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诗歌中的重章叠句
- 格式:ppt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7
【诗艺花蹊】《诗经》重章叠唱的表达艺术转:登书山的博客采用重章叠唱的复沓形式来抒情达意,是《诗经》在艺术表达上一个显著特点。
所谓重章叠唱,就是指诗的各章在结构和语言上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换几个字,有时甚至只换一两个字,通过每章的重复出现,反复咏唱。
从而起到强化音乐节拍,深化主题、强化抒情、增加感染力的审美艺术效果。
一、借助特殊的音乐效果.创造诗的氛围和意境《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这是一首风雨怀人的名作。
在一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早晨,这位苦苦怀人的女子,“既见君子”时的那种喜出望外之情,溢于言表。
每章首二句,都以风雨、鸡鸣起兴,这些兼有赋景意味的兴句,重笔描绘出一幅寒冷阴暗、鸡声四起的背景。
诗篇三章叠咏,又通过易词写景,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的不同感受。
凄凄,是女子对风雨寒凉的感觉;潇潇,则从听觉见出夜雨骤急;如夜的晦冥,又从视觉展现眼前景象。
全诗通过复沓的结构安排,使其诗在音韵上形成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唤起人们的想象和情感,创造出诗的氛围和意境,这种做法成为后世诗歌,特别是民歌和现代歌曲常见的抒情手法。
二、反复咏唱,强化对主题的表达《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首诗表现了战士们在战争中团结友爱和同仇敌忾的主题、诗里的袍、泽、裳是指衣着,戈矛、矛戟、甲兵是指兵器,同仇、偕作、偕行也是近义词,它们的相互调换并不改变诗意,而是以不同的闻汇及其韵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突出和强调了一个思想,使这种团结友爱和同仇敌忾的爱国主题得以加强。
三、层层递进,增加诗的抒情容量,强化生命感受《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
其中,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等艺术效果是其独特之处。
这些手法不仅在古代诗歌中得到充分展现,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重章叠句的艺术效果重章叠句是指在诗歌中多次重复相同的句子或词语,以加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化情感的效果。
这种手法常常使诗歌更加朗朗上口,易于传颂,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便反复出现了“关关雎鸠”和“窈窕淑女”等句子,使得整首诗歌朴实而有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二、反复吟咏的艺术效果反复吟咏是指在诗歌中多次对同一事物或同一景象加以强化和描绘。
这种手法常常能够使诗歌更加生动鲜明,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木兰诗》中“十年生白头,三千里去济州。
”便反复强调了木兰的忠诚和孝心,加深了读者对木兰形象的印象。
三、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一唱三叹是指在诗歌中,通过一句唱和三句叹的方式来表现诗人的情感和心情。
这种手法常常使诗歌更加富有情感,能够更好地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例如《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通过“蒹葭苍苍”与“所谓伊人”的对仗,使得整首诗歌情感丰富而深沉。
以上便是诗经中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这些手法使得诗经中的诗歌更加生动鲜明,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内容和情感的表达,更在于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
在诗经中,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等艺术效果的运用并不仅仅在表面上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更深层次的作用是丰富和深化了诗歌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民的审美追求和文学创作的规律。
重章叠句的运用在诗经中十分常见。
这种手法常常能够使诗歌更加朗朗上口,易于传颂,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和“窈窕淑女”,以及《国风·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等,都是诗经中重章叠句的典型例子。
诗经中的重章叠句赏析重章叠句,是指文学作品中,在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语句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
重章叠唱反复咏,应该是《诗经》形式上最大的美感。
其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音乐美。
《诗经》中的复叠,或复沓,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特殊的重复,是结构和意义递进。
如其中的招牌诗作《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下面从三个方面分析《诗经》的这种音乐特征。
【叠字】叠字也叫作重言。
两个相同音节重叠成为双音词。
《诗经》中的重言数不胜数,但大致可分为描摹声音、描绘色彩、描述景物和描画情态几类。
其中的拟声,可归为“天籁”和“人籁”两种类别。
“天籁”是模仿自然的声音。
如《郑风•有女同车》中“佩玉将将”,“将将”即“锵锵”,是金玉发出的声音。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又如《郑风•风雨》中“鸡鸣喈喈”“鸡鸣胶胶”,是拟鸡叫之声。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
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齐风•载驱》中“载驱薄薄”的“薄薄”是马蹄声,《唐风•鸨羽》中“肃肃鸨羽”的“肃肃”是鸟振羽之声,《秦风•黄鸟》中“交交黄鸟”的“交交”是鸟叫声。
不仅《国风》,《小雅》中也如此。
如《彤弓之什•庭燎》中的“鸾声将将”“鸾声”,是有节奏的铃声。
《桑扈之什•青蝇》中的“营营青蝇”,又出现了青蝇嗡嗡的响声。
这些自然界的声响和谐而有韵味。
它们生动、细致而又形象地描摹了来自大自然的音乐。
