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储量估算标注圆共28页
- 格式:ppt
- 大小:3.36 MB
- 文档页数:28
有关金属矿产勘探报告编写和审批中几个问题处理意见的暂行规定国家矿产储量管理局一九九一年十月1.特高品位的处理问题在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体中,有时可出现特高品位,它对金属矿产计算储量的影响是明显的,为了降低矿产储量的误差,减少矿山生产时的风险,应对特高品位进行处理。
当然,这种处理应尽可能恰如其份。
处理的办法是:首先应对副样作第二次(内检)分析,当二次分析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确定为特高品位时,用第一次的结果。
处理时其影响范围不宜过大,以用特高品位所影响块段的平均品位或工程(当单工程矿体厚度大时)平均品位代替为宜。
在采样时,对同一种矿石类型应考虑最小可采厚度,不宜划分过细。
对有工程控制的富矿带(条)可以单圈、单算。
特高品位计算方法,目前国内外尚无公认的标准,据对1969年以来70份有色和贵金属勘探报告的统计,有近56%的特高品位下限值,相当于矿体平均品位的10~15倍之间,其余的为4~9倍间,近来一些矿区采用在品位频率变化曲线上取拐点值作为特高品位下限值,该值在6~8倍间,而从生产矿山收集到的特高品位下限值,多在4~8倍间,贵金属矿山常取4~6倍,有色金属矿山取值略高一些。
依据生产实践的结果,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的复杂程度,近两年我们在审批报告时处理特高品位,其下限值一般取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
当矿体品位变化系数大时,采用上限值;变化系数小时,采用下限值。
2.探求各级储量的比例储量比例直接影响到矿山建设和生产的经济效益。
同样,也关系到地质勘探的经济效益和缩短勘探周期。
在我国现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下,应兼顾两方面的经济效益。
根据我国矿山生产的实际情况,各级储量比例应符合“保证首期、准备中期、储备后期”的原则,使B+C级储量的比例与矿山建设规模挂勾,以满足投资还本为限。
这样既保证了矿山生产不致于亏损,又避免了有限的地质勘探资金和储量长期积压于地下,也可缩短勘探周期,更好地为矿山建设服务。
因此,建议一般情况下B+C级储量的比例以满足基建完成投产头10年的需要为限。
传统的资源储量估算图的作法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借助mapgis及excel来完成资源量估算图,不失为一种新的选择。
下面结合自己的经验,论述一下用mapgis结合excel作资源量估算图的过程。
一、图框的生成以前手工绘图的时候,做一幅图一般是先打好网格,再逐网格来绘制,这样能够减少误差。
现在有了电脑,一般是先用电脑生成需要的图框,再把图配准到图框中,再来处理。
生成图框很重要。
Mapgis提供了两大类图框的生成,一是经纬网图框,二是公里网图框。
一般在资源储量核实中用得最多的是公里网图框。
公里网图框的生成很简单,打开mapgis投影变换模块,打开键盘生成矩形图框,根据需要填写相应的参数即可生成。
需要注意的是,坐标系一般填写国家坐标系,起始带号填写相应的带号,标注一般为公里值,因为一般图都不规则,矩形分幅方法选择任意公里矩形分幅,比例尺分母在图上都能找到,网起始值指的是公里网从哪儿开始,比如左下角坐标为2735232.33,35437248.11,1:5000的图,网起始值x填写为437.5,网起始值y 填写为2735.5。
对1:5000的图网间隔一般为0.5,而且将左下角平移为原点不要打钩,这样才方便后续工作。
二、拐点投影及坐标转换在作资源量估算图的过程中,把已知的坐标点投影到图上,并进行坐标变换经常要用到,比如矿权范围坐标,作为资源量估算来讲,矿权范围很重要,把拐点坐标很精确的投影到图上,以便确定面积,并根据需要进行转换,以确定经纬度位置等等。
而mapgis软件就提供了这样的方便,打开mapgis,打开投影变换模块,无论用用户文件投影或单点投影变换,可以把点投影到相应比例尺的图上或进行坐标变换。
需要注意的是,用户投影参数及结果投影参数一定要搞清楚,否则会出现错误的结果,如果仅仅是为了坐标变换,比如要结果为3度带或6度带的高斯坐标,结果投影参数的比例尺分母一定要设置为1,单位为米。
而要经纬度坐标,单位则要定为或度、或分、或秒,虽然用DDDMMSS.SS也可以,但有些误差。
资源储量估算(2017年7月1日开始实行)1估算方法选择1.1常用估算方法结合矿体特征及探矿工程实际,选择适宜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估算方法主要包括几何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最近地区法、等值线法等)、地质统计学法、距离幂次反比法、SD法等,倡导采用经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或其指定的机构组织认证公告的相关软件估算资源储量。
1.2估算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1.2.1对于形态相对简单、产状相对稳定、有用组分分布均匀或较均匀,或由单一钻探手段控制、部分钻孔偏离勘查线较远的矿体,宜采用地质块段法(水平投影、倾斜投影和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
