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粒小麦良种繁育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11.32 KB
- 文档页数: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但由于人多地少,长期以来,育种者和生产者只注重小麦产量的提高,忽视了消费者对质量的需求,强筋、中强筋及弱筋小麦长期依赖进口。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专用小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我国对小麦品质的研究起步较晚,优质专用小麦供应不足,由于区域间生态条件差异较大,小麦品质不稳。
现生产推广的小麦品种很少能达到产量和质量的双赢的要求,河北省内审定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更是少之又少。
石农952由石家庄市小麦新品种新技术研究所选育,2001年以石新733为母本,以藁优9415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出的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
该品种以丰产为前提,以综合抗性为基础,以品质改良为重点,做到了优质和高产同步发展。
于2016年通过河北省审定,审定编号:冀审麦2016011号。
作者简介:武金燚(1972-),男,本科,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作物育种及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张冲(1979-),男,硕士,农艺师,从事农作物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
E-mail:ddzyzc01@小麦新品种石农952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要点武金燚张冲郑风燕(河北大地种业有限公司石家庄050041)摘要:石农952是以石新733为母本,以藁优9415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出的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
该品种优质丰产,综合抗性强。
2016年通过河北省审定。
文章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等内容。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石农952;选育;配套栽培技术要点插后如遇阴天应露田,促扎根立苗,遇高温应灌水促立苗。
大雨天保持浅水层。
栽插后5~7d ,结合化学除草每亩用尿素6~8kg 、氯化钾7.5kg 加芽前除草剂一包混合撒施,作提苗肥。
插后15~18d ,每亩增施尿素、氯化钾各7.5kg 作促蘖肥,增加分蘖。
当茎蘖数达到计划穗数75%~80%时,多次轻晒田,以促根下扎防倒伏。
进入幼穗分化后应停止晒田,立即复水,并每亩施尿素、氯化钾肥各5kg 或45%复合肥8~10kg 作壮苞肥。
∶每公顷用药1kg ,对水1000倍施药,喷施3次(裂口期、抽穗期、齐穗期)预防效果更佳或者按照要求使用拿敌稳。
参考文献[1]徐洁芬,朱邦辉,张庆,等.武运粳3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稻米,2015,21(6):109-110.[2]谢树鹏,王宝力,张广彬,等.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绥粳14的选育与栽培要点[J].中国稻米,2014,20(4):86-87.[3]谢树鹏.香稻品种绥粳15的选育[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5):163-164.圣麦102是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06年以山农2149为母本,良星61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温室加代,早代测产等措施,并采用改良系谱法对杂种后代连续多年进行培育选择,于2011年育成的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
2011-2013年进行了两年的评比试验。
2014-2018年同时连续参加了国家黄淮北片水地组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以及山东省高产优质组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18年同时通过国家黄淮北片及山东省高产优质组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国审麦20190041、鲁审麦20180013”。
1选育过程2006年冬,于温室以山农2149为母本,良星619为父本杂交组配组合。
2007年春,将杂交种经春化处理后播于花盆中进行加代。
2007-2008年度,将收获的杂种全部秋播,经田间选择和室内考种,中选一批优良单株。
2008-2009年度,将中选的优良单株与对照济麦22相邻种植进行对比,其中5个株系表现优异。
自2009-2011年,对中选的优系连续进行优中选优,直至选育出表现超群的102株系,该系比邻近对照济麦22增产15%以上。
2011-2012年度,圣麦102升入品比试验。
2012-2013年度,该系继续参加品比试验。
2013-2014年度,在黄淮麦区安排多点试验。
2特征特性2.1农艺性状圣麦102全生育期240.4d ,比对照良星99早熟0.2d ,为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
乡科技村XIANGCUN KEJI小麦新品种漯麦39选育及栽培管理技术乔冀良 黄 杰 张振永(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漯河 462300)[摘 要] 漯麦39是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于2011年以郑麦7698为母本、周麦16为父本杂交选育的高产、稳产、优质、广适小麦新品种,于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全面介绍漯麦3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性状和抗性鉴定情况,并对漯麦39关键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 漯麦39;选育;栽培管理技术[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4-54-40 引言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小麦在中原人的饮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中原地区也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合小麦生产。
