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6单元堂堂清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6单元堂堂清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6单元堂堂清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6单元堂堂清

数与代数

第1课时

数的认识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最小的自然数是( ),( )最大的自然数。 (2)( )是自然数的单位。

(3)四亿四千零五十万三千四百写作( ),改写成亿为单位的数是

( ),四舍五入到万位是( )。

(4)一个数由4个1,9个0.1、8个0.01组成,这个数是( ),用四舍五入保留一位

小数是( )。

(5)4.3和4.37比较,( )大,( )的计数单位大。

(6)52

=( )÷15= = =( )%。

(7)甲数是乙数的2.5倍,则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会判。 (1)所有整数都比小数大。( )

(2)因为0.5和0.50相等,所以它们的计数单位也是相同的。( ) (3)去掉小数点后面的零,小数大小不变。( ) (4)所有带分数都大于1。( ) (5)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 ) (6)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3、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

(1)把72

千克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它的( )。

A.72千克

B.71千克

C.72

D.7

1 (2)一个循环小数2.8585…的简记法写作( )。

. . . . . . . A.2.85 B.2.85 C.2.858 (3)

52和10

4

这两个分数的( )。 A.分数单位相同 B.意义相同 C.大小相等

30 4

(4)下列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A.

159 B.185 C.305 D.28

4

4、将8,0.2,38,42

1

,15,9,7,2填在最适当的方框里面。

5、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再化成百分数。

4÷5 0.25÷2 2.4÷5

3

1.8÷0.75

6、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0.38 8

3

37% 0.373

第2课时

数的运算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把1.82的小数点去掉,所得的数是原来小数的( )倍。

(2)甲数比乙数多5,乙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是0.25,原来甲、乙两数的和是( )。 (3)0与任何数相乘,积都等于( )。一个数与1相乘,积等于( )。0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商等于( )。一个数除以1,商等于( )。相同数(0除外)相除,商等于( )。

(4)两个数的差是3.2,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0.2,差是( )。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会判。

(1)一个数的32一定大于这个数的5

2。( )

(2)31÷3=51÷5=71

÷7。( )

(3)421减去它的2

1

,等于4。( )

(4)a- b- c=a-(b+c )。( ) (5)a ÷b =ac ÷bc (c ≠0)。( )

3、直接写得数。

41+81= 71+14

5

= 2×6.5= 2.67+1.33=

0.28÷0.7= 20%+90%= 7.2÷40%= 4×80%=

4、简算。

(1)1165-85-83 (2)(51+3934)×171 (3)97×98

97

5、列式计算。

(1)0.85与0.6的和除以这两个数的差,商是多少?

(2)14个10

7

连加的和比1.2除2.4的商多多少?

6、甲、乙两个数的和是9.75,甲数的13

1

倍与甲数的2倍之和是16,乙数是多少?

第3课时

第1、2课时的综合练习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在2,0,69,5.6,9,38,13

1

,17,—2,—3.2这些数中,( )是质数;

( )是合数;( )不是整数;( )是负数。 (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425,这三个奇数是( ),( ),( )。 (3)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 )%出售。

(4)把一个小数扩大到原数的10倍后,小数点再向左移动两位是 5.32,原来的小数是

(5)一个数分别除以4,除以6都没有余数,并且商是整数,这个数最小是( )。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

(1)一个数的因数都比这个数小。( )

(2)任何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3)被减数是119,减数与差的比是3:4,减数是51。( ) 3、在下表的空格中填上合适的数。

4、我是计算小专家。(能简算的要简算)

2.5×102-55 2095-1264-736 141+

3.8+72+6.2 24×(41+61-3

1)

5、商乘除数加被除数,和是15,被除数是多少?

6、现有一张42cm ,宽30cm 的长方形纸,要把这张纸裁成大小相等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裁成的正方形至少有多少个?

第4课时

式与方程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每本练习本0.5元,y 本练习本( )元。

(2)爷爷今年a 岁,小明b 岁,5年后,爷爷比小明大( )岁。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cm ,它的棱长总和是( )cm ,它的表面积是( )cm 2,

它的体积是( )cm 3。

(4)甲数比乙数少5,如果甲数是A ,那么乙数是( );如果乙数是B ,那么甲数是

( )。 (5)当a =0.5,b =

3

1

时,2a +3b 的值是( )。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会判。 (1)当a =0.3时,a 3=0.27。( ) (2)8x -3y =24是方程。( ) (3)4.5是方程2x -5=4的解。( )

(4)求梯形的高的公式是h =s ÷(a+b )。( ) (5)a 2=2a 。( ) 3、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

