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深一模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11
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摩擦力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固有的知识结构中,还存在不少缺陷,比如: 1.对于固体能产生相应的摩擦学生有一定的了解,而对液体、气体存在摩擦缺乏认识,没有“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的这一理念。
2.对于摩擦,不少同学有“摩擦对我们生活生产是有害的”这一错误概念。
3.现实世界处处存在摩擦,学生对零摩擦没有感性认识,可能会有“如果没有摩擦该多好啊”这样的想法。
4.学生对于增大或减小摩擦的知识不具有系统性,存在“添加润滑油就是改变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变得光滑”、“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等错误观念。
二、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如下策略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 1.通过全班同学参加参与“摩擦的利与弊”的辩论,促使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丰富学生对摩擦的感性认识,进而正确认识摩擦,正确对待摩擦。
2.认识了摩擦的利与弊,就要了解哪些方法可以增大或减小摩擦,将其运用于生活。
所以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帮助学生认识并学会使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这个环节可以设计成小组讨论,画、写设想,然后由代表发言,说出设想的理论根据,再由老师点评的形式进行。
3.在学生对摩擦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之后,可以让学生用头脑风暴法猜想如果没有摩擦,我们的世界会怎样,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逆向思维,培养他们敢于设想一切、敢于怀疑一切的意识,并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摩擦对我们生产生活的意义。
对于讨论“没有摩擦将会怎样”的问题时,以头脑风暴的形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辩论说明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不但固体会产生摩擦力,而且气体和液体也会产生摩擦力。
能通过想象描述没有摩擦的世界将会出现的情景。
理解摩擦力的利和弊,并懂得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具体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通过辩论探讨,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深入了解摩擦的利与弊,并能使用正确的方法来增加或减小摩擦。
同时,在辩论中穿插必要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
2012深圳一模I语言知识及应用(共两节,满分45分)第一节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 1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In the future, schools will teach at least one thing we do not teach today: the art of self-discovery. There is nothing more___1__in education. We turn out students from our universities who know how to give answers, but not how to___2__questions.Our students do not really get into the centres of wisdom in our culture. They__3___ universities with skills for the workplace, but with no knowledge of how to live, or what___4__is for. They are not taught how to see. They are not taught how to listen. They are not taught the great___5__of obedience.They are not taught the true art of___6__. True reading is not just passing our__7___ over words on a page, or__8___information, or even understanding what is being read. True reading is a__9___act. It means seeing first, and then using the__10___. Higher reading ought to be a new subject. As we read, we should try to get something new. I meet people in all__11___ of life, and most known in the fields of literature and science, who, though professionals, do not___12__read what is in