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中国的女性物理学家们
- 格式:ppt
- 大小:3.13 MB
- 文档页数:15
与钱三强走向不同国家何泽慧191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18岁就考取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这一年清华大学物理系一共招收了28名学生,其中10位是女生。
但由于受到传统偏见影响,教授们认为女生读物理难以学有所成,一度劝她们转系,何泽慧硬是不为所动。
1936年何泽慧毕业后,意外得到消息,山西省政府有一项规定,凡是毕业于国立大学的山西籍学生,省财政均资助3年共3000大洋出国留学。
何泽慧虽然出生在苏州,但祖籍是山西灵石,于是她立即回山西办好手续,赴德国学习弹道学。
出国前何泽慧得知,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主任,曾经在南京军工署当过顾问。
于是,她到柏林直接找到这人,对方跟她见面后却说,因技术物理系是个保密的系,不可能吸收外国人,尤其不可能吸收女性来学弹道专业。
何泽慧跟系主任说,“您可以到中国当军工署顾问,帮我们抗日。
我也是为了打日本鬼子,才来学习这个专业的!”系主任最终被说服,破例收了她。
这也是技术物理系第一次收外国学生,更是弹道专业第一次收女生。
1940年,26岁的何泽慧获得博士学位,接着进入柏林西门子工厂实验室工作。
有趣的是,那时她日夜都想念恋人钱三强,他是一代国学大师钱玄同的儿子,天性聪敏,勤奋好学。
受家风影响,钱三强从传奇何泽慧:中国的“居里夫人”※文/李蕊娟22有利的。
亲爱的钱先生,尊敬的何小姐,我们的‘传染病’,今天又传给了你们。
我和伊莱娜共同祝福你们家庭美满,祝愿你们亲密合作,在科学事业上结出丰硕的成果。
”与钱三强结婚后,已在德国做过两年核物理研究的何泽慧,顺利进入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与钱三强成为同事。
不久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钱三强宣读了题为“正负电子弹性碰撞现象”的论文,论文作者是何泽慧博士。
这是何泽慧婚前在德国海德堡核物理实验室所作的科研成果,她第一次将正负电子弹性碰撞现象摄入镜头,并从照片上显现出来。
这项科研成果引起与会同行极大兴趣,英国科技杂志称它为科学成果的“珍品”。
会议期间,钱三强在一位英国学者投影的原子核裂变一分为二的照片中发现,原子核裂变除一分为二外,可能还存在着其他裂变方式。
中国女科学家名字
改变世界的力量是从中国女科学家身上发出的。
从现在起,我们可以在世界上看到中国女性科学家们如何勇敢地改变着世界,为科学领域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首先要谈论的是著名的中国女科学家黄玉兰。
她是一位著名的航空工程师,被誉为“中国空中女皇”。
她从事超过30年的航空设计,创造了中国第一架客机,为中国的航空事业发展作出了的贡献。
此外,她还设计了多架飞机,包括喷气式飞机,这些飞机被称为“黄玉兰飞机”。
另一位中国的著名女性科学家是宋慧乔。
她是一位杰出的中国物理学家,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此殊荣的女性科学家。
宋慧乔曾发明出压力激光,这使得当今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受到显著影响。
此外,还有著名的中国科学家李政道。
她是一位杰出的化学家,曾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性科学家。
李政道曾经研究分子生物学,领导大规模的国际性的科学团队,开展了诸多重要研究,为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最后提到的是著名的中国女科学家杨筠林,她是一位知名的生物学家,也是中国本土首位女性教授。
她是一位杰出的研究者,精通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关于植物生长发育的机理,为科学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上述的中国女性科学家们共同展示了中国科学家们的努力,将研
究领域不断拓宽,为科学发展作出了贡献和杰出的贡献。
他们的努力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也改变了世界的未来。
学习他们的精神,借鉴他们的经验,让我们以一种更加勤奋和有效的方式探索科学领域,为世界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吴令安:她年过七十,仍活跃在物理学研究一线作者:刘鑫源来源:《创新时代》2017年第11期作为新中国最早一批女物理学家之一,吴令安的一生充满传奇经历:曾担任邓小平、华国锋的翻译,还参与过毛泽东的遗体处理。
如今,已经年过七十的吴令安,仍然孜孜不倦地活跃在物理学科研一线,致力于量子信息相关研究。
2013年,吴令安获得第四届“谢希德物理奖”。
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瘦削的吴令安眼睛里闪出的依然是睿智清亮的光。
从1980年就开始从事激光、非线性光学和量子光学实验及理论研究的她,是国内最早开始量子密码通信实验研究的科学家。
1995年,她在国内首次演示自由空间中量子密钥的分发,2000年首次实现1.1千米全光纤量子密码通信实验系统,同时开始研究基于单光子和纠缠光子对的真随机数源、单光子探测器自绝对标定等应用。
身为一名女科学家,她对女性从事科研从来都持鼓励态度,并且一直在科学领域的男女公平待遇方面奔走发声。
