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太阳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62 KB
- 文档页数:2
[人造太阳]《人造太阳》阅读答案-V1
人造太阳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科技项目,它被广泛认为是未来清洁能
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人造太阳。
一、人造太阳的原理
人造太阳是通过核聚变技术产生能量,具体而言,就是将氢原子聚变
成氦原子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
通过模拟太阳内核的高温高压环境,让氢原子在磁场和惯性力的作用下发生聚变,产生能量。
二、人造太阳的优势
相较于目前主流的核裂变技术,核聚变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 燃料常见:聚变燃料是氢和氦,这两种元素在地球上非常常见,而
核裂变燃料则需要稀有元素。
2. 安全性高:聚变反应不会产生核废料和温室气体,不会对环境产生
污染。
3. 能量密度大:核聚变技术可以在小型反应堆中产生大量的能量,可
以满足城市能源需求。
三、人造太阳的挑战
尽管人造太阳有很多优势,但想要实现核聚变技术商业化仍然存在许
多挑战。
1. 技术难题:核聚变技术需要高温高压环境、可控核燃烧等复杂技术,至今仍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2. 成本高昂:人造太阳需要庞大的设备和高昂的运行成本,商业化进
程严重受制于技术和成本。
3. 安全问题:虽然核聚变反应更加安全,但对于容错性和人为失误的
考虑必须更加谨慎。
总体而言,人造太阳作为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
展前景。
但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商业化进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技术攻
关和成本优化。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人造太阳将成为
创造清洁世界的重要利器。
2024年山东烟台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5.写在试卷上和答题卡指定区域外的答案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五一前夕,某学校举行了春季运动会,下列数据中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A. 男子立定跳远的成绩为6.8mB. 女子跳绳的成绩为每分钟360个C. 男子100m的成绩为15.5sD. 女子铅球的成绩为45m2.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站在湖边的小明看到清澈的水中鱼儿在云中游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看到的水中的鱼是实像B. 看到的水中的云是实像C. 看到的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 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3.A. 悠扬的钟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B. 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声的音调不同C. 敲钟时,用力越大,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D. 通过钟声判断钟是否破损,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4. 生活中很多现象都蕴含着物理奥秘,对以下生活实例解释正确的是( )A. 夏天向地面洒水可以降温,是因为水蒸发吸热B. 打扫卫生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 高压锅的原理是通过增大气压使液体的沸点降低D. 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5. 霜、雾、露、雪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C. 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D.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6. 原地纵跳摸高是同学们经常玩的游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游戏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在离地前的起跳过程中,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对地面的压力B. 在离地前的起跳过程中,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小于人对地面的压力C. 在离地后的上升过程中,人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D. 在落地前的下降过程中,人的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7.乒乓球被称为中国的“国球”,深受同学们喜欢。
9.《竹节人》节选1.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
A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mí mǐ)全班,以至全校。
……2.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
