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实验教学设计[2020年最新]
- 格式:pdf
- 大小:448.87 KB
- 文档页数:5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
2.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产、生活实际,勤于动手,尝试果酒、果醋的制作。
课题重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课题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俗语“无酒不成席”、“开门五件事、油盐酱醋茶”。
酒和醋是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传统发酵产品。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以果酒、果醋等为例学习一些传统发酵技术。
(二)教学新课1.基础知识(阅读“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引导学生自学基础知识。
)1.1果酒制作原理(1)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明确酵母菌发酵的反应式:①有氧条件:②无氧条件:(2)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环境条件有温度、氧气和pH。
①酒精发酵是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范围内,在20℃时最适宜。
②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保持缺氧、酸性环境。
(师生讨论并完成思考1~4。
)〖思考1〗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通气”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密封”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思考2〗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其原因是什么?酵母菌首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水,然后进行无氧呼吸才产生酒精。
〖思考3〗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在发酵过程中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到发酵液中。
〖思考4〗酵母菌是如何进行生殖的?酵母菌在环境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环境不适宜时产生孢子进入休眠状态。
1.2 果醋制作原理(1)利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需氧型。
在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降糖分解形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可将乙醇转变成乙醛,并进一步转变成醋酸。
明确醋酸发酵的反应式。
(2)醋酸发酵的最适宜温度为30~35 ℃。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
2.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产、生活实际,勤于动手,尝试果酒、果醋的制作。
课题重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课题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俗语“无酒不成席”、“开门五件事、油盐酱醋茶”。
酒和醋是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传统发酵产品。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以果酒、果醋等为例学习一些传统发酵技术。
(二)教学新课1.基础知识(阅读“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引导学生自学基础知识。
)1.1果酒制作原理(1)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明确酵母菌发酵的反应式:①有氧条件:②无氧条件:(2)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环境条件有温度、氧气和pH。
①酒精发酵是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范围内,在20℃时最适宜。
②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保持缺氧、酸性环境。
(师生讨论并完成思考1~4。
)〖思考1〗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通气”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密封”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思考2〗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其原因是什么?酵母菌首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水,然后进行无氧呼吸才产生酒精。
〖思考3〗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在发酵过程中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到发酵液中。
〖思考4〗酵母菌是如何进行生殖的?酵母菌在环境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环境不适宜时产生孢子进入休眠状态。
1.2 果醋制作原理(1)利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需氧型。
在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降糖分解形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可将乙醇转变成乙醛,并进一步转变成醋酸。
明确醋酸发酵的反应式。
(2)醋酸发酵的最适宜温度为30~35 ℃。
实验果酒及果醋的制作-浙科版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教案一、实验目的1.学习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方法。
2.掌握果酒和果醋的酿造过程。
3.培养实验者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1. 果酒的酿造原理果酒的酿造原理主要是酵母菌分解果汁中的葡萄糖和果糖,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
在酵母菌作用下,果汁中的葡萄糖和果糖被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酵母发酵,能够提高果酒的酒精度数。
2. 果醋的酿造原理果醋的制作是利用酵母和醋酸菌,将含有糖分的果汁酿制成含有醋酸的果醋。
一般果醋制作分两步,第一步是将糖转化成酒;第二步将酒转化为醋酸。
酿造果醋需要注意的是,酿制时间太短会使果醋味道鲜美程度欠佳,时间过长则会使果醋味道过重和颜色发黑。
三、实验器材1.酸度计2.活性干酵母3.果汁(选用当季水果制作,水果大约需要1公斤)4.空气密封的容器5.醋酸菌培养液6.引流装置四、实验步骤1. 果酒的制作步骤1.取适量新鲜水果,做好清洗和消毒,去除果皮和果核后取果汁,通过酸度计确定其PH值。
2.根据果汁PH值适量加入酵母。
活性干酵母是辅助酵母发酵的,可以提高果酒的口感和酒精含量。
3.把制作好的果汁和酵母混合,倒入空气密封的容器中,放置于暗处,温度维持在20℃左右。
4.在发酵过程中,每间隔一段时间(2-3天)要轻轻晃动一下容器,使酵母和果汁更好地混合。
5.一般发酵2-3周,当果酒整体浑浊,容器中二氧化碳泡沫少时,便可以停止发酵了。
用酸度计检测果酒的酸度,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6.把果酒过滤后,装入瓶中,放置于常温下坚持1周,即可享用自制纯天然果酒。
