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心理学认知的培养
- 格式:pptx
- 大小:4.16 MB
- 文档页数:101
城市轨道交通心理学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对城市轨道交通心理学的心得体会:1、快速,节能,来美观,源容积率大,但目前有很多的城市轻轨(地铁)站还没有很好地和公交车站有机的结合。
这是最大的不便。
但轨道交通的建设周期比较长,都要重新开工,形成一定的规模也要很长的时间,需要一步一步来。
2、轻轨可以代替更多的公交车,提供了出门的方便,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好处,设计合理,快捷方便,让民众一致认同,就很好了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
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轨道交通网络总里程已达5000公里,总投资估算将超过8000亿元。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作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也在快速发展。
中国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个城市拥有已建成的轨道交通线路,全国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网络的城市则已有25个。
通过本学期对《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更深入地了解到了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学习和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管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中个体、团体、组织的心理活动过程及其个性心理特征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应用学科。
它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发展规律和研究方法运用到管理实践中,探讨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为提高管理效率提供心理学方面的科学依据。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当今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竞争环境也日趋激烈,一个组织的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它的发展。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伴随著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大多是针对经济工作管理、工业生产领域,但也用於其他各不同领域,如机关、学校、部队、商店、交通等方面的管理。
其早期的理论基础是在本世纪三十年代,由美国工业心理学家哈佛大学的梅约教授等人总结了霍桑工厂的实验成果所形成的人际关系学。
它强调以人为中心和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理念,协调组织与团体的人际关系,改善组织与环境条件,改进领导与管理方法,以组织中以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适用于五年制高职教育层次城市交通运输(公交运营管理方向)专业学生。
二、课程性质《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运输(公交运营管理方向)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之一,是一门选修的主要理论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以及以后的发展方向,了解轨道交通的站台、车辆的基本结构,掌握轨道交通施工的基本知识,和轨道交通运营的实际状况,为以后的工作学习奠定基本的理论基础。
32 学时。
四、学分2学分。
五、课程目标“知识-技能-情感”三位一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所必须的轨道交通的基础知识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技能,形成城市公交人所必备的知识、技能、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其具体的目标如下所示:(一)职业知识目标1、掌握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轨道交通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等知识。
2、了解轨道交通的路网规划和路线设计。
3、熟悉城市轨道交通的土建工程的基本知识,并对其有一定的了解。
4、掌握轨道交通的车站的立体结构以及内部设施的设置情况,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5、了解轨道交通的车辆基本结构。
6、了解轨道交通的通信信号和其他设备系统。
7、掌握轨道交通的灾害防治措施。
8、能读懂轨道交通的列车运行图。
(二)职业技能目标1、掌握轨道交通类的基本知识,并对轨道交通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2、对轨道交通的车辆和站台的结构有足够的了解。
3、读懂轨道交通的列车运行图。
(三)职业情感目标1、逐步提高专业素质,初步形成职业意识,培养良好职业道德。
2、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
3、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4、理解公交优先战略,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六、设计思路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配合城市交通运输(公交运营管理方向)专业实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贯彻崭新的教学理念,穿插鲜活的案例,运用真实的情景与任务来增强教学效果。
城市轨道旅客运输心理学论文
旅客运输业为旅客提供了具有时间、空间移动需求的运输服务。
在提供运输服务的过程中,地铁服务人员与旅客之间建立了直接的服务与被服务的责任关系,旅客对运输需求的满足程度反映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高低。
(一)从地铁旅客对象角度看
研究旅客运输心理学的关键问题是定义旅客的概念。
一个人持有铁路的有效乘车凭证及同行的免费乘车儿童,从他进入旅客运输服务系统开始,到他离开旅客运输服务系统为止,即从其购买车票、进入车站乘车到下车验票出站,在这段时间内,他成为一位旅客。
旅客运输产品的加工和生产过程,就是对旅客的心理活动进行剖析,使其旅行心理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
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反映了客运服务质量的高低。
因此,从服务对象角度讲,掌握旅客旅行心理活动与需要,使旅客旅行需要得到满足,是客运管理的核心内容。
(二)从运输服务业角度看
1.运输服务企业的行为就是人的行为
人是运输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运输企业要靠人来实现企业的目标,即使是未来社会的管理中,最主要的管理自然是由人来实施的对人的管理。
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高科技产品在运输服务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但设计和使用这些产品的仍然是人。
如何使高科技产品在运输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而最大限度满足旅客旅行的需要,这取决于规划者、设计者以及使用者对旅客旅行心理需要的掌握程度。
因此,研究运输企业中人的心理行为规律,以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运输服务水平,是运输服务企业管理的主题。
总结:如果我是一名旅客的话,我希望我所乘的地铁是一个服务周到、环境良好的运输质量。
如果给我臭脸看,那它的服