诗歌中的叠字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重叠组成的词语,又称为复字、重言,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方式。
两字相叠被称为单叠,四字相叠被称为双叠。
在古典诗词曲中,叠字的运用相当普遍。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305篇,竟有204篇见用叠字。
《诗经》在运用叠字方面显示了精深的语言表现力和惊人的创造性,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小雅"车攻》)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萧萧,鸡鸣胶胶。
(《郑风"风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小雅"采薇》)都是受到历代评论家称许的叠字佳句。
清代语言学家王筠把《诗经》中的叠字汇集分类,编成《毛诗重言》一书。
可见后世对“诗三百”叠字修辞之妙是何等击节赞赏。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对于《诗经》的叠字给予高度评价:“灼灼状桃李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
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这是说:《诗经》中的叠字如“灼灼”“依依”“杲杲”等,虽然只是相叠的两个字,却可以“以少总多”,把客观景物描摹刻画得“情貌无遗”,形神毕现;即使人们再苦思冥想上一千年,也将不能找到更为恰当的词去取代这些叠字。
汉代五言诗《古诗十九首》中,运用了叠字的竟达十三首之多。
如《青青河畔草》全诗十句,开头六句连用了叠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青青”是从色彩上形容春草之碧绿,“郁郁”是从意态上描绘柳树之葱郁,写出烂漫春光之中草木的生机畅茂。
“盈盈”是形容“楼上女”的绰约风采,“皎皎”表现出这位女子临窗凝眺时的姿容仪态。
艳丽的“红粉妆”再加上“娥娥”二字,愈显现出她美丽的容貌;洁净白晰的“素手”再饰以“纤纤”二字,更加具体地刻画出“素手”的形态。
顾炎武指出:这首诗“连用六叠字,亦极自然,下此即无人可继”(《日知录》)。
关于重章叠句的诗句1.关于诗经中重章叠句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
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
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
例如:《蒹葭》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eí)。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
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
她(他)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评析】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一种情感,虽然所写的意象不同,但通过相同的结构形式去写,让人读起来有音乐美,让人感觉到作者所表达的那种情感更加有韵味。
扩展资料叠句的定义:1、在一定间隔(如一段歌曲末尾的副歌)之后重复的歌曲或赞美诗的一部分(chorus)。
2、诗或歌的叠句,尤指在每节诗歌后重复的诗句叠句的音乐配曲(refrain reiterative sentence)。
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
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
叠句运用得好,会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叠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章叠句2.采薇前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结合诗句,说说这种手法有什么特前三章采用了: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
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贴.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3.运用重章复沓的诗有哪些”重章复沓“,重章复唱,也称作重章复沓,“重章叠句”,是《诗经》基本结构。
诗经中重章叠句的作用
诗经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诗歌集,它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诗经中,经常出现重复的句子和章节,这些重复的句子和章节被称为“重章叠句”,它们在诗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重章叠句可以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在诗经中,重复使用某个主题或情感可以使诗歌的意义更加深刻和感人。
例如,在《国风·召南·草》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两句话重复了两次,强调了美人伤害自然的情感和草木的本性,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责任。
其次,重章叠句可以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古代的诗歌都是口传的,没有文字记录,通过重复的句子和章节能够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记忆性。
例如,在《国风·唐风·蓼莪》中,“蓼莪之往,匪来迩。
”这两句话的节奏感很强,很容易让人记住。
最后,重章叠句可以使诗歌更加简洁有力。
古代的诗歌都是有一定的限制的,使用重复句子和章节可以让诗歌更加简洁有力,突出重点。
例如,在《国风·齐风·鹊巢》中,“鹊巢鸠居,各有所居。
”这两句话
简单明了地表达了鸟儿们的倔强和自由。
总的来说,重章叠句是诗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们在表达情感、增强节奏感和简洁语言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重章叠句的使用使
得诗歌更加生动、有力和深刻,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重章叠句的作用和特点
1. 重章叠句能强化情感呀!就像《诗经·蒹葭》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不断重复那蒹葭的样子,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对美好事物追寻的执着,这情感不就一下子浓厚起来了嘛!
