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劳动与技术第19课《扎毽子》课件+一等奖创新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51 KB
- 文档页数:7
《学打结,做毽子》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毽子的基本打结方法,能够独立制作毽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和环保认识,体验制作毽子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毽子的打结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毽子的制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制作出具有个性的毽子。
三、教学准备:1. 制作毽子的材料(如羽毛、绳子、毽托等)和工具(剪刀、胶水等)应准备充分。
2. 教师应提前进行毽子打结方法的示范,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可准备一些已经制作好的毽子,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4.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制作过程,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 在课程结束前,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以增强学生的自大心和成就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砚们,你们喜欢踢毽子吗?说说你们平时是怎样打结制作毽子的?2. 教师出示自己做好的毽子,提出学习任务:通过学习,自己动手制作毽子,还要学会打结。
二、展示交流1. 展示制作毽子的材料:废旧丝袜、细铜线、毽子上的彩绳。
2. 教师介绍操作步骤和方法。
三、合作探究,教师指导1. 4人一组,分工合作,共同探究。
2. 按照方法步骤,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错。
3. 教师鼓励学生想出更多打结、制作毽子的方法,并现场给予奖励。
四、效果展示1. 小组内展示,先让有困难的学生尝试,教师给予帮助。
2. 全班展示,评选出最有创意、制作最漂亮的毽子。
3. 踢毽子比赛,评选出踢得最多且最标准的获胜组。
4. 谈体会,对在合作中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
五、教室小结1.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还存在哪些不足?2. 对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给予必定和鼓励。
同时,课后继续完善自己的毽子并带到学校继续交流踢玩。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毽子的打结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毽子的制作。
3踢毽子》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踢毽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了解毽子的起源和发展,学习基本的踢毽子技巧,如正面踢、侧面踢、后面踢等,以及进行踢毽子比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毽子的起源和发展,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通过学习踢毽子,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基本的踢毽子技巧,如正面踢、侧面踢、后面踢等。
难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在比赛中运用踢毽子技巧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毽子、标志物、计时器、录音机。
学具:每人一个毽子,一张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让学生围成一个大圈,进行简单的跑步和拉伸运动,准备活动身体。
2. 导入新课(5分钟)介绍毽子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对踢毽子的兴趣。
3. 基本技巧学习(10分钟)教师示范正面踢、侧面踢、后面踢等基本技巧,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4. 团队合作练习(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团队合作练习,每人轮流踢毽子,其他人接住。
5. 比赛环节(10分钟)设置比赛规则,进行踢毽子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团队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毽子的起源和发展2. 基本踢毽子技巧:正面踢、侧面踢、后面踢3. 团队合作精神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课后向家人分享踢毽子的技巧和比赛经历。
2. 记录自己在比赛中的表现,思考如何改进和提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邀请毽子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来到课堂,为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毽子文化讲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组织更多类似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踢毽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了解毽子的起源和发展,学习基本的踢毽子技巧,如正面踢、侧面踢、后面踢等,以及进行踢毽子比赛。
