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5.91 KB
- 文档页数:2
矿产储量评估与方法矿产储量评估是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重要环节,对于资源管理、投资决策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矿产储量评估的基本概念、评估方法以及应用技术。
一、矿产储量评估的基本概念矿产储量评估是指根据勘查和开发的相关信息,通过合理的统计和计算方法,对矿床中的矿产储量进行定量评估。
储量评估旨在确定矿产资源的可开采量和市场价值,为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矿产储量评估的方法1. 统计法统计法是指依据矿产资源的可视化信息,通过对矿区内外矿物产状和产量的统计以及矿石化验结果的分析,推算出矿床的储量。
常用的统计法主要有面积法、数字法和比较法等。
2. 地质学方法地质学方法是指根据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类型,通过对矿床成因、构造控制、矿石分布等要素的分析,推断出矿床的储量。
地质学方法的主要手段包括地质剖面法、地质模型法和地球物理勘查法等。
3. 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指利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将矿产资源勘探、发现和开发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评估矿产储量。
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几何模型、统计模型和数学规划模型等。
4. 综合方法综合方法是指将多种评估方法相结合,通过综合分析、权衡利弊,得出较为准确的矿床储量评估结果。
综合方法在矿产储量评估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应用技术1.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是指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对矿床的物理特征进行探测和解释的技术。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主要包括地震勘探、电磁法、重力法和磁法等,可以为矿产储量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指利用航空或卫星遥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影像数据可以用于矿区地质地貌的解译和矿产资源定量评估,提高评估精度和效率。
3. 地质信息系统地质信息系统是指将地质数据、地球物理数据和地球化学数据等有关矿产勘查开发的信息整合、处理、分析和展示的技术。
地质信息系统不仅提供了评估所需的数据资源,还能够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关联分析,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几种常见的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固体储量估算方法主要是几何法和统计分析法。
一、几何法(一)断面法(剖面法)原理就是当矿体被一系列勘查断面横切为若干块段,就可以以这些断面图为基础,估算相邻两断面间的矿块储量乃至整个矿床储量。
分为垂直断面法和水平断面法。
第一步:计算体积1、当相邻两断面的矿体形状相似,且其相对面积差(S1-S2)÷S1小于40%时,用梯形体积公式V=(S1+S2)×L÷2。
其中V为两断面间的矿体体积;L为相邻两剖面间的距离;S1、S2为相邻两端面上的矿体面积。
2、当相邻两断面的矿体形状相似,且其相对面积差(S1-S2)/S1大于40%时,选用截锥体积公式,即V=(S1+S2+√S1×S2)×L÷3。
其中V为两断面间的矿体体积;L为相邻两剖面间的距离;S1、S2为相邻两端面上的矿体面积。
3、当相邻两断面的矿体形状不同,不论面积相差多少,除油一对应边相等时,可用梯形体积公式外,其余均应选用似角柱体(辛浦生)公式,即V=[(S1+S2)÷2+2S m]×L÷3 =(S1+S2+4S m)×L÷6。
其中V为两断面间的矿体体积;L为相邻两剖面间的距离;S1、S2为相邻两端面上的矿体面积。
S m为似角柱体的平均断面面积。
4、当在相邻的两剖面中只有一个剖面有面积,而另一剖面上矿体已尖灭,或矿体两段边缘部分的块段只有一个断面控制时,其体积计算可根据剖面上的矿体面积形状或矿体尖灭特点不同选择不同公式。
(1)当矿体作楔尖灭时,块段体积用楔形公式计算。
V=L×S÷2(2)当矿体作锥形尖灭时,块段体积可用锥形公式计算。
V=L×S÷3第二步,计算两剖面间块段的矿石储量Q=V×d。
其中Q为块段矿石储量,V为块段的矿体体积,d为块段矿石平均体重。
第三步,计算出两剖面间块段的金属储量P=Q×C。
采矿业中的矿产资源评估与储量计算矿产资源评估与储量计算是采矿业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准确评估矿产资源的质量和储量,对于决策采矿规模、投资规划以及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矿产资源评估与储量计算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在采矿业中的应用。
一、矿产资源评估方法1. 地质调查法:通过地质调查,获取矿产资源分布范围、形态和产状等信息,基于地质模型进行资源评估。
该方法适用于矿产资源初期评估,但由于数据收集和处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结果需谨慎解读。
2. 统计法:利用现有的矿产产量和储量数据,采用统计学原理进行推断和估计。
该方法适用于已有较完善的矿产开发数据的情况,但对于新矿床或矿产类型较为复杂的情况,其准确度有限。
3. 数学建模法:基于矿床的特征和统计规律,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资源评估。
常用的模型包括地统计学模型、地质模型和地软件模型等。
该方法依赖于大量的矿产数据和专业的数学建模能力,适用于较复杂的矿产资源评估工作。
