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燃烧的实验报告单
- 格式:docx
- 大小:20.97 KB
- 文档页数:2
蜡烛燃烧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研究蜡烛的燃烧原理。
实验材料:
蜡烛、打火机、计时器、实验笔记本。
实验步骤:
1. 将蜡烛竖立在实验台上,点燃蜡烛顶部。
2. 启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3. 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
蜡烛燃烧的时间为5分钟。
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明亮的火焰,并释放出热量和烟雾。
随着时间的推移,蜡烛的燃烧会逐渐减弱,最后燃烧完全熄灭。
实验分析:
蜡烛的燃烧过程涉及到供氧和燃料的消耗两个方面。
首先,蜡烛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
当蜡烛点燃后,燃烧产生的热量使蜡烛底部的蜡熔化,液态蜡通过蜡芯被引燃,产生火焰。
火焰周围的氧气被燃烧消耗,因此,蜡烛在燃烧过程中需要不断吸入新鲜的氧气,否则火焰会逐渐熄灭。
其次,蜡烛的燃料也会逐渐消耗完。
蜡烛底部的蜡随着燃烧,会不断融化,液态蜡通过蜡芯向火焰输送,被燃烧产生热量和光亮。
随着蜡的燃烧,蜡烛的高度逐渐降低,最终蜡烛燃烧完全熄灭。
结论:
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蜡烛的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否则火焰会逐渐熄灭。
2. 蜡烛的燃料是蜡,随着燃烧逐渐消耗,最终燃烧完全熄灭。
实验改进: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可以对蜡烛的燃烧时间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记录。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材质的蜡烛进行对比实验,比较不同蜡烛的燃烧时间和燃烧情况。
此外,可以采用温度计来测量蜡烛燃烧时的热量变化,进一步分析蜡烛的燃烧过程。
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拟火焰不同局部温度的上下,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局部被烧焦得最厉害,枯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枯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枯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化学实验的根本操作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3、量取2ml盐酸参加到试管2中,往试管一中滴加盐酸。
蜡烛加热燃烧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探究蜡烛燃烧时的化学反应;2. 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及产物形态变化;3. 研究蜡烛利用燃烧产生的热量。
实验器材1. 蜡烛2. 镊子3. 试管4. 测温器5. 显微镜6. 支架实验步骤1. 使用镊子轻轻夹住蜡烛底部,将蜡烛固定在支架上,确保其稳定;2. 点燃蜡烛顶端,使其燃烧;3. 将试管倒置在蜡烛顶部,盖住火焰部分,并使试管的开口部分浸入水中;4. 观察试管内的现象,并记录温度的变化;5. 将试管取出水中,使用显微镜观察试管内壁的变化;6. 关掉蜡烛,等待室温下试管内壁干燥后观察变化。
实验结果- 温度变化:初始时温度稳定在室温水平,随着蜡烛燃烧,水温逐渐上升,并达到一个稳定的高温;- 试管内现象:蜡烛燃烧产生的烟雾在试管内沉积,形成黑色沉淀,并在水面上浮现出明显的油膜;- 试管内壁变化:试管内壁上有黑色沉淀,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 实验结束后试管内壁的变化:试管内壁上的黑色沉淀逐渐干燥,形成结晶状物质。
实验分析与讨论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示:C_{25}H_{52} + 38O_2 \rightarrow 25CO_2 + 26H_2O蜡烛主要由碳和氢组成,通过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在燃烧过程中,蜡烛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实验中,我们通过试管浸泡在水中来测量这种热能的变化。
在蜡烛燃烧过程中,燃烧产生的烟雾和水蒸气在试管内冷却凝结,形成黑色沉淀。
黑色沉淀中含有未完全燃烧的碳颗粒,这是因为碳的燃烧需要一定的氧气供应,而蜡烛的火焰并不能充分提供氧气,导致部分碳未燃烧完全。
试管内壁上的黑色沉淀分布均匀且粒径较小,这是由于烟雾颗粒在试管内的浮力作用下向上升动,与周围水分子碰撞后渐渐下沉。
同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大量细小的碳颗粒,这些颗粒在水中形成悬浮物,从而导致试管内均匀分布。
实验结束后,试管内壁的黑色沉淀干燥后产生结晶状物质。
这些结晶可能是经过水分子的溶解和脱水反应后形成的,进一步的化学分析可以确定这些结晶的化学组成。
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在这个实验里,我们主要想知道蜡烛是如何燃烧的,为什么它能在黑暗中发光。
毕竟,谁不想在烛光下享受浪漫呢?同时,我们也想搞明白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来一场科学与生活的亲密接触。
1.1 理论基础蜡烛的主要成分是蜡,燃烧的时候,蜡和氧气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热和光。
说白了,蜡烛其实是一个小小的化学工厂,能把固态的蜡转变成气体和能量。
就像我们吃饭,食物被消化,变成能量一样,蜡烛也是在“吃”空气。
1.2 实验准备实验准备的东西其实很简单:几根蜡烛、一个打火机、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以及一些水。
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别小看这些东西,咱们要好好利用它们,来一场蜡烛与水的较量。
2. 实验步骤2.1 点燃蜡烛首先,把蜡烛固定在一个安全的地方,确保它不容易倒下。
然后,像个小魔术师一样,用打火机点燃蜡烛。
哇!火苗一冒出来,瞬间就能照亮整个房间,简直是“见光死”的感觉。
2.2 观察燃烧这时候,大家可以观察蜡烛的火焰,注意火焰的颜色、形状,以及它发出的热量。
你会发现,火焰的底部是蓝色的,而顶部是黄色的,简直像个小小的舞台,演员们正在精彩表演呢。
再看看蜡烛周围,蜡烛慢慢地变短,蜡滴在桌子上,简直是“蜡烛流泪”的感觉。
2.3 用水覆盖蜡烛接下来,准备好透明的玻璃杯,慢慢将它放在蜡烛上,像给蜡烛戴上了一顶“小帽子”。
观察杯子内部,火焰慢慢变小,最后熄灭。
这时候,大家可以发现杯子里面的水面开始上升,哇哦,蜡烛是怎么做到的呢?3. 实验结论3.1 化学反应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蜡烛燃烧的时候,不仅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还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
这就像是蜡烛在“呼吸”,一边用力“吸气”,一边“吐气”,热量和光亮也是它“吐”出来的。
3.2 实际应用这项实验其实告诉我们很多生活中的小道理,比如说光和热的来源,以及燃烧的必要条件。