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huōhuò)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B,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3.仔细想来,那个发明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C……4.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5.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6.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于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钓)。
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7.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8.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诧)(zhàchà)风云的古战场。
D9.还有同学①,想②,给竹节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
一有机会,便③招呼大伙儿来观摩。
谁知④,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嗑)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10.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11.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12.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
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挖空心思: (2)叱咤风云: . 3.文中空白处应填入的成语依次是()-()-()-()A. 弄巧成拙B. 别出心裁C. 技高一筹D. 得意扬扬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A.找近义词:盛行()绞尽脑汁()B.找反义词:陈旧()沉默寡言()5.第5、6自然段末尾都有“神气”,这属于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 .6.选文介绍了三种竹节人玩具的名号,前面两种分别叫“”“”,请你为后面一种取个名号。
[人造太阳]《人造太阳》阅读答案(1)近年来,“人造太阳”的话题越来越引人注目。
而当中,一部叫做《人造太阳》的纪录片更是向人们展现了人类在太阳能研究方面的伟大成果。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理解这个话题,以及从这个纪录片中汲取一些什么启示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1. 人造太阳真的起到了太阳的作用吗?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虽然“人造太阳”也能够像太阳一样持续释放出能量,但是与太阳相比,人造太阳所产生的能量数量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而且,人造太阳的能量产生来自于聚变反应,也就是说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才能维持其持续运行。
相比较而言,太阳的能量则是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而这种反应可以不断自我维持且产生的能量也是不可估量的。
2. 人造太阳的组成结构是什么?人造太阳主要是由两个关键部分组成,分别是“大真空室”和“量子井”。
整个系统运行的原理是:在大真空室内部通过注入氘气体,相互碰撞的氘原子会运动得非常快,速度甚至可以达到太阳内部的数倍,从而产生出极高的温度和压力,创造出核聚变的条件。
而“量子井”则是整个系统中特别重要的一个部分,它的存在能够极大地提高氘气体的浓度和密度,从而使反应能够更加高效和充分地进行。
3. 人造太阳的应用前景和价值是什么?人造太阳的应用前景和价值还是非常广泛的。
在能源领域,它可能是一种非常具有潜力的替代能源,因为它产生的能量非常巨大,且不会产生任何有害的副产品。
另外,在空间探索方面,它也能够大大提高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因为人造太阳可以模拟太阳的辐射环境,帮助科学家更加准确地研究空间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另外,它还能用于医疗和材料研究等领域,展现了其巨大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
总而言之,人造太阳无疑是代表了人类在科技上的伟大进步和变革,也为人类的未来注入了新的希望。
虽然人造太阳与太阳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我们仍然要对人类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充满信心,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21、22章信息的传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共25小题)1.(2021•十堰)5月30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太空中的天和核心舱顺利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是我国航空航天科技的重大技术升级。