根据有关资料,黄淮麦区小麦种植面积超过1 000万hm 2[1],占全国小麦种植面积的44%,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60%左右,可谓“中原粮仓”。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越来越丰富化、多样化,面包粉、饺子粉等一批特殊用途的面粉走向人们的餐桌,这对小麦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政府提出要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农产品不仅在供应量上保证充足,还要在品种和质量上契合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近年来土壤污染问题愈发严重,绿色发展成为新要求。
培育出抗病、节肥、省水和高品质的小麦品种成为广大一线育种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漯河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国家小麦试验站)自2011年成立起,就致力于培育既高产稳产又兼具抗病性、抗倒伏的小麦新品种。
其中,漯麦39于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综合评价为丰产性好、稳定性好、品质达中筋标准。
1 漯麦39选育及增产评价分析漯麦39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郑麦7698为母本、周麦16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
种业基础知识大全(100条干货)1、什么叫良种繁育?良种繁育与育种是育种工作的两个性质不同而不可分割的阶段,育种属于创新,而良种繁育则属于扩大、巩固和提高。
繁育良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优秀性(优越性、优良性状);二是均一性(性状整齐一致);三是传递性(优秀性和均一性要能传递给后代)。
2、良种繁育的任务是什么?良种繁育其主要任务有三条:一是品种更换,就是用经过区域试验表现突出的新品种,换替生产上较差的老品种;二是品种更新,就是用经过提纯复壮了的原种,代替在生产上已经退化了的同一品种;三是良种繁育单位,切实搞好良种繁育、精选加工、包装贮藏、标牌销售,确保良种纯度质量。
3、良种繁育的意义是什么?一个优良品种,只有在大面积推广种植上,充分发挥其优良种性,真正实现“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这对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益才是有意义的。
一个新优品种的推广,开始种量很少,而用种单位的需种量往往较大,供需矛盾在所难免,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办法则是加速良种繁育,并在繁种过程中认真搞好去杂去劣与提纯复壮,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4、什么叫品种?品种是农业生产上用来播种的重要生产资料,它是人类在长期栽培过程中形成的,是适应于一定的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条件的群体。
一般讲,品种又分为常规种和杂交种,例如小麦8901、冀麦37号等为常规品种;玉米郑单958、邢抗二号等为杂交种。
5、什么叫优良品种?同一作物种类的不同品种,在当地经两年以上正规区试和大区示范,种植表现明显优于其它品种的。
所谓优良品种,应具备五个条件:(1)适应性广;(2)抗逆性强;(3)早熟性好;(4)高产稳产;(5)品质优良。
6、什么叫原种?概括一句话:某一品种最好的种子。
包括两个含义:(1)刚培育成功性状稳定的一代种子;(2)推广良种经提纯复壮而保持原品种典型性状的优良种子。
7、什么叫杂种一代?所谓杂交种子,就是利用两种不同类型或者同一类型的不同亲本做父母本杂交,所得的第一代种子叫杂种一代,它杂交优势强,表现在产量高、抗逆能力强,抗倒抗病虫,适应性广。
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规划引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而小麦作为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病虫害的威胁和品种更新的需求。
因此,建设一座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是十分必要的。
本规划将详细介绍基地的规模和布局、设施和设备、种植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
一、基地的规模和布局:1.规模:建设一座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
通过规模化的种植,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产量和质量。
2.布局:基地将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布局,包括主要种植区、管理区和办公区。
主要种植区占地8000亩,其中80%用于品种繁育,20%用于健康种子生产。
管理区占地1000亩,包括实验室、育种室、仓库、养殖区等;办公区占地200亩,包括办公楼、员工宿舍等。
二、设施和设备:1.种植设施:建设标准化的大棚和温室,用于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提供优质的生长环境。
2.实验室设备:包括生物化学分析仪器、DNA测序仪、显微镜等,在品种选育和遗传分析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3.育种室设备:设有恒温恒湿箱、培养箱等,用于种子的贮藏和培养,确保品种的保存和繁育。
4.养殖设备:用于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侵害,如喷雾器、灌溉系统等。
三、种植和管理:1.品种选育: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小麦优良品种,如强抗性品种、高产量品种等,通过育种实验筛选出适合当地环境的优良品种。
2.病虫害控制:采用综合措施,包括合理轮作、化学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减少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施肥管理: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作物需求,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确保小麦生长所需的养分供给。
4.灌溉管理: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水利用效率,降低水资源浪费。
5.田间管理:按照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采取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包括杂草防控、定期病虫害检测等,确保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品质。