front of them. They only read what is__13___known to them. I suspect this is happening now, even as you read this__14___.All our innovations(革新), our discoveries, our__15___come from one source: being able first to see what is there, and what is not; to hear what is said, and what is not; but also to think clearly.1. A. technical B. important C. serious D. common2. A. afford B. tell C. repeat D. ask3. A. attend B. enter C. leave D. enjoy4. A. learning B. working C. living D. thinking5. A. art B. theme C. idea D. style6. A. listening B. speaking C. reading D. writing7. A. lips B. arms C. hands D. eyes8. A. gathering B. delivering C. sending D. passing9. A. native B. creative C. detective D. sensitive10. A. appreciation B. imagination C. presentation D. instruction11. A. walks B. kinds C. sides D. items12. A. generally B. obviously C. actually D. deliberately13. A. even B. forever C. still D. already14. A. topic B. page C. subject D. book15. A. creativity B. possibility C. program D. project第二节语法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阅读下面短文,按照句子结构的语法性和上下文连贯的要求,在空格处填人一个适当的词或使用括号中词语的正确形式填空,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标号为16 - 25的相应位置上。
2012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4分)答案:益都乃诣先生 /曰/恩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共10处,断对2个得1分。
总数断对,但多断两处以上扣1分。
)(2)(6分)①(吏部郎)跟(他)谈中州的文献典籍,(傅眉)才学渊博,滔滔不绝,吏部郎有时还不能完全回答他的问题。
(置:放弃、弃置,引申为停止;与(之),省略句;或,有时。
各1分。
)②益都强行架着他让(他)谢恩,(傅山先生)就倒在地上不起来。
(强:强行;掖:搀扶,这里指“架着”;扑:倒。
各1分。
)10. (7分)(1)(2分)突出了“新春”或“早春”特点,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生动形象。
或者“细腻描绘出柳叶新萌,颜色嫩黄的初春之景”。
评分标准:答出突出“新春”特点或突出了“早”字,得1分;答出“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生动形象”或者“细腻描绘出柳叶新萌,颜色嫩黄(柳枝上刚露出的几许嫩黄柳芽)的初春之景”,得1分。
(2)(3分)①反衬。
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②对比(对照)。
“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③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
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秾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
三四句的虚写突显(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答出以上三种表现手法的一种即可。
答出手法,得1分,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得2分。
其它手法(如借景说理、侧面烘托等),言之成理,亦酌情给分。
(3)(2分)①感觉要力求敏锐,要努力发现新的东西。
②不要一味从众,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③许多有价值的高雅的事情,要趁早做,如读书、立志、奋斗、奉献、成才、孝敬……④要善于在别人不在意的地方发现生活中的美。
2011—2012学年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高三语文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l页至5页,第Ⅱ卷6页至l2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 (选择题共36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l2小题.每小题3分,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分,每题3分)1、下列再组词语中,读音正确、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朱拓(tà) 长歌当(dàng)哭艰苦坚苦卓绝B、愀(qiāo)然文采斐(fěi)然急流激流勇退C、喋(dié)血百舸(kě)争流渊源渊远流长D、浸渍(zì) 蓊蓊(wěng)郁郁灼见真知卓见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少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B、在向高考冲刺的紧张阶段,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高三同学复习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