毽球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毽球运动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增强对毽球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2.让学生掌握毽球的基本技术,包括踢、接、传、扣等动作,提高学生的毽球技能水平。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比赛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公平竞争意识。
二、教学内容1.毽球运动概述:介绍毽球运动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毽球运动的特点和魅力。
2.毽球基本技术:教授学生毽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包括踢、接、传、扣等,让学生掌握毽球的技能。
3.毽球战术配合:教授学生毽球的战术配合,包括进攻、防守、转换等,提高学生的比赛能力。
4.毽球比赛规则:讲解毽球比赛的规则,让学生了解比赛中的规则要求和裁判方法。
5.毽球比赛组织:组织学生进行毽球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水平。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毽球运动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毽球运动的特点和魅力。
2.示范法:通过示范毽球的基本技术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要领和技巧。
3.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毽球的基本技术动作,让学生掌握毽球的技能。
4.游戏法:通过组织毽球比赛和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水平。
5.对抗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毽球比赛,让学生体验比赛的紧张和刺激,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四、教学步骤1.准备活动:进行热身运动,准备身体和心理状态,预防运动伤害。
2.毽球运动概述:介绍毽球运动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毽球运动的特点和魅力。
3.毽球基本技术:教授学生毽球的基本技术动作,让学生掌握毽球的技能。
4.毽球战术配合:教授学生毽球的战术配合,提高学生的比赛能力。
5.毽球比赛规则:讲解毽球比赛的规则,让学生了解比赛中的规则要求和裁判方法。
6.毽球比赛组织:组织学生进行毽球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水平。
7.总结与反思: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做毽子》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作者小时候做毽子的方法,步骤。
2.体会那个时代孩童的生活乐趣和纯真的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做毽子的方法,体会做毽子的乐趣。
教学难点了解做毽子的方法,体会做毽子的乐趣。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搜集做毽子的材料及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同学们,你们课间爱做什么游戏?大家既然那么爱踢键子,你想不想亲自动手做一个呀?让我们快快进入今天的快乐读书屋吧!板书课题。
二、新授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了解作者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
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
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
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
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
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3.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播放的手机典型的导学成果。
(1)我会注意:毽粘茎摁逸(2)我会读:摩挲柔软飘逸潇洒绒毛肥壮丰满缠绕摁住4.同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要求互相正音,对方读得不流利的地方,请他再读一遍。
5.默读课文:边读边画,看看从文中你读懂了什么?交流、汇报6.细读品析。
(1)读文:思考以下的问题:①做毽子的过程可分成哪几步?需要使用哪些材料?在书中画出来。
②做毽子时关键是什么?要选择什么样的鸡毛?为什么?学生汇报指导理解词语:鹅毛管飘逸7.从文中你看出孩子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做毽子》精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几种做毽子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剪刀等劳动工具;通过做毽子,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材料来做毽子;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意识,团结协作,合作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历,通过相关资料和动手等方法来了解并总结出做毽子的一般方法。