(1)下面的式子中是方程的是( )

A.40×2=100-20

B.x -14×3

C.x+28.4=15.6×2

D.3-x <1 (2)一个数除以a ,商3余1,这个数是( )。

A. (a -1)÷3

B.3a+2

C.3a+1

D.a ÷3+1 (3)三个连续自然数,最小的一个是a ,则这三个数的和是( )。 A.3a+3 B.3a C.a+2 4、解方程。

5x -16=84 2z +4.5×3=14.5 x ÷16=4.25÷5 8.4x -6x =0.6

5、小玲看一本书,原来每天看50页,6天看完,结果提前一天看完,实际每天看多少页?(用方程解)

6、一根铁丝,用去它的3

1

多1m ,还剩27m ,这根铁丝全长多少米?(用方程解答)

7、汽车上原有x 名乘客,到了某车站,下车a 名,又上来b 名。 (1)这时车上的剩客是多少?请列出算式。

(2)根据你列出的算式进行讨论:在什么情况下,车上的人数比原有乘客多?

第5课时

常见的量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一年中有( )个大月,平年的二月下旬有( )天。

(2)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3)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年有( )天。

(4)某商店每天9:00~18:00营业,全天共营业( )小时。

(5)用棱长1cm 的小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棱长1dm 的正方体,需要( )块。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会判。 (1)每年都有366天。( ) (2)2008年是闰年。( )

(3)一年中有6个小月,6个大月。( ) (4)钟表上分针转动的速度是时针的60倍。( )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4km =( )m (2)8米26厘米=( )厘米

(3)( )m 2=850dm 2=( )cm 2。 (4)6900ml =( )cm 3=( )dm 3。 (5)4050g =( )kg ( )g (6)3.6时=( )时( )分 (7)140分=( )时

(8)15

2

吨=( )吨( )千克

(9)2元3角=( )角 (10)3年8个月=( )个月 (11

公顷=(

)平方米 4。

6 6.2平方米 102.5元100元8角 3千克50克 5、填表。

6、一艘客船上午8时从甲港出发,20时到达乙港,在乙港休息1小时30分,再返回甲港是第二天4时,这艘客船共行了多少小时?

7、 妈妈到菜市场买了1.25kg 的萝卜,200g 的香菇,5kg 的鸡蛋,1.04kg 的鱼,妈妈共买了多少千克东西?

第6课时

第4、5课时的综合练习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粮店里有大米和面粉共140袋,其中大米有c袋,面粉有()袋。

(2)三角形的底是7.8cm,比高少acm,高是()cm。

(3)当a=0.3时,2a+1.8=()。

(4)1世纪=()年,1日=()时。

(5)一年有()个月,分成()个季度,每季度有( )个月,每月分成()旬。

(6)1996年二月下旬有()天。

(7)1936年是闰年,再经过()年又是闰年。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会判。

(1)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小丽说:“我弟弟是1998年2月29日出生的。”()

(3)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

(4)2.4时=2时40分。()

(5)2000年上半年有181天。()

3、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

(1)下面各式中,与a3相等的式子是()。

A.a×3

B. 3a

C.a·a·a

(2)测量课本长用()。

A.质量单位

B.长度单位

C.面积单位

(3)教室的占地面积约是56()。

A.平方米

B.平方分米

C.平方厘米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

(1)多数成年人的身高在1.5()至2()之间。

(2)32开书本封面的面积约为240()。

(3)普通汽水瓶的容积约为250()。

(4)轿车在公路上的行驶速度一般是每小时100()。

5、解方程。

x -71x =85 9×3-1.7x =13.4 21x =6721÷679 x ÷0.4=8

3

6、一辆自重2.5吨的汽车,车上装有每台重1800千克的机器5台,要通过一座限载13吨的混凝土桥,能否安全通过?

7、一列客车19时从北京火车站出发,到第二天上午11时到达上海站,已知火车平均每小时行140km ,北京到上海之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第7课时

比和比例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 ):16=2:( )=

2

1

=( )%=( )成。 (2)把1.5:25

1

写成最简整数比是( ):( ),比值是( )。

(3)把4a =5b 改写成比例是( )。

(4)一项工作甲8天完成,乙10天完成,甲、乙两队工作效率的比是( ),工作时间的比是( )。

(5)两个数相除又叫做( )。

(6)在比例尺为8:1的图纸上,4cm 的线段表示的实际长度是( )。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会判。 (1)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

2

1

,比值不变。( ) (2)31、41、81、6

1

这四个数能组成比例。( )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如果一个内项为11,那么另一个内项为3。( )

(4)一种盐水,盐占盐水的10

1

,水与盐的比是10:1。( ) 3、化简比。 6

.1128

76:425

4、解比例。 x 2.1=39.0 120

x

=4.3:1.5

5、如果四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a 、b 、c 、d 有如下关系:a :b =c :d 那么,a :c =b :d 也相等吗?d :b 与c :a 呢?为什么?

