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第七节 语义范畴分析法
- 格式:pptx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42
北语对外汉语考研现汉五种语法分析法首先,成分分析法是指通过划分句子的成分来进行语法分析。
这种方
法主要关注句子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通过对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成分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句子内部成分之间的关系和句子的基本结构。
其次,关系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语
法分析。
这种方法主要关注成分之间的关系,例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
定状关系等,通过分析成分之间的关系可以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第三,范畴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句子中的词性和句法范畴来进行语法
分析。
这种方法主要关注单词的词性和句子的句法范畴,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通过分析这些范畴可以了解句子中各个成分的语法功能。
第四,层析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句子中的层次结构来进行语法分析。
这种方法主要关注句子的层次结构和嵌套关系,通过分析句子中的主要和
次要成分,可以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最后,句子结构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来进行语法分析。
这
种方法主要关注句子的结构,通过分析句子的句子成分、短语结构和句子
结构关系,可以了解句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总的来说,北语对外汉语考研课程中的现代汉语语法分析法包括成分
分析法、关系分析法、范畴分析法、层析分析法和句子结构分析法。
这些
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律,提高句子分析和语法
运用的能力。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陆俭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北京目录绪论0.1 关于语言0.2 关于汉语0.3 语法到底是指什么?0.4 语法和语音、语义0.5 关于语法单位0.6 三组重要的概念0.7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第一章词类研究第一节汉语词类研究1.1 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1.2 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1.3 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1.4 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1.5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1.6 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第二节层次分析法2.1 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2.2 句法构造的层次性2.3 关于层次分析法2.4 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5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2.6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第三节变换分析法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3.2 关于“变换”这个概念3.3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3.4 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3.5 变换分析的作用3.6 变换分析的局限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4.1 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4.2 关于语义特征4.3 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4.4 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4.5 关于“v有……”格式4.6 关于“形容词+ (一)点儿!”祈使句式4.7 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4.8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第五节配价分析法5.1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5.2 “喝啤酒助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5.3 “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5.4 “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5.5 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一介词结构修饰吗?5.6 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5.7 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 第六节语义指向分析6.1 为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6.2 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6.3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6.4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6.5 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6.6 “究竞”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6.7 “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6.8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第三章范畴研究第七节汉语语义范畴研究7.1 