它们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利用()A.电磁波B.次声波C.超声波D.光导纤维2.(2021•陕西)如图是一款磁悬浮蓝牙音箱,可实现与手机的无线信息传递,底座通电后,上面的磁体音箱就会在底座产生的磁场作用下悬浮起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音箱悬浮时在竖直方向受到两个力,即重力和磁场的作用力B.底座通电后能产生磁场,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相同C.音箱悬浮利用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D.无线信息传递利用的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3.(2021•邵阳)“中国天眼”是一个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能够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信号,2021年3月31日0时起,已向全球天文学家征集观测申请,“中国天眼”成为“世界天眼”,它所接收的信号是()A.超声波B.次声波C.电磁波D.以上都不是4.(2021•武威)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居世界首位,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太阳能B.石油C.煤D.核燃料5.(2021•邵阳)能量的利用要考虑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考虑后人的需求,可再生能源是未来理想能源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风能B.天然气C.石油D.煤6.(2021•自贡)关于信息的传递和能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能是广泛使用的一次能源B.手机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C.北斗卫星是利用超声波来进行定位的D.因为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是守恒的,所以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7.(2021•临沂)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稳稳降落在火星的乌托邦平原。
探测器经过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等一系列减速措施后,再通过反推发动机进行动力减速,距离火星表面100m时,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避障和缓速下降后抵达火星表面。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阅读文段,根据语境填空。
如上图所示,在甲骨文中,“契”(qì)是会意字。
右边是一把刀,左边的丯(jiè)是草芥,合起来表示① 的意思。
楷书的“契”字增加“木”旁,表示这种契刻记事是以木条为材料的。
后来“木”误写成“大”,就成了今天的“契”字。
后引申为符契,又引申为相和、相投,如端木蕻良笔下,关东原野的土地和他的心就在热情的① (mòqì)里彼此呼唤。
“锲”的读音为① (A.qìB.qiè二选一),仍表示雕刻的意思,如闻一多先生① (词意: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地钻研古代典籍,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二、情景默写整理时,小柯发现唐诗和宋诗在题材内容上有些差别。
以此,他推断“百唠千声随意移,三、语言表达3.赏析标语。
柯桥瓜渚湖畔的樱花和郁金香成了本地网红,观赏者络绎不绝。
为此,公园新立一块标语牌——“郁你相遇,樱你而美”。
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四、名著阅读4.以下是小语对七下名著中“救助”情节的整合、圈点、批注,请结合相关名著完成下5.“越是危难时刻,越显责任担当,越到艰难险阻,越显人间大爱!”请从祥子、尼摩船长、梁生宝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作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现代文阅读大红花李娟①大红花五十多岁的光景。
花白头发,大嗓门,高鼻梁,身高一米八。
粗胳膊粗腿虎背熊腰,往那儿一站,中流砥柱般稳稳当当,雷霆不能撼之。
②可惜这样一副气派的身材,平日里却衣装破陋滑稽。
上面一件小了三码的短背心,亮堂堂地露出肚脐眼,下面一条抹布似的长裙拖在脚背上。
她还从不穿袜子,光脚趿一双男式破拖鞋。
脚趾头脏得何其狰狞,獠牙般凶狠。
③不过劳动人民嘛,整天辛苦奔忙,不甚讲究也是无可厚非。
中国助力“人造太阳”早日发光①通过模仿太阳的热核聚变反应,中外科学家们正在建造人类首颗“人造太阳”。
“人造太阳”计划,由欧盟、中国、美国等7大经济体联合打造,已历经30余年,预计2019年建成,2050年商用。
②上月底,中国承担生产和设计的首个超大部件——脉冲高压变电站(PPEN)首台主变压器,已运往“人造太阳”设施的建造地法国。
随着各类设施逐渐完工,人类离建成首个“人造太阳”的目标越来越近。
③为什么要制造“人造太阳”?这和人类长久以来的能源危机有关。
现代以来,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发展,人类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
据测算,人类最多还能用两三百年的自然能源,即使核能也只能用数百年。
④此外,像煤、石油这些能源的燃烧还会引发温室效应、酸雨等,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核电站或核能发电厂的能量来源是核裂变(能量产生过程与核聚变相反),所需原料稀有,产生的废料也没法安全处理,还可能产生核泄漏。
⑤不光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子孙将从哪里弄这么多能源呢?科学家们带着这个惊恐的问题,把目光投向了核聚变。
天空中的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变体,几十亿年为人类提供了光、热。
那太阳是怎么做的呢?⑥简单来说,当两个质量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新原子核时,大量电子和中子能够逃离原子核的束缚,带来巨大能量。