“没有什么事情是男性可以做到,而女性做不到的。
”吴令安说。
从天文到物理的少女梦吴令安的父亲,是著名的红学家、词学家吴世昌。
20世纪40年代末,吴世昌应邀到牛津大学任教。
吴令安是在英国长大的。
童年的她经常望着夜空中的星星幻想:那上面也有和我们一样的世界吗?简单的疑问萌发了小女孩的天文梦想。
1961年,加加林乘坐宇宙飞船成功完成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后,吴令安更坚定了自己做一个宇航员的梦想。
18岁那年,跟随父亲回到中国的吴令安准备考大学,圆自己的天文梦。
但有人告诉还是中文“文盲”的她:你语文不好,如果参加中国的全国高考,肯定考不上大学。
于是,凭借在英国的高考成绩,吴令安直接转入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
自此与物理结缘。
1972年,吴令安作为外语人才进入中科院物理所。
当年科研人员外文水平有限,她的任务是翻译资料,共完成了几千万字的中英、英中笔译、校对工作。
同时,她还承担了几百场外国专家学术报告的口译,包括同声传译工作,担任出国及来访的科学代表团的全程陪同翻译,担任华国锋、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接见高层次外宾和谈判的翻译。
[女性楷模]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什么是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三识何泽慧郭梅尼2011-08-04青年时代的何泽慧清华毕业照1946年,何泽慧、钱三强在英国出席国际基本粒子与低温会议时合影编者按被誉为中国居里夫人的何泽慧院士6月20日辞世,至今已经一个多月了。
作为中国著名原子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的夫人,她曾和钱三强等合作发现了铀核裂变的新方式——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
她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成功研制出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
为开拓中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和中国的科教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有一位著名记者一直在追寻着何泽慧院士的人生足迹。
她就是首届范长江奖获得者郭梅尼。
何泽慧院士逝世后的一个多月里,已77岁高龄的郭梅尼不顾家人的劝说,顶着烈日,冒着酷暑,自己打车,赶到何泽慧院士的家中采访。
接着又连续挑灯夜战,一笔一划地写下了这篇长达一万二千多字的通讯。
文中记述了她三识何泽慧的亲身经历,再现了一位女性科学大家普通而又伟大的科技人生,读来感人至深。
今天本报全文刊登这篇通讯,与广大读者一同感受与追思。
初识何泽慧——身居陋室淡泊名利2011年7月9日,骄阳似火,酷暑炎炎。
我又来到北京中关村这幢灰楼。
这幢建成于五十多年前的老楼,楼房已经显得非常陈旧。
楼道里光线阴暗,墙壁剥落,楼梯老旧。
我小心翼翼地扶着扶手爬上了楼,来到何泽慧先生的故居。
何先生的大女儿钱祖玄带我走进了何泽慧先生的卧室。
卧室不大,约二十多平米。
光线阴暗,陈设简朴,没有沙发,没有大立柜,更没有梳妆台、穿衣镜。
西边靠墙摆着一张老旧的单人铁床,床上铺放着一床旧床单和一条薄被。
钱祖玄告诉我:“对面原来放着爸爸的床,爸爸去世后,床撤了,放些妈妈用的杂物。
”对着房门,放着一个乳白色的五斗柜。
可能是年头太久了,油漆已经剥落。
不过这小小的柜子,已经足够装下何先生那几件简单的衣裤了。
祖玄告诉我:“这个五斗柜是从旧货市场买来的,在我们家又用了五十多年。
中国科学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们的创新和发明深深影响着世界。
在过
去几十年里,中国科学家们所做出的贡献可以说是不可估量的,使得中国成为一个科技强国。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科学家的名字。
第一位中国科学家我们要介绍的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屠呦呦,她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
物理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女性科学家。
屠呦呦是一位研究药物发现和抗病
毒等方面的伟大科学家,她的研究为抗击非典以及新冠肺炎病毒等传染病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外一位伟大的中国科学家是钱学森,他是中国的气象学家,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获得者。
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气象学、大气物理学和大气环境等方面,他的研究成果使中国的气象预报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
此外,中国的量子物理学家杨振宁也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科学家,他被公认为是量子物
理学的奠基者,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的研究对量子物理学在纳米科学、计
算机科学和量子信息等方面都有重大影响。
此外,中国科学家还有邓加明、陈慧琳、陈景润、李政道、赵明和黄河等等。
