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剧红色娘子军2013年修订版
- 格式:ppt
- 大小:4.12 MB
- 文档页数:3
舞剧音乐――红色娘子军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部非常经典的舞剧音乐作品,那就是《红色娘子军》。
《红色娘子军》是中国著名舞蹈家李连达先生创作并执导的一部舞剧音乐,它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支由妇女组成的红军部队的故事。
整部作品充满了激情、感动、悲壮和责任感,不仅是国内外舞蹈界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是一部历史与文化的结晶。
在整部作品中,舞蹈、音乐和情节相互结合,呈现出了一个完美的艺术形态。
舞蹈方面,《红色娘子军》充分展现了中国女性的美和力量。
舞者们身披红色军装,头戴翠绿色的红星,跳起了精彩的舞蹈,表达了她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和忠诚。
整个表演中充满了悲壮的氛围,观众们仿佛回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看到了那些勇敢的红色娘子军官兵们的英勇事迹。
音乐方面是整部作品的灵魂所在。
作曲家王克桢先生根据时期的背景,融入了许多民族乐器和音乐元素,将时代的情感和气息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经过多次改编和演绎,《红色娘子军》的音乐成为了经典的代表之一,成为了一代代中国人的记忆。
大家都知道,《红色娘子军》是一部有着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作品。
它讲述的是妇女们在抗日战争中的奋斗历程和胜利。
在舞剧中,妇女们以坚实的信念和不怕艰险的勇气,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山河,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民族振兴的历史。
她们是真正的英雄,是给祖国做出贡献的伟大人物。
正如舞剧中所唱的:“楚楚可怜的女兵,铁壁铜墙也攻不破;前赴后继的队伍,雄风万丈走向胜利。
”总之,我对《红色娘子军》这部作品是非常喜欢的。
在我看来,它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
它通过美妙的舞蹈和动人的音乐,展现出了中国妇女的力量与伟大,弘扬了宝贵的爱国情怀。
希望大家有机会去欣赏这部作品,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红⾊娘⼦军》舞剧完整版《红⾊娘⼦军》插曲《红⾊娘⼦军》是⼀部由上海电影制⽚⼚出品的历史故事电影,由著名导演谢晋执导,祝希娟、王⼼刚、向梅、陈强等主演。
该⽚讲述了第⼆次国内⾰命战争时期海南红⾊娘⼦军的⽃争业绩为素材,围绕吴琼花从奴⾪成长为共产主义战⼠的经历,⽤写实的⼿法突出反映了旧社会妇⼥在反抗和⽃争中成长的典型事例。
经典《红⾊娘⼦军》舞剧完整版1930年,海南岛五指⼭区,⼀⽀由劳动妇⼥组成的⾰命武装队伍--红⾊娘⼦军成⽴了。
吴琼花是椰林寨⼤⼟豪南霸天的丫头,⼏次逃跑都被抓回,受尽折磨。
南霸天命⼈要将她活活打死,昏死在地的琼花在电闪雷鸣中惊醒过来,遇到了化装成华侨富商的红军⼲部洪常青和通信员⼩庞。
洪常青来到椰林寨,⾃称从海外归来,携巨款荣显故乡。
南霸天企图扩充反动势⼒,为其⼤摆筵席。
洪常青临别前借⼝带⾛了吴琼花。
在洪常青的指引下,琼花决⼼⾛上⾰命道路,她与不愿做封建礼教牺牲品的红莲⼀起来到娘⼦军营地,要求参加娘⼦军队伍。
洪常青认出琼花,连长批准琼花⼊伍,并发给她⼀⽀枪。
在⼀次执⾏侦察任务时,琼花路遇南霸天,她⼼头怒⽕难以抑制,开枪打伤了南霸天。
由于她违反了纪律,受到处分,娘⼦军的领导对她进⾏了严肃的批评教育。
红军决定解放椰林寨,洪常青带吴琼花再次化装进⼊椰林寨。
不料,南霸天乘着夜⾊逃脱,吴琼花在追捕中受了重伤。
国民党反动派出动军队进攻海南岛的红军,娘⼦军撤离椰林寨,南霸天卷⼟重来。
在这严峻时刻,吴琼花加⼊中国共产党。
洪常青带领娘⼦军在执⾏阻击任务时,为掩护娘⼦军撤退负重伤被捕,在敌⼈⾯前⼤义凛然,英勇就义。
吴琼花继任娘⼦军党代表,率领娘⼦军解放了椰林寨,枪决了南霸天,带领娘⼦军踏上新的征程结语:⼀代⼈,有⼀代⼈的标签;⼀个时代,有⼀个时代的精神。
70年代,是从⽂⾰⾛向改⾰开放⼀代。
在这漫长的岁⽉,我们经历了太多欢笑与泪⽔。
每⼀⾸歌都是⼀段记忆,打开尘封的往事,怀念那些与喇叭录⾳机相伴度过的夜。
中国舞剧史上不能错过的12部经典你都看了吗中国舞剧自古以来就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这些经典的舞剧作品中,既有反映历史故事的,也有展现民族风情的,更有探讨人生哲理的。
这些作品无论是在舞美设计、编舞手法还是演员表演方面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中国舞剧史上,不能错过的12部经典舞剧。
《红色娘子军》《红色娘子军》是中国舞剧史上的经典之作,该作品以红军战士女儿宋丹丹的真实故事为蓝本,讲述了她在战火中找到母亲遗骨的故事。
