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2.09 KB
- 文档页数:3
《黄河---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想:(一)活动目标:1、了解黄河历史,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黄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在综合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合作。
4、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
(二)内容选取:本节课主要分四个环节:创设情境、追寻黄河文化、关注黄河命运、能力培养。
(三)过程安排:此活动安排一课时完成,时间较紧。
因此课前布置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包括与黄河有关的成语、俗语、谚语、诗词、歌谣、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历代王朝建都位置等。
课堂上展示、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课后进行写作训练。
(四)方法手段:采用教师引导、学生竞赛抢答式。
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平台,充分展示直观、形象、高效等特点。
二、教学步骤:(一)创设情景,导入主题1、导入主题:(播放歌曲《黄河颂》)同学们,你们猜猜看,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歌唱哪一条河的呢?对了,是黄河。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用诗词歌谣来吟咏、歌唱黄河,是因为这条奔腾不息的大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华夏灿烂的文明。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条母亲河,一起去揭开她那神秘的面纱吧。
2.播放黄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追寻黄河文化、展示收集的资料。
1、你对黄河知多少?学生汇报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在我们常用的俗语、谚语、成语当中,有许多和黄河有关,请你把收集到的跟同学分享一下。
3、把你收集到的与黄河有关的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等,与同学交流。
4、把你收集到的关于黄河的古今诗词、歌曲和大家分享一下。
(三)关注黄河命运,保护环境。
1.黄河不仅仅带给我们欢乐和幸福,也带给我们灾难和痛苦。
谁能说说黄河曾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难呢?2.现在黄河又遇到什么新的灾难呢?3.造成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4.有什么办法可缓解黄河断流呢?(四)能力培养。
《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教学简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和对中国人民的作用;2. 通过学习黄河母亲河的相关诗歌、歌曲等文学作品,感受对母亲河的赞美之情;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爱我国家母亲河,传承中华文明。
二、教学重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2. 黄河母亲河的诗歌、歌曲等文学作品的学习;3. 学生对“黄河母亲河”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内容1. 了解黄河及其流域范围,讨论黄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2. 探讨黄河在中华文明中的作用;3. 学习并朗读《黄河颂》等诗歌,欣赏《黄河大合唱》等歌曲;4. 分享自己对母亲河的感悟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黄河的壮丽风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概念引入:简要介绍黄河的位置、流域范围以及历史地位;3. 学习诗歌:学生分组互相朗读《黄河颂》,理解其中对母亲河的赞美之情;4. 听歌曲:欣赏《黄河大合唱》,感受黄河的伟大和壮丽;5. 讨论分享:学生自由表达对黄河的感悟和情感,展示自己的作品;6. 总结反思: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再次强调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重要地位。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资料;2. 《黄河颂》等诗歌;3. 《黄河大合唱》等歌曲;4. 黄河相关文学作品。
六、教学评估1. 考察学生对黄河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2. 评价学生诵读《黄河颂》的表现;3. 观察学生对《黄河大合唱》的感受和理解。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堂活动课的教学,学生对黄河母亲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他们对祖国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希望学生能够传承中华文明,珍惜黄河这条伟大的母亲河。
黄河母亲河教案
1. 引言
黄河是中国最长的河流,自古以来被赋予了母亲河的美誉。
然而,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干预和环境污染,黄河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这一重要的生态系统,黄河母亲河教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黄河母亲河教案的背景、目标和实施方法,并评估其在保护黄河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2. 背景
黄河流经9个省区,是中国农业和经济发展的命脉。
然而,过度的农业灌溉、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浪费导致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河道淤积、水质恶化和生态系统崩溃成为常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启动了黄河母亲河教案。
3. 目标
黄河母亲河教案的目标是保护和恢复黄河的生态系统,并提高人们对黄河的环境保护意识。
具体目标包括:
- 减少污染排放:通过加强工厂和农业排放的监管,减少有害物质对黄河的污染。
- 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黄河流域的湿地,提供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 推广可持续农业实践:鼓励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有机农业和科学施肥等可持续农业实践。
- 加强环境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和社区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4. 实施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黄河母亲河教案采取了一系列的实施方法:
