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原文和译文
- 格式:doc
- 大小:1.74 KB
- 文档页数:1
《杞人忧天》是一则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典故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地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杞人忧天的寓意
《杞人忧天》是一则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寓意:文章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后来,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形容不必要的无根
据的忧虑.
原文及译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
其人曰:“奈地坏何?”
那个人又说:“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列子 - 天瑞 - 杞人忧天》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列子 - 天瑞 - 杞人忧天晋·张湛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杞国有个人总是担心天塌地陷了怎么办,因此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有人很担心他这么忧愁下去,便前去劝他,说天是气体组成的,不会塌下来。
杞人又问:「如果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是要掉下来了吗?」那人回答说:「日月星辰只是有光的气,掉下来也不会伤人。
」杞人又问:「那地陷了怎么办?」那人说:「地则是由土壤添塞,充满各处,是不会陷下去的。
」杞人听了松了一口气,非常髙兴。
注释:杞国:周代诸侯国名,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夏朝初年。
西周末杞为宋灭,杞武公十一年(西元前七四〇年)杞国从雍丘(今河南杞县)迁都至齐、鲁之间的淳于一带,重建杞国。
忧天:担心天会掉下来。
老是怕天塌下来,以至于喫不下饭睡不好觉。
喻不必要或无根据的忧虑。
评析:杞人忧天的传说见载于《山海经》、《淮南子》、《路史》、《列子》、《史记》诸书。
《列子·天瑞》中对其基本内容叙述为: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塌下来,吃不好饭,睡不着觉,有个智者从天体构成对他进行了开导,终释疑惑。
作者简介:东晋学者、玄学家、养生学家。
字处度。
高平(郡治在山东金乡西北)人。
对后世宋明理学影响很大,对佛教中国化、本土化也起了重要作用。
曾在列御寇原撰《列子》佚亡后抄袭部分《庄子》而托名伪造成今本《列子》。
杞人忧天《列子》〔先秦〕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逐句翻译: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原文: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原文: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译文: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原文: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译文: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原文:其人曰:“奈地坏何?”译文:那个人又说:“那地陷了又怎么办呢?”原文: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译文: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原文: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杞人忧天列子原文及翻译
《杞人忧天》是《列子》的著作。
译文如下: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地会崩塌,自身失去依存的地方,(于是)不吃不睡的了。
又有一个担心他因为那担心而出问题的人,因此就去劝他,说:“天啊,是聚集在一起的气体,气往哪里崩溃呢。
你身体曲伸和呼吸,一直在天中进行,干吗要担心它崩溃吗?”那个人说:“天确实是聚集的气体,太阳、月亮、星星呢,它们就不会掉下来吗?”劝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星星,也是气体中发光的气体,就算它们掉下来,也不可能伤到谁。
”那人说:“地塌了怎么办呢?”劝导他的人说:“所谓地吗,就是很多土块聚集,它填充了四方所有的角落,它还往哪里塌土块啊。
你走路跳跃,终日是在这地上进行,干吗还要担心地会塌呢?”于是那人释然而开心,劝导他的人也释然而开心。
文章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这则寓言的客观意义是值得重视的,它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在宇宙形成理论上的成果。
杞人忧天全文翻译及原文注释
杞人忧天是一篇出自《列子》的寓言故事,下面是全文翻译及原文注释。
【杞人忧天全文翻译】
昔者杞人忧天,人曰:「子恶乎不去?」曰:「吾何必去,我无罪也。
」人曰:「吾闻之,善保者不如神,神保者不如自保;吾闻之,善师者不如己学,己学者不如自通。
虽然,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
【杞人忧天原文注释】
杞人忧天:杞国(今河南省杞县)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此处指杞国的一个居民。
吾何必去,我无罪也:杞人忧天感到不安,担心天上会掉下来什么东西,但他觉得自己没有犯罪,为什么要离开。
吾闻之,善保者不如神,神保者不如自保;吾闻之,善师者不如己学,己学者不如自通:这里列举了两句谚语,意思是说最好的保护是依靠自己,最好的学习是自学自通。
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指如果天命要赐予人重大的责任或任务,必须先使他经受挫折,忍受磨难,使身体和精神受到考验。
行拂乱其所为:指经历困难和磨难后,人会认清错误,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以改正错误,这里的“拂”指挑战,“乱”指混乱。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表示经过思考、权衡后,才能付诸行动。
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指人在表达自己的思想。