这些伟
大的科学家们的研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们的贡献为中国的科学发展做出
了巨大的贡献,使中国成为一个科技强国。
“原子弹之母”吴健雄:一个永远的中国人作者:王丽来源:《职工法律天地》2021年第06期24岁赴美留学丈夫是袁世凯孙子吴健雄1912年出生于苏州浏河镇一个书香门第,在那个束缚女性的闭塞年代,父亲吴仲裔因接受過辛亥革命洗礼,是位思想开明有远见卓识的达观人士,他不仅提倡男女平等,还在其所在的镇上创办了一所名为“明德”的女子学校,鼓励女孩子上学。
在父亲影响下,吴健雄7岁就和其他兄弟一起上学接受教育。
11岁考入苏州女子师范学校。
在这里,她成了胡适的“满分学生”。
从苏州女师毕业后,吴健雄成了一名小学教师。
对于当时的女孩来说,小学教师是个很好的归宿,父亲却鼓励她继续到大学深造。
1930年,吴健雄考入了国立中央大学,攻读数学专业。
在求知欲的驱动下,她翻阅了一些有关X光、电子、放射性、相对论等方面的书籍,没想到一下子便被伦琴、贝克勒尔、居里夫妇、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给深深地吸引住了。
于是,吴健雄第二学年便申请转到了物理学系,师从著名教授施士元先生。
但当时我国的物理学还十分不完善,甚至很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数据,都需要让去国外出差的同事带回。
从中央大学毕业之后,吴健雄渐渐意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相较于世界领先的物理学家还十分匮乏,于是在叔叔资助下,她获得了去往美国深造的机会。
1936年,她来到美国伯克利大学,这一年对吴健雄的人生至关重要。
在伯克利,她决定将自己的专业转为核物理,师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同时,也是在伯克利,吴健雄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挚爱——袁家骝。
由于气质出众,能力超群,当时吴健雄有众多追求者,只是她一心扑在学业上。
一次偶然的机会,经同学介绍,她认识了也是学物理的袁家骝。
他出身显赫,是袁世凯儿子袁克文的公子。
袁家骝幼时在老家河南安阳读书,13岁到天津上南开中学,后入燕京大学攻读物理。
在燕大校长司徒雷登的帮助下,获得奖学金赴美深造。
两人相识不久,袁家骝便充当向导,带吴健雄参观了伯克利大学的放射性实验室。
实验室当时的主任是欧内斯特·劳伦斯,他因发明回旋加速器而获得193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作为女性的物理学家——访李林易乡【期刊名称】《今日科苑》【年(卷),期】1997(000)002【摘要】李林,中科院院士。
曾经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推荐,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硕士,剑桥大学毕业的博士,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的独生女,我国杰出的金属物理与超导物理学家。
记者采访当日,正逢李林与自己指导的一位博士后学生在电脑中查找文件,为第二天赴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准备各类材料。
在她朴素的办公室里开始了我们的谈话。
问:不论哪部科技史中,女性科学家所占比例都是极少的,作为女性科学家,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我国现状又是如何的呢?答:你问得正巧,我原来在全国妇联做过妇女工作。
我国解放前的女性科学家相对现在比例还多些,而且从国外学成回国的很多。
妇女从事科学技术研究要付出多于男性的牺牲和代价,这里不是指体能和智能上的差异,主要还是我国古老的文化传统给妇女早已先入为主的那些身分:孝女,贤妻,慈【总页数】2页(P26-27)【作者】易乡【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26.11【相关文献】1.中德生物:成为老百姓可信赖的食品安全专家——访无锡中德伯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李林 [J], 高光普2.信赖,源于品质——访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仓储部部长李林 [J],3.Datamax-O'Neil的发展“心经”——访Datamax-O'Neil中国区总经理李林[J], 郑昱4.当好新时代答卷人助力龙江经济腾飞——访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总经理李林 [J], 杨国华; 陈峰5.网络化制造:没有终点,只有开端——访北京并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林[J], 韩跃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方居里夫人——吴健雄吴健雄(1912.5.21~1997.2.16)是世界公认的最杰的女性物理学家。
被誉为“核子物理女皇”和中国的居里夫人。
1990年5月7日,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庄重宣布:将新近在太阳系发现的编号为第2752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旨在表彰吴健雄在高科技领域对人类所作出的贡献。
这意味着她与张衡、祖冲之、牛顿、爱因斯坦一样永恒。
