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参考区间及临界值 如何验证或建立教程文件
- 格式:ppt
- 大小:4.31 MB
- 文档页数:7
简述参考区间的验证流程一、什么是参考区间呀?参考区间就像是一个标准范围呢。
比如说,我们人的体温,正常情况下是在36℃到37℃之间,这个范围就是一个参考区间。
不同的检测项目都有它自己的参考区间,像血液里的各种指标呀,这个参考区间能帮助医生判断我们的身体是不是健康的。
如果检测出来的值不在这个参考区间里,那就可能有点小问题啦,医生就得进一步研究研究啦。
二、为啥要验证参考区间呢?这可重要啦。
你想啊,要是参考区间不准,那就像拿着一个错误的尺子去量东西一样。
可能本来身体没啥毛病的,但是因为参考区间不对,就被误诊了,这多吓人呀。
或者是真有问题的,却因为不准确的参考区间没被发现,那也不行呀。
所以验证参考区间就是要确保这个范围是正确的,这样我们的检测结果才靠谱呢。
三、验证流程的准备工作。
1. 样本的收集。
这可是个大工程呢。
要收集好多不同类型的样本哦。
不能只收集年轻人的,老年人的、小孩子的也得有;男性和女性的也都要分开收集。
这样才能涵盖各种各样的人群情况。
而且收集的样本数量也不能太少,不然结果就不准确啦。
比如说,要收集几百个样本才比较靠谱呢。
这些样本还得是健康人的,怎么确定是健康人呢?这就需要通过详细的问卷调查啦,得问问人家有没有啥疾病史之类的。
2. 检测方法的确定。
得选一个好的检测方法呀。
就像做饭得选个好厨具一样。
这个检测方法要准确、可靠,而且要在很多实验室都能做的那种。
不能选个特别复杂,只有少数几个超级厉害的实验室才能做的方法,不然就没法推广啦。
而且这个检测方法的精度也要够,不能误差太大,不然测出来的数据都乱七八糟的,还怎么验证参考区间呀。
四、验证流程中的实际检测。
1. 对样本进行检测。
这时候就按照之前确定好的检测方法,一个一个地对收集来的样本进行检测啦。
这个过程得特别仔细,不能出错。
因为每一个数据都很重要呢。
检测的人员也得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不能是随便找个人就来检测,那可不行。
就像让一个没学过做菜的人去做满汉全席,肯定做不好呀。
参考区间的建立与验证
参考区间的建立与验证是统计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在对一个总体(population)进行研究时,为了推断总体某个参数(如均值、比例等)的取值范围而设置的一个区间。
参考区间可以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值,也可以用来测试一个假设是否为真。
那么,如何建立参考区间呢?首先,我们需要收集样本数据,并且假设数据来自一个正态分布的总体。
接着,我们可以使用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来计算出一个置信水平为α的参考区间。
通常情况下,我们使用95%或者99%的置信水平。
例如,如果我们想要建立总体均值的参考区间,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
样本均值±Zα/2 * σ/√n
其中,Zα/2是标准正态分布的分位数,n是样本的大小,σ是总体标准差。
如果总体标准差是未知的,我们可以使用样本标准差来代替。
建立了参考区间之后,我们需要验证它是否可靠。
一种验证的方法是检验样本的均值是否在参考区间内,如果是,那么说明该参考区间是可靠的。
但是,这种方法有些问题,因为单个样本均值可能会偏离总体均值。
因此,更加可靠的方法是进行假设检验。
我们可以先提出一个关于总体均值的假
设,然后根据样本数据得到一个样本均值和一个标准误差,最后计算出一个检验统计量,检验统计量与参考区间的关系将决定我们是否拒绝或接受原假设。
通常,我们使用t检验或z检验来进行假设检验。
总之,参考区间的建立与验证是统计学中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推断总体某个参数的取值范围,并且进行假设检验,让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地分析数据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精选文档临床实验室怎样确立和成立生物参照区间(赞同指南――第二版)1内容简介此指南是专为指导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仪器试剂制造商和临床检验工作者在定量实验检测中确立参照值和参照区间而拟订的。
它包括在临床医学实验室中成立可靠的参照区间所用的方法步骤和介绍程序。
而该介绍程序的主要内容是怎样用最简单和最务实的方法去成立一个能保证足够可靠性和适用性的参照区间的草案。
此文件不能够能每一种状况都左右逢源,所以有些内容需要经过指南外来充足。
但在特定的地域内,额外的步骤或努力能够提高参照区间的可信度和精确度。