文言文杞人忧天原文翻译及其赏析[《杞人忧天》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杞人忧天》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翻译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杞人忧天》赏析这则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而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成语本意指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原意是要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
这是道家的人生哲学的反映。
后来,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形容不必要的无根据的忧虑。
《杞人忧天》出自《列子·汤问》,讲述了杞国有个人总是担心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整日忧心忡忡。
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文言文翻译及解读。
【文言文翻译】杞国有狂夫,常忧天地之变,恐天地之坠,身无所托,心无所依。
日以继夜,忧不能已。
或曰:“天地之变,非人力所能为也。
天地不坠,乃自然之理也。
”狂夫不信,曰:“不然。
吾闻古之圣贤,忧患可以兴邦,安危可以成德。
吾虽狂夫,亦欲忧天下之患,成天下之德。
”遂日日忧天地之变,不食不寝,至于骨立形销,人不忍见。
【现代文解读】《杞人忧天》讲述的是一个杞国人因为过度担心天塌地陷,而陷入极度忧虑的故事。
这个故事通过夸张的手法,讽刺了那些毫无根据的担忧和恐惧。
在翻译中,我们可以看到,“杞国有狂夫,常忧天地之变,恐天地之坠,身无所托,心无所依。
”这句话描绘了杞国人的担忧状态,他们因为害怕天塌地陷,而感到无所依靠。
而“日以继夜,忧不能已。
”则表现了他们忧虑的持续时间,几乎到了夜以继日、无法自拔的地步。
在故事中,有人试图劝解这个杞国人,告诉他天地的变化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天地不会因为人类的担忧而塌陷。
然而,这个杞国人却不信,他坚持认为忧患可以兴邦,安危可以成德,因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忧虑。
这个故事通过杞国人的担忧,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未知和不确定时,往往会产生过度担忧的心理。
这种担忧有时并无实际根据,但却可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担忧,比如担心工作、担心健康、担心人际关系等。
然而,过多的担忧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1. 不要过度担忧,要学会调整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未知和挑战。
2. 要理性看待问题,不要被无端的担忧所困扰。
3. 要学会放松自己,给自己一些喘息的空间,避免过度劳累。
总之,《杞人忧天》这个故事虽然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它提醒我们要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避免陷入无谓的担忧之中。
《杞人忧天》原文和翻译《杞人忧天》是一篇由庄子所写的寓言故事,被认为是道家文化的代表之一,阐述了一个重要的思想:我们经常因为过分担忧而破坏自己的平静和幸福。
本文将介绍这个寓言故事的原文和翻译,并探讨其中的道理。
原文:杞人忧天,每至日暮,辄有集于市朝者。
以相与为余年,语及未尝有之事。
信以为真,以世为纪。
遂至于今。
翻译:在杞国有一个人,他总是担心天会塌下来,每天晚上,他都会在市中心集合。
他们谈论这个世界上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并认为它们是真实的。
许多年过去了,这样的传说一直流传下来。
此故事的结构十分简单,故事的主旨也十分明显。
杞人作为寓言中的主人公,他的担忧和无理取闹的另一方面是我们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困惑和焦虑。
庄子的讽刺意味则体现在他描绘杞人善于声嘶力竭地感叹诸如“天必将坍塌!”,却只有在黄昏时分才感到非常紧张,这等于是在扯淡。
然而,他慨叹的问题也确实是传说。
这个故事还表达了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人的感觉并不可靠并且通常被感性欺骗。
人们应该依赖他们的理性思考和逻辑分析来使自己不受感性的误导和杞人一样陷入错误的担忧中,从而引领他们走向明智和幸福的生活。
在这个故事中,庄子还暗示了许多不同主题的深入思考,例如人的超过困境的能力和智慧,是否无意识地偏见了人的思考方式,以及人类自然选择中进行理性推理和决策的意义。
更具体地说,这个故事揭示了我们不应该过分害怕或担心虚构或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这样的恐惧只会导致我们自己的不安和失落,而且它本身是无用和无理的。
此故事的道理是非常实用的,它提醒我们不要被自己的感性想象所迷惑,由于人性的本能,我们往往过于追求安全并暴露在太多悲观的想象中,这使我们生活在孤独、恐惧和焦虑之中。
我们应该扩大视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成果和快乐。
杞人忧天【作者】《列子》【朝代】战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翻译: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地会崩塌,自身失去依存的地方,(于是)不吃不睡的了。
又有一个担心他因为那担心而出问题的人,因此就去劝他,说:“天啊,是聚集在一起的气体,气往哪里崩溃呢。
你身体曲伸和呼吸,一直在天中进行,干吗要担心它崩溃呢?”那个人说:“天确实是聚集的气体,太阳、月亮、星星呢,它们就不会掉下来吗?”劝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星星,也是气体中发光的气体,就算它们掉下来,也不可能伤到谁。
”那人说:“地塌了怎么办呢?”劝导他的人说:“所谓地吗,就是很多土块聚集,它填充了四方所有的角落,它还往哪里塌土块啊。
你走路跳跃,终日是在这地上进行,干吗还要担心地会塌呢?”于是那人释然而开心,劝导他的人也释然而开心。
⑵杞国:周代的国名,在今河南省杞县。
⑵崩坠:崩塌,坠落。
⑶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
(亡,同“无”。
寄,依附,依托)⑷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
(之,的。
忧,忧愁、担心)⑸晓:开导。
⑹若:就像。
⑺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⑻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