采用立面投影或立面展开法估算煤炭资源储量时,应同时编制对应的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1.2.2对于勘查程度较高,并有探矿天井控制的矿床,宜采用开采块段法。
1.2.3对于探矿工程均位于勘查线上的任何产状与形状的矿体,均可采用断面法。
1.2.4对于探矿工程信息相对较多、样品数量满足统计学要求,并可计算出变异函数的矿体,可采用地质统计学法(简单克里格法、普通克里格法、泛克里格法、对数正态克里格法、中位数指示克里格法、多重指示克里格法等)。
1.2.5在有用组分分布均匀或较均匀的情况下,也可采用距离幂次反比法。
幂的取值一般参考区域化变量的空间变异程度,变化较快对应于较大的幂次(一般取3),变化较慢对应于较小的幂次(一般取2)。
若经过交叉验证,幂次可取其他值。
1.2.6在使用三维建模软件估算资源储量时,特别需要考虑的是地质数据库建立、矿体三维实体模型建立(通过地质解译)、待估域划分(具有独特地质或矿化特征、需单独估算和建模的矿体或矿脉)、区域化变量的统计分布特征、样品组合、特高品位处理、各向异性、搜索椭球体、估算方法、交叉验证和矿块尺寸等。
1.2.7采用克里格法应计算变异函数,进行结构分析,从而判断矿化是各向同性还是各向异性(细分成几何异向性还是带状异向性),最终确定搜索椭球体的三个轴的方向、轴比和变异函数结构,通常采用球状模型进行变异函数的拟合,经过交叉验证得到克里格估值参数。
矿产资源/量估算工业指标依据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方针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所确定的,由矿石质量(化学的或物理的)指标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两部分组成。
预查、普查时,可用一般工业指标进行圈定和估算。
详查、勘探所用指标通常应结合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依据当时的市场价格论证、确定的工业指标进行定和估算。
供矿山建设设计利用所需的工业指标,应严格按国家规定的程序制定、下达。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一般原则应按矿体、块段、矿产资源/储量类型、能分采的矿石类型、品级及不同工业用途分别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已查明赋存状态,达到工业指标要求、具一定规模可以综合回收的共生矿产,应分别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有经济效益的伴生组分,也应分别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参与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各取样工程、样品采集、加工、测试质量均应符合有关规范、规程及规定的要求。
矿体、不同矿石类型、品级的圈定,应遵循矿床自身的地质规律。
矿体任意位置圈连的厚度,不得大于相邻地段工程实际控制的矿体厚度。
厚大且能连片的低品位矿石,应单独圈定。
边缘见矿工程的控制范围,应根据矿床地质变量的变化特征、影响范围来确定。
当边缘见矿工程出现薄而富的矿体时,可根据米百分值或米克/吨值,以该工程为截止点圈连矿体。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参数:参与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参数:一般包括面积、品位、厚度、体重等。
详查、勘探阶段所用参数应是实际测定的,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分布上,均应有代表性,数据要准确可靠。
面积:可用求积仪或几何图形法、座标计算法等多种方法求得。
面积测定时,不得少于两次,当两次的差值不大于2%时,取均值。
几何图形法要求图形尽可能简单,采用图件的比例尺视矿体规模而定,一般为1∶1 000。
参与估算的面积应扣除采空区的面积。
品位:平均品位的计算,当样长不均匀时,或影响品位的其它因素不均匀时,以加权平均法求取,反之可用算术平均法。
用几何图形法估算矿产资源/储量,当遇有特高品位存在时,应先处理特高品位,再求平均品位。
第六章资源储量估算(已银洞坡金矿为例)第一节储量计算的工业指标及运用一、工业指标根据《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圈定矿体和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确定如下:1.边界品位:1.00(×10-6);2.块段最低工业品位:3.00(×10-6)3.矿区最低工业品位:5.00(×10-6);4.最低可采厚度:0.80米;5.夹石剔除厚度≥2.00米;6.无矿段剔除长度,上下坑道对应时≥15米,上下坑道不对应时≥25;7.在三个以上(含三个)工程计算的块段内,只允许代入一个大于边界品位,低于块段最低工业品位的工程参与计算,其余工程品位均应大于、等于块段最低工业品位。
二、工业指标的运用运用上述工业指标,对矿区西段主要工业金矿体,按照控矿条件和地、物、化依据进行了反复对比圈定和储量试算、现就有关原则阐述如下:(1)由于西段金矿体较多,运用单金工业指标,只圈定有工业价值的金矿体,并尽量使其形态完整。