2. 果醋的制作步骤1.准备适量的水果,清洗后去皮,切成小块。
一般需要1公斤水果。
2.将剁碎的水果放入引流装置中,加入适量的醋酸菌液。
3.容器密封后,放在阴凉处,经过几个星期的时间即可酿制出水果醋。
4.取出过滤器,将水果醋倒入干净的容器中。
如果有必要,可根据个人口味再次调整醋点。
五、实验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发酵过程中,果酒或果醋出现异味或有沉淀物怎么办?可能是过多的氧气、蛋白质和胶体物质沉淀所致,可以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本课学习目标:1.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
2、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
3、尝试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4、果酒和果醋制作中发酵需要的条件。
二、相关知识连接:如图所示表示酵母菌细胞的构造模式。
请据图回答:(1)从细胞核的构造看,酵母菌属于生物。
(2)写出1、3、5的结构名称:1 ,3 ,5 。
(3)2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其完成图示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4)图中的酵母菌正在进行生殖。
(5)用染料使染色体着色,发现一各酵母菌S.Cerevisiae细胞核中有17条染色体,该酵母菌是倍体。
(6)酵母菌细胞分裂的意义是()A、产生新个体B、增加生命活力C、增加变异性D、改变遗传性(7)自然环境中的酵母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
三、知识体系:(一).果酒制作的原理1.菌种:分类:2。
生长发酵的条件:生殖方式:温度:PH:代谢类型:分布:(二)。
果醋制作的原理1.菌种:分类:生殖方式:代谢类型:来源:2.条件:温度:当氧气和糖原充足时醋酸菌将糖分解成____________,即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糖原不足时醋酸菌将_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__再变为醋酸。
(三)挑选葡萄→冲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果酒果醋四、知识探究:1.操作过程应注意的问题(1)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发酵瓶要用消毒。
(2)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出大约的空间。
(3)制作葡萄酒时将温度严格控制在,时间控制在 d左右,可通过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4)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时间控制在 d,并注意适时在充气。
2.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3.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4.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 ℃?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5.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6.发酵装置的设计讨论题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
2019-2020年高中生物《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案、教学目标的确定由于学生在生物必修1中已经学习了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对于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原理也掌握得比较清楚,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尝试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并能付诸于实践,完成果酒和果醋制作并掌握基本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先请学生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体会探索过程,认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內容教学策略学主讨论,教师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幻灯片、圈片介绍果酒果醍的制作育法由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教师进行提示’材料的选择和处理,防止发酵被污染;控制好发酵的条件对学主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对课题逬行延伸学习阶段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生活中的现象设问:1. “欣赏有很多方式,品华东庄园,体会人生魅力……”这是一则推销葡萄酒的广告词,美酒飘香,韵味十足。
你知道这样的美酒是怎么酿造出来的吗?2.酸度较低的果醋是一种新兴的饮料,适量饮用可思考并鼓励学生去探究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三、具体教学过程导学以降低血压,还可以美容养颜等,在享用它们的同时,你想知道果醋是怎样酿造出来的吗?介绍1、果酒制作的原理: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C6H12Q T 2C2H5OH+2CO(展示幻灯片)请学生了解酵母菌的形态和生活场所。
2、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GfOH+S CH3COOHH2O了解果酒、果醋的制作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基础知识,为接下来的实验开展打下良好的铺垫。
1、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
主动探索, 设计实验。
成果的展示及分析与评价结果课题延伸2、分小组探讨发酵装置的设计。
讨论书本所列两位同学所使用的发酵装置,看他们的方法有哪些可取之处,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讨论并设计本小组的发酵装置。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选修1》总的来说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实践,学习科学探究的选修课程,本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能力,而课题1果酒果醋的制作则更是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深有体会的一个课题,本课题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实验条件下制作传统的发酵食品,学习相关的学习方法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并理解其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a、知道果酒、果醋制作所需的菌种;b、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会写反应式;c、说出果酒、果醋的实验流程,正确理解影响发酵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a、根据实验流程示意图和提供的资料,自行设计果醋制作过程,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实验资料,定量表述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b、课下延伸:自制各种果酒和果醋;c、在学习中体会已有知识的不足和进一步探究、拓展的必要性。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积极参加实验设计,在合作交流中探索未知,在发现、探究、操作过程中,获得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的热情,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1、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2、设计制作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四、教学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基础知识:(一)果酒制作的原理1、果酒制作的原理2、反应方程式3、酒精发酵的参与者---酵母菌4、发酵所需的条件1、教师展示自酿葡萄酒(成功与失败的结果均可展示),激起学生的好奇,然后让学生观看制作葡萄酒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感受生活中的实验。