C、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变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
D、目前的李双江之子无照驾车打人事件,与河北大学李启铭交通肇事案如.出一辙...,网民均认为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母溺爱、管教无方,以及同阶层玩伴间相互影响。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项是香溪河上的宝坪村,是王昭君的故乡,这个看着并不起眼的,却孕育了一代绝色佳人。
是清澈如玉的香溪河水的,才使得昭君有了倾国倾城之貌和的心灵。
绝密★启用前2012学高考第一次模拟真题(新课标全国卷)语文第Ⅰ卷注意事项: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症.候(zhânɡ)确凿.(záo)一叶扁.舟(piān)水涨.船高(zhànɡ)B.下载.(zài)拓.片(tà)宁缺毋.滥(wù)创.巨痛深(chuānɡ)C.遂.愿(suì)口角.(juã)一针见血.(xiě)处.心积虑(chǔ)D.款识.(shí)铜臭.(xiù) 亲密无间.(jiàn)矫.枉过正(jiǎo)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强调语文课程的“实用”或“教育”均无不当,但是,语文课程中“实用与教育”的畸轻畸重....时有发生也是客观事实。
B. 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在美丽的珠江小岛海心沙举行,流光溢彩....的开幕烟火和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点燃了广州市民的激情。
C.就算安阳的高陵墓是真的,这也只能说明安阳可以在曹操忌日方面下功夫,拿曹操的诞辰说事,有点驴唇不对....马嘴..。
D.世界经济飞速发展,时代步伐快速迈进,国家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一体化浪潮来得生猛,中国也难独善..其身..。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面对美韩军演剑拔弩张的局面,朝鲜除了在边境布防之外,还一反常态地高调“亮核”,这令各方颇感意外。
B.发生在富士康惊悚的连环跳,根据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加以推想,大致可归因于超负荷工作、高淘汰率等原因。
C.很多有“超前意识”的家长从小对孩子就加大英语学习的投入,少儿英语学校和培训班门庭若市、财源滚滚,中文反遭冷落。
D.卓别林对世界电影史的贡献,一言以蔽之:马戏团小丑是行过,卓别林是完成。
深圳市2012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1—4 题)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 分,共12 分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 )A.褶皱zhě汲取jí峥嵘róng 锲而不舍qìB.剽悍piāo荫蔽yìn 伫立zhù面面相觑qùC.追溯 sù叱咤chà箱箧qiè瘦骨嶙峋xúnD.骷髅 lóu 殷红yīn炽痛chì盛气凌人lín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A.被誉为“最美司机”的吴斌,几十年如一日服务乘客,任劳任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顶着肋骨被撞断和肝脏破裂的剧痛,停稳汽车,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B.这堂诗歌鉴赏课,语文老师匠心独运,以画配诗,诗画相得益彰,意蕴无穷C.欧洲杯盛大开幕,各路绿茵豪强捉对厮杀,一时成为球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D.这篇小说,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抑扬顿挫,语言幽默诙谐,让人只想先睹为快3.请选出下列选项中衔接排序正确的一项。
( )桂花象征着友好、吉祥和光荣。
①月桂树叶编织成的“桂冠”成了“光荣称号”的代名词②《吕氏春秋》中以“物之美者,招摇之桂”称赞桂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③“蟾宫折桂”则成为人们对读书人金榜题名的美好祝愿④某些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⑤战国时期,韩燕两国曾以相互馈赠桂花来表示亲善友好A.⑤③②④①B.①⑤②④③C.⑤④②③①D.②⑤①③④4.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
”这个单句的主干是“妹妹没有台词”。
B.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
C.“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通过新闻传媒对深圳‘5.26’酒后飙车致人伤亡事件”的追踪报道,使我们深刻认识到醉驾的严重危害。
广东省深圳市2012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伺.机/伺.候丰稔./色厉内荏.差.可告慰/鬼使神差.B.储.存/贮.藏勾.当/勾.心斗角引吭.高歌/沆.瀣一气C.羞赧./赦.免翘.楚/翘.首以待挑拨离间./间.不容发D.船舷./漩.涡蹊.跷/独辟蹊.径量.入为出/量.体裁衣2.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工信部关于四项校车安全技术新国标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
