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及勒勒车、音乐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5.54 MB
- 文档页数:53
敖包相会_布仁雅尔、娜吉勒
望不尽连绵的山川
蒙古包象飞落的大雁
勒勒车赶着太阳游荡在天边
敖包美丽的神话守护着草原
啊!我蓝色的的蒙古高原
你给了我希望
从远古走到今天
你就是不灭的信念
把我的爱献给你
把我的祝福留给你
轻轻牵走记忆的长线
漂泊的白云唤起我眷恋
梦里常出现故乡的容颜
阿妈亲切的背影仿佛在眼前
啊!我蓝色的的蒙古高原
你给了我希望
从远古走到今天
你就是不灭的信念
把我的爱献给你
把我的祝福留给你
你就是不灭的信念
把我的爱献给你
把我的祝福留给你
把我的祝福留给你
以上就是关于敖包相会_布仁雅尔、娜吉勒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
蒙古族民歌的代表作品
蒙古族民歌的代表作品有:《乌甘汗台》、《三十二个蒙古象棋》、《圣洁的宫殿》、《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圣主骏马》、《班禅庙》、《绵羊白的房子》、《杭锦古如歌》、《朝政大厦》、《图日勒格》、《嘉庆仁宗皇帝》、《高高的吉米梁》等。
蒙古族民歌(鄂尔多斯古如歌),主要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沿河一带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蒙古族民歌(鄂尔多斯古如歌)的历史悠久,是蒙古长调古老的形态,属古代宫廷歌曲,大约产生于19世纪以后。
鄂尔多斯古如歌音乐充满苍凉、空灵、悲壮之美,旋律缓而不拖、慢而不沓、节奏若隐若现,旋法大跳大落、跌宕起伏,并有自然和鸣与自然和声夹杂其间。
它既不同于蒙古长调,又不同于蒙古短调,是一种由游牧群众多声部演唱的原生态歌曲等。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簡介SARS造成世人的關注主要是民國91年11月起,中國大陸廣東省陸續傳出多位感染非典型肺炎的病例,並引起多人死亡,92年2月開始,香港、越南、新加波等國陸續出現病例,也引起世界衛生組織的重視。
非典型肺炎特點主要為瀰漫性間質肺炎及呼吸衰竭,92年3月14日我國衛生署也接獲二例境外移入的病例(勤姓台商),並報告給世界衛生組織,92年3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將非典型肺炎取名為嚴重呼吸道症候群,也就是SARS。
92年4月16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宣布,SARS為一種新興的冠狀病毒所造成的感染,並命名為「SARS病毒」,不排除為變種病毒,如證實為變種病毒,大眾皆無抗體,其傳播力、毒力及致病力強,病患可能出現肺纖纖化,甚至會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
SARS初期主要的症狀為發高燒(>38℃),發冷、頭痛、倦怠、寒顫及肌肉酸痛、同時有些病患有輕微腹瀉現象,每日1-3次。
在第3-5天後持續高燒並開始出現咳嗽,第5-7天後胸部X光檢查開始出現肺部病變,並伴隨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SARS潛伏期2-7天,甚至可能長達10天以上。
SARS主要是藉由人與人近距離密切接觸,病患飛沫或體液而傳染,因此SARS也就藉由旅遊在全球迅速傳播與漫延,除了造成全球經濟衝擊,也對在第一線工作的醫療人員,隱藏了重大的危機,目前全球發現病例大部份是SARS病人的親友或與病人密切接觸醫療相關人員,尤其台北市立和平醫院、仁濟醫院爆發集體醫療相關人員發生院內感染,疫情的失控,感染源除了侵襲台北,疫情也向南擴散及蔓延,包括高雄長庚等醫學中心也相繼遭到院內感染事件,因此,除了要做好萬全感控措施之準備,提高警覺,仔細篩檢SARS 可疑之病例,以防範類似和平醫院院內感染事件之發生。
感染管制委員會、SARS應變小組訂定SARS疫情及現況分析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SARS 病例,統計自92年11月1日至93年6月30日止,全球總病例數8454人,死亡人數808人,目前病例報告國家包括台灣、中國大陸、新加坡、加拿大、香港、越南、澳州、美國等共30個國家,此次流行病例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如中國大陸、新加坡及香港,並陸續報出發生許多醫護人員在照護病人期間得到SARS,甚至死亡台灣自和平醫院92年4月22日暴發大規模院內感染,疫情無法控制,包括仁濟醫院、台大醫院、關渡醫院、甚至高雄長庚醫院等醫學中心,均相繼出現院內感染事件,92年6月30日止全台可能病例678人、死亡病例84人、其中很多醫護人員遭受感染,所以照護病人的醫護人員必須加強防護措施,學習如何處理院內感染之發生乃為刻不容緩之事。
蒙古包解说词范文蒙古包解说词范文!呼伦贝尔大草原导游词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欢迎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
这里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
你我远离了城市,远离了闹市,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
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
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年羊的优美景象。
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