6、李老师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行50m ,12分钟可以到达。如果每分钟多行10m ,则多少分钟可以到达?(用比例解)

7、A 到B 地的实际距离大约是120km ,在1:1000000的地图上,两地的图上距离应是多少?

第8课时

比和比例的练习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甲、乙两数的比是8:5,甲数是120,乙数是( )。 (2)积一定,两个因数成( )比例。

(3)a -c =0(a ≠0,c ≠0),则a 与c 成( )比例。

(4)用3,6,2,9四个数组成两个不同的比例是( ),( )。

(5)甲、乙各加工一批零件。速度的比是2:3,时间的比是3:4,则工作总量比是( )。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会判。

(1)如果3x =4y ,那么x :y =3:4。( ) (2)比例尺的前项一定小于后项。( )

(3)因为a 是b 的

41

,所以a 和b 成正比例。( ) (4)甲数的54和乙数的2524的比是4

1

:0.3,甲数和乙数相等。( )

3、慧眼识珠,我会选。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1)出米率一定,出米的质量和稻谷的质量。( ) (2)地图上的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 (3)小红上学,已走的路程和没有走的路程。( ) (4)圆的周长和半径。( ) 4、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50:28 85:10

9

5、解比例。 0.9:4.2=121:x x :4.5=5

4

:3.2

6、有一个长方形的儿童乐园,长320m ,宽200m ,按照1:10000的比例尺,画出它的平面图。

7、有一项工作,原计划用40人,18天正好完成,如果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相同,现在增加5

人,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第9课时

数学思考(一)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6个点可以连成线段的条数是()。

(2)1,3,2,6,4,(),(),12,()。

(3)下图线段AB中共有()条线段。

A B

(4)一个长方形被剪去一个角后,还剩()个角或()个角,或()个角。

2、下图中一共有()个长方形。

3、下图中一共有()个锐角。

4、已知求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是:内角和=(n-2)×180°,请根据内角和公式求出:(1)正六边形的内角和。

(2)正八边形的内角和。

(3)长方形的内角和。

5、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和王老师站一排照相,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

6、用3,4,5,6四张数字卡片,每次取两张组成一个两位数,可以组成多少个偶数?

第10课时

数学思考(二)

1、按规律填数:3、15、35、63、99、()、195。

2、下图中一共有()个三角形。

3、如下图,平面上有12个点,可以任意取其中四个点围成一个正方形,这样的正方形有()个。

4、有一张5元,4张2元和8张1元的人民币放在一起,从中取出9元钱,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请把各种情况列举出来)

5、在一张圆形纸片中画10条直线,最多能把它分成多少小块?

6、小王、小张、小李三人在一起,其中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军人、一位是大学生。现在知道:小李比军人年龄大,小王和大学生不同岁,大学生比小张年龄小。他三人中,谁是工人?谁是军人?谁是大学生。

7、小英、小明、小亮在一次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考试中,每人都获得了其中一门第一名,一门的第二名和一门的第三名。现在只知道小英获得了语文成绩第一名,小明获得了数学第二名,获得英语第一名的是谁?

8、赵、钱、孙、李四位老师分别教数学、语文、自然和体育中的一门功课,赵老师只能教语文或自然;钱老师只能教数学或体育;孙老师能教数学、语文或自然,李老师只能教自然。

第11课时

数与代数部分的综合练习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把3m 长的绳子平均分5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

(2)两个因数的积是45,其中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5

1

,另一个因数不变,积是( )。

(3)五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和是275,这五个数分别是( )、( )、( )、( )、( )。

(4)用2、3、5去除都余1的数中最小的是( )。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会判。

(1)3729008050以“亿”为单位记作37亿。( ) 48、小数都比整数小。( ) 49、3x -6是方程。( )

50、两个互为倒数的数成反比例。( ) 3、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

(1)男生比女生多6

1

,男女生人数比是( )。

A.6:5

B.7:6

C.5:6 (2)车轮的周长一定,路程和转数( )。

A.不成比例

B.成正比例

C.成反比例 (3)2时24分=( )。

A.2.24时

B.2.04时

C.25

2

时 D.124分 (4)没有因数2的数是( )。

A.质数

B.合数

C.奇数

D.偶数 4、列方程或算式解答。

(1)一个数的51减去4

1

的倒数,差等于20,求这个数。

(2)x 的一半与2.5的和与3

1

的9倍相等,x 等于多少?