生活中,咱们常常需要用到蜡烛,比如停电的时候点一支,瞬间就能让黑暗不再可怕。
蜡烛燃烧实验报告蜡烛燃烧实验是初中物理课程中常见的实验之一,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观察到蜡烛燃烧的过程,了解燃烧产物和燃烧原理。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探究蜡烛燃烧所产生的热、光和气体等现象,从而加深对燃烧过程的理解。
实验材料和仪器,蜡烛、打火机、瓶子、玻璃板、烧杯、水、温度计、天平。
实验步骤:1. 将一定质量的蜡烛放在瓶子中央的玻璃板上,点燃蜡烛。
2. 用烧杯盛一些水,并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
3. 将瓶口紧贴玻璃板,使瓶子密封。
4. 观察瓶子中的蜡烛燃烧现象,并记录下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了明亮的火焰和一些烟雾,同时瓶子内温度也有所上升。
经过测量,我们发现水的温度在燃烧过程中有所上升,这表明燃烧过程产生了热能。
此外,瓶子内壁也有些水汽凝结,这说明燃烧过程中产生了水蒸气。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燃烧过程中产生了热、光和气体。
热能使水的温度上升,光能产生了明亮的火焰,而燃烧产生的气体则表现为烟雾和水蒸气。
这些都是燃烧过程中的基本现象,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实验意义:蜡烛燃烧实验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还能引发我们对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光和气体现象的思考。
同时,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加深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结:蜡烛燃烧实验是一种简单而直观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和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现象。
同时,这个实验也能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验精神和动手能力。
希望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燃烧现象,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更多的启发和应用。
蜡烛燃烧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研究蜡烛的燃烧过程,了解燃烧现象中的能量转化和化学反应原理,提高对燃烧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器材:蜡烛、点火器、烧杯、电子天平、温度计、计时器、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1、选取一根质量已知的蜡烛,称出其质量,并记录烛芯的长度和直径。
2、在安全条件下,点燃蜡烛。
在蜡烛的一侧放置一个烧杯,并将其质量记下。
3、持续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包括烛芯燃烧的状态、蜡烛的燃烧时间等现象。
使用显微镜观察烛芯和烛蜡的变化。
4、记录燃烧时烧杯的温度变化,使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
5、实验结束后,称取烧杯及其中的残留物并记录其质量和温度。
实验结果:我们在实验中发现,蜡烛在点燃后开始燃烧,烛芯逐渐消耗,烛蜡也慢慢熔化燃烧,燃烧产生的热量将蜡烛周围空气加热,使空气上升,然后周围的空气迅速流入取代,产生的火焰是在这个空气流动的过程中形成的。
当烛芯燃烧到一定程度时,蜡烛的燃烧速度会加快,并且燃烧也更加剧烈。
我们在记录了蜡烛燃烧前后的质量,发现蜡烛的燃烧会释放出物质,被烧杯收集的物质包括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汽。
同时,我们发现烧杯的温度也随着燃烧的进行而升高。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燃烧是在氧气的作用下,有机物与氧原子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能量的过程。
蜡烛的燃烧产生的主要是热和光。
热是通过温度的变化表现出来,而光则通过火焰形成显现出来。
此外,我们还发现蜡烛燃烧的过程并非简单的焚化,蜡烛在燃烧时不仅会消耗烛芯,同时也会消耗蜡烛本身。
燃烧时,蜡烛经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产生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分别通过电子天平和烧杯进行量的测定。
这证明了蜡烛燃烧是一种物理和化学结合的综合反应。
结论:蜡烛燃烧是发生了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产生能量和物质。
本次实验成功地研究了蜡烛的燃烧过程和物质变化的现象,增强了对燃烧现象的理解和认知。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现象,分析蜡烛燃烧的原理,并验证蜡烛燃烧产物的性质。
二、实验原理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石蜡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热量和光能。
本实验通过观察蜡烛燃烧现象,分析火焰分层及温度分布,验证燃烧产物,进一步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酒精灯、烧杯、澄清石灰水、玻璃棒、温度计、秒表等。
2.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观察火焰分层现象。
(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澄清石灰水,将玻璃棒靠近蜡烛火焰,观察石灰水变化。
(3)将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现象。
(4)记录蜡烛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5)熄灭蜡烛,观察蜡烛残余物。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火焰分层现象: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
外焰温度最高,颜色最亮;内焰温度次之,颜色较暗;焰心温度最低,颜色最深。
2. 石灰水变化:将玻璃棒蘸取澄清石灰水靠近蜡烛火焰,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这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3. 烧杯内壁现象:将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这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4. 温度变化:记录蜡烛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发现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5. 熄灭蜡烛现象:熄灭蜡烛后,观察到蜡烛残余物。
