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卫生统计学 第二章 数值变量的统计描述 答案 - 副本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实用卫生统计学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用于推断两数值变量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的统计方法是A、直线相关B、X2检验C、秩和检验D、直线回归正确答案:A2、132名教师血清胆固醇(mmol/L)值的资料类型属于A、计数资料B、等级资料C、计量资料D、分类资料正确答案:C3、构成比的特点是A、构成比总和必等于100%B、构成比总和必大于100%C、构成比总和不确定D、构成比总和必小于100%正确答案:A4、两个小样本均数,检验的无效假设是A、u1=u2B、u1≠u2C、x1=X2D、x1≠X2正确答案:A5、均数的标准误越大,表示样本的A、可靠程度越大B、抽样误差越大C、可比性越差D、系统误差越大正确答案:B6、推断统计包含的两个内容是A、统计描述和假设检验B、统计图表和假设检验C、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D、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正确答案:D7、关于假设检验,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两个小样本均数比较时,要求总体方差齐性B、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可作t检验C、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可作F检验D、无论样本量大小均可作Z检验正确答案:D8、t检验的结果为A、两样本均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B、两样本均数有非常显著的差别C、两样本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D、两样本均数无显著差别正确答案:A9、直线相关系数假设检验得P>α,可认为A、两变量无曲线关系B、两变量有关C、两变量无关D、两变量无直线关系正确答案:D10、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μ与σ,正态曲线愈趋高耸,数据愈集中,则A、σ愈小B、μ愈大C、σ愈大D、μ愈小正确答案:A11、单因素方差分析的三种变异分解正确的是A、SS总-SS组间=SS组内B、SS总+SS组内=SS组间C、SS总=SS组内D、SS组内=SS组间正确答案:A12、参数是指A、样本的总和B、随机变量C、样本的统计指标D、总体指标正确答案:D13、为了解某校锡克试验的阳性率,研究者从全校中抽取学号尾数是3和8的学生。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一、选择题:B B D B D第二章一、选择题:B C B D第三章一、选择题:C B A C C A C D A C第四章一、选择题:C D B第五章一、选择题:C B E D C D D D B A第六章一、选择题:A C C B C C A C E A第七章一、选择题:A B C D D B D A A B二、计算题:1、用公式7-1计算t值(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2、(1)此题为配对设计(2)应选用配对设计t检验(3)使用公式7-2计算t值3、经检验服药组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对照组服从正态分布,故应按P115例题方法做两组数值变量资料的秩和检验。
4、做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公式7-4、7-5.5、做两几何均数比较的t检验:P76 例7-7.6、因水生株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故应做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的秩和检验P115-116.第八章一、选择题:D A D D A二、计算题:1、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按公式8-5计算F值。
2、对三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单纯性肥胖组W检验:P=0.0114<0.10,不满足正太分布,故按P118,例10-5方法做多组数值变量资料比较的秩和检验,求H值。
3、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按公式8-10计算F值,任意两组比较用q 检验(公式8-11)。
4、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按公式8-10计算F值,任两组比较用LSD-t 检验(公式8-12)。
第九章一、选择题:C A C C D C B B D A二、计算题:1、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率比较的χ2检验:应四个表中理论值T b =4.4286<5, T d=4.5714<5,故需要校正,使用公式9-5或9-6得:χ2=0.5954,P=0.44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先画出四格表,(1)使用公式9-7计算χ2=3、P=0.0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四个表资料相关性分析:公式9-2或9-4,得χ2=5,P=0.0253,P<0.05,拒绝H0,接受H1,两种方法检出结果有关。
