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基通信[2010]262号 旅客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技术条件(V2.0)
- 格式:pdf
- 大小:2.40 MB
- 文档页数:35
列尾装置列尾主机列尾装置全称: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是用于货物列车取消守车后,在尾部无人职守情况下为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而研制的专用运输安全装置,设备应用计算机编码、无线遥控、语音合成、计算机处理技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而设计生产的安全防护设备,也是重要的铁路行车设备。
一、系统构成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1.列车机车部分:列尾装置司机控制盒(简称司机控制盒)。
2.列车尾部部分:列尾装置尾部主机(简称列尾主机)。
列尾主机的附属设备包括,列尾主机检测台、无线确认仪、列尾主机电池、列尾主机电池充电器、简易场强计、屏蔽室。
3.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数据处理系统。
二、主要功能1、列车尾部风压查询;2、列车尾部低风压告警;3、列车尾部排风制动;4、列尾主机电池电量不足告警;5、列车尾部标识;6、黑匣子记录功能。
三、工作原理机车乘务员操作司机控制盒功能键,首尾以无线数据传输方式传递信令(编码信息),其信令通过机车列调电台(或列尾专用机车电台)发送出去,列尾主机接收到司机控制盒发送的信令后,其响应信息再以同样的方式返回司机控制盒,司机通过司机控制盒合成的语音信息来了解列车尾部风压及列尾主机的工作状态等情况。
1.列尾主机的工作原理列尾主机内设有本机出厂ID 编号,安装于列车尾部车钩或提钩杆上,与列车尾部制动软管连接。
主要用于时时监测列车尾部风压、实现列车尾部排风制动、尾部标识(白天用红白相间斜彩条标识,夜间用红色发光管组闪光标识)。
列尾主机是封装于全封闭壳体内的系统。
由高集成微控制器系统、列尾装置运用数据记录、调制解调器、双余度电磁阀、电池组、电台、压力传感器、主风管等部件组成。
2.司机控制盒工作原理司机控制盒内设有本务机车的机车号码,有确认(即输号,黑键)、风压查询(绿键)、尾部排风(红键)、和列尾主机消号(黑键+绿键)等功能键;带有数码显示,待机状态时显示机车号码,查询时(或低风压告警时)显示列车的尾部风压,2秒钟后又显示机车号码;自带语音系统(即音频功放、扬声器)司机控制盒带有列尾装置运用数据记录(俗称,“黑匣子”),可滚动记录4 000 多条数据(即事件)。
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与无线列调设备接口及数据传输主要技术条件铁道部运输局运基通信[2000]286号铁道部运输局文件关于发布《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与无线列调设备接口及数据传输主要技术条件》的通知运基通信[2000]286号为减少列尾装置与无线列调通信互相影响,根据部领导指示和铁道部行业标准《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TB/T2973—2000),部运输局组织铁科院及列尾装置研制等有关单位制定了《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与无线列调设备接口及数据传输主要技术条件》,经在北京局现场试验和部运输局、安监司组织的技术审查,现予以发布,请各有关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一、截至2001年1月1日,各列尾装置生产企业生产新的列尾装置产品及各铁路局进行新设备订货时均应执行本技术条件。
二、已投入实际使用并与本技术条件不一致的各种列尾装置可继续使用,各局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进行改造。
三、请通号总公司研究设计院和铁科院在修订“无线列调通信系统制式系列和主要技术条件”时将本技术条件纳入有关数据传输章节,主要原则应保持一致。
四、为认真贯彻本技术条件,部运输局将根据《铁路列车无线列车调度系统设备入网管理办法》(铁运[2000]55号的有关规定对列尾装置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技术检验和监督检查。
二○○○年九月十四日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与无线列调设备接口及数据传输主要技术条件本技术条件为铁道部行业标准TB/T2973—2000《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的补充,进一步说明列尾装置与无线列调设备的接口技术条件和数据通信传输协议。
1.列尾司机控制盒与无线列调机车电台控制盒接口定义1.1列尾司机控制盒与无线列调机车电台控制盒之间的物理接口采用7芯圆形接插件(AL16型)。
无线列调机车电台控制盒为插座(7芯孔型),线位定义见图1(略)所示。
图11.2接口电气特性见下表规定序号端子名称定义参数说明1 VCC 无线列列调机车电台控制盒为列尾司机控制盒提供电源IO=50 mA VO=12V 2 AF 无线列调机车电台控制盒与列尾司机控制盒的音频信号>50 mV用于列尾司机控制盒解码和语音回放3 MIC列尾司机控制盒向无线列调机车电台控制盒输出的调制信号5-100 mV FFSK信号4 PTT列尾司机控制盒向无线列调机车电台控制盒输出的发射控制信号On∶<0.3V OFF∶高阻PTT为低电平时,应使无线列调机车电台发射5 Data-out无线列调机车电台控制盒向列尾司机控制盒输出数据信号6 Dat a-i n列尾司机控制盒向无线列调机车电台控制盒输出数据信号7 GND地注:为防止列尾司机控制盒PTT启动时,避免机车电台控制盒MI C话音信号与列尾数传信号相互叠加影响传输质量,机车电台控制盒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切断机车电台控制盒MIC信号。