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使石蜡熔化,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冷却过程中凝结成固体,形成蜡烛残余物。
五、实验结论1. 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石蜡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 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3.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冷却过程中凝结成固体,形成蜡烛残余物。
4. 蜡烛燃烧过程中,热量和光能被释放出来。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蜡烛燃烧现象的观察,验证了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原理,了解了火焰分层及温度分布,为后续化学实验奠定了基础。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蜡烛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探究蜡烛熔化、燃烧的过程及产生的现象。
3. 分析蜡烛燃烧产物,并验证其成分。
二、实验原理蜡烛主要由石蜡、棉线等材料制成。
石蜡是一种碳氢化合物,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
当蜡烛受热时,石蜡熔化并气化,形成石蜡蒸气。
石蜡蒸气在火焰中燃烧,产生光和热,同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三、实验材料1. 蜡烛一支2. 火柴一盒3. 干燥的烧杯一个4. 澄清石灰水适量5. 水槽一个6. 小刀一把四、实验步骤1. 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 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等。
- 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槽中,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2. 点燃蜡烛- 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熔化、燃烧的现象。
- 观察火焰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 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声音、气味等。
3. 探究火焰各层的温度- 将一根火柴横在火焰上方片刻,观察火柴梗的碳化位置,确定火焰各层的温度。
4. 观察燃烧产物-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
- 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
5. 熄灭蜡烛- 观察熄灭蜡烛后的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其现象。
五、实验现象1. 蜡烛的物理性质- 蜡烛为白色、圆柱状固体,硬度较小,稍有气味。
- 石蜡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2. 蜡烛燃烧现象-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 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产生烟雾。
3. 火焰各层温度- 火焰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4. 燃烧产物- 蜡烛燃烧时,烧杯壁上出现水雾,说明产生了水。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
5. 熄灭蜡烛后的现象- 熄灭蜡烛后,蜡烛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
- 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1. 蜡烛主要由石蜡、棉线等材料制成。
2. 蜡烛燃烧时,石蜡熔化、气化,形成石蜡蒸气。
第1篇一、实验背景蜡烛作为一种常见的照明工具,其燃烧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现象。
为了深入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我们通过动画实验的方式,模拟蜡烛燃烧的全过程,并分析其相关化学变化。
二、实验目的1. 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分析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光和烟雾等。
3. 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的分解与氧化反应。
三、实验材料1. 蜡烛2. 火柴3. 摄像设备4. 软件编辑工具(如Adobe After Effects等)5. 实验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 将蜡烛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蜡烛稳定燃烧。
- 使用摄像设备记录蜡烛燃烧的全过程。
2. 观察阶段:- 观察蜡烛燃烧时火焰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变化。
- 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和热量。
- 观察蜡烛燃烧时蜡烛本身的变化,如蜡烛长度、直径等。
3. 分析阶段:- 使用软件编辑工具将摄像设备拍摄到的蜡烛燃烧过程进行编辑,制作成动画。
- 分析动画中蜡烛燃烧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光和烟雾等。
4. 实验记录:- 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分析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蜡烛燃烧的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时,蜡烛的长度逐渐缩短,直径逐渐减小,表明蜡烛在燃烧过程中逐渐消耗。
- 火焰的颜色、形状、大小等随时间变化,表明蜡烛燃烧过程中火焰的温度和热量分布发生变化。
2. 蜡烛燃烧的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时,石蜡在火焰的高温下发生分解和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炭黑等物质。
- 实验动画显示,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中含有炭黑,表明蜡烛燃烧过程中有炭黑生成。
3. 热量、光和烟雾:- 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 火焰发出光,为黑暗中的环境提供照明。
- 烟雾中含有炭黑和水蒸气,表明蜡烛燃烧过程中有化学反应发生。
六、实验结论1. 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在火焰的高温下发生分解和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炭黑等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