务就太超过了。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Psychology of Urban Rail Transit课程代码:学时数:32学分:2课程类别:必修/选修适用专业:轨道交通运输先修课程: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交通工程大类专业课。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内容讲授和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行业的心理学问题以及摆在首位的安全问题。
课程内容对于提高运输企业员工安全至上的理念和素养,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性,从而预测和预防运输事故的发生,确保运输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程在讲授普通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心理学的内容及应用;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分析手法,分析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安全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一)心理学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心理学的主要特征,理解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了解现代心理学学派及研究领域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心理学的主要特征、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2.难点: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二)心理的发生与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人的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的理论,理解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掌握人类心理的基本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人类心理的基本特点—1—2.难点:人的心理的个别开展(三)感觉与知觉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感觉的种类和知觉的分类,理解感觉知觉的基本特性,掌握感觉的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感觉的种类和知觉的分类2.难点:知觉的具体分类(四)表象与记忆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表象和记忆的种类,了解表象的特征和记忆的心理过程,掌握表象的功能;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表象的特征和记忆的心理过程;2.难点: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五)注意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注意的概念及功能,理解注意的类型,掌握注意的特征;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注意的稳定性、广度、分派、转移的四种特征2.难点:注意的类型(六)情绪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情绪和情感的区别联系、情绪产生的理论,理解情绪的功能、社会化复合情绪、情绪与情感的分类,掌握情绪体验与情绪调节;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情绪的功能、社会化复合情绪、情绪与情感的分类2.难点:情绪产生的理论(七)意志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理解意志的特征与品质,明确意志与认识、情绪的关—2—系,掌握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培养的方向;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意志与认识、情绪的关系2.难点: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培养的方向(八)人格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人格的定义、特征、结构,理解需要和动机的种类,掌握需要层次理论;了解气质类型学说,理解气质与性格的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需要层次理论2.难点:气质类型学说(九)人际关系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理解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与技巧;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与技巧2.难点: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十)心理安康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概念,理解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掌握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2.难点:高、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十一)运输安全心理学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运输安全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理解,掌握生运输安全事故的心理原因,了解心理因素在运输安全中的地位;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运输安全事故的心理原因—3—2.难点:运输平安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对象和方法(十二)心理过程与运输安全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感知觉对运输平安的影响,了解视觉功能与运输平安,了解情绪对运输平安的影响,掌握轨道员工情绪控制何调节,了解注意对运输平安的影响;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轨道员工情绪控制何调节2.难点:注意对运输平安的影响(十三)个性心理与运输安全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气质与运输安全,了解性格与运输安全,了解能力与运输安全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气质、性格、能力与运输安全的关系2.难点:无(十四)生理心理与运输安全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疲劳的概念、分类及表现,理解疲劳对运输安全的影响及改善措施,掌握疲劳产生的原因;了解生物节律与运输安全,了解年龄、生活习惯与运输安全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疲劳与运输安全2.难点:人体生物节律(十五)运输安全干预(心理压力干预)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全面压力管,理解职业压力与运输安全,理解紧张、应激与运输安全,掌握心理疏导及放松技术,了解抗压训练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压力与压力源2.难点:抗压训练方法—4—3、实验(上机、习题课或讨论课)内容和基本要求课程中的案例问题内容要求每一位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内容课前准备,讨论课上由教师依据学员分组情况随机抽取学号,由被抽中的学生上讲台主讲,并教师点评和打分,计入最后总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