当前的现状是,临床实验室科研人员和仪器试剂制造商缺乏一致的收集数据及操作方法去成立参照区间,故小组委员会希望此文件能为成立可靠的参照区间供应最基本的、一致的实验草案,并为进一步的研究夯实基础。
该程序指南的要点在于决定“相对健康” 集体参照值或参照区间时所选择的样品组可否本源于健康优异的人群,这也是此文件的议论的要点。
自然,关于其他种类诸如生理或病理状况下的参照值的成立,也应该采用相似的方法。
此程序大纲适用于任何种类的参照区间确实定,由于它充足考虑了合适的参照个体的选择及各种剖析方法影响因素等状况。
但是,这份文件没有特意地谈到怎样成立诊断域值(如紧急值或各种医学决定值)。
这些值的决定方法各异,部分还经常要在特定医学条件下由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来决定。
不同样状况下的参照值研究的各种需求本指南也将涉及,包括:新剖析物的测量用新的或不同样的剖析方法测量开初已明确知道的剖析物或已标准化测定的生理学的数据和参照值。
用同样也许有可比性的方法去测量同一剖析物,并利用其他实验室或试剂生产商供应的参照值作比较研究(参照值的调用)。
被称为“参照值调用”的最后一项议题是比较复杂的。
由于今后所有的临床诊断实验室将会不断地碰到调用参照值的考据和随后的采用它这个问题,而试剂生产商和其他实验室所供应的参照值是不能够够直接应用的。
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到此刻依旧不是特别严格。
临床实验室如何确定和建立生物参考区间(核准指南――第二版)1内容简介此指南是专为指导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仪器试剂制造商和临床检验工作者在定量实验检测中确定参考值和参考区间而制定的。
它包括在临床医学实验室中建立可靠的参考区间所用的方法步骤和推荐程序。
而该推荐程序的主要内容是如何用最简便和最务实的方法去建立一个能保证足够可靠性和实用性的参考区间的草案。
此文献不可能每一种情形都面面俱到,所以有些内容需要通过指南外来充实。
但在特定的区域内,额外的步骤或努力可以提高参考区间的可信度和精确度。
目前的现状是,临床实验室科研人员和仪器试剂制造商缺乏统一的收集数据及操作方法去建立参考区间,故小组委员会希望此文献能为建立可靠的参考区间提供最基本的、统一的实验草案,并为进一步的研究夯实基础。
该程序指南的关键在于决定“相对健康” 群体参考值或参考区间时所选择的样品组是否来源于健康良好的人群,这也是此文献的谈论的重点。
当然,对于其他类型诸如生理或病理情况下的参考值的建立,也应该采用相似的方法。
此程序概要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参考区间的确定,因为它充分考虑了合适的参考个体的选择及各种分析方法影响因素等情况。
然而,这份文献没有专门地谈到怎样建立诊断域值(如危急值或各种医学决定值)。
这些值的决定方法各异,部分还经常要在特定医学条件下由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来决定。
不同情况下的参考值研究的各种需求本指南也将涉及,包括:⚫新分析物的测量⚫用新的或不同的分析方法测量事先已明确知道的分析物或已标准化测定的生理学的数据和参考值。
⚫用相同或者有可比性的方法去测量同一分析物,并利用其他实验室或试剂生产商提供的参考值作比较研究(参考值的调用)。
被称为“参考值调用”的最后一项议题是比较复杂的。
因为今后所有的临床诊断实验室将会不断地遇到调用参考值的验证和随后的采用它这个问题,而试剂生产商和其他实验室所提供的参考值是不能直接应用的。
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至今仍然不是非常严格。
1目的保证各检验项目生物参考区间的适用性。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医学检验实验室须确定生物参考区间的检验项目。
3职责3.1各部门负责人检验项目的生物参考区间的建立,将建立的依据文件化,并通知用户。
3.2实验室负责人组织生物参考区间的评审。
4工作程序4.1生物参考区间建立的原则4.1.1各专业科应为所开展的检验项目根据需要确定生物参考区间,将此规定的依据文件化,并通知用户。
4.1.2在下列情况下,应考虑建立检验项目的生物参考区间:4.1.2.1在开展新的检验项目时;4.1.2.2改变检验程序或检验前程序,经评审确定相关检验项目的生物参考区间不适用时;4.1.2.3在生物参考区间定期评审中发现检验项目的生物参考区间不适用时。
4.1.3定量检验项目生物参考区间的建立方法可采用自行建立生物参考区间、生物参考区间的转移验证等方法。
自建生物参考区间是一项昂贵和艰巨的工作,每个检验项目都自建参考区间是不切实际的。
通过生物参考区间的转移验证方法,可以其他实验室或诊断试剂生产商建立或提供的参考区间转移至本实验室。
4.1.4对定性检验项目,则根据文献设立相应的参考值。