2. 重章叠句可以加深印象呢!想想《小星星》那首歌,“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一直重复,你是不是一下子就记住啦?这就是它的神奇呀!
3. 它还能增加节奏感哟!比如“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这样的重复多带感,让我们不自觉地就跟着节奏动起来了,多有意思呀!
4. 重章叠句让内容变得丰富咧!像《回娘家》里唱的“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后面不断重复,感觉回娘家带了好多东西,画面一下子就丰富起来了呢!
5. 它能营造氛围呀!“啦啦啦,啦啦啦”,这样简单的重复就能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是不是很神奇!
6. 重章叠句使表达更简洁明白呀!就好像“我爱你,我爱你”,比说一堆话更直接有力地表达爱意,多棒!
7. 它可是有着独特的魅力哩!《新年好》里“新年好呀,新年好呀”,这么重复着,新年的喜悦一下子就出来了,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呀!
8. 重章叠句绝对是个好东西啊!它就像是魔法,能让文字变得更有力量,更吸引人。
以后看到重章叠句,可千万不要小瞧它哦!
我的观点结论是:重章叠句有着诸多不可忽视的作用和特点,它是文学表达中非常重要且有魅力的一种手法。
用重章叠句的古诗导言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古诗更是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古诗以其简练、深远、意境丰富的表达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其中,重章叠句是一种独特的写作风格,将句子嵌套于句子,使得诗句更加有层次感、有韵律感。
本文将深入探讨重章叠句在古诗中的运用,并从不同角度解析它的魅力。
一、重章叠句的定义与特点1.1 重章叠句的定义重章叠句是指在古诗的篇章结构中,将一句话或多句话嵌套于另一句话之中。
这种写法使得诗歌更富有层次感和变化。
具体而言,句子层层嵌套,形成了一种梯形的结构,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同时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难度。
1.2 重章叠句的特点重章叠句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音律和韵律:重章叠句增加了诗歌的音律和韵律,使得诗句更加和谐动听,增加了韵味。
2.层次感:重章叠句使诗句更加有层次感,读者可以通过逐层剖析来理解其中的含义。
3.表现力:重章叠句的运用,使诗句的表现力得到了增强。
作者可以通过嵌套和重复的手法,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重章叠句在古诗中的应用2.1 嵌套的重章叠句古诗中常见的一种重章叠句的应用方式是嵌套。
通过将一个完整的词句或者片段嵌套在另一个词句或者片段中,使得整个句子呈现出层层递进的结构。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就采用了两重嵌套的结构,将第二句嵌套在第一句之中,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之美。
2.2 交互的重章叠句古诗中的另一种重章叠句的应用方式是交互。
通过交替使用两个或多个相似结构的句子,使得诗句呈现出一种对比和交互的效果。
例如《夜泊牛渚怀古》中的两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霜凄万古意,寞寥千里愁。
”这两句诗就采用了交互的重章叠句结构,通过对星星和月亮、霜和愁的对比和交替使用,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思念和无尽的惆怅。
2.3 重复的重章叠句古诗中的第三种重章叠句的应用方式是重复。
通过对同一结构的句子或词句进行重复,既可以增强表现力,又可以加深印象。
重章叠句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重章叠句,又称“叠句”,是一种纯文字组织形式,它可以使文章充满活力,具有感染力,着重表现文章的情感和语气,饱含渲染力量。
重章叠句作为一种文学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重章叠句的特点
重章叠句是一种具有节奏性的修辞手法,它被称为“叠句”,是指在一句话中将一个或几个重复的句子组合在一起,使句子形成一种节奏,形成一种特殊的句式。
重章叠句的特点是反复地重复某一部分,以引起读者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情绪,使文章的气氛更加浓郁。
另外,重章叠句的句子结构比较紧凑,能够更有效地表达情感,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度。
二、重章叠句的作用