在这部舞剧中,既有战斗惊险刺激的场面,也有红军女战士们追求幸福的情感故事,以及她们对于家国情怀的坚守。
《白毛女》《白毛女》是中国舞剧史上的又一经典之作。
该作品以1947年毛泽东看过豫剧《白毛女》后,对女主人公白娘子的慈悲心肠而改编,讲述了苦难的白娘子和她丈夫的感人爱情故事。
剧中红军战士民主、进步的情感与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
《梅花》《梅花》是一部以梅兰芳生平为原型的舞剧作品,以他的表演生涯和人生经历为蓝本,通过对梅派表演艺术的描绘,展现了梅兰芳的才情和人格魅力。
这部剧充分展示了梅派表演的独特魅力和优雅风采。
《游园惊梦》《游园惊梦》是中国舞台艺术珍品,该作品以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同名小说为基础,讲述了唐代文人韦庄游园之梦的故事。
舞剧结合诗词、音乐和舞蹈,以精湛的表演技巧再现了文人的游园情趣以及他们对人生的思考。
《江姐》《江姐》是一部通过江姐的生平来反映抗日战争中女性英勇的舞剧作品。
江姐为了抗日事业不畏艰险,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部剧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了那个时期女性在战争中的责任与担当。
《柳湖边》《柳湖边》是取材于叶绍翁的曲艺小说《柳湖边借东风》,是中国当代独幕舞剧中的代表作之一。
该剧讲述了柳湖边小旋风借东风,协助柳公权破解难题的故事,既有魔幻奇趣的故事情节,也有民间传统舞蹈的精彩表演。
《黛玉外传》《黛玉外传》是庐剧《黛玉梦幻》的改编,该剧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线索,讲述了黛玉生平的一个细节,以及她在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欣赏作者:侯蕾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20期教学内容1.、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和《军民团结一家亲》。
2.、简要了解中国芭蕾舞剧的发展历史和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中国特色。
教学目标1.、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和《军民团结一家亲》,熟记上述曲目的主题音乐,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分析音乐主题主奏乐器、感受情绪情感等音乐要素的变化,进一步体会音乐在塑造舞剧人物形象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并结合作品的旋律、题材、舞台布景等艺术元素感受本剧鲜明的民族特色。
2.、能够用自然明亮、亲切热情的声音表现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中根据地群众对党和红军的信任、感激与爱戴。
核心知识结构图《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带再现的三段体)引子 A B A'欢快活泼优美抒情欢快活泼节奏自由舒缓节奏紧凑跳跃节奏略舒展、旋律同A富于舞蹈性起伏大富于歌唱性《军民团结一家亲》引子A A’ B亲切热情亲切热情热烈激动旋律优美抒情,具有鲜明的黎族旋律由F调转至降B调,音乐特色音区上移、力度加强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舞剧《红色娘子军》经典片段,并熟记音乐主题,能有感情的演唱《军民团结一家亲》,初步了解中国舞剧的相关知识。
2、教学难点:在感知音乐要素变化的基础上,探究舞剧音乐在塑造表现人物形象、揭示推动剧情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具准备:钢琴、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初步了解舞剧《红色娘子军》1.、欣赏《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播放视频)思考:(1)这段舞蹈表现了怎样的情景?(2)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预设学生回答:(1)这段舞蹈表现了红军女战士和老班长在河边嬉戏的情景。
(2)音乐轻快活泼、明快流畅,富有趣味。
舞蹈《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选自舞剧《红色娘子军》。
