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wl23力学单位制牛顿第三定律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1
牛顿第三定律表达式在力学中,牛顿第三定律是英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Sir Isaac Newton创立的一条物理定律,它描述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被称为万有引力定律。
它的表达式是:“对于任何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另一个物体就会作出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它是西方科学发展史中主要的实践和理论基础,一般被认为是力学的基本定律。
此定律是牛顿的第三种物理定律,而“动力学”是由此定律谱写的,它对宇宙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使用此定律公式,我们可以研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也可以研究物体在宇宙中运动的规律,是物体间动力学规律的基础。
可以用F=ma表示牛顿第三定律,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受到外力而产生的加速度,F为物体受到的外力大小;由定律可知,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
除了F=ma,我们还可以用另一种表达式来表示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引力成反比于他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
”也就是说,双方之间的引力是相反的,力的大小与距离之间成反比。
此定律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那就是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即它们之间的力存在对称性。
比如宇宙中的两个物体,双方之间互相作用,也就是说,当一个物体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作用在第一个物体上,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若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受到1000N的力,则另一个物体在第一个物体上也受到1000N的力。
此外,在距离较近的情况下,力会受到距离的影响,当物体离得越近,它们之间的引力就越大,相反,当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引力就越小。
牛顿第三定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西方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定律,是力学和动力学研究的基础,它描述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我们可以研究物体在宇宙中的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牛顿第三定律的影响,比如跳跃,当我们往上跳的时候,我们受到地面的反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大小与跳力的大小相等,这就是这条定律的内容。
总之,牛顿第三定律是西方物理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定律,它在力学和动力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牛顿三大定律及介绍牛顿三大定律包括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其次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三条定律,由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总结提出。
艾萨克·牛顿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闻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
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全都性,展现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供应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简称牛顿第肯定律。
又称惯性定律、惰性定律。
常见的完整表述: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转变运动状态为止。
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于1687年,在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提出了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就是其中一条定律。
牛顿其次运动定律牛顿其次运动定律的常见表述是: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该定律是由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
牛顿其次运动定律和第一、第三定律共同组成了牛顿运动定律,阐述了经典力学中基本的运动规律。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常见表述是: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该定律是由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和第一、其次定律共同组成了牛顿运动定律,阐述了经典力学中基本的运动规律。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常见表述是: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以下是物理网整理的牛顿第三定律知识点总结,请考生及时学习。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互相依存、同时存在的。
牛顿第三定律定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六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第七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所处的状态。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0。
超重和失重超重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失重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物体时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即运动的初速度是0。
运动过程中它只受重力的作用。
全部内容就是这些,物理网预祝考生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的三大定律是哪三大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受到其它物体的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受到合外力的作用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正比于合外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惯性质量成反比。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三条定律,由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总结提出。
其中,第一定律说明了力的含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第二定律指出了力的作用效果:力使物体获得加速度;第三定律揭示出力的本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各定律互相独立,且内在逻辑符合自洽一致性。
其适用范围是经典力学范围,适用条件是质点、惯性参考系以及宏观、低速运动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阐释了牛顿力学的完整体系,阐述了经典力学中基本的运动规律,在各领域上应用广泛。
牛顿第三定律定义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是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
它由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于17世纪提出。
牛顿第三定律表明:对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两个物体所受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描述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了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性质。
根据该定律,无论是物体A对物体B施加的力,还是物体B对物体A施加的力,两者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更具体地说,如果物体A对物体B施加一个力F1,那么物体B就会对物体A施加一个力F2,且F1的大小等于F2的大小,但方向相反。
这个定律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实际的例子。
示例一:考虑一个人站在一个光滑的冰面上,他在向右方向用力推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会对人施加一个反作用力,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F1和方向向左。
反作用力会导致人向左方向移动。
示例二:想象一辆汽车在平坦的公路上向前行驶。
这辆汽车在驱动轮上施加一个向后的作用力,力的大小为F1。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驱动轮会对地面施加一个反作用力F2,向前方。
反作用力使汽车向前推进。
示例三:某人坐在椅子上,椅子对他施加一个向上的支持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椅子施加一个反作用力,向下。
这使得他保持在椅子上而不掉落。
物理解释牛顿第三定律的物理解释是基于张量的变化。
张量可以在多个物体之间传递力和动量。
当物体A施加一个力F1在物体B上时,它实际上在改变物体B的动量,从而产生一个反向的力F2。
这个力F2正好与作用力F1相抵消。
由于牛顿第三定律,保证了质心定理,即系统总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不变。
这是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应用。
重要性牛顿第三定律是力学中最基础的定律之一,无论是在经典力学还是在其他物理学领域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力学中,牛顿第三定律使我们能够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解决许多力学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讲义一、牛顿第三定律的定义在物理学中,牛顿第三定律是指: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这一定律简洁而深刻地描述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它是牛顿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和解决许多力学问题具有关键意义。
二、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达式通常,我们用 FAB 表示物体 A 对物体 B 的作用力,用 FBA 表示物体 B 对物体 A 的反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有 FAB = FBA 。