题目1正确获得10.00分中的10.00分标记题目题干动态数列中的定基比指标是?选择一项:A. 绝对数B. 频率C. 相对比D. 构成比反馈正确答案是:相对比题目2正确获得10.00分中的10.00分标记题目题干关于率,描述正确的是?选择一项:A. 率是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的指标B. 分母无论大小都可以计算率C. 率表示事物内部各部分的比重大小D. 以m/n表示率,可得出m与n的倍数关系反馈正确答案是:率是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的指标题目3正确获得10.00分中的10.00分标记题目题干以下指标中,哪项指标是率?选择一项:A. 每千人口护士数=本地区护士人口总数/调查地区人口数×1000‰B. 残疾百分比=某种(类)残疾数/所有残疾数×100%C. 某病发病率=该年(时期)新发生的某病的病例数/同年(时期)内可能发生某病的平均人口数×KD. 平均人口数=(初期人口数+期末人口数)/2反馈正确答案是:某病发病率=该年(时期)新发生的某病的病例数/同年(时期)内可能发生某病的平均人口数×K题目4正确获得10.00分中的10.00分标记题目题干以下指标中,哪项指标是构成比?选择一项:A. 残疾百分比=某种(类)残疾数/所有残疾数×100%B. 平均人口数=(初期人口数+期末人口数)/2C. 性别比=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100D. 某病发病率=该年(时期)新发生的某病的病例数/同年(时期)内可能发生某病的平均人口数×K反馈正确答案是:残疾百分比=某种(类)残疾数/所有残疾数×100%题目5正确获得10.00分中的10.00分标记题目题干关于构成比指标,描述正确的是?选择一项:A. 以m/n表示构成比,可得出m与n的倍数关系或m是n的几分之几B. 事物由A-n部分构成,其中B的构成比的数值最大,因此B最容易发生C. 构成比表示事物内部各部分的比重大小D. 构成比是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的指标反馈正确答案是:构成比表示事物内部各部分的比重大小题目6正确获得10.00分中的10.00分标记题目题干根据某地7岁~12岁小学生的近视情况的调查资料,对患者的年龄分布进行统计描述,宜绘制哪种图形?()选择一项:A. 直条图B. 散点图C. 直方图D. 线图反馈正确答案是:直方图题目7正确获得10.00分中的10.00分标记题目题干统计表中某处无数字,对应表中应填写“……”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统计表中某处无数字,对应表中应填写“—”正确的答案是“错”。
《卫生统计学》一、名词解释1.计量资料2.计数资料3.等级资料4.总体5.样本6.抽样误差7.频数表8.算术均数9.中位数10.极差11.方差12.标准差13.变异系数14.正态分布15.标准正态分布16.统计推断17.抽样误差18.标准误19.可信区间20.参数估计21.假设检验中P的含义22.I型和II型错误23.检验效能24.检验水准25.方差分析26.随机区组设计27.相对数28.标准化法29.二项分布30.Yates校正31.非参数统计32.直线回归33.直线相关34.相关系数35.回归系数36.人口总数37.老年人口系数38.围产儿死亡率39.新生儿死亡率40.婴儿死亡率41.孕产妇死亡率42.死因顺位43.人口金字塔44.灵敏度45.特异度46.误诊率47.漏诊率48.阳性似然比49.阴性似然比50.Youden指数51.ROC曲线52.统计图二、单项选择题1.观察单位为研究中的( )。
A.样本B.全部对象C.影响因素D.个体2.总体是由()。
A.个体组成B.研究对象组成C.同质个体组成D.研究指标组成3.抽样的目的是()。
A.研究样本统计量B.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C.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误差D.研究总体统计量4.参数是指()。
A.参与个体数B.总体的统计指标C.样本的统计指标D.样本的总和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C.两者均不变D.两者均改变7.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变异系数B.方差C.极差D.标准差8.以下指标中()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A.算术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标准差9.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
卫生统计学第三版习题答案卫生统计学第三版习题答案卫生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卫生领域相关数据的学科,它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为卫生决策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在学习卫生统计学的过程中,习题是一个重要的练习和巩固知识的方式。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卫生统计学第三版》的习题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卫生统计学概述1. 什么是卫生统计学?卫生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卫生领域相关数据的学科,它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为卫生决策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2. 卫生统计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卫生统计学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和整理卫生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为卫生决策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3. 卫生统计学的应用范围有哪些?卫生统计学的应用范围包括疾病监测、卫生政策评估、卫生资源分配、卫生服务质量评估等。
第二章:卫生统计学的数据来源1. 卫生统计学的数据来源有哪些?卫生统计学的数据来源包括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卫生调查和监测等。
2. 卫生部门提供的数据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卫生部门提供的数据主要包括卫生机构的基本情况、疾病报告、卫生人力资源等。
3. 医疗机构提供的数据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医疗机构提供的数据主要包括病案数据、门诊数据、住院数据等。
第三章:卫生统计学的数据质量1. 什么是数据质量?数据质量是指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及时性等方面的特征。