这部舞剧是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红色娘子军的斗争事迹为素材创作的一部现代芭蕾舞剧,讲述了海南岛椰林寨的贫苦姑娘吴清华投奔红军参加革命的故事。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教案第一章:了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背景1.1 简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渊源1.2 分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如何将中国革命历史题材与芭蕾舞艺术相结合1.3 理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国内外的影响和地位第二章: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经典片段2.1 观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经典片段,体会其艺术魅力2.2 分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舞蹈动作、音乐和舞台设计等特点2.3 讨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如何展现中国红色文化的独特韵味第三章:探究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角色刻画3.1 分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主要角色及其性格特点3.2 探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如何通过舞蹈动作和舞台表现手法展现角色内心世界3.3 举例说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角色刻画对观众的情感影响第四章:理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主题内涵4.1 探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所传达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4.2 分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如何通过舞蹈艺术表现女性力量和自我价值的提升4.3 思考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对当代观众的启示和意义第五章:实践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舞蹈动作5.1 学习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基本舞蹈动作和技巧5.2 练习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经典片段,提高舞蹈表现力5.3 结合个人特长,创作一段以《红色娘子军》为主题的舞蹈作品第六章:分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音乐与舞蹈的融合6.1 研究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音乐特点,包括曲风、节奏和旋律等6.2 探讨音乐在芭蕾舞剧中的作用,如何与舞蹈动作相互映衬,增强舞台效果6.3 分析不同场景中音乐与舞蹈的配合,如何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故事的发展第七章:探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舞台设计与视觉效果7.1 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舞台设计,包括布景、灯光和服装等7.2 分析舞台设计如何帮助塑造角色形象,增强观众对场景的沉浸感7.3 讨论舞台设计在表现革命主题和红色氛围方面的作用第八章:理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8.1 探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中国舞蹈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8.2 分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国革命文化精神8.3 思考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对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的积极作用第九章:通过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进行创意编舞与表演9.1 学习如何根据《红色娘子军》的舞蹈元素进行创意编舞9.2 练习运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舞蹈动作和表现手法进行个人或小组表演9.3 展示编舞和表演成果,邀请同学或老师进行评价和指导10.2 