工信部首次将幼儿园校车列入国家标准的制定范围,这一举措得到全社会广泛好评。
B.2011年12月26日上午10时40分,随着汽笛一声长鸣,G6126次列车缓缓驶出深圳北站,标志着广深港高铁广深段正式开通运营,深圳由此开启了高铁时代。
C.近段时间,大雾天气频繁出现,首都北京城仿佛变成雾都,空气中的PM2.5浓度越来越高,今天终于迎来了和煦的阳光,每个人都弹冠相庆。
D.今年春节回到故乡,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路也宽了,楼也高了,河水也清了,短短的几个月,故乡的变化真大。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连日来,朝鲜民众纷纷前往锦绣山纪念宫瞻仰金正日的遗体,平壤街头也有大批的市民进行哀悼活动,许多人放声大哭,其中老人、妇女和军人的情绪最为激动。
B.2011年10月24日,在全球发售的《史蒂夫·乔布斯传》,丰富而系统地介绍了史蒂夫·乔布斯有如过山车般精彩的人生,乔布斯的那份感悟与激情,真诚与不舍感动着每一位读者。
C.深圳博物馆是一座综合类博物馆,馆内现有文物藏品两万余件,其中包括亿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标本、神人纹镜、鸟纹鼎等珍贵文物展出。
D.又到岁末,2011年的“年度汉字、词”评选结果现已揭晓。
“控”和“伤不起”分别被评选为年度汉字和年度词语。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含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
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测试高三语文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校名、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
(本大题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校.对/发酵.角.逐/勾心斗角.参.加/参.差不齐B.湖泊./淡泊.星宿./乳臭.未干蛇.毒/虚与委蛇.C.载.体/刊载.中.肯/中.饱私囊辟.邪/开天辟.地D.熨.帖/熨.烫淋漓./不幸罹.难厄.运/扼.杀生命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感喟./匮.乏吝啬./褪色.遒.劲/集腋成裘.B.漂.白/漂.洗觊觎./瑜.伽屏.除/屏.气凝神C.祈.祷/颀.长梦魇./笑靥.歆.羡/万马齐喑.D.拮.据/狡黠.隔阂./弹劾.洗濯./擢.发难数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弹.劾/弹.丸之地解.救/浑身解.数畜.牧/六畜.兴旺B.泊.位/淡泊.明志长.进/身无长.物责难./多难.兴邦C.皱.纹/骤.然发生柳.花/扭.转乾坤溯.源/素.昧平生D.赡.养/瞻.仰英雄调.试/阴阳调.和涤纶./羽扇纶.巾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脊.梁/汲.水妊娠./星辰.数.落/数.典忘祖B.怠.慢/逮.捕咯.血/胳.膊巷.道/大街小巷.C.吊唁./呜咽.木讷./蚊蚋.蒙.哄/蒙.头转向D.信笺./歼.灭缉.私/编辑.俊.秀/隽.秀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2012年高考深圳一模语文作文优秀范文深圳市一模考试语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这样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
钱先生学问做得如此出色,就是因为…心在焉‟”。
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请以“心要在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心要在焉□向婧深圳中学高三(2)班庄周潇洒游于世间,文与可画竹栩栩如生,只因心在焉;量子论划亮了物理的天空;《悲惨世界》震惊文坛,只因心在焉。
心不在焉,幸运的苹果便不会落在你的头上;心在焉,方能傲然立于天地之间。
心在焉,先要有一颗宁静的心。
这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要宠辱不惊,淡泊名利。
不为欲望所缠绕,这样才能做到用心专一。
电影《七宗罪》里年轻的警官,心有顾忌,被狡猾的杀人犯利用他的妒忌与愤恨,以及获得富足生活的渴望,而被引诱开枪,要在监狱中终老一生。
相反,那个年迈的黑人警察,宠辱不惊,所有心思都花在抓凶手上,自然能明辨是非,没有卷入七宗罪的漩涡,此即心在焉。
心在焉,也要有不顾一切的勇气。
很多时候,全身心投入是需要勇气的,要的是不顾他人的讥讽与嘲笑,要的是失败了从头再来的勇气。
化学家格林尼亚曾是一个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成天流连于舞会与晚宴,因此当人们得知他要去学化学时,纷纷嘲笑他,他的同学也都看不起他。
但格林尼亚从不掩饰自己昔日的无知,一心向学,最终发明了格氏试剂,获得诺贝尔奖。
没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前进道路上的一颗石子也能阻挡你的步伐,有了勇气,即使泰山临于前亦无所畏惧。
心在焉,更要有一种信仰。
今天社会上很多人常常“心不在焉”,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信仰。
他们终日碌碌无为,不知道为何而生活,更没有为之奋斗终生的信仰。