2. 数据质量的评价指标有哪些?数据质量的评价指标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时效性、可比性等。
3. 如何提高数据质量?提高数据质量可以通过规范数据收集和录入流程、加强培训和质量控制、建立数据质量管理体系等措施。
第四章:卫生统计学的数据描述1. 什么是数据描述?数据描述是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图表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变化趋势。
2. 数据描述的方法有哪些?数据描述的方法包括频数分布、百分比、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
3. 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描述方法?选择合适的数据描述方法需要根据数据的类型、分布情况和研究目的来确定。
医学统计学第一章 绪论答案名词解释:(1) 同质与变异:同质指被研究指标的影响因素相同,变异指在同质的基础上各观察单位(或个体)之间的差异。
(2) 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
(3) 参数和统计量:根据总体个体值统计算出来的描述总体的特征量,称为总体参数,根据样本个体值统计计算出来的描述样本的特征量称为样本统计量。
(4) 抽样误差:由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5) 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用p 表示(6) 计量资料:由一群个体的变量值构成的资料称为计量资料。
(7) 计数资料:由一群个体按定性因数或类别清点每类有多少个个体,称为计数资料。
(8) 等级资料:由一群个体按等级因数的级别清点每类有多少个体,称为等级资料。
是非题:1. ×2. ×3. ×4. ×5. √6. √7. ×单选题:1. C2. E3. D4. C5. D6. B第二章 计量资料统计描述及正态分布答案名词解释:1. 平均数 是描述数据分布集中趋势(中心位置)和平均水平的指标2. 标准差 是描述数据分布离散程度(或变量变化的变异程度)的指标3. 标准正态分布 以μ服从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这种正态分布称为标准状态分布。
4. 参考值范围 参考值范围也称正常值范围,医学上常把把绝大多数的某指标范围称为指标的正常值范围。
填空题:1. 计量,计数,等级2. 设计,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
3. σμχ-=u (变量变换)标准正态分布、0、1 4. σ±σ96.1± σ58.2± 68.27% 95% 99% 5. 47.5%6.均数、标准差7. 全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8. σμ96.1± σμ58.2±9. 全距 R10. 检验水准、显着性水准、0.05、 0.01 (0.1)11. 80% 90% 95% 99% 95%12. 95% 99%13. 集中趋势、离散趋势14. 中位数15. 同质基础,合理分组16. 均数,均数,μ,σ,规律性17. 标准差18. 单位不同,均数相差较大是非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单选题:1. B2. D3. C4. A5. C6. D7. E8. A9. C 10.D11.B 12.C 13.C 14.C 15.A 16.C 17.E 18.C 19.D 20.C21.B 22.B 23.E 24.C 25.A 26.C 27.B 28.D 29.D 30.D31.A 32.E 33.D 34.A 35.D 36.D 37.C 38.E 39.D 40.B41.C 42.B 43.D 44.C 45.B问答题:1.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的适用范围有何异同?答:相同点,均表示计量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
《实用卫生统计学》作业部分参考答案作业1一、名词解释1、变异:同一性质的事物,其观察值之间的差异,统计上称为变异。
2、统计推断:根据样本资料的特性对总体的特性作估计或推论的方法称统计推断,常用方法是参数估计或假设检验。
3、标准差:是反映计量资料全部观察值离散程度的统计指标,用于描述对称分布资料,尤其正态分布资料的离散趋势4、均数:是反映计量资料全部观察值平均水平的统计指标,适用于对称分布尤其是正态分布资料5、动态数列:是一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统计指标,包括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用以说明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二、填空题1、计量资料是指(用度量衡的方法测定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研究指标量的大小获得的连续型资料);常用的统计指标有(平均数)、(标准差);常用字的统计方法有(t检验),(u检验),(直线相关与回归)。
2、收集统计资料的三个基本要求(完整、正确和及时),(要有足够的数量),(资料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3、描述计量资料离散趋势的常用指标有(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和标准差)、(变异系数)4、描述计量资料集中趋势的常用指标有(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5、常用相对数有(构成比)、(率)、(相对比)三、选择题1、A2、D3、B4、C5、D6、D7、D8、A9、D 10、C四、简答题1、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与卫生统计学的关系?卫生事业管理的研究对象也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此,要利用卫生统计这个有效工具,充分发挥卫生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功能,为满足决策机构管理和卫生服务研究的需要。
