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整理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924.00 KB
- 文档页数:6
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知识点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知识点在日常过程学习中,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知识点,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知识点篇1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二、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c=a×(b×c)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 (a-b)×c=a×c-b×c小学生数学法则知识归类(一)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二)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三)混合运算计算法则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知识点篇2一、加减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字母表示:abba例如:16+23=23+16 546+78=78+5462、加法结合律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分类指导 举一反三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也合用三个数连续相加。
用字母表示:a+b=b+a例:16+23=23+16做一做:75+168+252 65+73+135 88+75+12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b+c)例:(22+58)+42=22+(58+42)=22+100=122做一做:425+14+186 186+38+62 155+657+2453.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综合应用时,加括号可以使计算过程更清晰。
例:343+452+148+257=343+257+452+148=(343+257)+(452+148)=600+600=1200做一做:63+71+37+29 67+25+33+75 129+235+171+165二、连减的简便计算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例:342-28-172=342-(28+172)=342-200=142做一做:868-52-48 400-256-44 500-257-34-1432.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c-b例:198-75-98=198-98-75=100-75=25做一做:425-74-25 515-128-215 534-257-34-1433.“同级运算”中的数字搬家。
加减法属同一级运算,交换加数或者减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通常排在第一个位置上的数字不动,后面的数字在搬家时一定要带着符号搬)用字母表示:a-b+c=a+c-b例:384-59+16=384+16-59=400-59=341做一做:528-64+72 672-36+28 342-87+584.减号后面加括号,加变减,减变加。
四年级下册运算定侓一、加法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 定义: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 用字母表示:a + b=b + a。
例如:3+5 = 5+3,结果都是8。
2. 加法结合律。
- 定义: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 用字母表示:(a + b)+c=a+(b + c)。
例如:(2 + 3)+4=2+(3 + 4),先算2+3 = 5,再算5+4 = 9;右边先算3+4 = 7,再算2+7 = 9。
二、乘法运算定律。
1. 乘法交换律。
- 定义: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 用字母表示:a×b = b×a。
例如:3×5=5×3 = 15。
2. 乘法结合律。
- 定义: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 用字母表示:(a×b)×c=a×(b×c)。
例如:(2×3)×4 = 2×(3×4),左边先算2×3 = 6,再算6×4 = 24;右边先算3×4 = 12,再算2×12 = 24。
3. 乘法分配律。
- 定义: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 用字母表示:(a + b)×c=a×c + b×c。
例如:(2+3)×4 = 2×4+3×4,左边先算2 + 3=5,再算5×4 = 20;右边2×4 = 8,3×4 = 12,8+12 = 20。
三、减法的性质。
1.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 用字母表示:a - b - c=a-(b + c)。
例如:10-3 - 2=10-(3 + 2),左边先算10-3 = 7,再算7-2 = 5;右边先算3+2 = 5,再算10 - 5=5。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运算定律及性质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2、乘法交换律:a ×b=b ×a 4、乘法结合律:(a ×b)×c=a ×(b ×c)5、乘法分配律:(a +b )×c=a ×c +b ×c6、减法的性质:a-b-c=a-(b+c)7、除法的性质:a ÷b ÷c=a ÷(b ×c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 b b a +=+例如:16+23=23+16 546+78=78+5462.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例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式:(1)63+16+84 (2)76+15+24 (3)140+639+860举一反三:(1)46+67+54 (2)680+485+120 (3)155+657+2453.减法交换律、结合律(注:减法交换律、结合律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交换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b c a c b a --=-- 例2.简便计算:198-75-98减法结合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减去后面这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例3.简便计算: (1)369-45-155 (2)896-580-1204.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拆分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百、整千与一个较小数的和,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运算定律、四则混合运算)一、填空:1、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 ),如果括号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 ),再算( )。
2、算式645×(800-350÷35)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法。
3、如果把算式258+152÷19×8的运算顺序改成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最后算乘法,那么算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500÷125=4 4+404=408 804-408=396组成一个综合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两个数( )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6、检验378+529=907的计算是否正确,可以用加法进行验算,这种验算方法是根据加法( )律。
7、已知两个数的( )与其中一个( ),求另一个( )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是( )的逆运算。
8、求几个( )加数的( )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9、140÷5表示( )。
10、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除数=( )○( )一个因数=( )○( )11、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 )12、用字母a、b、c表示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a、b表示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a、b、c表示乘法分配律( )13、一个数加上或减去( ),结果仍是原数。
一个数乘以或除以( ),结果仍是原数。
14、在除法中,( )不能作除数。
15、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 )对齐,也就是把( )上的数对齐。