(行止,行动和停留。
)⑼果:如果。
⑽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星宿,泛指星辰。
)⑾只使:即使。
⑿中伤:打中击伤⒀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⒁地积块耳: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
⒂四虚:四方。
⒃躇步跐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
(躇,立。
步,走。
)⒄舍然:舍弃心事的样子。
⒅奈何:为什么。
杞人忧天列子原文及翻译
《列子·天瑞》中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杞国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导致自己无法安寝的故事。
该故事常用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列子曰: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辰,不当坠邪?”晓者曰:“日月星辰,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犹人之有眼耳口鼻,异形而同气也。
若目耳口鼻,初不在人身,而今在人身,何尝有坠乎?且子不见蜩与鸠乎?蜩在桑间,鸠在屋上,止有一枝,岂不远哉?然而蜩与鸠,皆以方寸为乐土,而不肯相夺,何则?但自知而不相知也。
今子以有形之躯,居无形之气中,而子之形,乃大伪也。
子忧天地崩坠,乃忧大伪也。
”
列子说: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地会崩塌,自己没有安身之所,导致无法安眠和进食。
又有一个为他所忧的人,前往劝慰他,说:“天是由气积聚而成的,无处不在。
就像人的呼吸一样,整天在天中行走,为什么要担心它会崩塌呢?”那个人说:“如果天是积气,那么日月星辰不会掉落吗?”劝慰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积气中发光的物体,就像人的眼睛、耳朵、口鼻,虽然形状不同但气息相同。
眼睛、耳朵、口鼻最初并不在人身上,但现在却在身上,又有什么掉落呢?况且你没见过蝉和斑鸠吗?蝉在桑树间,斑鸠在屋顶上,它们只占据一根树枝,岂不是相距很远?但是蝉和斑鸠都把方寸之地当作乐土,而不会
互相争夺,这是因为它们只了解自己而不了解对方。
现在你拥有有形的身体,却处于无形的气息之中,而你的身体,其实是虚幻的。
你担心天地崩塌,其实是担心虚幻的东西。
杞人忧天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
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长庐子闻而笑之曰:虹蜺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
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
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夫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
难终难穷,此固然矣;难测难识,此固然矣。
忧其坏者,诚为大远;言其不坏者,亦为未是。
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
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子列子闻而笑曰:“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
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
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
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翻译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可藏,因而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担忧那个怕天塌地陷之人的人,于是前去向他解释,说:“天是气的积聚,无处没有气。
就像你弯腰挺身、呼气吸气,整天在天空中生活,为什么要担忧它崩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果真是气的积聚,那日月星辰不会掉下来吗?”向他解释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积聚起来的气中有光辉的物体,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说:“地陷下去怎么办呢?”解释的人说:“地是土块的积聚,充满了四方空间,无处没有土块。
就像你停走踩踏,整天在地上生活,为什么要担忧它陷裂下去呢?”那人放下心来,十分高兴;那个为他担心的人也放下心来。
长庐子听说后笑着说:虹霓呀,云雾呀,风雨呀,四季呀,这些是气在天上积聚而形成的。
山岳呀,河海呀,金石呀,火木呀,这些是有形之物在地上积聚而形成的。
《杞人忧天》文言文及翻译《杞人忧天》文言文及翻译《杞人忧天》是一则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杞人忧天》文言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杞人忧天》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译文: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杞人忧天》典故: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以为自己和所有人无处依托,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七年级上册【22《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课文注释+翻译杞人忧天①《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③之,曰:“天,积气④耳,亡处亡气。
若⑤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⑥,奈何⑦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⑧坠,亦不能有所中伤⑨。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⑩耳,充塞四虚⑪,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⑫,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⑬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①节选自《列子·天瑞》(《列子集释》),中华书局2007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杞,周朝诸侯国。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