- 法律和政策:加强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通过法律手段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 科学研究:投资资金支持科学家对黄河生态环境进行研究,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篇1【主题的确定】本课题的选择是从学习《黄河颂》一文后的教学反思中引发的,当时虽然在课前布置了让学生课余时间自行收集有关黄河资料的任务,但在课堂上问及黄河的军事、政治、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时,很少有学生对祖国的母亲河──黄河有深入了解的,同学们在交流中都认为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研究课题。
一方面,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学生对此有一定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对周边环境的反思,同学们也认识到了解黄河、关注黄河的现实意义,最后经过班级讨论,确定了“走近黄河,关注黄河”这一主题。
【活动目标的确定】1、活动总目标:⑴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
⑵了解黄河的地理环境。
⑶学会欣赏有关黄河的乐曲。
⑷深入理解黄河精神的内涵。
⑸了解、关注黄河的现状,反思环保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2、情感目标:⑴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对自己的新发现有喜悦感和成就感,在活动中感受合作、交流的乐趣。
⑵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深入全面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之中的。
⑶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为祖国及家乡的环保献计献策的激情。
3、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作。
⑵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⑶初步培养学生与社会交往的技巧,并逐步培养社交能力。
⑷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确立活动小组】课题确定后,为了活动能很好地组织开展,根据初一⑹班学生都是住校生的特点,在征求学生的意见后,以寝室为单位,将六个寝室编为六个小组:第一组:1502寝室丁宏喜、冯钟等8人第二组:1504寝室余豪、刘章等8人第三组:1505寝室陈咏波、唐小康等8人第四组:1507寝室周荣超、姜晶等8人第五组:2510寝室廖珍桢、李纤等8人第六组:2511寝室陶珊、熊敏等8人【活动实施过程】一、第一阶段:查询、积累资料1、活动目标:通过查阅资料、问老师等方法了解有关黄河方面的知识,同时观察周边环境,采访本地的社区居民、农民了解麻城的环境状况。
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学习了光未然的诗歌《黄河颂》之后,我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搜集相关黄河的资料。
旨在加深对诗作的理解理解,用更多的知识填补诗歌语言的空白。
为了上好这节综合性学习课,我自己也花了一周时间在网上搜集资料(其中有黄河图片、黄河断流、水土流失、黄河泥沙、黄河水情、黄河文化等方面的资料)制作课件,设计教学过程。
我将整个过程设计为三个环节:第一篇章:溯源—感恩母亲河,主要让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第二篇章:忧患—拯救母亲河。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通过一组图片和几则文字材料,理解黄河的忧患,唤起注重黄河、保护黄河的意识,引申开来也是培养一种环境保护意识。
第三篇章:祈福—展望母亲河,旨在通过黄河治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唤起学生对黄河的感情。
二、活动目标1.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及地理环境,感受黄河文化,深入理解黄河精神的内涵。
2.理解、注重母亲河的现状,反思环保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3.锻炼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的水平,培养创新水平。
4.激发热爱黄河、热爱祖国之情。
三、活动重点理解黄河知识,增强忧患意识。
四、活动过程1.上课前,先播放《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钢琴协奏曲,幻灯片展示的是相关黄河的图片,让学生从感官上、心理上走进黄河。
2. 出示课题后,先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 第一环节,黄河知识擂台赛。
我让第二小组的同学分别充当考官,把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分别从黄河知识、黄河故事、谚语俗语、成语、诗词五方面实行检查。
出题类型有必答、抢答、书写三类。
一人专门负责计分。
老师提问黄河流域的著名石窟和历史上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朝代。
结束后,老师公布成绩,表扬优胜小组。
4.第二环节,出示题目后,我先让学生通过一组图片,理解黄河被污染的现状,然后展示以下几则材料:湟水河是黄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在青海省境内流长约300公里,流域集中了青海省60%以上的人口和绝大部分的工、农业生产。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全长等。
2. 使学生掌握黄河的历史文化内涵,如成语、诗歌等。
3. 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展示等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黄河的特点。
2. 采用小组讨论、PPT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黄河的文化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黄河作为母亲河的敬仰之情。
2.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黄河的基本情况。
2. 黄河的历史文化内涵。
难点:1. 黄河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黄河对我国的影响及其保护措施。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黄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与黄河相关的成语、诗歌等文学作品。
3. 黄河保护的相关政策及实例。
学生准备:1. 预习黄河的相关知识。
2. 搜集与黄河有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黄河有什么了解?简要介绍黄河的基本情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流经省份、全长等基本信息。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黄河的地理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河的保护措施,总结出可行的建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黄河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2. 搜集与黄河有关的成语、诗歌等文学作品,进行交流分享。
3. 家庭作业:深入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价值,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活动设计6. 黄河地理知识问答目的:通过问答形式,巩固学生对黄河地理知识的掌握。