在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聚变。
据测算,1千克氢燃料经过聚变反应所产生的能量,至少可以抵得上4千克铀燃料或1_000万千克优质煤燃料释放的能量。
⑦要提取它们,方法也十分简便,成本也很低。
我们从海水里舀一升水,其中就含有0.03克氘,它就可以产出约.300公升汽油这么大的能量。
地球上的海水能提取45万亿吨氘,它们都聚变的话,能保证人类上百亿年的能源消耗。
⑧而且核聚变非常干净,因为聚变就是把两个氢核放在一起,当温度到了上亿度以后,它们就会聚合在一起,除了产出能量,其余产出的氦是一种清洁无害的元素。
《人造太阳》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人造太阳》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作为常用文体的说明文,说明文写作的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那么问题来了,说明文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造太阳》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随着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能源危机和能源污染步步逼近,获取新型能源已经变得十分迫切。
虽然风能、水能、太阳能等不断地被开发利用,但很难想象,它们能够完全替代传统能源。
1939年,美国科学家证实,一个氘原子核和一个氚原子核通过碰撞结合成一个氦原子核,可以释放出一个中子和17.6兆电子伏特的能量。
该发现揭示了已经持续“燃烧”了50亿年的太阳的巨大能量来自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核聚变反应的奥秘。
模拟太阳,利用热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安全而又清洁的能源,成为了人类的新梦想。
面对这个梦想在理论研究和实验技术上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原本独立进行研究和实验的欧盟,也同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中国和印度6个成员合作协定了“国际热核反应实验堆计划”,合力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打造“人造太阳”。
太阳巨大的能量来自核聚变反应。
在太阳的中心,温度高达20xx 万摄氏度,气压达3000多亿个大气压,在这样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核聚变释放出大量能量。
“人造太阳”将模拟这一过程,在建成的一个巨大的核聚变反应装置的真空室内加入少量氢的同位素氘,像变压器似的使其产生等离子体,然后提高密度和温度,使其发生聚变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
作为核聚变反应的必要燃料,氘在自然界中几乎“取之不尽”,它可以从空气中提取,也可以从海水中提取。
地球上仅在海水中就含有45万亿吨氘,而每1升海水中含30毫克氘,30毫克氘聚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
采集氘进行聚变反应,产生的能源足够人类使用100亿年。
但是,在地球上再现太阳的环境,以利用这种强大的能量,就意味着必须实现极高的温度,使燃料能够达到上亿度的高温,并且把处于上亿度高温下的燃料约束到一个局部的小空间当中。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闲步畎亩间,垂柳飘风,新秧翻浪,耕夫荷农器,长歌相应,牧童稚子,倒骑牛背,短笛无腔,吹之不休,大有野趣。
闲居之趣,快活有五。
不与交接,免拜送之礼,一也;终日可观书鼓琴,二也;睡起随意,无有拘碍,三也;不闻炎凉嚣杂,四也;能课子耕读,五也。
读理义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煮茶,泛舟观山,寓意弈棋。
虽有他乐,吾不易矣。
(摘选自《小窗幽记》)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耕夫荷.农器(2)终日可观书鼓.琴9.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有他乐,吾不易矣。
10.上文与刘禹锡《陋室铭》表现出的作者的精神追求有何相似之处?11.结合上文,联系现实,从某一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健康高雅的情趣。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红小鬼一个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少年①嘹亮的号声接连响了好几天。
今天,我碰到一小队号兵。
我走到一个很神气的小号兵面前。
他穿着网球鞋、灰色短裤,头戴褪色的灰色帽,帽徽虽然有些暗淡..,但在这帽下的号兵却毫不暗淡....!他有玫瑰色的脸庞,明亮闪光的眼睛。
你看到这样的孩子——一个充满温情和友善的勇敢少年,心就会自然而然地热起来……②我初想:他一定很想家!但通过和他一番交谈,我立刻就明白:他不只是妈妈的孩子,更是一个老练的红军。
③他告诉我,他今年十五岁,四年前在南方加入红军。
④“四年!”我不大相信地惊喊道,“那么,你加入红军时一定是十一岁?你参加长征了吗?”⑤“是的,”他带着稚气而骄傲的神情回答道,“我当了四年红军了。
”⑥“长征很艰苦吧?”我冒昧地问。
⑦“不苦,不苦。
跟同志们在一起,一点儿都不苦。
我们革命的少年不能总去想事情苦不苦,我们只想完成当前的任务。
如果需要我们走一万里,我们就走一万里;需要我们走两万里,我们就走两万里!”⑧“你为什么加入红军?”我问。
⑨“我家在福建漳州附近。
我常听村里人说到红军,他们说红军帮助穷人。
我的家很穷,无田无地,田租吃去了我们收成的一半。
16一、积累与运用1.拼一拼,写一写。
我们吃的liáng shi、蔬菜,埋在地底下的méi tàn,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
