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 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689.60 KB
- 文档页数:15
梦幻网络( ) 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考试题生 物 试 卷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56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 .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 .HCO 3-、HPO 42一等参与维持血浆pH 相对稳定 D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等 2.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 .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B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C .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 .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3、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使血钾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血液中A .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减少B .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增加C .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增加D .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减少 4、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A .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B .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 .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D .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5、右上图为哺乳动物某组织示意图,其中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成熟红细胞,③是血浆,④是细胞内液,⑤是组织液。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②经过体外细胞培养即可形成细胞株B .组织胺能使①通透性增大,从而导致⑤中液体减少C .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③中,③和⑤的成分有区别D .②中的氧气到达④至少需要经过4层生物膜,②处氧气浓度高于④姓名: 班级: 学号: -------------------------------------------------------装 ----------------------------------------订-----------------------------------------------线---------------------------------6、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
2025届广东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危害了人类的自身生存。
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使群落的结构变得简单B.应将各地濒危野生动物都迁移到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并加以保护C.低碳出行、开发洁净的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资源的消耗,从而减小生态足迹D.培育良种、发展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减小生态足迹,从而提高生态承载力2.科学家在厌氧型光合细菌中发现了一种利用菌绿素的原始光合作用机制,其基本原理如图所示。
该细菌的光合作用与高等植物相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TP的合成同样依赖色素分子吸收光能B.菌绿素和叶绿素同样位于类囊体薄膜C.(CH2O)的合成都需要A TP和NADPH的参与D.该细菌不释放O2是因为NADPH的H来自H2S3.温度的变化往往会影响生物学实验的结果。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黑藻细胞中叶绿体时,温度越高,叶绿体随细胞质流动越快B.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时,将酶与底物混合后保温有利于缩短反应时间C.酵母菌在5℃条件下进行悬浮培养时,其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D.洋葱研磨液过滤后在室温下静置过夜,则DNA提取量显著提高4.下列有关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发展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自变量的控制主要遵循了加法原理B.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主要运用了物理模型建构的方法D.科学家在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和离心技术5.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合理体力活动可以降低年龄相关的疾病风险、延长预期寿命;延长端粒可能是体力活动促进长寿的潜在机制,步行对端粒长度和寿命的影响尤为显著;而端粒的延长与端粒酶有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体力活动过程中主要靠氧化分解葡萄糖供能B.步行等有氧运动降低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量C.端粒变短之后,其内侧的DNA序列会受到损伤从而影响细胞活动D.癌细胞端粒长度与分裂次数无关,可能是癌细胞内端粒酶活性比较高6.为揭示睡眠对记忆的影响,科研人员采用一种间隔的、重复的丁酮(由致病菌发出的具有吸引力的气味)训练模式让线虫建立记忆,再通过评估睡眠特征来判断线虫是否进入睡眠状态。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项圈藻是蓝藻中的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单个项圈藻的形状接近正球体,它通过分裂产生的子代互不脱离,经过多次分裂后,形'歲如项圈的集合,故名项圈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池塘里的全部蓝藻构成一个种群B.项圈藻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C. 形成“项圈集合”是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D.项圈藻分裂过程中会发生遗传物质的复制2.下列有关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中的某些氨基酸不能由其他物质转化合成B.细胞吸收的氨基酸都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了蛋白质C.高温、强酸和强碱都能破坏氨基酸的结构而使蛋白质变性D.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胞吞的方式从肠道中吸收氨基酸3.细胞内的蛋白质常与其他物质结合形琪复合不力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和rRNA结合,成为“生产蛋贫食印机器”的主要成分B.蛋白质和DNA结合,可作为真核细胞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C.蛋白质和多糖结合,在胞膜上可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蛋白质和部分水结合,有利于增强细胞代谢的强度4。
