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女性皮肤问题研究报告
- 格式:pptx
- 大小:10.09 MB
- 文档页数:19
关于痤疮的研究综述摘要:痤疮是一种常见的多发于皮脂腺、毛囊等的慢性皮肤病,在青少年中尤为常见;引起痤疮的因数的较多,目前在临床上关于引起痤疮的病因尚未明确。
本文通过痤疮产生的原因、不同体质痤疮的表现类型、痤疮的相关治疗方法等对痤疮展开综述。
关键词:痤疮;病因;表现类型;治疗方法中图分类号:R758.73 文献标识码:AReview of research on acneLIN Jin,CAI Kun(Zhangzhou Third Hospital,Zhangzhou 363000,Zhangzhou,China)Abstract:Acne is a common chronic skin disease, which mostlyoccurs in sebaceous glands, hair follicles, etc., especially among teenagers.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cause acne, but the cause of acne is not clear clinically at present. In this paper, the causes of acne, the manifestation types of acne with different constitution, and the related treatment methods of acne are reviewed.Keywords: acne; Etiology; Type of expression; therapeutic method1痤疮产生的原因痤疮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皮肤病,常表现为粉刺、结节、囊肿和青春痘等;目前,关于痤疮产生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是医学界经过大量的研究并对痤疮产生的原因进行总结,痤疮受许多因数的影响,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1)外在因数:包括天气情况、日常对皮肤的清洁情况、饮食方面情况等;(2)内在因数:包括先天的基因遗传、自身情绪以及自身内分泌情况等[1]。
200随着人们年龄的不断增大,皮肤会出现松弛的情况。
皮肤的弹性越来越小,皱纹会越来越多。
为了抵抗衰老,加大皮肤弹性,满足广大女性的“冻龄”需求,各种抗衰老化妆品应运而生,而每款化妆品的抗衰老功效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1 皮肤老化过程1.1 内部老化过程所谓的内部老化,就是由人体内部各项机能所导致的老化。
首先,自由基会对皮肤产生影响。
人的年龄增大,体内的自由基平衡会被打破,当自由基平衡打破后,会对染色体等生物组织产生破坏性,大量的自由基聚集到一起,导致脂褐素堆积,降低了机体的活跃性,造成了皮肤的老化[1]。
其次,人的染色体也会对皮肤造成影响。
当人的年龄不断加大,遗传基因的防御能力会下降,当受到外界原癌基因的影响时,遗传基因无法进行自我修复,会导致染色体出现变化,而染色体一旦发生改变,细胞的分化速度就会加快,皮肤就会出现老化的情况。
再次,线粒体也会对人的皮肤产生影响。
线粒体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但是当线粒体受到破坏时,提供的能量会减少,细胞的活性会降低,皮肤也会发生老化。
1.2 外部老化过程所谓的外部老化,就是人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皮肤老化。
首先,紫外线会对皮肤产生影响。
如果人们长期暴露在较强的紫外线下,就会出现蜕皮、皮肤干燥等情况。
其次,香烟会对皮肤产生影响。
香烟中有大量的有毒气体,如果人们长期处在香烟烟雾的环境中,面部就会出现黄褐斑。
再次,生活习惯会对皮肤产生影响。
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养护皮肤,如果人们经常熬夜,或经常使用电脑等,就会加速皮肤的老化。
2 化妆品抗衰老功效评价2.1 保湿类化妆品保湿类化妆品在化妆品中占据着最大的比重。
当皮肤发生老化后,细胞的活性降低,储水能力逐渐削弱,皮肤会越发干燥,严重的甚至出现蜕皮等情况。
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应用保湿类化妆品非常必要。
保湿类化妆品中有两种物质,可以起到保湿的效用,第一种物质为保湿剂,第二种物质为润肤剂。
将保湿剂加入到化妆品中,可以增强细胞的储水能力,增加皮肤的水分。
探讨老年患者使用一次性电极片的更换时间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电极片在老年患者最佳的更换时间。
方法:选择2017年2月—7月我科收治的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4h更换一次,对照组48h更换一次,观察出现变化的为阳性反应。
结果:24h更换一次性电极片,电极粘合,监测干扰及皮肤损伤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4h更换一次性电极片在老年患者中更优化。
【关键词】老年患者;一次性电极片;皮肤损伤【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0-0357-02心电监护使用的一次性电极片因其具有使用方便、不必消毒、粘贴牢固、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特点而受到特别重视[1],临床上广泛使用。
大多数人使用不会有任何不良反应,但是由于老年患者表皮萎缩,皮脂腺、汗腺分泌减少,表皮和真皮的镶嵌减弱,营养和能量交换减少,皮肤变软、变薄、光泽减退,干燥起邹,甚至出现脱屑现象,角质细胞分裂和表皮更新速度减慢,皮肤自我修复能力降低,对外界抵御能力降低,在应用心电监护仪使用一次性电极片过程中更容易发生皮肤损伤。
有文献研究在24~48h更换最好[2]。
故本研究在老年患者这样特殊人群中做了调查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7月我科住院并给予心电监护老年患者的126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48例;年龄82~94岁,平均88岁;监护时间1d~24d,平均3d,排出标准:意识模糊、躁动的患者,语言表达不清晰患者,使用心电监护仪前已有局部皮肤损伤、皮疹的患者,对酒精过敏者,患者本身就曾经对电极片过敏者。
1.2 方法1.2.1采取随机抽样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24h更换一次,对照组48h更换一次,观察出现变化的为阳性反应。
1.2.2粘贴和更换一次性电极片的方法:(1)皮肤处理方法:清洗处理胸前局部皮肤,用75%酒精去脂去污,必要时剃去贴电极部位的胸毛[3]。
射频治疗联合无针水光注射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的应用高君;刘毅;肖文【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治疗联合无针水光注射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并分析其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4例面部老化就医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应用射频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射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无针水光注射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显效率84.37%,有效率为96.8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及90.62%,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42,P<0.05);研究组的面部提升、眉部提升及鼻唇沟提升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有暂时性红斑和轻度水肿的发生,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6.24%,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χ2=1.014,P>0.05);研究组完全满意率达到87.5%,满意率为96.87%,而对照组的完全满意率为59.38%,满意率为87.