太阳光有shājūn的能力,可以预防和zhìliáo疾病。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摄氏(shè) 估计(gū) 粮食(niáng)B.治疗(liáo)杀菌(jùn)驯良(xùn)C.煤炭(tàn)苔藓(xiǎn)树杈(chā)D.矫健(jiǎo)清秀(xiù)锥子(zhuī)3.下面词语搭配错误的一项是()A.吸收热量预防疾病B.密切的关系美丽的世界C.凉爽的泉水温暖的阳光D.凝成水滴开发矿产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外边的吵闹声突然渐渐消失了。
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正在总结经验。
C.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D.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深受教育。
5.下面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1)太阳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
(2)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3)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4)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上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A.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B.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C.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D.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6.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A.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B.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C.虽然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
D.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7.下列关于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的特点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介绍太阳离地球“远”的特点。
人造太阳阅读附答案(优秀8篇)太阳花阅读理解附答案篇一太阳花阅读理解附答案⑴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色。
乍开的花儿,像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
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⑴三朵花是信号。
号音一起,跟在后边的便一发而不可挡。
大朵,小朵,单瓣,复瓣,红、黄、紫、蓝、粉一齐开放。
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缤纷五彩的锦锻。
连那些不爱花的人,也经不住这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跟前欣赏起来。
⑴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
一幅锦锻,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
起初,我们以为,这经久不衰的原因,是因为太阳花喜爱阳光,特别能够受住烈日的考验。
不错,是这样的。
在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
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艳丽,愈加热情,愈加旺盛。
⑴但看得多了,才注意到,作为单独的太阳花,其生命却极为短促。
朝开夕谢,只有一日。
因为开花的时光这么短,这机会就显得格外宝贵。
每天,都有一批成熟了的花蕾在等待着开放。
日出前,它包裹得严严紧紧,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可是一见阳光,就即刻开放。
花瓣就像从熟睡中苏醒过来了似的。
徐徐地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这样一个开花的全过程,可以在人注视之下,迅速完成。
此后,它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
待到夕阳沉落时,花瓣儿重新收缩起来,这朵花便不再开放。
第二天,迎接朝阳的将完全是另一批新的花蕾。
⑴这新陈交替多么活跃,多么生动!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太阳花在开放的时候,朵朵都是那么精神充沛,不遗余力。
尽管单独的太阳花,生命那么短促,但整体上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
⑴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并不意懒。
在完成开花之后,它们就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
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则闪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给未来。
待到秋霜肃杀时,它已经把银粒一般的种子,悄悄地撒进泥土。
通州区2023年高三年级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2023年4月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科幻电影是以符合科学原理的幻想故事为内容的影片。
20世纪50年代,在科学幻想小说基础上发展起来。