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各种“现象”和“主要原因”的叙述,对应错误的是A.生物膜的功能差异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B.增大生物膜面积有利于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C.线粒体内膜和类囊体薄膜上都能进行能量的转换D.生物膜系统能保证大肠杆菌有序地进行细胞代谢6.高尔基体蛋白73 (GP73)是高尔基体膜上的一种跨膜糖蛋白,可作为癌症诊断的依据。
研究发现正常的肝细胞内几乎不含GP73,但在肝纤维化患者体内GP73合成增多,尤其在肝癌细胞中GP73的合成迅速增多。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肝细胞内不存在指导合成GP73的基因B.肝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的数量会减少C.GP73的合成和加工过程都在高尔基体上完成D.肝癌细胞合成GP73时高尔基体的膜面积持续增大7。
如图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高三生物上册第一次考试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马歇尔和沃伦因对引起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的开创性研究成果,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请问幽门螺杆菌与蓝藻的共同特点是()A.都能进行光合作用B.不具核膜,但有DNA和蛋白质结合的染色体C.遗传物质主要在拟核区D.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完全相同2.下列哪一项属于应激性A.“风吹草动”B.海水在月球引力下形成潮汐C.“飞蛾扑火”D.石头扔在水里,水面出现波纹3.右图示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细胞时种群的增长曲线。
曲线⑤是对照组,④保持恒定酸性,其余分别是每3h、12h、24h换一次培养液。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更换营养液的周期越长,种群平均增长率越大B.K值随环境条件(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C.造成⑤的K值较小的原因有资源缺乏,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值的变化等D.曲线②表示每12h换一次培养液,曲线①表明资源基本不受限制4.关于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元素都是大量元素B.不同生物体内元素种类大体相同C.不同生物中各种化合物含量基本相同D.不同生物中各种元素含量基本相同5.将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检测所有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和羧基,两者的数量关系可能是()A.相等B.氨基多于羧基C.氨基少于羧基D.很难预测6.蛋白质分子能被肽酶降解,至于哪一个肽键被断裂则决定于肽酶的类型。
肽酶P能断裂带有侧链R4的氨基酸和相邻氨基酸的氨基基团之间的肽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图所示肽链由四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B.在肽酶P的作用下,经过脱水缩合可以形成两条肽链C.肽酶P可以催化3处的化学键断裂D.该肽链中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各1个7.临床通过检测尿液中一定时间内的含“N”量,可以粗略地估算下列哪一物质在该时间内的氧化分解量()A.蛋白质B.脂肪C.葡萄糖D.淀粉8.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种的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B.在电镜下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D.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9.植物细胞在含有各种必需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其中一种化合物具有放射性( 3H标记)。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卷高三生物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我国迅速开展积极的防疫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引发这次疫情的是新型冠状病毒。
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生物,关于病毒的起源,目前最被广泛接受的是:生物大分子形成细胞,其中的一部分脱离细胞变成病毒。
即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
下列叙述支持该假说的是A.新冠病毒等一些病毒具有类似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B.所有病毒都是营寄生生活的,病毒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体内才能繁殖C.有些病毒的DNA与其宿主细胞的某些DNA中的部分碱基序列较为相似D.病毒的化学元素组成和结构均比细胞简单2.生物学实验中常用颜色反应鉴定细胞中的某些结构或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煮熟的豆浆也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蓝色反应B.向甘蔗茎的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温水浴后出现明显砖红色沉淀C.花生子叶匀浆经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中橘黄色的脂肪颗粒D.向马铃薯匀浆中滴加碘液,振荡摇匀后组织样液呈蓝色3.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①与萌发的种子相比,休眠的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更小②干旱沙漠中的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③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④人在高温环境大量出汗也会排出过多的无机盐,应适当补充淡盐水⑤人体内K+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⑥当哺乳动物的血钙含量过低时,会出现肌无力的症状A .六项B .五项C .四项D .三项4.蛋白质是目前已知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多样的分子,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广泛分布于细胞中,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双层膜上有协助物质跨膜运输的蛋白质B.类囊体膜上有行使催化功能的蛋白质C.某些蛋白质在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吞噬细胞上的某些膜蛋白可以特异性识别抗原5.下图是N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