5、一种饮料是由果汁与水按1:7的质量比调制而成的。5.6kg 的饮料中,含果汁和水各多少千克?

6、把一块长120cm ,宽80cm 的铁板裁成面积相等且最大的正方形,没有剩余,可以裁成多少块?

空间与图形

第1课时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 )没有端点,( )有一个端点,( )有两个端点。

(2)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就得到一个(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 )的大小有关,与边的( )无关。

(3)一个圆的周长是18.84dm ,它的直径是( ),半径是( ),面积是( )。 (4)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45°,一个角是90°,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5)一个三角形内角度数比是1:2:3,这是( )三角形。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会判。 1. 大于90°的角叫做钝角。( ) 2.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

3.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4.正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

3、操作题。

(1)过直线AB外一点P,画AB的平行线。

·P B

A

(2)过直线AB上一点O,作AB的垂线。

A O B

4、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cm)

5、一块0.5公顷的三角形粮食实验田,它的底是250m,它的高是多少米?

6、一块长1.2m,宽0.9m的铁皮,剪成半径为15cm的圆片,最多可以剪几块?

第2课时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二)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长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是( );有( )条棱,( )个顶点。 (2)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 ),它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 )。 (3)一个圆环铁片的外直径是12cm ,内直径是8cm ,环形铁片的面积是( )cm 2。 (4)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5)一个铁皮水桶,求做这个铁皮水桶用多少铁皮,是求它的( );求这个水桶占空间大小,是求它的( );求这个水桶可装多少升水,是求它的( )。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会判。

(1)当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相等时,面积最大的是圆。( ) (2)棱长是6cm 的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相等。( ) (3)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 ) 3、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

(1)三角形的面积是Sm 2,高是4m ,那么底是( )米。

A.S ÷4

B.S ÷4÷2

C.S ÷4×2

D.S ×4÷2

(2)用一根80cm 长的铁丝,恰好可以围成一个长8cm ,宽6.5cm ,高( )cm 的长方体教具。

A.65.5

B.5.5

C.6.5

(3)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直圆锥,削去部分是圆柱体积的( )。

A.32

B.21

C.3

1

4、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22cm ,底面直径是20cm ,这个水桶至少能装多少升水?

5、已知下图中,圆的周长是50.24cm ,圆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

积是多少?

第3课时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练习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分别长6cm ,8cm ,10cm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cm 2。 (2)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9cm ,高是10cm ,它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 (3)把一段长5m 的长方体木料锯成4段,表面积正好增加了12dm 2,这段木料的体积是( )dm 3。

(4)圆有( )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

(5)平角的53是( )角,周角是4

1

是( )角。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会判。

(1)正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 (2)半圆的周长就是圆的周长的一半。( ) (3)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 3、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 (1)线段有( )个端点。 A.1 B.2 C.3 (2)圆的半径决定圆的( ) A.形状 B.位置 C.大小

(3)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m 、bm 、hm 。如果高增加2m ,体积比原来增加( )立方米。

A.2ab

B.2abh

C.(h+2)ab

D.abh+22 (4)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 )。

A.π:1

B.1:π

C.2π:1

D.1:2π 4、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20m ,深2m 。

(5)要在它的侧面和底面抹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6)水池内最多能装水多少吨?(每立方米水重1吨)

5、如图,阴影部分面积占大三角形面积的61,占小三角形面积的4

1

,小三角形面积是大三角

形面积的几分之几?

6、求右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周长。

第4课时

图形与变换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

(2)移动下图中的5根火柴棒,得到两个正方形。

( )

2、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

(1)如图,根据前两行规律,空白处应该填( )。

(2)下面( )通过平移可以重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汇总

第一课明暗与立体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静物台 4、投影仪 5、范画两幅 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二)新授:(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语文】部编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

【语文】部编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 一、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以及模拟试题 1.阅读欣赏,回答问题。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风。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得很难受。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去就要挨处罚。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这个年龄本来应该上学,在课堂里学习,可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树上的鸣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日积月累