2、教会学生动手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次实践—再创造的基本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1、工具和材料:鸡毛、铜钱、垫圈、线、瓶盖、布条、剪刀等2、准备几种不同类型的毽子3、课间让学生玩一玩踢毽子,并回家与父母分享制作毽子的过程,可以一起踢毽子。
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引发兴趣课前,对学生做比较全面的课余生活了解,平时在学校里都喜欢哪些活动呀?引出踢毽子活动。
图片的展示,知道踢毽子这项运动离我们很近,很受大家喜爱、欢迎。
二、导入新课,激发制作热情。
通过课前交流,了解到许多同学都踢过毽子,引出学生想在课堂上展示踢毽子?没有毽子怎么办呢?就自己动手制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做毽子。
三、探究方法——做毽子。
1、认识毽子,大致了解毽子的制作材料。
2、了解毽子的结构:毽羽和底托3、做毽子的步骤:第一是扎毽羽,二是把毽羽固定到底托上。
4、介绍制作材料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引发兴趣1、谈话师:课前,我想对咱们班的同学做个了解,平时你们在学校里都喜欢哪些活动呀?生:跳绳、打球、玩游戏、踢毽子、、、师:刚才大家都说了你在学校的活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
看看他们都在干什么?(播放课件)师:这些人都在干什么?生:踢毽子。
师:有谁在踢毽子?生:老人、小孩、师:同学们看到可真仔细。
看来踢毽子这项活动老人能踢,小孩也能踢,男人能踢,女人也能踢。
它是一项随时随地都可进行的活动,并且很受大家喜爱、欢迎。
小学综合实践《扎毽子》教案扎毽子是一项富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介绍一份小学综合实践《扎毽子》教案,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一、教学目标1.了解毽子的起源和发展。
2.掌握基本的扎毽子技巧。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4.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1.毽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扎毽子的基本材料和工具。
3.扎毽子的基本技巧。
4.设计和制作个性化的毽子。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了解毽子的起源和发展1.教师向学生介绍毽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通过图片和文字说明。
2.引导学生思考毽子的形状、材料和用途,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课时:掌握基本的扎毽子技巧1.教师向学生演示扎毽子的基本技巧,包括选择材料、剪裁和缝制等。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实际操作。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扎毽子过程,帮助解决问题和提供建议。
第三课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1.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他们合作设计和制作一个大型毽子。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独特的毽子造型和图案。
3.组织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制作的毽子,并进行评选和表彰。
第四课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1.引导学生自由发挥,设计和制作个性化的毽子。
2.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造出多样化的毽子作品。
3.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毽子作品,并进行交流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操作技巧。
2.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评价学生的毽子设计和制作成果,包括个人作品和团队作品。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扎毽子比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创意。
2.邀请毽子制作师傅来学校进行讲座和示范,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
3.组织学生参加毽子文化节等相关活动,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扎毽子这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掌握基本的扎毽子技巧,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毽球教案课件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毽球运动的基本技巧,内容涉及教材第三章“小球类运动”中的第二节“毽球运动”。
具体内容包括毽球的基本动作、比赛规则以及简单的战术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毽球的基本技巧,如发球、接球、扣球等。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
3. 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他们的运动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毽球的基本动作技巧,如发球、接球、扣球等。