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学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
时量75分钟。
满分 100分。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滑雪是一项刺激且具有挑战性的有氧运动,在滑雪场的冷空气中运动,对机体氧气运输系统的考验更大,可在无形中增强心肺功能,下列与细胞呼吸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运动员骨骼肌细胞呼吸产生的水都来自有氧呼吸B. 运动员呼出的CO₂中的氧元素来自葡萄糖和O₂C. 骨骼肌细胞中 ATP 含量因在运动中被消耗而不断减少D. 运动员体内成熟的红细胞含有 O₂可进行有氧呼吸2. 我国科研团队首次发现了某类亚脐菇的菌柄内部共生着绿藻细胞,并将其归为新物种一一地衣亚脐菇,该物种的发现重新定义了亚脐菇属。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地衣亚脐菇与绿藻细胞可通过互利共生实现协同进化B. 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为亚脐菇的进化提供原材料C. 地衣亚脐菇的形成意味着亚脐菇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增多D. 地衣亚脐菇与绿藻细胞共生的能力使其可适应所有的环境3. 研究人员对某动物(2n=4)精原细胞甲和乙的核DNA 双链全部用³²P标记,并在含³¹P但不含32P 的培养液中培养,每个精原细胞都产生了4个子细胞(进行两次有丝分裂或一次完整的减数分裂)。
测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总数和³²P标记的染色体数情况,测定结果如表所示(不考虑变异和细胞异常分裂)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 精原细胞甲进行的是有丝分裂,X应为(4,2)C. 精原细胞乙进行的是减数分裂,Y应为 (2,2)D. 精原细胞乙进行的是减数分裂,Y应为(2,0)4. 作为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孤独症(ASD)的致病机理及医疗研究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下图为其部分致病机理,我国科学家以SHANK3基因突变为切入点首创孤独症家犬模型。
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15题,共30分)、多项选择题(第16题~第19题,共12分)、非选择题(第20题~第24题,共58分)三部分。
本次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5.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5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人体内肌糖原、胰岛素和胰岛素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三者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B. 三者都可以作为人体细胞内的能源物质C. 肌糖原和胰岛素均由基因直接控制合成D. 胰岛素不能促进细胞中肌糖原的合成2. 右图是根尖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结构①③⑤⑥的膜参与构成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B. 细胞骨架与结构⑤⑥等细胞器的锚定密切相关C. 结构②⑦都有双层膜结构,且都与信息传递有关D. 若离体培养该细胞,破坏结构⑤会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3. 龙胆花在低温下闭合,移至正常生长温度、光照条件下会重新开放,机理如下图,水通道蛋白磷酸化后运输水的活性增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过程③、④可表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运输方式B. 过程②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 光刺激可导致水通道蛋白构象发生改变D. 正常生长温度、黑暗条件下,花的开放速度会变慢4. 农业生产中,常采取一些特殊的栽培措施以提高产量,下列措施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 将玉米和大豆一起套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B. 通过控制光照时间,可提高烟草、莴苣等植物的种子萌发率C. 通过修剪果树枝条,并喷施大量生长素,利于提高果树产量D. 在辣椒生长期松土,有利于辣椒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5. 同位素标记法是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用¹⁵N标记 DNA,通过测定放射性证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B. 用³⁵S 和³²P 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探索遗传物质的本质C. 用³H标记亮氨酸,可追踪细胞中 DNA 聚合酶的合成和分泌途径D. 用¹⁸O标记 CO₂,通过测定放射性研究 O₂中O的来源6. 下图为眼虫在适宜条件下增殖的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
广东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级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
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学说之于生物学就像原子论之于化学一样,对于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B.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C.细胞学说的建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这一科学方法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和差异性2.茶叶生产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其中信阳毛尖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盛名传播国内外。