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
在进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
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赛白努在蓝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
想体验一下吗?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骑马或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盘腱突露、充满谊气与力度?据说这与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马上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对长期以来养育了解空虚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壮盘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郑着茶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
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黄油等。
蒙古包:草原上流动的家园以丝绸之路而闻名与世的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这个多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里,素以能歌善舞,粗犷标悍著称的蒙古族民族,千百年来在茫茫大草原过着游牧生活,经过几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伴随新 特自然环境的沧桑变化,在不断的东迁西移、南北转换中形成了本民族鲜明的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特别是他们的建筑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这就是他们的家 蒙古包天然的 空调 房蒙古等游牧民族传统的住房。
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
蒙古语称格儿,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
蒙古包造型美观,符合科学原理,体现了少数民族工程建筑方面高度的智慧和技巧,久经考验而无可挑剔地保留至今。
蒙古包顶部呈圆锥形,中间部分为圆柱形,下部为准圆。
蒙古包形态构造采用的是力学受力分解的原理,这样的造型能经得住草原上的雨雪侵袭,蒙古包承受二千 三千斤的压力,蒙古包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蒙古人很懂得力学知识,架木制造的十分科学,把压力都分担了。
生活在新疆的蒙古族民族居住地冬季严寒,滴水成冰,但是,蒙古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样的 房子 里却安然无恙。
蒙古族每家每户最多的就是牛的粪便,这些自然风干的粪便是冬季取暖最好的燃料。
另外,到了冬天要在毡包外面加盖一层毛毡,里面也要绑一层毛毡,质地细密的毛毡阻挡了风和严寒的侵袭。
同时,蒙古包里盘上暖炕,精心缝制的皮褥、皮被更是起到了保暖的效果。
蒙古包夏季凉爽。
蒙古包是一个硕大的球体,通体被白色的毛毡覆盖,有较好的反光作用。
其背面还可以开风窗,还可把围毡边撩起来,与包门形成空气对流。
经济使用房 的典范蒙古包搭盖迅速。
不论什么季节,什么地方都能建造,只要地面平整,周围水草好就行。
蒙古包是一种组合式的建筑,各个部件都是单独的,到一个新的地方,把它从勒勒车上或骆驼乘上卸下来,等人生着火熬好茶的功夫,一座蒙古包就搭起来了。
蒙古包装拆容易。
比搭盖还要容易许多,围绳、带子都是活扣,很容易解开。
带子一解开,毡子和架木就自动分离。
内蒙古科尔沁民歌是蒙古族民歌的一种,主要流布于内蒙古大草原东部的科尔沁草原。
以下是关于科尔沁民歌的详细介绍:
历史与起源:科尔沁民歌起源于13世纪,早期的叙事歌曲都称之为“马鞍歌”。
在元代,科尔沁民歌开始广为流传,其中较著名的有《阿莱钦布歌》《鹿羔之歌》等作品。
艺术特点:科尔沁民歌的节奏明快,内容贴近生活,通常以短小精致的音乐段落反复咏唱长篇歌词。
其诗行的安排保持着短调民歌的基本特点,以四行为一节,上下两节诗行重叠复沓。
题材与内容:科尔沁民歌的题材广泛,包括歌颂人民反抗斗争、控诉压迫剥削及兵役、徭役的歌,如《嘎达梅林》、《达那巴拉》等;赞美故乡、思念亲人、怀念故土的歌,如《诺恩吉雅》、《母亲的恩情》等;还有哀歌、格言歌、摇篮曲、讽刺歌等。
仪式歌曲:科尔沁民歌还包括祭祀歌、安代歌、婚礼歌、宴歌、酒歌等,如《四季》、《金珠尔玛》、《篝火歌》等。
文学特色:科尔沁民歌在文学上也有鲜明的特色,其长篇叙事民歌广为人知,如《嘎达梅林》、《韩秀英》、《娜布其公主》等。
这些叙事长歌旋律宛转动听、主题深刻、情节动人、语言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传承与保护:2008年6月,蒙古族民歌(科尔沁叙事
民歌)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总的来说,内蒙古科尔沁民歌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艺术特色。
草原的记忆—勒勒车草原勒勒车是我难以释怀的记忆。