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χ2=4.029,P<0.05).结论:射频治疗联合无针水光注射在面部年轻化应用中具有良好的疗效,效果持续时长,安全性高,就医者的满意率较高.%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sis the efficacy of radiofrequency therapy combined with no needle water injection in facial rejuvenation patient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6 to June 2017, 64 patients with facial aging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digital table method. 32 patients in each group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n=32) and control group (n=32).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radiofrequency alone,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ight injection without needle and water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was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marked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84.37%,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6.87%,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2.5% and 90.62%),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4.142,P<0.05). the degree of facial elevation, eyebrow elevation and nasolabial groove eleva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wo groups have transient erythema and mild edema,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was 6.24%,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χ2=1.014,P>0.05);the complet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reached 87.5% and the satisfaction rate was 96.87%, while the complet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59.38% and the satisfaction rate was 87.5%. Compared with the two groups, the study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χ2=4.029,P<0.05). Conclusion Radiofrequency therapy combined with needle free light injection has a good clinical effect in young patients with facial age. The effect is long and the safety is high. It improves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patients and is suitabl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年(卷),期】2018(027)005【总页数】4页(P29-32)【关键词】射频;无针水光注射;面部年轻化;安全性;满意率【作者】高君;刘毅;肖文【作者单位】柳州市工人医院皮肤性病科广西柳州 545000;柳州市工人医院西院手足踝外科广西柳州 545000;柳州市工人医院皮肤性病科广西柳州 5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9.3+8皮肤是人体的最大器官,更是人类健康美丽的重要性标准,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逐渐粗糙,出现皱纹,变得松弛与下垂[1]。
成年女性外阴皮样囊肿十分罕见,现做以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史摘要患者女性,43岁,汉族,因“发现外阴包块1+年,进行性增大7天”于2020年11月30日入院。
既往月经规律;1+年前意外发现右侧外阴包块,无皮温升高,无瘙痒,无红肿,疼痛等不适,大小约1*1CM,未重视及诊治。
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外阴包块逐渐增大,大小约6*5*4cm无外阴坠胀及触痛,有波动感,无红肿,破溃,流液及流浓,无外阴分泌物增多等不适,逐及诊于我科,予收入院。
既往体健,G2P1,平产一次,人流一次,2010年外院行“上环术”避孕至今。
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6/82mmhg.一般情况可,心肺未闻及异常,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右侧外阴扪及一大小约6*5*4cm包块,囊实性,活动度可,无压痛,有明显波动感,左侧大阴唇色素趁着,局部皮肤增厚,如苔藓样变:阴毛呈女性分布,已婚已产式。
阴道:通畅,见少许白色分泌物,无明显异味。
宫颈:肥大,见数粒纳氏囊肿,未见明显赘生物,无明显举痛、摇摆痛。
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表面光滑,质软,无压痛,活动度良好。
双侧附件区未扪及异常。
辅助检查:2020年11月30日我院白带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1.2实验室检查,诊疗经过,结果入院后积极完善:血常规、血凝、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两对半定量、输血三项、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胸部CT、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外阴包块B超提示:会阴部右侧皮下探及极低回声,最厚约32.5cm,透声查,边界清,血流信号不明显。
排除手术禁忌后于:2020年12月04日在麻醉下行:右侧外阴包块剥除术+取环术+诊刮术+左侧大阴唇活检术。
术中完整剔除外阴包块。
术后将剔除包块及子宫内膜组织、左侧大阴唇活检组织及节育器交家属过目后送病理检查,节育器按医疗垃圾处理。
术后予患者预防性抗炎、补液、切口微波治疗对症。
皮肤医生访谈报告模板访谈报告内容:经过与皮肤医生的访谈,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皮肤健康和治疗方法的有价值的信息。