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7.2 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7.3 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7.4 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7.5 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第八节汉语虚词研究8.1 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8.2 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8.3 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8.4 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第九节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9.1 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9.2 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言研究9.3 关于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9.4 再说层次分折9.5 两种描写模型9.6 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9.7 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9.8 乔姆斯基理论与汉语研究9.9 用乔姆斯基理论重新分析“NP+的+VP”这一名词性结构第十节功能学派的研究思路10.1 功能学派的兴起及其渊源10.2 功能学派面面观10.3 关于主语和谓语、主位和述位、话题和陈述10.4 “我不知道她不在家”和“我不希望她不在家”10.5 关于“汉语式话题句”10.6 汉语和英语在“东西”“南北”说法上的差异10.7 汉语和英语在回答是非问句时用“是”和用“不”的差异10.8 对双宾结构的再认识第六章汉语语法应用研究第十一节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语法研究11.1 关于中文信息处理11.2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字处理”11.3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词处理”11.4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句处理”11.5 基于规则的“句处理”策略11.6 基于统计的“句处理”策略11.7 实现中文信息句处理的策略第十二节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研究12.1 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的、民族的事业12.2 语法教学的定位问题12.3 语法教学教什么?.12.4 语法教学怎么教?12.5 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性研究第十三节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法研究13.1 关于中小学的语文教学13.2 语文教学改革肋当务之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13.3 语文课中讲授语法知识的目的13.4 语文课中需要讲授哪些语法知识?13.5 语文课中怎样讲授语法知识?13.6 针对语文教学的语法研究结束语——应有的研究素质索引后记绪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是在同学们先前学过的“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两门基础课程的有关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所开设的一门专题性的选修课程。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一、词法分析方法词法分析方法主要研究汉语中各种词类的构成、意义和用法,以及单词的形态变化规律。
它通过对词类、构词法、词义、词型变化规律等的研究,分析单词的构造和使用规律,从而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言表达的方式。
词法分析方法是语法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是其他语法方法的基础。
二、句法分析方法句法分析方法主要研究汉语中句子的构成、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句子结构的范式以及句子在语言中的功能等问题。
通过句法分析可以揭示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句子的内部结构和语序的规律。
句法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短语结构语法分析和依存句法分析两种。
三、语义分析方法语义分析方法主要研究汉语中的词义、句义以及上下文对语义的影响等问题。
通过对词汇的义项、义体系的分类和构建、句子的义理解析等研究,揭示语言表达中的含义和信息传递方式。
语义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理解句子的意义和人们在交流中的意图。
四、语用分析方法语用分析方法主要研究汉语中语言行为和交际行为的规律,包括语言行为的目的、意图、社会因素对语言行为的影响,以及话语之间的关系和交际规则等。
通过语用分析可以了解句子的使用背景、语言行为的目的以及说话人的意图等,从而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五、文体分析方法文体分析方法主要研究汉语的不同文体在语法和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和特点。
它通过对文体的特征、结构和语言风格等的研究,揭示不同文体的特点和使用规律。
文体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我们在不同场合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这五种分析方法可以相互协作,可以全面地揭示汉语语法的各个方面,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
语义范畴及相关概念作者:高娟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2期[摘要]随着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发展,语义范畴成为语言学者关注的对象。