吴健雄在人间消失已经两年了,但她的辉煌业绩一如“吴健雄星”灿烂于环宇,垂范于人世。
椿庭恩泽吴健雄出生在江南小镇:江苏太仓浏河镇。
这方鱼米之乡地处长江出海口要冲,历史上的交通十分便利,是市集百货转贸中心。
自元之后,有六国码头之称。
明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的开锚地即在此。
乃父吴仲裔先生是位思想开明有远见卓识的达观人士。
他早年就读于著名的上海南洋公学(交大前身),因不满校方禁止新思想的传播,参予闹学潮的行列。
学潮之后,毅然退学,转入以倡导“学术自由、兼容并蓄”的爱国学社(蔡元培主办)。
嗣后又入同盟会,并参加上海商团,学习军事技能。
1923年袁世凯就座临时大总统,独揽大权,党同伐异,导致“二次革命”。
年轻的吴仲裔积极参加反袁斗争。
二次革命败北,他扫兴地回归故里。
吴健雄此时出生,小名薇薇。
她系健字辈,行二。
族人依“英雄豪杰”命名,故得名健雄。
虽为女儿身,吴仲裔倒希望她不让须眉,胸怀男儿志,积健为雄。
吴仲裔先生不仅思想开明,且敏而好学,多才多艺。
唱歌、吟诗、弹风琴、狩猎,还迷上无线电。
他自己动手装了部矿石收音机,让小薇薇听到那来自天上的声音,给她买“百科小丛书”,向她讲述科学趣闻。
这一切,在小薇薇的心田播下了科学的种子。
吴仲裔深明大义洞识教育之重要,特别关注女性教育。
当时浏阳镇上有座火神庙。
匪患肆虐,香火已烬,庙院为商团所占。
吴仲裔苦口婆心地说服众乡绅,拆庙建校,明德女子职业补习学校始立。
校名取意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吴仲裔自任校长,将其妻樊复华也拉做教员。
核物理学家吴健雄生平简介吴健雄,美籍华人,著名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世界物理女王、原子弹之母、原子核物理的女王、中国居里夫人、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在β衰变研究领域具有世界性的贡献。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核物理学家吴健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吴健雄生平简介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五月三十一日,吴健雄生于江苏省苏州太仓浏河镇书香门第的,父亲吴仲裔提倡男女平等,创办明德女子职业补习学校,对吴健雄的成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吴健雄属“健”字辈,族人依次以“英雄豪杰”取名。
乳名“薇薇”的吴健雄虽是女孩,但因排行第二,得了“健雄”这个颇为阳刚的名字。
父亲吴仲裔希望她不让须眉,积健为雄。
得益于父亲的开明思想,吴健雄自小就能与其他兄弟一样读书识字。
中华民国十二年(1923年),吴健雄小学毕业后考入苏州市第二女子师范学校。
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年)以优秀成绩从师范学校毕业,任小学教师。
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吴健雄考入南京大学数学系,一年后转入物理系读书。
中华民国十九年(1930年),吴健雄进入中央大学,攻读数学专业。
吴健雄资质俊秀,学习游刃有余,在求知欲的驱动下,她翻阅了一些有关X光、电子、放射性、相对论等方面的书籍,没想到一下子便被伦琴、贝克勒尔、居里夫妇、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给深深地吸引住了。
于是,她第二学年便申请转到了物理学系。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施士元的精心指导下,吴健雄撰写了一篇题为《证明布喇格定律》的优秀毕业论文,获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学士学位,她于1934年离开了母校。
毕业之后她受聘到浙江大学任物理系助教,不久进入中央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师从物理学界巨擘欧内斯特·劳伦斯、塞格瑞、奥本海默等物理学“巨头”。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当吴健雄正式开始做原子核物理实验时,这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红颜巾帼展风采红颜巾帼展风采巾帼不让须眉,红颜不逊男儿。
她们用自己的坚韧和智慧,展现了巾帼之美和女性的风采。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群红颜巾帼,她们秉持着对人类社会作出贡献的高度使命感,可谓真正的巾帼英雄。
2004年,中国地震的余震不断,救援工作艰巨而又危险。
然而,在这个生死关头,一位巾帼英雄站了出来。
她叫李亚,是中科院地震所的一名科研人员。
面对严重的灾情,她主动请缨参加了救援行动。
就这样,她带领着一支小分队,驱车驰骋在灾区的大山深处,为受灾群众提供救援支援。
在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后,他们终于找到了山里被困的一名儿童。
这一幕感人至深,让人们看到了女性的坚韧和勇敢。
李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无论男女,只要心中怀揣正义和责任,都可以成为英雄。
她的勇敢深深地感动了人们,成为了巾帼英雄的代表。
巾帼英雄们不仅在灾害时刻展现了自己的风采,平时也有无数的红颜巾帼在各自的领域中,默默地奉献和坚守。
在医疗领域,有一位巾帼英雄张连杰,她是一名优秀的医生。