为减轻图而负担,突出重点,对无工业意义的小金矿体不单独圈出,仅在剖面中标注各见矿点金品位、厚度、采取率等要素。
(2)在运用上述工业指标第7条时,为保持矿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在个别块段因见矿工程较多而又无法剔除时,代入了两个不相邻的大于边界品位而低于块段最低工业品位的工程参与计算。
(3)根据上述指标第七条,本次核查依据银洞坡金矿要求,没有对Pb、Ag进行资源储量估算。
第二节 储量计算方法的选择及主要参数的确定一、储量计算方法的选择矿区西矿段勘探工程按一定网度布置,选择坑、钻为主要探矿手段,探矿工程布置在相互平行的勘探线上,部分加密工程位于勘探线之间;矿体形态总体鞍状,并随背斜倾伏沿走向向北西倾斜,矿体在背斜两翼呈似层状、脉状展布,产状陡,厚度薄。
根据上述因素,同时也考虑未来矿山开采利用方便,因而选择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
鉴于矿体平均倾角>45度,故在矿体垂直纵透影图上进行储量计算。
第8章资源量估算8.1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依据《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结合普查区矿体实际情况,本次金矿资源量估算采用的一般工业指标如下:(1)边界品位(质量分数):1×10-6;(2)最低工业品位(质量分数):2.5×10-6;(3)矿床平均品位(质量分数):4.5×10-6;(4)最低可采厚度(真厚度):陡倾斜矿体0.8m;缓倾斜矿体1.00m;(5)米·克/吨值:陡倾斜矿体0.8(m·g/t×10-6),缓倾斜矿体1(m·g/t×10-6)。
(6)夹石剔除厚度(真厚度):2m;(7)无矿段剔除长度:对应工程时15m,不对应工程30m;8.2 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和依据区内共圈定金矿体7个(M24矿脉内圈定金矿体4个,M68矿脉内圈定金矿体2个,M69矿脉内圈定金矿体1个),均为单工程见矿。
矿体形态较简单,厚度稳定,除M69矿脉矿体倾角为65°,属陡倾斜矿体,采用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量。
其余矿脉揭露矿体倾角最小为7°(M68-Ⅰ),最大为28°(M68-Ⅱ),一般在15°左右,为缓倾斜矿体,均采用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量。
水平投影计算公式为:P=S/cosα·h·d·c式中:P-金属量(kg);S-块段水平投影面积(m2)α-块段平均倾角(度)h-块段平均厚度(m)d-矿体平均体重(t/m3)c-块段平均品位(ω(Au)×10-6)垂直纵投影计算公式为:P=S/sinα·h·d·c式中:P-金属量(kg);S-块段水平投影面积(m2)α-块段平均倾角(度)h-块段平均厚度(m)d-矿体平均体重(t/m3)c-块段平均品位(ω(Au)×10-6)8.3 资源量估算参数的确定数值修约:数据计算中,厚度与品位加权值、权值和取到小数点后4位,面积(m2)、体积(m3)、矿石量数值取整数位;厚度(m)、品位(10-6)、质量(t/m3)、金属量数值取到小数点后2位。
第8章资源量估算8.1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依据《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结合普查区矿体实际情况,本次金矿资源量估算采用的一般工业指标如下:(1)边界品位(质量分数):1×10-6;(2)最低工业品位(质量分数):2.5×10-6;(3)矿床平均品位(质量分数):4.5×10-6;(4)最低可采厚度(真厚度):陡倾斜矿体0.8m;缓倾斜矿体1.00m;(5)米·克/吨值:陡倾斜矿体0.8(m·g/t×10-6),缓倾斜矿体1(m·g/t×10-6)。
(6)夹石剔除厚度(真厚度):2m;(7)无矿段剔除长度:对应工程时15m,不对应工程30m;8.2 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和依据区内共圈定金矿体7个(M24矿脉内圈定金矿体4个,M68矿脉内圈定金矿体2个,M69矿脉内圈定金矿体1个),均为单工程见矿。
矿体形态较简单,厚度稳定,除M69矿脉矿体倾角为65°,属陡倾斜矿体,采用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量。
其余矿脉揭露矿体倾角最小为7°(M68-Ⅰ),最大为28°(M68-Ⅱ),一般在15°左右,为缓倾斜矿体,均采用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量。
水平投影计算公式为:P=S/cosα·h·d·c式中:P-金属量(kg);S-块段水平投影面积(m2)α-块段平均倾角(度)h-块段平均厚度(m)d-矿体平均体重(t/m3)c-块段平均品位(ω(Au)×10-6)垂直纵投影计算公式为:P=S/sinα·h·d·c式中:P-金属量(kg);S-块段水平投影面积(m2)α-块段平均倾角(度)h-块段平均厚度(m)d-矿体平均体重(t/m3)c-块段平均品位(ω(Au)×10-6)8.3 资源量估算参数的确定数值修约:数据计算中,厚度与品位加权值、权值和取到小数点后4位,面积(m2)、体积(m3)、矿石量数值取整数位;厚度(m)、品位(10-6)、质量(t/m3)、金属量数值取到小数点后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