以下是本次访谈的要点和讨论内容:1. 皮肤健康的重要性:-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保持皮肤健康对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 皮肤是身体外部与环境接触的第一道屏障,它可以保护我们免受伤害和感染。
- 皮肤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外貌、自信心以及心理健康。
2. 常见皮肤问题的治疗方法:- 痤疮治疗:- 根据痤疮的严重程度和类型,可以采用外用药物、口服药物或局部注射等多种治疗方法。
-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清洁或揉搓皮肤,以免刺激皮肤炎症的发生和加重。
- 湿疹治疗:- 使用温和的洗涤剂和护肤品,避免刺激性成分。
- 使用外用激素药膏来减轻湿疹症状,但要遵医嘱使用,并注意副作用。
- 过敏性皮炎治疗:- 避免过敏原接触是最重要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 使用药物治疗过敏反应,如抗组胺药物或局部激素药膏。
3. 皮肤保养的建议:- 温和洗护:避免用过热的水洗脸,使用温和的洗面奶和深层清洁产品。
- 补水保湿:使用保湿乳液或霜来滋润肌肤,尤其在干燥的季节或环境中。
- 防晒措施:每天使用含有足够SPF的防晒霜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
- 营养均衡:饮食要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维生素C、E和锌等对于皮肤健康很重要。
4. 常见误区与正确建议:- 对于痘痘问题,误以为挤压可以加速痊愈,实际上挤破痘痘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印痕以及更严重的炎症。
- 对于干燥性皮肤,常使用大量的护肤品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可能造成肌肤负担和刺激。
- 对于疑似皮肤问题,自我诊断并使用乱七八糟的药物或方法可能导致不相关的并发症,应咨询专业皮肤医生。
总结:通过本次访谈,我对皮肤健康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皮肤医生提供的治疗方法和保养建议对于保持皮肤的健康状态起到了指导作用。
了解常见的误区也能帮助我们养成科学的护肤习惯,并及时就医咨询专业的皮肤医生以获取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T细胞DNA甲基化在部分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吴明顺;周伏圣;张学军【摘要】DNA甲基化是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途径,与多种皮肤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T细胞包括CD8+T细胞、CD4+T细胞等.T细胞参与多种皮肤病如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derma,SS)、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等疾病的免疫应答过程,是参与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调节性细胞.本文主要是从T细胞DNA甲基化的角度出发,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年(卷),期】2019(035)001【总页数】4页(P50-53)【关键词】T细胞;DNA甲基化;皮肤病【作者】吴明顺;周伏圣;张学军【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合肥,230032;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合肥,230032;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合肥,230032【正文语种】中文表观遗传学是指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可调控基因表达的一种可遗传的改变,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
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也是常见皮肤病免疫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1,2]。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T细胞DNA甲基化与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研究。
1 DNA甲基化DNA甲基化是生物体调节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之一[3],其主要存在方式包括:5-胞嘧啶甲基化(5-mC),5-羟甲基胞嘧啶(5-hmC)和5-胞嘧啶甲酰(5-formylcytosine,5-fC)。
人类中最广泛存在的表观遗传修饰是胞嘧啶甲基化[4]。
86例皮肤性病门诊STD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发表时间:2017-06-23T16:17:02.76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5期作者:陈英[导读] 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简称性病,表示由性行为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的泌尿生殖器官疾病。
哈尔滨锅炉厂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6摘要:目的:分析本院2015年--2016年皮肤性病门诊性传播疾病(STD)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STD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对86例STD门诊就诊患者的基本情况、病情特征进行了登记分析。
采用统一的自制心理测试量表对86例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与86例一般皮肤病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门诊中5种常见性病就诊人数呈上升趋势。
心理评测结果显示,性病患者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等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人际关系等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TD发病整体呈上升趋势。
我们应该加强STD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努力控制STD的传播和蔓延,提倡安全性行为。