她曾经是一名外科医生,工作时间长,常常要连续几天几夜不眠不休地为病人手术。
有一次,她接到了一个交通事故的急诊病人,病人右腿因为车祸而严重受伤,流血不止。
而当时,医院正值人手不足,张连杰一个人负责处理这个病人。
虽然工作量巨大,但是她没有丝毫退缩,她全神贯注地给病人处理伤口,为他止血。
经过她的努力,最终,病人的生命得以挽回,她的救治也赢得了社会的赞扬。
张连杰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救了一个个生命,给人们带去希望和温暖。
在科研领域,也有许多巾帼英雄正在努力工作着。
她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其中,有一位巾帼英雄的故事颇具代表性。
她叫丁浩,是中国科学院的一位年轻科学家。
她投身于脑科学研究,致力于揭示人类大脑的奥秘。
在她的努力下,她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对于人类大脑科学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科技关注】Sci-Tech focus关注中国科技界的“铿锵玫瑰”——盘点近现代杰出的女性科学家编者按:国际劳动妇女节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或“联合国女权和国际和平日”,在中国又称“国际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是在每年的3月8日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
在女性权利日益被关注的今天,女性工作者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展露才能,以毫不逊色于男性的卓越成就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一直以来,科学研究是一个公认的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的领域。
然而,这并不能阻挡女性科学家在该领域占得一席之地。
特别是,随着中国科研环境不断改善和提高,从事科学研究的女性越发活跃。
尽管女性相对男性来说容易精力分散,但关注细节也是女性科研人员的一大优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就曾表示:“我们正生活在不断创新的科技时代,解决面临的问题要依靠人类共同的智慧,需要女性科学家的才能和创造力。
”她同时强调,目前科研领域的女性比例仍然较低,性别平等不仅需要集体意识和建立规章制度,更需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
显然,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科学领域的性别比例失衡是长期存在的。
“在我国科技创新的伟大征程中,3600多万女科技工作者在科学技术重大、前沿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财富。
同时,当前我国女性科技工作者还存在‘高位缺席’现象,在高层次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队伍中,越往象牙塔的顶端,女性越少。
数据显示,中国科学院800名院士中女性仅占6%,中国工程院877名院士中女性仅占5.1%,这表明我国女性科技工作者蕴藏着巨大的科研潜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怀进鹏表示。
同样最新的国际调查报告指出,尽管多个国家的女性大学生和研究生数量皆高于男性,但女性教授却相对较少,且雇佣、薪资、资助、满意度和专利等方面都存在着性别不平等。
对于此,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信息与计算学院的助理教授Cassidy R.Sugimoto和同事开展了一项全球化且跨学科的文献计量分析,其内容包括:性别与研究产出之间的关系、合作程度,以及从2008年到2012年期间发表且可以在汤森路透科学数据库网站索引到的所有文章的科学影响。
中国科学家事例素材
以下是一些中国科学家的事例素材:
1. 吴瑞俊:吴瑞俊是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核能
之父”。
他曾担任中国核科学研究院院长,推动了中国核能事业的发展。
他在核能领域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2. 屠呦呦:屠呦呦是中国著名的药学家,被誉为“中药研究的
巨匠”。
她发现了青蒿素,广泛应用于治疗疟疾,挽救了数百万人的
生命。
她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科学家。
3. 王大珩:王大珩是中国著名的光学科学家,被誉为“中国光
学之父”。
他推动了中国光学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激光技术和
光学计量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4. 陈景润:陈景润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他解决了哥德巴赫猜
想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被誉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他的研究成