1、强调情感
重章叠句的反复使用可以使文章的情感更加浓厚,强调某一种情感,比如对某人的爱护、对某种事物的赞美、对某件事的歉意等。
这使得文章充满强烈的情感,从而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2、增强语气
重章叠句的运用可以增强文章的语气,使文章充满激情和力量,让读者感受到文章的强烈感情。
重章叠句的句子结构紧凑,又具有节奏感,能够让读者感到文章的发自内心,而不是平淡无奇。
3、表达情绪
重章叠句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能够表达作者的情绪,使文章更有渲染力量。
重章叠句的反复使用可以使文章的情绪更加强烈,让读者更容易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总结
重章叠句是一种具有节奏性的文学修辞手法,它的特点是反复地重复某一部分,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它的作用包括:强调情感、增强语气、表达情绪。
重章叠句的运用能够使文章更加充满活力,着重表现文章的情感和语气,饱含渲染力量。
关雎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关雎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关雎啊,那可是《诗经》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的重章叠句就像一首美妙的歌不断重复着动人的旋律,有着独特的魅力呢。
重章叠句就像是盖房子,一块砖一块砖地垒起来。
每一章就像一块精心打造的砖,它们有着相似的形状和结构,但是又有着细微的差别。
比如说在《关雎》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一章就像房子的基石,奠定了整个情感的基调。
君子看到了窈窕淑女,心里就像种下了一颗种子,那种爱慕之情就这么简单又直接地被表达出来了。
然后呢,下一章可能只是换了几个字,可就像给这个房子又添了新的装饰。
这就好比我们做菜,一道好菜总是有它的主食材,就像这诗里的君子对淑女的爱慕是主心骨,而每一次的重章叠句就像是给这道菜加不同的调料。
有时候多一点描写淑女的美好,有时候多一点君子内心的渴望。
这就使得整个感情的表达不是那种干巴巴的,而是层层递进的。
我们生活里也有这样的情况呀。
就像我们喜欢一个人,最开始可能只是觉得这个人长得好看,就像君子看到淑女的美貌。
这是一种很直观的感觉,就像诗的第一章。
可是随着相处,你会发现这个人的性格也好,善良又有趣,这就好比诗里不断重复又加深描写的部分。
这种重章叠句的写法就像是我们对一个人的喜欢不断加深,从表面到深入内心。
重章叠句还能让这首诗特别有节奏感。
你看,读起来的时候就像走路,一步一步稳稳当当的。
每一章相似的部分就像整齐的步伐,让你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果把诗比作一条河,那重章叠句就是河水流过的节奏,有时候湍急有时候平缓。
这就好像我们唱歌,总是有重复的旋律部分,这样才好记又好听。
要是没有这种重章叠句,就像唱歌跑调了,那感觉可就不对了。
再从表达情感上来说,它就像小火慢炖。
不是一下子把所有的情感都倒出来,而是一点一点地让你去感受。
君子对淑女的思念也好,追求过程中的那种期待和焦虑也好,通过重章叠句,就像一点点往锅里加柴火,让锅里的情感之汤越来越浓郁。
这可比那种一股脑把所有想法都说出来的写法高明多了。
采薇重章叠句的作用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采薇》里那重章叠句的奇妙作用呀!
你说这重章叠句,就像是音乐里的重复旋律,一遍又一遍,可有意思啦!它呀,就像那神奇的魔法棒,轻轻一挥,整首诗就变得不一样咯!
咱就说那《采薇》,“采薇采薇”不停地唱,就跟咱哼喜欢的小曲儿似的,让你不知不觉就记住了。
这多厉害呀!你想想,要是没有这反复的吟唱,那还能这么容易就印在你脑子里吗?这就好比你认识一个新朋友,多跟他见几次面,不就熟络了嘛!
它还能让诗歌的情感更浓郁呢!一遍遍地重复那些词句,就像把你的心情一次次地强调,让你更能体会到诗人的喜怒哀乐。
就好像你伤心的时候,是不是会反复说同一件让你伤心的事呀,这样你的难过是不是就更强烈啦?这重章叠句就是这个道理呀!
而且呀,它还能营造出一种特别的氛围。
就像你走进一个布置得特别有氛围的房间,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那《采薇》里不断重复的词句,就把你带进了那个特定的情境里,让你仿佛能看到那些士兵采薇的画面,感受到他们的心情。
这多神奇呀!
你再想想,要是没有这重章叠句,诗歌不就变得干巴巴的啦?就像一道菜没有了调料,那还有啥滋味呀!它就像给诗歌加上了调料,让它变得有滋有味,丰富多彩。
咱平时说话不也经常会重复一些话嘛,为的就是强调呀!这重章叠句不就是诗歌里的这种强调嘛!它让诗歌变得更有魅力,更能打动我们的心。
总之呢,这重章叠句在《采薇》里可发挥了大作用啦!它让诗歌更容易被记住,情感更浓烈,氛围更独特。
它就像诗歌的一个秘密武器,一下子就让诗歌变得与众不同啦!你们说是不是呀!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