16、计算小数加减法,所得数的( )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
二、判断:1、求几个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任何数除0都得0。
()3、52+83+48=83+(52+48)这一步计算只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4、因为5×6=30,所以5和6分别叫做因数。
()5、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的复习(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单元主要研究五条运算定律和两个运算性质,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运算性质和除法的运算性质。
这些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小数的加法和乘法。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可以加深学生对运算定律和减法、除法运算性质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与复,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加深对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理解,能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数学即生活,生活即数学”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讨论、交流、归纳的活动过程中,树立自主探讨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整理学过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深对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理解,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一)复导入1+2+3+4+。
+98+99+100=?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目怎样解决,有同学能很快算出答案吗?为什么?学生:可以使用运算定律来简化计算。
老师:今天的课程将会复运算定律,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它们。
二)复运算定律和性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和性质?请你说说它们所表示的意思。
加法交换律:a+b=b+a,表示加数的顺序不影响和的结果。
加法结合律:(a+b)+c=a+(b+c),表示加数的分组方式不影响和的结果。
乘法交换律:a×b=b×a,表示乘数的顺序不影响积的结果。
乘法结合律:(a×b)×c=a×(b×c),表示乘数的分组方式不影响积的结果。
乘法分配律:(a+b)×c=a×c+b×c,表示一个数与括号内的和相乘,等于这个数分别与括号内的数相乘再相加。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_公式总结
如何把小学各门基础学科学好大概是很多学生都发愁的问题,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提供了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希望同学们多多积累,不断进步!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知识点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2、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知识点: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a-b)c=ac-bc。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知识点总结1、加法运算定律: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加法交换律的本质特征:只改变加数位置,不改变运算顺序。
①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加法结合律的本质特征:不改变加数的位置,只改变运算顺序。
运用方法:做题时应从两方面进行思考,第一方面观察加数位置是否发生改变,第二观察是否改变运算顺序。
若只改变加数位置则只用了加法交换律,若只改变运算顺序则只用了加法结合律,若即改变了加数的位置又改变了运算顺序则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计算时的运用:观察哪几个加数合起来能凑整,然后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让这些数先计算,这样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a-(b+c)=a-b-c其他相关应用:a-b+c=a-(b-c)a-(b-c)=a-b+c运用技巧:1、计算前先观察数字特征有两种情况,情况1可以将同尾数放一起相减如:375-24-75中375和75个位和十位的数相同,就可以先算375-75-24进行凑整使计算更简便。
情况2减数中的两个数可以凑整可以先求这两个减数的和进行凑整使计算简便。
如:375-73-27可以写成375-(73+27)计算更简便。
3、乘法运算定律: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乘法交换律的本质特征:只交换因数位置,不改变运算顺序。
①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乘法结合律的本质特征:不改变因数位置,只改变运算顺序。
运用方法:做题时应从两方面进行思考,第一方面观察因数位置是否发生改变,第二观察是否改变运算顺序。
1.连加的简便计算:
①使⽤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整百、整千、的结合在⼀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③⼗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
2.连减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减去⼏个数就等于减去这⼏个数的和。
如:106-26-74=106-(26+74)
②减去⼏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个数。
如: 106-(26+74)=106-26-74
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
例如:123+38-23=123-23+38 146-78+54=146+54-78
4.连乘的简便计算:
使⽤乘法结合律:把常见的数结合在⼀起 25与4;125与8 ;125与80 等。
看见25就去找4,看见125就去找8;
5.连除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除以⼏个数就等于除以这⼏个数的积。
②除以⼏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个数。
6.乘、除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交换位置。
(可以先乘,也可以先除)例如:27×13÷9=27÷9×13。
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知识点归纳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知识点归纳上学期间,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知识点归纳篇1一、加减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字母表示:abba例如:16+23=23+16 546+78=78+5462、加法结合律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ab)ca(bc)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例题:(1)50+98+50 (2)488+40+60 (3)165+93+353.减法交换律、结合律注:减法交换律、结合律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交换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abcacb例题:(1)198-75-98 (2)528—89—128 (3)226-58-26减法结合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abca(bc)例题:(1)369-45-155 (2)896-580-120 (3)528—(150+128)(4)126-(26+88)4、加减法的“符号搬家”:在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字母表示:abcacb例题:(1)256-58 +44 (2)123 + 38 - 23 (3)146 -78 +54二、乘除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定义: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字母表示:abba例如:85×18=18×85 23×88=88×232、乘法结合律定义: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