方式:学生分组,进行抢答比赛。
内容: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全长、流域面积等。
7. 黄河文化展示目的: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方式:学生分组,进行PPT展示。
内容:与黄河有关的成语、诗歌、历史故事等。
8. 黄河保护讨论目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6篇下面是分享的《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6篇,供大家赏析。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1、热爱祖国河山,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深入全面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中的,从而歌颂黄河,学习黄河的精神。
2、关注母亲河现状,加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搜索、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作。
5、培养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活动重点: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展示成果,加深对黄河的了解。
2、通过调查、广告设计、提出建议、诗歌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活动内容:知黄河--颂黄河--忧黄河--救黄河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设计:一、音乐激情,设场引读《黄河颂》音乐播放,壮丽的黄河景色展示,一方面给同学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导入活动课。
自古以来,赞颂黄河的诗文举不胜举,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这条奔腾不息的黄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追溯过去,正视现在,展望未来,谱写一首新的《黄河大合唱》。
二、黄河巡礼,合作交流第一站:“知黄河、颂黄河”1、黄河知识知多少在活动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一项作业,收集一些有关黄河的资料,现在我们检阅一下搜索成果,下面进入我们的竞赛环节。
组织竞赛:学生分组,每组派出代表,轮流回答。
2、诗文欣赏: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悠悠历史中,她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下面请同学们把搜集、整理、筛选的歌颂黄河的(诗、俗语、谚语、成语、文章、图片、音像)等资料展示出来,共同欣赏。
教师可引用程铎的《话说黄河》片段导入。
各小组可用合作制作的课件展示。
3、诗歌诵读:◎集体朗诵诗歌《黄河颂》◎学生朗诵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自写或小组合写的一首歌颂赞美黄河的诗。
《黄河,母亲河》的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等。
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1.2 教学内容介绍黄河的概况,包括全长、流域面积、支流等。
讲述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性,如农业灌溉、发电、防洪等。
1.3 教学活动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的美丽与雄伟。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黄河的了解和印象。
教师讲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性。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黄河的资料,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
第二章:黄河的地理特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包括流域地形、流速、泥沙等。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2 教学内容讲解黄河流域的地形特点,如高原、平原、峡谷等。
介绍黄河的流速和泥沙情况,以及其对河道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利用地图和图片,展示黄河流域的地形特点。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黄河泥沙多的原因及其影响。
2.4 作业布置第三章:黄河的生态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分析黄河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讲解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3.3 教学活动观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问题。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建议。
3.4 作业布置第四章:黄河的历史文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如古代文明、历史人物等。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2 教学内容讲解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如夏朝、商朝等。
介绍与黄河相关的历史人物及其事迹。
4.3 教学活动展示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遗址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文化。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了解的与黄河相关的历史人物。
4.4 作业布置第五章:黄河的利用与保护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在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的利用。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参赛教案《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类别:初中学科:七年级语文(下册)一、教案背景1、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2、学科: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3、课时:第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8人一考察小组。
自选组长,各小组通过确立研究主题、分工合作,查询、搜集相关资料,并加以整理、汇总,制作成PPT在课堂上展示。
二、教学课题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黄河,母亲河”。