重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毽球运动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毽球、教学视频、音箱设备、记分牌等。
2. 学具:毽球、运动服、运动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观看毽球比赛视频,激发他们的兴趣。
邀请学生分享观后感,引导他们关注毽球运动的基本技巧。
2. 技能讲解与示范(10分钟)讲解毽球的基本动作技巧,如发球、接球、扣球等。
进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要领。
3. 学生练习(10分钟)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导、纠正动作。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指导。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实际比赛为例,讲解比赛规则和战术运用。
分析比赛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5. 随堂练习(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技巧。
教师观察比赛,给予评价和指导。
教师进行点评,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毽球基本技巧:发球、接球、扣球2. 毽球比赛规则:场地、人数、计分方式3. 毽球战术运用:进攻、防守、配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编写一份毽球比赛规则说明书。
答案:包括比赛场地、人数、计分方式、犯规等内容。
2. 作业题目:设计一套毽球基本动作训练方案。
答案:包括热身运动、基本技巧训练、体能训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毽球比赛,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
湘教版初中劳动与技术第19课《扎毽子》课件+一等奖创新教案《扎毽子》第十九课新课导入踢毽子是中国古代较为盛行的一种游戏,毽子有鸡毛毽、皮毛毽、纸条毽、绒线毽等。
古代文人也称毽子为“燕子”,并有诗句“踢碎风抛玉燕”的描述。
毽子起源于汉代,由古代蹴鞠发展而来。
大家了解踢毽子的由来吗?新课导入毽子古称“抛足戏具”,是一种用鸡毛插在圆形的底座上做成的游戏器具。
踢毽子是中国体育游戏,是一项良好的全身性运动,有助于培养人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有助于身体的全面发展、增进健康。
由于踢毽子运动的娱乐性和灵活性,使它在深受国人青睐的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所喜爱。
近几年来欧洲、亚洲的许多国家都开展了中国的毽球运动。
新课导入我们学习了毽子的由来,那么你们会踢毽子吗?不会踢毽子,要怎么踢毽子呢?那么接下来我们学习如何踢毽子。
新课导入比赛的方式可单人踢或两人对踢,也有集体踢或传踢。
踢毽子的基本动作有盘、磕、拐、蹦4种。
盘,主要指用两脚内侧交替踢。
磕,主要指用膝盖将毽子弹起。
拐,主要指用脚外侧反踢。
蹦,主要指用脚尖踢。
踢毽子的花样繁多,如旋转踢、脚尖和膝盖交替踢、毽穿圆环(即从两手围成的圆圈中穿过)、远吊、近吊、高吊、前踢和后钩等,还可用头、肩、背、胸、腹代足踢毽。
踢毽子新课导入踢毽子新课导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别人是怎么踢毽子的。
新课导入我们应该怎么做毽子呢?要先准备工具,都要准备那些工具呢?新知讲解工具与材料工具:剪刀、针线等。
材料:铁片圈3~6片、厚纸片2~4片、铁钉一颗、橡皮筋胶圈2~4个、小碎布2~4块、鸡毛(一般用公鸡脖子和尾巴上的长毛)。
部分工具与材料制作方法与过程新知讲解1.挑选大公鸡颈部和尾部的七八片羽毛,喜欢艳丽色彩的可以用颜料染上色,然后,把鸡毛用线拴好。
步骤一制作方法与过程新知讲解2.把两个厚纸片剪成圆形,正中间扎一个直径约0.5厘米的孔,放在最底下和最上面。
然后,加入铁片圈放在厚纸片中间叠起来,大的在下,小的在上,把钉子从中间插入。
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毽子的起源、种类及玩法;(2)掌握毽子的基本动作要领,能够独立完成毽子动作;(3)培养学生对毽子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看示范、模仿练习、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毽子动作;(2)通过游戏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体育的精神;(2)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自信的品质;(3)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毽子的基本动作要领;(2)毽子的动作连贯性。
2. 教学难点:(1)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2)动作的准确性和美观性。
三、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1)慢跑:让学生进行慢跑,热身活动,提高身体协调性;(2)徒手操:进行肩部、腰部、腿部等部位的拉伸运动,预防运动损伤。