4.1.5新建立的生物参考区间应及时通知临床,可通过企业内部网络发布公告的形式告知。
4.2自行建立生物参考区间4.2.1根据文献及实验研究,总结出引起该项目测定的生物变异和分析干扰的因素,供选择参考个体时使用。
4.2.2确定个体的选择原则(或排除参考个体的原则),编写与之对应的调查表。
4.2.3依据调查表和其他有关记录,挑选参考个体。
4.2.4依据排除原则,剔去不符合要求的个体,确定进行参考区间研究的个体。
4.2.5采集标本前和采集时对受检者的要求详细告诉各个受检参考个体,做好准备。
4.2.6正确采集标本,做好分析前的标本预处理。
4.2.7在良好的控制条件下,用事先指定的分析方法对标本检测,获得参考区间结果。
4.2.8检查有无明显的误差或离群点。
若有,按事先约定原则,剔去不符要求的数据后,再补上必需的数据。
临床实验室如何确定和建立生物参考区间-C-28临床实验室如何确定和建立生物参考区间(核准指南――第二版)1 内容简介此指南是专为指导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仪器试剂制造商和临床检验工作者在定量实验检测中确定参考值和参考区间而制定的。
它包括在临床医学实验室中建立可靠的参考区间所用的方法步骤和推荐程序。
而该推荐程序的主要内容是如何用最简便和最务实的方法去建立一个能保证足够可靠性和实用性的参考区间的草案。
此文献不可能每一种情形都面面俱到,所以有些内容需要通过指南外来充实。
但在特定的区域内,额外的步骤或努力可以提高参考区间的可信度和精确度。
目前的现状是,临床实验室科研人员和仪器试剂制造商缺乏统一的收集数据及操作方法去建立参考区间,故小组委员会希望此文献能为建立可靠的参考区间提供最基本的、统一的实验草案,并为进一步的研究夯实基础。
该程序指南的关键在于决定“相对健康”群体参考值或参考区间时所选择的样品组是否来源于健康良好的人群,这也是此文献的谈论的重点。
当然,对于其他类型诸如生理或病理情况下的参考值的建立,也应该采用相似的方法。
此程序概要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参考区间的确定,因为它充分考虑了合适的参考个体的选择及各种分析方法影响因素等情况。
然而,这份文献没有专门地谈到怎样建立诊断域值(如危急值或各种医学决定值)。
这些值的决定方法各异,部分还经常要在特定医学条件下由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来决定。
不同情况下的参考值研究的各种需求本指南也将涉及,包括:●新分析物的测量●用新的或不同的分析方法测量事先已明确知道的分析物或已标准化测定的生理学的数据和参考值。
●用相同或者有可比性的方法去测量同一分析物,并利用其他实验室或试剂生产商提供的参考值作比较研究(参考值的调用)。
被称为“参考值调用”的最后一项议题是比较复杂的。
因为今后所有的临床诊断实验室将会不断地遇到调用参考值的验证和随后的采用它这个问题,而试剂生产商和其他实验室所提供的参考值是不能直接应用的。
ICS11.020CCS C 50W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402—2024代替 WS/T 402—2012临床实验室定量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Defining, establishing, and verifying reference intervals of quantitative analytes inthe clinical laboratory2024-05-09发布2024-11-01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概述 (2)5 直接法建立参考区间 (2)6 间接法建立参考区间 (7)7 转移法获得参考区间 (7)8 参考区间评估和验证 (8)附录A(资料性)参考区间相关问题 (10)附录B(资料性)参考个体调查问卷示例 (11)附录C(资料性)采用嵌套方差分析进行分组分析的示例 (12)附录D(资料性)变更参考区间注意事项 (13)参考文献 (14)前言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代替WS/T 402—2012《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
与WS/T 402—201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概述”章节(见4);——增加了“间接法建立参考区间、转移参考区间”章节(见4.2.3和4.3);——增加了“附录C 采用嵌套方差分析进行分组分析的示例”(见附录C);——增加了“附录D 变更参考区间注意事项”(见附录D);——增加了“术语与定义”部分的“置信区间”(见3.8);——增加了“直接法建立参考区间常用研究方式、直接法建立参考区间的流程”、“表1:筛选参考个体考虑的排除因素”(见4.2.2、5.2和5.3.2);——更改了“表2 分析前考虑因素”(见5.4.1,2012年版的5.2);——更改了“参考值分析”的方法(见5.5.2,2012年版的7);——增加了“参考值分组”部分的“b)嵌套方差分析”(见5.5.2.2);——增加了“检测数据离群值判断”部分的“Tukey法”(见5.5.2.5);——增加了“参考区间评估”(见8.1);——更改了“小样本验证”的数据分析方法(见8.2,2012年版的8.2);——更改了“大样本验证”、“附录A医学决定水平描述内容”、“附录B参考个体调查问卷示例”(见8.3、附录A、附录B,2012年版的8.3、附录A、附录B)。