旅客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技术条件(v3.0) Traveling on trains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mode of transportation for many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assengers, it is crucial to focus not only on the front end of the train but also on the rear end. In this regard,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dequate safety measures, especially in the form of rear-end safety protection devices, have been prioritized by railway authorities worldwide.随着全球范围内的众多人们选择乘坐火车进行旅行,为了确保乘客的安全,我们需要关注火车不仅是前端还要关注后端。
为此,开发和实施充分的安全措施尤其是后部安全防护装置已经成为全球各个铁路管理机构优先考虑的事项。
One of the key documents that outlin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ar-end safety protection devices is the Technical Conditions for Rear-End Safety Protection Devices on Passenger Trains (Version 3.0). This document aims to establish uniform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for manufacturers and operators of passenger trains globally.其中一个详细规定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技术要求的主要文件是《旅客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技术条件(v3.0)》。
GSM-R数字移动通信应用技术条件第四分册: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信息传送系统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Application for GSM-RDigital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ubset 4: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of End-of-Train Safety Equipment(V1.0)二○○七年七月目次前言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缩略语14系统构成25系统功能26系统技术要求27通信方式和通信过程28设备技术要求59通信协议510列尾主机序列号编号方案5附录A列尾数据通信格式相关表格6附录B本规范用词说明9附录C条文说明9附录D对《GSM-R列尾装置信息传送系统主要技术条件(暂行)》的修改说明9前言本技术条件是根据《关于加快开展中国铁路GSM-R系统技术规范编制工作的通知》(科技运[2006]85号文)的要求,对《GSM-R列尾装置信息传送系统主要技术条件(暂行)》(运基通信〔2004〕107号文)进行修订得到的,是中国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络的系列技术规范文件之一,随着网络、业务和技术的发展,还可能继续完善升级。
在执行过程中,各单位若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主编单位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西外大柳树路2号,100081),并抄送铁道部科技司(北京市复兴路10号,100844),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技术条件由铁道部组织编制并负责解释。
本技术条件主编单位:铁道科学研究院。
本技术条件参编单位:北京中铁列尾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北京世纪东方国铁电讯科技有限公司。
本技术条件主要起草人:欧阳智辉,蒋志勇,王激,熊道权,蔺伟,苏京,唐浩明,陈松。
GSM-R数字移动通信应用技术条件第四分册: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信息传送系统(V1.0)1范围本技术条件规定了GSM-R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信息传送系统的构成、功能、系统技术要求、通信方式、通信过程、设备技术要求和通信协议等内容。
例析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常见故障与处理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是列车运行的重要安全设备。
它具有检查风压、主管风压及排风制动不正常自动报警等功能,其应用对取消运转车作业模式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为让列车乘务员熟练掌握该防护装置的功能作用,对运用中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准确判断和处理,一定程度上都能保证该装置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1、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构成1.1 装置构成主机:列尾安全防护装置主机由记录单元、控制单元、排风单元、风压检测单元、列尾指示灯、风管、电源单元、电源电缆、信道机、挂接单元、天线等设备组件组成。
采用铝合金组成上下盖及机壳,主机采用箱式结构,机壳会与下盖焊接至一体,同时主机上端面还有编程接口、电源电缆、风管、电源开关、天馈线插座、维护、提手位等零件,数码官位、ID铭牌位、排风口等分别位于主机的正面和侧面,胶足位和挂接插槽位分别位于主机底部和背面。