结语:通过建设一座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可以提高小麦的品质和产量,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同时也为小麦品种的更新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摘要:齐民11号是由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高产、优质、综合抗性强,2019年通过山东省审定,适宜山东省及周边地区种植。
主要介绍了冬小麦新品种齐民11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冬小麦;新品种;齐民11号;选育;高产;栽培技术文章编号:1005-2690(2020)04-0037-01中图分类号:S512.11文献标志码:B冬小麦新品种齐民11号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马甲良,陈作义,于海胜,徐林生,朱俊科(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淄博255432)齐民11号是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11月5日通过山东省审定的小麦新品种(审定编号:鲁审麦20190002)。
本文对齐民11号的选育过程及高产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1品种选育过程齐民11号的基础材料: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的SN5849作母本与来源于河南科技学院的矮抗58作父本杂交。
运用改良系谱法结合早代测产,系统选育而成。
其选育系谱如下。
SN5849(山农24号)×矮抗58↓2009年6月获杂交种子F0。
↓2009年10月底,将杂交种秋播,2010年6月收获F1。
↓2010年10月,将F1种子点播,选择若干F2代优良单株。
↓2011年10月,将所选F2代单株种成株行,初选若干F3代优良株系和单穗。
↓2012年10月,将初选的F3代株系秋播鉴定,收获F4代种子。
↓2013年10月,将选中的F4代单株秋播继续纯化,其中5166株系产量高、农艺性状好、整齐性好,选择5个优良单株,5166行全收。
↓2014年10月,将5166株行种子参加品比试验。
株行种子混收,5个单株单收,继续纯化。
2015年,株行种子参加山东省小麦预备试验。
↓2019年通过山东省审定,定名为“齐民11号”。
2特征特性2.1植物学特性齐民11号强冬性,幼苗半匍匐,株型松散,叶色深绿,旗叶上挺,抗倒伏,熟相好。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青丰1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孙旭亮;韩新生;孙美芹;侯元江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青丰1号是山东省青丰种子有限公司、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以鲁麦14号为母本、烟农15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
2006年通过山东省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06054号)。
2007年申请新品种权保护(申请号:20070322.6)。
【总页数】2页(P135-136)
【作者】孙旭亮;韩新生;孙美芹;侯元江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种子站,266071;山东省青岛市种子站,266071;山东省平度市种子站,266700;山东省青丰种子有限公司,平度,266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
【相关文献】
1.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青农2号主要特点及选育体会 [J], 孙旭亮;侯元江;韩新生;代小雁
2.加速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青丰1号推广的探索与实践 [J], 孙美芹;孙旭亮;韩新生;侯元江;朱瑞华
3.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青农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J], 侯元江;孙旭亮;韩新生;代小雁
4.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圣麦127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J], 闫媛媛;盛英;岳鹏;张兴居;郑洪华;王书平;韩宗礼;沈效红
5.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许麦1636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J], 田香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现状及发展建议赵 鑫1 葛 慧1 王 盼1 贾袭伟1 陈红刚1,2 杜 弢1,2(1甘肃中医药大学和政药用植物园,和政731200;2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西北中藏药协同创新中心,兰州730000)摘要:种子种苗是中药材生产的重要基础,种子种苗的繁育是保障中药材生产质量、稳定中药材市场供应的源头支撑。
对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技术进行介绍,分析了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现状;发展建议作为我国宝贵的医疗资源,中医药在防治各类疾病、保护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逐步认可和接受。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材的市场需求量进一步扩大。
中药材种子种苗,不仅是中药材生产的繁殖材料,也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在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水平、增加药农收入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药材种子的繁育,目前尚处于植物学繁衍的原始阶段,人为的影响甚少,提高产量、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很少应用。
大宗药材的种子,如黄芪、柴胡、黄芩等,基本上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但与其他农作物相比,仍处在较低的繁殖水平。
更有一些中药材种子,并非利用专业的种子田生产,而是中药材生产的副产品。
