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TCDMRA对比
- 格式:pdf
- 大小:98.03 KB
- 文档页数:2
DSA、CTA、MRA、TCD评价颅内血管狭窄和闭塞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摘要]:脑梗死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比例的增加而不断上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血管狭窄是脑梗死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如果能在梗塞发生前发现脑血管狭窄并采取预防性的治疗措施,对于降低脑血管病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被公认为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金指标”,但由于其具有创伤性且检查费用昂贵等原因而无法作为脑血管病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CTA(CT血管造影)和MRA(核磁共振血管造影)、TCD(经颅多普勒)等无创性检查对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也明显提高。
本文就DSA、CTA、MRA、TCD对诊断颅内血管狭窄和闭塞性疾病的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关键词]:DSA、CTA、MRA、TCD、颅内血管狭窄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血管狭窄是脑梗死等缺血性脑血管病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
在我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70%与颅内血管狭窄有关[1]。
而且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存在着国家和种族差异,发达国家和白种人中,颅外段血管狭窄多于颅内段,而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和亚洲人种以颅内血管狭窄更为多见[2、3]。
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1、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影像增强技术、电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建立在图像相减的基础之上,将造影剂进入血管前的一帧或几帧图像采集存储下来作蒙象,并以造影剂进入血管后的图像一帧、一帧的依次相减。
在减影图像中消除骨骼和软组织结构,使低浓度的造影剂所充盈的血管在减影中显示出来,并可以动态显示出血液流动情况,因而能清晰的显示病灶。
DSA的检测方法是经股动脉seldinger法穿刺插管,直接在靶血管注射对比剂,它对大脑末梢血管的显示较好,除能观察血管解剖结构外,还能了解血流动力学情况,它可以显示从颈部到颅内的所有血管,动态观察造影剂在血管内通过的全过程,而且经过减影后处理的图像更加清晰可辨,并能够动态观察血流的动脉期、毛细血管期情况。
评估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三种影像学方法的对比分析李星亮;杨笑一;张玉强;郭宇;王昕光;李二生【摘要】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ree imaging methods (CTA, MRA and DSA) in evaluating intracrani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iagnosis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or ischemic cerebral stroke, who were encountered at authors’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an. 2011 to Feb. 2013,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ll the patients underwent 64-slice CTA, MRA and DSA.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intracrani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C1 - C5 segment) was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C1 - C3 segment, C4 segment and C5 segment.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DSA, which was regarded as the “gold standard”,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CTA and MRA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of CTA and MR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Results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CTA for C1-C3, C4 and C5 segment of intracrani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were 94.03%, 79.25% and 87.50%; 94.64%, 85.94%and 90.00%; 96.23%, 89.55% and 92.50%, respectively. Whereas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MRA for C1 - C3, C4 and C5 segment of intracrani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were 89.55%, 75.47%and 83.33%;91.07%, 82.81%and86.67%;94.34%, 85.08%and 89.17%, respective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etecting intracrani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existed between CTA and MRA. Conclusion In diagnosing intracranial internalcarotid artery stenosis, CTA and MRA have higher accuracy and are well compatible with that of DSA. Compared with MRA, 64-slice CTA has more high diagnostic value and accuracy in evaluating intracrani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located at C4-C5 segment.(J Intervent Radiol, 2014, 23:333-336).%目的:探讨64排CTA、MRA和DSA 3种方法评估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
颅内脑动脉狭窄的TCD、MRA、DSA比较
陈丽明;苏岚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2003(006)004
【摘要】@@ 有相当一部分脑血管狭窄患者无明显体征,症状轻微,在临床上极易被忽视.TCD检查能及时提供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其价廉、无需造影剂、无创性、简单易行,对脑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长期以来,许多临床医师对TCD诊断颅内脑动脉狭窄的可靠性仍存疑问.本文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颅内动脉狭窄TCD、MRA、DSA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TCD对脑血管狭窄的诊断水平.【总页数】2页(P86-87)
【作者】陈丽明;苏岚