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可以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黄河的。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黄河的过去及现状,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变化原因及其治理方案,从而激起学生保护母亲河,保护自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培养学生乐于观察、思考与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人沟通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了解、欣赏、感受黄河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积累资料的能力。
2、关注母亲河现状,加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参与研讨:激起兴趣,讨论、确立主题,2、任务驱动:边学边做,合作探究,搜集、整理资料,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3、综合运用:组员合作,交流感受,交换资源,展示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黄河历史,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展示成果,加深对黄河文明的了解,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的情感。
2、通过调查、广告设计、提出建议等方式,把实践活动与课堂交流相结合,培养学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加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调查、广告设计、提出建议等方式,把实践活动与课堂交流相结合,培养学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加强环保意识。
《黄河,母亲河》教案《黄河,母亲河》教案《黄河,母亲河》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黄河的发源、历史,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全面深入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中的。
2、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5、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1、引导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2、明确本次活动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3、指导学生选定活动主题。
4、通过书刊、音像、影视、网络、音乐、个人采访、图书馆等途径搜寻有关黄河材料。
5、指导学生选择材料,做到有所取舍。
6、训练主持。
教学设想:本节课分二大环节由师生轮流主持:l师由动态黄河图导入,引出学生活动一:(学生主持)黄河知识竞答: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l然后由两则材料引出学生活动二:不废江河万古流。
(师主持)l最后进行反思,了解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语(1分钟)课件(1)(大屏幕:以澎湃汹涌的黄河为背景,展示课题《黄河,母亲河》及师激情讲述)“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可以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黄河的。
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
今天,就让我们作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来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出示课题)。
首先让我们欣赏一组动态的黄河实景。
请同学描述观后的感受。
师引出活动:我们在第6课学习了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颂》,这一首《黄河颂》使我们澎湃,壮怀激越。
它激发了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那么,有关黄河的知识你又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进行本节课第一个活动:黄河知识竞答。
《黄河,母亲河》综合性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黄河,了解母亲河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2. 让学生认识到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性,包括农业、水资源、生态等方面。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活动准备:1. 图片素材:黄河沿途风景、黄河流域地图等。
2. 视频素材:关于黄河的纪录片、黄河治理的宣传片等。
3. 资料素材:黄河的历史、文化、生态等方面的资料。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黄河沿途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的美丽与独特。
2. 黄河概况:介绍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3. 黄河的重要性:分析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性,包括农业、水资源、生态等方面。
4. 黄河的历史与文化:讲解黄河的历史沿革,介绍黄河文化对我国的影响。
5. 黄河的生态现状:关注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探讨生态治理的重要性。
6. 保护黄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黄河,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五、活动延伸:1. 开展黄河主题的绘画、写作、摄影比赛,展示学生对黄河的理解与感悟。
2. 组织学生参观黄河治理工程,亲身感受黄河治理的成果。
3. 开展黄河流域生态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黄河生态保护。
六、活动实施步骤:1. 第一步: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黄河流域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流经省份和流域面积。
提问学生对黄河的已知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第二步:黄河概况学习(10分钟)教师分发资料素材,让学生阅读黄河的基本情况。
教师讲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基础知识。
3. 第三步:黄河的重要性探讨(15分钟)教师播放关于黄河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了解黄河的重要性。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黄河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等方面的影响。
4. 第四步:黄河历史与文化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黄河的历史沿革,介绍黄河文化对我国的影响。
学生分享自己对黄河文化的了解,如黄河鲤鱼、黄河大合唱等。