下列关于茶叶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采摘的新鲜茶叶的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H2OB.茶叶和人体所含元素种类大致相同,但含量有差异C.制好的成品茶相比新鲜茶叶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低D.新鲜茶叶的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3.绿色荧光蛋白简称GFP,最初是从发光水母中分离出来的由链状多肽组成的结构蛋白。
其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据图可推测该蛋白质含有2条肽链,R基上的氨基有15个B.该肽链水解时,水中氢的去向是形成氨基C.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mRNA中至少含有378个密码子D.GFP是由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加工并由高尔基体分泌的4.人类和小鼠的软骨细胞中富含“miR140’’分子,这是一种微型单链核糖核酸。
与正常小鼠比较,不含“miR140’’分子的实验鼠软骨的损伤程度要严重得多。
下列关于“miR140”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miR140’’分子中一定有糖类物质参与构成B.“miR140’’分子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miR140’’分子对小鼠软骨的形态或功能有重要作用D.“miR140’’一分子不是人和小鼠的遗传物质5.在分别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标记的人、小鼠细胞融合实验中,当两种荧光分布均匀后继续观察,会发现荧光重新排布,聚集在细胞表面的某些部位(成斑现象)。
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学期学情调研考试(一)生物学(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2024.9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5题,每题2分,共3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脂质是所有生物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B. 维生素D和脂肪属于固醇类物质C. 磷脂均含有C、H、O、N、P五种元素D. 性激素是内质网上合成的固醇类激素2. 关于细胞结构与生物种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中心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其在分裂前期复制并移向细胞两极B. 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可能是真核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 单细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含有的唯一细胞器是核糖体D. 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含有液泡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3. 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 mol/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成熟的叶肉细胞,观察其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60 s时,乙二醇溶液中的叶肉细胞吸水能力小于蔗糖溶液中的叶肉细胞B. 120 s时,蔗糖溶液中的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浓度C. 180 s时,外界乙二醇溶液浓度小于叶肉细胞细胞液浓度D. 质壁分离完全复原时,外界乙二醇溶液浓度等于叶肉细胞细胞液浓度4. 幽门螺杆菌能够在人体胃部极端酸性的环境中长期存活,原因之一是其体内丰富的脲酶能够催化尿素分解成氨气,中和周围的胃酸。
下列有关幽门螺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培养幽门螺杆菌的培养基中应加入抗生素以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B. 幽门螺杆菌能在极端酸性的环境中存活,其胞内酶的最适pH约为1.5~2C. 幽门螺杆菌唯一的细胞器为核糖体,细胞中的DNA无游离的磷酸基团D. 生活在人体胃部的幽门螺杆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该过程不需要线粒体参与5. 生长和衰老,出生和死亡,都是生物界的正常现象,也是细胞的正常现象。
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1、当你正在思考这道题时,直接参与这一活动的最小结构是:A.血液B.神经细胞C.大脑D.神经系统2、细胞是绝大多数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与此说法不符的是:A.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C.除病毒以外的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动植物细胞以及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相同3、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的产物:A.花蜜B.蜘蛛网C.人的指甲D.花粉4、在子女与父母之间充当遗传物质的“桥梁”作用的细胞是:A.生殖细胞B.神经细胞C.血细胞D.受精卵5、2003年全国部分省爆发流行的非典型肺炎是由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它与大肠杆菌最大的区别是:A.无成形的细胞核B.无细胞结构C.无细胞壁D.无遗传物质6、下列关于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显微镜观察的几种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这反映了细胞的多样性B.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这反映了细胞的统一性C.蓝藻也被称为蓝细菌,这反映了细胞的统一性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这反映了细胞的统一性7、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洋葱根尖细胞装片。
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
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含量都是一样的B.所有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都一样C.各种细胞中的元素种类完全一致D.细胞中都有蛋白质和核酸9、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A.蛋白质B.糖类C.水D.无机盐10、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生物体和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含量相似B、人、动物和植物所含有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D、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似11、将面团包在纱布中放在清水中搓洗,请你用试剂检测黏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物质,所用试剂分别为:A.碘液、苏丹Ⅲ染液B.双缩脲试剂、碘液C.碘液、斐林试剂D.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12、人体免疫球蛋白中,IgG由4条肽链组成,共有764个氨基酸。
