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泉》白居易唐诗鉴赏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白居易《白云泉》阅读答案及赏析云泉唐·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注]①白云泉在苏州市西二十里,号称“吴中第一水”。
自白居易题以绝句,白云泉遂名显于世。
白居易贬官江州后,济世抱负渐减,随遇而安、独善其身的思想日增,反映了其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3)诗评家说“云自无心水自闲”一句极为传神,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4)透过本诗我们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5)本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试作赏析。
答案:(1)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3)同意。
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流泻,从容自得。
表现了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娴静雅致的神态。
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逍遥惬意。
(4)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神情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士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性格充斥在整篇诗作中。
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这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5)诗人采用象征、比喻手法写景寓志,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二:(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云自无心水自闲”一句。
(6分)(2)有人评价这首诗“兴发于此,而意归于彼”,请说出这样评价的理由。
(5分)【参考答案】(1)白云随风漂荡,舒卷自由;泉水淙淙流淌,自由奔泻。
这两幅画面写出了白云坦荡的胸怀和泉水娴静的姿态。
白居易《白云泉》赏析
白云泉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译文】
天平山白云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谥,天上的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潺流,从容自得.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要奔冲山下去,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
小编赏:
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
天平山在苏州市西二十里。
“此山在吴中最为高耸,一峰端正特立”,“巍然特出,群峰拱揖”,岩石峻峭。
山上青松郁郁葱葱。
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不竭,所谓白云泉也”,号称“吴中第一水”,泉水清洌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以绝句”,“名遂显于世”。
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
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
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
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
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
白云泉唐白居易这首诗的意思
《白云泉》是唐朝白居易的诗作。
原文如下: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译文如下:
天平山上白云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谥,天上的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流,从容自得。
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要奔冲山下去,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
此诗描绘了一幅线条明快简洁且充满生机活力的淡墨山水图,借此来表达诗人渴望能早日摆脱世俗的一种坦荡淡泊的情怀。
全诗风格平淡浑朴,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白云泉唐代: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天平山腰泠泠流淌着白云泉,天上白云自在舒卷,泉水自流悠闲。
白云泉:天平山山腰的清泉。
天平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
无心:舒卷自如。
闲:从容自得。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tiān)波浪向人间。
白云泉啊,你又何必奔流飞泻到山下去,给原本多事的人间再添波澜。
何必:为何。
奔:奔跑。
波浪:水中浪花,这里喻指令人困扰的事情。
此诗描绘了一幅线条明快简洁且充满生机活力的淡墨山水图,借此来表达诗人渴望能早日摆脱世俗的一种坦荡淡泊的情怀。
全诗风格平淡浑朴,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太平山上的白云泉清澈可人,白云自在舒卷,泉水从容奔流。
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
天平山在苏州市西二十里。
“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宋范成大《吴郡志》卷十五),“巍然特出,群峰拱揖”,岩石峻峭,山上青松郁郁葱葱。
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号称“吴中(今江苏苏州)第一水”,泉水清冽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一绝句”,“名遂显于世”(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中《山》)。
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里暗中却呈现为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
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彻,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
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其乐,逍遥而惬意。
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
“云自无心心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白云泉啊,你又何必冲下山去,给原本多事的人间再添波澜。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至二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十分繁忙冗杂,“清旦方堆案,黄昏始退公。
白居易《白云泉》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全诗风格平淡浑朴,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云泉的相关资料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白云泉》原文唐代: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白云泉》练习题(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3)诗评家说“云自无心水自闲”一句极为传神,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4)透过本诗我们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5)本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试作赏析。
答案(1)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3)同意。
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流泻,从容自得。
表现了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娴静雅致的神态。
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逍遥惬意。
(4)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神情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士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性格充斥在整篇诗作中。
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这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5)诗人采用象征、比喻手法写景寓志,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白云泉》赏析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
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的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的清新感。
白居易《白云泉》赏析白居易《白云泉》赏析《白云泉》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抒情之作,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借此诗来表达诗人在任苏州刺史期间,渴望能早日摆脱世俗的一种坦荡淡泊的情怀。
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赏“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
天平山在苏州市西二十里。
“此山在吴中最为高耸,一峰端正特立”,“巍然特出,群峰拱揖”,岩石峻峭。
山上青松郁郁葱葱。
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不竭,所谓白云泉也”,号称“吴中第一水”,泉水清洌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以绝句”,“名遂显于世”。
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
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
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
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
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
公元825-826年(唐敬宗宝历元年至二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十分忙冗杂,“清旦方堆案,黄昏始退公。