关键词:皮肤性病门诊;性行为;流行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in the period from 2015 to 2016,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TD. Methods:The basic condition and condition of 86 patients with STD outpatient were registered and analyzed.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86 patients was assessed using a unified self-made psychological test scale and compared with 86 patients with general skin diseases. Results:The number of five common STDs in outpatient clinics was on the rise.(P <0.01).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0.05),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0.05). Conclusion: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STD is on the ris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ST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knowledge and education,and strive to control the spread and spread of STD,to promote safe sex.Key words:skin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outpatient;sexual behavior;epidemic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简称性病,表示由性行为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的泌尿生殖器官疾病。
第1篇一、实验背景过敏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脱敏疗法作为一种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脱敏疗法,观察过敏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反应,评估治疗效果,为临床脱敏治疗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脱敏疗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观察过敏患者在接受脱敏治疗过程中的反应。
3. 评估脱敏疗法的效果。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20名过敏患者,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
2. 实验药物:过敏原提取液、生理盐水、注射器、消毒棉签等。
3. 实验设备:皮试箱、皮试针、计时器等。
四、实验方法1. 过敏原检测:采用皮肤点刺试验,检测过敏患者的主要过敏原。
2. 脱敏治疗:根据过敏原检测结果,配制相应浓度的过敏原提取液。
- 第一次治疗:取过敏原提取液0.1ml,生理盐水稀释至1ml,肌肉注射。
- 第二次治疗:取过敏原提取液0.2ml,生理盐水稀释至1ml,肌肉注射。
- 第三次治疗:取过敏原提取液0.3ml,生理盐水稀释至1ml,肌肉注射。
- 第四次治疗:取余液生理盐水稀释至1ml,肌肉注射。
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红肿、瘙痒、皮疹、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
4. 治疗效果评估: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评估脱敏疗法的效果。
五、实验结果1. 过敏原检测:20名患者中,主要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霉菌、宠物毛发等。
2. 脱敏治疗过程:- 第一次治疗:患者注射部位出现轻微红肿,瘙痒,持续约30分钟。
- 第二次治疗:患者注射部位红肿、瘙痒症状加重,持续约1小时。
- 第三次治疗:患者注射部位红肿、瘙痒症状明显,持续约2小时。
- 第四次治疗:患者注射部位红肿、瘙痒症状减轻,持续约1小时。
3. 治疗效果评估:- 治疗前,患者过敏症状明显,如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皮肤瘙痒等。
- 治疗后,患者过敏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六、实验讨论1. 脱敏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可降低过敏患者对过敏原的敏感性,减轻过敏症状。
应用PDCA循环降低ICU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辜惠兰;郭松圆;范珍珠【摘要】目的通过PDCA循环在患者皮肤管理的应用,降低ICU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8年1—6月入住我院ICU进行治疗的52例符合入选标准患者,针对失禁性皮炎患者皮肤管理给予PDCA循环进行干预.同2017年7—12月的5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严重程度、发生时间以及治愈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2018年1—6月患者的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低于2017年7—12月,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时间及治愈时间均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失禁性皮炎管理中应用PDCA进行干预,可降低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减轻其严重情况,缩短治疗时间,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8(009)024【总页数】3页(P183-185)【关键词】PDCA循环;ICU;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严重程度;护理管理【作者】辜惠兰;郭松圆;范珍珠【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福建厦门 361000;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福建厦门 361000;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福建厦门 3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失禁性皮炎(IAD)是指皮肤长期或反复暴露在尿液或粪便中引起的皮肤损伤与炎症。
大小便失禁患者尤为常见。
对于ICU患者,其病情危重、住院时间长、抗生素使用泛滥等多因素极易诱发并发症,如失禁性皮炎。
据有关研究统计,失禁性皮炎在ICU重症患者群体中发病率达80%[1-2]。
PDCA循环管理,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过程[3-4]。
文章为2018年1—6月采取PDCA循环,通过成立专门护理小组、系统培训、分析原因整改、制定预防措施、改进护理方法、加强监督管理等,降低失禁性皮炎的发生。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7月—2018年6月入住我院ICU的患者。
皮肤过敏试验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皮肤过敏试验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门诊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进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比观察两组皮试缺陷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皮试缺陷发生率3.6%低于对照组17.2%,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且P<0.05。
