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艺术介绍概要
- 格式:ppt
- 大小:4.87 MB
- 文档页数:48
“大地艺术”与景园设计2023-11-11contents •“大地艺术”概述•景园设计概述•“大地艺术”在景园设计中的应用•“大地艺术”与景园设计的案例分析•“大地艺术”与景园设计的未来趋势目录01“大地艺术”概述大地艺术是一种通过塑造和利用自然环境来创造艺术形式的艺术流派。
定义大地艺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对传统艺术的一种反思和创新,艺术家们开始尝试将艺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起源“大地艺术”的定义与起源代表作品迈克尔·海泽的“双否定”(Double Negative)、罗伯特·史密森的“螺旋形防波堤”(Spiral Jetty)等。
艺术家克里斯托(Christo)、让儿·克洛德(Jean-Claude)、南希·霍尔茨沃思(Nancy Holt)等。
“大地艺术”的代表作品与艺术家“大地艺术”的艺术特点与价值特点大地艺术注重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和融合,作品规模巨大,通常需要在室外广阔的自然空间中才能完全展现。
同时,它强调观众参与和体验,鼓励人们走进作品、触摸作品,与作品产生互动。
价值大地艺术改变了人们对艺术与自然的认知,提高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同时,它也为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了景观设计艺术的发展。
大地艺术作品本身也成为了旅游目的地,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经济价值。
02景园设计概述定义:景园设计是综合艺术、生态、文化和科技等多元要素,对公共空间进行规划、设计和管理的活动。
它旨在提升环境的审美、功能和生态价值。
目标创造宜居环境:通过美化公共空间,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保护生态环境:尊重自然,维护生态平衡,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传承文化:挖掘和展示地域文化特色,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
推动创新: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推动景园设计领域的发展。
景园设计的定义与目标景园设计的原则与要素原则生态优先: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尊重自然规律。
什么是大地艺术,观念艺术,为什么在后现代的背景下,艺术领域会有对文化多元、异质的认同与推崇?
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大地艺术从哪里来说起。
Land Art,也就是“大地艺术”,也被称为“地球艺术”(Earth Art / Earthwork )首先,它是60年代起,一个从室内发展至室外,再进入广阔自然的三维艺术运动。
1960-1970年,西方就场所雕塑的含义,进行了重大且深入地探索、发展、变革。
雕塑,既是一个实体组织,又是一个三维的近乎于建筑空间的组织。
1960年中期,极少主义雕塑家把构想引向了室外,再组织大自然。
经历十年的时间,大地艺术已经形成一场由美国波及到欧洲、加拿大等全球范围的艺术运动,产生了一批巨作。
那时的大地艺术理念,像一只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在两周以后龙卷风开始环球巡演,这离不开当时特殊的人文背景。
60年代,歪果艺术家把对艺术理论构想的狂热,与对早期人类文化的兴趣、回归自然的理念,完美地利用大地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更加富有力度的艺术表达。
大地艺术超越时空的自然之美一、大地艺术的起源大地艺术(Earth Art)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它是一种将自然环境作为艺术媒介的艺术形式。
大地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画布、雕塑等艺术媒介,而是将艺术创作延伸到自然界中,通过改变自然景观来创造艺术作品。
这种艺术形式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试图超越时空的限制,创造出永恒的艺术作品。
二、大地艺术的特点1. 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大地艺术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是通过巧妙地利用自然元素来创造艺术作品。
这种艺术形式不仅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也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之美。
2. 追求永恒性大地艺术追求永恒性,艺术家们通过改变自然景观来创造出永恒的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也能够抵御自然环境的变化,从而实现艺术的永恒性。
3. 强调参与性和互动性大地艺术强调参与性和互动性,艺术家们通常会邀请观众参与到艺术创作过程中,让观众与艺术作品产生互动,从而增强观众的艺术体验。
此外,大地艺术作品通常需要在自然环境中展示,观众需要亲身到达现场才能欣赏到作品,这也增强了观众与作品的互动性。
三、大地艺术的代表作品1. 《螺旋岛》(Spiral Jetty)《螺旋岛》是美国艺术家罗伯特·史密斯森(Robert Smithson)于 1970 年创作的一件大地艺术作品。
他将在犹他州大盐湖边用玄武岩和泥土堆出了一个螺旋形状的岛屿,并通过引水渠道将湖水引入岛屿,形成一个小湖泊。
这件作品将自然景观与艺术创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示了大地艺术的独特魅力。
2. 《闪电场》(Lightning Field)《闪电场》是美国艺术家沃尔特·德·玛利亚(Walter De Maria)于 1977 年创作的一件大地艺术作品。
他在美国新墨西哥州一片荒漠中摆放了 400 根不锈钢杆,这些杆子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格。
大地艺术大地艺术(Earth Art)又称“地景艺术”、“土方工程”它是指艺术家以大自然作为创造媒体,把艺术与大自然有机的结合创造出的一种富有艺术整体性情景的视觉化艺术形式。
简介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于欧美的美术思潮,由最少派艺术的简单、无细节形式发展而来。
大地艺术家普遍厌倦现代都市生活和高度标准化的工业文明,主张返回自然,对曾经热恋过的最少派艺术表示强烈的不满,以之为现代文明堕落的标志,并认为埃及的金字塔、史前的巨石建筑、美洲的古墓、禅宗石寺塔才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才具有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联系。