2、教师在介绍传统发酵酿酒时、首先让学生了解发酵原理:先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再利用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丙酮酸在厌氧和微酸性条件下,转变成酒精。
3、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反应式如下:4、教师讲解发酵所需要的适宜条件,介绍传统发酵方式,并组织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学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的内容,主要是以葡萄酒和葡萄醋为例介绍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和检测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等科学探究能力。
葡萄酒的制作是以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为知识基础,与必修内容联系十分密切,熟练掌握葡萄酒的制作原理以及能够设计出合理的制作装置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酵母菌的有关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二、设计思路选修1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实践学习科学探究的选修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知识回顾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确定菌种类型、菌种来源,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利用学案层层深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引导学生设计出可行的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利用学生已有制作葡萄酒的生活体验,鼓励学生亲身体验,精心操作,获得醇香浓厚的葡萄酒,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拓展和加深对葡萄酒制作过程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从能力上看:学生大多数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外知识丰富,对问题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由于学生知识容量有限,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应适时进行引导,打造以问题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从知识储备上看:通过必修1的学习,学生对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已掌握得比较清楚,掌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基本操作方法比较容易,但由于高二学生知识体系还在不断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弱,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控制发酵条件难度较大。
四、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生命观念:(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发酵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
(3)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4)设计简单的生产果酒果醋的装置科学探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积极参加实验设计,在合作交流中探索未知,在发现、探究、操作过程中,获得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的热情,树立学习的信心。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
4.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用简约科学术语表达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已建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2.体验和感受生物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课题重点】1.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2.设计制作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
【课题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知识储备】【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果酒制作的原理(1)发酵所需的适宜条件:温度:18℃~25 ℃,20 ℃左右是最适宜温度pH值:4.0~5.8为最适pH值,在最低pH=2.5,最高pH=8.0时尚能生存,但生长极其缓慢而且容易死亡。
(2)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果醋制作的原理若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其反应式:C6H12O6 →3CH3COOH若缺少糖源,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其反应式:2C2H5OH+O2 →2CH3CHO+2H2O2CH3CHO+O2 →2CH3COOH【果酒、果醋的制作过程】设备及用品:1. 5~10L的大瓶2.适合于瓶口的软木塞或的一大团棉花橡胶塞,或压紧3.有弯曲的安全玻璃管4.过滤器5.纱布6.多功能榨汁机或研钵及杵7.若干带瓶盖的小口瓶材料用具紫葡萄;新鲜酵母或干酵母等时间安排安排在9月或10月进行:正值收获季节,葡萄价格便宜,品种多样;此时葡萄上的酵母菌数量多且生活力强,发酵酿酒的效果好;温度适宜,发酵现象非常明显。
实验流程图实验操作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学习目标】1.通过教材学习结合发酵相关动画,能够说出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通过观看实验视频,结合师生实际实验操作,掌握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并能够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
【教学重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