可怜朝暮景,消在两中”(《秋寄微之十二韵》),觉得很不自由。
面对闲适的白云与泉水,对照自己“心为形役”的情状,不禁产生羡慕的心情,一种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便油然而起:“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问清清的白云泉水,何必向山下奔腾飞泻而去,给纷扰多事的人世推波助澜!自公元815年(元和十年)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后,济世的抱负和斗争的锐气渐渐减少,而“知足保和”、独善其身的思想则逐步增加。
在苏州刺史任上,他深深感到“公私颇多事,衰惫殊少欢。
迎送宾客懒,鞭笞黎庶难”(《自咏》),渴望能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
白居易《白云泉》古诗赏析白居易《白云泉》古诗赏析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翻译/译文天平山白云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谥,天上的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流,从容自得。
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要奔冲山下去,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注释①白云泉:天平山山腰的清泉。
②天平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
③无心:舒卷自如。
④闲:从容自得。
⑤何必:为何。
⑥奔:奔跑。
⑦波浪:水中浪花,这里喻指令人困扰的事情。
赏析/鉴赏“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
“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巍然特出,群峰拱揖”,岩石峻峭。
山上青松郁郁葱葱。
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号称“吴中第一水”,泉水清洌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以绝句”,“名遂显于世”。
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
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
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
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
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
结尾两句流露出“既无可恋者,何以不休官”的情绪,集中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的思想,表现了诗人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地淡墨山水图。
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地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地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地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地清新感。
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地逍遥自由比喻恬淡地胸怀与闲适地心情;用泉水激起地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幼儿唐诗《白云泉》原文|译文|鉴赏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至二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十分繁忙冗杂,觉得很不自由。
面对闲适的白云与泉水,对照自己“心为形役”的情状,不禁产生羡慕的心情,故而创作这首诗来抒发自己情怀。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幼儿唐诗《白云泉》原文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译文及注释译文太平山上的白云泉清澈可人,白云自在舒卷,泉水从容奔流。
白云泉啊,你又何必冲下山去,给原本多事的人间在添波澜。
注释①白云泉:天平山山腰的清泉。
②天平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
③无心:舒卷自如。
④闲:从容自得。
⑤何必:为何。
⑥奔:奔跑。
⑦波浪:水中浪花,这里喻指令人困扰的事情。
鉴赏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
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的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的清新感。
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诗的风格平淡浑朴,清代田雯谓“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
”(《古欢堂集》)这一评语正好道出了这首七绝的艺术特色。
“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
天平山在苏州市西二十里。
“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巍然特出,群峰拱揖”,岩石峻峭。
山上青松郁郁葱葱。
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号称“吴中第一水”,泉水清洌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以绝句”,“名遂显于世”。
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
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
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
【白云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白云泉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译文及注释】1、天平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
2、白云泉:天平山山腰的清泉。
【赏析】《白云泉》是一首七言绝句。
写于诗人任苏州刺史任内。
这两句是说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
天平山上青松郁郁葱葱,号称“吴中第一水”的白云泉,清冽而晶莹;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
后句尤为传神,表现白云闲静雅致的神态,连用两个“自”字,强调白云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
这种景况,对身为州刺史政务繁忙的诗人来说,不禁产生了羡慕之情。
诗人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寓情,言浅旨远,寄托遥深,情趣盎然。
“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
天平山在苏州市西二十里。
“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巍然特出,群峰拱揖”,岩石峻峭。
山上青松郁郁葱葱。
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号称“吴中第一水”,泉水清洌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以绝句”,“名遂显于世”。
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
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
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
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
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至二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十分繁忙冗杂,“清旦方堆案,黄昏始退公。
可怜朝暮景,消在两衙中”(《秋寄微之十二韵》),觉得很不自由。
面对闲适的白云与泉水,对照自己“心为形役”的情状,不禁产生羡慕的心情,一种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便油然而起:“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问清清的白云泉水,何必向山下奔腾飞泻而去,给纷扰多事的人世推波助澜!自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后,济世的抱负和斗争的锐气渐渐减少,而“知足保和”、独善其身的思想则逐步增加。
白云泉赏析一、原诗呈现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二、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诸多问题,关心民生疾苦,同时也有许多写景抒情之作,风格清新自然。
三、字词注释1. 天平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
2. 无心:舒卷自如。
3. 闲:从容自得。
四、诗句翻译天平山白云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谥,天上的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自由奔泻,从容自得。
我问泉水,你又何必冲下山去,给原本多事的人间在添波澜。
五、诗歌赏析(一)意象之美1. 白云与泉水•在诗中,“白云”和“泉水”是两个关键意象。
白云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飘荡,“云自无心”写出了白云的闲适、自在,它不受任何拘束,随心而动。
•泉水在山中流淌,“水自闲”表现出泉水的从容不迫。
这两个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静谧、清幽的山中景色图。
•例如,我们在山间游玩时,看到天上的白云像棉花糖一样飘浮着,旁边的泉水潺潺流淌,那种宁静和谐的感觉就如同诗中所描绘的一样。
2. 天平山的背景烘托•天平山作为白云泉的所在之处,它为白云泉增添了一种宁静、高远的氛围。
它是白云泉的依托,也象征着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世外桃源。
(二)抒情表意1. 厌世情绪的流露•诗的后两句“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看似是对泉水的一种嗔怪,实则是诗人自己厌世情怀的一种委婉表达。
•诗人看到泉水从山上奔涌而下,流入人间,会掀起波浪,这就如同人一旦涉足尘世,就会被尘世的纷扰所困扰。
诗人可能在官场或生活中经历了一些烦恼,所以借泉水表达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尘世喧嚣的厌倦。
•比如,在当时官场中,白居易目睹了官场的黑暗、倾轧,他想要像白云和山中泉水一样,保持自己的本真和宁静,远离那些是非纷争。