则该蛋白质至少有氨基和羧基数为:A.764和764 B.760和760 C.762和762 D.4和413、生物界这样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根本原因在于:A.蛋白质的多种多样B.DNA分子的复杂多样C.自然环境的多种多样D.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形式多样14、艾滋病研究者发现,有1%~2%的HIV感染者并不发病,其原因是他们在感染HIV 之前,体内存在一种名叫“阿尔法——防御素”的小分子蛋白质,以下对“阿尔法——防御素”的推测中不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N元素B.一定都含有20种氨基酸C.高温能破坏其结构D.人工合成后可用于防治艾滋病15、某学生完成了下面的实验:他用碘液检验一块干面包,面包变成了深蓝色。
然后他嚼碎了另一块干面包,并用本尼地溶液(一种用来检验麦芽糖的试剂)检验之,嚼碎的面包变成了红色(麦芽糖与试剂反应的颜色),因此,他作出结论,认为当面包被嚼碎时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这位学生的实验设计的错误在于:A.未对嚼碎的面包做淀粉检验B.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C.未对干面包做麦芽糖的检验D.未考虑面包的制作时间16、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依次是:A.核酸、蛋白质、细胞、糖类B.糖类、蛋白质、细胞、核酸C.蛋白质、核酸、细胞、糖类D.核酸、蛋白质、糖类、细胞17、小肠严重吸收不良的病人,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提供营养,全营养液的成分不应该含有:A.蛋白质B.葡萄糖C.无机盐和维生素D.氨基酸18、下列有关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主要是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组成B.核膜和内质网膜在结构上有密切联系C .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中的蛋白质分子是相同的D .细胞膜中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不是静止的19、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的功能及所含有机物的特点是:A 、功能及所含有机物的特点都相同B 、功能及所含有机物的特点都不同C 、功能相同,所含有机物的特点不同D 、功能不同,所含有机物的特点相同20、最能表明细胞间功能差异的是:A 、细胞核的大小B 、细胞体积的大小C 、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D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1、人成熟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体现了:A 、环境因素的影响B 、功能对寿命的影响C 、遗传因素的影响D 、核、质的相互依存关系22、将洋葱鳞片放在0.45mol/L 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放在0.35mol/L 蔗糖溶液中,细胞有胀大趋势;放在0.4mol/L 蔗糖溶液中,细胞似乎不发生什么变化,这表明:A 、洋葱表皮细胞已经死亡B 、细胞膜不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C 、蔗糖分子进入细胞导管渗透平衡D 、细胞液浓度为0.4mol/L 左右23、如图所示,把体积相同的10%的葡萄糖溶液A 侧与10%的蔗糖溶液B 侧用半透膜C 隔开,其最初的结果是:A 、水从A 侧移向B 的与B 侧移向A 侧的相等B 、水从A 侧移向B 的比B 侧移向A 侧的少C 、水只能从A 侧移向B 侧D 、水既不从A 侧移向B 侧也不从B 侧移向A 侧24、上题中,在U 形管的中部C 处装有半透膜,在A 侧加入细胞色素C (分子量为1.3万道尔顿的蛋白质)水溶液(红色),B 侧加入清水,并使A 、B 两侧液面高度一致。
经过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将是:A 、A ,B 两液面高度一致,B 侧为无色 B 、A ,B 两液面高度一致,B 侧为红色C 、A 液面低于B 液面,B 侧为红色D 、A 液面高于B 液面,B 侧为无色25、下图是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未知,以箭头表示他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26、在处理污水时,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有选择地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试图模拟生物膜的:A 、选择性功能B 、流动性功能C 、主动运输功能D 、选择透过性功能27、一位科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面积增大,这是由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决定的:A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 、是选择透过性膜A B CC、具有专一性D、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28、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A、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B、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被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细胞膜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29、某学生将2.5%的尿素滴加在载玻片上的蚕豆上表皮上,观察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2h后企图再次观察时却发现理想的视野中找不到质壁分离的细胞。
原因是:A、错拿了对照样品B、时间过长,细胞也收缩了C、溶质颗粒被缓慢吸收,使水分再度进入细胞D、2h前观察到的现象是假象30、下列能正确说明酶的特性的是:A.酶都是蛋白质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催化作用C.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不断提高D.每种酶中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31、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A.不断上升B.没有变化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32、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中,调整pH至2.0,保存在37℃的水浴锅内。
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C、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33、研究认为,用固定化酶技术处理污染物是很有前途的。