反思在教案实践中的不足之处,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效果10.3 展望未来对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教案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期待和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第五章中的实践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舞蹈动作补充和说明: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练习来掌握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舞蹈动作。
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编导: 李承祥、王锡贤、蒋祖慧演出: 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团作曲:吴祖强、杜鸣心等舞美设计: 马运洪、梁宏洲等主要演员: 白淑湘、钟润良等乐队:中央歌剧舞剧院管弦乐队伴唱:中央歌剧舞剧院歌剧团排练: 丁宁、石圣芳指挥: 黄飞立、李华场次: 6场(加序幕和过场为8场)首演时间: 1964年9月首演地点: 人民大会堂作品荣誉: 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十年内战时期,海南岛农家姑娘吴清华,由于家中贫穷,被恶霸地主南霸天强抢为奴。
她几次想逃出地主的樊笼,结果还是被抓了回去投进阴森的水牢。
有一天,南霸天家来了一个华侨巨商,清华又被作为礼品转到了那位“巨商”手中。
巨商把她带到路途中,把她放了。
清华回头看看这位年轻英俊的巨商,感到惊奇和迷惘。
她冒着风雨,越过树丛,一路急速奔跑,来到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琼崖独立师里一支完全由劳动妇女组成的战斗连队——红色娘子军。
她见到党代表洪常青,这时她才明白,放走她的那位华侨巨商就是党代表洪常青乔装改扮的。
清华与地主南霸天有不共戴天之仇,她要复仇。
在一次侦察任务中,清华见到南霸天,两眼冒出怒火,她不顾侦察纪律,擅自开枪射击南霸天,结果暴露了目标,使南霸天逃脱。
洪常青对她的错误进行了批评教育,使她提高了觉悟。
后来,南霸天勾结国民党军队进犯根据地,洪常青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后,为了掩护战友撤退,负重伤被俘,英勇就义。
不久,红军解放了椰林寨,击毙了南霸天。
战斗中,清华因表现英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接任娘子军连党代表职务作者:QFCY123 制作日期: 2014.06.04第四场:红军的营地上洪常青正给娘子军上政治课琼花学习后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老乡们摘了荔枝,编了斗笠来慰问红军军民欢舞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军爱民来民拥军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军爱民来民拥军军民团结打敌打敌人红区风光好军民一家亲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再见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红色娘子军(六场芭蕾舞剧)吴祖强、杜鸣心、王燕樵、施万春、戴宏威曲。
中央芭蕾舞团根据梁信同名剧本改编。
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编导。
1964年在北京首演。
剧情:十年内战时期,海南岛椰林寨的一个丫头吴清华,因不堪恶霸地主南霸天的残酷压迫,逃走未成,被打得昏死过去。
后为红军干部洪常青和通讯员小庞所救,并指引她投奔红军,成为“红色娘子军连”的一名战士。
在战斗中,她违反纪律,打乱了战斗部署,而使南霸天逃脱。
后在党的教育下,她认识了错误,提高了觉悟,同部队一齐奋勇作战,击毙南霸天,解放了椰林寨。
舞剧的音乐对塑造洪常青、吴清华等的舞蹈形象起了积极的补充和衬托作用。
贯穿始终的娘子军连的主题是对全剧主题思想的概括,表现了娘子军这个战斗集体的音乐形象:剧中两个主要人物也各有其特定的音乐主题,洪常青的主题简朴奔放、豪迈有力:吴清华的主题性格鲜明,充满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两个主题随着剧情的展开而贯穿、发展。
序幕的女声领唱与合唱,采用了海南民歌音调,表达了劳苦大众斗争和反抗的呼声。
第一场最后一段三人舞,音乐真挚恳切,深沉动人。
第二场吴清华叙述身世并要求参军的一段小提琴独奏,如诉如泣,充分表达了人物内心对光明的渴望和向往。
第四场快乐的女战士以及军民联欢的一段混声合唱,轻快明亮,生气勃勃。
第六场洪常青英雄就义的一段音乐,悲壮深沉而具有英雄气质。