因为,那是内心深处的故乡情结,虽然我不是出生在草原,但是我十二岁迁徙到草原,在哪里生活了八年,算是在草原长大,那嘞嘞车(俗语叫大轱辘车)伴随我青涩成长岁月,承载了我少年时的一些那一忘怀的回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我想,无论我走得多远,在我的心灵深处,都走不出故乡那勒勒车,和那咯吱咯吱响声不断的乡愁……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夏,我们家从扎兰屯乘车到亚东,下车舅老爷家来了一辆勒勒车接我们,长了十二岁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子的车,勒勒车的车轮长达一米四至一米五,相当于牛身的高度。
车轮较大,适于在并不平整的草地、低凹坑陷的沙滩、白雪覆盖的高原上长时间地行进。
牛拉勒勒车缓缓行进,我们坐在车上,看着裸露的大地已被绿茸茸的一片铺满,草原上各种野花争奇斗艳,黄色的是蒲公英,兰色的是飞燕草,白色的有旋复和矢车菊等,还有东一堆西一簇的马兰花。
格尼河水已涨满,青蛙也从冬眠的洞中跳了出来,百灵鸟已在草地上,用细细的各种绒毛做好了窝,开始在兰天下用它那婉啭的歌喉寻找配偶,准备生蛋孵小鸟,牛、羊撒着欢,静静地啃着青草,这就是格尼河草原上特有的风景。
我来到这个得力其尔村,有林场、有三个汉民队、一个少数民族队。
他们是夏天种地,冬天搞副业。
这个副业就是制作勒勒车,用勒勒车,去呼伦贝尔草原换牧民的马,然后再卖马。
在这里我亲眼目睹了勒勒车的制作过程。
选料,勒勒车的毂、辐、辋、轴、辕等部件需要选用质地较硬的桦木料,我们附近山上就有。
而车身的其他部件则对木料的硬度要求较低,可以用一般的木料,毂、辐、辋、轴、辕等是关键部件,要求耐磨、抗压、抗断裂,它们的任何一个部件的损坏,都会导致整车无法使用,而且修复也较麻烦,因此要求选用硬质木材,特别是对轴的硬度与抗损、抗断裂要求很高,蒙古族对车轴断裂十分忌讳,视为凶兆,传统的勒勒车全身均用桦木作为材料,后来随着桦木的减少,一些非关键部件也用其他质地稍软的木材代替。
“草原之舟”——勒勒车勒勒车又名大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勒勒"原是牧民吆喝牲口的声音。
勒勒车因常以牛拉动,故也叫蒙古式牛车。
勒勒车是为适应北方草原的自然环境和蒙古族生活习惯而制造的交通工具。
勒勒车是牧民流动的家,车上可带篷。
带上篷,车厢开若船舱,"行则车为室,止则毡为庐",常常是一家人住在里面。
它的特点是车身小,双轮大。
桦木材质,抗侵蚀,经久耐用。
纯精细木锻造,细节之处彰显精湛工艺。
双轮勒勒车:传承原生态勒勒车造型工艺,更古朴,更具有观赏价值。
在传统勒勒车造型基础上加顶棚,达到遮阴避阳作用,用途广泛、实用。
四轮勒勒车:车轮带轴承、镶皮带,车身轻巧美观。
可载人拉物。
勒勒车是蒙古族牧民使用的传统交通工具。
勒勒车制作技艺并不复杂,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其传承冲击很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勒勒车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摩托车、小汽车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除少数偏僻地区还有牧民使用外,20世纪后期到21世纪初草原上已难以见到勒勒车。
掌握勒勒车制作技艺的艺人多数已上了年纪,且后继乏人,这项传统技艺亟待抢救和保护。
东乌旗地处四大草原之一的锡林郭勒草原腹地,存有一定数量的勒勒车,种类也比较齐全,具备保护勒勒车制作技艺的条件。
作为蒙古?文明的一个代表,勒勒车在蒙古族的发展史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来到呼伦贝尔地区的游客能够一睹这一古老文明产物的风采,呼伦贝尔各个旅游景点都开展了乘坐勒勒车活动,使身在现代的游客能够亲身感受乘坐勒勒车在草原上游荡的远古感觉。
预定电话:152******** 150********联系地址:陈巴尔虎旗大庙东侧。
儿童演唱的敕勒歌
敕勒歌是一首蒙古族传统民歌,描述了草原上牧民的生活和对草原的深深眷恋之情。
以下是一些儿童演唱的敕勒歌的歌词:
草原上白云飘来吧来吧快唱歌
风儿刮刮吹皱浪朦胧的一线光
神奇的草原像油彩绚丽的五彩描
骏马奔驰在大地与它们结下友谊
我们欢笑在茫茫草原快乐的歌声传万方
敕勒川上白云飞着人生快乐的翅膀
蒙古国度好美丽草原上有多少奇迹
飞过贝加尔湖水蓝它为你展现它的美丽
我们欢笑在茫茫草原快乐的歌声传万方
哈哈哈哈哈快乐的歌声多好听
欢迎你朋友来参观你们就是这快乐的指挥棒
我们欢笑在茫茫草原快乐的歌声传万方
这是一种儿童版的敕勒歌歌词,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欢快的旋律,让儿童能够轻松地唱出来,表达他们对草原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导游词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欢迎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
这里(呼伦贝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很久的时候,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
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日以继夜,长途跋涉寻找妖魔。
由于劳累,使他昏倒在地。
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风沙中受煎熬。
贝尔醒后,用水浇灌,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
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
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
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