这种信仰不限于宗教,而是对真理的追求,对生命意义的不断探索。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12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2012.2本试卷共10页,包括六个部分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首先检查答题卡是否整洁无缺损,监考教师分发的考生信息条形码是否正确;之后务必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和考生号,同时,将监考教师发放的条形码正向准确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
请保持条形码整洁、不污损。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伺.机/伺.候丰稔./色厉内荏.差.可告慰/鬼使神差.B.储.存/贮.藏勾.当/勾.心斗角引吭.高歌/沆.瀣一气C.羞赧./赦.免翘.楚/翘.首以待挑拨离间./间.不容发D.船舷./漩.涡蹊.跷/独辟蹊.径量.入为出/量.体裁衣2.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工信部关于四项校车安全技术新国标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
工信部首次将幼儿园校车列入国家标准的制定范围,这一举措得到全社会广泛好评。
B.2011年12月26日上午10时40分,随着汽笛一声长鸣,G6126次列车缓缓驶出深圳北站,标志着广深港高铁广深段正式开通运营,深圳由此开启了高铁时代。
C.近段时间,大雾天气频繁出现,首都北京城仿佛变成雾都,空气中的PM2.5浓度越来越高,今天终于迎来了和煦的阳光,每个人都弹冠相庆。
D.今年春节回到故乡,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路也宽了,楼也高了,河水也清了,短短的几个月,故乡的变化真大。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连日来,朝鲜民众纷纷前往锦绣山纪念宫瞻仰金正日的遗体,平壤街头也有大批的市民进行哀悼活动,许多人放声大哭,其中老人、妇女和军人的情绪最为激动。
B.2011年10月24日,在全球发售的《史蒂夫·乔布斯传》,丰富而系统地介绍了史蒂夫·乔布斯有如过山车般精彩的人生,乔布斯的那份感悟与激情,真诚与不舍感动着每一位读者。
C.深圳博物馆是一座综合类博物馆,馆内现有文物藏品两万余件,其中包括亿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标本、神人纹镜、鸟纹鼎等珍贵文物展出。
D.又到岁末,2011年的“年度汉字、词”评选结果现已揭晓。
“控”和“伤不起”分别被评选为年度汉字和年度词语。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含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
②有没有丰富的复杂呢?我不知道,如果有,那很可能是一颗魔鬼的心吧。
③与此相反的境界是贫乏的复杂。
这是那些平庸的心灵,它们被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计算占据着,所以复杂,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内涵,所以又是一种贫乏的复杂。
④对于心的境界,我所能够给出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
⑤除了这两种情况外,也许还有贫乏的单纯,不过,一种单纯倘若没有精神的光彩,我就宁可说它是简单而不是单纯。
A.④②③①⑤B.②①③⑤④C.④①③⑤②D.②④①③⑤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先生也。
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
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
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缙绅先生者,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媕婀①。
甲申②,梦天帝赐之黄冠③,乃衣朱衣,居土穴,以养母。
天下大定,自是始以黄冠自放。
其子曰眉。
每日樵于山中,臵书担上,休担则取书读之.。
中州有吏部郎者,故名士,访先生。
既见,问曰:‚郎君安往?‛先生答曰:‚少需之,且至矣。
‛俄而有负薪而.归者,先生呼曰:‚孺子,来前肃.客!‛吏部颇惊。
抵暮,先生令伴客寝,则与叙中州之文献,滔滔不臵,吏部或不能尽答也。
诘朝④,谢先生曰:‚吾甚惭.于郎君。
‛或出游,眉与先生共挽车,暮宿逆旅,仍篝灯课读经、史、骚、选诸书。
诘旦,必成诵始行,否则予杖。
戊午,天子有大科⑤之命,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以先生荐。
时先生年七十有四,而眉以病先卒,固辞.,有司不可。
先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舁⑥其床以行,二孙侍。
既至京师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
于是益都冯公首过.之,公卿毕至。
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闻,诏免试,许放还山。
时征士⑦中报罢⑧而.年老者,恩赐以官。
于是特加中书舍人以宠之。
益都乃.诣先生曰恩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
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
蔚州进曰:‚止,止,是即谢矣。
‛次日遽归,众皆出城送之。
及卒,以朱衣黄冠殓。
著述之.仅传者,曰《霜红龛集》。
(选自全祖望《阳曲傅先生事略》,有删节)【注释】①媕婀(ān’ē):曲意顺从,圆通处世。
②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
是年李自成破北京,清兵入关。
③黄冠:道士的冠。
后文的“朱衣”指道士服装。
④诘朝:明晨。
⑤大科:取士之科,其科目由皇帝到场临时决定。
⑥舁(yú):抬。
⑦征士:旧称被皇帝征招过的隐士。