二、储量计算方法1. 直接计量法:通过实地测量、钻探等方法,直接计算矿床中矿物质量和储量。
该方法适用于已经发现的矿床,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储量数据。
2. 空间插值法:在已有的矿床采样数据中,利用插值方法推算未采样地点的矿产储量。
该方法对采样网络要求较高,适用于含金属矿床的储量计算。
3. 概率统计法:利用概率统计理论和随机模拟方法,通过对矿床构造特征和分布的分析,计算矿床储量的概率分布。
该方法适用于矿床高度变异或储量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
三、矿产资源评估与储量计算的应用1. 资源管理与规划:矿产资源评估可为矿业企业提供准确的资源数据,为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制定开采计划。
2. 投资决策:通过对矿产资源的评估和储量计算,能够为投资者提供风险评估和回报预测,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3. 环境影响评价:矿产资源评估与储量计算有助于预测采矿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制定环保措施。
矿产资源的储量估计与评价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矿产资源的储量估计与评价是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的基础工作,准确的储量估计和评价可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促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本文将从矿产资源的储量估计方法和评价指标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矿产资源的储量估计方法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一种常用的矿产资源储量估计方法。
它通过现场勘探、采样、分析等手段直接测量矿石或矿产的数量和品位,从而计算出矿产资源的储量。
这种方法具有可靠性高、精度较高的特点,适用于矿石较为集中和品位较高的矿区。
但是,由于直接测量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其成本较高。
2. 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一种通过间接手段估计矿产资源储量的方法。
根据地质勘探资料、矿区历史产量、各项参数的统计分析和计算等方法,推算出矿产资源的储量。
这种方法具有成本较低、效率较高的优点,适用于矿石分布较广、品位较低的矿区。
但是,由于间接测量法所依据的参数和数据较多,其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 统计模型法统计模型法是一种基于统计学原理的矿产资源储量估计方法。
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现有的地质勘探数据与预测模型进行比较,从而推断矿产资源的储量。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探评价领域。
但是,由于统计模型法所依赖的假设和参数较多,其结果的可靠性需要经过验证。
二、矿产资源的评价指标1. 资源量资源量是指矿产资源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所包含的可开采且能经济利用的矿产数量。
在矿产资源的评价中,对资源量的准确评估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2. 品位品位是指矿石或矿产中所含矿物的相对含量。
在矿产资源的评价中,品位是评估矿产资源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高品位矿石在开采过程中的经济效益较高。
3. 开发潜力开发潜力是指矿产资源在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下的可开发程度。
开发潜力的评价包括矿产资源的可采性、可开发性和可利用性等方面的内容,确定矿产资源的开发潜力有助于合理规划资源开发方案。
矿产资源的评估与储量计算矿产资源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评估与储量计算对于制定有效的开采策略和管理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矿产资源的评估和储量计算进行探讨,并介绍相关方法和技术。
一、矿产资源评估的重要性矿产资源评估是指对矿产资源进行量化和定量评估的过程。
它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关系到矿产资源的开发价值、开发潜力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评估可以确定矿产资源的品位、储量、分布和产状等特征,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矿产资源评估的方法1. 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法是矿产资源评估的基础,通过对矿区进行实地观察和采样,收集矿石和岩石样本,以了解矿产资源的产状、品位和规模等情况,为后续的储量计算提供数据支持。
2. 重力测量法重力测量法是一种基于地球引力场的矿产资源评估方法,通过测量地面上的重力值和重力异常值,推算出地下矿体的重力异常,从而获得矿体的大致尺寸和形态,对储量进行初步估算。
3. 电磁法电磁法主要用于寻找矿体的存在和定量评估矿产资源,通过测量地下的电磁场变化,可以推断出地下矿体的性质和规模。
该方法在矿产资源评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4. 地震勘探法地震勘探法是一种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特性来识别和评估矿产资源的方法。