全剧的音乐,人物性格鲜明而有戏剧性,在处理民间音调和交响性发展手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以下具体分析三段舞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可以说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参照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相结合,是艺术领域中中西文化成功融和的典范。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中国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为主题,通过欣赏和分析该剧,使学生了解中国芭蕾舞的发展历程,感受红色娘子军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创作背景、剧情内容、艺术特色等,培养学生对中国芭蕾舞的认识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爱。
第二章:剧情简介2.1 舞剧概述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由李成擘、江青等创作,首演于1964年。
舞剧以中国红军长征为背景,讲述了红色娘子军英勇斗争的故事。
2.2 主要角色舞剧的主要角色包括:女主角吴丽华、红军指挥员、娘子军战士、地主恶霸等。
2.3 剧情梗概舞剧分为三幕。
第一幕,吴丽华参加红军,成为一名娘子军战士。
第二幕,娘子军在战斗中英勇斗争,击溃敌人。
第三幕,娘子军庆祝胜利,吴丽华英勇就义。
第三章:艺术特色分析3.1 舞蹈动作分析舞剧中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动作,如娘子军的步伐、武器舞等,感受其优美、矫健、有力的风格。
3.2 音乐特点欣赏舞剧中的经典音乐,如《娘子军连歌》、《国际歌》等,分析其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体会音乐与舞蹈的完美融合。
3.3 舞台美术观察舞剧中的舞台布景、道具、灯光、化妆等,分析其如何突出舞剧的主题和氛围。
第四章:欣赏与讨论4.1 观看舞剧片段组织学生观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经典片段,如吴丽华的独舞、娘子军的群舞等。
4.2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舞剧的主题、剧情、舞蹈动作、音乐、舞台美术等方面的特点,分享自己的观看感受。
4.3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的讨论,对舞剧《红色娘子军》进行点评,强调其在中国芭蕾舞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艺术价值。
第五章: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查找有关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资料,如创作背景、排练过程、演员访谈等,以加深对舞剧的了解。
鼓励学生欣赏其他的中国芭蕾舞剧,培养对中国芭蕾舞的兴趣。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第一局部《序曲》[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理解舞剧这种艺术形式。
2、通过学习,理解舞蹈这种艺术用肢体语言所表达的情感。
3、对学生今后在舞蹈创作上给予一定协助。
[教学难点] 舞剧中某些动作的含意,以及一些自然景物的寓意,理解肢体语言所表述的感情。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时分配] 一课时[教学步骤]一、介绍舞剧舞剧通称“芭蕾”,即跳舞的意思。
它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并综合戏剧、音乐、美术等要素来揭示主题内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种类。
二、作品简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由吴祖强、杜鸣心、王燕樵、施万春、戴宏威作曲,中央芭蕾舞剧团根据梁信同名剧本改编,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编导,1964年在北京首演。
全剧分六场。
三、剧情简介全剧讲了贫农女儿吴清华成长的故事。
清华是恶霸地主南霸天家的一个女佣,因为不堪忍受欺凌、压迫,逃出南府未遂,惨遭毒打。
洪常青与通讯员小庞化装侦察巧遇吴清华,将其救起,并指引其投奔红军当上了一名红军战士,吴清华与战士们一起在党的教育下消灭了南霸天。
四、作品分析1、清华的苦难遭遇观看一段影片,思考片中情节。
明确:贫农女儿吴清华被绑吊在柱子上,狗腿子老四奉命将她卖掉。
乐曲开头是个气势磅礴的引子,清华仇恨满腔,打倒老四,夺命而逃。
不久,即被追来的恶奴捉住,打得遍体鳞伤昏死过去,刹时暴雨倾盆,南霸天料定吴清华已死,遂与奴仆仓皇而去。