2. 技术教学(1)毽子的基本动作要领讲解;(2)示范动作,让学生观看并理解;(3)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4)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3. 游戏竞赛(1)进行毽子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设置不同难度等级的比赛项目,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3)评选优秀个人和团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 结束活动(1)进行拉伸运动,放松身体;(2)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强调注意事项;(3)鼓励学生课后加强练习,提高毽子技艺。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团队合作精神等;2. 技术水平: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要领、动作连贯性、动作准确性和美观性等方面进行评价;3. 学习成果:关注学生在课后练习中的进步情况,以及参加毽子比赛的成绩。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2. 加强学生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毽子技艺;3. 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4. 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毽子的学问》(教学设计)劳动二年级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毽子的起源、制作方法和玩法,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毽子的起源与发展2. 毽子的制作方法3. 毽子的玩法与技巧4. 民间毽子比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毽子的制作方法和玩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2. 教学难点:毽子的制作技巧和花式玩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毽子、教学课件。
2. 学具:毽子、剪刀、胶水、彩纸、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毽子图片,引发学生对毽子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介绍毽子的起源与发展,讲解毽子的制作方法和玩法。
3. 实践:学生分组合作,制作毽子,并进行花式玩法展示。
4. 交流:学生分享制作毽子的心得体会,讨论毽子玩法中的技巧。
六、板书设计1. 毽子的起源与发展2. 毽子的制作方法3. 毽子的玩法与技巧4. 民间毽子比赛七、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毽子的起源、制作方法和玩法。
2. 学生自主练习毽子玩法,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毽子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劳动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组织更多类似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一、导入环节(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种类和风格的毽子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毽子这一传统民间玩具,激发学生对毽子的兴趣。
2. 教师提问:“你们听说过毽子吗?谁知道毽子是怎么玩的?”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引导大家初步了解毽子。
二、讲解环节(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毽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毽子在我国民间的流传和影响。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扎毽子的历史、文化背景及种类。
(2)掌握扎毽子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能够独立完成简单毽子的扎制。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在合作交流中,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勤于动手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扎毽子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简单毽子的扎制过程。
2. 教学难点:(1)掌握扎毽子的力度和角度。
(2)保持毽子形状的稳定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多媒体展示扎毽子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扎毽子的历史、文化背景及种类。
2. 讲解与示范(1)教师详细讲解扎毽子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包括选材、处理材料、编织等步骤。
(2)教师现场示范扎毽子的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扎毽子的操作要领。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扎毽子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2)在实践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 评价与总结(1)教师对学生的扎毽子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2)总结扎毽子的教学过程,强调注意事项和改进措施。
四、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扎毽子的图片、视频、文字说明等。
2. 实物教具:各种类型的毽子、编织材料等。
3. 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操场。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扎毽子过程中的表现,如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