一般以科学技术上已经获得的新成果、新发现或新探索为依据,构想未来世界的奇幻情景。
内容注重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有助于活跃思维,促进科学发展。
同时较多利用特技拍摄,有利于电影摄制技术的提高。
经典科幻片往往是具有合情合理的大胆设想和创新意义的影像,关注时代科技前沿,建构超越现时代的科技假说,挖掘尖端科幻题材的审美魅力。
从对太空旅行、外星来客、星际战争、激光遥感、人工智能的表现,到对基因克隆、时光隧道、平行时空、量子纠缠、虚拟世界等的展示,折射出人类现代科技的进步轨迹,也体现出创作者超凡的想象力、创造力、把控力。
研究者把科幻片分为“硬科幻片”和“软科幻片”,两者分别建立在硬科学和软科学基础之上。
硬科学是指自然科学的各主要学科。
着重以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为幻想题材或主题的科幻电影为硬科幻片。
软科学是指社会科学的各主要学科。
以社会科学学科为幻想题材或主题的科幻电影为软科幻片。
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前者属于硬科幻片,后者属于软科幻片,它们都对传统好莱坞科幻电影类型的叙事惯例进行了改写,完成了科幻故事的中国叙述。
《流浪地球》的上映,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国科幻电影的热切关注,这一年被影迷们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伴随中国航天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新成就,国家航天局着力推动航天科技与文化艺术跨界合作、深度融合、共同繁荣。
航天特有的科学精神、英雄主义、探索未知的元素,催生了一批航天题材电影,中国航天电影创作进入高峰期。
对于未知世界的想象,中国人古已有之。
ANCIENT EGYPTIAN SCULPTURE1. vital至关重要的,生死攸关的,所以B的essential正确,两者都可以替换important。
原句说为了理解古埃及艺术,尽量多地了解埃及精英阶层的想法是非常怎么样的,后面列出的是实现前面的前提,所以essential只要的正确,A有吸引力C平常D 实际都不对2.以less favorably做关键词定位至第三句,问题问缺乏什么,本句说缺乏对于目的性的理解,冒号后又说为什么埃及的雕塑的body不是turned and twisted,也就是身体是不动的,所以答案是D缺乏动作3. EXCEPT题,排除法。
A的reasons对应原文第三句的understanding concerning the purposes,正确,不选;B的aristocratoc Egyptian belief对应第一句的eliteEgyptian’s view,正确,不选;C没有对应的原文,错,选;D对应第一句的functions,正确,不选4.以statue和frontalty双关键词定位至第三句,说frontality跟珍惜雕塑的作用有关,并在后一句进一步说不是为了装饰,而是确实起到某种实际作用的,所以答案是B。
A和D在原文中都有说到,但都跟问题无关,所以不选;C的对比从来没说过,所以不对5. context背景,所以environment正确。
原句说当孤立地看这些雕像的时候,后面紧接着解释在他们原有的什么之外,既然是孤立,就是和别的东西隔开,而且只会又说不知道他们的作用,所以答案是和背景隔开,应该说切断联系,不是在联系之外,所以connection不对,至于influence和requirement都不靠谱6.修辞目的题,先看所在的句子,说其他的statue主要是放在建筑背景下的,因为有了other的出现,说明这只是两个例子中的一个,而之前的那个例子正是之前的一句话,所以再往前看,倒数第三句说可以解释statue往前看是在看前面发生了什么,也就是对这段首句提到的frontality的一种解释,所以答案是B,further explanation对应原文的other7.指代题,向前找,找主语,而这句话的主语是statues,所以答案是A,代入,正确8. uncarved与原文第二句中的not normally cut away重合,但这句只在说明这个现象,往后看,说有两个作用,实用角度能够避免损坏,心理角度能够给人以有力量之感,A答案防止破坏说到了第一个方面,正确;其他都没说9. core核心,中心,所以center正确。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截至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2.3亿,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两亿的国家。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
(摘自《中国老龄化研究报告》)材料二:2005—2015年中国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情况【注】“老年抚养比”是指每百人抚养老人的数量,是衡量老龄化社会负担的重要指标。
(摘自《中国老龄化研究报告》)材料三:中新网北京1月27日电(杨雨奇)日前在北京发布的《老年健康蓝皮书: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2018)》显示,与“边富边老”和“先富后老”的发达国家不同,中国在刚迈入老龄化社会时处于“未富先老”状态,实现和推进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是中国应对老龄化高速发展态势的必由之路。
这份报告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发展进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增加社会经济负担,由于劳动力人口比例缩减,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全社会用于养老、医疗、照护、福利保障和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将大幅增加,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将改变劳动力供给格局和影响技术进步,使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呈现劳动力资源短缺、与技术进步相关的人才与资源投入相对不足的局面,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报告称,为老年人提供可用、可及、可接受和优质的健康服务,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必然要求。