这里的“”号表示方向相反。
也就是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
三、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入理解1、同时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的。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瞬时对应的,不存在先后之分。
例如,当你用手推墙时,手对墙施加的推力和墙对手施加的反推力是同时出现的。
当你停止推墙,这两个力也同时消失。
2、性质相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属于同种性质的力。
比如,如果作用力是弹力,那么反作用力也一定是弹力;如果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也必定是摩擦力。
想象一下,一个物体在粗糙平面上运动,物体受到平面的摩擦力,而平面也同时受到物体施加的与摩擦力性质相同的反摩擦力。
3、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不同物体上。
它们不会相互抵消,因为它们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比如,书放在桌子上,书对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一个作用在桌子上,一个作用在书上,不能相互抵消。
四、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际应用1、行走和跑步当我们行走或跑步时,脚向后蹬地,地面对脚产生向前的反作用力,推动我们前进。
2、划船划船时,桨向后划水,水对桨产生向前的反作用力,从而使船向前移动。
3、火箭发射火箭向下喷射高温高速的气体,气体对火箭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升空。
4、汽车驱动汽车的发动机驱动车轮转动,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提供了汽车前进的动力。
车轮向后推动地面,地面给车轮向前的反作用力。
牛顿力学三大定律
三大定律分别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第一定律说明了力的含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表述为: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第二定律指出了力的作用效果:力使物体获得加速度。
表述是: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第三定律揭示出力的本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表述是: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牛顿第三定律公式在物理学中,牛顿第三定律是描述物体相互作用的一个基本原理。
这个定律表明了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第二个物体将以相等大小的反向力作用于第一个物体。
这个定律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表示,即F12=−F21。
其中,F12表示物体1对物体2施加的力,F21表示物体2对物体1施加的力。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本质。
它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力都是相互的,即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不到第二个反作用力。
这个定律揭示了一个重要的观念,即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相互的,每一种作用力都有一个相等大小的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际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重要应用。
例如,当一个人在地面上行走时,人的身体对地面施加力,地面同样也对人的身体施加相等反向的力,这使得人可以行走。
在探空火箭发射时,火箭喷出高速燃气与外部释放的气体相互作用,产生向上的推力。
同样地,火箭也受到与推力相等反向的重力。
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平衡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总是平衡的。
无论一个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会感受到地面对身体施加的支持力。
这是因为人的身体对地面施加重力,地面也对身体施加相等反向的支持力,使得人能够保持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牛顿第三定律来解释许多看似复杂的相互作用现象。
牛顿第三定律的公式虽然简单,但是它揭示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却是非常深刻的。
通过这个定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间力的平衡和相互作用。
在物理学的研究中,牛顿第三定律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它帮助科学家们探索自然界的规律和原理。
通过牛顿第三定律,我们可以明晰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本质和平衡的重要性。
这个简单的公式不仅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解释,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自然界中各种力的作用和反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的公式,是物理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之一。
牛顿第三定律和力学单位制主讲:黄冈中学教师郑成一、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1、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对力总是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其作用对象不同,不可叠加,不可求合力.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③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2、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内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平衡力作用对象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依赖关系相互依存、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和同时消失无依存关系,一个力消失,另外一个力可以存在叠加性两力作用效果不能抵消,不可求合力可求合力,合力为零力的性质一定是同性质的力可以是同性质的力,也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例:马拉车在水平路面上做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马能够拉动车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B.马先拉车,然后产生拉马的力C.匀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加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D.马拉车时,车能加速前进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所受阻力;马拉车时,马能加速前进是因为地面对马向前的作用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二、力学单位制国际单位制中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它们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也有规定,叫做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单位名称单位符号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电流安(培) A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发光强度坎(德拉)cd物质的量摩尔mol说明:1、七个基本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和其它单位均是基本单位.2、导出单位:有了基本物理量,其它物理量的单位都是通过七个基本物理量的基本单位推出的单位,称为导出单位.例:→m/s→m/s2F=ma kg·m/s2=N3、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单位制.但为了使用方便一般采用国际单位制.4、在物理计算中,要求所有单位最好化成国际单位计算,式子中间数据可不带单位,最后结果带上所求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这样较简便.5、量纲式:一个物理量可由几个基本物理量组成,它与基本物理量的关系式称为量纲式.物理量均用大写字母.例:现有下列物理量或单位,按下面的要求选择填空:①密度②米/秒③牛顿④加速度⑤质量⑥秒⑦厘米⑧长度⑨时间⑩千克A.属于物理量的有:____________B.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C.在国际单位制中,属于基本单位的有____________,属于导出单位的有____________ D.属基本单位的有____________答案:A.①④⑤⑧⑨B.⑤⑧⑨C.⑥⑩;②③D.⑥⑦⑩。
高一物理必修一 N0:23 使用时间:2009/12/6 编制:夏月森王小冬审核:乔翠辉自学展示式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力学单位制牛顿第三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力学中的几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知道力学单位制;
2、学会在物理运算过程中单位的规范使用和表示方法;
3、知道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而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也是相对的;
4、能正确表述牛顿第三定律。
并能运用定律定性分析说明相关具体实例。
【学习方法】
1、完成自主学习中的问题,需要动手操作的部分必须深入思考并亲自实践;
2、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自主学习】
任务一:力学单位制
(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本第77-78页,完成下面问题)
1、单位制
基本单位:
导出单位:
单位制:
2、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量:,
它们对应的单位是:
例1.关于牛顿第二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质量不变时,a正比于F,对F和a的单位没有限制
B.对于相同的合外力,a反比于m,对m和a的单位没有限制
C.在公式F=ma中,F、m和a可以取不同单位制中的单位
D.在公式F=ma中,当m和a分别用kg、m/s2作单位时,F必须用N作单位
任务二:牛顿第三定律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下面的两个实验)
实验1:双手互拍,你有何感觉?如何解释?
实验2:坐在椅子上用手推桌子,你感觉到什么?如何解释?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80-81页,完成下列问题。
)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实验方案:(自己独立设计)
实验得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3、牛顿第三定律
1。