天馈线:在满足直径1 m 范围内没有高于天线的物体及距纵向中心线不大于550 mm处的车顶适当位置焊接天线安装座并根据铁标相关规定要求实施漏雨试验,最后把型号为TZ800的天线牢固地安装在座上。
天线底部插座型号为N 型孔式插座且设有馈线插座。
直流电源:在综合控制柜/照明控制柜/本车控制屏等处根据不同的车型车种牵引DC48 电源至主机安装箱内,并把接线端子安装在其中。
同时在保证向尾灯供电和列尾装置供电的前提下装置电源插座与侧灯插座并联。
PLC 综合控制柜在DC600V 供电的客车中增加了1 块DC110V/DC48V 尾灯工作电源模块,目的在于供电给列尾装置。
延长管:把延长管与主机风管安装在尾部车辆紧急制动管路中,并把连接处的带侧排的球芯截断塞门安装其中。
塞门会在与塞门体同向时处于关闭状态,反之塞门手把与塞门体垂直时则会处于开通状态。
在手把的反侧是球芯的排风口,阀体的排风口要处于手把开启位的反侧,基本上所有的延长管都经过了风压和水压等强度试验。
1.2 列车尾部主机工作原理列车尾部主机指列尾装置中的执行和检测系统,多个部件构成内部电气部分,如天线、主控盘、发射盘、排风阀等。
标题: 关于印发《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管理、使用及维修办法》的通知附件:主送: 各铁路局。
抄送:部内各单位。
----------------------装---------------------订---------------------线---------------------为适应运输组织要求,加强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管理,确保设备正常使用和维修质量,铁道部重新修订了《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管理、使用及维修办法》,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技术规章编号为:TG/CW217 -2012。
《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管理、使用及维修办法(试行)》(铁运〔2000〕60号)同时废止。
各地方铁路可参照执行。
各铁路局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并结合实际情况,修订完善铁路局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管理、使用及维修办法。
涉及列尾装置跨局运用的铁路局间要积极做好相关协调工作。
TG/CW 217-2012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管理、使用及维修办法总则第1条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简称货车列尾装置,下同)是保证货物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行车设备。
为确保货车列尾装置正常运用和检修,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货车列尾装置的管理第2条货车列尾装置由列尾主机(包括电池)和司机控制设备两部分组成。
货车列尾装置与机车车载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无线列调机车电台、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或专用列尾机车电台,以下同)进行通信,实现列尾装置各项操控功能。
货车列尾装置管理、使用和维修应配备必要的附属设备,主要包括列尾主机检测台、电池充电器、机车号确认仪、屏蔽室、列尾中继器、信息管理系统、司机控制设备检测仪等。
第3条货车列尾装置的功能、技术指标、设备安装要求和检测方法等应符合TB/T 2973《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及附属设备》的要求。
货车列尾装置的设置、使用等应符合国家和铁道部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
在繁忙线路同一机车交路原则上应采用统一的400MHz货车列尾专用频率,并设置机车车载设备。
包神铁路运输段技教室业务文件神华包神运输业字[2014]12号关于下发《运输段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管理、使用、维修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段属各车站:根据《包神铁路集团公司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管理、使用、维修办法》要求,结合运输段实际生产布局需求,为进一步做好列尾装置的日常管理工作,规范列尾作业人员的作业标准及作业程序,为更好、更快地适应既有线及新线运输组织变化,特制定本细则。
凡由包神公司所属机车(含外包)牵引列车使用的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及附属设备适用于本细则。
段属各单位除执行《技规》、《行规》及公司《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管理、使用及维修办法》的相关规定外,需按照本细则的具体规定组织相关作业。
运输段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管理、使用、维修实施细则第一章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的管理第1条为了进一步做好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以下简称列尾装置)管理工作,列尾装置分别由运输段、列尾平调维修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维管中心)和车站进行管理。
各部门管理职责:一、机关各部室管理职责1.技术教育室根据集团公司相关文件制定完善《列尾装置管理、使用、维修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列尾装置设备技术台帐,掌握各列尾作业点设备运用技术状态。