【教学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教学活动】第一步:激发兴趣,引入探究:教师展示自酿葡萄酒(成功与失败的结果均可展示),激起学生的好奇,然后让学生观看老师在家制作葡萄酒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感受生活中的实验。
第二步:分析实验,尝试实验:观看完后,幻灯片展示实验步骤并提出问题,分析实验原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实验注意事项,了解探究并不一定很难,进而愿意投入注意力积极主动参与。
幻灯片展示:实验流程示意图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对发酵瓶、纱布、榨汁机、盛葡萄汁的器皿等实验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
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擦拭消毒(为什么?),晾干待用。
2.取葡萄500 g,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子粒(为什么?)。
3.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注意不要反复多次冲洗(为什么?)。
4.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后,将其装入发酵瓶中(装置参见教材图1-4b),或将葡萄打成浆后,用洁净的纱布过滤至发酵瓶中,盖好瓶盖。
如果没有合适的发酵装置,可以用500 mL的塑料瓶替代,但注入的果汁量不要超过塑料瓶总体积的2/3(为什么?)。
5.将发酵瓶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发酵(为什么?)。
6.由于发酵旺盛期CO2的产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及时排气,防止发酵瓶爆裂。
如果使用简易的发酵装置,如瓶子(最好选用塑料瓶),每天要拧松瓶盖2~4次,进行排气。
7. 10 d以后,可以开始进行取样检验工作。
例如,可以检验酒味、酒精的含量、进行酵母菌的镜检等工作。
教师:葡萄酒制作完了,这里除了葡萄糖外,什么也没加,那为什么能产生酒精呢?(学生思考:略)第三步骤已回答了: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注意不要反复多次冲洗是因为葡萄表面存在天然酵母菌。
选修1专题1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学设计一、课题目标1。
知识目标a。
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
b.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2.能力目标完成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3。
情感目标体验和感受生物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二、课题重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
三、课题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四教学流程二、实验设计1。
制作流程展示制作流程,让学生比较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区别和联系,完成比较表格.(1)实验流程(2)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比较区别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微生物温度氧气联系酒精发酵为醋酸发酵提供____________.2.发酵装置的设计让学生观察分析两位同学使用的发酵装置,回答问题.思考、回答。
演练、回答.图1-4a 用带盖的瓶子制葡萄酒示意图图1-4b 果酒和果醋发酵装置示意图问题1:图1-4a装置每隔一段时间(12h)拧松瓶盖或打开排气口,其原因是什么?在发酵过程中产生CO2 ,防止瓶内气压过高引起爆裂.问题2:图1-4a装置发酵产生酒精后,再将瓶盖打开,盖上一层纱布,进行葡萄醋的发酵。
盖上一层纱布的目的是什么?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
问题3:图1-4b装置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问题4: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讨论、分析、回答。
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结果分析与评价。
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问题3:在发酵液装瓶后问什么要保持1/3的剩余空间?暂时存储发酵产生的CO2,起到缓冲作用。
(2)共同归纳控制发酵条件要点。
①将葡萄汁装人发酵瓶,要留要大约1/3的空间.②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③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前7~8d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及过程。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对生物实验的兴趣。
3. 帮助学生理解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果酒的制作原理及过程。
2. 果醋的制作原理及过程。
3. 微生物在果酒和果醋制作中的应用。
4. 食品安全与健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过程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微生物在果酒和果醋制作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及过程。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实验操作步骤。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4.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食品安全与健康。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新鲜水果、酒精、醋酸菌、发酵瓶、滤纸、称量器等。
2. 实验设备:显微镜、消毒锅、培养皿、温度计等。
3. 教学课件及视频资料。
4. 安全防护用品: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教案内容依次类推,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进行编写。
每个章节结束后,可以设置一些思考题或者实践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果酒和果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果酒制作:讲解果酒的制作原理、过程及注意事项,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在果酒制作中的作用。
3. 演示实验操作:展示果酒制作的实验步骤,包括水果切块、发酵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
4. 学生动手实践:分组进行果酒制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讲解果醋制作:讲解果醋的制作原理、过程及注意事项,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在果醋制作中的作用。
6. 演示实验操作:展示果醋制作的实验步骤,包括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
7. 学生动手实践:分组进行果醋制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8.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分享实验心得。