2、简述总体和样本的关系。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组成,除了数量比总体少,其他构成均与总体一样,是总体具体而微的缩影。
3、见教材P27表2.94、见教材P27表2.105、简述率的标准化的基本思想?直接标准化法需要哪些条件?当不同人群的总率进行比较时,若其人群的内部构成存在差异,而年龄、性别等因素对率有影响。
医学统计方法概述l.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A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2.概率P=0,则表示B某事件必然不发生3.抽签的方法属于D单纯随机抽样4.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的原始资料叫:B计量资料5.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该资料的类型是:D有序分类资料治疗结果治愈显效好转恶化死亡治疗人数8236316.样本是总体的C有代表性的部分7.将计量资料制作成频数表的过程,属于¬¬统计工作哪个基本步骤:C整理资料8.统计工作的步骤正确的是C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9.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减少人力、物力,提高实验效率;还有助于消除或减少:B系统误差10.以下何者不是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D交叉的原则11.表示血清学滴度资料平均水平最常计算B几何均数12.某计量资料的分布性质未明,要计算集中趋势指标,宜选择CM13.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14.某厂发生食物中毒,9名患者潜伏期分别为:16、2、6、3、30、2、lO、2、24+(小时),问该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为多少小时?C615.比较12岁男孩和18岁男子身高变异程度大小,宜采用的指标是:D变异系数16.下列哪个公式可用于估计医学95%正常值范围A X±1.96S17.标准差越大的意义,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B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小18.正态分布是以E均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19.确定正常人的某项指标的正常范围时,调查对象是B排除影响研究指标的疾病和因素的人20.均数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是E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大21.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产生抽样误差的原因是A总体中个体之间存在变异22.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结果为P<0.05,有统计意义。
P愈小则E愈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23.由10对(20个)数据组成的资料作配对t检验,其自由度等于C924.t检验结果,P>0.05,可以认为B两样本均数差别无显着性25.下列哪项不是t检验的注意事项D分母不宜过小26.在一项抽样研究中,当样本量逐渐增大时B标准误逐渐减少27.t<t0.05(v),统计上可认为C两样本均数,差别无显着性28.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中,检验假设(H0)是Bμ1=μ229.同一总体的两个样本中,以下哪种指标值小的其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更可靠?A.Sx 30.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关系是:C前者大于后者31在同一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含量为n的样本,理论上有95%的总体均数在何者范围内C均数加减1.96倍的标准误32.同一自由度下,P值增大Ct值减小33.两样本作均数差别的t检验,要求资料分布近似正态,还要求D两样本总体方差相等34.构成比的重要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的百分比之和C一定等于135.计算相对数的目的是C为了便于比较36.某医院某日门诊病人数1000人,其中内科病人400人,求得40%,这40%是B构成比37.四个样本率作比较,x2>x20.01(3),可以认为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38.卡方检验中自由度的计算公式是D(行数-1)(列数-1)39.作四格表卡方检验,当N>40,且__________时,应该使用校正公式E1<T<540.若X2≥X20.05(ν)则AP≤0.0541.相对数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B注意离散程度的影响42.反映某一事件发生强度的指标应选用D率43.反映事物内部组成部分的比重大小应选用A构成比44.计算标化率的目的是D消除资料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使率具有可比性45.在两样本率比较的X2检验中,无效假设(H0)的正确表达应为Cπ1=π246.四格表中四个格子基本数字是D两对实测阳性绝对数和阴性绝对数47.比较某地1990~1997年肝炎发病率宜绘制C普通线图48.关于统计资料的列表原则,错误的是B线条主要有顶线,底线及纵标目下面的横线,分析指标后有斜线和竖线49.比较甲、乙、丙三地区某年度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情况,可用A直条图50.描述某地某地210名健康成人发汞含量的分布,宜绘制B直方图l、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A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题目1获得题干一组变量值,其大小分别为10,12,9,7,11,39,其中位数是()。