《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课-----《黄河母亲河》学习目标:了解黄河相关知识;积累与黄河相关的诗词、词语、俗语;了解黄河现状,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保护母亲河。
学习重点:积累与黄河相关的诗词、词语(会运用)学习难点:练写宣传标语活动过程:环节一:走近黄河竞赛题----黄河常识题1、黄河是我国第几条大河?2、黄河发源于哪座山?3、黄河注入什么海?4、黄河全长多少公里?5、黄河的形状和哪个汉字相似?6、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黄河流域的哪一个省?(1)它是黄河下游的一个省;(2)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孔子在这里诞生;(3)高高的泰山就耸立在这里,黄河也在这里入海。
环节二:黄河文化A讲黄河传说附: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
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
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
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
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
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
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
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
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
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
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
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
冯夷喜出望外。
满口答应。
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
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
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
初中历史教材:黄河,母亲河的活动5篇
教案
教案一:黄河的形成和发展
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形成及其对中国文明的影响。
内容:
- 黄河的源头和流经的地区;
- 黄河的形成原因;
- 黄河的发展历程;
- 黄河对中国文明的贡献。
教案二:黄河的洪水和治理
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洪水灾害及中国对黄河进行的治理。
内容:
- 黄河洪水的原因和影响;
- 黄河治理的历史;
- 黄河治理的方法和成果;
- 黄河治理的意义。
教案三:黄河流域的农业和经济发展
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农业和经济发展情况。
内容:
- 黄河流域的农业发展特点;
- 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情况;
- 黄河流域的特色产业;
- 黄河流域的经济影响。
教案四:黄河文化和旅游资源
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
内容:
- 黄河文化的含义和特点;
- 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
- 黄河旅游的景点和特色;
- 黄河文化和旅游的意义。
教案五:黄河生态环境保护
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
内容:
- 黄河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问题;
- 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 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 个人责任与黄河生态环境保护。
以上是初中历史教材中关于黄河的活动的5篇教案,每篇教案都以不同的主题为内容,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黄河的形成、发展、洪水治理、农业和经济发展、文化和旅游资源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这些教案,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黄河的重要性和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对黄河的保护意识。
教学设计《黄河,母亲河》一、活动背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是在学习了课文《黄河颂》(光未然)之后,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培养学生美好的爱国情操与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重点全面深刻地了解黄河,理解黄河文化;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三、重点突破方法学生自主搜集最有价值的素材,通过主题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等环节,通过学生之间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的分工协作的意识以及在综合性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以展现。
四、课前准备学习了课文《黄河颂》(光未然)之后,就要求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然后分类整理,在班级展示交流。
课前将全班54人分3组,分别以“黄河知识”、“黄河文化”、“黄河现状”为课题,将各自搜集整理和交流的资料再次整合,以“爱我黄河”为总目标探究,形成自己观点,准备在班上交流。
对本次综合性教学,我通过学生讨论,确定活动方案,设计了四个板块:认识黄河(黄河的地理概貌及历史)、感受黄河(黄河文化)、关注黄河(黄河的现状)、拯救黄河(黄河的展望)。
制作本次综合性学习幻灯片。
五、活动过程第一板块:认识黄河1.导入(投影气势宏伟的黄河挂图,同时播放《黄河船夫曲》)(导入语)黄河,它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今天就让我们作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2.“黄河知识”小组将收集的资料展示汇报(在学生展示汇报的同时播放相关的幻灯片)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在中国属于第二大河,流经九省区。
“黄”河的的盛名由来:黄河穿过世界上著名的黄土高原,这里因水土流失,每年向黄河输送巨量的泥沙。
壶口瀑布既是黄河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精神的象征。
黄河沿岸有数不清迷人的风光:阿尼玛卿峰、鄂陵湖、古宗列盆地、孟达天池、仙女湖、鸟梁素海、滩地牧场、日月山、黄河晚照。
课文《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活动目标:知识点:感受黄河,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深入全面的积淀在中国文化之中的。
能力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会分工合作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教育点:关注黄河,加强环保意识,热爱祖国河山。
活动重难点: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关注母亲河,保护母亲河。