【作者单位】江苏苏北人民医院TCD室,扬州,225001;江苏苏北人民医院TCD室,扬州,22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TCD诊断颅内脑动脉狭窄的初步探讨 [J], 柳扬;伍婷婷;徐秋芳;郑旭宁;黄一宁
2.TCD检测脑梗死患者颅内脑动脉狭窄148例分析 [J], 李慧英;蒋初明
3.比较经颅多普勒(TCD)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测颅内大动脉的实际价值[J], 徐敬轩; 杨岩; 张勖; 买买提依里江·木合塔尔; 栾新平
4.比较经颅多普勒(TCD)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测颅内大动脉的实际价值
[J], 徐敬轩; 杨岩; 张勖; 买买提依里江·木合塔尔; 栾新平
5.比较经颅多普勒(TCD)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测颅内大动脉的实际价值[J], 徐敬轩;杨岩;张勖;买买提依里江·木合塔尔;栾新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二节颅内血管狭窄和闭塞实例分析例一(图5-2-1)【病史简介】:患者,男性,68岁,高血压5年,糖尿病史10年。
无不适主诉。
【频谱阅读和分析】:图5-2-1颈内动脉系统颅内动脉TCD和MRA结果RACA(深度68mm,方向背离探头)血流速度增快(Vs=210cm/s),伴涡流。
可闻及粗糙血管杂音,提示血管狭窄。
RMCA(深度58mm,血流方向朝向探头)血流速度增快(VS=140cm/s),伴基线上下对称红色涡流,闻及粗糙血管杂音,符合血管狭窄改变。
(右侧自上至下血管名称:RACA和RMCA)。
LACA(深度66mm,血流方向背离探头)、LTICA和LMCA起始段(深度72mm,血流方向朝向探头)增快(VS=160cm/s),频谱上界欠清基线上下明显涡流,闻及响亮粗糙杂音,符合血管狭窄改变。
(左侧自上至下血管名称:LACA、LTICA或LMCA)。
【TCD报告】:印象:1)RMCA和RACA,血流速度增快,伴涡流杂音。
2)LMCA、LACA和LTICA血流速度增快,有明显涡流,闻及粗糙杂音。
诊断:颅内多发脑动脉狭窄,包括RMCA、RACA、LMCA、LACA和LTICA。
【诊断要点】:本例患者TCD血流信号符合血管狭窄典型频谱,诊断不难,与MRA显示的狭窄部位一致。
当检测发现MCA和ACA均有狭窄时,TICA往往很难幸免,此时深度略增加,向内下倾斜探头角度,往往能发现血流速度增快,频谱异常的TICA。
(北京协和医院病例)例二(图5-2-2)【病史简介】患者,男性,65岁,左侧偏身无力,脑梗塞。
既往有高血压6年,糖尿病史8年,吸烟25年。
【频谱阅读和分析】:图5-2-2颅内动脉的TCD与MRA结果以及RICAex结果右下图为4兆探头在颈部检测到的RICAex频谱,血流速度明显增快(Vs=200cm/s),频窗充填,频谱上界不清,提示动脉严重狭窄;右上图显示深度40mm处RMCA血流速度减慢(Vs=60cm/s),搏动指数正常范围(PI=0.8),但较LMCA低(左侧PI=0.97-1.27),结合RICAex有严重狭窄,符合狭窄后改变;右中图显示深度68mm处RPCA血流速度增快(Vs=180cm/s),基线上下对称红色涡流,提示RPCA狭窄。
DSA与MRA诊断脑血管狭窄的对比分析摘要: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血管造影(DSA)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
DSA检查对脑血管狭窄的总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均优于MRA检查,能对脑血管狭窄患者进行综合的诊断,为临床治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MRA;DSA;脑血管狭窄疾病;血管造影一、引言脑血管狭窄是由于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的。
这些患者中,以老年人为主,老年人中又以高血压、高脂血症为主,可引起远端供血不足,从而引起缺血性病变,甚至发生脑梗塞。
在脑血管狭窄发生之前,如果能较早的发现并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则可以有效地减少脑卒中的危险。
因此,当出现脑血管狭窄时,要及时到医院做超声、 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血管造影(DSA)等检查,明确诊断和治疗。
MRA是一种绿色、无辐射、无创、快速的血管造影技术,在脑血管狭窄的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在不使用造影剂的情况下,快速地分析和诊断血管的血管狭窄;DSA是目前诊断脑血管病最准确的"金标准",由于无法准确地反映出血管的形态和邻近情况,而且手术技术复杂,属于有创检查,不能作为常规的临床检查。
当超声、CTA、 MRA等影像学证实有血管狭窄(尤其是颅内血管狭窄)时,需要做导管造影。
该检测能动态、全面地观察脑血管血流、变异、侧支代偿及 Willis环的完整性[1]。
目前,脑血管狭窄的诊断多依赖于影像学,而 CT和 MRA技术虽然可以对脑血管狭窄进行早期诊断,但由于图像不清晰,很容易漏诊。
近年来,由于技术的进步,使其在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随着3.0T MRI的广泛使用, MRA图像的性能也在不断提高,在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中,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它能否在一定程度上取代 DSA?这些都是现阶段我们需要探究的课题。
二、脑血管狭窄的MRA影像学表现MRA是指由于其快速的血液流动而引起的流空效应,通常表现为无信号区,而血液流动缓慢,信号较高。
磁共振血管成像判断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应用价值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它能够通过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人体组织的高质量图像。
通过MRA技术,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患者的脑血管结构,帮助诊断和治疗多种脑血管疾病。
在临床上,MRA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判断颅内动脉狭窄程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颅内动脉狭窄是指颅内动脉管腔狭窄,引起脑部供血不足的一种疾病。
颅内动脉狭窄可能导致脑梗死、脑溢血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及早发现和准确判断狭窄程度对于及时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
传统的判断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方式主要是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TCD)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但这两种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而磁共振血管成像因其无创伤、高分辨率、全方位立体成像等优点,在判断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方面显示出了明显的应用优势。
磁共振血管成像可以提供非常清晰的血管显像。
通过MRA技术,医生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立体的脑血管成像,清晰地显示脑血管的位置、走向、血流情况等重要信息。
相比于TCD和DSA,MRA技术所得到的血管成像更加清晰精准,有利于医生全面地评估患者的血管状况,准确地判断颅内动脉狭窄的程度。
磁共振血管成像具有非创伤性和安全性。
与DSA需要通过在患者的动脉内插入导管以及注入造影剂的方式不同,MRA技术完全不需要插管和注射造影剂,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任何损伤和副作用,大大降低了检查的风险和不适感。
尤其对于一些不能耐受造影剂的患者,如肾功能不全、过敏史等,MRA技术的安全性更加突显。
磁共振血管成像还可以提供多种成像方式。
根据不同的临床需求,医生可以选择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多种成像方式,如时间飞行成像(Time-of-Flight,TOF)、相位对比成像(Phase Contrast Imaging,PC)等等,以获取更全面、更准确的脑血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