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 格式:ppt
- 大小:3.25 MB
- 文档页数:19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放电现象问题:什么是放电现象?有哪些种类?带电物体失去电荷的现象叫做放电.常见的放电现象有以下几种:1.接地放电地球是良好的导体,由于它特别大,所以能够接受大量电荷而不明显地改变地球的电势,这就如同从海洋中抽水或向海洋中放水,并不能明显改变海平面的高度一样.如果用导线将带电导体与地球相连,电荷将从带电体流向地球,直到导体带电特别少,可以认为它不再带电。
(如果导体带正电,实际上是自由电子从大地流向导体。
这等效于正电荷从导体流向大地。
)生产中和生活实际中往往要避免电荷的积累,这时接地是一项有效措施.2.火花放电当高压带电体与导体靠得很近时,强大的电场会使它们之间的空气瞬间电离,电荷通过电离的空气形成电流.由于电流特别大,产生大量的热,使空气发声发光,产生电火花.这种放电现象叫火花放电.火花放电在生活中常会遇到.干燥的冬天,身穿毛衣和化纤衣服,长时间走路之后,由于摩擦,身体上会积累静电荷.这时如果手指靠近金属物品,你会感到手上有针刺般的疼痛感。
这就是火花放电引起的.如果事先拿一把钥匙,让钥匙的尖端靠近其他金属体,就会避免疼痛.在光线较暗的地方试一试,在钥匙尖端靠近金属体的时候,不但会听到响声,还会看到火花.在一些工厂或实验室里,存在大量易燃气体,工作人员要穿一种特制的鞋,这种鞋的导电性能很好,能够将电荷导入大地,避免电荷在人体上的积累,以免产生火花放电,引起火灾.二.雷电和避雷问题雷电属于哪一种放电现象?电荷分布与放电的关系?1.通常情况下空气是不导电的,但是如果电场特别强,空气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受到方向相反的强电场力,有可能被“撕”开,这个现象叫做空气的电离。
由于电离后的空气中有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空气就可以导电了。
空气电离后产生的负电荷就是电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带正电,叫做正离子。
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导体上的静电荷总是分布在表面上,而且一般说来分布是不均匀的,导体尖端的电荷特别密集,所以尖端附近空气中的电场特别强,使得空气中残存的少量离子加速运动。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摩擦起电、接触起电和感应起电等静电现象的产生过程。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2. 摩擦起电3. 接触起电4. 感应起电5. 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摩擦起电、接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产生过程。
2. 教学难点: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摩擦起电、接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产生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和产生过程。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静电现象。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实例,引发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静电,分析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
3. 摩擦起电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摩擦起电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摩擦起电的产生过程。
4. 接触起电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接触起电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接触起电的产生过程。
5. 感应起电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感应起电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感应起电的产生过程。
6.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应用:引导学生思考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漆等。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和产生过程。
8.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静电现象的应用,并进行思考。
9. 板书设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 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2. 摩擦起电3. 接触起电4. 感应起电5. 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六、教学反思1. 教师需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2.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科学实验记录单《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实验名称: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实验目的:2.理解静电的形成原因以及基本原理;3.探究静电的应用。
实验器材:1.毛巾/羊毛布;2.塑料/橡胶梳子;3.塑料/玻璃棒;4.电灯泡;5.皮毛/纺织品衣物;6.塑料/橡胶球;7.阳光光源/电磁炉等辐射热源;8.金属接地线。
实验步骤:步骤1:毛巾产生静电1.拿起毛巾并用力搓动几下;2.在一个干燥的环境中,将毛巾放在桌面上;3.用手轻轻接触毛巾,观察是否有静电放电现象;步骤2:塑料/橡胶梳子产生静电1.使用塑料/橡胶梳子梳理头发,保证头发干燥;2.向梳子慢慢靠近金属接地线,观察是否有静电放电现象;3.将结果记录下来。
步骤3:塑料/玻璃棒产生静电1.用塑料/玻璃棒轻轻擦拭羊毛布或塑料薄膜;2.将带有静电的棒子靠近金属接地线,观察是否有静电放电现象;3.将结果记录下来。
步骤4:静电驱使电灯泡发光1.打开电灯泡,观察是否正常工作;2.使用塑料/橡胶梳子梳理头发,产生静电;3.小心地用静电带到的手指靠近未插入的灯泡底座中的金属片,观察是否能够通过静电点亮灯泡;4.将结果记录下来。
步骤5:纺织品衣物产生静电1.取一件皮毛/纺织品衣物;2.摩擦衣物使其产生静电;3.将带有静电的衣物靠近金属接地线,观察是否有静电放电现象;步骤6:静电球的互动1.插上静电球的电源;2.将静电球的表面与手或其他物体靠近,观察是否能产生静电放电现象;3.将结果记录下来。
步骤7:热空气电离产生静电1.打开阳光光源/电磁炉等辐射热源,使其变热;3.进行注意观察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记录:实验1:毛巾产生静电-静电放电现象:触摸毛巾后,有时会感到一股轻微的电流。
实验2:塑料/橡胶梳子产生静电-静电放电现象:将塑料/橡胶梳子靠近金属接地线,可以看到静电从梳子上放电到接地线。
实验3:塑料/玻璃棒产生静电-静电放电现象:将带有静电的棒子靠近金属接地线,可以看到静电从棒子上放电到接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