百炼成钢:【b d li m ch dig g oig】铁经过反复锤炼才成为坚韧的钢。比喻经过长期锻炼,变得 非常坚强。 发愤图强:【f o f cn t u qi dig】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定努力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坚持不懈:【ji o ch ib u xi目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形容做事持之以恒。 迎难而上:【y ng n d n d sh m g】迎,面对;上,攻克。面对着困难永不退缩,而努力攻克。 集思广益:【j is igu dig y ]集:集中;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群策群力:【q (n c e q tn I】群:大家,集 体;策:谋划,主意。指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贡献力量。 革故鼎新:【g e g u d ng x n】革:改变,革 除;故:旧的;鼎:树立。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标新立异:【bi ao x n l iy {标:提出,写明;

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独出心裁:【d u ch u x n c d】原指诗文的构 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举一反三:【j u y if On s ai】反:类推。比喻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实事求是:【sh ish iqi u sh 1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各抒己见:【g e sh u j iji dn】抒:抒发,发 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不耻下问:【b u ch ixi a w e】乐于向学问或 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触类旁通:【ch u l e p d ng t mg】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精益求精:【j ng y iqi uj ng】精:完美,好;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材要求,本期我有的放矢的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绘画教学,着力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贯彻加强基础知识,开发智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原则,重视审美教育和加强工艺设计教育,力图把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融为一体。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们的美术基础不相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部分学生对色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对美术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和有较强的写实能力,已初步理解并能应用透视、色彩等基础知识和技法。从上学期的美术学习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对画画充满了兴趣。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他们兴趣发展下去,并且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习惯。对班上在美术发面有潜能、认识美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辅导,进一步提高画画的能力。有个别学生学习美术有困难、有惰性。要开展一帮一的活动。 不足之处: 1、学生对于活动作业的认识态度有所偏颇,对于回家进行作业的投入度不高。学生乐于参与探究活动,但对于自己准备各类身边常见材料的投入度很低。 2、部分学生上课缺少兴趣,作业完成男生较差。 三、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19课,选修课2节。其中造型·表现14节,设计应用2节,欣赏评述3节,综合探索2节,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课业。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美术学科很难像数学、英语一样分成若干个等级,总体是块状的,尽管内容从1—6年级也有递进,但很难截然分清。有的内容在四年级出现,在六年级还会出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握教学深浅。因为是六年级,所以内容越来越广,难度越来越大,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没有充分的备课是上不好六年级的课的。 四、教学目标: 1、造型·表现 运用形、色、机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设计·应用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3、欣赏·评述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法,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综合·探索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传统文化的关系。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

6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课程纲要-

题目: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六年级(下)课程纲要课程名称:美术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 课时:32课时 设计者: 一、背景: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美术下册,共15课,其中造型·表现领域7课,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领域3课,欣赏·评述领域1课,造型·表现与综合·探索领域1课,综合·探索领域2课。 造型·表现的课程领域中,《明暗与立体》引导学生了解在光照射下物体的明暗变化,完成立体造型的方法;《记录色彩》一课,让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同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记录与表现所见所回、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工笔花卉》《扇面画》两课让学生使用中国画的方法,大胆表现画面,以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

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是让学生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制作方法,设计和装饰各种图形与物品,改善环境与生活,并与他人交流设计意图。要分别从观察、想象和联想等侧面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其中《图文并茂》一课,让学生不仅通过画自编故事,使学生从生活中体会真、善、美。还使学生运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和生活情趣。《奥运精神》一课,学生在了解世界奥林匹克的知识,聚焦“新北京,新奥运”的同时。通过设计,表达自己对奥运的祝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体会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升华学生的情感。 综合·探索的学习领域,是让学生结合1~6年级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以及学校和社区的活动,用多种美术媒材进行策划、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生活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如《毕业啦》一课,通过让学生综合运用美术课上所学到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回忆小学六年的美好生活,畅所欲言,感受那浓浓的师生情、学友情、爱校情,将“情”字升华,制作毕业纪念品和纪念册。 欣赏·评述领域中,《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一课,让学生通过欣赏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类别。增强对我国古代建筑的欣赏感受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建筑以及悠久历史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们的美术基础不相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