2.安全监察室、技术教育室定期对各站列尾作业岗点进行监督、检查,完善现场作业人员作业标准,规范各列尾作业岗点表薄帐册填记标准,发现问题及时组织分析处理。
3.技术教育室每年组织一次技术培训,保证列尾作业人员熟练掌握作业流程和作业标准。
4.技术教育室根据设备运用状况,负责设备的更新报废工作,编制年度设备购置计划和生产材料维修计划,由办公室审核后报公司相关部门批准。
5.办公室负责列尾、平调设备等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的点验、上账及设备履历更新;对技术教育室编制的年度生产材料计划及设备更新、报废计划的审核、上报。
二、维管中心管理职责1. 根据上级单位颁布的有关列尾使用管理办法制订维管中心的细化实施办法。
旅客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常见故障判断及处理作者:沙林俊来源:《进出口经理人》2017年第10期摘要:介绍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及故障判断方法,总结车务站段在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措施。
关键词:列尾装置;工作原理;故障分析;处理措施一、列尾装置工作原理列尾主机和司机控制盒的联系列尾主机和司机控制盒的联系如图1所示。
当首尾之间一对一的关系成功建立后,司机操作司机控制盒的按键,相应的操作编码就由机车电台发送出去,尾部列尾主机接收到编码后,通过发射盘将编码送入主控盘内的解码器还原成指令,列尾主机电气部件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通过编码和模拟语音方式送入发射盘进行调制,由天线发射出去,当司机控制盒接收到一对一的编码时,再将其还原成数字显示和语音。
二、列尾装置故障排查及处理(一)列尾主机故障排查1、将输码器与列尾主机的相应插座连接,检查主机内置操作码是否发生变异,此方法适用于CP-B/C/D 型列尾主机。
2、对于机车乘务员反映无反馈信息,而常规检测又一切正常的列尾主机,用功率计检测主机发射盘的功率和天线的驻波比。
3、列尾主机通电后,闪光灯不亮,可采用替换法继续排查。
4、列尾主机发射性能检查。
主机通电后,红键消号无反应,可通过检查主控盘内的PTT指示灯与发射盘的发射指示灯是否正常闪烁来排查,若主控盘PTT 指示灯不亮,则可能是PTT电路故障,更换主控盘;若发射盘发射指示灯不亮则可能是发射盘故障,更换发射盘。
5、传感器性能检查。
主机通电后,红键消号正常,风压达到480kPa或580kPa,但主机不提示输号请求。
可用红外设备输号后,检查风压值的精度来判断是否传感器故障,若传感器正常,主机在风压达到输号规定值时仍无发射,则应更换主控盘。
6、主机接收性能检查。
主机通电后,红键消号正常,风压达到480kPa或580kPa,主机提示输号请求,但无法进行无线输号。
应先检查发射机接收指示灯是否有指示,无指示则说明发射机故障;若有指示,且发射机音量开关位置正常,故障可能产生在发射盘的接收或主控盘的解调方面,则应更换主控盘或发射盘进行判断。
铁路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及附属设备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铁路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以下简称列尾装置)及附属设备的组成和主要功能、环境条件、基本要求、主要技术指标、设备接口及数据传输、设备安装、试验、定检、包装、运输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铁路列尾装置及附属设备的设计、研制、生产、使用、检验和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B/T2973-2006《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及附属设备》TJ/CW004-2014《数字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及附属设备暂行技术条件》TJ/DW179-2015《双模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系统暂行技术规范》TJ/DW180-2015《双模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设备暂行技术条件-列尾机车台》TJ/CW005-2015《双模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设备暂行技术条件-列尾主机》GB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2423.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GB/T2423.22-201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GB/T2423.3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R:水试验方法和导则GB/T2828-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GB/T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GB/T12192-1990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发射机测量方法GB/T12193-1990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接收机测量方法TB/T1875列车无线电通信天线类型、基本参数及测量方法TB/T2842铁路机车车辆空气制动橡胶软管TB/T2973-2006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及附属设备JJG1096-2014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主机检测台3 、术语和定义3.1列尾主机ID号永久标识列尾主机的号码(含生产企业代码和设备序列号,共6位),列尾主机ID在全路管辖范围内是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