提升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为其提供支持性的养老、预防、医疗、康复、照料环境,通过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来极大地减轻政府和社会的财政负担。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高三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卷命题教师:韩雅莲考试时间:2023年12月11日下午14:30—15:4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Mn 55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根据相对原子质量从小到大的顺序制作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B .1922年德国化学家施陶丁格提出了“聚合反应是大量小分子以化学键相互结合形成大分子的过程”假说,为建立高分子科学奠定了基础C .葡萄糖在水溶液中存在链状和环状结构之间的平衡,从链状到环状发生了加成反应D .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冠肺炎的重要依据,核酸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通过红外光谱仪可检测其结构中存在单键、双键、氢键等化学键2.“人造太阳”可照亮地球。
“人造太阳”是通过氘(D)氘(T)核聚变反应而实现的。
这意味着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将有新的出路,也为全世界持续多年的能源危机找到一个终极解决方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氘与氚互为同素异形体B .2D 、2T 、DT 均属于单质C .T 转化为D 发生化学变化D .2D 、2T 、DT 的摩尔质量相同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224K Na Cu SO +++-、、、B .4KHSO 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为:244KHSO =K H SO ++-++C .右图为NaCl 固体溶解并形成水合离子的示意图:a 离子为Na +,b 离子为Cl -D .与铝反应放出2H 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43NH K Cl NO ++--、、、4.阿斯巴甜是第三代人工代糖,其甜味度是蔗糖的200倍,又几乎没有热量,常被用于制作无糖饮料,其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Se 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244s 4p B .该化合物的晶体类型是离子晶体C .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86K SeBr D .距离K 最近的Se Br -八面体有4个9.三级溴丁烷乙醇解的反应进程及势能关系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三级溴丁烷乙醇解的反应过程中只存在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B .反应:()()32532533CH CBr C H OH CH COC H HBr+→+的H 0∆<C .反应:()()3333CH CBr CH C Br +-→+的活化能最大,决定总反应的速率D .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降低反应的反应热10.(原题)常温下,二氯化二硫(S 2Cl 2)为橙黄色液体,遇水发生反应,工业上用于橡胶的硫化。
A 佳教育·2024年5月高三模拟考试物理(本试卷共6页,15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川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采用核聚变产生能源是核物理中最具有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有“人造太阳”之称的“东方超环”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人造太阳”核聚变的反应方程为234112H+H He+X M Z →,此反应中释放的核能为△E ,伴随γ光子放出,已知光速为c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方程中的X 为中子,属于链式反应B.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γ光子来源于核外电子的能级跃迁C.核聚变反应放出的能量是由质量亏损转化而来D.上述核聚变反应中质量亏损2Em c ∆∆=2.2024年2月初,湖南省多地出现冻雨天气,路面、桥面结冰导致行车过程刹车时不能及时停住的事故时有发生。
小刚分析,直线行车时刹车将车轮抱死但不能短距离停车是因为车身较轻,摩擦力不大导致,若行车时车上多乘坐几个人,刹车时速度相同,轮胎及路面等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车轮抱死刹车直线滑行距离与空载时对比A.多坐乘客时,摩擦力大,刹车距离更短B.空载时惯性小,刹车距离更短C.空载和满载乘客时刹车距离相同D.由于乘载的重量具体值未知,无法判断3.我国有一传统民俗文化表演——“抡花”,如图甲所示,景象壮观,祈福大家新年新气象,风调雨顺,免于火灾,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简化“抡花”原理如图乙,竖直转轴О1O 2固定在水平地面O 2点,O 1点固定一带有相同“花筒”M 、N 的水平杆对称分布,快速转动手柄AB 、“花筒”随之一同在水平面内转动,筒内烧红的铁屑沿轨迹切线飞出落到地面,图案绚丽。