第三单元检测卷(2) 1.我会填。 (1)把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 ),它的一条边等于圆柱的( ),另一条边等于圆柱的( )。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都可以写成( )。 (3)一个圆柱,如果底面直径不变,高增加到原来的2倍,体积就增加到原来的( )倍;如果高和直径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体积就增加到原来的( )倍。 (4)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31.4立方分米,高是5分米,它的底面积是( )平方分米。 (5)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与高都相等,圆柱的底面积是6平方厘米,圆锥的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 (6)一个装满水的圆锥形容器高9厘米,如果将水全部倒入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中,则水高( )厘米。 2.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底面积和高均相等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相比较,它们的体积,( )。 A.正方体体积大 B.长方体体积大 C.圆柱体体积大 D.一样大 (2)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的体积和底面积都相等,圆柱的高是圆锥的( )。 A.2倍 B.1 3 C. 3倍 D.2 3 (3)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扩大3倍,它的体积扩大( )倍。 A.3 B.6 C.9 D.27 (4)求圆柱形水杯能盛多少升水,就是求这个水杯的( )。 A.底面积 B.表面积 C.体积 D.容积 (5)把一个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切开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相比较,( )。 A.表面积和体积都没变 B.表面积没变,体积变了 C.表面积变了,体积没变 D.表面积和体积都变了 3.我会判。(对的画“√”,错的画“?”) (1)圆柱和圆锥都有无数条高。( ) (2)两个圆柱的体积相等,它们的表面积也相等。( ) (3)圆柱的体积一定比与它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大。( ) (4)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 3 。( ) (5)圆锥顶点到底面上一点的距离就是它的高。( )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读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 二、课前自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 三、探究新知

(一)、情境导入新课,走近居里夫人 1、播放多媒体课件,观看居里夫人的演讲录像。 2、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端庄、漂亮的女士是谁吗?(居里夫人) 3、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相信居里夫人的形象已经定格于同学们的头脑中,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居里夫人。 4、请几名学生自由发言。(二)、编写习作提纲,试写居里夫人 1、通过交流,同学们对居里夫人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现在如果让你来写居里夫人,你打算写些什么内容、怎样去写?请同学们快速构思,列出写作提纲。 2、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作文思路。 3、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内进行交流。(三)、初读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思路 1、结合学生的作文思路进行简单小结。 2、同样是写居里夫人,我们看看作者梁衡在纪念居里夫人逝世100周年时创作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18课(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认读生字新词。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分析:六年级下册美术共15课,侧重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学习领域,教学内容前后联系比较紧密。本版教材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终生必备的美术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在内容组织上,充分考虑其综合性,注重教材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引导学生传承祖国传统文化,接纳世界多元文化,在多元文化观念的基础上建立多元艺术观念,丰富视觉样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让他们找到自己所喜欢的视觉样式,体验更加多样的文化情趣,满足自己的认知和情感上的需要,充实自己审美需求。教材在编排体系上改变了传统学科知识门类划分课业的形式,淡化了美术门类,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拓宽了美术的文化背景。力求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教材既考虑到知识体系的建构又突出了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认识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作意图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部编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

部编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 一、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以及模拟试题 1. 花边饺里的母爱 肖复兴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要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惊带玩地吞进肚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它.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在吃这方面再受委屈了。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⑤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一贯制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唯一的方法是常包饺子。 ⑥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⑦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⑧ 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来,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呦!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⑨ 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有删改)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附答案)