通过测量地下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反射、折射等特征,可以判断地下矿体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三、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方法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地面或井下的测量手段,直接对矿井或矿区进行测量,获取储量的数据。
常用的直接测量方法有石灰石等表露矿的岩土物理探测和煤矿的综合地质测量等。
2.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是通过样本调查和统计推算的方法来估算储量。
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样本调查法、适应度频率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对局部地质数据的采集,经过统计处理,推算出整个矿床或矿区的储量。
3. 矿体测量法矿体测量法是指通过对矿体进行测量,再计算出矿体体积和品位,从而得到储量的方法。
常用的矿体测量法有割切法、剖面法、模型法等。
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如下:1.估算压覆矿产资源储量原则上应沿用最新地质成果资料的工业指标、估算参数、估算方法,并在原报告(如储量核实报告)圈定的矿体分布范围基础上进行相关工作。
2.在确定基本参数的同时,地质勘查单位应根据压覆矿体形态及压覆范围内样品工程分布等有关储量估算参数选定恰当的资源储量计算方法,其包括信息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即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型法)、统计分析法((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法等,但其中最为常见的主要是地质块段法、断面法。
3.以某输水管线拟压覆地下开采煤矿为例。
在确定了压覆范围后,经勘查地质单位分析,最终选取地质块段法对压覆区内的储量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计算公式,块段储量的计算公式为:Q=S/cosα×M×D,其中,Q为块段储量((同一矿区内可能涉及多个块段,需分别计算);S为对应块段的平面积;α为煤层倾角(根据被压覆区域的地质资料确定);M为块段平均纯煤真厚;D为煤层视密度。
按此方案即可以计算出被压覆矿区内某个块段对应的资源类型的被压覆储量。
4.需要强调的是,若同一矿区内存在不同的建设项目进行重复压覆时,在作出最终储量估算结论前,还应当圈定出重复压覆范围并对矿产资源压覆储量估算结果进行说明,评估结果需要扣除重复压覆的矿产资源储量,仅计算新增压覆部分。
5.此外,对于曾经做过压覆储量评估的项目,若建设项目发生变化,使得压覆资源储量相关参数发生变化的,建设单位也应当重新组织评估,计算变化后的建设项目所压覆的矿产资源储量。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参数平均值计算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时,一般要求分矿体或分块段估算。
而勘查过程中测定的参数值数量较多,因而要计算出单个工程中整个矿块乃至整个矿床该参数的平均值(如平均厚度、平均体重、平均品位等)。
参数平均值计算有算术平均和加权平均两种方法。
一、算数平均法该方法适用于矿体参数变化较小、测点分布较均匀(采样间距和长度基本相等或接近),或该参数与其他参数无任何相关关系时,其实质就是将每一个测点观测值所起的作用看做是同等的。
也就是将所有观测值加和再除以观测点数得出的平均值。
二、加权平均法当矿体参数变化较大,且测点分布不均或该参数与某一因素有相关关系,则应以这一因素为权数,以加权平均法来确定参数平均值,即不能将每一个测点所起的作用等同看待。
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A 单个工程的平均品位计算(线平均)1)当采样间距大致相等,而矿体品位变化与厚度的变化具有一定关系时,用各采样点的厚度进行加权,计算公式如下:C= C1m1+C2m2+C3m3+.......+C n m nm1+m2+m3+......+m n式中:C为平均品位,C1、C2.........,C n为单个样品品位;m1、m2......m n为单个采样点矿体的厚度。
2)如果采样间距不等,品位变化变化较大且与厚度无明显关系时,可用每个样品的控制距离进行加权平均,其公式如下:C=C1L1+C2L2+C3L3+.......+C n L nL1+L2+L3+......+L n式中:C为平均品位;L1、L2......L n为每个样品控制距离(一般为相邻两个样品距离的一半之和);C1、C2.........,C n为每个样品品位。
3)当矿体厚度和采样间距不等,且它们与品位成正比例关系时,用每个用品控制长度和矿体厚度之乘积联合加权计算,其公式为:C= C1L1m1+C2L2m2+C3L3m3+.......+C n L n m nL1+L2+L3+......+L n式中:C为平均品位;L1、L2......L n为每个样品影响长度;m1-m n为每个采样点矿体厚度。
矿产储量估算方法
矿产储量估算方法主要根据地质勘探数据和矿区开采情况来进行。
常见的矿产储量估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直接测量法:通过对矿床的实地测量和采样,直接获取矿石的产量和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矿床出露较多、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的情况。
2. 面积法:根据已知的矿床面积和矿石的平均厚度、密度等参数,推算出矿床的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矿床的地质条件相对稳定,且不易出现矿体变形或断裂的情况。
3. 体积法:通过对矿床的地质剖面和钻探数据的分析,计算出矿石体积,并结合矿石的平均品位,推算出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矿床的地质结构复杂,矿体形态不规则的情况。
4. 库存方法:根据已知的矿石产量和库存量,结合矿石的平均品位和产量曲线,推算出矿床的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矿区已有一定的开采历史和数据积累的情况。