从整体上看,中药材种子的繁育技术体系需建立、常规繁育技术需提高、濒危及难繁殖物种的繁育养护技术需研究。
1 种子种苗繁育技术中药材的种子种苗繁育,因种类繁多,繁殖方式各异,所以繁育技术千差万别。
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与中药材生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要原因在于产业领域不同、生产的目的不同、收获的产品器官不同,因而在生产地域选择、生产方式、生产技术、采收时间、加工贮存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别。
在这些方面,不仅目前的研究薄弱,有些认识也不尽相同,比如对于繁种区域的选择,中药界普遍认为应该放在药材道地产区,很显然这是对中药材生产和种子种苗繁育分属不同的产业领域认识不到位。
涡麦1211 是由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莱州137/周麦16//郑育麦9987)F3为母本、丰德存麦1号为父本,有性杂交,采用高、低肥,早、晚播轮替选择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
2015~2019年在丰乐联合体国家各级试验中表现出高产稳产,综合性状优良。
2015~2019年参加并完成了国家黄淮南片丰乐联合体冬小麦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 国审麦 20200061) 。
涡麦1211高产稳产,矮杆抗倒,适应性广、籽粒性状优良,具有广阔的推广利用前景。
1.育种目标针对黄淮南片及安徽淮北地区自然生态特点和生产条件,瞄准影响小麦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状,重点选育冬季抗寒性强,耐春季低温,穗分化时间长,抗倒伏,落黄优良,不早衰,早中熟。
亩穗数43万左右,穗粒数40粒上下,千粒重45克以上,大田生产稳定在亩产550kg 以上,并具有 700kg以上高产潜力;中感至中抗本地常发的条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害轻;籽粒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系。
图12.亲本选择选择优点多,缺点少的材料作亲本。
其中从(莱州137/周麦16//郑育麦9987)F3分离株中选株叶型好、矮杆、方形大穗,小穗排数多的优良单株做母本;父本丰德存1号,冬季抗寒性强,较耐倒春寒;茎秆细韧,抗倒伏;叶功能期长,熟相好;丰产,稳产;品质中强筋。
实现了不同生态区基因融合。
3.亲本系谱见图14.选育技术及过程采取高、低肥,早、晚播轮替选择育种技术于2008年5月,用(莱137/周麦16号//郑育麦9987)F3为母本,丰德存1号为父本,有性杂交,组合号涡08112。
2008-2009年F1代,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全行收获,混合脱粒。
2009-2010年F2代,分离明显,种植40行(约3000株),进行单株选择,田间选择与室内考种结合淘汰后,中选单株59个,秋季种入F3代株系选种圃。
2010-2011年F3代,59个株行全部种植,单株播106行(约7300株),进行优良株系内单株选择,考种留存7株。
盐胁迫对小麦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张军;王新军;于浩世【摘要】押为了明确盐胁迫对小麦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采用水培方法,以兰黑粒小麦和小偃15小麦为材料,对其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下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兰黑粒小麦的SOD和POD活性先增后减,而小偃15小麦的SOD 和POD活性呈下降趋势;两种小麦的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均随盐浓度的增加显著增大;可溶性蛋白质在2种小麦的变化趋势不尽一致。
2个供试品种均有一定的抗盐能力,兰黑粒小麦抗盐性相对较强。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NaCl stress of wheat on its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Lanhei wheat and Xiaoyan 15 were taken as tested materials. The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ctivity, peroxidase (POD) activity, MDA content, relative conductivity, the proline content and the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were investigated after different treat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NaCl stress, compared with the each control, the activities of SOD and POD of Lanhei showed the trend of from increasing to decreasing, while the Xiaoyan15 showed the decreased; MDA content, relative conductivity, the proline conte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the stress decreased; whereas the trend of soluble protein was different between the 2 cultivars. Both of them had resistance to salt, and Lanhei wheat was a relatively higher salt-tolerant wheat.【期刊名称】《商洛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4页(P59-62)【关键词】盐胁迫;兰黑粒小麦;小偃15小麦【作者】张军;王新军;于浩世【作者单位】商洛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秦岭植物良种繁育中心,陕西商洛 726000;商洛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秦岭植物良种繁育中心,陕西商洛726000;商洛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秦岭植物良种繁育中心,陕西商洛72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作物产量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干旱和盐碱造成的减产高达40%以上[1]。