鸽巢问题 一、我会填(28分) 1.(2分)(2010春?丹巴县月考)6只鸡放进5个鸡笼,至少有只鸡要放进同一个鸡笼里. 2.(2分)(2013?陆丰市校级模拟)在367个1996年出生的儿童中,至少有个人是同一天出生的. 3.(2分)(2013?陆丰市校级模拟)瓶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黄球各5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个球. 4.(2分)(2013?陆丰市校级模拟)15个学生要分到6个班,至少有个人要分进同一个班. 5.(4分)(2013?陆丰市校级模拟)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装了红、黑、白玻璃球各2个,要保证取出的玻璃球三种颜色都有,他应保证至少取出个;要使取出的玻璃球中至少有两种颜色,至少应取出个. 6.(6分)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帽子各5顶放入一个盒子里,要保证取出的帽子至少有两种颜色,至少应取出顶帽子,要保证三种颜色都有,则至少应取出 顶;要保证取出的帽子中至少有两个是同色的,则至少应取出顶. 7.(4分)(2011春?云霄县期中)9只兔子装入几个笼子,要保证每个笼子中都有,且要保证最多有一个笼子中的兔子数不少于3只,则笼子数最少是个,最多是个. 8.(2分)(2013?陆丰市校级模拟)给一个正方体木块的6个面分别涂上红、黄两种颜色,则不论如何涂都有个面的颜色相同. 9.(4分)(2013?陆丰市校级模拟)朝明小学的六年级有若干学生,若已知学生中至少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那么,六年级至少有个学生;其中六(1)班有49名学生,那么在六(1)班中至少有个人出生在同一月. 二、对号入座(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8分) 10.(3分)(2014?蓝田县校级模拟)10个孩子分进4个班,则至少有一个班分到的学生人数不少于()个. A .1 B . 2 C . 3 D . 4 11.(3分)(2014?蓝田县校级模拟)王东玩掷骰子游戏,要保证掷出的骰子总数至少有两次相同,他最少应掷()次. A .5 B . 6 C . 7 D . 8 12.(3分)(2014?蓝田县校级模拟)张阿姨给孩子买衣服,有红、黄、白三种颜色,但结果总是至少有两个孩子的颜色一样,她至少有()孩子. A .2 B . 3 C . 4 D . 6 13.(3分)(2014?蓝田县校级模拟)李叔叔要给房间的四面墙壁涂上不同的颜色,但结果是至少有两面的颜色是一致的,颜料的颜色种数是()种. A .2 B . 3 C . 4 D . 5 14.(3分)(2014?蓝田县校级模拟)一个盒子里装有黄、白乒乓球各5个,要想使取出的乒乓球中一定有两个黄乒乓球,则至少应取出()个. A 4 B 5 C 6 D7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Unit 3 Last weekend?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听、说、读、写短语: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and visited grandparents。 2、能够听懂问句: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并能够做出正确的回答。 3、能够运用新学语言内容完成Let’s find out 中的任务。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听、说、读、写短语“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and visited grandparents”,听懂、会说句子: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并能够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5个词组读音和书写,掌握动词过去式及其发音规则。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六张词卡。 2、教师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 3、教师准备本单元的挂图。 教学过程 1、preparation: (1)Daily oral practice. Good morning! Glad to meet you. How are you?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对话练习,已学知识的巩固。 (2)Hang–man game. 玩游戏,猜单词。 ( watch, wash, clean, play, visit) 2、presentation: (1) Let’s chant (第六册书本Page 7) a. 听一遍录音 b、师生一起说唱 (2) Let’s start: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the weekend? 说说自己的周末,复习动词短语。 3、 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一个日历给大家看,圈出今天的日子是Sunday(weekend),然后问学生:What’s the date today? What day is it today? 学生回答今天的日期, Today is April the 10th. It’s Sunday. (2)、教师说:On Sunday (weekend),I usually wash clothes, clean the room, play football, watch TV and visit grandparents.出示教师所说动作的卡片,学生跟读词组。跟着老师朗读几遍动词短语。 (3)、教师问学生: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Sundays? 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 (4)、教师再次出示日历,圈出上个星期天的日子,然后问学生:What was that day? 引导学生回答:It was last Sunday? 板书并带读单词:last。教师:It was last Sunday. It was the last weekend. 板书、解释并朗读词组:last weekend。学生跟读并掌握词组:last weekend。 (5)、引出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板书句型并朗读。

【语文】部编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语文】部编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以及模拟试题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玉兰花的记忆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jiǎo jiàn)。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中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那些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荫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那时我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不认识的人,()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情趣无限! 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尤其某个夏天的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动,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miáo shù)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对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给下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口角(jiǎo jué)________ 沾露(zhān zhàn)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词语。 (3)第6自然段中括号里应填入的一组关联词语是()。(填序号) A.只要….就… B.即使……也 C.无论……都…

六年级美术下册

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 第一课追寻文明的足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2、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 板书课题:追寻文明的足迹 二、新授 教师播放课件《古代文明异国风光》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刚才电脑播放的哪些图片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点击电脑上的图片为同学们做解释。 2、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3、除了课件中提到的历史文化遗产,你还知道哪些?有图片吗?展示一下!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全面,通过这些图片资料,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留给我们一笔不小的财富,同时我们通过它们也能看到过去的历史中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4、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存在于现实的,那么还有很多已经遗失的古迹,它已成为了一个迹,比

如巴特农神殿,在公元1687 年被威尼斯军队炮轰致毁;还有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它是人们梦想中的花园,但它是否真正的存在,人们仍无法寻得根源;还有罗德港巨人雕像,摩梭拉斯陵墓,都因为年代的久远无从考证。 5、为了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应该为它做些什么呢?如果你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到此贵地,你会如何做才能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呢? 三、课外拓展其实我们就近来看,在我们中国就有很多的文明古迹,九寨沟,故宫,苏杭二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它们,让他们继续存留下去,把它留给未来。 四、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探访自然的奇观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2、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具准备: 幻灯片,世界地图及各种材料 教学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明与暗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静物台 4、范画两幅 5、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 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二)新授: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师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 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 3、学生交流。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 对身边的物体的观察理解,加强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