5. 概率法:根据概率论和统计学原理,将矿床的储量估算问题转化为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问题,通过对地质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参数回归等方法,推算出矿床的储量及其不确定性范围。
这种方法适用于矿床的地质条件复杂,数据不完整或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矿产储量估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数据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估算,以提高估算的准确性。
同时,矿产储量估算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不断进行修正和更新。
矿业权评估方法一、引言矿业权评估是指对矿产资源开发中涉及的矿业权进行评估和估值的过程。
评估矿业权的价值对于矿产资源开发者、投资者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矿业权评估的方法和标准,以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二、矿业权评估方法1. 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方法矿产资源储量是评估矿业权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方法包括:(1)地质勘探法:通过地质勘探、钻探等手段获取地质数据,并运用地质统计学原理进行储量估算。
(2)核查法:通过对已开采矿区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核查和分析,推算未开发区域的储量。
(3)地质模拟法:基于地质模型和数学模拟技术,对矿床的储量进行模拟和预测。
2. 矿业权市场价值评估方法矿业权的市场价值是评估矿业权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常用的矿业权市场价值评估方法包括:(1)比较市场法:通过对类似矿业权交易市场的比较,分析市场行情和交易数据,确定矿业权的市场价值。
(2)收益法:基于矿业权所能带来的收益,通过现金流量贴现法、收益资本化法等方法计算矿业权的市场价值。
(3)成本法:通过计算开发矿业权所需的成本,包括勘探、开采、加工等环节的成本,确定矿业权的市场价值。
3. 矿业权风险评估方法矿业权的风险评估对于投资者和开发者来说至关重要。
常用的矿业权风险评估方法包括:(1)政策法规风险评估:评估矿业权所受到的政策法规风险,包括政府政策的变动、法规的调整等因素。
(2)地质风险评估:评估矿业权所处地质环境的风险,包括地质灾害、地质构造等因素。
(3)市场风险评估:评估矿业权所受到的市场风险,包括矿产市场行情的波动、供需关系的变化等因素。
三、矿业权评估的标准格式1. 评估报告封面评估报告封面应包含评估单位名称、报告名称、评估对象、评估目的、评估日期等信息。
2. 评估概况评估概况部分应包括评估背景、评估目的、评估范围、评估方法等信息。
3. 评估对象介绍评估对象介绍部分应包括矿业权的基本情况,包括所在地区、矿种、矿产资源储量等信息。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中的验算方法探讨本文选择两种常见的估算方法,对其验算过程进行探讨,并提出一种简单直接的计算方法-”矿体拆分法”。
标签:矿产资源储量估算验算方法1引言虽然当前的勘查技术条件相比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鉴于地质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想要准确确定埋藏地下矿体的形态,仍然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目前,地质统计学储量估算法是国外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主要方法,而我国仍是以传统几何储量估算法为主。
其主要思路是根据已知的矿体地质特征,把形态复杂的矿体绘制成与其形态接近的简单且规则的几何体,以便采用简单的几何公式计算矿体体积。
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实际上绘制出的矿体的三维形态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有时矿体并没有准确的形态。
此时则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不同的方法必然会对估算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称之为方法误差。
在矿床资源储量估算中,地质人员一般会选择至少两种方法,对某一矿体的某块段进行资源储量验算,以判断其估算结果的准确性。
2常用方法平行断面法和水平投影法是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中,常用的两种方法,也是资源储量估算结果的常用验算方法。
2.1水平投影法对于倾角较缓(一般倾角小于30°)的矿体,首选水平投影法进行资源储量估算。
在勘探线剖面图中圈定矿体,将不同钻孔中同一条矿体的见矿中心位置投影至平面图上,在平面图上连接矿体,从而求得矿体的水平投影面积。
矿体水平投影面积与平均铅直厚度的乘积即为所求的矿体体积。
V=S·(A1+A2+···+An)/n其中:S為矿体水平投影面积,A1、A2···An为单工程钻孔矿体铅直厚度。
采用本方法进行资源储量估算,限制条件较少,计算过程简单。
但矿体的具体形态仍然是抽象的、不确定的。
2.2平行断面法对于矿体倾角较陡的情况,通常采用平行断面法。
该方法是根据相邻勘探线剖面中矿体断面面积差的大小来进行计算(两断面平行)。
采矿业的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方法矿产资源的储量评估是采矿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准确评估矿产资源的储量可以为矿区的开发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采矿业中常用的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方法,包括经验法、数学统计法和现代测量技术。