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版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面积为250.557平方公里,现有266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其中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满、俄罗斯等36个民族组成。
呼伦贝尔草原由于未受到污染,被人称之为“绿色净土”。
(进入草原时)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
你我远离了城市,远离了闹市,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
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
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年羊”的优美景象。
(来到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犹如一幅巨大的绿色画卷,无边无际。
这里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水草丰美,生长着碱草、针茅、苜蓿、冰草等120多种营养丰富的牧草,有"牧草王国"之称。
呼伦贝尔大草原也是一片没有任何污染的绿色净土,出产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连牧草也大量出口日本等国家。
它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出生地,同时这里也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蒙古包的介绍走向蒙古草原,是一望无际的绿色,而在茫茫绿海之中,又点缀着几朵耀眼的花儿,没错,这就是——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
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多人;大者可以容纳20个人。
蒙古包的架设很直观,通常就是构建在水草适合的地方,根据蒙古包的大小先画一个圈,然后便可以已经开始按照圈的大小构建。
蒙古包看上去外形虽小,但包内采用面积却非常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通风条件不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耕作民族居住和采用。
搭盖新包后,是要举行新包宴会的,在新灶是举火,准备丰盛的食品,请左邻右舍来喝茶。
来客将礼品呈上后,将哈达拴在坠绳上,有一位年迈的祝颂人,手捧哈达和盛满鲜奶的银碗,高声吟唱《蒙古包祝词》。
毡包的祝词各地不同但十分丰富,既有传统浪漫的部分,也有现实的描述,既有古老历史的'遗恨,也有当代新增的部分。
有固定的套路,也有即兴发挥,是非常富有艺术性的。
蒙古草原很美,蒙古包很美,而那儿人与人之间的那段距离更美。
蒙古包,大家都听过,但是又有多少人了解蒙古包呢?下面让我来说说吧!蒙古包就是蒙古族的定居建筑,外形非常普通,呈圆形尖顶的天穹式住屋,就是由木棚,撑杆,包门,项圈,裹毡即为皮绳和鬓绳等一些普通东西形成的。
蒙古包虽然不够城市的高楼大厦豪华,可是它易于拆装,随时可以“搬家。
”而且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勒勒车就可以运走,两三个小时可以搭盖起来。
蒙古包看上去不大,但包内采用面积却非常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光线也较好。
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
蒙古包就是东南向而设立的。
这与古代北方草原名族的崇尚太阳,存有朝日之谓之有关。
但这种东南向习惯不仅就是一种信仰更多利害未抵挡寒冷和风雪,涵盖着草原人民适应环境自然环境的智慧和缔造。
因为他们定居在高寒地带,冬季存有多西北风。
在我的介绍下,你有没有想去内蒙古旅游啊?有没有想去享受蒙古包带来的生活呢?到了那里,当地人会招待你如国王一样!这就是蒙古包,可以民主自由移动的民居。
歌颂蒙古包的歌曲《美丽的蒙古包》歌词
歌词欣赏:
范海荣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师从音乐家李双江老师。
又考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
现在读“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硕士研究生,是国内通俗歌手中少有的高学历。
作为国内少有的女中音,她自行创作了很多经典的曲目,并广为传唱。
在这个充满浮躁的年代,邂逅爱情容易,守住幸福难。
当浪漫褪去,平淡袭来,你是否能够守住最初的承诺?幸福是你我共同的经营,是你我用心、用情,在平实中好好过日子。
这既是一段真情表白,也是对全天下新人的美好祝福,送给每一个有故事的人。
歌手资料:
美丽的蒙古包
作词:印洗尘作曲:赵海远
演唱:范海荣
美丽的蒙古包,圣洁的蒙古包
在那绿色的草海里,象一座银色的小岛,
牛羊在蒙古包旁撒欢,就象浪花在岛边泛起春潮,
啊……
美丽的蒙古包,圣洁的蒙古包
那缭绕乳香的炊烟,汇成云朵空中飘,
美丽的'蒙古包,圣洁的蒙古包,
那缭绕乳香的炊烟,汇成云朵空中飘,
美丽的蒙古包,圣洁的蒙古包
在那绿色的草海里,象一座闪光的航标,
牧民在蒙古包旁唱歌,歌唱幸福的今天未来更美好,啊……
美丽的蒙古包,圣洁的蒙古包
你草原一样的胸怀盛满甜蜜的歌谣,
美丽的蒙古包,圣洁的蒙古包
你草原一样的胸怀盛满甜蜜的歌谣,
盛满甜蜜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