⑧报罢:没有录取。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孺子,来前肃.客揖拜B.吾甚惭.于郎君羞愧C.固辞.,有司不可推辞、拒绝D.于是益都冯公首过.之指责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愤之,乃.坚苦持气节益都乃.诣先生曰B.休担则取书读之.著述之.仅传者C.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闻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D.俄而有负薪而.归者时征士中报罢而.年老者7.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傅山先生“有气节”的一组是()(3分)①不肯少与时媕婀②天下大定,自是始以黄冠自放③抵暮,先生令伴客寝④必成诵始行,否则予杖⑤而眉以病先卒,固辞⑥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⑦诏免试,许放还山⑧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②⑥⑧D.③④⑤⑦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看到明朝末年那些达官贵人多贪腐作恶,傅山先生非常气愤。
清朝入主中原后,傅山先生做了道士。
B.傅山先生的儿子傅眉非常勤奋,每天利用上山砍柴的间隙博览群书,但是他的学问还是被中州的名士轻视。
C.经名士举荐,傅山先生参加了清朝的科举考试,朝廷赐给他中书舍人的官职。
D.傅山先生死后,是按照道士的丧葬仪式安葬的。
他一生只写过一部著作,叫《霜红龛集》。
9.断句和翻译。
(10分)(1)用“/”给下面文段断句。
(4分)益都乃诣先生曰恩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与叙中州之文献,滔滔不置,吏部或不能尽答也。
②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诗家:诗人。
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1)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
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好在哪里。
(2分)(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3分)(3)这是一首蕴含着丰富而高雅理趣的写景诗。
你觉得这首诗有什么样的理趣?(2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答对一空给1分。
)(6分)(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2),。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3),。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孟子·鱼我所欲也》)(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说深刻林凯①‚深刻‛一词人们常常提及。
可是什么是深刻,人们却很少思考,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是被‚深刻‛所迷惑,将本不深刻的东西视为深刻,将原本深刻的东西视为不深刻。
造成这种一反一正认识的原因有二:一是很少有人怀疑自己所讲的问题,二是少见多怪。
②《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深刻‛的,一是‚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的‛,二是‚内心感受程度很深的‛。
这两个方面告诉我们,深刻一是指思维,二是指感受。
感受,人们好理解,一辈子没见过红颜色,第一次看见,那肯定是印象深刻。
但是,思维就不那么简单,因为要达到事物或是某一问题的本质,不是眼见为真。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哲学问题》一书中讲到康德时说:‚康德认为他称之为‘物自体’的物质客体根本是不可知的,可知的乃是我们在经验中所遇到的客体(他称之为现象)。
‛中国的老子讲:‚前识者,道之华也。
‛这两位东西方文化巨人讲的有异曲同工之处。
所以我们眼睛看到的常常只是表象,不是本质。
那么怎么样才算看到本质?③我们常说鲁迅杂文写得深刻。
深刻在什么地方?就在于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
也许有人会说,封建社会怎么吃人呢?谁也没看见封建社会有什么血盆大口。
殊不知,这个血盆大口不是长着獠牙,它是用一种无形的东西,即封建的意志,更进一步说就是皇帝个人的意志束缚着你的行为、你的思想,而且它还口口声声说一切都是为你着想,让你心甘情愿做奴才。
无形之枷锁有时比獠牙还厉害,它剥夺了一个人方方面面的权力。
人类有时也很麻木,一旦习惯了某种生活方式,他就会不觉得这种生活方式让他失去了什么。
长期不在自由下生活的人,并不知道自由的可贵;长期不思考的人,也并不知道思考的意义。
结果就是你不让我自由,我就不要自由,你不让我思考,我就不思考,只要让我吃饱饭就行。
此种麻木的思想,被鲁迅意识到了,就是本该我们作为人应有的东西被专制者拿走了,这和吃人有什么两样,这也就是说鲁迅看见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他看到了人类社会本质上的不公平、不合理,甚至扭曲的地方,就是在专制者眼里从不把人当人看。
④深刻绝不是奇谈怪论,不是谁喊叫和辱骂声大谁就深刻,不是你想到了我没有想到就是深刻,也不是你敢说我不敢说就是深刻,更不是因为你看的书多能引用几句名人的话就是深刻,深刻与这些统统都无关。
深刻存在于事物自身,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运动的规律,改造规律必定受规律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