a. 9b. 10.5c. 11d. 7题目2获得题干偏态分布数值资料对数变换后,分布仍呈偏态。
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宜用()a.b.c.d.题目3获得题干某市6岁男童的身高均数为115.0cm,标准差为10.0cm。
以下哪一项正确?()a. 2.5%b. 5%c. 5%d. 2.5%题目4获得题干反映抗体滴度资料水平适宜采用的指标是()。
a.b.c.d.题目5获得题干有5人的血清滴度为:1:20,1:40,1:80,1:160,1:320,则平均滴度是()。
选择一项:a. 1b. 1c. 1d. 1题目6获得题干某组资料共5 例,∑X2= 190,∑x= 30,则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
a. 6.33,2.5b. 6,1.29c. 6,1.58d. 38,6.78题目7正确获得0.80分中的0.80分标记题目题干正常常成年男子的血铅含量系偏态分布资料,对数变换后的呈正态布。
欲描述血铅的平均水平宜用()。
a.b.c.d.题目8获得题干原始数据分布不明时,表示其集中趋势宜采用()。
a.b. 几何均数c. 算术均数d. 标准差题目9获得题干关于标准差,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
a.b.c.d.题目10获得题干用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下列哪种资料的分布特征()。
a.b.c.d.题目11获得题干比较身高与体重的变异程度,适宜的指标()。
a.b.c.d.题目12获得题干关于变异系数,下面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 ) 。
a.b.c.d.题目13获得题干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时,最适宜选择的指标是()。
a.b. 变异系数c. 标准差d. 极差题目14获得题干描述一组对称(或正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时,最适宜选择的指标是()。
a.b.c.d.题目15正确获得0.80分中的0.80分标记题目题干关于频数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题目16获得题干关于正态分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公卫助理医师-综合笔试-卫生统计学-第二单元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单选题]1.一组观察值如果每个值都同时增加或减少一个不为0的常数,则A.均数改变,几何均数不变B.均数改变,中位(江南博哥)数不变C.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都改变D.均数不变,几何均数和中位数改变E.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都不变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一组观察值如果每个值都同时增加或减少一个不为0的常数,则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都改变。
本题选C。
掌握“集中趋势指标★”知识点。
[单选题]3.表示儿童体重资料的平均水平最常用的指标是A.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C.几何均数D.变异系数E.百分位数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算术平均数简称均数,均数适用于描述单峰对称分布资料,特别是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的集中位置。
掌握“集中趋势指标★”知识点。
[单选题]4.变异系数越大,说明A.标准差越大B.平均数越小C.平均数越大D.标准差和均数都大E.单位均数的变异越大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变异系数大,说明单位均数的变异越大。
变异系数的定义是标准差与算术均数之比,描述了数值的相对离散程度,本题正确答案为E。
掌握“离散趋势指标★”知识点。
[单选题]5.某人算得某资料的标准差为-3.4,可认为A.变量值都是负数B.变量值负的比正的多C.计算有错D.变量值多数为0E.变量值一个比一个小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标准差一定大于或等于0,不可能为负数,故答案为C。
掌握“离散趋势指标★”知识点。
[单选题]6.下列关于方差和标准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方差的单位与标准差的单位相同B.方差的单位是标准差单位的平方C.都用于描述定量资料频数分布的变异程度D.二者值越大,说明资料的变异程度越大E.均适用于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方差的单位是观察值单位的平方,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不便,因此将方差开算术平方根得到标准差,故选项A不正确,选项B正确;方差和标准差均是描述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变异程度的常用指标,值越大,说明资料的变异程度越大,选项C、D、E正确,故本题应选A。
实用卫生统计学复习题(一)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抽样研究2.卫生服务需要3.概率4.等级相关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其校正条件是()A.总例数大于40B.有实际数为0C.有实际数小于1D.有一个理论数小于5大于1,且n>402.某日门诊各科疾病分类资料,可作为()A.计算死亡率的基础B.计算发病率的基础C.计算构成比的基础D.计算病死率的基础3.医学人口统计学应属于卫生统计学中的哪部分内容?()A.健康统计B.卫生统计学基本方法C.卫生统计学基本原理D.卫生服务统计4.三个率比较的卡方检验,若p<0.05,则结论是()A.三个样本率各不相同B.总体率之间两两有差别C.至少有两个总体率有差别D.p1、p2、p3不全相等或完全不相等5.配对计量资料,差值分布不接近正态分布,宜用何种检验?()A.配对t检验B.秩和检验C.x2检验D.u检验6.比较身高与体重的变异程度,适宜的指标()A.极差B.标准差C.四分位数间距D.变异系数7.某日门诊各科疾病分类资料,可作为()。