活动准备:教师帮助学生分组,每一小组承担一项任务。
教师做好活动前的指导与检查工作。
主持人写串连词。
活动内容:主持人解说词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可以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黄河的。
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着灿烂的华夏文明。
今天,就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 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一探寻黄河文明环节之间的衔接由主持人完成。
1 黄河知识问答,每组出一个代表抢答,答对给组内积一分。
问题设计:(1)请举出一些在黄河流域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
(2)黄河流域历代王朝建都位置。
(3)黄河从哪儿发源,流到哪里?(4)黄河有多长?流经那几个省区?(5)《黄河颂》中说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铁的臂膀”指什么?这个比喻有什么深刻含义?2 讲黄河故事,收集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的小组汇报成果。
3 收集黄河俗语,谚语,成语的小组汇报成果。
要求领会意义,并且造句。
二、歌唱黄河朗诵组学生展示成果。
(1)吟黄河诗词(2)听黄河民谣(3)品黄河歌词(教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从中感受黄河,热爱黄河。
)三、保护黄河1 小组汇报黄河现状,并分析造成黄河现状的原因。
2 组织学生设计公益广告。
四、综合写作1 以“我心中的黄河”为题,写一篇,抒发你对黄河的`感情。
2 1995年6月下旬,断流四十多天的黄河济南段盼来了一次过流的机会,然而,缓缓而来的并不是人们盼望以久的甘甜河水,而是一股黑糊糊的污水,河面上漂浮者大量白沫和被毒死的鱼类,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气……假如你目睹这种情况,会想些什么呢?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教学简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教学简案教案教学设计1引言《黄河,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被人们所歌颂和依赖,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等各个方面都是不可估量的。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黄河文化和黄河文明,丰富他们的国家地理知识和文化素养,学校决定开展语文活动课《黄河,母亲河》教学。
下面是本次教学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黄河流域的民族人文特点,掌握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
2.了解黄河水灾的成因和防治措施,从历史角度认识国家的治水措施。
3.知道黄河文化的历史渊源,掌握黄河文化的发展过程。
4.感受到黄河文化的伟大历史意义,增强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第一节了解黄河流域的民族人文特点和地理特征1.引导学生通过PPT和图片等介绍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和民族人文特点;2.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交流,谈谈他们确定的重点问题,总结黄河流域的人文和自然资源特征;3.引导学生探究黄河文化发展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以及对人类文明的作用。
第二节掌握黄河水灾的成因和防治措施,了解国家治水措施1.通过讲述历史上黄河的洪水灾害及其影响的PPT,让学生了解黄河水灾的成因并掌握目前防治黄河水灾的措施;2.以黄河治理的历程和成效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治水措施的实施和成效;3.根据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引导他们仔细思考如何更好地防止灾难的再次发生,并提出治理黄河的合理方案。
第三节掌握黄河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1.通过历史方面的讲述,介绍黄河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黄河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重要性;2.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两岸的人文景观,体验中国文化的强大魅力;3.通过学生的参与互动,探究黄河文化的历史意义,感受中国文化的辉煌历史。
第四节感受黄河文化的伟大历史意义,增强爱国意识1.通过学习中国21世纪减灾和救灾行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对黄河治理的努力和以及安全生产方面的措施等;2.引导学生回顾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明白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中国的崛起和发展;3.总结黄河文化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励学生爱国爱民、勇担重任,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有更多的关注和参与。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范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3、关注母亲河,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活动重点】
1、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活动设计】
一、这次活动分二个阶段
1、课外阶段。
2、课内阶段。
活动安排:
1、课外阶段: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⑴ 申报阶段:
自由结合成小组,根据小组具体情况申报研究学习项目。
布置活动任务,提出活动目标,划分研究学习项目。
⑵ 收集阶段:
围绕下列五个主题项目收集有关资料。
为学生提供黄河相关资料。
⑶ 整理阶段:
对有用材料加以整理,制成卡片或手抄报。
指导学生如何筛选、裁剪资料→指导学生把有用资料办成手抄报→指导小组根据申报项目整理成文字报告。
2、课内阶段:
(作品展示、口头汇报)
⑴ 汇报阶段:
小组长汇报研究学习过程所做工作。
主持汇报会、评价小组研究性学习工作。
⑵ 展示阶段:
分组分项展示主题手抄报。
组织对主题手抄报评定等级。
⑶ 竞赛阶段:
选派代表组织竞赛:《黄河知识知多少》。
(竞赛的要求与规则: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轮流进行,每说出一条相关内容得一分,如内容不符合要求或与他人答案重复则无分,最后把分值累积起来)
⑷ 感悟阶段:
谈谈综合学习的收获。
评价综合性学习:重过程,看实效。
二、黄河,母亲河活动内容分解成五个研究学习项目
本次活动内容多,课时紧张,应以探寻黄河文明为核心,化整为零,宜把它分解成五个研究学习项目:
黄河之貌:了解黄河发源、汇入地和沿河流域概貌。
黄河之城:了解黄河流域内的重要城市。
黄河之水:关注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及对黄河之水的有效利用等内容。
黄河之歌:收集关于黄河的古今诗词、歌曲、民谣、传说故事。
黄河之史:了解黄河的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