七大体系之一——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种养业良种体系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
本着引进与培育、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以优势农产品为重点,加强良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强化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完善种养业良种培育、选育、引育系统,推进良种繁育、推广应用的市场化进程,构建政府扶持与市场推进互动的新型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
——摘自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跨越,从源头开始从2003年7月开始到现在,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一直在紧张而又缜密地进行。
有关专家认为,农业“七大体系”建设对于新阶段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繁荣、农民富裕意义重大。
在农业部编制的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中,种养业良种体系从一开始就被排在各大体系之首,始终处于基础和先导的位置,格外引人注目。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源头兴农”战略思想更加凸显农业的源头是什么?对这个问题,也许不用想,很多人就能够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种子。
很明显,如果说农业“七大体系”建设,是为了使中国农业在新阶段实现新跨越,那么,这种跨越必将从种子开始。
提起农业良种,很容易让人想起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种子革命所引发的农作物产量的“核裂变”。
上世纪,墨西哥选育推广了以“依尼亚66”为代表的小麦矮杆品种,使其小麦平均单产提高近300斤。
我国杂交稻的推广使水稻单产一举突破了千斤大关,也正是由于农作物良种体系建设,尤其是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我国粮食总产才创造了15年内连续跨越3个千亿斤台阶的奇迹。
大量的历史事实雄辩地证明,良种的每一次重大更新换代,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都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甚至可以说,人类农业的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部科技进步史、一部种子改良史。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这样的高度评价不是“种子万能论”的旧话重提,而是对高科技产品的现代品种可以改变种养业结构,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产品的商品性,增加品种拥有者的高额回报,提高品种使用者的比较效益等作用的综合概括。
作物育种学绪论:提高作物总产: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产第一节:作物育种学的性质及任务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一、作物育种学的性质1、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变异、遗传、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
遗传是条件,变异是基础,选择:自然选择,自然进化人工选择,人工进化2、综合性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3、实践性强的学科二、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1. 研究育种规律;2. 选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3. 繁育新品种,实现种子标准化。
三、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1、育种目标2、种质资源3、育种方法4、育种各阶段的试验技术5、品种审定6、种子生产第二节:作物品种及其作用一、作物品种的概念作物品种(Cultivated Variety):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
特征特性(DUS):1、遗传上的相对稳定性(Stability) 2、形态上的整齐一致性(Uniformity) 3、有别于同一作物的其它群体(Distinctness)如何识别不同的品种:1、外部形态性状。
如株高、株形、颜色、籽粒2、内在的遗传物质。
如Protein DNA品种的类别:常规品种、杂交种、纯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无性系品种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的地区和栽培条件下,符合生产发展的要求,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的品种。
品种、良种与好种子?品种: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良种:有价值的品种;优质种子:纯度、净二、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1.提高产量2.改善品质3.增强抗性4.扩大栽种地区5.改革耕作制度6.促进农业机械化品种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1、地区性2、时间性三、品种的合理利用1、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因地制宜地种植良种2、良种良法相结合3、注意品种的合理布局与合理搭配4、注意优良品种的防杂保纯和良种良繁工作思考题:1. 名词解释:作物育种学,品种。
国审小麦新品种扬麦39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要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国审小麦新品种扬麦39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要点1. 选育背景与意义。
高产多抗型小麦泛育麦1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罗家俊;崔晓东;倪闪闪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
【年(卷),期】2022()3
【摘要】泛育麦18是用泛麦8号优4、百农AK58、豫农038作亲本,采用复合杂交、接种鉴定、多点试验、品质分析等技术,于2014年选育而成。
该品种属于半冬性多抗高产型小麦品种,2019年获河南省审定。