参考区间验证的实验程序1、目的通过对引用的试剂说明书、参考书或文献中的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确保实验室提供的参考区间适合临床医生对病人诊疗的需要。
2、范围适用于科室内所有定量检测的测试项目的临床可报告范围的评价。
3、职责各实验小组的组长负责组织各组室相关定量测试项目的参考区间的验证。
4、定义4.255.15.1.1*******5.1.25.1.35.1.45.2集;5.35.4施;5.5使用不同仪器或方法检测同一测试项目时,应对仪器、方法学间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先作出评价,否则不同仪器或方法应各自有参考区间;5.6如某一测试项目有多种样本类型,如血清、血浆、尿液标本,应分别对不同类型的样本进行参考区间的验证;5.7对于一些测试项目(如血中药物浓度的检测、脑脊液中总蛋白的检测等),参考个体的样本较难获得,可直接使用引用的参考区间,不做参考区间的验证实验;5.8进行参考区间验证的条件:*新的测试项目开展前;*测试项目的分析方法学改变;*病人群改变;仅供个人学习参考6、参考区间的验证程序6.1选择至少10名男和10名女参考个体;6.2统计各参考个体体测值,与引用的参考区间比较,计算比率R; 比率(R)总的参考个体数的参考个体数检测值在引用参考区间6.3参考区间验证实验的结果判定:6.3.1R 大于等于90%,验证结果可以接受,说明可以引用该参考区间; 6.3.2R 小于90%,分析查找原因后重新进行参考区间的验证; 6.4形成参考区间验证结果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 *参考个体来源;仅供个人学习参考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操作者:日期: 审核者:日期 统计计算:%100% 100%=⨯=⨯=总的参考个体数的参考个体数检测值在引用参考区间R 结论:R=%允许值>90%。
临床实验室如何确定和建立生物参考区间(核准指南――第二版)1 内容简介此指南是专为指导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仪器试剂制造商和临床检验工作者在定量实验检测中确定参考值和参考区间而制定的。
它包括在临床医学实验室中建立可靠的参考区间所用的方法步骤和推荐程序。
而该推荐程序的主要内容是如何用最简便和最务实的方法去建立一个能保证足够可靠性和实用性的参考区间的草案。
此文献不可能每一种情形都面面俱到,所以有些内容需要通过指南外来充实。
但在特定的区域内,额外的步骤或努力可以提高参考区间的可信度和精确度。
目前的现状是,临床实验室科研人员和仪器试剂制造商缺乏统一的收集数据及操作方法去建立参考区间,故小组委员会希望此文献能为建立可靠的参考区间提供最基本的、统一的实验草案,并为进一步的研究夯实基础。
该程序指南的关键在于决定“相对健康”群体参考值或参考区间时所选择的样品组是否来源于健康良好的人群,这也是此文献的谈论的重点。
当然,对于其他类型诸如生理或病理情况下的参考值的建立,也应该采用相似的方法。
此程序概要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参考区间的确定,因为它充分考虑了合适的参考个体的选择及各种分析方法影响因素等情况。
然而,这份文献没有专门地谈到怎样建立诊断域值(如危急值或各种医学决定值)。
这些值的决定方法各异,部分还经常要在特定医学条件下由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来决定。
不同情况下的参考值研究的各种需求本指南也将涉及,包括:●新分析物的测量●用新的或不同的分析方法测量事先已明确知道的分析物或已标准化测定的生理学的数据和参考值。
●用相同或者有可比性的方法去测量同一分析物,并利用其他实验室或试剂生产商提供的参考值作比较研究(参考值的调用)。
被称为“参考值调用”的最后一项议题是比较复杂的。
因为今后所有的临床诊断实验室将会不断地遇到调用参考值的验证和随后的采用它这个问题,而试剂生产商和其他实验室所提供的参考值是不能直接应用的。
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至今仍然不是非常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