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 任新民:任新民是中国著名的火箭发动机专家,被誉为“中
国火箭之父”。
他参与了中国第一枚自主研制的导弹和火箭的研制工作,为中国的航天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贡献,证明了中国科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强大。
何泽慧,光环背后的淡泊人生作者: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2年第09期人物名片何泽慧(1914—2011),系中国著名原子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的夫人。
1946年起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核化学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
1948年回国,先后在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
她广为人知的科研成果是:正负电子弹性碰撞现象的首次发现与研究、铀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的发现与研究、原子核乳胶制备过程的研究、推动我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及高能天体物理研究……她的传奇人生开创了中国科学界众多的第一: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
科学界称她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画家陈雅丹则如此理解她所熟悉的何泽慧阿姨:她是一块纯白的玉,非常质朴。
1.专业选择,报效祖国1932年,何泽慧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6年毕业后,她远赴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学校学习弹道学。
那时的技术物理系与德国的军事工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保密程度很高,一般不会接受外国人在那里学习,更不可能吸收女性学弹道专业。
为此,何泽慧与系主任辩论起来,她说:“你可以到我们中国来当我们军工署的顾问,帮我们打日本鬼子,我为了打日本鬼子,到这个地方来学习这个专业,你为什么不收我呢?”这位系主任哑口无言,于是破例接受了何泽慧。
何泽慧是该校第一个选修弹道学专业的外国人,也是第一个选修弹道学专业的女生。
何泽慧去德国留学的第二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身在德国的何泽慧一直惦记着沦陷的祖国以及家中的父母兄妹。
她在给大姐的一封信中说:“我们也许立刻都要回国也未可知,我学的弹道学,也许军工署就要来电报请我回去服务,不是中国兵炮发不准,放枪放不准吗?其实只要我一算,一定百发百中!”1939年,聪慧好学的何泽慧没有让老师失望,以“一种新的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编辑提点:人要有报国之心,亦要有报国之能。
何泽慧之所以会取得那么高的成就,除了她的努力,不得不承认,正是爱国之心、报国之情促使她走上科学的道路。
封面人物:卜连英卜连英,生于1967年,是中国女性物理学家和人工智能专家。
她曾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颁发的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并在2006年获得了美国航空航天局颁发的杰出技术成就奖。
她目前是德克萨斯州大学达拉斯分校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的教授,同时也是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主任。
卜连英出生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
她在上小学期间一直是学校里成绩优异的学生,而且特别喜欢数学。
在完成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育后,她进入了天津大学物理系学习。
在大学期间,卜连英非常喜欢物理学中的数学问题,因此决定把自己的学术生涯集中在这方面。
然而,她也非常喜欢计算机科学,所以在大学期间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
在1990年,卜连英获得了天津大学物理系的硕士学位,归国之后到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继续她的学术研究。
在之后的几年里,她发表了一系列优秀的论文,并在1997年获得了中科院博士学位,并被选为国际纳米科技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员。
在2000年,卜连英来到了美国,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做博士后研究。
一年后,她成为了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助理教授,并在那里一直任职到2008年,期间成为了电气和计算机工程系教授,并被选为理论和应用力学中心的主任。
在2008年,她开始在德克萨斯州大学达拉斯分校工作,现在仍然在那里担任教授和学院领导。