笔者介绍了泛育麦18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抗逆抗病性、适应区域及栽培技术。
【总页数】3页(P217-219)
【作者】罗家俊;崔晓东;倪闪闪
【作者单位】河南省黄泛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
【相关文献】
1.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浚麦K8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2.高产节水多抗小麦新品种长麦6789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3.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宛麦66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4.优质多抗高产小麦新品种泛育麦1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5.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泛育麦2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永民麦1号高产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张 林1 赵 鹏2 彭龙腾2 陈 翔1 李金才1(1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合肥230036;2安徽永民种业有限公司,淮北235000)摘要:永民麦1号是安徽永民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小麦新品种。
根据永民麦1号品种特征特性,从精耕细整培肥地力、种子处理早全齐苗、五适播种培育壮苗、水肥管理高效利用、预防倒春寒、病虫草害防治、适期收获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永民麦1号高产、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以期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永民麦1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小麦能为人类提供约20%的总膳食热量和蛋白质需求,也是安徽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安徽小麦种植面积在粮食或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中常年位于前三[1-3]。
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进而导致小麦冬季冻害、春季低温、花后高温和干热风等灾害频发,已成为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4]。
因此,选育高产、优质、综合抗逆性强的小麦新品种,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安徽永民种业有限公司以淮麦22为母本、周麦16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小麦新品种——永民麦1号,并于2022年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20037。
1 品种特征特性1.1 农艺性状 永民麦1号为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31.5d,与对照品种周麦18成熟期接近。
其幼苗半匍匐,叶片细长,叶色绿,分蘖力强。
株高80.4cm,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穗层厚、整齐度好,熟相好。
穗纺锤形,长芒,籽粒琥珀色、硬质、饱满度好。
亩穗数39.8万穗,穗粒数35.4粒,千粒重46.8g。
1.2 抗性、品质 田间抗病接种鉴定表明,永民麦1号高抗叶锈病。
2016-2017年度、2020-2021年度委托国家冬小麦品种比较试验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对永民麦1号进行品质检测,2年平均籽粒容重813g/L,蛋白质含量14.3%,湿面筋含量34.6%,稳定时间3.4min,吸水率62%。
蓝粒小麦良种繁育技术
蓝粒小麦是一种高纤维、高蛋白的小麦品种,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和畜牧业。
为
了提高蓝粒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需要采用一系列的繁育技术。
蓝粒小麦的良种繁育首先需要选取合适的亲本,亲本的选取主要考虑其耐寒性、抗病性、产量、品质等因素。
一般来说,选择高产、耐寒、抗病的优良品种作为亲本,以提高
蓝粒小麦的综合性状。
在亲本的选择完成后,接下来就是进行亲本间的杂交。
杂交是指两个不同的亲本进行
人工授粉,产生的杂种具有亲本间的优点。
蓝粒小麦的杂交一般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即
将一种亲本的花药从开花的雄穗上取下,然后将其粉末撒在另一种亲本的花药上。
授粉后,要及时包裹好袋子,防止杂交花序受到其他异花的干扰。
杂交完成后,需要将杂种的籽粒收集起来,进行播种。
一般来说,杂种的产量和品质
都要优于亲本,这样才能够保证蓝粒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在播种过程中,要注意选
择合适的土壤和栽培措施,以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在杂交后的第二年,对杂种进行田间试验。
试验的目的是评价杂种的主要性状,如株高、穗长、粒重、籽粒产量等。
在试验中,要对每一个杂种进行多点观察,以准确评价其
综合性状。
在试验中,可以发现一些优良杂种,并进行选种。
选种是指从试验杂种中选出具有较
高产量和品质的小麦品种,作为蓝粒小麦的良种。
选种的方法可以采用综合评价法,按照
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性,分别给予不同的权重,以综合评价每一个杂种。
经过多年的选育与试验,确定一批具有稳定性、高产量和优质性的良种,进行种子繁育。
种子繁育是指在大面积育种基地中,通过人工授粉、选种和品种鉴定,获得大量的蓝
粒小麦种子,并进行统一管理和保护。
在种子繁育过程中,要注意种子的收集和储存,以确保种子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要进
行种子的质量检测,包括种子的发芽率、纯度、活力等指标。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种子,要
予以淘汰,以保证繁育种子的质量和良种的传承。
蓝粒小麦良种繁育技术包括亲本的选择、杂交、田间试验、选种和种子繁育等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繁育技术,可以获得高产量和优质的蓝粒小麦品种,为农业生产和畜牧业
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