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②[亡(wú)]无,没有。
③[晓]告知,开导。
④[积气]聚积的气体。
⑤[若]你。
⑥[行止]行动,活动。
⑦[奈何]为何,为什么。
⑧[只使]纵使,即使。
⑨[中(zhòng)伤]伤害。
⑩[积块]累积的土块。
⑪[四虚]四方。
⑫[躇(chù)步跐(c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⑬[舍(shì)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译】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杞人忧天》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典故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地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
古有杞人,居处山陬,心忧天倾。
人或笑之,曰:“子何忧?”杞人答曰:“吾闻天有四柱,一日折其一,则天地相接,万物将灭。
吾恐天倾,故忧之。
”众人闻之,皆以为痴,然杞人心忧如故。
一日,杞人遇智者,智者笑而问曰:“子忧天倾,何不观乎?”杞人曰:“吾固知天倾之非,然忧心难平。
”智者曰:“子不知,天本无四柱,亦无倾覆之理。
天地之间,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自然和谐。
子之忧虑,乃是无稽之谈也。
”杞人闻言,疑惑未解,遂请智者详述。
智者曰:“天地之初,混沌未开,阴阳未分。
后有盘古开天辟地,天地始分,阴阳始定。
自是以来,天地间万物生长,各有其道。
天覆地载,万物得其所。
子之所谓四柱,乃是无形之理,非有形之物。
是以天不可倾,地不可覆。
”杞人听罢,恍然大悟,谢曰:“吾乃愚钝,竟以无为之物为忧。
今闻先生之言,如拨云雾,见青天。
”自此,杞人不再忧天倾,与人交往,亦无往而不乐。
时人闻之,咸叹杞人之前之愚,及今之明。
有诗云:“杞人忧天徒自苦,智者一言解千愁。
世间万物皆自然,何须忧虑天倾覆。
”翻译:古时候有个杞国人,他住在山区的角落里,心里总是担心天会塌下来。
有人嘲笑他,问他说:“你为什么这么担心?”杞人回答说:“我听说天有四根柱子,如果有一天折断了一根,那么天地就会相连,万物都将毁灭。
我担心天会塌下来,所以忧心忡忡。
”人们听后,都认为他疯了,但杞人仍然如此忧虑。
有一天,杞人遇到了一个智者,智者笑着问他:“你担心天会塌,为什么不看看天呢?”杞人回答:“我固然知道天不会塌,但我的心里很难平静。
”智者说:“你不知道,天本来没有四根柱子,也没有塌下来的道理。
天地之间,阴阳五行,相互生成和克制,自然和谐。
你的忧虑,纯粹是无稽之谈。
”杞人听后,还是有些疑惑不解,于是请教智者详细解释。
智者说:“天地最初,混沌未开,阴阳未分。
后来有盘古开天辟地,天地才开始分离,阴阳才开始确定。
从那时起,天地间万物生长,各有其规律。
天覆盖着地,万物各得其所。
你所说的四根柱子,其实是无形的原则,不是有形的东西。
2023年最新的《杞人忧天》文言文原文和翻译8篇《杞人忧天》翻译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身亡所寄,——自己无处存身,废寝食者。
——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因往晓之,曰:——就去开导他,说:“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若屈伸呼吸,——你四肢一弯一伸,嘴巴一呼一吸,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奈何忧崩坠乎?”——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其人曰:——那人说:“天果积气,——“天是气体,日、月、星宿,——那日、月、星、辰不当坠邪?”——不就会掉下来吗?” 晓之者曰:——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宿,——“日、月、星、辰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只使坠,——即使掉下来,亦不能有所中伤。
”——也不会伤害什么。
” 其人曰:“奈地坏何?”——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晓之者曰:——开导他的人说:“地,积块耳,——“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充塞四虚,——填满了四处,无处无块。
——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若躇步跐蹈?——你行走跳跃,终日在地上行止,——整天都在地上活动,奈何忧其坏?”——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其人舍然大喜,——(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杞人忧天》文言文原文和翻译(2)《杞人忧天》翻译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身亡所寄,——自己无处存身,废寝食者。
——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因往晓之,曰:——就去开导他,说:“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若屈伸呼吸,——你四肢一弯一伸,嘴巴一呼一吸,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奈何忧崩坠乎?”——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其人曰:——那人说:“天果积气,——“天是气体,日、月、星宿,——那日、月、星、辰不当坠邪?”——不就会掉下来吗?” 晓之者曰:——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宿,——“日、月、星、辰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只使坠,——即使掉下来,亦不能有所中伤。
《杞人忧天》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典故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地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
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