卜连英在物理学和人工智能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物理学家,她研究纳米结构和纳米材料在微观领域的物理特性,并发现了一些纳米材料中存在的非宏观效应。
作为人工智能专家,她研究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算法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卜连英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评价,她的论文已经发表在许多权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
此外,她还曾担任多个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的评审员,并为国际组织提供咨询和建议。
除了科学研究,卜连英也非常关注和促进女性在科学领域的地位和发展。
她频繁地在国际会议上做演讲,分享自己的科学研究和职业经历,并鼓励女性在科学领域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三高”女性何泽慧2006年,某栏日对何泽慧做了40分钟的电视访淡,定格在一个碎皮缝制的钱包上的镜头足足有四分钟。
92岁的何泽慧用已经不太灵活的手指翻动钱包.拉开又拉上。
钱包是她亲手为钱三强缝制的。
实际上:即使不是出于传统,作为一个实验物理学家,心灵手巧也是应有之义。
她在“两弹一星”的光环下过了一生。
2011年6月20日,何泽慧去世,一家媒体的讣闻副标题说:“享年97岁,系钱三强夫人。
”何泽慧祖籍山西。
出生于苏州。
何家是大家,父亲何澄是文物鉴赏家,日本陆军士官学堂毕业,曾加入同盟会。
外祖母谢长达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和妇女活动家.创办了振华女子学校。
因重视英语与理科教育,振华女校一度被视为当时的江南清华预备学校。
何泽慧在此就读,与杨绛是校友。
该校校训是“诚朴仁勇”,不花哨也不华美,只是告诉女孩,要活得独立、乐观,要坚韧,热爱那些应该热爱的东西。
高中毕业投考清华大学,受学物理的表哥王守竞的影响,何泽慧想读物理系。
物理和军工关系最为密切。
那年的清华大学物理系共招收了28个学生,女生10人。
物理系教授认为女生学物理难有所成,纷纷劝她们转系。
何泽慧因此把系主任叶企孙称作“老封建”。
谈起当年险些被劝退的经历,直到白发苍苍的年纪,何泽慧依然愤愤不平。
何泽慧是坚决不转系的3名女生之一,毕业时拿到毕业论文的全班最高分。
同班的钱三强也是90分的高分,那届学生中,两人是著名的“天生一对”。
毕业后找工作,男生可以去南京军工署,女生却没人管。
何泽慧选择了继续读书,利用山西省资助的3年共3000大洋的奖学金去了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学校,原因是“德国最便宜”。
何泽慧是该校第一个选修弹道学专业的外国人,也是第一个选修弹道学专业的女人——出国前,她打听到技术物理系的系主任曾在南京军工署做过顾问,便直接找到他,说:你可以到我们中国来当军公署的顾问,帮我们打日本鬼子,我为了打日本鬼子,到这个地方来学习这个专业,你为什么不收我?这一招还真奏效了。
科研领域巾帼人物事迹材料
《探索未知的她们》
在科研领域中,有许多杰出的女性科学家,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她们不仅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还对社会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介绍几位巾帼科学家的事迹。
首先是生物学领域的玛丽·居里。
她是第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
奖的女性科学家,以她在放射性物质研究中的贡献而闻名于世。
她的发现不仅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还为人类带来了重要的医学应用。
其次是计算机科学家格蕾丝·霍珀。
她是计算机编程领域的先
驱之一,她的工作为二战后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她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编译器,这对于计算机语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是物理学家玛丽亚·梅耶。
她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
奖的女性,她在原子核物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后来的原子能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这些杰出的女性科学家们,以她们的勇气、智慧和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为人类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她们的事迹激励着更多的女性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为人类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向这些巾帼英雄致敬,她们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未知的科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