;尽快地融入集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自我修养,提高心理素质等。
关键词:青年教师;心理困惑;对策中图分类号:G 451.2 文献标识码:AYoung U n iver sity Teachers πPsychol ogical Confusion dur ing TheirRole Transf or ma t ion and Strat egies to Mit igate Such ConfusionZHAN G Feng 2xia(Ti an ji n Uni versi ty of Commerce ,Tian j in 300134)Abstr act :Y oung univer sity teache rs te nd to e xperie nce psychological conf usion during t heir role t ransformation when they a re in the same age group as their students ,f ail to establish an authoritaria n image ,have difficulty coping with new interper s o nal relationships ,a re under t he pressur e of their job ,or set too high a sta nda rd for themselves.Therefore ,it is recomme nded that y oung teac her s receive pre 2a ssignme nt psyc hological counseling ,c reate oppor tunities to relea se pressure ,mingle with other s ,develop har monio us rela tionships ,and enric h themselve s so a s to raise their p syc hological capacity.K ey w or ds :young teac her ;psychological conf usion ;strategy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青年教师的队伍不仅日益庞大,而且越来越成为高校发展的生力军。
六年级第十一课絮絮叨叨满是情【主题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有了强烈的追求自主的欲望.当强烈的独立意识与父母充满关爱的唠叨发生冲撞时,学生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长大了,有时心里明知父母的唠叨是为了自己好,也会反感,觉得父母麻烦多事,甚至和父母产生摩擦,破坏亲子关系。
理解,是改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通过本次辅导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共同探讨积极应对唠叨的好办法,从而改善亲子关系。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从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理解父母。
2、情感目标: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和培养自己的良苦用心。
3、行为目标:让学生学会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理解是改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难点:让学生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共同探讨积极应对唠叨的好办法,从而改善亲子关系.【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小调查:平时父母喜欢唠叨吗?他们经常唠叨哪些方面的事?2、PPT课件.学生准备:1、学生在家录制有关父母唠叨的视频。
2、白纸、红纸、记号笔。
【教学设计】【活动反馈】1、学生是否掌握了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
2、家长和孩子看完信后的感受。
3、亲子关系是否有所改善【练习题】1、父母为什么会对你唠叨?2、面对父母的唠叨,你有哪些应对方法?【教学参考素材】盘点父母喜欢唠叨的十大原因在教育孩子上,如果家长唠叨多了,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不能解决孩子的实际问题。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唠叨是一种关心,也是父母“爱之切,恨之深”的表现,如果没有爱的关系,绝少出现唠叨的。
非常有意思的是,许多喜欢唠叨的人,很少能主动发现自己是唠叨的人!不仅如此,很可能还感觉自己说的不多。
所以,如果家长自己都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也就没有改变的可能。
想验证自己是否是一个唠叨的人,方法上也很简单,去买一个录音笔或摄像机,让孩子或其他家人偷录,自己找时间听听或看看,立马就能得到答案。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以下目标。
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二、教学安排及课时分配根据课程性质和培养目标,本课程应贯穿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共安排38学三、课程内容本课程由三个模块构成,共十六个专题,三次实践活动。
模块一:大学生涯规划通过本部分的教学,激发学生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增强大学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学习决策方法,明确大学生活与未来职业生涯的关系,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
第一讲:大学学习与职业发展教学目的:通过本课题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职业生涯和职业意识,明确大学生活与未来职业生涯的关系,增强大学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
重点与难点:大学学习的任务及对职业发展的影响教学内容:一、人生追求与职业规划1、人生目的与价值2、职业规划与人生发展二、大学学习与职业发展1、为什么上大学2、大学学习特点及现代学习观3、大学学习与职业发展的关系第二讲:职业生涯规划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课题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提高对大学生涯规划意义认识,学会运用职业生涯的基本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生涯规划。
第十一讲人本治疗法第十一讲人本治疗法第一节理论概述人本治疗法是一种应用范围很广的比较人性化的治疗模式,该模式对人性有比较积极乐观的看法,强调将案主作为治疗的中心,以开发案主的潜能、促成其自我成长为出发点和宗旨,运用同感、无条件的关怀等技巧为案主提供一个宽容、信任的范围,使其提高和转变自我认识,树立恰当的自我概念,解决困扰,达成自我实现。
一、理论背景1、形成背景人本治疗法(Person-centered Therapy),又名案主中心治疗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其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
罗杰斯于1940年起便开始建立人本治疗法的基本概念框架和治疗模式。
2、历史发展第一阶段(1940—1950年)。
罗杰斯于1942年所作的《辅助与心理治疗》确定了人本治疗法的基本概念。
第二阶段(1950—1957年)。
罗杰斯于1951年所作的《案主中心治疗法》是人本治疗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三阶段(1957—1970年)。
罗杰斯在1957年出版了《促进个性改变的必要条件》,被认为是人本治疗法的第三个里程碑。
第四阶段(1970年至今)。
在此阶段,罗杰斯不再强调工作者的技巧,而更注重工作者的特质、信念和态度,赋予工作者更大的自由去建立与案主的关系,当然,工作者可以运用一些影响性的技巧如自我袒露、回馈、提问等。
1974年罗杰斯将案主中心治疗法改称为人本治疗法,其应用范围也从个体治疗扩展到更广的领域,如学校辅导、家庭辅导、行政管理等。