整理和复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学生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之后,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整理与复习,对学过的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把知识点串成知识线,把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结构,达到持久记忆,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 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经验,以及初步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都为本单元的整理与复习奠定了基础。教师根据复习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去整理知识,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1.能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以及方程的基础知识;能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对整数和小数的加、减、乘、除正确估算;能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简算;会解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 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换算,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 3. 掌握所学的几何图形的特征;能够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掌握图形平移、旋转的方法;能用数对或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应用。 4. 掌握所学的统计的初步知识,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会分析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实际问题。 5. 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掌握所学的常见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在平时学习的基础上,更大范围内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更全面的回顾、整理、比较和对照。使互不联系或联系较少的知识有机会得以沟通,形成纵横联系的知识体系。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使所学知识结构化是本单元的首要任务。 2. 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所学内容。复习时,利用教材,调动学生参与整理知识的主动性和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复习要点(第三单元) 学校姓名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时间顺序来叙述的。全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好处:使整篇文章显得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记在心里的感情。) 2.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四件事: (1)被捕前,李大钊同志坚持革命工作。 (2)被捕时,李大钊同志从容镇定。 (3)法庭上,李大钊同志安定沉着。 (4)被害后,李大钊全家无比悲痛的情形。 3.课文前后照应有多处 (1)①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后来听母亲说……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感受更深刻。 (2)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父亲的被难日…… ②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作用: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这件事印象深刻,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 (3)①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②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三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更清楚,印象更深刻。 4.课文中的对比描写 (1)父亲整理书籍、文件时对我的提问所表现出的含糊、敷衍的态度与平时的耐心形成对比; (2)面对敌人,“我”的恐惧与父亲的沉着、平和形成对比。 5..理解句子 ①父亲是很慈祥的……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②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③在法庭上……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

英语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Unit 6 I am watching TV 知识点小结及练习题 语法结构 (一)语法讲解: 1.现在进行时的构成与运用。 (1).现在进行时态定义: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 (2).现在进行时态构成:助动词be(am,is are) + 动词的现在分词。助动词Be无实意;它 随着人称、数、时态的变化而变化。 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 I’m … . What’s he /she doing ? He /she is… . Is he /she doing … ? Yes, he /she isn’t . No , he /she isn’t . 注意:句子中人称数的一致。 例如:I’m eating an apple. What is he/she doing? He/She is playing basketball. What are they doing? They’re writing . (3).现在进行时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A). 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I’m doing my homework.我正在写作业。 (B).表示现阶段正在进行,但此刻不一定在进行的动作。 She is translating a novel these days.她最近正在翻译一本小说。 (C).在英语中,有些动词,如:come, go, leave, arrive, begin, start, stay等的现在进行时可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一般跟时间状语,表示不久将要发生的动作。 如:She's coming to see you today.她今天要来看你。 The train is arriving soon.火车就要到了。 I’m leaving for Shanghai tomorrow. 我明天动身去上海. (D). 现在进行时与always, forever等词连用,表示反复出现的或成习惯的动作, 含有“赞叹”, “厌烦”等感情色彩. He is always thinking of his work.他总是想着他的工作. 2. 动词现在分词的构成规律: 1) 一般情况下,在动词原形后直接加-ing.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看拼音写词语 1、yì qiū hóng hú pán yú cāng cāng liáng liáng ( ) ( )( )( ) 2、lǐng yù sī kōng jiàn guàn huā pǔ yán suān ( )( )( )( ) jiàn qǐ shí ruǐ wèi gé nà sōu jí qiū yǐn ( )( )( )( )( ) chū bǎn jiē duàn dàn shēng zòng guān jiàn sh ù ( ) ( )( ) ( )( ) zhuī gēn qiú yuán bú shèn wú dú yǒu ǒu tū chū( )( )( )( )āo xiàn bú kě sī yì wěn hé wěi dù jiàn wēi ( )( )( ) ( )( ) zhī zhe huá luó gēng qièér bú shě fǒu zé( )( ) ( )( ) wén xiàn xì tǒng zhěng lǐ líng gǎn wú liáo ( )( )( ) ( )( ) zhèng jù ( ) 3、qīng cuì zǔ lán bō lí chǒu è kǒng bù ( )( )( )( )( ) xī shuài gǒu fèi sān xián hé xié chǐ lún ( )( )( )( )( ) chéng xiàn wéi kǒng jù jué xiē zǐ zhē rén ( )( )( )( )( ) cāi cè bō zǐ jiē xīn dān diào jiā sù ( )( )( )( )( ) zhèng shí ( ) 4、mǎ qí zhòu zhòu bā bā yíng guāng pín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