结论:药物皮肤过敏试验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具有积极促进意义,可降低皮试缺陷发生率,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皮肤过敏试验;护理安全管理;皮试缺陷药物皮肤过敏试验是门诊常用的一种护理技术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在护理服务中相关皮试环节管理不到位,护士缺乏责任心等原因都会导致皮试缺陷问题的发生,进而影响护患之间关系[1]。
因此,为了降低病患皮试缺陷与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寻找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药物皮肤过敏试验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门诊行皮肤过敏试验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门诊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进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250例,对照组中女性126例,男性124例,年龄区间18~73岁,平均年龄(38.64±4.11)岁;观察组中女性119例,男性131例,年龄区间20~70岁,平均年龄(39.44±4.02)岁;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且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①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并加以落实:目前门诊皮试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完善,管理过程中易出现偏差,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也使得病患行皮试过程中的缺陷发生率增大,因此,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并加以落实,对于皮试安全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威伐光联合针刺放血拔罐疗法治疗72例皮肤软组织感染的临床研究沈帅帅;张馨;涂玉花;张云;桑忠强【摘要】目的评价威伐光联合针刺放血拔罐疗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感染的疗效.方法将72例皮肤慢性软组织感染患者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应用威伐光联合针刺放血拔罐疗法,对照组A单纯威伐光照射,对照组B单纯应用针刺放血拔罐疗法.结果 3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不同组别患者脓肿缩小面积程度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脓肿缩小面积程度评分要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的患者;不同组别的患者其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的有效率要好于单纯应用威伐光和单纯应用针刺放血拔罐疗法的患者.结论威伐光联合针刺放血拔罐疗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感染的疗效显著,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期刊名称】《皮肤病与性病》【年(卷),期】2018(040)003【总页数】3页(P329-331)【关键词】威伐光;放血疗法;皮肤软组织感染【作者】沈帅帅;张馨;涂玉花;张云;桑忠强【作者单位】上海中冶医院,上海200941;上海中冶医院,上海200941;上海中冶医院,上海200941;上海中冶医院,上海200941;上海中冶医院,上海2009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4.2;R632.9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是由化脓性致病菌侵犯人体的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炎症性疾病,SSTI临床十分常见,涉及范围广泛,从浅表的局限性感染,到深部组织坏死性感染,甚至肢残、危及生命,是临床上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1],为了缩短慢性软组织感染的治疗周期,减轻病人的痛苦,我科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对全身不同部位的皮肤慢性软组织感染患者应用威伐光联合针刺放血拔罐疗法对其疗效进行了对比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在门诊纳入实验对象的患者进行统计,其中男性35例,女性37例;年龄(5~65)岁,平均(35.3±6.8)岁,其中前胸部位的慢性软组织感染26例,臀部的慢性软组织感染20例,双下肢的慢性软组织感染26例,病程3天~6个月,平均3个月。
住院老年人皮肤撕裂伤风险因素及预防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探研究住院病人发生皮肤撕裂伤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护理工作中有效预防皮肤撕裂伤提供依据。
[方法]参与研究的人员对全院住院病人开展调查,统计全院发生皮肤撕裂伤病人资料。
[结果]皮肤撕裂伤的患病率为2.18%,共有30例34处皮肤撕裂伤;主要集中在双上肢和双下肢。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皮肤撕裂伤发生的危险因素9个条目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营养、白蛋白、年龄、跌倒、钝力损伤与皮肤撕裂伤的发生有关(P<0.05),为发生皮肤撕裂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临床上可以从皮肤撕裂伤危险因素的预防来加强皮肤管理,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皮肤撕裂伤;风险因素;预防措施引言皮肤撕裂伤(skintear,ST)是老年住院病人最常见的皮肤问题之一,其发生率高于压力性损伤。
皮肤撕裂伤会导致病人疼痛、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及生活质量下降。
德国一项对10所长期护理机构223名老年人的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皮肤撕裂伤患病率为6.3%;比利时一项对10所养老院的1153名老年人进行的横断面观察研究结果显示,皮肤撕裂伤患病率为3.0%;日本1所长期医疗机构对410例老年人的研究结果显示,皮肤撕裂伤患病率为3.9%;加拿大一项对4所长期护理机构的678名老年人的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皮肤撕裂伤患病率为14.7%;我国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年龄≥60岁的14675名老年人皮肤撕裂伤患病率为0.88%;我国另一项研究显示,住院老年人的皮肤撕裂伤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增长幅度依次递减,60-69岁、70-79岁、80-89岁、>89岁住院老年人的患病率分别为1.53%、2.19%、2.61%、2.69%。
相对于压力性损伤和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老年人皮肤撕裂伤逐步受到关注。
现对住院老年人皮肤撕裂伤的风险因素及预防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