高中生物人教版果酒和果醋制作实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进一步理解发酵反应的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 新鲜水果(例如苹果、葡萄、梨等)- 砂糖- 无菌容器(如玻璃瓶或塑料瓶)- 滤网或纱布- 酵母(干酵母或酒糟)- 试管- 酒精计(若有条件)- 酸度计(若有条件)实验步骤:1. 准备果汁:将新鲜水果洗净,去掉果皮和果核,将果肉切成小块,放入容器中。
根据果汁的酸度情况,加入适量砂糖进行调味。
(注:若使用葡萄进行制作,可以将葡萄放入容器中,踩烂葡萄并滤出果汁)2. 发酵:将酵母加入果汁中,搅拌均匀。
然后将容器口盖好,用滤网或纱布覆盖,避免灰尘和杂质进入。
将容器放在避光、通风的地方,室温保持在20-30摄氏度。
3. 观察发酵过程:在发酵过程中,可以每天观察果汁的情况,注意是否有气泡产生,果汁的颜色变化等。
4. 发酵时间:一般情况下,果酒的发酵时间为1-2周,果醋的发酵时间则相对较长,一般需要3-4周。
5. 过滤:发酵完成后,使用滤网或纱布将果酒或果醋中的固体渣滓过滤掉,得到纯净的果酒或果醋液。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果汁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气泡,这是因为酵母分解果汁中的糖分,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结束后,我们可以使用酒精计和酸度计对果酒和果醋的酒精度和酸度进行测定。
此外,通过对比不同水果制作果酒或果醋的实验,可以发现不同水果的发酵效果和口感也不尽相同。
这是因为不同水果中所含的糖分和酵母种类不同。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发酵反应的基本原理,了解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严格控制发酵的温度、酵母的用量和发酵时间,以保证实验的成功。
同时,我们也发现水果的选择对最终制作的果酒或果醋的品质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实际制作中可以尝试不同水果的搭配和比例,创造出更加多样化的口味。
此外,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而言,利用实验课程深入生活中的酵母发酵现象,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课题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课题目标
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完成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二、课题重点与难点
课题重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
课题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6CO
6CO
3CH 2
<学案>
阅读课本,回忆相关知识点:
•1、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分布、种类及菌落?
•2、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及其呼吸过程的反应式如何?
•3、什么叫发酵?发酵等同于无氧呼吸吗?酵母菌有何实际应用?
•4、果酒的制作原理?
•5、醋酸菌的形态?其实际应用于哪些方面?
•6、果醋的制作原理?
•7、画出果酒和果醋实验流程示意图。
高中生物“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实验教学设计1.设计思想1.1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习兴趣,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意识。
教学要符合多元智能理论与智慧教育,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绪中,通过对设计的层层递进的有效问题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使探究式学习和个性发展得到最大体验。
1.2设计特色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来体验科学探究、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课题分析本课题是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的第一个教学内容,从这个实验开始,引领学生进入生物科技的新境界。
在《标准》中明确指出:本模块并非只要学生埋头于实验操作,还要求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发展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STS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实战演练的本领,而这一能力的培养,由于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这样的实验只能在实验室完成一部分或可以在家完成甚至可以在假期完成,因此,教师要注意课堂引导,既要规范实验的程序,又要充分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3.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一中已学过酵母菌的结构和呼吸作用方式,对巴斯德的鹅颈瓶也已有初步了解。
学生对这些知识内容的掌握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知识铺垫。
4.课题目标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完成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5.课题重、难点5.1 课题重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
5.2 课题难点:设计制作装置及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6.教学策略与手段运用问题引导的教学模式,采用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体验探究与自主构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辅以PPT教学手段。
7.教学过程1.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课前在超市买了红葡萄酒,并自制了草莓酒,让学生代表品尝,瞬间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接着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认识蓝莓酒、芒果酒和野刺梨酒等,市场上的果酒可谓琳琅满目,学生立刻跃跃欲试,求知的欲望更强了,这时简单介绍果酒的保健和美容价值,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如果你的父母每晚在睡觉前能品上一杯你亲自酿制的美酒,那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1.2认识酵母菌在学生兴趣盎然之时,提出问题:美味的果酒是如何酿制?果酒酿制过程中的功臣是谁?学生经过简单回忆,得出:酵母菌。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1〕理解传统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发酵的根本原理和方法,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