大地艺术家们以大地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如在沙漠上挖坑造型,或移山湮海、垒筑堤岸,或泼溅颜料遍染荒山,故又有土方工程、地景艺术之称。
早期大地艺术多现场施工、现场完成,其作品无意给观者欣赏。
1968年,德万画廊将大地艺术的一些图片及部分实物展览,故后期的大地艺术家很少大规模挖掘工程,更多借助摄影完成。
重要人物有C.安德烈、R.史密森等。
出现大地艺术,是“由极少主义艺术的简单,无细节形式发展而来的。
大地艺术家主张返回自然,以大地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
他们或在广袤的沙漠上挖坑造型,或移山填海,或垒筑堤岸,活泼溅色遍染荒山。
由于大地艺术家常以挖掘填湮工程形式出现故又有土工方程或地景艺术之称。
”首次“在地作品艺术展”于1968年在美国纽约的杜旺画廊举行。
由此宣告了一种新的现代艺术形态——大地艺术的出现。
思想大地艺术可以说是中国庄子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具体实践物。
大地艺术家认为,艺术与生活、艺术与自然应该没有森严的界线。
在人类的生活时空中,应处处存在着艺术。
大地艺术可以看成是室内装饰作品向户外发展的结果,最早的样式可追溯到古埃及的金字塔和英国的斯通享治圆形石柱。
大地艺术的作品都十分注重作品的“场所感”,即作品与环境有机结合,通过设计来加强或削弱基地本身的如地形、地质、季节变化等特性,从而引导人们更为深入地感受自然。
艺术家在大地艺术家中,由以定居美国的保加利亚人克里斯托(J_Christo)和美国罗伯特_史密森(R_Smithson)等最为著名。
大地艺术的名词解释大地艺术,也被称作地景艺术、环境艺术或生态艺术,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创作背景,强调与自然互动,以感知和体验为创作过程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直接参与自然环境来创作,将艺术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1.自然环境为创作背景大地艺术以自然环境为创作背景,将自然元素和现象转化为艺术作品。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利用土地、水、风、光等自然资源,以及地形、地貌、气候等环境条件,进行创作构思和表现。
2.强调与自然互动大地艺术强调艺术家与自然的互动,这种互动不仅体现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也体现在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观众的参与方式上。
艺术家通过观察、感知和理解自然,以自然为画布,以土地为材料,将自然元素和现象转化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3.创作过程强调感知和体验大地艺术的创作过程强调感知和体验,艺术家通过直接参与自然环境,体验自然的变化和气息,感受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他们用心灵去感知自然的美妙之处,将这种感知融入到作品中,让观众也能够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力量。
4.追求持久性和生态可持续性大地艺术追求持久性和生态可持续性。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的平衡。
同时,他们也注重作品的持久性,希望作品能够与自然环境共存,成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
5.表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大地艺术表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它强调人类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通过大地艺术的表现形式,人类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然,感受自然的美丽和力量,从而更加珍视和保护自然环境。
同时,大地艺术也倡导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和交流,鼓励人们去体验自然、感知自然、理解自然,从而进一步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理解。
总之,大地艺术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创作背景,强调与自然互动,以感知和体验为创作过程的艺术形式。
它追求持久性和生态可持续性,表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将艺术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大地艺术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整个欧美世界正兴起着嬉皮士运动、女性主义运动,在这股具有强劲精神力量的思潮裹挟中,艺术行业的风向也在转变。
波普艺术和抽象表现主义已经将艺术市场以明目张胆的商业化、商品化姿态填满,艺术品作为资本家装点品味的标签的风气纵横。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艺术家对艺术市场失望,开始反对艺术“无情的商业化”,转向“回归自然”。
因此大地艺术可以称作是一种反抗的艺术类别。
大地艺术把艺术从精英主义的隔离区拉出来,从画廊博物馆等逼仄封闭的空间转移到更为广阔自由的天地。
这其实是一种物极必反的趋势,当呼吸都因金钱的污浊味道而不畅时,如嬉皮士运动和大地艺术这般试图超越尘世的回归运动会自然发生,大概因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需要保持一种发展上的平衡。
大部分大地艺术的作品的第一发生场所在大自然中,不进入画廊,不因此获得回报,唯有一些作品的记录手迹、摄影、资料,或是残留下的些许痕迹如石头碎粒等物品可以进入商业领域,而这些仅供资本家们聊以慰藉的东西在艺术家眼中仅仅是记录与留念,真正发生在自然中的第一现场不可搬运、难以复制,如生长般扎根于自然中。
大地艺术家们喜好使用从大自然中提取的材料,如水、土壤、石头。
受到史前艺术、文明遗址和新石器时代萨满精神的影响,艺术家们将作品暴露于自然中,并让其随着时间与外力的侵蚀逐渐瓦解、消逝,由人为因素形成的作品将重新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在这些作品中处处可见艺术家怀揣着的对古老而巨大的崇高之美的敬仰,他们以创造新时代的人类遗迹的心情将石头搬运、改造,将泥土堆积、重塑,将水引流、迁道……为了创作,大地艺术的艺术家总是到处旅行,他们的作品也常在人迹罕至的偏远之地,观众为了亲眼目睹他们的作品也不得不亲身踏过山川河流,穿过沙漠森林,仿佛受邀赴往一场深处地球核心的奇妙之约。
不同于“逛画廊—买作品”的互动方式,大地艺术的艺术家精心设计了美丽的“陷阱”,将观者引入源于自然、创于人为的大地艺术场域中,让电闪雷鸣轰击耳膜神经的战栗、高原稀薄氧气带来的眩晕、登临绝顶的振奋以沉浸的方式裹挟观者于其中,让观者直面大自然那崇高之美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