如将从大肠杆菌得到的磷酸三酯酶固定到尼龙膜上制成制剂,可以用于降解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磷农药,与用微生物降解相比,其作用不需要适宜的:A、温度B、pH值C、水分D、养分34、如下图所示的过程为某浓度过氧化氢被分解情况的曲线,对该曲线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自然状态下过氧化氢也能被分解B、过氧化氢酶与Fe3+ 都有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作用C、过氧化氢被分解的速率不会发生变化D、过氧化氢酶比Fe3+的催化效率高3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糖类中的纤维素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B、蛋白质中储能少,不能作为能源物质C、脂质中的磷脂主要用于膜结构的组成D、糖原也是人体内储备能源的物质之一36、对于反应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和能量都是可逆的B、物质和能量都是不可逆的C、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D、物质是不可逆的,能量是可逆的37、生物体内由于有各种酶作生物催化剂,同时又有细胞中生物膜系统的存在,因此,A TP中的能量可以:A、直接转化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B、间接转化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C、通过糖类、脂肪转化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D、通过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转化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38、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生成大量ATP的阶段和生成水的阶段分别是:A、第二阶段,第二阶段B、第二阶段,第三阶段C、第三阶段,第二阶段D、第三阶段,第三阶段39、田间豌豆种子萌发的初期,CO2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3~4倍,其原因是:A、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强B、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强C、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强D、呼吸作用比光合作用强40、在营养丰富,水分充足,气温适宜、黑暗密闭的环境中,分别培养下列各种生物,经过一段时间后,它们中仍能生存的是:A、乳酸菌B、白菜C、蚯蚓D、蘑菇41、我国加入WTO,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是当务之急,其中,延长保鲜期是让产品在竞争中取胜的条件之一。
为了延长水果、蔬菜的保鲜期,可采取如下措施:A.充入O2,温度为5℃B.充入O2,温度为20℃C.充入N2,温度为5℃D.充入N2,温度为20℃42、对某植株作如下处理:①持续光照10min;②光照5s后再黑暗处理5s,如此连续交替进行20min。
若其他条件不变,则在两种情况下,植株所能制造的有机物总量:A.①多于②B.①少于②C.①和②相等D.无法确定43、将置于阳光下的盆栽植物移到黑暗处,则细胞内三碳化合物与葡萄糖生成量的变化是:A、C3突然增加,C6H12O6减少B、C3与C6H12O6都减少C、C3与C6H12O6都增加D、C3突然减少,C6H12O6增加44、用黄豆生豆芽,1千克黄豆可以生5千克豆芽。
在这一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是:A、变少B、变多C、不变D、先变少后变多45、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生产时,可向温室施放适量的CO2,是因为:A.CO2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有效防止植物的病虫害B.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CO2,使用CO2可促进光合作用C.CO2可产生温室效应,使温室里的温度升高D.CO2能灭火,施用CO2可避免火灾46、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夏季的中午却又因叶表面的气孔关闭而使光合作用减弱,这是由于:A、水分产生的氢数量不足B、叶绿体利用光能合成的ATP不足C、暗反应中还原剂数量不足D、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产生的太少47、在适宜的温度、光照等条件下,在同时盛有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的养鱼缸中,当处于下列哪一种情况时,整个鱼缸的物质代谢恰好处于相对平衡:A、动物的呼吸作用强度等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B、动物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等于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C、动物和植物的CO2输出量等于光合作用CO2的吸收量D、动物的CO2输出量等于植物CO2的输出量48、与其他生物相比,微生物的代谢异常旺盛,这是因为:A.它的细胞结构复杂,有利于代谢正常进行B.它的细胞内含有多种酶,有利于物质的合成与分解C.它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大,有利于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D.大多数微生物为异养生物,能利用各种各样的有机物49、下列的细胞生理活动中,有可能表示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已经到了末期的是:A、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活动加强B、核膜逐渐消失,核仁逐渐解体C、高尔基体的活动显著加强D、染色质螺旋化变粗,形成染色体50、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B、生物体通过细胞分化,细胞之间发生稳定性的差异C、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D、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种类发生变化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51、下列关于核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B、核酸成酸性,因为核酸含有磷酸基团C、核酸都位于细胞核内D、原核细胞只含有DNA,而不含有RNA5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B、生物大分子的骨架完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C、碳元素是核心元素,所以碳在细胞内的含量应该较多D、碳元素在细胞内含量很多,所以碳元素是核心元素53、幼小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不断增大时,植物体内新陈代谢活跃,生长迅速;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不断减小时,植物体内新陈代谢减弱,生长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