本文针对文章中与语义范畴相关概念如语法范畴、语义语法范畴、句法语义范畴等做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语义范畴语法范畴语义语法范畴[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065-02一、范畴化与语言化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与认知相关的语言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认知是人们主观经验对客体对象在人脑中的感知,这种感知认识即认知并非任意形成的,而是具有一定意义上的普遍性。
它是与人类的主观经验密切联系的,建立在广泛认识基础上的主观感受。
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对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客观事物或现象所具有的本质特征,会形成抽象概括的认识,这种思维能力我们称之为认知能力。
人类要认识和把握世界,就需要对客观事物或现象所体现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这个分门别类的过程就是范畴化。
认知范畴的语言化,即从认知世界投向语言世界,便形成各种各样的语义范畴。
语义范畴是认知范畴的物质表现形式。
认知范畴是存在于思维中的抽象概念,思维的东西不可能赤裸裸地存在,都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来表现才能使思维这一抽象的概念变为可以感知的。
语言并非体现思维的唯一手段,动作、表情、神态等都可以成为表达抽象思维的物质手段,但是语言却是人们在交际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固定思维的手段。
因而,认知范畴这一抽象思维活动的结果在语言中的投射,我们就称之为语义范畴。
二、语义范畴在语言中,语义范畴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有的称作语法范畴,有的称作语义语法范畴,还有的称作句法范畴,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弄清楚有关语义范畴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它包含哪些内容?与语法范畴、语义语法范畴、句法范畴是何种关系?(一)语义范畴、语法范畴、语义语法范畴我们之所以要区分语义范畴、语法范畴和语义语法范畴三个概念,一方面是在语言研究中不同学者采用的术语不同,容易使读者产生混淆。
语义语法范畴
语义语法是一种以汉语作研究的重要语法研究,是汉语语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把言语行为概念归入语法结构体系。
语义语法的研究兴趣是以汉语句子中各种类型词成分和结构变化,包括主体动词、介词、补语、定语等,研究语法规则如何反映文体关系,产生语义效果。
语义语法的目的是研究言语的语义演变,以便确定句子内语句的语义内涵。
它探讨了句子内语义组成,主要考察句子内抽象成分的内涵,研究把握句子的关联性的语法原则,有的学派着重于非言语语言的关联,也有的加强了言语行为的研究,它也是汉语习得机制、识别机制以及言语行为机制研究的重要方面。
语义语法把地位提高到语言学中甚至社会学的一种重要语法研究,它将把握言语应用的语法结构原则显Equipt明:句子的定义、句子的结构组合、句子的语法规则、句子的语法结果等。
语义语法兼具语义和语法的研究效果,它是研究言语的含义、结构、规则等重要科目,不仅提供研究、教育、翻译者和言语行为家使用,还构建起一套汉语文本理解的语法地图。
因此,语义语法是让汉语变得更加精准、简洁、有效的重要手段。
它非常重要,在汉语研究、教学和翻译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规律性,提高汉语的准确性。
同时,也可以帮助学习者较好地理解汉语书写、讲演等,从而增进汉语技能。
目录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法概述 (1)第二章词类分析 (2)第三章短语分析 (5)第四章句子分析 (7)第五章语法病误分析 (8)第六章语法研究的新视野 (9)第七章现代汉语修辞概述 (9)第八章修辞与语言符号要素间的关系分析 (10)第九章辞格分析 (10)第十章话语分析 (12)第十一章语体分析 (12)第十二章网络语体 (13)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法概述节知识点名称主观题第二节语法学体系介绍传统语法学★★1、传统语法(名词解释题)传统语法理论将语法看作一套具有规范价值的规则系统,研究语法的目的在于指导人们如何说话、写作,在于纠正言语实践中的错误,强调规范性、纯语主义、文学至上等观点,采用拉丁语模型,注重对书面语的研究。
因此有人称这种语法为规范语法。
传统语法学的主要内容有:(1)突出形态与范畴的关系,强调形态的重要性,并根据形态归纳语法范畴。
(2)中心词分析法(也叫成分分析)。
(3)按意义标准划分词类。
2、什么是功能(分布)分析法?(简答题/论述题)法学中,分布指一个单位所出现的全部环境的总和,即这个单位的所有(不同)位置(或者出现的场合)的总和。
根据一个单位的分布,我们可以得出该单位的功能和特点。
现代汉语中词类的功能划分标准实质上就是词语的分布特征的反映。
第三节语法单位语素与词的区别★★1、语素和词有什么区别?(简答题)(1)性质上,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它是语言系统中最基本的音义单位,也是更高一级单位——词的构成材料,它总是属于构词层面。
词则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是直接构成短语和句子的材料。
(2)意义上,语素的意义多是不明确的。
而词就不同,无论是意义实在的,还是意义虚泛的,一般都能给以比较明确的界定。
一般特点★1、简述汉语词的一般特点。
(简答题)(1)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
(2)表达特定的意义。
(3)它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结构单位。
短语★★1、词组(名词解释题)词组即短语,短语是由词和词构成的句法单位。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1.依存句法分析法依存句法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句子中词与词之间依存关系的语法分析方法。
它关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的依存关系,即词语之间的修饰、补充和关联关系。
依存句法分析法通过构建依存关系树来描述句子的结构。
这种方法能够较好地解释句子的语义和句法关系。
2.短语结构句法分析法短语结构句法分析法是一种基于短语结构的语法分析方法。
它关注句子中的短语结构,即短语的组合和层次结构。
短语结构句法分析法通过构建短语结构树来描述句子的结构。
这种方法能够较好地解释句子的组合和层次结构。
3.范畴语法分析法范畴语法分析法是一种基于范畴的语法分析方法。
它将句子中的词语和短语分为不同的范畴,并通过规则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范畴语法分析法通过构建范畴语法树来描述句子的结构。
这种方法能够较好地解释句子的范畴和语义关系。
4.统计语法分析法统计语法分析法是一种基于统计模型的语法分析方法。
它通过对大量语料库进行统计分析来学习语法规则和句子结构。
统计语法分析法可以使用各种机器学习算法,如隐马尔可夫模型、条件随机场等。
这种方法能够较好地解释句子的概率和结构。
5.语义角色标注法语义角色标注法是一种基于语义角色的语法分析方法。