一、经验法经验法是采矿业中最早使用的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方法之一。
它基于矿山的历史开采数据、地质勘探和矿床地质构造分析结果,通过经验公式和经验系数来进行储量评估。
这种方法较简单、快速,适用于研究初期或缺乏详细数据的情况。
二、数学统计法数学统计法主要利用数理统计原理,通过采样调查和统计学分析来评估矿产资源储量。
该方法依赖于大量的样本数据,对采样点进行系统性、随机性抽样,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得到储量的平均值、方差和置信区间。
数学统计法比经验法更为科学,但需要较大样本量和较长时间的调研,适用于已经开展较为成熟的矿产资源调查的情况。
三、现代测量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测量技术在矿产资源储量评估中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包括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遥感技术、地质雷达和激光扫描等。
这些测量技术可以提供更为详细和准确的地质信息,精确测定矿床的空间形态、大小、厚度和储量分布。
现代测量技术在储量评估中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可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准确预测。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述的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方法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补充和综合运用的。
在实际的矿产资源评估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
总结起来,采矿业的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方法涵盖了经验法、数学统计法和现代测量技术等多种方法。
在进行储量评估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进行科学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通过准确评估矿产资源的储量,可以为矿区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推动采矿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关于采矿业的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方法的文章。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国体矿产资源储量各估算方法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
1储量估算方法的定义:
估算方法:是指矿产资源埋藏量估算过程中,各种参数及其资源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软件的统称。
由于矿产资源赋存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要研究适合的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矿产资源划分为三大大类:第一类是固体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煤:第二类是石油天然气、天然气、煤层气资源;第三类是地下水资源。
2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放法的主要种类:
(1)传统方法,据计算单元划分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断面法和块段法两种。
断面法进一步分为:平行断面法、不平行断面法。
垂直断面法,有分为勘探线剖面法和先储量计算法。
块段法:依据块段划分依据的不同,分为:地质块段法。
开采块段法法、最近地区法、三角形法。
等值线法、等高线法等。
地质断块法,是勘探阶段计算资源储量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
是将矿体投影到某个方向的平面上,按照矿石类型,品级,地质可靠程度的不同,并根据勘查工程分布特点,将其划分为若干各块段,分别计算资源储量并累加。
这类方法,通常用于勘查工程分布比较均匀、勘查技术手段比较单一(以钻探为主)、勘查工程没有严格按照勘探线布置的矿区的资源储量计算。
地质块段发按其投影方向的不同,还可分为垂直纵投影法、水平投影法和倾斜投影法。
垂直纵投影法适用于陡倾斜的矿体:水平投影法适用于产状平缓的矿体;倾斜投影法通常选择矿体倾斜面为其投影方向,理论上讲,适用中等倾斜矿体,但因其计算过程较为繁琐,一般不常应用。
(2)克立格法
克立格法,是由南非地质学家克里格创立的,它以地质统计学理论为基础。
目前西方国家在矿业筹资、股票上市、矿业权交易过程中,基本都是采用这种方法,评价矿产资源,估计矿产资源储量。
地质统计学方法,是一套方法传统。
目前在我国应用的主要有:二维及三维普通克里格法,二维对数正态泛克立格法、二维指示克立格法、二维及三维协同克立格法以及三维泛克立格法。
(3)SD法(最佳结构曲线断面积分储量计算法)
SD法是在原国家科委和地矿部支持下,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该方法以断面结构为核心,以最佳结构地质变量为基础,利用Spline函数和动态分维几何为工具,进行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
其最具特色的内容是根据SD精度法所确定的SD审定法基础,从定量角度定义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控制程度和资源储量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