若水平杆长4m ,离地高3.2m ,手摇AB 转动的角速度大小为15rad/s 。
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忽略空气阻力且“花筒”可看作质点,则A.“花筒”(含铁屑)质量为3kg 时,受水平杆的作用力大小为1350NB.铁屑落地点距О点的距离大小为C.手柄转动越快,铁片飞出后在空中运动时间越长D.铁屑落地时的速度方向由转动速度和铁片质量决定4.小明打完篮球回家后,习惯性地将球放置在书房里一小方凳与墙壁之间,如图所示。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人造太阳”的原因精练“人造太阳”,就是模仿太阳上时刻都在发生的核聚变。
核聚变就是两个原子核相聚、碰撞,结合成一个新的原子核的过程。
氢的两个同位素—氘和氚的原子核聚合在一起,生成一个氦原子核,同时释放出一个中子,伴随着大量伽马射线和中微子等物质,这意味着质量的亏损。
根据爱因斯坦那个著名的质能方程式E=mc2,质量的亏损意味着能量的释放———两氢同位素的聚变大约能够释放17.6兆电子伏特的能量。
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末,各国对核聚变多途径的研究完成了“原理性探索”,到70年代末,苏联专家制造的托卡马克装置成为磁约束聚变的主流,国际核聚变研究开始集中到托卡马克装置的研发和实验。
美、欧、日、中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装置进行实验。
然而,托卡马克建堆需要三个要素:“高温度、高密度和足够的能量约束时间。
”直到上世纪90年代,这些条件才逐渐接近或达到这三个要素,核聚变发电的可行性才得到证实。
1938年,德国科学家贝特·魏茨泽克独立地推测太阳能源可能来自它的内部氢核聚变成氦核的热核反应,这甚至早于核裂变模型的提出。
然而,与能够在室温下进行的裂变不同,聚变发生需要巨大能量。
这是因为当两个带正电的氢原子核靠近的时候,根据“同性相斥”的原理,相互间的斥力将阻碍聚变的发生。
要克服这种阻碍,只有两种途径;强大的引力,或上亿度的高温。
然而,地球上并不具有太阳那样强大的引力场。
因此,要想在地球上实现核聚变,只能依靠上亿度的高温。
不过,这又带来了新麻烦:如此高温下,核聚变燃料就成为等离子体,在等离子体状态下,物质微粒的运行更难以捉摸。
而实现可控制的核聚变,就必须约速这些“乱跑”的等离子体。
那么,怎样在高温下约束等离子体的运行?20世纪40年代末,苏联科学家提出了“磁约束”概念,即通过强大的磁场形成一个封闭的环绕型磁力线,让等离子体沿磁力线运行。
根据这一原理,苏联科学家于1954年制造了第一个“环形磁约束容器”装置—托卡马克(Tokamak)。
人造太阳
何平
①前不久,一条新闻引起全世界关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人造太阳”调试成功,年内即可试发电。
②“人造太阳”?难道真要在地球上造一个太阳?当然不是!“人造太阳”是指科学家利用太阳核反应原理,为人类制造一种能提供能源的机器——人工可控核聚变装置。
科学家称它为“全超导托克马克试验装置”。
③太阳的光和热,来源于氢的两个同胞兄弟——氘和氚(物理学叫氢的同位素)在聚变成一个氦原子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人造太阳”就是模仿这一过程。
④氢弹是人们最早制造出的“人造太阳”。
但氢弹的聚变过程是不可控的,它瞬间释放出的巨大能量足以毁灭一切。
而“全超导托克马克试验装置”却能够稳定控制核聚变,使聚变产生的能量缓缓输出,转化为人们可持续使用的电能。
⑤核聚变反应,首要条件是高温高压。
太阳中心的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压强达到3000多亿个大气压。
在这样的高温高压下,太阳的聚变反应非常容易。
但在地球上可不容易,因为用任何一种材料制作的容器都无法耐受这样的高温高压。
⑥怎么办?科学家想到了用磁场做容器。
从氢弹爆炸至今,科学界用了60年的努力,目前已成功在磁场容器中将温度提高到4亿到5亿摄氏度,然后投入氘氚产生聚变反应。
但由于很难把这种高温长时间维持下去,所以全世界30多个国家上百个实验装置的聚变放电时间都很短!少则几秒,长的也不过数百秒。
我国从1965年研究“人造太阳”开始,如今已能使放电时间持续千秒以上。
⑦所以,科学家说,建设核聚变电站投入民用。
至少要再等上50年时间。
但等待是值得的!现在地球上的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至多可用200年时间,其中石油不足50年。
即使目前核裂变电站使用的铀燃料,全世界也只能再开采60年。
用这些材料做能源还有个致命弱点——环境污染!
⑧相反,氘和氚却是清洁能源,如空气中平时就有氘和氚。
所以不用担心聚变反应会产生废气、废渣和放射性污染等问题。
有人担心电站爆炸,但科学家说。
聚变在磁场中进行,维持温度已很不易,只要稍微马虎,温度就会降下来,聚变就停止了,因此爆炸的可能性是零。
⑨氘和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世界海洋中大概蕴藏了40万亿吨氘。
如果全部用于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足够人类使用几百亿年,这比太阳的寿命还要长了。
1 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 选文第③段的目的在于说明什么?
3 从选文第④段的说明中,你得出什么结论?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4 科学家说核电站“爆炸的可能性是零”,其理由是什么?
5 氘和氚是清洁的能源,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1 人造太阳。
能够稳定控制核聚变,使聚变产生的能量缓缓输出,转化为人们可持续使用的电能。
2 说明“人造太阳”的制造原理。
3 氢弹的聚变过程和“全超导托克马克试验装置”聚变过程是不同的,前者是不可控的,它瞬间释放出的巨大能量足以毁灭一切,而后者却能够稳定控制核聚变,使聚变产生的能量缓缓输出,转化为人们可持续使用的电能。
4 聚变在磁场中进行,维持温度已很不易,只要稍微马虎,温度就会降下来,聚变就停止了,因此爆炸的可能性为零。
5 空气中平时就有氘和氚。
所以不用担心聚变反应会产生废气、废渣和放射性污染等问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