2、清华被救简要表达故事情节,观看影片,请三位同学演示吴清华、洪常青、小庞三人一起的动作。
教师表达:红军干部洪常青与通讯员小庞化装侦察,途经椰林,救起清华,问明身世后,指引清华投奔红区。
紧接着,以实行曲速度奏出坚定有力的《红色娘子军连歌》主题。
它节奏鲜明,音调铿锵有力,表现了娘子军这个战斗集体勇敢坚强、不怕困难、所向披靡的英雄形象。
在娘子军的营地,女战士们引吭高歌:“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怨仇深,打碎铁锁链,翻身闹革命!”她们英姿勃勃,精神奋发地实行操练,为战斗作好准备。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六七十年代,上海市舞蹈学校排演了轰动一时的芭蕾舞剧《白毛女》。
到七十年代,已拍成电影的该剧作与中央芭蕾舞团排演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齐名,成为中国芭蕾舞台两颗耀人眼目的舞剧明星。
下面是是店铺为您收集整理的.舞剧视频,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哦!《白毛女》女主角喜儿由茅惠芳、白毛女由石钟琴两人分别担纲。
男主角大春则由凌桂明饰演。
当时上海市革委会成员中有一名叫潘国平的对石钟琴好感有加。
通过他人牵线熟识后,潘常驱车到舞校将石接出游玩。
时间一久,被当时上海市革委主要成员觉察,于是让别的成员找潘谈话,向他表明利害关系。
因石家庭出身不好,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如与之恋爱势必影响自身“政治”前途。
但潘“鬼迷心窍"以致铁了心,对别人的劝说无动于衷,终在上海市革会领导层中消声匿迹。
不过当时潘这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举动应该在"四人帮"被粉碎后反倒不受或少受太多的牵连。
这种在当时看来是"坏事"的举动后来反倒成了好事,这表明辩证法如影随形地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
七十年代初期,石钟琴的妹妹下放在安徽宿县地区固镇县农村。
据我们学校(财院)一位老师的上海姨妹(与小石下放在一起)说,这个小石什么也不会(当然与其姐相比)。
说到这个话题,还有一位是七十年代任蚌埠市文工团团长的冯国佩,其子被招工进了财院,在学生食堂当炊事员。
而老冯从解放前起就是蚌、怀(远)一带被誉为中国的芭蕾舞一一著名的花鼓戏(与凤阳花鼓是两码事)老艺人,而其子却未承父业。
六七十年代,中央芭蕾舞团在排演《红色娘子军》时,还将老冯请去,其男主角一一洪常青的饰演者刘庆棠(后因受《四人帮》牵连而不再出现)还向其讨教民间舞蹈的艺术特点及表演形式。
(《红》剧女主角吴清华由薛菁华饰演)。
当时中日关系不错,日本松山芭蕾舞团也排演了《红色娘子军》,并到中国来演出。
其译名为《赤军女性中队》。
当然《白毛女》的时代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因此日本的芭蕾舞团肯定是不宜排演的。
舞剧红色娘子军篇一:舞剧《红色娘子军》鉴赏舞剧《红色娘子军》鉴赏作者:羊羊舞剧《红色娘子军》作为新中国芭蕾舞台上的佼佼者,《红色娘子军》将古典芭蕾的精华与中国的民族气派相融为一体,剧中处处洋溢着一种浓烈的中国风格。
芭蕾这门艺术本来是舶来品,其中充斥着公主与王子的浪漫影像。
很难想象,用军帽、军鞋、长衣、长裤装扮的芭蕾舞剧所刻画的革命形象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但恰恰这种对古典芭蕾的挑战与背叛,展现出了中国芭蕾独有的特色和民族风情。
自从1964年公演以来,《红色娘子军》广受各界人士推崇。
它在芭蕾舞台上破天荒地塑造的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为世界芭蕾舞坛增添了一朵奇葩。
此舞剧场次介绍:序幕海南岛,恶霸地主南霸天的土牢内,关押着南府丫头琼花。
团丁头目老四奉命要卖掉她,琼花乘老四不备,踢倒老四,在难友的掩护下,夺门而逃。
第一场黑夜,暴雨倾盆。
琼花逃出南府,但又与前来搜捕她的老四相遇,琼花落入魔爪。
南霸天怒不可遏,命人狠狠鞭打,琼花昏迷不醒。
南霸天认为琼花已死,率奴仆回府。
红军娘子军连党代表洪常青率领通讯员小庞化妆去执行任务,路遇苏醒过来的琼花,遂指引琼花去投奔即将成立的红色娘子军连。
第二场红军独立师建立了红色娘子军连。
琼花赶到会场,受到军民的亲切关怀。
琼花看到“打倒南霸天”的标语,愤怒地控诉南霸天对她的迫害,群情激愤。
党代表洪常青接受琼花入伍。
第三场南霸天寿辰,黎族少女在皮鞭下被迫起舞。
洪常青化妆为归国探亲的华侨巨商前来祝寿,而真意是约定午夜后与娘子军里应外合,一举消灭南霸天的团丁并生擒南霸天。
入夜,琼花和战友潜入南府与小庞联络,指点南府道路,并待机接应大队。
适遇南霸天送客,琼花按捺不住心头怒火,不顾战友阻拦,开枪打伤南霸天,破坏了原定的计划。
红军听到枪声,出击南府,南霸天与老四从地洞逃遁。
琼花因违犯纪律,打乱了作战部署,懊悔异常。
红军打开了南霸天的粮仓,把粮食分给群众。
第四场在红军的营地上,洪常青正给娘子军上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