二、基本假设与概念1、人的本性罗杰斯对人的本性抱有积极和乐观的态度,他认为,从本质上讲,人是善良的、理智的、仁慈的、进取的、有责任感的,有与他人协助和友好相处的能力和愿望。
罗杰斯认为,正式由于人具有理智和进取等本质,所以每个人都具有不断实现更高层次目标的潜能,在个体不断追求的过程中,潜能得以发挥,也使个体更趋于成熟。
他认为,如果这种追求的过程受到阻碍,就有可能产生内心的困惑甚至心理疾病。
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十一期节目观后感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励志名言、好词好句、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十一期节目观后感10篇2023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十一期节目观后感10篇看完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十一期节目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
一、评估与诊断根据材料所述,小丁同学因人际关系敏感出现与同学关系不合产生了压抑心理,心态和行为变得消极。
小丁同学的父母对其高一的学习成绩的失望,导致小丁同学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学习状况,终至寒假期间出现了学习焦虑。
小丁本人没有很好地调适自己的心理,又引发高二开学时抑郁、自卑心理出现。
小丁同学由初中升入高中,处在心理角色转换阶段。
随着学习环境和学习压力的变化而产生的心理变化。
小丁本人没有主动积极面对解决,终至心理困扰。
二、咨询目标的制定首先,通过开放式询问的方法了解小丁同学对咨询的期望和希望通过咨询解决的问题。
在共同商定咨询目标和方案时,告诉小丁一些心理咨询的基本设置。
三、咨询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第一阶段,共同协商咨询方案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
本阶段分三个小阶段进行。
首先,告诉小丁,出现诸多的心理不适的原因。
在这一阶段要以积极倾听小丁的心声为主。
教会小丁一些放松术缓解焦虑的心理,如“深呼吸”放松法、“想象”放松法和“渐进性”放松法。
其次,和小丁聊聊如何形成端正的交往态度和正确的交往观念,以改善小丁的人际关系。
1.树立平等交往的观念。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有理性的主体,都有自己的尊严。
在交往中,不管性别、家庭条件、地位、学习成绩如何,都是平等的主体,而无尊卑优劣之分。
这是正常交往产生和发展的出发点和基本要求。
2.树立真诚交往的观念。
真诚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信任土,表现在对人的坦率和尊重上,表现在诚实守信上。
要改善与同学的紧张关系,就不能虚情假意、口是心非。
应当以真挚的情感,诚实的态度去拨动对方的心弦,让对方从内心相信和理解你的友好愿望,接纳你的行动。
3.树立主动交往的观念。
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错误思想观点的影响,对人际交往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人际交往经验。
这些中学生自身主观方面所导致的心理问题,要求中学生主动了解同龄人的性格、爱好,多与同学谈心,互相交流信息、思想及感情,取得相互了解与信任,密切同学之间的来往,做一个真正受他人欢迎的人。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论述试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要点解析】(一)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
1.强化法。
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例如,一个学生不敢上课举手回答问题,即使他会,教师用鼓励的方式让他举起手来,并随后给予表扬,这个学生就逐渐敢于回答问题表现自己了。
2.代币奖励法。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
当学生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
反之,则扣回一定数量的代币。
代币奖励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代币不会像原始强化物那样产生“饱”现象而使强化失效。
代币奖励法在低年龄的学生中使用更有效果。
3.行为塑造法。
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有时候我们所期望的行为在某学生身上很少出现或很少完整地出现,此时我们可以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行为的出现。
例如,有人曾用行为塑造法让一个缄默不语的孩子开口说话。
使用行为塑造法要注意塑造的步子适宜,步步跟进。
4.示范法。
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模仿学习的机制是替代强化。
替代强化的含义是:学习者因榜样受强化而使自己也间接受到强化。
由于范例的不同,示范法有以下几种情况:辅导教师的示范,他人提供的示范,电视、录像,有关读物提供的示范,角色的示范。
无论哪种情况,范例的选择都是很重要的,范例与学习者之间的相似性最多,距离越近,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5.处罚法。
处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
处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
浅析高中新青年教师角色转换的心理困惑与教师成长【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大批青年教师进入教学岗位,高中青年教师角色转换的问题也再度凸显。
本文从教师角色和教师成长两个方面阐述了教师角色及青年教师在角色转换中的心理困惑,并相应提出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教师角色?;心理困惑;教师成长随着高中新课程的改革,青年教师的队伍日益庞大,越来越成为高中发展的生力军。
但青年教师,尤其是刚刚跨进教师队伍的青年教师在教师角色转换、角色认同以及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都存在很多困惑。
认真研究和解决这一困惑,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工作中,承担好教学研究工作,发挥自身的才智,对我国高中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角色与教师角色角色,它指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方式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教师也是一种社会角色,他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二、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有时间、程度等差异,这些差异将影响一个教师的成熟和成长,最直接的将影响教育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1.角色认知阶段。
角色认知指角色扮演者对某一角色行为规范的认识和了解,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表现为了解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
2.角色认同阶段。
指通过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
3.角色信念阶段。
这时教师坚信自己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是正确的,形成了教师职业特有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二)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要促进教师角色的形成,首先将成为教师的人在正式成为教师前就对教师职业及相应的角色有一个较为全面而正确的认识。
其次,通过榜样的行为示范,能够掌握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学会在不同情境中从事角色活动,处理角色冲突。