A.计算死亡率的基础B.计算构成比的基础C.计算发病率的基础D.计算病死率的基础8.假设检验中的把握度是()A.αB.1-αB.βD.1-β9.可用于偏态或不明分布的资料的各评价指标诸等级分值的确定方法是()。
A.综合评分法B.专家评分法C.离差法D.百分位法10.下面哪一个不是问卷的顺序()A.时间顺序B.内容顺序C.字母顺序D.类别顺序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请总结直线相关系数r与直线回归系数b的意义及特点?2.应用相对数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四、计算或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某市100名7岁男童的身高均数为120.0cm,标准差为4.80cm 。
问:(1)该地7岁男童身高的95%参考值范围?(2)若一男童身高为135.0cm,怎样评价?2.下表为某医院医生和护士的年龄分布调查结果统计表,请根据统计表制表原则和注意事项指出该表问题所在,并予以修改。
《卫生统计学》考试题库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第三章正态分布第四章总体均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第五章方差分析第六章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第七章二项分布与Poisson分布及其应用第八章χ2检验第九章秩和检验第十章回归与相关第十一章常用统计图表第十二章实验设计第十三章调查设计第十四章医学人口统计与疾病统计常用指标第十五章寿命表第十六章随访资料的生存分析附录: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 参数(parameter) 2。
统计量 (statistic) 3。
总体(population)4. 样本(sample)5. 同质 (homogeneity) 6。
变异(variation)7. 概率 (probability) 8。
抽样误差 (sampling error)二、单选题1.在实际工作中,同质是指:A。
被研究指标的影响因素相同 B。
研究对象的有关情况一样C。
被研究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同 D.研究对象的个体差异很小 E。
以上都对2。
变异是指:A.各观察单位之间的差异B.同质基础上,各观察单位之间的差异C。
各观察单位某测定值差异较大 D.各观察单位有关情况不同 E。
以上都对3.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A.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的个体之全部B.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C.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D.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E。
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4。
统计中所说的样本是指:A.从总体中随意抽取一部分B.有意识地选择总体中的典型部分C。
依照研究者的要求选取有意义的一部分 D.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E。
以上都不是5.按随机方法抽取的样本特点是:A。
能消除系统误差 B。
能消除随机测量误差 C。
能消除抽样误差D。
能减少样本偏性 E。
以上都对6.统计学上的系统误差、测量误差、抽样误差在实际工作中:A。
均不可避免 B.系统误差和测量误差不可避免C.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不可避免D.系统误差和抽样误差不可避免E。
题目 1正确获得分中的分标记题目题干动态数列中的定基比指标是?选择一项:A.绝对数B.频率C.相比照D.构成比反应正确答案是:相比照题目 2正确获得分中的分标记题目题干关于率,描述正确的选项是?选择一项:A.率是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的指标B.分母无论大小都可以计算率C.率表示事物内部各局部的比重大小D.以 m/n 表示率,可得出 m 与 n 的倍数关系反应正确答案是:率是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的指标题目 3正确获得分中的分标记题目题干以下指标中,哪项指标是率?选择一项:A. 每千人口护士数= 本地区护士人口总数/ 调查地区人口数× 1000 ‰B. 残疾百分比 = 某种〔类〕残疾数/ 所有残疾数× 100%C. 某病发病率 = 该年〔时期〕新发生的某病的病例数/ 同年〔时期〕内可能发生某病的平均人口数× KD.平均人口数 = 〔初期人口数 + 期末人口数〕 /2反应正确答案是:某病发病率= 该年〔时期〕新发生的某病的病例数/ 同年〔时期〕内可能发生某病的平均人口数×K题目 4正确获得分中的分标记题目题干以下指标中,哪项指标是构成比?选择一项:A.残疾百分比 = 某种〔类〕残疾数 / 所有残疾数× 100%B.平均人口数 = 〔初期人口数 + 期末人口数〕 /2C.性别比 = 男性人口数 / 女性人口数× 100D. 某病发病率 = 该年〔时期〕新发生的某病的病例数/ 同年〔时期〕内可能发生某病的平均人口数× K反应正确答案是:残疾百分比= 某种〔类〕残疾数/ 所有残疾数× 100%题目 5正确获得分中的分标记题目题干关于构成比指标,描述正确的选项是?选择一项:A. 以 m/n 表示构成比,可得出m 与 n 的倍数关系或m 是 n 的几分之几B. 事物由 A-n 局部构成,其中 B 的构成比的数值最大,因此 B 最容易发生C.构成比表示事物内部各局部的比重大小D.构成比是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的指标反应正确答案是:构成比表示事物内部各局部的比重大小题目 6正确获得分中的分标记题目题干根据某地 7 岁 ~12岁小学生的近视情况的调查资料,对患者的年龄分布进行统计描述,宜绘制哪种图形?〔〕选择一项:A.直条图B.散点图C.直方图D.线图反应正确答案是:直方图题目 7正确获得分中的分标记题目干表中某无数字,表中填写“⋯⋯〞一:反表中某无数字,表中填写“—〞正确的答案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