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的扎毽子作品,如形状、稳定性、美观度等。
3. 反馈评价:收集学生对扎毽子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本次扎毽子教学设计方案,旨在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掌握扎毽子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做毽子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作者小时候做毽子的方法,步骤。
体会那个时代孩童的生活乐趣和纯真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
4.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意识,团结协作,合作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做毽子的方法,从中体会到自己动手做毽子的乐趣。
教学准备:1.工具和材料:鸡毛、包装袋两米、垫圈、线、索线、布条、剪刀等2.准备几种不同类型的毽子3.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毽子的故事或相关资料4.课件让学生玩一玩踢毽子教学思路: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课间爱做什么游戏,大家既然这么爱踢毽子,想不想亲自动手做一个呀?让我们快快进入今天的“快乐读书屋”吧!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做毽子的步骤。
2.小组内互读,有疑问的地方标在书上。
3.结合实物,理解课文。
(1)出示插图和毽子,引导学生通过读、议、画的方式,明确毽子是如何做出来的,什么样的毽子既美观又好踢。
(2)学生自由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4.拓展延伸。
你还会做什么游戏用具,从中有什么感受?5.检查识字。
“黏”是多音字:zhān,粘贴;niān,同“黏”。
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1教案鲁教版【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湘教版劳动与技术第19课《扎毽子》课件+一等奖创新教案《扎毽子》第十九课新课导入踢毽子是中国古代较为盛行的一种游戏,毽子有鸡毛毽、皮毛毽、纸条毽、绒线毽等。
古代文人也称毽子为“燕子”,并有诗句“踢碎风抛玉燕”的描述。
毽子起源于汉代,由古代蹴鞠发展而来。
大家了解踢毽子的由来吗?新课导入毽子古称“抛足戏具”,是一种用鸡毛插在圆形的底座上做成的游戏器具。
踢毽子是中国体育游戏,是一项良好的全身性运动,有助于培养人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有助于身体的全面发展、增进健康。
由于踢毽子运动的娱乐性和灵活性,使它在深受国人青睐的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所喜爱。
近几年来欧洲、亚洲的许多国家都开展了中国的毽球运动。
新课导入我们学习了毽子的由来,那么你们会踢毽子吗?不会踢毽子,要怎么踢毽子呢?那么接下来我们学习如何踢毽子。
新课导入比赛的方式可单人踢或两人对踢,也有集体踢或传踢。
踢毽子的基本动作有盘、磕、拐、蹦4种。
盘,主要指用两脚内侧交替踢。
磕,主要指用膝盖将毽子弹起。
拐,主要指用脚外侧反踢。
蹦,主要指用脚尖踢。
踢毽子的花样繁多,如旋转踢、脚尖和膝盖交替踢、毽穿圆环(即从两手围成的圆圈中穿过)、远吊、近吊、高吊、前踢和后钩等,还可用头、肩、背、胸、腹代足踢毽。
踢毽子新课导入踢毽子新课导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别人是怎么踢毽子的。
新课导入我们应该怎么做毽子呢?要先准备工具,都要准备那些工具呢?新知讲解工具与材料工具:剪刀、针线等。
材料:铁片圈3~6片、厚纸片2~4片、铁钉一颗、橡皮筋胶圈2~4个、小碎布2~4块、鸡毛(一般用公鸡脖子和尾巴上的长毛)。
部分工具与材料制作方法与过程新知讲解1.挑选大公鸡颈部和尾部的七八片羽毛,喜欢艳丽色彩的可以用颜料染上色,然后,把鸡毛用线拴好。
步骤一制作方法与过程新知讲解2.把两个厚纸片剪成圆形,正中间扎一个直径约0.5厘米的孔,放在最底下和最上面。
然后,加入铁片圈放在厚纸片中间叠起来,大的在下,小的在上,把钉子从中间插入。
步骤二制作方法与过程新知讲解3.将扎好的鸡毛用线牢固地拴在铁钉上,并用裁剪好的2~4块小碎布包裹毽子的毽垫及毽子的颈部。
步骤三制作方法与过程新知讲解4.将小碎布包裹好后整理至紧实和美观,用2~4个橡皮筋胶圈扎住铁钉(或用线扎紧),毽子就制作完成了。
步骤四制作方法与过程新知讲解5.毽子制作完成后,应该进行试踢,检查毽子踢起来是否平稳,重量是否适宜。
步骤五新知讲解你知道还可以用塑料袋或纸制作毽子吗?新知讲解让我们来试一试用塑料袋制作简单实用的毽子。
工具:剪刀材料:塑料袋2~3个、铁片圈3~4个、橡皮筋4~5根。
实践探究部分工具与材料塑料毽子的制作方法新知讲解1.取长、宽约30厘米的塑料袋,找出中心点(横向对折后再纵向对折,即找出塑料袋上画“+”的中心点)。
步骤一塑料毽子的制作方法新知讲解2.把塑料袋折几折,每份宽6~8厘米,方便剪成条状。
步骤二塑料毽子的制作方法新知讲解3.将铁片圈放在中心点“+”上。
一只手抓起塑料袋中心点“+”上的铁片圈包好,握紧,另一只手拿起橡皮筋,套在铁片圈下方收的抓握点上,一只绕到橡皮筋无法再缠绕为止。
步骤三塑料毽子的制作方法新知讲解4.塑料毽子就做成了。
期待你的作品!制作好的塑料毽子新知讲解根据所讲的步骤,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毽子吧!课堂练习一、制作一个鸡毛毽需要哪些材料?铁片圈3~6片、厚纸片2~4片、铁钉一颗、橡皮筋胶圈2~4个、小碎布2~4块、鸡毛(一般用公鸡脖子和尾巴上的长毛)。
课堂练习二、踢毽子有哪些好处?并且踢毽子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好处:踢毽子是一项良好的全身性运动,运动量可大可小,老幼皆宜,尤其有助于培养人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有助于身体的全面发展,增强健康。
