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 格式:docx
  • 大小:730.1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目录

摘要 (2)

英文摘要 (3)

前言 (4)

一、讽刺的真实性 (5)

(一)讽刺对象的真实 (5)

(二)讽刺主旨的真实 (6)

(三)讽刺目的的真实 (6)

二、讽刺艺术的变现力 (8)

(一)亦喜亦悲的讽刺 (8)

(二)强烈对比的讽刺 (9)

三、《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时代意义 (10)

注释 (11)

参考文献 (12)

后记 (13)

摘要

讽刺是一种艺术,是对不良的或愚蠢的行为进行揭露或批判的手法。《儒林外史》就是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成为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感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本文将从《儒林外史》讽刺的真实性,讽刺艺术的表现力及《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时代意义等角度去解读《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关键词:讽刺艺术真实性表现力时代意义

ABSTRACT

Satireisakindofart,istothebadorfoolishorcriticalexposethegimmick.Modelsofsatiring fictionsiswithdeepideologicalcontentandexcellentartisticskillsbecomeChina'sancien tsatiremodel.AsMr.Luxunsaid:"DaiWuJingZimodelsofsatiringfictions,butwithamale,pre servedJiFengminds,andwill,especiallyinthetextandanti-

religion;sensecanorder,wanandmock,andinmorethanShuiBuisbeginningwithenoughsaysthe bookofirony."Thepaperdiscussesthescholarshas"theironyoftheauthenticity,irony,arti sticexpressionandmodelsofsatiringfictionsofironyarttimesignificancetodecodetheAng leofmodelsofsatiringfictionsofironyart.

Keywords:ironyartauthenticityexpressivetimesignificance

前言

《汉书》以来许多官修的史书中达都有《儒林传》,那是写“儒林”的“正史”,吴敬梓用小说形式描写“儒林”,所以取名“外史”。

《儒林外史》以写“儒林”为中心,旁及当时的官僚政治和社会风尚,抨击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从而揭示封建末世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方面的严重危机,讽刺和暴露了以封建科举制度为中心的种种社会黑暗现象的实质,讽刺了一大批所谓的达官贵人,名流乡绅,揭露出了他们污浊丑恶的灵魂。

《儒林外史》通过许多人物故事生动的表现了八股取士对一般知识分子的支配力和诱惑力。科举取士似乎成为当时文人的唯一出路,即使这条路上荆棘丛生。很多人为其穷尽一生,生活贫困潦倒,但仍不曾对此产生哪怕一丁点的绝望。同时,科举制度给人带来的功名富贵也是很现实的。一旦中了举,你便不再是“你”了,那时将是恭迎奉承不断,什么银子,房子,一切从前不敢奢望的,现在都将唾手可得。

谈及科举制度的弊端,我们不难想到其“愚民”的本质。致使当时所谓“文人”只知道,而且只能够作八股文。作品所反映的这种情况是可以找到印证的: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六中曾指出明朝的秀才举人之流不知史册名目,朝代先后,字书偏旁。清朝的情况更坏。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八中记载一位“老科举”不知《史记》为何书,司马迁为何人;

卷五中记载一位“太学生”不知《昭明文选》。

《儒林外史》通过诙谐而不失辛辣的讽刺,将诸多“儒林”人士的被愚弄、被腐蚀、被消磨的历程绘成了一幅封建末世文化教育和精神道德危机中的官场世俗的丑恶画卷,借以表达作者对此种现象的愤慨和批判。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对每一个读者而言都会是刻骨铭心的,其讽刺的滑稽、幽默、深刻、辛辣无不成为其闪亮的特征。其讽刺艺术给我的阅读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不过是我对《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一点小小感悟。

一、讽刺的真实性

也许你无法想象,当你的周围都是一些愚腐的、沉闷的“官僚狂热者”,你的身边充满着各种荒谬和不合理。在你发笑得同时,是否也曾会感到一种深沉的悲哀。这便是一种讽刺,即真实又深刻。“其实,现在的所谓讽刺作品,大抵倒是写实,非写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非写实的讽刺,即使能有这样的东西,也不过是造谣和污蔑而已”。由此可以看出,真实是讽刺的一种强有力的生命。

(一)讽刺对象的真实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写“儒林”为中心的小说,其讽刺的对象也集中表现为那些具有鲜明否定性格特征的“儒林”人物,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地主、乡绅、商人乃至平民百姓。这些形形色色的丑恶人物和事件都是当时社会中实际存在着或是曾经出现过的事情,可以说是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中摄取出来的。书中很多人物在当时都是真实存在的,是可以追溯其原型的。例如文中杜慎卿的原型青然,即吴青然,清代全椒人。是吴敬梓的族兄,曾官至刑部主事;文中虞育德的原型吴蒙泉,名培源,清无锡人,曾官上元县教谕、遂安县知县;庄尚志原型程锦庄,名廷祚,字启生,清上元人,撰有《青溪文集》。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提及过:“《儒林外史》所传人物,大都实有其人,而以象形谐声或瘦词隐语俞其姓名,若参以雍乾见诸家文集,往往十得八九。此马二先生字纯上,处州人,实即全椒冯粹中,为着者挚友,其言真率,又尚上知春秋汉唐,在“时文士”中实犹属诚笃博通之士……”

由此可见,作者的创作是建立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之上的。文中不仅塑造了严贡生、张静斋、王德、王仁等“儒林”丑类;周进、范进等即可鄙又可悲的儒林“后进”人士;还包括万雪斋、宋为富和五河县的方家、彭家等与官府、乡绅相结合的盐商、地主;夏总甲、潘三等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