〔3〕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4〕设计简单的消费果酒果醋的装置2.才能目的〔1〕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才能、获取新知识的才能以及用简单的科学术语表达问题的才能〔2〕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以及制作果酒的根本操作技能〔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才能及利用已建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展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2〕体验和感受生物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4〕关注生活,体验果酒制作的乐趣,交流感受。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理论?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的内容,主要是以葡萄酒和葡萄醋为例介绍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和检测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等科学探究才能。
葡萄酒的制作是以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为知识根底,与必修内容联络非常亲密,纯熟掌握葡萄酒的制作原理以及可以设计出合理的制作装置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酵母菌的有关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三、学情分析从才能上看:学生大多数根底扎实,思维敏捷,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外知识丰富,对问题的考虑有一定的深度,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才能。
但由于学生知识容量有限,发现问题的才能和创新意识还有待进一步进步,因此应适时进展引导,打造以问题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从知识储藏上看:通过必修1的学习,学生对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已掌握得比拟清楚,掌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根本操作方法比拟容易,但由于高二学生知识体系还在不断完善,动手操作的才能较弱,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控制发酵条件难度较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说明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设计试验装置,制作出果酒、果醋。
2、教学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五、教学过程课前布置学生预习,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准备实验用具。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人教版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教案一、实践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自制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体验和掌握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果酸发酵过程及果醋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践原理酵母是一个单细胞真菌,它在高糖条件下可以产生酵母发酵,将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在自制果酒中,糖分是从水果中提取的;在自制果醋中,糖分是从加入的糖中提供的。
果酸发酵过程由两种菌类完成,即酵母和醋酸菌,它们将酒精进一步转化为醋酸。
三、实验步骤1.自制果酒材料:•500g 新鲜水果(可以使用水蜜桃、草莓或其他你喜欢的水果)•500ml 白糖•5g 干酵母•1L 可封口装甜酒•滤纸或啤酒滤网步骤:1.将水果清洗干净,去核或去籽,切成小块。
可以把水果放入搅拌机中搅拌成泥状。
2.将水果泥倒入玻璃瓶中,加入白糖,混合搅拌。
然后加入干酵母。
3.用滤纸或啤酒滤网盖住瓶口,让它酵母发酵7~10天。
每天在瓶子上压一下,使之发出“嘶嘶”的声音。
4.等待酒发酵10天后,可以开启瓶盖,尝试口感,如果你喜欢你可以继续发酵,但是不要超过15天,否则会出现不好的味道。
5.最后把果酒倒入干净无水的瓶子里,封口,它几乎可以持续6个月。
2.自制果醋材料:•1.5L 白葡萄醋或米醋•500g 新鲜水果(可以使用苹果、葡萄或其他你喜欢的水果)•500ml 白糖•1L 可密封的广口瓶•滤纸或啤酒滤网步骤:1.将水果清洗干净,去核或去籽,切成小块2.将糖加入瓶中,再加入水果块,将水果浸泡在糖水中。
3.加入白葡萄醋或米醋,然后用滤纸或啤酒滤网盖住瓶口,让其发酵5~6周。
4.发酵期间,每隔2~3天左右可以打开瓶盖。
5.发酵5~6周后可以开启瓶子,尝试口感,如酸味较重可添加适量的水。
6.最后把果醋倒入干净的瓶子中,可以保存6个月。
四、实践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卫生,选用新鲜、无污染的水果和干净无水分的瓶子。
•自制果酒和果醋过程中,温度和环境对酵母生长和酸菌生长有着较大的影响。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专题 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 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
4.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用简约科学术语表达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已建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2 .体验和感受生物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二、【课题重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三、【课题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五、【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俗语“无酒不成席” 、“开门五件事、油盐酱醋茶” 。
酒和醋是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传统发酵产品。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以果酒、果醋等为例学习一些传统发酵技术。
(二)进行新课(阅读“果酒制作的原理” ,引导考学生自学基础知识。
)1.基础知识1.1 果酒制作原理(1 )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明确酵母菌发酵的反应式:①有氧条件:②无氧条件:(2)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环境条件有温度、氧气和pH。
①酒精发酵是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C范围内,在20 C时最适宜。
②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保持缺氧、酸性环境。
(阅读教材资料,师生讨论并完成思考1〜4。
)〖思考1〗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通气”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密封”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思考2〗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其原因是什么?酵母菌首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水,然后进行无氧呼吸才产生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