注意:踢毽子之前注意热身运动的充分舒展,做充足了准备工作,才不会轻易受伤。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毽子的由来,并且学习了如何踢毽子,最主要掌握了怎么制作一个毽子。
板书设计扎毽子挑选羽毛剪出两个有孔圆形用碎布包裹底部用铁丝扎紧底部作业布置搜集一些废旧的报纸和羽毛等物,模仿塑料毯子和羽毛键子的制作过程,做一个键子。
展示自己的手工制作,用自己制作的毯子与同学们一起进行踢键子游戏。
谢谢()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help/help_extract.php初中第19课《扎毽子》教学设计课题《扎毽子》单元第五单元学科劳动年级初中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毽子的有关知识。
2、学会制作毽子的方法。
3、学习毽子简单的踢法,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探究,锻炼学生的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与探究问题的兴趣,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
在玩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重点学会制作毽子的方法。
难点如何将毽羽固定在毽托上。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师:大家了解踢毽子的由来吗?师:踢毽子是中国古代较为盛行的一种游戏,毽子有鸡毛毽、皮毛毽、纸条毽、绒线毽等。
古代文人也称毽子为“燕子”,并有诗句“踢碎风抛玉燕”的描述。
毽子起源于汉代,由古代蹴鞠发展而来。
毽子古称“抛足戏具”,是一种用鸡毛插在圆形的底座上做成的游戏器具。
踢毽子是中国体育游戏,是一项良好的全身性运动,有助于培养人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有助于身体的全面发展、增进健康。
由于踢毽子运动的娱乐性和灵活性,使它在深受国人青睐的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所喜爱。
近几年来欧洲、亚洲的许多国家都开展了中国的毽球运动。
师:我们学习了毽子的由来,那么你们会踢毽子吗?学生思考回答:不会踢毽子,要怎么踢毽子呢?师:那么接下来我们学习如何踢毽子。
比赛的方式可单人踢或两人对踢,也有集体踢或传踢。
踢毽子的基本动作有盘、磕、拐、蹦4种。
盘,主要指用两脚内侧交替踢。
磕,主要指用膝盖将毽子弹起。
拐,主要指用脚外侧反踢。
蹦,主要指用脚尖踢。
踢毽子的花样繁多,如旋转踢、脚尖和膝盖交替踢、毽穿圆环(即从两手围成的圆圈中穿过)、远吊、近吊、高吊、前踢和后钩等,还可用头、肩、背、胸、腹代足踢毽。
我们来欣赏一下别人是怎么踢毽子的。
师:我们应该怎么做毽子呢?学生回答:要先准备工具,都要准备哪些工具呢?板书课题:《扎毽子》老师提问指名读学生思考指名读老师展示视频学生观赏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齐读课题通过老师介绍踢毽子的由来,更加深入了解踢毽子的起源文化。
讲授新课一、工具与材料师:工具:剪刀、针线等。
材料:铁片圈3~6片、厚纸片2~4片、铁钉一颗、橡皮筋胶圈2~4个、小碎布2~4块、鸡毛(一般用公鸡脖子和尾巴上的长毛)。
二、制作方法与过程1.挑选大公鸡颈部和尾部的七八片羽毛,喜欢艳丽色彩的可以用颜料染上色,然后,把鸡毛用线拴好。
2.把两个厚纸片剪成圆形,正中间扎一个直径约0.5厘米的孔,放在最底下和最上面。
然后,加入铁片圈放在厚纸片中间叠起来,大的在下,小的在上,把钉子从中间插入。
3.将扎好的鸡毛用线牢固地拴在铁钉上,并用裁剪好的2~4块小碎布包裹毽子的毽垫及毽子的颈部。
4.将小碎布包裹好后整理至紧实和美观,用2~4个橡皮筋胶圈扎住铁钉(或用线扎紧),毽子就制作完成了。
5.毽子制作完成后,应该进行试踢,检查毽子踢起来是否平稳,重量是否适宜。
思考:你知道还可以用塑料袋或纸制作毽子吗?实践探究让我们来试一试用塑料袋制作简单实用的毽子。
工具:剪刀材料:塑料袋2~3个、铁片圈3~4个、橡皮筋4~5根。
塑料毽子的制作方法1.取长、宽约30厘米的塑料袋,找出中心点(横向对折后再纵向对折,即找出塑料袋上画“+”的中心点)。
2.把塑料袋折几折,每份宽6~8厘米,方便剪成条状。
3.将铁片圈放在中心点“+”上。
一只手抓起塑料袋中心点“+”上的铁片圈包好,握紧,另一只手拿起橡皮筋,套在铁片圈下方收的抓握点上,一直绕到橡皮筋无法再缠绕为止。
4.塑料毽子就做成了。
期待你的作品!随堂练习:一、制作一个鸡毛毽子需要哪些材料?铁片圈3~6片、厚纸片2~4片、铁钉一颗、橡皮筋胶圈2~4个、小碎布2~4块、鸡毛(一般用公鸡脖子和尾巴上的长毛)。
二、踢毽子有哪些好处?并且踢毽子时应该注意些什么?踢毽子是一项良好的全身性运动,运动量可大可小,老幼皆宜,尤其有助于培养人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有助于身体的全面发展,增强健康。
但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踢毽子之前注意热身运动的充分舒展,做充足了准备工作,才不会轻易受伤。
老师介绍制作毽子的工具与材料指名读思考交流动手做一做学生根据步骤做出一个塑料毽子。
完成随堂练习题通过老师介绍制作毽子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制作毽子。
通过老师讲解的步骤,学生动手试一试。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做毽子,提高动手能力。
通过随堂练习,让同学们知道踢毽子的好处,并且要注意哪些事项。
作业布置搜集一些废旧的报纸和羽毛等物,模仿塑料毯子和羽毛毽子的制作过程,做一个毽子。
展示自己的手工制作,用自己制作的毯子与同学们一起进行踢毽子游戏。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毽子的由来,并且学习了如何踢毽子。
最主要掌握怎么制作一个毽子。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板书扎毽子挑选羽毛剪出两个有孔圆形用碎布包裹底部用铁丝扎紧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