2021青年军人普遍心理问题与疏导策略范文 军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军人常见心理问题是指其在日常生活、学习、训练中经常遇到的导致心理适应不良的问题。
青年军人作为军队战斗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不论其工作在机关、基层、作战单位还是院校,都不同程度地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
新形势下随着强军目标的提出,关注青年军人心理特点和规律,改善青年军人心理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青年军人常见心理问题 (一)适应性心理问题。
人的一生面临各种各样的变化,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建立积极的适应机制,达到自我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而心理不健康的人则会在变动中出现心理适应不良问题。
军人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经常要面临许多新情况,随时准备执行新任务,适应新环境。
常存在于青年军人中的适应性心理障碍主要由身份转变、工作调动、任务转化、军队日常习惯适应等原因引起。
以新兵入伍的角色转变为例,当实现从一名老百姓到一名军人的角色转变时,有些青年军人由于平日依赖性强,社会交往能力弱,缺乏吃苦精神,不能适应军营的特殊环境,出现孤独、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进而可能影响到正常的训练、生活等,该现象常见于大学生军人和独生子女军人中。
(二)人际关系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诸多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人际关系不良而引起的。
军人群体有其独特的人际交往环境和模式,社会性和独立性更强,在这样一个以集体生活为主的组织中,人际关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青年军人常有的人际关系障碍主要有孤独、封闭、羞怯、敌对等。
现今部队中的青年军人多为"80后""90 后"独生子女,其个性更加鲜明,独立能力相对较差。
加之军队中可交往对象的选择范围有限,很多人易出现孤独的心理状态,尤其是性格内向的青年军人,严重的孤独感会使人产生挫败感、狂躁感,甚至使人心灰意冷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主要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等,不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征常构成发病的基础。
浅析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适应与角色转换问题作者:王妍张娜李俊玲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29期摘要:大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经历的是一种角色的转变过程,在扮演了十几年学生角色的影响下,进入崭新的社会角色后必然会有诸多不适应,因此准确把握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过程的心理是有效解决帮助大学生适应职业生涯的前提和基础,这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Abstract: University graduates need to experience role transition when they leave school and enter the society. After being students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it is inevitable for them to have maladjustment when starting taking the role in the society. Therefore, accurately grasping the psychology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during this transition process is the effectiv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to help them adapt to the career, which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关键词:毕业生;角色转换;职业适应Key words: graduate;role transition;vocational adjustment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241-020 引言人生就像一个大舞台,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个大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怨天还是尤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程作业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应具备的积极心态和正确态度。
通过作业,引导学生思考“怨天尤人”对自身心理成长的负面影响,学会正确面对困难与挫折,并寻找积极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作业内容1.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就“遇到问题时,是怨天尤人还是积极面对”这一主题进行小组讨论。
每组学生需准备5分钟的发言,讨论中要包含个人经历、对问题的看法以及如何积极应对。
2. 心理小故事创作:学生需创作一篇短小心理故事,故事中要包含一个或多个角色面对困难时,从“怨天尤人”到积极应对的转变过程。
字数控制在500字左右。
3. 情绪日记:要求学生记录一周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自己的应对方式与情绪变化。
日记需包括日期、事件描述、个人感受及反思。
4. 心理小测验:设计一份关于学生面对问题时的应对方式的自测问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应对模式,并鼓励其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
三、作业要求1. 主题探讨:讨论时需积极参与,发言内容要积极向上,能体现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小组内每位同学都要发表意见,确保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
讨论结束后,需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全班汇报。
2. 心理小故事创作:故事内容需积极向上,有教育意义。
角色形象要鲜明,情节要连贯。
注意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塑造角色和情节。
3. 情绪日记:记录要真实,反映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应对方式。
每日记录需详细描述事件和情绪变化。
反思部分需深入挖掘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成长。
4. 心理小测验:测验题目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结果分析需具有指导性,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应对模式。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参与度、作业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以及作业的完成质量进行评价。
同时,将邀请部分学生互评,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优点与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同时,将选取优秀作业进行展示,以激励其他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