2. 对自由闲适的向往•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白云泉的自在景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白云泉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白云泉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白云泉白居易翻译,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此诗主要表现了一个欲归隐山林的仕人形象,下面是此诗的阅读答案以及翻译赏析,欢送大家参考阅读~!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3)诗评家说“云自无心水自闲”一句极为传神,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4)透过本诗我们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5)本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试作赏析。
(1)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外表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沉着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3)同意。
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流泻,沉着自得。
表现了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娴静雅致的神态。
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逍遥惬意。
(4)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神情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士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性格充满在整篇诗作中。
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沉着自得,实际上这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5)诗人采用象征、比喻手法写景寓志,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天平山白云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谥,天上的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流,沉着自得。
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要奔冲山下去,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①白云泉:天平山山腰的清泉。
②天平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
③无心:舒卷自如。
④闲:沉着自得。
⑤何必:为何。
《白云泉》白居易唐诗鉴赏《白云泉》白居易唐诗鉴赏导语:《白云泉》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抒情之作,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借此诗来表达诗人在任苏州刺史期间,渴望能早日摆脱世俗的一种坦荡淡泊的情怀。
下面一起来欣赏下。
【原文】白云泉①天平山②上白云泉,云自无心③水自闲④。
何必⑤奔⑥冲山下去,更添波浪⑦向人间!【注释】①白云泉:天平山山腰的清泉。
②天平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
③无心:舒卷自如。
④闲:从容自得。
⑤何必:为何。
⑥奔:奔跑。
⑦波浪:水中浪花,这里喻指令人困扰的事情。
【白话译文】天平山白云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谥,天上的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流,从容自得。
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要奔冲山下去,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创作背景】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至二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十分繁忙冗杂,觉得很不自由。
面对闲适的白云与泉水,对照自己“心为形役”的情状,不禁产生羡慕的心情,自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后,济世的抱负和斗争的锐气渐渐减少,而“知足保和”、独善其身的思想则逐步增加。
在苏州刺史任上,他深深感到“公私颇多事,渴望能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故而创作这首诗来抒发自己情怀。
【赏析】“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
“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巍然特出,群峰拱揖”,岩石峻峭。
山上青松郁郁葱葱。
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号称“吴中第一水”,泉水清洌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以绝句”,“名遂显于世”。
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
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
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
白居易《白云泉》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白居易《白云泉》翻译赏析白居易《白云泉》翻译赏析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白云泉_白居易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白云泉_白居易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白云泉唐代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译文太平山上的白云泉清澈可人,白云自在舒卷,泉水从容奔流。
白云泉啊,你又何必冲下山去,给原本多事的人间在添波澜。
注释白云泉:天平山山腰的清泉。
天平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
无心:舒卷自如。
闲:从容自得。
何必:为何。
奔:奔跑。
波浪:水中浪花,这里喻指令人困扰的事情。
鉴赏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
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的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的清新感。
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诗的风格平淡浑朴,清代田雯谓“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
”(《古欢堂集》)这一评语正好道出了这首七绝的艺术特色。
“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
天平山在苏州市西二十里。
“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巍然特出,群峰拱揖”,岩石峻峭。
山上青松郁郁葱葱。
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号称“吴中第一水”,泉水清洌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以绝句”,“名遂显于世”。
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
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
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
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
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
《白云泉》白居易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白云泉》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抒情之作,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借此诗来表达诗人在任苏州刺史期间,渴望能早日摆脱世俗的一种坦荡淡泊的情怀。
【原文】
白云泉①
天平山②上白云泉,云自无心③水自闲④。
何必⑤奔⑥冲山下去,更添波浪⑦向人间!
【注释】
①白云泉:天平山山腰的清泉。
②天平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
③无心:舒卷自如。
④闲:从容自得。
⑤何必:为何。
⑥奔:奔跑。
⑦波浪:水中浪花,这里喻指令人困扰的事情。
【白话译文】
天平山白云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谥,天上的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流,从容自得。
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要奔冲山下去,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
【创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至二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十分繁忙冗杂,觉得很不自由。
面对闲适的白云与泉水,对照自己“心为形役”的情状,不禁产生羡慕的心情,自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后,济世的抱负和斗争的锐气渐渐减少,而“知足保和”、独善其身的思想则逐步增加。
在苏州刺史任上,他深深感到“公私颇多事,渴望能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故而创作这首诗来抒发自己情怀。
【赏析】
“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
“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巍然特出,群峰拱揖”,岩石峻峭。
山上青松郁郁葱葱。
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号称“吴中第一水”,泉水清洌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以绝句”,“名遂显于世”。
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
白云随风飘荡,
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
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
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
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
结尾两句流露出“既无可恋者,何以不休官”的情绪,集中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的思想,表现了诗人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
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的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的清新感。
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
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
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