它关注句子中的谓词和与之相关的论元之间的语义角色关系。
语义角色标注法通过标注谓词和论元之间的关系来描述句子的结构。
这种方法能够较好地解释句子的语义角色和语义关系。
以上是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常用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语法分析。
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语法分析方法也在不断演进和完善。
语义范畴的名词解释语义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词语、句子或篇章所传达的意义。
而语义范畴则是对语义进行分类和归纳的工具,用来描述和解释词语之间的关系和意义。
本文将解释和探讨语义范畴的概念及其在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一、语义范畴的概念语义范畴是指将具有相似语义的词语归纳到同一类别中的概念。
它是基于语言运用中的实际表达和理解,通过对词汇意义的分类与组织,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
语义范畴包含了广泛的抽象概念,如时间、空间、动作、属性、关系等等,它们是人们对世界各种现象和概念进行思考和表达的基础。
二、语义范畴的层级结构语义范畴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层级关系和联系。
这种层级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为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词语,从而实现有效的交流。
在语义范畴的层级结构中,一些抽象的范畴作为上位范畴,负责整体的概念分类,而具体的范畴则作为下位范畴,对概念进行细化和具体化。
例如,"动物"是一个上位范畴,包括了"狗"、"猫"、"鸟"等多个下位范畴。
三、语义范畴的关联性语义范畴之间存在着关联性,这种关联是通过一定的语义关系来实现的。
常见的语义关系包括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位关系、关联关系等,它们在语言学研究和词语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些关系,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词语网络,深入挖掘和理解词语的意义和内涵。
四、语义范畴在词义解释中的作用语义范畴的概念对于词义解释至关重要。
词义解释是对一个词语或短语进行释义和解读,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在词义解释中,我们可以通过对词语的语义范畴进行描述和分析,阐明其所属的范畴以及与其他范畴的关系。
这有助于我们在交流中准确理解他人的意图,也提高了我们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五、语义范畴的应用领域语义范畴的概念和方法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自然语言处理、情感计算、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领域。
语法研究中的语义分析方法摘要:上个世纪70年代末起,汉语语法学界在进行语法研究时开始有意识地注意语义问题,并从语义着手对汉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规律,产生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
文章对语义分析的理论依据,汉语中常见的语义关系,语义特征分析,语义指向分析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指出只有将语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结合起来考察,才能使语法研究走向深入,重视语义的研究,已成为当代语法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语法;语义;语义分析;语义特征分析;语义指向分析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起,汉语语法学界在进行语法研究时开始有意识地注意语义问题,认识到语法研究必须将形式和意义相结合。
1985年,胡裕树、范晓在《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中提出在语法研究中把句法、语义、语用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一思考后来发展成为“三个平面”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在语法研究中,存在着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截然不同但又密切联系着的平面。
在句子分析中,任何单一平面的分析都是有价值的,然而又都是不自足的,只有既区别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又把它们联系结合起来作综合的透视,才能达到科学地认识和把握。
这一理论作为语法研究的本体观和汉语语法分析的方法论,有的研究者用三个平面结合的分析方法开展语法研究,有的研究者则从其中一个平面入手研究一些语言现象,发现了一些新的规律,产生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
本文拟对语法研究中的一些语义分析方法做一简要探讨。
一、语义分析的理论依据广义的语义包括词语意义、词组意义、句子意义、语法意义、社会文化意义等等,狭义的语义则是指词语进入句子以后,词语与词语之间形成的词汇意义之外的一种关系意义,是词语在语句结构中体现出来的意义。
如“我这把刀切菜”这样一个句子,“我”是发出动词“切”这个动作行为的主体,是施事;“菜”则是“切”这一动作行为的承受对象,是受事;而“这把刀”则是“切”这个动作行为的凭借工具,是工具。
“我、菜、这把刀”所具有的“施事、受事、工具”这些意义都是词语进入句子后与其它词语发生联系才产生的,这就是语义。
语法范畴和语义范畴
语法范畴和语义范畴是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语法范畴主要涉及词类、句法、语义等语言结构的规则和原则。
例如,名词的性、数、格、动词的体、时、态、人称等都属于语法范畴。
这些语法范畴是语言中的聚合类,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原则组成句子,表达意思。
语义范畴则主要关注语言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语义范畴包括索引、语调范畴和情态范畴等。
语义范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通过其表现形式,即各种词类、句式等来表示。
在一些语言中,有些语义范畴如时范畴会转化为专门的语法范畴,如英语中的过去时和现在时,而在汉语中,由于缺乏形态变化,时范畴只能通过具体的副词、时间名词、语气助词等来表示。
总的来说,语法范畴和语义范畴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语言的基础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